后备母猪的培育

2024-05-04

后备母猪的培育(精选七篇)

后备母猪的培育 篇1

仔猪育成阶段结束至初次配种之前是后备母猪的培育阶段。培育后备母猪的目的是获得个体强壮并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性能的种母猪。

1 后备母猪的选留

1.1 后备母猪要求血缘清楚无遗传病史

在选留后备种猪时首先应该查清系谱档案, 做到血缘清晰。选择个体及亲本不得有疝气、乳头排列不齐、瞎奶头等遗传疾患。这些遗传疾病不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也给管理带来不便。

1.2 体型外貌要符合该品种的特点

猪有很多的品种, 每个品种之间都有一定差异, 要根据该品种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躯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 均要符合品种要求。大白猪, 全身白色, 头大额宽, 耳直立或向后倾, 背腰平直臀部丰满, 肌肉发达, 腹部平直, 肋骨开张良好, 四肢直立。

1.3 具有好的繁殖性能

首先应该查看一下该种猪祖代的繁殖性能怎么样。祖代每胎产仔数都能达到8头以上, 无食仔, 无乳的情况, 而且母性要好。后备母猪乳头数应达到6对以上, 整齐对称, 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 体态匀称, 活泼健康, 不肥不瘦, 七八成膘。

1.4 后备母猪要进行三次选育

第一次选育是在断奶时, 在一窝仔猪中选择个体大的比较活泼健康的;第二次选育是在保育结束时, 不选择发育不良的及身体有明显缺陷的猪;第三次选育是在后备车间当母猪体重达到80 kg时, 各组织器官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不选择乳头发育不好及阴户上翘的猪。

2 后备种猪的饲养和管理

2.1 日粮的要求

饲喂全价日粮, 就是按照后备种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配合饲料。要注意能量和蛋白的比例, 特别是矿物质, 维生素和必须氨基酸的补充。一般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配合饲料的原料要优质, 多样化, 而且原料的种类尽可能保持稳定, 更换时要逐渐换, 使其有适应过程。

2.2 饲喂

当后备母猪体重达60 kg以后, 随着消化机能的完善, 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 不仅食欲旺盛, 食量大增, 且贪睡, 如不限制食量, 任其采食, 很容易上膘变肥。其推荐喂量占其体重的2.5%~3%, 80 kg占2%~2.5%, 适宜的喂量既可保证后备猪良好的生长发育, 又可控制体重的迅速增长, 保证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

2.3 饲喂次数

猪的食欲一般傍晚最旺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差, 尤其是夏天更明显。一般按早晨35%、中午25%、晚上40%分3次饲喂, 最好定时饲喂, 有条件的也可以补些青绿多汁饲料。

2.4 分群

仔猪转群到后备车间后, 要根据仔猪的大小、性别及品种进行合理的分群, 保证充分的采食空间。

2.5 调教

采食、饮水、排粪、休息都要有固定的位置。

2.6 运动

为了后备种猪骨骼的发达, 体质健壮, 发育匀称, 就要有适度的运动,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建立运动场。

2.7 环境条件

猪舍应该注意空气质量, 特别是冬天应该注意通风, 防止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而影响后备种猪的生长发育, 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猪舍内的温度应该达到18℃以上, 如果温度过低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后备种猪的栋舍在进猪之前要清扫干净, 并且要用消毒药进行消毒, 在进猪之后要每周带猪消毒最少2次, 带猪消毒, 还要注意天气要选择晴朗的天气, 一天中室温比较高时进行消毒, 防止着凉生病。

3 后备母猪的保健

3.1 定期驱虫

驱虫要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

3.2保健

后备母猪的引进与培育技术 篇2

1 后备种猪引进后的隔离

到场后猪群隔离在场外的隔离舍, 兽医技术人员应每天上下午观察猪群采食、呼吸、排便、排尿、休息、睡眠等情况, 还要随着气候的变化, 及时地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 并时时刻刻地把猪群健康放在首位, 为以后母猪健康生产打好基础。

运输会产生应激, 使后备猪抵抗力下降, 到达后应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隔离期限一般为30 d, 不少于2周。建议种猪到达后7 d内不要免疫疫苗, 最好在隔离期过后再考虑免疫接种, 具体应根据猪场所在场的疫情, 种猪日龄, 引猪出售前免疫情况而定。

2 后备种猪的适应阶段

通过隔离期猪群进入适应期, 在适应期内, 应有计划地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使猪群有着良好的免疫水平, 后备母猪从140 d开始做好猪瘟、150d口蹄疫、160 d伪狂犬、170 d乙脑、180 d细小等苗, 重点做好这些病毒性疫苗免疫, 细菌性疫苗根据猪群实际情况, 作选择性免疫。

后备母猪对很多疾病的免疫力还不足, 所以引进的后备种猪必须经过隔离—适应阶段, 因此引进的后备种猪的体重要尽可能小, 一般不超过50 kg。购买50 kg左右的后备母猪的好处是离配种的时间长, 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隔离-适应, 主动免疫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3 后备母猪的分阶段培育

150日龄以前, 按生长育肥猪饲养;150日龄以后按后备母猪饲养, 饲料可用哺乳料代替使用, 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65日龄, 有效刺激发情的方法是定期与成年公猪接触, 每次15~20 min, 注意诱情的公猪要经常更换, 以保持兴趣。通过诱情可以促使更多的后备母猪较早地进入初情期, 使较多的后备母猪可在第三情期受配。

4 后备母猪的配种目标

日龄﹥210 d, 体重﹥130 kg, 背膘﹥16 mm (腰荐部、最低的背膘要求, 16mm对等于5分制的2.5~3.0分) , 2~3个发情周期, 体格合适。所以后备母猪在免疫时就建立母猪卡, 以便记载免疫次数和发情次数。

为了达到初配目标, 后备母猪日喂料2次, 限饲优饲计划: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取食, 7月龄适当限制, 配种使用前1月或半个月优饲。限饲时喂料量控制在2 kg以下, 优饲时2.5 kg以上或自由采食。在配种前进14 d饲料增加至3.50~3.75 kg通过采食量控制排卵量, 为便于饲喂, 应将初情后的后备母猪移至限位栏饲喂。

5 培育后备母猪的重要性

后备母猪能补足空栏, 保证均衡生产。在母猪配种群中, 应有80%的断奶母猪、10%~15%的后备母猪和5%~10%的返情母猪。有计划地引进后备母猪, 优化母猪群结构、减少生产母猪数的不足, 提高整体母猪生产力量, 是实现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窝产仔数和仔猪的成活率及窝重的关键措施。

后备母猪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 即后备母猪的好坏不仅影响第一胎的生产成绩 (产仔数、出生重、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 , 甚至影响其一生的生产力。

后备种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技术 篇3

1 后备母猪的选择

1.1 后备母猪的选择要点

1.1.1 生长发育快

应选择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在限饲前主要利用本身成绩, 也可以结合同胞成绩进行选择;在限饲后主要利用于同胞的肥育成绩选择。

1.1.2 体质外形好

后备母猪要求体质健壮, 无遗传疾患, 应通过审查其祖先或同胞的表现来确定本身有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具有相应品种的典型特征, 尤其是乳头数要在6对以上, 且排列整齐, 且无瞎乳头和副乳头。

1.1.3 繁殖性能高

繁殖性能是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 后备母猪应选自产仔数多、母性强、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的家系后代;同时外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配种前有正常的发情周期, 发情征候明显。

1.2 后备母猪的选择阶段

1.2.1 2月龄选择

2月龄主要是窝选, 就是在双亲性能优良、窝产仔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而均匀、同窝仔猪无遗传疾患的一窝仔猪中选择。由于2月龄选择时猪的体重小, 容易发生误选, 所以选留数目要多, 一般为最终需要量的2~3倍。

1.2.2 4月龄选择

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差、体型外貌及外生殖器有缺陷的个体, 这一阶段淘汰的比例较小。

1.2.3 6月龄选择

根据后备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 并结合同胞的生长发育和胴体性能测定成绩进行选择, 淘汰那些本身生长发育差和同胞测定成绩差的个体。

1.2.4 初配时的选择

此时是后备母猪的最后一次选择, 应淘汰那些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征候不明显以及长期不发情的个体。

2 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控制

猪的生长发育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 从外部形态以至各组织器官的机能, 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后备母猪生长发育控制的目标是使骨骼得到较充分的发育, 肌肉组织生长发育良好, 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适度, 同时保证各器官系统的充分发育。如果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 就可以改变猪的生长发育过程, 满足生产中的不同需求。后备母猪的培育与商品肉猪生产的目的和途径大有不同, 后备母猪培育主要是利用猪各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 控制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条件, 依据猪体的骨骼、皮肤、肌肉、脂肪等四种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 (即骨骼和皮肤最早, 肌肉居中, 脂肪最晚) 。促进或抑制某些组织器官在一定时期的生长发育过程, 从而培育出品质良好、体质健壮、消化、繁殖等机能完善的后备种母猪。

3 后备母猪的饲养

3.1 合理配制饲粮

按后备母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饲粮, 保证饲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和比例, 也要注重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 一般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分别在13MJ/kg和12%左右, 否则容易导致后备母猪的过瘦或过肥, 使骨骼发育不充分, 体质不结实。

3.2 合理饲喂

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 后期的限制饲喂极为关键, 通过适当的限制饲养即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 又可控制体重的过快增长, 防止过度肥胖, 较好的办法是在后期限制饲养时增喂优质的青粗饲料。一般情况下, 当后备母猪体重达到80kg左右时开始适当限料, 日喂量在2.0~2.5㎏/头左右, 但应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 以提高排卵数和卵子质量。

4 后备母猪的管理

4.1 合理分群

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 每栏4~6头。小群饲养有两种方式, 一是小群合槽饲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 缺点是易造成强压弱食, 特别是后期限饲阶段。二是单槽饲喂, 小群趴卧或运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食均匀, 生长发育整齐, 但需较多的场地和设备。

4.2 适当运动

为强健体质, 促使猪体发育匀称和正常发情, 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应安排后备母猪适当运动。运动可在运动场内自由运动, 也可放牧运动。

4.3 调教

为使繁殖母猪方便饲养管理, 后备猪在培育期就应进行调教。一是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 严禁采用粗暴行为, 这样有利于以后的配种、接产、产后护理等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训练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 如定时饲喂采食、定点排泄等。

4.4 定期称重

定期称量既可作为后备猪选择的依据, 又可根据体重适时调整饲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 从而达到控制后备猪生长发育的目的, 通常1~2月应称重1次。

4.5 发情记录

当后备母猪开始出现第一次发情症状时应开始作好发情记录, 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可以确定后备母猪的发情周期是否正常, 以便决定去留以及确定后备母猪的防疫和初配时间。

5 后备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的控制

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和体重, 便有了性行为和性功能, 称为性成熟。后备母猪到达性成熟后虽具备了繁殖能力, 但身体各组织器官还未完善, 如过早配种, 不仅影响第一胎的繁殖成绩, 还将影响猪体自身的生长发育, 进而影响以后各胎的繁殖成绩和利用年限;但也不宜配种过晚, 配种过晚, 体重过大, 往往会使后备母猪发生肥胖, 繁殖力降低, 且增加培育费用。

后备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因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 地方品种的母猪在6~7月龄, 体重50~60kg开始配种;国内培育品种及杂种母猪在8~9月龄, 体重达80~90㎏时配种;国外引入品种成熟晚, 通常在8~10月龄, 体重在90~100㎏时配种较适宜。如果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 虽然达到初配月龄而体重较小, 最好适当推迟初配年龄;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好, 虽然体重达到初配体重而月龄尚小, 最好通过调整饲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来控制体重, 待月龄达到要求再进行配种。最理想的是使年龄和体重同时达到初配的要求标准时开始配种。

后备母猪引进与培育的管理技术 篇4

一个猪群的建立、新猪群的引入、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是猪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可能带来的风险, 引种前还应考查引种场的健康状况。若对引进种猪健康状况不了解清楚, 就可能影响猪场的后续生产。因此猪场引种除了提倡种源单一外, 还提倡减少引种的次数。在猪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建议两年一次引足后备种猪。规模较大的场, 可考虑引进祖代种猪, 自已培育父母代种猪, 减小引种带来的疫病风险。

1 后备种猪引进后的隔离

隔离的目的是保护猪场原有猪群不受新引进猪群的影响。隔离应在独立的区域进行, 理想的隔离舍应设在场外, 若没有条件, 隔离舍也可以设在场内, 但要配有淋浴间, 进出要淋浴、洗手、换衣换鞋, 工具与原场不交叉使用。

运输会产生应激, 使后备猪抵抗力下降, 到达猪场后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饲料中添加土霉素进行饲喂, 以减少应激。隔离期限一般为30天, 不少于2周。建议种猪到达后3天内不要进行免疫接种, 最好在隔离期过后再考虑免疫接种, 具体应根据猪场所在场的疫情、种猪日龄、引猪出售前的免疫情况而定。

2 后备种猪的适应阶段

适应的目的是建立一致的免疫水平, 适应期为60~120天。在适应期内, 应使引进猪有计划地、限制性地接触原来猪群的微生物, 可用淘汰公猪、保育猪、母猪的胎衣逐步适应。若集中接触, 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暴发。在适应期还可以考虑加药保健, 但主要是疫苗免疫, 后备猪在配种前除了免疫国家强制免疫疫苗外, 还应注射 (乙脑疫苗) JE、 (细小病毒疫苗) PPV、 (伪狂犬疫苗) PR等, PPV应在180日龄后免疫, JE应常年免疫。

后备种猪对很多疾病的免疫力还不足, 所以引进的后备种猪必须经过隔离-适应阶段, 因此引进的后备种猪的体重要尽可能小, 一般不超过50千克, 这样的后备种猪离配种的时间长, 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隔离、适应, 这样主动免疫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3 后备母猪的分阶段培育

140日龄以前, 按生长育肥猪饲养;140日龄以后按后备母猪饲养, 饲料可用哺乳料代替使用, 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65日龄, 有效刺激发情的方法是定期与成年公猪接触, 每次20分钟, 注意诱情的公猪要经常更换, 以保持兴趣。诱情可以促使较多的后备母猪较早地进入初情期, 使较多的后备母猪可在第三情期受配。

4 后备母猪的配种目标

后备母猪的配种目标为:日龄大于210天, 体重大于130千克, 背膘大于16毫米 (腰荐部、最低的背膘要求, 16毫米对等于5分制的2.5~3.0分) , 2~3个发情周期, 体格合适。所以后备母猪在免疫时就建立母猪卡, 以便记载免疫次数和发情次数。

为了达到初配目标, 后备母猪在体重50~100千克时应自由采食。到100千克时每天饲喂不少于3千克的饲料。在配种前14天饲料增加至3.50~3.75千克通过采食量控制排卵量。为便于饲喂应将初情后的后备母猪移至限位栏饲喂。

5 培育后备母猪的重要性

后备母猪能补足空栏, 保证均衡生产。在母猪配种群中, 应有80%的断奶母猪、10%~15%的后备母猪和5%~10%的返情母猪。若计划后备母猪210日龄配种, 购往返后备猪为100日龄, 则在110天以后开始配种。所以在引种时就要计划采购多少日龄的后备母猪来补充到那周的生产空缺。

猪的改良方向由市场决定。选择公猪重点是背膘薄、生长快、有效的饲料转化和良好的结实度。选择后备母猪主要是选择那些母性能力强、高产仔数、高断奶重、温顺易管理、身体结实的母猪。后备母猪至少须有12个乳头, 具有瞎乳头、翻转乳头或其他畸形的乳头的后备母猪应当给予淘汰。

后备母猪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 即后备母猪的好坏不仅影响第一胎的生产成绩 (产仔数、出生重、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 , 甚至影响其一生的生产力。

后备母猪的培育 篇5

现在,在一些养猪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其管理措施较为完善,母猪每年的产仔量均达到30头,而我国离这一数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笔者通过对当地所有的养殖场进行走访,发现每头母猪的产仔量每年也就16头左右。细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1.1 引进带病后备种猪

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由于缺乏引种方面的经验,在引种时,未对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导致后备母猪带病,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2 引种渠道混杂

现在种猪场有很多,一些养殖户不注意对种猪场进行筛选。盲目的追求个体较大的后备母猪,最后导致母猪在配种之前无法完成免疫和驯化,怀孕后流产几率增大。

1.3 不隔离观察

引进的后备母猪直接与原有母猪进行混养,提高了猪场患传染性疾病的可能。同时,未对引进的后备母猪进行登记,没有建立相关的系谱,致使饲喂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应的月龄去饲喂,错过后备母猪催情和配种的时期。

1.4 选留母猪体况不好

养殖户没有按照后备母猪相应的饲养要求去饲喂。主要采用育肥饲料去喂养,导致后备母猪过于肥胖,影响卵泡的发育。或者由于缺乏营养元素,后备母猪不发情或者推迟发情,影响后备母猪的利用率。

1.5 饲料选用问题

有些养殖场贪图便宜在购买饲料时,缺乏质量方面的考虑,购买了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最后造成后备母猪患病。

1.6 配种时期不对

某些养殖场为追求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在后备母猪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就开始配种,最终导致断奶后母猪淘汰率增加。还有一些养殖场错误的认为母猪第一胎产仔量较低,人为的延迟配种时间,致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下降。

2 掌握后备母猪的选留和培育技巧

后备母猪的选留和培育直接关系到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2.1 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猪种

不同品种的猪,产肉质量和繁殖能力均有一定的差异,养殖户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当前,主要采取杂交的方式生产商品猪,有些养殖场会选择当地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商品化生产。因此,不管选用什么品种作为后备母猪,一定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相关情况。

2.2 选择身体健康的母猪

选用后备母猪的目的是希望其能够为养殖场繁殖优良的后代,因此后备母猪自身一定要身体健康,这样才能够使其发挥稳定的生产和繁殖性能。否则,难以保证后代健康的生长发育。一个养殖场在选种时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检疫管理体系,避免引入的后备母猪患有传染性疾病,否则难以保证猪场的健康发展。

2.3 谨慎的选择供种场

在选择后备母猪供种场时,应当提前了解好供种场的相关情况,了解供种场的技术实力,了解后备母猪的质量、品种、繁育和检疫情况。只有当供种场的所有情况都达标时,才能够确确实实的从该厂引进后备种猪。

2.4 注重系谱的选择

在引进后备母猪之前,应当对后备母猪的系谱进行相关了解。系谱能够帮助养殖户了解,要引进母猪祖代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如通过对其母亲的产胎次数、每胎数量、成活率、泌乳能力的了解,可以大致的了解后备母猪的相关情况,确保引进优良的后备母猪。

3 后备母猪的培育

后备母猪的培育是使后备母猪充分发挥繁殖能力的保障。饲喂主要采取分阶段饲喂的方法,在配种前后采用不同的饲喂方式。配种前应使母猪快速增重到60 kg左右,当达到后,要适当的减少饲喂量,避免脂肪的堆积。配种后应当加大饲喂量,满足后备母猪的生产需要。同时注意的是,平常饲喂要注意青饲料的补充。

要诱导后备母猪赶快发情。通过对实际经验的总结,笔者发现尽快的诱导后备母猪发情,有助于提高其繁殖能力。所以应该把握好后备母猪的诱导发情时期。同时应注意,在诱导发情时,确保猪舍的环境卫生,避免母猪受伤。

4 总结

后备母猪的选育 篇6

1 后备母猪的选择

1.1 注意年龄和体重

年龄以4月龄为宜, 体重以50kg为准, 这段时间是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性状形成之时, 过早其特征显示不出来, 太迟不便于定向培育, 且不经济。

1.2 留意外貌和体型

良好的母猪, 其外貌和体型的要求是:具有典型的雌性特征, 体型良好, 头颈轻巧清秀, 身躯长, 肢体强壮, 先代和同胞的性能优良。前高后底, 脊背平直, 无凹陷或弯体, 躯干圆而长, 头部大小适中, 并与体躯相称。额宽, 嘴角不太长也不太短, 上下颌吻合良好。耳根稍硬而壳较薄。眼睛明亮有神, 反应灵敏。颈部长度适中, 肌肉丰满, 与头部和肩胛衔接自然。肩胛宽而平, 与颈、背衔接良好, 胸部深而宽, 肋骨长而阔, 又有一定的弯度。背宽平, 长而丰满。腹部体积大, 结实而有弹性、不松弛, 不垂不过低, 否则, 妊娠时容易托地擦破乳头, 引起炎症。臀部长而宽平, 盆骨发达, 肌肉厚实。四肢长短适中, 直立, 结实, 行走时不左右摇摆, 稳健自然。尾根粗壮, 长短适中, 摇动自如, 不下垂无力。

1.3 检查乳房、乳头

应注意乳房发育良好, 母猪奶头数6对以上, 两排乳头间隔稍宽, 乳头细小、排列均匀齐, 没有瞎奶头、翻转奶头和其他畸形奶头。该品种的猪产仔数多、泌乳力强、母性好、仔猪生长快、发育良好、均匀整齐、无遗传缺陷。

1.4 体质和体状的健康性

应注意体质健康, 性情活泼温顺, 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不迟钝、不过敏。口、眼、鼻及生殖孔、排泄孔无异物粘连;无瞎眼、跛行、外伤;无脓肿、疤痕、癣虱、脐疝及异嗜癖。被毛较稀短, 光泽度好, 柔软、有韧性。皮肤有弹性、无皱纹、不过薄、不松弛。肥瘦适度。

1.5 注意品种外貌特征的典型性

外貌的典型特征是判断品种纯杂性能优劣的依据, 每个猪种都有独特的外貌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头部形状, 包括头部大小, 耳朵大小和耳角方向, 脸部的平凹, 嘴筒的尖钝;二是被毛的颜色、疏密, 皮肤的颜色;三是躯体的长短, 四肢的高矮及粗细, 脊背的平凹及腹部弧形大小。

1.6 不着重选择臀部大的后备母猪

臀部大的后备母猪发情不明显而且易难产, 断奶后不易发情, 配种后发情率高的现象。一般要求后备母猪到230日龄, 体重100kg左右方能配种。第一次发情不配种, 发情结束后开始短期优饲, 直到第二次发情。配种过早, 由于月龄小, 体重小, 妊娠后胎儿与母猪一起生长, 营养难以满足, 产仔少, 出生体重小, 母猪泌乳性差, 影响经产产仔性能甚至会缩短母猪的利用年限。后备母猪到250日龄不发情, 应当采取措施。如果到270日龄仍不发情就应当淘汰。

1.7 看母本

选择后备母猪要从体格大、外貌好, 繁殖力强, 产仔多, 乳头充足、产仔成活率高, 生长快的母猪所产仔猪中选择, 并以从第3~6胎仔猪中选择为最好。

2 后备母猪的培育

2.1 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

后备母猪4月龄前营养需要与肥育猪一样。4月龄后, 特别是钙和磷的需要量不同, 60kg左右的后备母猪, 其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6%, 每千克日粮中含有可消化能12.13~12.55MJ、赖氨酸0.7%、钙0.74%、总磷0.6%。

2.2 后备母猪的饲喂

后备母猪4月龄以后, 随着消化机能发育的完善, 消化吸收力的加强, 不仅食欲旺盛, 食量大增, 而且贪睡, 应限制其采食 (限饲时只限制能量, 而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则不限制) 。如不限制食量, 任其采食, 很容易上膘变肥, 且易因过食, 撑大胃肠, 形成垂腹。因此, 育成阶段 (60~90kg) 饲料的日喂量占其体重的2.5%~3%, 体重90kg以后, 占体重的2.0%~2.5%。适宜的饲喂量, 既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 又可控制体重的高速增长;保证各器官的充分发育。

2.3 后备母猪的调教

后备母猪从小应加强调教管理, 首先要建立人与猪的调教关系, 从幼猪阶段开始, 利用称量体重、喂食之便, 进行口令和触摸等亲和训练, 严禁打骂喝叱, 利于猪接近人, 便于将来配种、接产、哺乳时操作管理。怕人的母猪常出现流产和难产。其次是训练良好的生活规律, 猪感到自在舒服, 有利于生长发育。再次是对耳根、腹侧和乳房等敏感部位触摸训练, 这样既便于以后的管理, 疫苗注射, 还可促进乳房的发育。

2.4 定期称重和体尺测量

后备母猪最好按月龄进行称重, 每月应称重1次, 6月龄后加测体尺, 任何品种的猪都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 不同的月龄都有相对的体重和体尺范围, 通过其各月龄的变化, 可比较生长发育程度, 适时调整营养水平和饲喂量。

2.5 加强运动

运动对后备母猪是十分重要的, 后备母猪要有运动场, 运动能全面增强猪体机能, 增进食欲, 提高消化吸收, 增强新陈代谢, 加速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 防止过肥, 锻炼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从而使内分泌与生殖系统正常发育, 若长期舍饲圈养, 缺乏运动, 可导致过肥而四肢细弱, 走路无力, 是后备母猪的严重缺点。

2.6 注意防疫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篇7

1 后备母猪的选择

1.1后备母猪的选择要点

母猪不仅对后代仔猪有一半的遗传影响, 而且对后代仔猪胚胎期和哺乳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还影响后代仔猪的生产成本, 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 产仔数高的母猪所产仔猪的相对生产成本低。后备母猪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点:

1.1.1生长发育快

应选择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在后备猪限饲前 (如2月龄、4月龄) 选择时, 既利用本身成绩, 也利用同胞成绩;限饲后主要利用于肥育测定的同胞的成绩。

1.1.2体质外型好

后备母猪体质健壮, 无遗传疾患, 应审查确定其祖先或同胞亦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具有相应品种的典型特征, 如毛色、头型、耳型、体型等, 特别应强调的是应有足够的乳头数, 且乳头排列整齐, 无瞎乳头和副乳头。

1.1.3繁殖性能高

繁殖性能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 后备母猪应选自产仔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的高产母猪的后代。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如阴户发育较好, 配种前有正常的发情周期, 而且发情特征明显。

2 适当的生长发育控制

猪的生长发育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 从外部形态以至各种组织器官的机能, 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如果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 就可以改变猪的生长发育过程, 满足生产中的不同需求。后备猪培育与商品肉猪生产的目的和途径皆有不同, 商品肉猪生产是利用猪生后早期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迅速的特性, 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管理条件, 使其能够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发达的肌肉组织, 实现提高猪瘦肉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率的目的。后备猪培育则是利用猪的各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 控制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条件, 如饲粮营养水平、饲粮类型等, 改变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保证或抑制某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 从而实现培育出良好、体质健壮、消化、繁殖等机能完善的后备猪的目的。

后备猪生长发育控制的实质是控制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 外部反映在体重、体型上, 因为体重、体型是各种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综合结果。构成猪体的骨骼、肌肉、皮肤、脂肪等四种组织的生长发育阶段, 肌肉居中, 出生至4月龄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回忆, 以后下降, 脂肪前期沉积很少, 6月龄前后开始增加, 8~9月龄开始大幅度增加, 直至成年。不同品种性别的猪种有各自的特点, 但总的规律是一致的。后备猪生长发育控制的目标是使骨骼得到较充分的发育, 肌肉组织生长发育良好, 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适度, 同时保证各器官系统的充分发育。

3 合理配制饲粮

后备母猪的饲料配制原则是按照后备母猪饲养标准进行, 其饲养标准约相当于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猪的营养水平。体重40千克前, 所喂的饲料每千克含能量13.0MJ, 粗蛋白质16~18%;40~70千克体重时, 所喂饲料每千克含能量12.9 MJ, 粗蛋白质14%~15%;体重70千克至配种, 所喂饲料每千克含能量12.5MJ, 粗蛋白质13%~14%。生产实践表明, 通过改善后备母猪日粮中的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A、E, 生物素和叶酸) 和矿物元素 (钙、磷、有机硒和有机铬) 的营养水平和形式, 可以满足后备母猪的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的需要, 改善免疫和健康水平。缺乏维生素A和E时, 母猪发情时间出现明显推迟, 由于后备母猪需要的钙磷相对较多, 如果后备母猪饲喂育肥猪饲料, 会出现身体, 配种时出现被公猪压倒的现象, 而且第三、四胎母猪因肢蹄病淘汰也和这有关。后备母猪对生物素的需要量很大, 如果生物素缺乏易引起母猪的蹄裂以及脚垫裂缝和出血。后备母猪日粮中不能添加太高的铜, 也不允许用激素类添加剂。

4 适当加喂青粗饲料

后备母猪在断奶选留时, 其消化机能还不十分完善, 粗料的比例不能过高, 粗纤维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随着猪年龄的增长, 为了锻炼其消化功能, 应逐渐增加粗饲料的比例, 粗纤维可由4~5%提高到7~8%, 同时, 应适量饲喂青绿饲料。青绿饲料不仅可以提供猪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 还可供给后备母猪特别需要的维生素, 可促进猪的食欲, 改善消化。这一点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5 合理分群

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 每栏4~6头, 饲养密度适当。小群饲养有两种方式, 一是小群合槽饲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 缺点是易造成强压弱食, 特别是后期限饲阶段。二是单槽饲喂, 小群趴卧或运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食均匀, 生长发育整齐, 但需一定的设备。

6 适当运动

为强健体质, 促使猪体发育匀称, 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应安排后备母猪适当运动。运动可在运动场内自由运动, 也可放牧运动。

7 认真调教

为繁殖母猪饲养管理上的方便, 后备猪培育时就应进行调教。一要严禁用粗暴对待猪只, 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 从而有利于以后的配种、接产、产后护理等管理工作。二要训练猪保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如定时饲喂、定点排泄等。

8 适龄配种

后备母猪性成熟以后就开始发情, 最初的发情症状往往不明显且没有规律, 以后逐渐明显且规律化, 大约每隔18~21天发情一次, 为一个发情周期, 第二或第三个发情周期配种较为适宜, 合适的初配年龄和体重为我国地方品种猪6~8月龄, 体重50千克左右, 我国培育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10月龄左右, 体重90千克以上。

后备母猪达到180日龄后, 每天早晚用2个性欲好的成年公猪轮流与后备母猪接触, 以刺激发情。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可根据母猪的背膘厚、体重来确定, 当背膘厚在18~22毫米, 体重达到120千克以上时, 方可配种。实践证明, 当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在210~230天时, 产仔数及各种生产性能较为理想, 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不要配种, 以免产仔过少, 一般在第二或第三个发情期配种。

9 驱虫免疫

在母猪配种前, 可进行各种疫苗的接种, 以利于母猪产仔后减少疾病的发生。后备母猪在2~3月龄注射一次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后备母猪3月龄躯体内外寄生虫一次;7月龄 (初配前) 注射一次细小病毒疫苗, 间隔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初次配种前3周注射一次伪狂犬苗;在春季蚊虫繁殖季节来临之前, 注射一次乙脑疫苗, 间隔2周加强免疫一次;在3~4月龄注射一次口蹄疫疫苗, 配种前再注射一次口蹄疫疫苗。

1 0 怀孕母猪的管理

怀孕母猪在怀孕初期应进行限饲, 利于胚胎着床;妊娠中期可根据母猪的体况, 分别控制母猪饲喂量;妊娠后期可适当加料, 同时,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猪舍要保持通风、干燥, 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防暑降温, 搞好清洁卫生, 防止疾病流行。

1 1 认真做好接生工作

母猪产前10天应将产房彻底清扫干净, 并用新鲜15%生石灰水喷射消毒, 2~3天后清洗。产前5~7天把母猪转入产房。临产前把母猪阴户和胸腹部洗干净, 并用0.01%高锰酸钾液或0.1%的新洁而灭液消毒。仔猪出生后, 应先擦去口鼻中的粘液和去除身上的胎膜。对假死仔猪可倒提后肢并拍打胸背部进行急救。仔猪吮乳前, 应先挤掉母猪的几滴奶液。母猪产仔后要及时喂给温热的盐水和麦皮粥, 以补充体能消耗。

1 2 药物保健

上一篇:新型评价体系下一篇:氧动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