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药避孕失败原因分析

2022-09-12

紧急避孕是指妇女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措施失败之后72h内服用药物或5d内放置宫内节育器 (IUD) , 以防止妊娠而采用的避孕措施[1]。现比较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激素类有左炔诺孕酮, 商品名为毓婷、惠婷、安婷, 另一种非激素类, 是米非司酮, 商品名为“后定诺”。紧急避孕的方法可以避免非意愿妊娠和降低人工流产率, 是保护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 尽管我国不断推广各种避孕方法, 但非意愿妊娠所致的流产发生率仍呈增加趋势[2]。人工流产作为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终止妊娠的手术, 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 会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特别对尚未生育的女性危害更大。本研究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紧急避孕药物使用现状, 寻找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再次妊娠的原因, 以提高紧急避孕药使用的有效率, 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378例曾本次妊娠周期服用紧急避孕药, 避孕失败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妇女。调查的378例紧急避孕失败的妇女中, 年龄16~42岁, 平均25.9岁。其中未生育258例 (占68.25%) , 已生育120例 (占31.75%) 。文化程度以大学及大学以上为多 (占72.34%) 。职员和公务员为63.23%。

1.2 研究方法

参考国家计生委科研所设计的调查问卷, 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修改后使用,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技术人员负责, 由调查对象填写, 并复核检查。内容涉及研究对象的一般基本情况, 性生活情况, 药物的来源, 服药的原因、种类、时间、剂量等使用情况, 妊娠结局等情况。

2 结果

2.1 服药的原因及服用药物种类

服用紧急避孕药的原因中, 以未采取避孕措施为最多, 324例 (占85.71%) 。44例因避孕套破裂 (占11.64%) , 10例因避孕套滑脱 (占2.65%) 。药物来源以药店为主, 345例 (占91.27%) , 超市23例 (占6.08%) , 医院10例 (占2.65%) 。所有妇女均未得到相关咨询服务。服用紧急避孕药的种类:商品名为毓婷177例 (占46.83%) , 惠婷21例 (占5.56%) , 安婷11例 (占2.91%) , 以上3种药物化学成分均为左炔诺孕酮。商品名为“后定诺”169例 (占44.70%) , 该药物为米非司酮。

2.2 紧急避孕失败几种情况

(1) 332例妇女是在性生活后72h内服用药物, 74例当月只有1次性生活, 占失败总数19.58%, 而112例在服药前发生2次及2次以上无保护的性生活, 占失败总数29.63%, 115例在服药后再次或多次发生无保护的性生活, 占失败总数30.42%, 31例服药前及服药后均有2次以上无保护的性生活, 占失败总数8.20%, 她们往往自认为:“排卵期”发生了未保护的性生活时使用紧急避孕药, “安全期”无需使用紧急避孕药。 (2) 32例妇女将其作为常规口服避孕药, 经常使用。 (3) 46例妇女服药时间超过了72h, 占失败总数12.17%。 (4) 12例妇女服药后不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现象, 这12例妇女均是在性生活后72h内服用药物。

3 讨论

3.1 紧急避孕失败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虽然332例 (87.83%) 的妇女按时服药, 但是有112例在服药前发生2次及2次以上无保护的性生活。因为与单次性交相比, 紧急避孕药对1个月经周期内多次无防护措施性交的有效避孕作用大大降低。115例在服药后再次或多次发生无保护的性生活, 服药后多次发生无保护性生活必将明显增加受孕的机会, 而且难以判断准确的受孕时间。肖碧连等[3]报告中也提出, 服药后本周期内若无再次性生活, 妊娠率为0.8%;若再次性生活时, 正确使用避孕套, 妊娠率为1.4%;但若无保护措施, 则妊娠率高达8.5%。服药后再次无保护性生活, 妊娠危险性将增加1倍, 若采取措施失败或不采取任何方法, 则妊娠危险性增加将近11倍。从本调查中显示, 1个月经周期内服用紧急避孕药物前有多次无保护性生活的妇女及服药后有再次无保护性生活的妇女, 都可以导致紧急避孕失败。紧急避孕药的原理是通过延迟或抑制排卵, 抑制受精或防止受精卵着床而起到避孕作用。有的妇女采用“安全期”避孕法, 此法往往是不可靠的, 因为女性排卵的时间受外界环境、气候、本人的情绪、健康状态等因素影响, 出现排卵推迟或提前, 甚至有可能发生额外排卵;此外, 精子和卵子在女性生殖道里的最长存活时间也无从最后定论, 安全期无法算得准确, 我们通常把受精卵着床视为怀孕的起点, 在已经怀孕的情况下服用紧急避孕药不会起到中断妊娠的作用。因此认为, “排卵期”发生了未保护的性生活时使用紧急避孕药, “安全期”未使用紧急避孕药妇女, 可导致紧急避孕失败。紧急避孕药抑制卵泡的发育或延迟排卵, 排卵被延迟却不一定被终止, 故服药后再次或多次发生无保护的性生活, 可导致紧急避孕失败。

本研究提示:紧急避孕药只能对已发生的1次无保护性生活起到作用, 应强调, 在服药后至月经恢复前, 不应再有无保护性生活[4]。

尽管调查对象的学历、职业高, 容易接受新的技术, 紧急避孕知晓率高。但这些人群在服用紧急避孕药正确方法的掌握上出现欠缺。造成96.83%妇女药物使用错误, 为紧急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错误服用药物者46例 (12.17%) , 是因为服药时间延迟, 说明了她们对于正确的服药方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及不了解正确的服药时间与避孕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肖碧连等[3]研究说明延迟服药会影响效果, 服药越早效果越好。当服药第1天后, 每延迟1d妊娠危险性与24h内相比增加35%。若在24h服药, 妊娠率为0.9%, 若在第5天则妊娠率为3.0%。效果随服药时间延迟而下降。通过本项研究提示, 在宣传、咨询中, 应加强服药方法的内容, 特别是强调正确的服药方法, 告诉他们错误服药可能导致意外妊娠, 增加人工流产的机会。

3.2 问题与对策

(1) 掌握好时间, 服用紧急避孕药必须要在事后的72h之内, 而且是越早效果越好; (2) 服药前的这次房事必须是本次月经周期中的第1次; (3)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 在下次月经到来之前应采用可靠的常规避孕方法, 以避免再次的无保护同房发生; (4) 服用毓婷最好是在餐后或睡前, 这样可以减少恶心等反应, 服用米非司酮前、后2h不要进食, 这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5) 服药2h之内如有呕吐发生, 应补服1次; (6) 紧急避孕药, 并非常规避孕药, 它在避孕失败的紧急情况下偶尔使用效果是好的, 但若作为常规避孕药经常使用, 则属于非对症用药;紧急避孕药仅对1次未防护的性交有保护作用, 有效率低于常规的避孕方法; (7) 本研究发现说明书内容不够准确、不通俗易懂。有一半的妇女不理解说明书的内容, 从中不能获得正确的服药方法。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的避孕失败率分别为1.7%、1.4%、0.7%[4], 表明在围排卵期服药失败率高。所以说明书上应该提醒妇女在此期紧急避孕存在避孕失败的可能性, 应该加强随访; (8) 345例 (占91.27%) , 妇女从药店买到药物, 但药店服务员大多无医学背景, 缺乏有关紧急避孕正确治疗方案、药物和用药剂量的正规培训, 他们提供给顾客的信息可能会在技术方面是不正确的或者过时的, 顾客没有从药店得到充分的信息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客观上增加紧急避孕药的错误服药率, 也增加了紧急避孕方法的失败率。由此认为对药店工作者应该加强职业规范的培训; (9) 301例 (79.63%) 妇女不知道医院提供紧急避孕药, 只有10例从医院获得紧急避孕药知识的。这提示医疗卫生部门缺乏对紧急避孕药知识的宣传, 咨询服务工作较少, 提供获得紧急避孕药的途径还不够, 需要进一步加强紧急避孕药知识的宣传广度和力度。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的有效率, 减少非意愿性妊娠的发生, 降低人工流产率,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紧急避孕药避孕失败的影响因素, 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 降低人工流产率,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 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378例曾服用紧急药避孕失败妇女为调查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紧急避孕药避孕失败受多因素影响, 其中未按时服药和性交次数 (本周期有多次无保护性交) 为紧急避孕药避孕失败主要原因。结论 建议紧急避孕药物服用者正确用药, 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流产,紧急避孕药,非意愿妊娠,失败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536.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70~371.

[3] 肖碧连, H Von Hertzen, 赵珩, 等.2种单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随机双盲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 (10) :813~818.

[4] 米非司酮降低非意愿妊娠和流产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临床研究组.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1) :35~38.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下一篇:从现代到当代:对中国传统水墨转型的脉络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