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人工流产

2024-05-11

初次人工流产(精选三篇)

初次人工流产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性发育年龄普遍提前,而我国性教育滞后,导致年轻人缺乏性健康指导和生殖指导,容易引起计划外妊娠而需要人工流产。特别是初次行人工流产者,因疼痛和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人工流产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有的还伴有自卑、羞耻感,特别是未婚先孕者。为此,笔者针对初次人工流产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解除其心理问题,使其以放松的心态接受手术,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行初次人工流产的患者120例,其中未婚89例,已婚31例,年龄18~24岁,平均20.6岁。

1.2 方法

在实施人工流产术前,对120名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而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均无手术禁忌。在术后分别进行不良反应和满意度调查。其中,对照组在确定手术后按常规进行手术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实施人工流产术前对120例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害羞自卑73例(60.8%),紧张、恐惧120例(100%),害怕疼痛120例(100%),担心手术不安全82例(68.3%),担心术后有后遗症(主要是不孕)108例(90%),怕影响身体92例(76.7%),怕出血87例(72.5%)。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医护人员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从言行和感情上亲近患者。特别是针对有害羞、自卑心理者(多数是未婚先孕者),不能蔑视和冷言相对,要告诉患者,性行为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要,现代年轻人成熟早,结婚晚,我国性健康教育和生殖教育较落后,出现计划外妊娠而流产不是她们伦理道德败坏。应主动和她们交流,鼓励患者提出疑问,耐心给予解答。询问病史时要避开人多的场合,同时要尊重她们的意愿和要求,为她们保守秘密。医护人员应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医生和护士的姓名和资历,手术方法,手术的整个过程和大致时间,术中如何配合,有哪些注意事项。术后一般不会引起不孕、子宫粘连、穿孔等并发症,引起远期不适的发生率也很低[1]。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愉快地接受并主动配合手术。同时,视孕周的时间与患者详定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2 术中护理

在术中应注重情感和行为支持,有助于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在术中可采用转移法和放松技术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手术时护士应坐在患者头部一侧,面带亲切柔和的笑容,平视患者的眼睛,轻握患者的手,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安慰,使患者感到温暖,同时,轻松自然地谈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遇见特别紧张怕痛者,喜欢抓别人的手或物品,护士应顺势辅助,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放松全身肌肉,以缓解手术造成的不适。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脉搏的变化,对出现轻度人流综合征者,可为其擦汗,按揉中腹部,指压内关、合谷、耳穴等,使患者进入完全松弛状态,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从而缓解焦虑、恐惧心理[2]。重者,则应提醒医生暂缓手术,并迅速静推阿托品0.5 mg。

2.3 术后护理

术后留观察室休息,观察0.5~1 h,无异常再让患者离开,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欣慰。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时间,术后应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解答她们提出的问题,并宣教避孕知识及有关性保健知识,介绍各种避孕器具和常用的有效避孕方法,避免意外怀孕的发生。让患者了解避孕的重要性及人工流产术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使患者主动采取合适的避孕方法,从而提高生活及生命健康质量[3]。

3 结果

在调查了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特点后,有针对性的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全身反应少,子宫收缩好,疼痛感觉轻,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满意度100%。结果见表1、表2。

4 讨论

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使患者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社会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表现为术前紧张恐惧,患者对手术耐受性降低,增加手术时间和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4]。笔者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差异很大。试验组不良反应率只有6.7%,患者满意度达100.0%。由此可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对术后后遗症的担忧。特别是未婚先孕的少女,由于受社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更敏感,对她们应进行情感护理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并尊重她们的意愿和要求,为她们保守秘密,消除她们精神上的压力和疑虑,减轻她们身心受到的伤害及心理的紧张,使她们有安全感,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患者在一种温暖、平等、平和的氛围中度过手术期,并使患者产生积极的配合意识,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组资料表明,对初次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克服自卑、害羞心理,减轻恐惧和怕疼心理,使患者对手术的刺激由失衡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接近正常的状态,提高忍受治疗痛苦的耐受力,减少手术对机体的伤害[5],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从而使身体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黄超霞.人工流产患者的需求与护理干预.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34.

[2]曾晓燕.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135例心理分析与护理.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6(2):180-181.

[3]顾幼燕.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中的应.基层医学论坛,2008,12 (9):236.

[4]方珍琼.人工流产术妇女的心理特点.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117-118.

初次人工流产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2015年门诊收治的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 年龄19~35 (23.4±0.5) 岁, 孕期6~10 (8.2±0.3) 周;试验组, 年龄20~37 (25.8±0.3) 岁, 孕期6~10 (8.6±0.1) 周。2组患者经检查均人工无流产史, 其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心肝肾功能无异常。2组患者在年龄、孕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经过对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心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均符合手术要求。在手术之前6h禁止饮水, 同时需要进行常规查体, 确保不存在手术禁忌。在手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 开放静脉通路, 并实施吸氧, 同时准备好急救药物。 (1) 对照组在实施手术前2h口服600mg米索前列醇; (2) 试验组在实施手术前2h在阴道内放置600mg米索前列醇, 在手术时常规取膀胱截石位, 同时对外阴进行消毒, 并在上肢静脉缓慢推注2rag/kg的丙泊酚[3]。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在手术时, 患者不需要扩张宫颈即可手术, 同时比较安静、没有意识、无腹痛和呻吟, 术后恢复较快, 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有效:在手术时, 患者需要使用扩张器扩张宫颈后手术, 同时伴有下腹隐痛和呻吟, 术后恢复良好, 未出现不良反应;无效:在手术时, 患者需要使用<5.5号的扩张器扩张宫颈, 同时伴有严重的疼痛和出汗, 出现不良反应, 术后恢复慢。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人工流产术在妇科属于一种常见的小手术, 它是妇女避孕失败后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其临床症状为:下腹疼痛、头晕、胸闷以及出汗等。由于子宫颈是经少量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 宫颈间质中的蛋白多糖包绕胶原纤维, 对排列与物理特性具有影响[4]。蛋白多糖中的硫酸软骨素会对宫颈的韧度造成影响, 硫酸角骨素影响胶原纤维的粗细。同时, 子宫颈具有丰富的神经分布, 特别是张力感受器丰富。

目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 患者也能与医生积极的配合, 但是丙泊酚只能起到很好的镇静作用, 却不能软化患者宫颈, 所以在对患者实施扩张宫颈时就比较困难, 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剧烈扭动, 存在子宫穿孔以及宫颈裂伤的危险。米索前列醇作为前列腺素衍生物, 在临床领域用于终止早期妊娠, 在手术之前使用此种药物, 可以对妊娠子宫底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但是却可以松弛患者宫颈, 能加速胶原酶对宫颈胶原的分解及弹性蛋白变异, 使胶原纤维排列改变, 从而达到软化宫颈的作用。米索前列醇具有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 会抑制胃酸分泌, 患者口服此药物之后可能会出现呕吐、眩晕或是下腹痛等不良反应;但是如果将米索前列醇放置患者阴道内, 就会较快的吸收, 同时发挥药物的作用, 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还能减少手术的时间, 正是软化、扩张宫颈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5]。本研究表明, 120例患者中,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7%。所以, 在初次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前将米索前列醇放置患者阴道,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不仅软化了患者宫颈, 利于实施手术, 还减少手术并发症。

本科室人员针对此次研究进行讨论:本研究首次以初次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前不同方法使用米索前列醇为切入点, 重点阐述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的临床效果。通过研究表明:在手术之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患者其临床效果比手术之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的患者要好。同时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组可最大限度, 最安全的软化、扩张宫颈, 促使宫颈成熟, 药物吸收快, 药物距靶器官近, 所需的有效剂量小, 避免了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可持续发挥药物的效应。加之克服了对照组患者的首过消除效应, 故流产时出血少, 流产后促进子宫复旧, 缩短了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目前, 国内外关于此的报道很少,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综上所述, 针对初次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 在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可以充分的、安全的、最大限度的扩张宫颈, 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初次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2015年门诊收治的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20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 对照组在手术之前口服米索前列醇, 试验组在手术之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 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初次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 在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可以充分的、安全的、最大限度的扩张宫颈, 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使用。

关键词:初次,无痛人工流产术,米索前列醇,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欣.米索前列醇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前的作用研究[J].海峡药学, 2011, 6 (11) :135-136.

[2]夏春兰.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联合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1, 19 (6) :35-37.

[3]苏富芳.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9 (17) :3724-3725.

[4]刘秀军.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在初孕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随机对照研究[J].河北医学, 2014, 3 (10) :1686-1688.

初次人工流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5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南朗医院骨科收治股骨颈骨折76例,选取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5例(45侧),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5~95岁,平均(73.5±11.2)岁;入选病例均为≥65岁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20例20侧,半髋置换25例25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3例)按股骨颈量化截骨方法施行,对照组(22例)按传统方法截骨施行,所有病例为同一个手术主刀医师完成。本研究无附加损伤,未违反医学伦理规范。

公式L=H+M-h中各个字母的含义表述如下:小粗隆向股骨矩移行点,称为a点;股骨干轴线,称为C线;经过a点作C线之垂直线,称为A线;作一条平行于A线的股骨头最高点之切线,称为B线;A线和B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H值,股骨头-臼间隙距离称为M值,如图1左所示;L为患侧a点到股骨矩截骨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1右所示。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按股骨颈量化截骨,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截骨。

本组病例全部使用北京春立正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工假体,生物型假体柄选用“微槽面135型股骨柄”,骨水泥型假体柄选用“BC型股骨柄”。

术前测量健侧H值和M值;腰硬联合或气管插管麻醉下,作患髋后外侧入路,显露小粗隆并确定a点(股骨矩和小粗隆相互移行处,电刀标记);若为全髋置换,为便于操作,先部分切除股骨颈,锉磨髋臼,确定髋臼假体大小,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臼杯和内衬壁厚度,安装臼假体。用股骨近端扩髓器扩至髓腔内层皮质骨为止,确定假体柄大小,用此型号假体柄试模匹配中颈球头试模并测量h1值(在器械台上测量,和测量h值方法相同,测量a1点至球头的切线距离),见图2。

依据公式计算出L值,确定股骨矩截骨平面,按要求截骨。用选定大小之假体柄和中颈球头匹配安装,完成关键手术步骤,后续步骤和传统方法相同。

半髋置换术中,公式:L=H+M-h中,M改为1/2M,截骨公式为:L=H+1/2M-h。

本手术要点:术中不需摄片,h1的测量在器械台上进行,假体柄a1的确认(图3)以及最后假体柄置入股骨近端后一定要保持a1点和股骨矩截骨平面齐平。

对于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前不需测量H和M值,先按传统方法进行一侧置换,测量L值,记录假体尺寸、型号;另一侧按L值行股骨矩截骨,安装同样尺寸、型号假体即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术后髋关节功能(疼痛、功能、活动范围)按Harris[1]评分评定,功能评价:≥9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可,<70分为差。比较两组功能优良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比较术后两组双下肢长度差异感。比较两组组内健侧(H+M)值和术侧(h+L)值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95.30±1.74)、(94.24±1.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1,P=0.40)。髋关节功能评价:实验组优1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20/20);对照组优1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21/21),两组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感比较

术后12个月实验组20例双下肢长度无差异感,对照组21例中有3例慢步平地行走自觉术侧腿比健侧偏长,双下肢长度有轻微差异感,两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组内健侧(H+M)值和术侧(h+L)值比较

实验组健侧(H+M)值和术侧(h+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无差异。对照组健侧(H+M)值和术侧(h+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见表2。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脱位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国内外现状

双下肢不等长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受关注的并发症,可引起患髋力学改变,导致假体磨损、松动、脱位甚至出现神经损伤[2]。邵世坤等[3]和曹知贫[4]为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处理的方法及可行性,对行单侧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通过多种手段综合评估,以获得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结果满意。郑之和等[5]通过术前双下肢长度测量和X线模板测量,确定髋臼中心,术中应用克氏针法测量及综合调整来平衡下肢长度。周才胜等[6]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采用综合手段,以均衡双下肢长度。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杨磊[7]通过术前X线测量、模板测量,标记出需切除股骨矩位置,术中比较双侧膝关节是否等长来调节股骨颈的截骨距离和选取人工股骨头的颈长来避免下肢的不等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韦良臣等[8]术中依据大转子Bryant三角顶点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平衡下肢长度。Cech等[9]利用克氏针术中定点法,测量两针间距为术中调节肢体长度的主要依据。尚宏喜等[10]用L形测径器在术中测量,认为可有效控制双下肢长度。严建锋等[11]认为采用综合措施进行双下肢长度控制能获得较好效果。黄奎等[12]以大转子为参考点,通过术前、术中测量大转子顶点与股骨头中心、股骨柄球头中心的距离来恢复双下肢等长。应锦河等[13]通过术前数字影像精确测量及术中C形臂X光机透视调整置入髋臼假体可有效控制全髋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曹林虎等[14]通过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可有效纠正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不等长。李宏斌等[15]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测量装置来调控双下肢长度。

3.2 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

术前依据X片来测量和模板比对来确定股骨颈截骨位置和假体柄大小以及测量双下肢长度(通常采用测量髂前上嵴至内踝尖的长度)来评估长度差。这些方法测量出来的数据可变因素多,可造成测量数据失真。Sairn等[16]认为5°股骨内收或外展将导致8.0 mm的下肢长度测量误差。

3.3 股骨颈量化截骨的优点

(1)只需术前和术后摄标准前后位髋关节DR片,术中不摄片。(2)公式L=H+M-h中数据的测量相对精确、可重复性强。(3)统一用中颈球头和股骨假体柄匹配,肢体长度完全靠股骨矩截骨平面来决定。于建华等[17]认为患肢长度的控制主要应通过股骨颈截骨位置的高低来达到。罗正亮等[18]提出股骨距截骨保留不当也是造成双下肢不等长的原因。(4)术后摄髋关节正位DR片可精确测量健侧(H+M)值和术侧(h+L)值,能客观、科学评估双下肢长度差。Douglas等[19]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2.8~11.6 mm。Woolson等[20]报道,髋关节术后肢体不等长多为患肢术后延长,并认为较合适的长度差在7 mm以内。研究小组前期对100例正常成人相关测量证明,正常成人的双下肢其实并不等长,仍有5.0 mm以内的长度差,因此,我们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小于5.0 mm可以认为等长,和Woolson等[20]观点基本吻合。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控制双下肢不等长的新方法 。方法 对2010年1~5月100例正常成年人的髋关节正位DR片进行相关数据测量,依据等长原理,得出股骨颈截骨公式:L=H+M-h。从2010年6月~2015年12月中山市南朗医院骨科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中选取符合入选标准需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45例(45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3例23侧,采用量化截骨)和对照组(22例22侧,采用传统方法截骨)。术后测量术侧(h+L)值和健侧(H+M)值,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术后髋关节功能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术后12个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双下肢长度差异感。结果 45例中41例获得12~48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术侧和健侧的下肢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和健侧的下肢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95.30±1.74)、(94.24±1.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20例均无长度差异感,对照组3例有轻微长度差异感;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脱位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能精确控制股骨矩截骨平面,从而确保术后双下肢真正等长。股骨颈截骨公式使截骨得以量化,不因手术者不同而出现较大误差,且影响数据的可变因素少,确保了科学性、可重复性和可行性,是一种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操作简易的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不等长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下一篇: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