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2024-05-03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精选十篇)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篇1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基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可是,鉴于目前公开出版的教材的编辑水平越来越高,不仅知识体系完整,知识点的论述恰到要点,越来越适应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完全可以自己阅读教材[1]。所以,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讲授法,即使在所讲述的内容上有所扩充,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使用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对于简单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撑握,如果教师全部采用讲授的方法,令学生产生一种浪费时间的想法;第二,此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在应试上能得心应手,但创造力和思维扩散力不足。对此,许多高等教育者在不断的思考,并摸索如何在课堂上既能把知识传授到位,又能留给学生一些创造性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当今的科学教育中,以课堂讨论的方法来教学、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使用。

2 讨论式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在上大学以前的十几年学习经历中,几乎只是被动的学习,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简单教学模式,以至于产生部分学生在课堂零思考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课堂发言有“害羞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勇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当然,现在有不少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各种方式不一的计论式的教学方法,可是在目前中国的大学里,动辄几十人,上百人的教学班,在类似讨论的教学课堂中,如何既保证教学效果,又让学生积极参与,还能维持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以上两个问题,结合曾经使用过的教学方法,交流一下意见。

3 具体的方法介绍

除讲授法、讨论法外,课堂教学的方法还可以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角色互换式教学,即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代替教师上讲台讲课。此方法如果能够有效把学生发动起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对于知识点的选择不应过难,课堂秩序的维持和规则的制定相当重要。

3.1 准备工作

例:在一个80人的教学班上推行角色互换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代替教师上讲台讲课。首先,教师需要选择一堂知识点容易被理解的教学内容,并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将教学班按学号将学生按人数均等分为8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组长的产生可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学生自愿的方式产生;另外一种是,直接将平时上课不积极,易抬扛的学生任命为组长。组长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负责教学活动的前后组织工作,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纪律维护。

(2)在此次教学课前,给每位学生发一份空白成绩表,用于听课学生给“代课”教师打分。

(3)把此次教学课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每一组讲解其中一个部分,所有学生在课前认真自行学习其内容,所有组在该次教学课现场由组长抽签,每组抽一部分,确定每组所讲的内容。

3.2 教学活动的规则

为了保证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制定了以下规则:

(1)各组自行推举一位同学上讲台讲抽中的一部分内容,该同学讲完后,该组其它同学认为有不足之处,可由该组任何同学上台补充。

(2)在各组讲课期间,每组同学需维持课堂纪律,并配合提问,认真听同学的讲课,如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该组长此次考核成绩一次扣10分,该组成员每人此次考核成绩一次扣5分,直到所有学生成绩扣完为止。有了这样的约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尤其是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课,喜欢喧哗的同学,如果成为组长,既承担了责任又受到约束,还能帮助教师管理课堂秩序。

3.3 学生成绩的评定

各组上台讲课同学所得的成绩,代表各组该次教学活动的成绩。该成绩由全班非讲课组学生和教师打分决定,学生的意见占60%,教师的意见占40%,可做为期末考核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由于课堂的内容选择得较为适中,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对大部分的内容都能掌握和理解,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当堂课达到学习的目标,对于简单的理论,仅有极少数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或者理解不深刻。当然,全部依靠学生分组讲授,学生对知识的前贯通理解会存在问题,在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理解上还会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在学生分组分内容讲完后,有侧重点地前后贯通快速讲授一次,学生未讲述到的知识点,未表述清楚的知识,该堂课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应重点讲授。

4 结论

运用上述方法,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仅提高了大多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也提高了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让学生扮演了一次老师,体会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辛苦付出,以便于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带来互相的信任与理解。同时,由于该成绩与学期总成绩挂勾,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大都能认真完成。

但是,上述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为学生过多,一组分为10个人,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认真的参与进来,有部分学生全过程都享用了他人的成果。另外,由于全班人数多,平时不积极,不认真的学生人数不少,想用组长之职约束这类学生,10位组长之职远远不够。所以,人数过多的教学班不适合使用此方法。另外,为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保证教学质量,此方法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建议使用次数不能超过总课时的1/10。在一门课中,如果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与讲授法和其它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篇2

“师生角色互换”课堂教学模式,“小老师”主讲,教师穿插讲解。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文意,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过程和方法目标:重视诵读,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怡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教学难点:

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②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寄情山水,厌倦官场。教学过程:

A、学生担任教师角色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喻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读课文,试为各段加小标题

1.要求:朗读课文,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的感情。2.学生先朗读后试加小标题,“小老师”择优板书: 城中余寒——满井春色——游自此始

四、重点词语释义,指名学生口译句子

五、集体精读指定段落,设置问题,思考、交流、讨论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拟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明确: 1.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郁闷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下文做了铺垫。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生动新奇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喜悦闲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5.(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B、教师回归“师”的角色,并作小结

1.本文是写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种,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新奇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是写人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2)灵活的比拟手法。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2.袁宏道写文章强调‘性情”,强调自然与趣味。这篇游记,就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范例。3.组织学生对本节课作评价。布置作业: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角色互换 篇3

所谓角色互换,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或者把对方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角色互换包含两层意思:它既可以是心理上的换位,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中角色的换位。教学双方,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所处的角色位置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因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也有比较大的悬殊,导致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出现障碍。时间长了,老师们就会发牢骚:“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怎么还要出错!”学生也常常陷入“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

要走出怪圈,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就必须进行互换。角色互换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而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又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想到“重点”、“难点”,更不要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去备课,而应该稚化自己的思维,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愿,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乐,想学生所能及。关注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和关键点。少说“应该这样做”,多考虑“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通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组织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释问题,老师越是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越是听得头昏脑涨。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查看“预习问题本”。在要求学生预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想法或者问题集中在“预习问题本”上,然后由老师在备课时将这些问题分类,使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师生共同备课。预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事先请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预习,在共同探讨中,教师了解学生的难点所在,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课堂上就能灵活地组织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三)教学设计尽可能生活化。教师在备课处理教材时,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使教学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主体角色的互动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指导、启发、促进的责任。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结果是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而“移情体验是教师主导要求内化成学生主体意识,并转化成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或机制”。而这种“引导”与“体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角色的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过程。在一堂课或一个问题的开始,教师的“导”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激发学习、引导学习、教会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接下来教学的主体角色应转换成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学习和思考。只有通过这种教学主体的角色互换,才能把知识和能力内化成学生素质。这种角色互换不能简单地把两个角色互相剥离成教师上半场、学生下半场;也不能认为教师唱独角戏讲授完课,学生做课堂练习就是角色互换;或者认为只要出现老师问,学生答的气氛热烈的场面就是角色互换。这些都是对角色互换的片面、歪曲的理解。课堂教学中主体角色互换是一种互动的变换,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师生双方完全是在一种平等、和谐之中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的互动,从而实现教师的“引导”过渡到学生的“领悟”,发展到学生的“内化”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角色互换。

因此,学生主体的体现,不在于课堂上是“以讲解为主”还是“以练习为主”,而首先在于教师的讲解要“顺应学生的思维”,做到心中有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互动,暴露学生的思维探索过程,进而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让学生也来当“老师”

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依赖思想,认为听得专心、记得认真、背得仔细就是学习努力,这其实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大脑还处于一种休眠状态,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或者“只能做曾经做过的类型题”。其原因依然是缺少思维的内化,这时我们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也来过一把“教师瘾”: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生出单元测试卷;简单的题让学生在黑板上给大家讲解等等。让学生心理上换位到教师角色上,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高于学生,教师也认为“我的地盘听我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总是存在着一道鸿沟,很难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师生这种角色的互换,能使学生感受到师生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亲其师,而信其道”,使教学的三维目标能顺利地实现。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篇4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本校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2012级学生共64人, 抽签分为两组, 32人为实验组, 32人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

将实验组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选择《针灸学》中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作为本次教学内容, 每条经脉分为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及主治概要、腧穴定位、腧穴主治及操作等几个部分, 四个小组的讲课内容分别为:

第一组:胆经经脉循行、体表路线、体内联系、主要病候 (或主治概要) ;第二组:胆经常用腧穴 (瞳子髎, 听会, 率谷, 阳白, 风池, 肩井, 日月, 共七穴) ;第三组:胆经常用腧穴 (带脉, 环跳, 风市, 阳陵泉, 光明, 绝骨, 丘墟, 共七穴) ;第四组:肝经经脉循行、体表路线、体内联系、主要病候 (或主治概要) , 常用腧穴 (大敦, 行间, 太冲, 章门, 期门, 共五穴) 。

组内由学生自行协商分配每个人的任务, 包括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课件制作、课件素材搜集等, 并推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课。每组演讲限定时间为20分钟, 演讲时允许使用任何教学形式及方法, 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视频、图片、动画、实物模型等先进教学工具。每组代表演讲完成后, 需接受本组之外的所有学生的自由提问, 先由演讲者回答, 若回答不出可由本组其他成员回答。教师记下此组的全程表现并给出具体分数作为此组全部成员的共同得分。演讲及提问过程中由教师适当引导, 全部小组演讲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并给得分最高的一组学生发放小奖品 (针灸器具) 以资鼓励。

全部教学内容完成后, 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学生在40分钟之内当堂完成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两节内容的理论小测。试题设置难易适中 (难、中、易各占30%、40%、30%) , 题型有单选题和问答题两种, 充分体现学生的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试题完成后计算出两组的实际成绩并输入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 同时对实验组学生发放反馈调查问卷并回收, 统计问卷结果。

二、研究结果

(一) 理论小测成绩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统计软件SPSS18.0两独立样本T检验,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小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结果见表1) 。

(二) 理论小测成绩等级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统计软件SPSS18.0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 Z=-2.493, 精确显著性 (双侧) =0.016<0.05, 表明实验组学生成绩的等级分布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三)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针对实验组32名学生, 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主要对本次研究的授课效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见表3) , 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三、讨论

(一) 在本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1.在实施章节的选择上, 应尽量避免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及学期前段的章节。比如经络腧穴总论部分是整门课的基础, 涉及到各项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 难点较多, 应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保证学生系统、完整地吸收知识, 打好理论基础。而学期前段比如肺经、大肠经等章节, 是学习完总论部分后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最佳示范机会, 也不适合本教学法的实施。因此学期中后段、难点较少、与临床联系较多的章节, 学生较易于查阅资料及自学、发挥。

2.实施“角色互换式教学法”的章节在整个《针灸学》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例并非越大越好, 而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补充, 与传统教学法及其他教学法科学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其综合素质。

3.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将平时生活中遇到的病例、跟诊时遇到的病例、学生团体如“针协”下乡义诊时遇到的病例或网络上查阅到的病例等应用到讲课当中, 使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 使课堂气氛活跃, 演讲者和听众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演讲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做出点评, 首先对演讲精彩的部分予以肯定及鼓励, 再对理解错误的部分予以纠正, 最后针对整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再串讲一次, 使学生准确掌握所有知识点。

(二) 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学生对“角色互换式教学法”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了本次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现有的学习资源特别是专业资源欠缺, 往往导致讲课内容空泛或缺乏深度, 甚至因一些非专业网站上的不当言论而出现知识点的理解错误或偏差, 因此教师应提前向学生推荐适合自学的专业书籍、网站、论坛等资源。

2.有一部分学生讲得较为枯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乃缺乏演讲技巧所致。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传授一些讲课技巧, 但演讲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长期锻炼, 因此教师对这方面不宜苛求, 应以鼓励、引导为主[2]。

3.本研究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实行组内自行协商分配任务的方法, 可能会导致分工不均衡的现象, 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角色互换式教学法”的推广应用中, 在组内分工时最好定下一套普遍适用规则, 以保证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在《针灸学》教学中试行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综合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为推广“角色互换式教学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可逐步将之应用到《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杨宗强.对“角色转换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 .

互换角色 篇5

早上,我正与周公在约会,突然,我想起了一件事――今天是我与老妈身份互换的日子。想到这里,我马上起床。洗漱完毕后,我就去准备早餐。早餐准备好后,就学着妈妈的口吻喊道:“宝贝,起床吃早餐!”“宝贝”懒洋洋地起来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学着我平时的样子――闭着眼睛刷牙洗脸。等她精神充沛后,我便叫她吃早餐,“宝贝”说:“妈妈的手艺真好,棒!”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心想:我以后也要多多夸奖妈妈。

早餐吃完后,我把东西收拾好后,说:“宝贝我们去买菜。”“宝贝”爽快地答应了。

一路上,我一直念叨着:“走路要看路,不要看其它地方,要小心。”我像唐僧念经一样,我自己都快要疯了,可“宝贝”却仔细聆听着,此时,我的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很快,我们已经到了菜市场。看到热闹的菜市场,我挺直了腰板,有模有样地作起大人的样子来,问到:“你今天想吃什么呀?”“宝贝”说:“都可以,你喜欢吃就好。”我不禁停下脚,看着我爱的“宝贝”,回忆起平日我与妈妈顶嘴的情景,我不由地愧疚起来,心想:我何时曾想过妈妈。我又转过头,继续选菜。

我像拿着一把大菜刀在菜市场大砍价。我与老板讨价还价的情景引得“宝贝”捧腹大笑。

我回到家就开始炒菜,我让“宝贝”在一旁指导我。

在切菜的过程中,我又遇到了重重阻碍:解冻的肉像在溜冰场里一样,一会儿这儿滑,一会儿那儿滑;胡萝卜像坚硬的石头,费了我好大的力气。

我把菜放入锅中,锅里立刻溅起了油,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硬着头皮把锅铲在锅里翻炒,接着开始放调料。最后再翻炒几下就OK了。

饭做好后,我把我的成果端上来,大家尝了尝,都说好吃,我的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吃过饭,我高兴地洗着碗,回忆起今天早上我学会的东西。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篇6

[关键词]角色互换 教学方法

角色互换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其主导思想与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单纯的护理技术人员,转变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参与教学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积极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人才。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学院2006级护理专科生共748人,分为15个班,以班级为单位分组,每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5~7人。

2.方法。首先设计,在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各开展一次角色互换式教学,每次2学时。再进行角色互换式教学的开展。①课前自学。在教学前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自学一个内容。②课堂教学。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教学内容,每组推选一人到讲台讲授。③教师总结。每位学生作为教师角色讲课完毕后,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表现,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做出解释和总结,并指出学生在仪态、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④课后评估。角色互换式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750份,问卷收回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98%以上学生认为角色互换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查阅和运用信息能力以及他人合作能力等。

(三)讨论

1.角色互换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知识的灌输对象。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兴趣正是学生主动性的动力。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即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查阅相关资料,讨论组织教学环节,并将所讲内容以教师角色表达出来。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角色互换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学生养成一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习惯。这种古老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潜在地给学生施加了压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3.角色互换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今护理科学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自学能力的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互换式教学的开展,学生须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并在课前与同学进行知识交流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可见,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能增强了她们的自学能力。

4.角色互换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与他人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对一个护理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角色互换式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并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提高了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5.角色互换式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师也是全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不再背讲稿、写板书、满堂灌,而是抓重点、解疑点,启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并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护理教育的目的同样如此,老师的任务应是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学科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沈宁.护理专业教学研究改革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丽婷,张文杰,杨武峰.中专内科学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6,(23).

师生角色互换,课堂教学共赢 篇7

一、“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

“师生角色互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在欧美国家的学校中较早普遍使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很多学校正逐渐兴盛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师生角色互换”, 不论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来说, 都是一种崭新的挑战。

所谓“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 即教师事先指定某一学生 (开始时最好找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 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讲课, 教师坐到学生中间充当学生, 课堂的一部分节奏与教法由学生控制、掌握, 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

1. 选定授课内容, 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实践表明, 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不能将教材的内容全都交给学生, 而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刚开始进行这一教学方法时, 要挑选一些内容比较简单,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基于这种想法, 我选择了高一《政治生活》中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作为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对这一课的内容已有所了解, 而且这些内容和高一历史又有部分交叉, 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所以上课难度相对较低。于是, 我布置了这一内容, 学生便积极预习和备课。

2. 认真审核“教案”, 进入授课环节

学生备好的“教案”, 应以书面形式交给教师, 包括文字稿和课件。之后, 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并当面指导。接下来, 学生进入授课环节。在审核时, 教师要着重看学生所备内容的重难点是否准确,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课件是否精练等。在授课时, 学生可按照事先的教学设计, 在总体方向的指引下自由发挥。

3. 利用评价小结, 弥补知识漏洞

学生授课之后, 一般会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时教师重新走上讲台, 首先对“小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简要点评, 然后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漏洞与不足之处恰当补充并进行课堂小结, 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促进“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发展。

三、“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的意义

1. 互换听讲角色, 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一堂课究竟该怎么上?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以教定学、“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于是, 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 最终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发展。在本次政治课上的“师生角色互换”尝试中, 我尝试打破“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 通过互换听讲角色, 一方面, 讲课的学生在充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产生了满足感, 同时他们也感慨“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 从而真正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 增强纪律观念, 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对于听课的学生来说, 这种角色互换不仅给他们带来新鲜感, 而且通过“小老师”与真正教师的比较, 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教师的教学成果。

2. 互换问答角色, 营造师生平等氛围

多年来,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扮演权威者的角色, 于是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和戒备的心理, 师生角色不平等。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问、学生答”, 这种教学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师生间产生距离。而我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 由原来的“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答”, 这就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例如高一 (12) 班的“小老师”王宇菲在教学“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内容时, 联系到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时政资料, 随后她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由中国共产党提出?”问题一提出, 学生们就陷入思考, 当“小老师”正准备叫学生回答问题时, 有个大胆的学生提议:“让老师先回答这个问题。”其他学生一听, 立刻兴奋起来, 于是鼓掌要求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于是, “小老师”说:“先由何老师回答, 然后其他同学补充。”接着, 我就像学生一样站起来回答:“‘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之所以要由中国共产党提出,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回答之后, 其他学生纷纷补充发言。这样的问答形式,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实现师生平等,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 互换主配角色, 演绎课堂智慧生成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主角”, 学生是“配角”。一堂课表面看起来井然有序, 但从根本上说,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的潜能没能得到较好发挥, 学生的自信心难以树立。新课程标准主张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 因此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师要甘当“配角”, 从旁指导。在我的“师生角色互换”课中, 教师只在最后对学生讲课的内容进行恰当点评和必要补充, 而“小老师”与学生们充分互动、一起探究教材内容, 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由于角色的转换, 学生有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感觉, 于是学习热情的高涨使他们更加乐于讨论、交流和表达。就这样,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学生格外积极和投入, 从而智慧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例如, “小老师”在课堂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问题一提出, 学生们立刻踊跃发言。学生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学生乙:“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学生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 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小老师”认为学生们已把问题回答得很完整之时, 学生丁站起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已被写入宪法。”这个答案出乎“小老师”的预料, 于是“小老师”望着我, 等待评价。其实, 学生丁的回答令人感到惊喜, 因为在课本第一课《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里写到了相关内容。想到这里, 我立刻站起来点评:“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不错, 能够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 做到融会贯通, 我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话音刚落, 全班学生立刻鼓掌, 学生丁非常自豪。由此, 学生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4.互换教学角色,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通过学生走上讲台可得知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可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欠缺和兴趣之所在, 可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同样, 学生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 既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从而增强自信;又可切实体会当教师的酸、甜、苦、辣,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听课的学生来说, 由同学充当“小老师”, 更能调动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 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及师生共同提高和发展。

政治课的教学互动与角色互换 篇8

教学中, 要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首先政治教师自己要充分投入, 始终保持高度热情,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 补充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例子, 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 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 也不神秘。因此, 就要求老师不能死守着课本, 只传授一些书本上的大道理, 还要想办法把课本上的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实例来说明, 抛弃以往的僵化的讲授模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 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 主动思考。

第一, 设计巧妙的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一堂课来说, 巧妙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时上课的时候, 政治教师要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 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1、过渡式导入, 即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导入新课。2、歌曲、音乐式导入, 即选择适当的音乐和歌曲来引导新课内容。3、故事式导入。即选择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设疑导入。例如, 在讲《实践出真知》一课时, 就可以运用一个哲学家和船夫对话的哲学小故事来引出新课的内容, 说明实践的重要性。4、漫画式导入。即根据教学内容, 搜集或自己创作对所学内容有启发意义的漫画导入新课。这样, 用不同的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每次上课都有期待, 充满新鲜感, 增强求知的欲望。

第二, 根据教学内容, 设置情境

在政治课中, 要善于挖掘教学新方法, 把多种形式运用到课堂当中来。如用语言描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小品塑造情境、用录像创设情境, 把政治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 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 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政治课教师平时还应经常找些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 让他们了解一些新闻时事;搜集一些案例和哲学小故事, 来丰富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动脑子思考, 联系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 谈自己的看法, 从而懂得一些道理。例如, 对我国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 绝大多数的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 这一事件对我国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 则反映了我国国防力量和军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看, 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同时, 政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所讲的内容, 给学生出一些小命题, 让他们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找素材, 或自编自演小品, 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政治课教师还应采取音乐教学法等教法, 通过播放、讲解一些革命歌曲, 让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 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不同角色

的互换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是单向的塑造或灌输的过程, 教师大部分时间花在如何执行教案上, 忽略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使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案运作上, 以致于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 把时间还给学生, 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获得主体地位的条件和保证。教师要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对学习管理的参与意识。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对学生学业的检查和评价往往是单向反馈, 即由教师直接批改作业或试卷, 学生坐等教师批给最终结论或分数, 他们不了解产生错误的过程与根源。以单靠这种“判决式”的检查和评价, 会使一些中下等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依赖感,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 发挥学生个体的检查效能, 这样能促进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增强学习信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当堂测试, 并当堂由学生评分, 分析出错原因, 也可以在临下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篇9

一、角色互换思想

所谓角色互换思想,是指参与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教学而言,角色互换就是指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教使学生容易学懂;同时,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通过教别人的方式考虑如何更有效率的学习。

儒家有句经典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去反省自己的行为得失。实际上,按照易经的阴阳文化,该名言还隐含另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在教学里的引申是指,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应该是老师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具体到《激光原理》这门课程而言,作为教员,应该时刻注意从学生的视角来处理教学工作,即假如你自己是学生,你希望从这门课里学到什么,你希望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作为过来人你又是如何学习和理解的,即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针对性地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在众多知识学习方式中,就知识的学习效率而言,教别人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因为会迫使教的人努力去搞清楚要教给别人的东西。为了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不妨改变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台上讲、学生互相评、老师台下听的新方式,在促使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术交流技能。

二、师生角色互换在《激光原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第一堂课大谈自己学习这门课时的体会

在以往教学中,老师高高在上,容易给学生造成这样的僵局,要么“老师什么都懂,但我就是听不懂他讲的东西”;又或者“老师啥都不懂,只会照本宣科,念的东西还不如自己看书的效果好,尽管看书也看不太懂”。造成这种僵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师的学识水平、表达能力和人格魅力,比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专心程度和精力分配,等等。要改变这一僵局,笔者觉得,必须要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这个老师给自己上课,让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化主动的拒绝或被动的接受为自主的欣赏,以达到“我愿意跟他学”的目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要让学生接受老师为“自己人”,缩小师生身份间的距离,消除师生关系间的对立情绪。这时候,如果老师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大谈自己当年做学生时上这门课的一些真实感觉和体会,特别是自己当年也学不懂的一些问题、困惑乃至糗事,很容易与同学们在上课体验上获得共鸣,让同学们觉得“原来老师当年和我一样学不懂,现在也这么厉害,那我现在学不懂也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包袱没了,学起来自然轻松了,思维的效果也会好不少。另外,老师敢于自曝“糗事”,也容易获得同学们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易于拉近课堂师生距离,活跃互动气氛。

(二)时刻以学生的视角审视备课全过程

教学从来没有捷径,准备充分的备课过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通常涵盖整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既宽又专,教员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常常只能熟悉一小部分内容,有些内容可能自己都没有真正用过。因此,有没有备课、备课备地怎么样,往往决定了教的水平和熟练情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

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学到了多少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真正落脚点。一个可能的现实情况是,老师备课非常充分,授课过程也很熟练,可学生就是不想听,或志不在此,怎么办?笔者学生时代有过这种体会,有时老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可我就是没办法听懂他讲的东西,很是着急。有的同学对上课抱着可上可不上的心态,会对老师进行暗中测试,老师有水平就听听,没水平还不如自己看看书。还有些同学上大学只为混学分、拿文凭,压根儿不听讲。所以,为了应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学生心理诉求,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称职的老师应该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备课全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备课全过程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上课心理,搞清楚他们的心理需求。通常,弄清每一个学生的上课诉求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大致分个类,比如常见的上课心理诉求有:潜心学术打牢学科基础、拿高分以评优或保研、对课程没兴趣只为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被动接受随大流、已有挂科历史但求及格通过、厌学不听讲、自暴自弃型,等等。

其次,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有针对性的备课,对想学的,重点传授学习方法及思路,对不想学的,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其回头。在具体章节的备课中,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反问自己,自己学习时是如何理解的,把自己的理解阐述给学生听,使课本上融缩提炼的话变得形象起来,显得更有生命力。比如,在讲授原子能级中的基态、激发态和亚稳态以及能级跃迁等概念时,笔者曾以教室地面为基态、讲台桌面为激发态、讲台台面为亚稳态,相应的面积可以等价于各能级的寿命大小,用粉笔表示跃迁的原子,笔者从地上捡起粉笔的过程解释为泵浦,粉笔从讲台桌面边缘掉落到讲台台面为自发驰豫过程。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比喻,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就轻松多了,上起课来不再沉闷,你可以看到他们不时有会心的点头。

最后,对于某些疑难的内容,或者教员也不甚了解的问题,备课时要标注出来,清晰无误地告诉同学们,这些内容难在什么地方,坦诚自己知识的有限性和科学发展的无止境,鼓励同学们立志去解决这些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这样比回避不答或胡乱解释更容易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同时保持同学们对科学的敬畏和好奇心,使科研事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流入。

(三)课堂不定时提问,让同学们互相评论

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授课方式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的缺陷,最主要的是学生太被动了,被动久了思维就活跃不起来,接受知识效果自然变差,更有甚者开小差或干脆不听讲,干其他事情去了,教学效果为零。为了让同学们保持思维紧张的状态,课堂不定时提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不定时,出其不意,让学生无法准备,逼得学生快速开动脑筋回答。提问的方式也限制,不一定一个问题一个人,可以多个人,避免没有被问到的同学幸灾乐祸,不去思考。提问的内容不宜偏难,应该是基础性的、概念性的知识点,或者纯粹谈谈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因为主要目的不是考学生,而是让其主动思考、活跃思维。

提问之后,学生也答完了,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这是个更重要的问题。我的做法是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而老师不置可否。同学互评既可以让更多同学参与到所提问题的思考中来,又因为平等的同学关系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评价,从而避免老师直接评论可能带来的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不良后果。在同学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态度应该是肯定尊重每一位同学的观点,不直接批评,并通过邀请更多的同学评价之前同学的回答,引导认识走向正确答案。有时即使正确答案已经给出了,还可以继续请同学评论,防止学生摸清老师提问的惯性投机取巧,而不去认真思考问题本身,同时可以进一步在同学中凝聚共识,形成正确答案。有些时候暂时无法达成共识,老师也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可以留待下次课讨论时再问,留给学生更长的思考时间。总之,提问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主动地思考和积极地学习,许多同学同时思考得到的东西通常是千奇百怪的,这一过程正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相比之下,问题的正确答案本身已经不重要了。

(四)课前课后注意与同学交流听课效果,谈谈人生、聊聊理想、侃侃八卦

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很多实现途径,但笔者觉得最轻松愉快的方式,莫过于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在课堂时感觉忘记是在课堂上课,思维无拘无束。为了尽可能达到这一效果,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老师,诚下心来,与同学们做朋友。只要不上课板书的时候,尽量走到同学座位中间去,以同龄人或大哥的身份,向同学们讲讲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思路和过程,讲讲自己的一些真实困惑,逐渐走到学生的心里去。其次,课前课后与同学们谈谈近期的一些新闻,侃侃一些轻松的八卦,或者聊聊身边有趣的事,稍微缓解同学们的疲劳或紧张情绪,做好思维预热或减压准备。再次,时刻注意学生的上课表情,从中领会其反馈出的听课效果,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的节奏和侧重点,已经理解的可以简略,没理解的着重阐释。最后,当同学们出现学习懈怠反映时,不要直接去劝诫,可以和同学们说说青春、谈谈人生、聊聊理想,谈谈学生时代自己与同龄人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感同身受地去影响、去感化他们,让学生自主地去改变消极心态,保持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

三、结论

通过近两年来对以上改革思路的实践,理论性极强的《激光原理》课程讲授起来没那么抽象了,同学们学得轻松了,理解更深了,尤其重要的是,同学们开始问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这表明,基于角色互换的《激光原理》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因为,科学的发展,不正是从不停地发问和质疑开始的吗?

摘要:针对《激光原理》课程抽象性、理论性和数学性强等特点,笔者结合自己学生时代学习《激光原理》课程的体会,试着以师生角色互换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激光原理》的教学工作全过程,摸索出一条深受学生、老师欢迎的《激光原理》教学改革道路。

关键词:激光原理,教学改革,师生角色互换

参考文献

[1]周炳琨,等.激光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 篇10

通过研究, 现阶段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方法, 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生理教学中角色互换的意义

1.1 生理学中角色互换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两个不相同的社会主体互相转换成对方的位置, 这种转换称为角色互换。生理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 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 选择半节课或者一节课时间[1], 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坐在台下,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在讲台上担任授课角色, 并对班级进行组织活动。老师把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生进行讨论,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情感, 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理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 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以学生教学为主导, 强调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通过角色互换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理教学中角色互换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采用角色互换模式, 进一步融合了学生和教育的情感, 塑造了学生个人魅力。

1.2 生理教学中角色互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我国己经步入信息发展时代, 据调查, 我国大部分教学领域已经普遍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 运用电子网络实施教学, 容易拉开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在讲台下面处于被动状态, 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的课件走;老师注重教材期间,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变化。生理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模式, 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讲台上授课, 可以切身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学生提前预习, 是自身进行授课的前提。学生通过授课,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班级其他同学, 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充实自己知识含量, 增强学生对电子课件的应用技巧。

生理教学中运用角色互换方法, 在教学领域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 不再是以往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 而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互换角色进行教学,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而且加快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脚步。

1.3 加强综合素质锻炼

现阶段, 社会竞争越来越明显。学生毕业以后最终要奉献祖国,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个人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直都是处于听老师授课, 限制了学生发挥沟通能力, 以至于学生在公共场合缺乏语言锻炼。据调查, 临近毕业, 许多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力比较差。

运用角色互换模式, 课堂上学生切身处于主导地位;面对新的角色学生会产生心理压力, 比如:担心自己讲解不到位、害怕其他学生嘲笑自己, 甚至害怕自己资料准备不完备。通过角色互换实践, 学生亲自上讲台进行讲课, 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学生担任演讲老师经验不足, 为了科学的完成授课, 课下会多做准备, 不但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通过亲自授课, 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调查问卷, 许多因素共同影响,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 智力方面在成功中的作用只占有30%, 通往成功的路上心理因素占据70%[2]。教学中, 教师应该严肃对待互换角色这个模式, 正确运用互换角色, 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 可以降低学生自卑心理。学生在授课期间, 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在公共场合可以胸有成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以后步入社会交往打好基础。

2 生理教学中角色互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 角色互换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一些不足问题在教学领域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因此, 生理教学中角色互换在运用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生理教学中, 教师要得到学生对角色互换认可以后才可以实施这一模式。学生积极地配合老师, 才会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互换角色的前提是, 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理教学中角色互换的作用以及实施这一模式需要达到的效果。针对生理教学课程的特点, 制定生理课程教学计划, 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应该发挥组织作用。

在实施角色互换中难免出现学生反对的现象, 老师应该对学生做积极引导, 争取每个学生认同互换角色模式。角色互换在教学领域存在一些弊端[3], 比如:生理课程出现专业术语比较强的内容时, 老师应该多加关心学生掌握的知识面。

学生走上讲台授课, 老师应该对学生授课内容进行总结。教学中为了达到学生“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 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生讲课评价标准, 分析教学效果;并详细记录自己的观点, 观察听课学生的反应[4]。课堂上学生授课结束以后, 应该留出交流时间, 对学生讲课特点做出分析, 且在分析时老师语句表达要委婉。针对学生讲课期间欠缺的知识进行适量的补充, 这样不仅能够保障课堂知识正常传授给学生,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认识到自己的欠缺。

3 总结

角色互换模式代替传统教学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为了满足社会综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师生互换角色将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渠道。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课中学习新的知识不是一种任务, 而是需要老师担任调节角色;学生在课堂上担任讲课, 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交流, 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为社会提供综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春林, 邓海燕, 张昌菊, 等.角色互换在临床护理能级管理模式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14) :1721-1723.

[2]刘娥.互换角色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13, 40 (15) :227.

[3]纪峰, 郑美凤, 郑雪峰, 等.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4) :635-636.

上一篇:治安建设下一篇: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