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上的美味

2024-05-22

托盘上的美味(精选四篇)

托盘上的美味 篇1

托盘天平上化学计算的题目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物质称量问题的计算;第二类是托盘天平上的化学反应的计算.

一、物质称量问题的计算

物质称量问题的计算比较简单, 出错率相对较低.现在举例如下:

例1 用托盘天平称量10.6克食盐 (1克以下用游码) , 称量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食盐放在右盘.计算当托盘天平平衡时, 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

A.9.4g B.9.6g C.10.6g D.11.2g

解析:本题选A.

只要天平左右两边的物质的质量相等, 托盘天平就保持平衡.称量时, 左边物质的质量等于右边砝码和游码的质量和.虽然砝码和物体位置颠倒, 但是左盘中物质 (10克砝码) 质量=游码质量 (0.6克) +右盘中物质 (食盐) 质量, 所以食盐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

例2 用托盘天平称量5克食盐.在向托盘天平中加食盐的过程中, 发现指针右偏, 此时食盐的质量是:

A.大于5克 B.小于5克

C.等于5克

解析:本题答案B

本题关键是清楚称量5克食盐的步骤.称量5克食盐的顺序是:调天平平衡;左右两盘放等质量的纸;先右盘中放5克砝码;再向左盘中加入食盐, 直至天平平衡.根据以上步骤不难看出, 向左盘加入物质至天平平衡前, 天平上的指针一定偏向右方.

物质称量问题的计算还有其它类型, 我不再一一举例.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题目, 都是考查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的基础知识, 只要掌握了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称量物体的正确步骤, 这类问题就会轻松解决.

二、托盘天平上发生化学反应后的计算

与物质称量问题比较, 难度增加, 情况也较复杂, 但是规律性较强.这类问题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托盘天平平衡时的计算, 另一类是通过计算判断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一) 托盘天平平衡时计算.

例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盛有足量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稀盐酸的烧杯, 调至平衡, 然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5.6克的铁, 欲使天平再次平衡, 应向右边烧杯中加入:

A.6克镁 B.5.6克铜

C.5.4克氧化镁 D.10克碳酸钙

解析:本题选C.

托盘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托盘天平两边增加的质量一定相等.

5.6克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 产生0.2克的氢气, 托盘天平左边实际增加5.6g-0.2g=5.4g, 托盘天平要保持平衡右边也一定增加5.4克.

A项6g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5g的氢气, 天平右边增重6g-0.5g=5.5g;B项铜不与盐酸反应, 托盘天平右边增重5.6克;

C项5.4g氧化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没有产生气体, 天平右边增重5.4g;

D项10g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产生4.4g的二氧化碳气体, 托盘天平右边增重10g-4.4g=5.6g.

由上述例题可以看出, 若是托盘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不是托盘天平两边加入的物质的质量相等, 而是化学反应后, 加入的物质质量与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差相等.只要掌握了这个原则, 此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 通过计算判断托盘天平上发生化学反应后是否保持平衡.题目题型通常有:

例1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 烧杯中加入等质量, 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 调至天平平衡, 然后再向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金属, 左边为铁, 右边是锌, 分析托盘天平的变化情况:

①稀硫酸足量

②稀硫酸不足

解析:本题答案是若稀硫酸足量托盘天平不平衡, 指针指向右边.若稀硫酸不足, 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从题意可知, 托盘天平两边所加等质量的金属不同, 所以必须分两种情况考虑:一酸足量, 金属完全反应, 虽然金属质量相同, 但是金属不同, 所以产生的氢气不同.金属质量减去氢气质量不等,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等, 所以托盘天平不能保持平衡.

二酸不足, 即消耗酸的质量相等.等质量的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仍然相等, 托盘天平一定保持平衡.

例2 在托盘天平两盘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 再向烧杯中加入73克20%的稀盐酸, 调至天平平衡, 再向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哪组物质, 反应完毕, 托盘天平失去平衡.

A.7gFe 7gZnB.6.5gFe 6.5gZn

C.5.6gFe 6.5gZnD.5.6gZn 5.6gFe

解析:本题答案是C、D

通过计算可知:73g20%的稀盐酸能分别与5.6gFe或6.5gZn恰好完全反应.AB中Fe、Zn质量相等, 盐酸都完全反应, 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托盘天平仍保持平衡.C组5.6gFe和6.5gZn分别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因为Fe的质量比Zn的质量小, 它们与氢气的质量差就不相等, 所以反应完毕, 天平指针指向Zn方, 天平失去平衡.D组中Fe、Zn质量相等, Fe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但Zn的质量不足, 盐酸有剩余, 因此, 反应完毕, Fe端放出的氢气比Zn端放出的氢气多, 天平指针指向Zn方, 托盘天平失去平衡.

托盘天平上发生化学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情况可以总结为四种:一是质量相等的较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二是等质量的同种金属与等量过量的不同类酸发生置换反应;三是过量的等质量的不同种金属与同一种酸发生置换反应;四是等量的物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其它情况托盘天平必定不再保持平衡.

舌尖上的美味 篇2

登场美味---青椒鸡腿肉!它乃至出于奶奶的铲下。

镜头一:色。

青椒鸡腿肉,绿色无公害,安全无污染。香喷喷油光发亮出现金光灿灿颜色的美味鸡腿肉,再配上青翠欲滴让人倍增食欲与口感的青椒,再加上调味的味达美,简直就是一副美妙绝伦的美图!

镜头二:香。

晚上刚一回到家,就有一股美味直往鼻子里钻,我狠狠的吸了一口气,闻到了有猪排;白菜炖肉;酸辣土豆丝;还有一股莫名而又奇特的奇香特别的吸引着我,它是那么的诱人,让人着迷,我完全被这股奇香所吸引,它的奇香盖过了所以饭菜的香味,我赶快大步奔了过去一看究竟,原来奶奶还炒了一盘青椒鸡腿肉。

镜头三:味。

我洗净了双手,准备大快朵颐,我夹起一块最大,最好的鸡腿肉,放在嘴里狠狠的撕下一块肉,拼命的咀嚼,那肉越嚼越香,肉非常有筋道,加上味达美的香味,咸度也刚刚好,吃的我鼻子嘴巴上全是油,奶奶微笑着站在一旁笑着说:“别急,慢慢吃,锅里还有呢”

罗汉松:毒种子的美味托盘 篇3

我最早接触罗汉松还是在大学植物分类学考试的时候。当然,这种特殊的植物是最容易记住的。扁平的叶子已经跟其他松树、杉树有明显区别了,罗汉模样的“小果子”更是它们明显的特征——圆圆的光头加上双手合十的身子,真是惟妙惟肖。于是,根本没有同学在这个题目上栽跟头。与此同时,也根本没有同学打这些小果子的主意,那些青涩的小果子无法同“美味”二字扯上关系。自然也没有同学难为我们的植物学老师来讨论这东西的“能好怎”(——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很多年后,我开始认真“钻研”吃的植物学,蓦然发现罗汉松这东西竟然有可尝之处。有一次野外活动,途径广西热带林业研究中心,恰逢罗汉松种子成熟。“罗汉的身体”已经变成紫红色,光头仍然是绿色的(那是不可以吃的)。于是我在孩子们诧异的目光下,吃下了不少“小果子”。

其实,我已经知道这东西是可以吃的。

罗汉松的家族

罗汉松其实是个大家族,这个属共有100多种,广泛分布于南半球。南半球的亚热带、热带及南温带才是它们的传统家园。北半球的罗汉松就是个稀罕物了,我国的罗汉松属植物有13种3个变种,其中就包括我们常见的罗汉松和短叶罗汉松。罗汉松的树形优美,木质硬度中等,是加工家具、文具和乐器的理想材料,只是罗汉松的木材产量很低,所以这些特点叠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我们在野外已经很难看到罗汉松了。在庭院之中,我们看到的罗汉松也大多是个头低矮的盆景,如今,我们很难想象罗汉松的个头是能超过20米的!这一切都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了。

虽然我们现在见到的大多都是缩微版的罗汉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们进行辨识。因为它们都有那个罗汉模样的“小果子”。叫这些小东西果子并不科学,罗汉松是一种裸子植物,怎么可能有果子呢?反观罗汉松的雄花就会发现,这些穗状的结构跟我们通常见到的油松、白皮松的雄花非常接近。

我们看到的“罗汉”其实是种子和种托的复合体。罗汉松的种子并不是完全裸露的,它外面还裹了一层肉肉的假种皮,这层假种皮来自于包裹着胚珠的套被结构,把罗汉的光头扮得惟妙惟肖。不过,更让人叫绝的还是罗汉的身体——那个成熟后会变成紫红色的结构其实是种托。种托,顾名思义就是托载种子的结构。对于罗汉松来说,种子还有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充当种子旅行的车票。当种子成熟,种托也会由绿变红,口味也从干涩变得多汁可口。像我这样经不住诱惑的动物就会去采食它们,而种子就会在假种皮的保护下穿过动物的肠胃,随着动物的脚步远走他乡了。

关于那颗绿色的种子的毒性,大家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无毒,有人说有小毒。一向谨慎的我还是只吃了红色的种托。那这个种子究竟有没有毒性呢?

让虫子蜕皮的

化学武器

罗汉松为对付动物确实准备了生物武器——植物性蜕皮激素。当然,这种激素的目标并不是我们人类,所以也不用寄希望于罗汉松让自己蜕变重生,返老还童了。植物性蜕皮激素的目标主要是昆虫。

在很多昆虫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数次蜕皮,只有摆脱了原有表皮的束缚才能长得更大。小时候在家养蚕,最有成就感的时刻除了蚕儿们吐丝结茧,就是看到它们蜕皮了。每次蜕皮之后,蚕儿就像获得了新生,皮肤会变得更有光泽,胃口也会更好。这样看起来,蜕皮倒是一件好事儿。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昆虫幼虫没有发育到特定程度,这时收到了蜕皮激素的信号开始蜕皮的话,等待它们的就只有一个结局——死亡。

对于大动物而言,柔韧坚硬的叶片已经打消了绝大多数食草动物的食欲;青涩果实的滋味儿也能让杂食动物知难而退,所以如何对付昆虫才是它们要解决的问题,蜕皮激素就成了罗汉松的防身利器。也正因如此,我们很少在罗汉松的叶片上发现昆虫啃食的痕迹,这点在紫露草身上也很明显,因为它们也拥有蜕皮激素这种“生化武器”。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植物反其道而行之,它们会产生抑制昆虫蜕皮的毒素——植物性保幼激素。跟植物性蜕皮激素的作用相反,保幼激素会抑制昆虫的幼虫蜕皮,使他们无法长到成虫的状态,甚至导致死亡。很多蕨类植物都含有此类物质,所以也很少有昆虫敢于挑战此类植物的叶片。

不过,适当地利用保幼激素也会给我们带来收益,比如当桑蚕生长后期,如果有充裕的桑叶,那我们可以将微小剂量的高效保幼激素类似物喷洒到末龄蚕体表,这样做就可以适当延长这些蚕的生长期,从而增加蚕丝的产量。

不管是蜕皮激素,还是保幼激素都能致昆虫于死地,但对人类的影响微乎其微。今天,有机农业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研发低毒、高效、无残留,且对环境友好的农药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类蜕皮激素和类保幼激素的开发将为我们提供新的选择。

植物性

蜕皮激素

从蕨类植物水龙骨以及银杏、罗汉松、苋、川山膝、紫杉和桑等植物中提取而得的一种与蜕皮激素类似的物质,对昆虫亦有蜕皮作用。植物性蜕皮激素使用于昆虫上能引起昆虫的反常现象,故可作为激素杀虫剂,用来防治害虫。

含紫杉醇的砧板有用吗?

自从在红豆杉中发现了抗癌良药——紫杉醇,这种罗汉松同科的植物身价暴增,不仅药物含量高的树皮炙手可热,连树干都被切成砧板来卖。据说,用这些砧板切菜也可以抗癌。且不说树干中的紫杉醇含量太低,紫杉醇的抗癌原理是通过组织细胞正常分裂实现的,并且不仅仅针对癌细胞,连正常细胞也会被波及。对癌症病人是好药,对正常人就是毒药了。如此一来,那样昂贵的砧板不要也罢。

花青素到底有多神?

待我安心吃罢罗汉松的种托,忽然发现手指已经被汁液染成了紫红色。这完全是其中的花青素所致,并且含量还不低。忽然想到,这东西有朝一日很可能被包装成高级食品。

比起冷僻的植物性蜕皮激素,花青素的大众认知度绝对要高得多,这种植物色素被包装成了抗氧化、葆青春、抗百病的灵丹妙药。在植物体内,花青素的主要功能就是吸引动物。一是在花瓣中,招引那些爱好花蜜的蜜蜂蝴蝶来就餐,顺便传播花粉,牵牛花就是个中代表;二是在成熟的果子中,吸引动物来取食果子,顺便传播种子,在罗汉松中即是如此。至于花青素抗氧化在植物体内也确实存在,香山红叶即是如此。

每年深秋季节,香山的黄栌和枫树都会变成红色,这些红色就来自植物自身合成的大量花青素。这些花青素的作用就是吸收多余的阳光,中和过多的自由基,保护叶绿体的正常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讲,花青素倒真是在发挥抗氧化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植物体内,在人体内就未必如此了。人体的抗氧化机制与植物完全不同。并且,大量吃下抗氧化物质也未必是好事儿。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07年2月发表的一篇综述更加打击抗氧化剂保健品。如果对总共涉及23万多人的68项研究进行总结,可看出分析的几种抗氧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对于死亡率没有影响。科学松鼠会的云无心博士曾撰文指出,到目前为止,对47项靠谱的高质量研究进行分析,这几种抗氧化剂甚至小幅度增加了死亡率。过度抗氧化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吃花青素真能返老还童,那这个副作用咱也就认了。但关键是就目前的人体实验结果来看,吃花青素几乎没有明显效果。这样看来,我们完全没必要去纠结于此物质。即便是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心态去补充花青素,那我们去选择多吃一点紫甘蓝、红菜苔和红苋菜就没问题,完全没必要让自己的荷包出血。

舌尖上的美味 篇4

还没进门,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使劲地吸一口气,那香气直往鼻孔里钻,你看,每一个小汤包都小巧玲珑,长得矮矮的、胖胖的,成锥形坐在深深的笼子里。在那锥形顶端,有十几条褶子均匀分布,当中还有一个小而深的“洞”,好似一个个迷你小火山,即将爆发;又好似一个个倒着的陀螺,自由地旋转着……肥嘟嘟的小汤包,在笼子里,等待我筷子的光临呢!

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嘿,这小家伙可真沉哩!举起它,对着灯光一照,仔细一看,哟!隐约可以看到肉馅呢;再摇一摇,还可以感受到肉汁慢慢地在晃动哩!

上一篇:TNF-a下一篇: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