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应对小儿高热惊厥

2024-04-30

冷静应对小儿高热惊厥(精选八篇)

冷静应对小儿高热惊厥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高热惊厥患儿70例, 均为该院收治入院的患儿。患儿根据入院后干预方法不同, 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儿家长吉祥鸟传统健康宣教, 对研究组患儿家长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研究组:男19例, 女16例, 年龄0.2~6岁, 平均年龄 (3.1±1.2) 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0.3~6岁, 平均年龄 (3.3±1.5) 岁。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 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讲解采用说教式的集体教育, 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此外, 患儿家长住院期间如有问题可随时联系管床护士。研究组: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 (1) 患儿护理:保证病房环境舒适, 注意不必要的刺激, 防止患儿出现惊厥。夜间加强病房的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入院后, 定时对患儿口腔进行检查, 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 防止分泌物进入起到引发窒息。注意对患儿口腔的清洁, 防止感染发生。 (2) 家长心里护理:入院后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辅导, 一对一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 同时安慰患儿家属, 帮助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在充分得到患儿家属支持的基础上, 有利于本病的临床治疗。 (3) 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主要对出院后小儿高热惊厥的各类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日常饮食中, 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加强患儿营养。家庭中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 定期进行环境清理, 防止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对于刚出院的患儿, 注意每日体温的测量。住院期间, 知道患儿家长正确使用温度计。同时, 告知家长高热发生前患儿可能伴有的症状、体征等。高热期间, 指导患儿家长正确进行合理降温。物理降温时, 选择患儿额头进行温水擦拭, 水温亦32~35℃为宜。若擦拭后30 min, 患儿体温仍未见有明显减低, 应该迅速送医。

1.3 观察指标

(1) 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 观察两组患儿窒息、舌咬伤以及外伤等事件的发生次数, 并进行统计; (2)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程度:包括对高热惊厥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家庭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惊厥急救措施、急救知识、预防原则等, 在患儿出院前1 d, 对所有家长发放包含上述问题的调查问卷, 由家长当场填写; (3) 护理工作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 患者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对患儿此次入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 (4) 记录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惊厥复发的次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析

住院期间,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 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 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8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 ]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惊厥复发次数分析

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住院时间上,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惊厥复发次数上, 研究组亦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 传统医学模式开始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在进行日常医疗的同时, 人们发现, 医疗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其意义更在于治疗疾病的同时, 注意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3]。因此, 在进行医疗工作时, 除了药物治疗外, 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或心理治疗。系统健康教育则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重视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联系。通过护理人员实施, 强化患者的系统管理与健康教育, 最大程度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4]。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认为, 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小儿脑、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5]。目前, 临床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首要原则是迅速降低问题及控制惊厥。若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该病的预后大多良好。但是, 临床研究发现, 仍有2%~5%的患儿会出现癫痫等症状。特别是对此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 癫痫的发生率更高[6]。因此, 对患儿家长进行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传授, 对于控制本病的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目前, 关于该病的健康教育, 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指南。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多为固定、模式化处理, 对于病情变化迅速的小儿高热惊厥并不适用。系统健康教育则可以保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连续性灌输, 通过护理人员与家长的共同合作, 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7,8]。

该研究就小儿高热惊厥的应对措施及健康教育进行了分组观察。首先, 该研究发现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及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家长的配合下, 共同保证患儿住院期间治疗的疗效。另外, 经过健康教育, 研究组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住院时间及惊厥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 (P<0.05) 。说明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识, 加强对患儿出院后的照顾。系统健康教育规范了临床健康教育程序,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常规的健康教育多以口头为主, 不规范。主要围绕入院环境介绍、治疗措施、各项检查注意事项等, 受护士掌握的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及沟通技巧等因素的影响。系统健康教育有严格的时间和计划表, 使责任护士不在机械等待医嘱, 而是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 对高热惊厥患者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能够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惊厥发生率, 提高家长对护理满意度及知识掌握程度,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应对措施与健康教育。方法 临床纳入70例高热惊厥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对家长进行传统健康宣教,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住院期间惊厥发生次数、住院时间等。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14.29%, 护理满意度97.14%, 对照组并发症20.00%, 护理满意度8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知识掌握得分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及惊厥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者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能够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惊厥发生率, 提高家长对护理满意度及知识掌握程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应对措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Wo SB, Lee JH, Lee YJ, et al.Risk for developing epilepsy and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on EEG in patients with febrile seizures[J].Brain&Development, 2013, 35 (4) :307-311.

[2]钟友娣, 吴枸娇, 何妙贞, 等.系统健康教育在高热惊厥患儿家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1) :129-131.

[3]柳素茹, 范共好.门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z2) :239.

[4]伊美娜.护理干预在高热惊厥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5) :969-970.

[5]钟小燕, 赵春兰.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方法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 :222-224.

[6]张凤伟, 郭秋菊, 陈小萌, 等.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0) :29-30.

[7]孙文环, 边瑞军, 王淑娟, 等.健康教育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7) :129-130.

冷静应对高热惊厥 篇2

高热惊厥是指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原有的神经系统疾病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0℃时的突发性惊厥。高热惊厥发作突然、症状剧烈,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孩子意识丧失,头向后仰或歪向一侧,双眼上吊或不自主地眨动,脸色、口唇苍白或青紫,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如果咬伤舌头时会吐血沫),四肢僵硬并有节律地抽动,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常常被吓得不知所措。

高热惊厥多发生于6 个月~ 5岁的孩子,男孩比女孩多发。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欠成熟,高热使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丘脑强烈放电并波及边缘系统和大脑半球,是产生高热惊厥的内在原因。

父母应该做什么?

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后,应该立刻让孩子仰卧平躺,松开衣领,轻轻扶住孩子的身体,以免造成关节损伤或摔伤。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掉嘴里、鼻子里的分泌物,防止孩子吸入而引起窒息。用纱布包裹的竹筷或压舌板垫在孩子的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如果惊厥在短时间内(通常1 ~ 3 分钟)仍没有缓解,要及早、就近转送医院。用力摇晃孩子、强行控制肢体抽动、捂汗退热等方法都是不正确的。

孩子发高烧后及时、有效地降温,可以防止高热惊厥出现或反复发生。先用物理方法降温,可以用20℃左右的凉水湿敷宝宝的颈部、腋下和大腿根处,或者用冷、热水交替湿敷。如果宝宝神志清醒,可以反复用温水(水温比体温低3℃~4℃)给他洗澡。此外,可以在家中自制冰袋(将袋装奶、瓶装水等在冰箱内冰冻后用毛巾包裹)给宝宝降温。如果这些方法效果不明显,就要使用退热药退烧,包括直肠退热栓或婴幼儿专用口服退热药。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单纯性惊厥是指惊厥发作是全身性的,持续时间少于10 分钟,一次高烧大多只发作1 次,发作后不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复杂性惊厥是指惊厥发作是局部性的,持续时间超过15 分钟,一次高烧会反复多次发作,发作后常出现神经系统异常。

高热惊厥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各种急性期并发症和远期后遗症。而这些不良预后与孩子的发病年龄、惊厥类型、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儿科医生依据孩子的发病年龄、症状体征、常规辅助检查等资料就能够及时作出明确诊断。但高热惊厥诊断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排除颅内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及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的遗传代谢病、癫痫等)。因此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辅助检查,以免出现误诊、误治。

有哪些治疗方法?

高热惊厥的处理分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发作间歇期的预防。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常指医生采取一些措施,尽快控制惊厥、降低体温,并对高热惊厥的原发病(常为急性病毒感染)进行治疗。此后,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他们是否可能发生高热惊厥复发、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从而在发作间歇期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大多数没有高危因素、一生可能只发生1 次的高热惊厥,不用进行特殊处理。对于有复发危险的高热惊厥,在发热初期还没有出现惊厥前,医生会根据情况给孩子服用安定片,以预防惊厥发生,减少脑损伤发生的程度和危险性。对于有可能转化为癫痫的孩子,主张尽早选用抗癫痫药长期治疗。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哪些?

高热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虽然高达2%~ 5%,但绝大多数孩子不会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后遗症。但由于高热惊厥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呼吸暂停、青紫发绀等缺氧状态,惊厥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脑损伤。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要带他看医生:

孩子1 岁之内发生高热惊厥;

孩子第一次出现高热惊厥;

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有高热惊厥或癫痫病史;

发作频繁的复杂性高热惊厥;

复发的高热惊厥,但发作时的表现与以往显著不同。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篇3

1临床表现

1.1惊厥

1.1.1典型表现惊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 头向后仰, 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 眼球固定上翻, 凝视或斜视, 口吐白沫, 牙关紧闭, 面色紫绀, 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惊厥发作时间可持续数秒至几分钟[2], 发作停止后入睡。

1.1.2局限性抽搐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 惊厥发作不典型, 多为微小发作, 如呼吸暂停, 两眼凝视, 反复眨眼, 咀嚼, 一侧肢体抽动等, 一般意识清楚, 如抽搐部位局限而固定, 常有定位意义。

1.2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 min以上, 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惊厥持续发作或发作时间较长, 可导致脑组织严重缺氧而发生脑损害。

1.3高热惊厥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大多由发热引起, 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 当体温升至38.5~40℃或更高时, 突然发生惊厥。

2急救方法

2.1一般处理, 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2.2氧气吸入, 因惊厥发作时患儿呼吸困难, 耗氧量增强, 而引起脑组织严重缺氧, 严重时导致脑组织水肿, 而致惊厥加重。所以要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迅速改善组织缺氧, 鼻导管吸氧0.5~1.5 L/min, 面罩2~3 L/min, 若出现窒息, 应立即行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呼吸。

2.3药物止惊

2.3.1地西泮:为首选抗惊厥药, 对各型发作都有效, 尤其适合惊厥持续状态。其起效快 (大多在1 min~2 min内止惊) 较安全, 剂量为每次0.1~0.3 mg/kg, 缓慢静脉或肌肉注射, 30 min后可反复1次。

2.3.2苯巴比妥钠:负荷量为10 mg/kg静脉注射, 每日最大量为5 mg/kg。

2.3.3 10%水合氯醛:每次0.5 m L/kg, 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 L, 由胃管给药或加等量盐水保留灌肠。

2.4中医治疗, 立即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穴或足心的涌泉穴等部位, 强刺激。

3护理体会

3.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畅通, 惊厥发作时就地抢救, 不要将患儿抱起, 立即松解患儿的衣服和领口, 患儿取去枕仰卧位, 头偏向一侧, 在头下放软物, 防止分泌物阻塞气管引起窒息, 家长切忌搂抱、摇晃患儿。

3.2注意安全, 加强防护。惊厥发作时, 床边放置床挡, 要注意防止碰伤或坠床, 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在床栏杆处放一棉垫, 以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 并将床上杂物移开, 腋下放一纱布, 防止摩擦受损。在已长牙患儿的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 以防舌头及口唇咬伤;牙关紧闭, 不能自动张开时, 不要用力撬开, 以防碰伤牙齿。若患儿发作倒地后, 不要拖动或牵拉肢体, 以防骨折或脱臼, 要就地抢救, 对抽搐时间过长或频繁发作者要有专业护理人员看守。室内光线要柔和, 病房内要安静、整洁, 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动作要轻柔, 利索, 以防诱发惊厥。

3.3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心率、意识、瞳孔、面色的变化,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 以及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 并能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如出现脑水肿早期症状, 应立即通知医生。还要观察发作后的精神症状, 是否出现嗜睡、昏睡状态。若患儿面色潮红, 则发作停止后意识清楚;如面色灰暗苍白, 说明可能有中毒症状。观察患儿瞳孔是否正常, 对光反射是否良好, 则可判断有无颅内高压。

3.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以保证抢救中给药, 选择比较粗直, 容易固定, 易一次穿刺成功的血管, 避免穿刺失败, 再次引起惊厥。2岁以内的患儿可选择头皮静脉, 2岁以上的可选择四肢血管, 以保证液体畅通不渗漏。

3.5加强皮肤、口腔黏膜的护理, 保持衣服、被褥、床单干净平整, 柔软干燥, 若有尿床时, 要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便后要用温水擦洗臀部, 擦干后涂滑石粉。勤翻身,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受压皮肤感染或压疮的发生。高热时口腔黏膜干燥, 易发生口腔炎, 要给予口腔护理, 每次母乳喂养后或进食后喂适量温水, 起到漱口的作用, 口唇干裂时涂润滑油。

3.6高热引起的惊厥, 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 或使用退热剂。物理降温主要的方法是放置冰袋, 将冰袋置于患儿的前额, 头颅部或颈部两侧, 腋窝, 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切忌放于胸前区及腹部;也可将毛巾用冷水或冰水浸湿后, 拧至半干, 敷于患儿头部或四肢;还可用30%~50%的乙醇拿小毛巾浸湿后擦拭颈部两侧、上肢、腋窝、腹股沟、下肢及腘窝等处;或用冷盐水灌肠。物理降温后或使用退热药后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及出汗情况, 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 防止虚脱。用药后30 min测体温并记录。

3.7使用抗惊厥药的观察。惊厥持续时间30 min以上或过长者, 容易导致脑组织缺氧损伤, 应静脉或肌肉注射地西泮0.1~0.3 mg/kg, 缓慢注射, 30 min可重复使用。地西泮使用过量, 可导致呼吸、血压降低, 注射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以及血压心搏的变化。用水合氯醛灌肠时, 每次0.5 mg/kg, 最大量不超过10 mg, 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尽量保留时间长一些, 以达药效。使用抗惊厥药时, 最好不要短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惊厥药, 更不能连续用同一种止惊药, 以防中毒。

3.8应用脱水剂的护理。惊厥持续发作30 min以上或频繁发作, 容易导致脑组织缺氧, 并发脑水肿。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 如20%的甘露醇, 切记要在30 min内输完, 穿刺部位绝对不能外漏、外渗, 如有渗出, 要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渗出部位禁忌热敷。

3.9给予氧气吸入。惊厥发作时呼吸不畅, 耗氧量增加, 脑组织通透性增强, 严重时引起脑水肿, 所以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鼻导管吸氧法0.5~1.5 L/min, 面罩法2~3 L/min, 以及时改善患儿缺氧状态。

3.10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小儿惊厥发作时热量消耗增加, 电解质紊乱, 应在发作后补充电解质, 加强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多喝温开水。养成科学合理搭配营养的饮食习惯, 尽量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饮料, 控制油腻、干硬等食物, 尤其注意晚饭和睡前、汗多时适当补充盐水。

3.11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年幼的患儿多无明显的心理改变, 但年长的患儿在发作醒后可产生失控感、恐惧等心理。尤其患儿家长面对突然发生的抽搐, 表现为紧张、不安、手足无措、大声喊叫、摇晃患儿。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告诉家长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 说明小儿高热惊厥是可以预防的, 如患儿发热, 腋下温度在38.5℃左右时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 使家长树立信心, 配合抢救与治疗。

3.12对于学龄前儿童平时要加强营养, 天气好时要多到户外运动, 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发热。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 家长平时要备好退热药, 如阿司匹林、退热栓等。小儿如有感冒发热症状, 要勤量体温, 体温一旦超过38℃, 就要给小儿口服退热药, 防止体温过高而引起抽搐。若体温过高, 要同时采用物理降温, 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如小儿有过发热惊厥史, 要带小儿到医院做检查, 以免耽误病情。

4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 出院时向家长讲解惊厥的预防及急救处理原则, 以减少小儿惊厥的复发。告诉家长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以后还可能再复发, 要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 若体温过高时, 要给予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 惊厥发作时可按压人中、合谷, 脚底的涌泉穴, 保持冷静;不要抱着患儿往医院跑, 以免加重惊厥, 发作缓解时打120或将患儿送往医院。在天气适宜时要到户外活动, 增强抵抗力, 根据气候增减衣服, 防止感冒。流感发作时, 不要到公共场所, 以防传染。使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及正确掌握用药知识。

5讨论

惊厥发作时, 医务人员要镇定敏捷, 操作要有条不紊。因惊厥时间过长可加重脑组织损伤, 如脑缺氧、脑水肿, 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要做好小儿惊厥的护理,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医风, 及过硬的理论知识, 熟练的技术操作。做到一切为了患儿, 让家长放心, 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控制惊厥的发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抢救是确保患儿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利群, 毛安定.小儿惊厥268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 (1) :54-55.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篇4

1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高热惊厥患儿27例, 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 女12例;年龄8个月~8岁;体温<38.5℃ 3例, 38.5~40℃ 18例, 体温>40℃ 6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并高热惊厥12例;急性扁桃体炎并高热惊厥10例, 小儿肺炎并高热惊厥5例。本组患儿住院后经积极抢救、综合治疗、正确使用降温方法及良好的护理, 均治愈, 无并发症发生。

2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控制惊厥

立即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 给予强刺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 (1)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泰诺林) 治疗; (2) 静脉注射地西泮0.2~0.3mg/kg, 速度宜慢, 一般≤1~2mg/min, 注射速度过快会引起呼吸抑制, 需严密观察, 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 (3) 如有脑水肿, 及时静脉滴注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1~2g/kg, 快速滴入, 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并进行病因治疗。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病急骤, 需就地抢救及护理。立即解开患儿衣领, 使之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切忌家长搂抱、按压或颠摇患者) , 清除其口鼻分泌物, 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其上下齿之间, 以防咬伤唇舌。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 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

2.3 改善组织缺氧

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 加之氧耗增加, 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 脑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引起脑组织水肿, 致使惊厥加重, 缺氧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对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预后均有一定影响, 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1.0~1.5L/min, 窒息或呼吸暂停患儿, 立即清理呼吸道, 行人工呼吸, 给予氧气吸入 (10L/min) , 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2]。

2.4 退热

高热可进一步加重痉挛, 增加脑耗氧量引起脑水肿, 故应使体温<38℃。药物降温常用赖氨匹林、氨基比林, 但高热患儿不应依赖于单一药物降温, 应配合使用物理降温[3]。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好, 速度快, 相对安全, 可长时间多次重复使用。物理降温采用的方法有温水擦浴, 是高热患儿常用的降温措施, 其操作简单易行, 且温水无刺激、不过敏, 水温为32~34℃, 擦浴中注意观察患儿意识、面色等全身情况。也可将冰袋敷于体表大血管部位等。

2.5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转归;保持病室安静, 光线柔和, 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室温24~26℃, 湿度约65%。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轻柔, 并集中进行, 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时禁饮食, 待病情稳定后, 要及时补充热量和水分, 可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食物, 不能口服者可静脉给予葡萄糖、维生素和电解质。做好安全护理, 防止惊厥, 保暖和维持体温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6 皮肤护理

高热时往往出汗较多, 惊厥时常有呕吐、大小便失禁, 应及时更换衣被, 床单要平整、清洁、干燥, 以预防皮肤感染, 并保持患者舒适。

2.7 口腔护理

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 舌、口腔黏膜干燥, 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 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 因此, 需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常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或温开水漱口。

2.8 加强营养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的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 避免因降温过快、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2.9 开展健康宣教

及时向家属讲解小儿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 缓解其紧张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同时医务人员有效的抢救、熟练的技术操作、体贴的话语也可增强家属信心。做好出院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及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素芬.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5) :2370-2371.

[2]杨立华.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 2010, 32 (3) :445-446.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篇5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 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 多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发作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 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 进而导致智力低下, 个别患儿发展为癲痫[1]。因此, 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笔者近年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35例, 男20例, 女15例;年龄0.5~6岁, 其中<7个月5例, 8个月~1岁10例, 1~3岁18例, 3~6岁2例;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13例, 感染性腹泻9例, 支气管肺炎5例, 支气管炎4例, 咽峡炎3例, 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所有患儿经积极抢救与细致护理, 均治愈出院。

2急救与护理

2.1 迅速控制惊厥

常用5%水合氯醛0.5~1.0ml/kg, 保留灌肠, 迅速止惊。不缓解者, 则予地西泮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滴注, 速度为1ml/min, 或保留灌肠[2]。注意地西泮有抑制呼吸作用。惊厥持续状态可用氯丙嗪, 对控制高热及止惊效果良好。检查和处置集中进行, 要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患儿口鼻部及呼吸道分泌物, 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解松胸前衣扣及腰带, 有利于患儿呼吸, 也便于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 给予氧气吸入, 迅速改善缺氧状态, 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 呼吸恢复规律后, 可调节为低流量吸氧, 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2.3 建立并维持静脉通畅

快而准确地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多数患儿因抽搐而来急诊, 要求护士具备快而准确的静脉穿刺技巧, 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静脉, 以利于急救药、抗生素、脱水剂的使用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的实施。

2.4 降温

物理降温:头枕冷水袋或带冰帽, 降低脑组织的耗氧, 保护脑细胞。乙醇擦浴, 冷盐水灌肠, 在体表大血管部位、颈、腋、腹股沟放置冰枕冰袋。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8℃, 赖氨匹林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每次10~15mg/kg。注意发热所处的时期, 给予降温或保温[3]。体温上升期, 皮肤苍白, 无汗, 畏寒, 时有寒颤, 应保温, 多饮热饮, 按摩足底, 甚至足底放置暖水袋;而高热持续期, 皮肤潮红, 灼热要散热, 否则应减少盖被, 饮温开水, 擦浴;退热期, 大量出汗, 皮温降低, 避免着凉, 无需进行过度保温或降温, 同时观察有无虚脱或休克现象。

2.5 对因治疗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可依据病情, 及时加用脱水剂、脑细胞营养药及其他抢救药物。遵医嘱及时留取血、尿、便标本, 送检, 据回报结果进行病因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腹泻者则补充水和离子及碳酸氢钠, 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6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 避免一切噪刺激, 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动作要轻柔。饮食护理:惊厥发作要暂禁饮食, 抽搐停止清醒后进热饮料、牛奶等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对神志不清昏迷者, 可插胃管鼻饲。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棉球清洁口腔, 每天2次。注意安全, 防止坠床及碰伤, 牙关紧闭抽搐时用开口器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将口扩开, 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 以便于急救。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促进疾病的转归和康复。

2.7 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惊厥患儿就诊时, 家长往往十分焦虑, 惊恐不安, 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 全力抢救, 并守护于患儿身旁, 处置熟练准确, 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 消除恐惧心理。随着惊厥逐渐停止, 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 此时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 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及精神安慰, 指导家长掌握停止惊厥的紧急措施 (如针刺人中、合谷及物理降温的方法) 。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56.

[2]赵炳华, 袁展文.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319.

小儿高热惊厥80例临床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儿均在体温38℃以上时, 突然出现惊厥, 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 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男性60例, 女性20例;年龄6个月至6岁, 其中6个月至3岁53例 (66.3%) , 4~6岁27例 (33.8%) 。发病原因:上呼吸道感染56例 (70.0%) , 肠道感染12例 (15.0%) , 幼儿急疹8例 (10.0%) , 肺炎4例 (5.0%) 。首次发作72例 (90.0%) ;复发8例 (10.0%) , 其中二次发作5例, 三次发作3例, 持续状态3例。惊厥发作时体温<38.5℃2例 (2.5%) , 38.5~40℃60例 (7 5.0%) , >4 0℃1 8例 (2 2.5%) 。诊断为单纯性热性惊厥72例 (90.0%) , 复杂性热性惊厥8例 (10.0%) 。

1.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50例 (62.5%) , 正常10例 (1 2.5%) , 下降2 0例 (2 5.0%) 。血钠<1 3 5 m m o l/L 2 2例 (2 7.5%) , 血钙<2.1 m m o l/L 2 5例 (3 1.3%) 。脑电图检查30例, 其中正常26例 (86.7%) , 轻度异常4例 (1 3.3%) 。

1.3 治疗及转归

高热惊厥发生时给予镇静和退热降温, 配合抗感染、抗病毒, 补充电解质、能量合剂, 吸氧等治疗, 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2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肠胃系统等多种疾病引起的脑功能一过性紊乱的一种常见症状。由于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不成熟, 高热时兴奋的泛化而引起惊厥。热性惊厥占小儿各类惊厥的30%, 其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 本组资料惊厥首次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至3岁, 原因可能为此年龄段脑细胞结构简单, 其功能分化以及轴、树突分子不全, 髓鞘生成不完善, 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 惊厥阈值低容易发生热性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28例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12月收治28例高热惊厥患儿, 其中男18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10岁, 最小6个月。上呼吸道感染15例, 占53.6%;支气管肺炎6例, 占21.4%;痢疾5例, 占17.9%;低血钙2例, 占7.1%;有复发记录8例, 占28.6%;发作时体温38~39℃8例, 39~40℃15例, 40℃以上5例。对28例小儿惊厥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 患儿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2.1.1 病情观察

(1) 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瞳孔、抽搐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 (2) 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按医嘱给予脱水剂, 预防脑疝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 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2.1.2 惊厥护理

(1) 抽搐发作时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 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 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安装床栏防止患儿坠床, 在栏杆处放置棉被, 以防碰到栏杆上, 同时注意将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 以免造成损伤。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 及时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一切物品, 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 以免骨折或脱臼。对可能再次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2) 室内光线宜暗, 并保持安静。 (3) 检查、治疗、护理操作时尽量集中进行, 动作要轻柔敏捷, 防止诱发惊厥。

2.1.3 注意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 应立即将患儿平卧于床, 即刻松开衣领, 头偏向一侧卧位, 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 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家长切忌搂抱、摇晃患儿。

2.1.4 皮肤、口腔护理

(1) 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 柔软干燥, 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 防止皮肤擦伤; (2) 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3~4次, 若有口腔溃疡者外涂碘甘油; (3) 昏迷、大小便失禁的年长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皮肤, 并涂滑石粉, 及时更换衣裤, 要经常注意更换体位, 防止皮肤受压过久而发生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2.1.5 饮食调节

高热时忌食热量高的食物, 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多喝温开水、鲜果汁、西瓜汁等, 汗多时应适当补充盐分。

2.1.6 实施人性化服务,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多数家长因孩子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 惊慌失措, 大喊大叫, 护士应理解家属此刻的心情, 主动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让家长安心, 并关心体贴患儿, 处置、抢救操作熟练, 穿刺一针见血, 给患儿轻轻的抚摸, 都能取得家长的信任, 主动配合。

2.2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在抢救治疗中, 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 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浓度、滴数、时间、方法及副作用, 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2.2.1 使用抗惊厥药的观察

惊厥时间过长, 易造成脑组织损伤, 应尽快用药以控制发作。静脉注射安定应缓慢, 每次0.1~0.3 mg/kg, 速度1~2 m L/min, 必要时20 min可重复。安定有抑制呼吸、心搏和降低血压的副作用, 用药时尤须注意用药, 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有无频率、节律的改变。用10%水合氯醛灌肠时, 每次0.5 m L/kg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尽量保留1 h以上, 以便达到药物吸收。在使用镇静药物时, 勿在短期内频繁使用多种药物, 或连续多次用同一止痉药物, 以免发生中毒。

2.2.2 应用脱水剂的护理

持续而频繁的惊厥, 往往并发脑水肿, 应严格遵医嘱在指定时间内使用脱水剂, 如20%甘露醇, 要注意输液的速度, 一般在30 min内滴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 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即刻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禁忌热敷。

2.3 高热护理

高热引起的惊厥, 应立即使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预防脑水肿, 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 采用冰帽, 降低脑组织的代谢, 减少耗氧量, 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减慢损害程度的进展, 利于脑细胞的恢复。其次在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 忌擦胸前区及腹部, 在冰袋外包裹薄巾, 防止局部冻伤。酒精擦浴:可用30%~50%酒精或35~40℃温水擦浴。禁止擦胸前区、腹部、后颈, 因这些部位对冷敏感, 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 以防虚脱发生。降温后30 min测体温1次并及时记录。

2.4 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组织缺氧

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 加之氧耗增加, 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 脑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引起脑组织水肿, 致使惊厥加重, 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鼻导管吸氧法:0.5~1.5 L/min;面罩法:2~3 L/min.

2.5 健康教育

小儿高热惊厥50例临床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科门诊收治的5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例高热诊断标准:初次发作在1个月~6岁, 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体温38℃以上是突然出现的惊厥。单纯型高热惊厥诊断标准依据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复杂型: (1) 局灶发作; (2) 一次热性病程有多次发作; (3) 惊厥发作持续10min以上。惊厥发作持续30min以上者为高热惊厥持续状态。本组50例中, 男30例, 女20例, 男女比例为3:2, 按FC分型标准[3], 单纯型的为42例, 占84%, 复杂型的8例, 占16%。

1.2 发病年龄及病例数统计 (表1)

1~2岁小儿为高发人群, 占42%;发病年龄半岁到3岁的占80%;4岁以上占极少数, 仅为2%。

1.3 发病情况

本组50例中发热温度均在38~40.5℃。患儿在发热后12h发生惊厥占66%;惊厥持续时间大多<5min, 占76%, 见表2。

2 诊断及治疗方法

2.1 检查

50例中48例在退热7~10d后进行脑电图描记, 其中45例正常, 3例异常 (节律性痫性放电、双侧明显不对称) 。

2.2 诊断

5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例中都有明显的感染病灶,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着38例, 支气管炎8例, 肺炎3例, 感染性腹泻1例。

2.3 治疗

(1) 补充氧耗:小儿高热惊厥时脑耗氧量较正常时增加, 加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使颅内压升高。治疗时补充氧耗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所有病例均给予吸氧。 (2) 抗惊厥:静脉注射地西泮, 剂量为0.05~0.1mg/kg/次, 每日2~3次, 地西泮因其抗惊厥作用迅速、相对安全, 是小儿高热惊厥的首选药物, 但由于地西泮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惊厥控制后继续给予苯巴比妥钠片口服治疗。资料表明, 苯巴比妥钠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惊厥、镇静作用, 而且还能清除由于脑缺血缺氧产生的大量自由基, 因此口服苯巴比妥钠对防止惊厥的再次发生和减轻脑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3) 降温:采取物理及药物降温, 逐渐将体温降至38℃以下, 消除小儿惊厥的刺激因素。 (4) 对因治疗, 选择有效、足量的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 必要时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 结果

3.1 复发情况

5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中, 20例复发, 占40%。

3.2 智力障碍及行为障碍

本组患儿随访42例2年, 无智力和行为障碍者。大部分病例经及时治疗均回复正常。

4 讨论

4.1 小儿高热惊厥的多发年龄

据资料报道3岁以下小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患呼吸系统和肠道感染性疾病, 一般认为小儿高热惊厥与婴幼儿时期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 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本文观察5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 发病年龄3岁以下的占80%, 与国内资料报道相符。

4.2 小儿高热与惊厥的关系

本组小儿惊厥的体温均在38℃以上, 发生惊厥的时间大多在发烧后12h, 与国内已有的报道基本一致。因此在小儿发热早期或体温骤升时应警惕小儿惊厥的发生。

4.3 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

较多学者认为, 小儿高热惊厥复发次数越多, 癫痫发生率越高, 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4~5]。小儿高热患者要及早预防惊厥的发生, 一旦发生惊厥, 则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控制。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 一旦发热即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 间歇短程用药, 对已经有多次低热发作或长程发作者必要时采用长期连续用药, 避免多次复发造成脑损伤。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病例, 寻找合理诊治的方法。方法 结合5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例的临床特点规范治疗, 研究预后情况。结果 复发20例, 占40%, 无智力和行为障碍者, 大部分病例经及时治疗均回复正常。结论 小儿高热患者要及早预防惊厥的发生, 一旦发生惊厥, 则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控制。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ApplegateMS, LoW.Febrile seizure:current concepts concerning pro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J Fam Pract, 1989, 29 (4) :422.

[2]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172.

[3]张文渊.热性惊厥[J].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7, 3 (1) :48.

[4]Berg AT, Shinnar S.Unrovoked seizures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seizures[J].Neurology, 1996, 47 (8) :562.

上一篇:热量控制下一篇:驾驶员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