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临床路径

2024-05-24

微创临床路径(精选十篇)

微创临床路径 篇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后的50例拟行保胆取石术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21~68岁, 平均 (48.7±23.5) 岁, 体重43~87 kg, 平均 (63.8±17.4) kg;选取2012年1-12月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前的同病种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 男35例, 女15例, 年龄19~71岁, 平均 (53.61±21.4) 岁, 体重41~89 kg, 平均 (65.2±18.7) kg。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 彩超证实胆囊壁无水肿、无胆总管扩张, 具备保胆取石术指征, 患者本身有微创治疗意愿。排除厚壁胆囊及胆总管扩张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其内容参照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设计而成[6,7], 护理内容包括手术前1 d行护理评估、手术当日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相关护理和手术后1 d的护理随访工作。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表主要内容, 见表1。

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其中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 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t=-4.653, P=0.000;t=-6.659, P=0.000) ;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Z=-3.129, P=0.002;Z=-3.525, P=0.000) 。见表2~4。

讨论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在围手术期的实施,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是整个临床护理路径的一部分, 也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时间表, 它规范了手术室护士对单病种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工作流程, 即护士在特定的时间护理特定的内容[8]。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步骤及专科器械快速掌握并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 护士在手术中才能与主刀医师熟练配合, 减少患者在手术期间暴露的时间, 从而减少出血量, 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围手术期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后, 手术总时间和出血量较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前明显减少。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在围手术期的实施, 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围手术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要求专科护士在术前访视患者时不但要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个体特点, 还要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9]。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患者常因对手术方式、术后健康恢复、术后并发症、饮食等方面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存在焦虑、恐惧情绪, 影响术后康复, 因此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指导是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 通过术前的沟通, 能够减轻患者焦虑, 增强手术信心[10]。常规护理在手术结束后,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活动也相应终止, 因此对疾病的转归和患者的需求层次也没深入了解, 而围手术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实施后要求手术室护士对患者作术后24 h后随访。通过随访, 不但了解了手术治疗的效果、患者的需求、还可以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饮食、复诊。这样, 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丰富, 也提高了患者本次治疗活动的满意度, 从而改善了医患关系[11,12]。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在围手术期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后, 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提示临床康复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使健康教育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临床路径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增强了医患、护患沟通意识, 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 调动了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缩短了护患距离,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的对本次诊疗活动的满意度。

微创临床路径 篇2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微创石术;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2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成年人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据数据统计,男女发病比率约为1:2[1] ?微创保胆取石术借助纤维胆道镜及其它相关设备,在肌体肋缘下行小切口入腹,切开胆囊底,在纤维胆道镜或胆道硬镜的直视下取出胆囊内结石,虽然这种手术方法创伤较小,但对患者实施护理时,护理人员同样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对医院的满意度?现就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60例胆囊结石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2.4±7.7)岁,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4.5±6.9)岁?临床表现: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厌油腻食物?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本组患者入院前均经过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医师先用气腹针经腹部穿刺置入腹腔镜探察胆囊位置?外观及是否有粘连?穿刺后如胆囊外部正常,可在肋缘下行2cm小切口入腹,牵引胆囊,从胆囊底切开插入胆道镜?然后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进行取石?取出胆囊内结石且确认无残存结石后,用可吸收线细心将胆囊分两层缝合,最后再逐层缝合手术切口[2]?

1.3 護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关注?真诚?尊重?人文等原则?同时,护理人员应检查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及质量?②病床的安置及急救物品的准备?将患者安排到病患较少的房间,病室要光线充足?安静?整洁?③常规对患者进行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④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生活中注意事项以及卧床时采取舒适的体位?在术后的24~48h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使患者得到贴心优质的服务,尽量减少术后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康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的数据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统计数据对比见表一?

3 讨论

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从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三个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接到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采取的方案;准备好手术室,调节室温给患者和救治人员良好的手术环境;迅速准备好手术工具,以及手术过程中会用到的器械设备?手术中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发情况要及时观察分析?快速反应,不能够慌乱,做到镇定自如?急中求稳,稳中求胜;在手术开台时,及时调节灯光确保良好的视野,及时补充消耗的药物,同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在手术医生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突发情况的预防,待患者出院后及时对他们进行随访调查[4]?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应该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方法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应急反应能力,手术中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中的相关措施,对提高手术抢救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Marquette CH,Marx A,Leroy S,et al. Simplified stepwise management of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 pilot study. Eur Respir J,2006,27:470-476.

[2] 仇方信,王俊英.手术护理配合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1,7(3):91-92.

[3] 张宝善.55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护理方法探析[J].中国护理杂志,2002,8(7):1-4.

微创临床路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79例患者。入选标准: (1) 经严格临床检查确诊为肾结石, 行择期手术; (2) 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3) 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及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20~70 (39.3±6.9) 岁;左侧24例, 右侧16例;结石大小平均2.9cm×1.3cm。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3例, 年龄19~68 (39.1±6.7) 岁;左侧25例, 右侧14例;结石大小平均2.8cm×1.3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CNP) : (1) 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依据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 医护人员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 以循证医学为指导,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意见等方式, 制订合适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编写; (2) 人员培训:对护士长、护理骨干、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学习, 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实施要点和特殊情况等, 掌握变异情况的护理处理, 明确各成员职责; (3) 护理计划内容:制定标准规范的护理流程, 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步骤、病情观察、药物、各类仪器的使用、一次性耗材的用法及术后访视内容等为纵轴, 以术前、术中、术后的时间为横轴, 护理人员需严格根据护理路径表上的护理计划内容进行实施, 并及时反馈患者的需求; (4) 实施护理计划:主管护士依据当天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给予健康教育, 执行医嘱, 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 若沿路径方向发展则在护理路径表相应位置上打“√”, 反之打“×”, 详细记载变异情况, 并报告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 分析原因, 制订相应措施, 逐步完善护理内容。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给予健康教育、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测量生命体征等。

1.3 观察指标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3]

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 指导患者进行填写, 对于不识字的患者, 由护理人员将内容念给患者听后做出选择。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6%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损伤小、碎石效果好及恢复快等优点, 在临床广泛应用, 术后可出现肾周积血感染、腹腔积液、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4]。临床护理路径是新型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 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通过图表的形式, 提前制定有时间顺序的有效的人性化护理计划, 按照计划认真实施, 同时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的一种护理模式, 具有个性化、流程化、标准化等特点[5]。刘昌霞等[6]研究结果表明, 同常规护理相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更强调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护理计划内容具体到每一天、每一个护理环节, 紧密结合医疗护理程序, 护理人员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 而是有计划、有日的地进行治疗及护理, 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规范诊疗护理行为, 完善健康教育内容,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丰富护理专科理论体系, 同时, 可督促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全面提高生存质量[7]。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乔够梅等[8]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证明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效果满意, 有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效果确切, 可有效提升护理品质,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淑雯, 孙红玲, 刘丽欢, 等.237例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10-112.

[2]高云, 赵俊峰.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9) :840-843.

[3]杨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肾活检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 (4) :382-383.

[4]李莉.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9) :169-170.

[5]杨敏.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4) :6-8.

[6]刘昌霞, 时秀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1, 17 (10) :79-80.

[7]李翠芳, 罗志玲, 何洁文, 等.个性化舒适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2) :118-119.

微创小切口房缺封堵术后临床护理 篇4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护理

房间隔缺损(ASD)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修补,近年来导管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以其无需开胸、恢复快的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其有较严格的适应证,且费用较高,安全性不够。微创封堵术是由导管介入封堵法移植而来的新技术,有人称之为内、外科杂交术式,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无需体外循环、不用开胸器,无骨骼损伤,不破坏胸廓连续性,操作简单、创伤轻、切口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与介入封堵相比,无X线辐射、无需使用造影剂、手术路径更短、操作更简便,术中一旦发现封堵器放置失败或出现意外,则可以及时改为常规手术,更加安全可靠。现将2009年9月~2012年4月经胸微创小切口ASD封堵术术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1~65岁,体重6~64kg,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均为中央型。心电图检查;原发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房性早搏2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4例,轻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

手术方法:全麻气管内插管,放置食管内心脏超声探头或胸壁超声探头,于右第4前肋间长2~3cm切口,开胸后切开心包,于右房壁缝合荷包,选择适宜型号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回ICU行心、肺功能监测与封堵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观察,如封堵伞脱落、移位、血栓形成等的观察。

结 果

封堵成功36例,2例封堵不成功,术中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彩超提示封堵器脱落,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均顺利抢救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行3~12個月随访,未发现封堵器脱落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讨 论

术后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ASD封堵术后,特别是术前有肺动脉高压患者,要监测与改善左心功能并减轻心脏后负荷,因为左心功能和排血量对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有重要影响,任何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左心功能的药物(米力农、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均可直接或间接改善肺循环。患者术毕返回ICU后,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持续测量中心静脉压(CVP)或左房压(LAP),并观察尿量,在循环维持满意情况下,CVP<8mmHg,LAP<5mmHg,切忌输液量过多,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内的液体入量。本组有1例患者术前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经及时应用米力农、硝普钠后好转。另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经治疗痊愈。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由于气管插管及麻醉用药,患者呼吸道分泌增加,清醒后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行雾化吸入并作体疗,防止肺炎、肺不张发生;必要时可在无菌操作下行气管内吸痰,防治肺部并发症。本组3例术后第2天,痰液增多、咳嗽无力,出现低氧血症,经气管内吸痰后好转。③血气胸的观察:由于手术是在非直视下进行的,术中用力过大或器械使用不当及关胸时的疏忽,均可导致血气胸的出现,因此术后当天或第1天应拍摄床旁X线胸部正位片了解情况,术后应多听诊双侧呼吸音,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术口有无血肿出现,必要时行胸腔B超明确积液情况。④密切观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征象:患者术后若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心律失常,应注意有无封堵伞脱落或移位,及时行彩超检查,及时报告医师,及时诊治,须行再手术的术前准备。本组有2例在术中发现封堵器脱落,分别脱落在左房、右房,立即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ASD,术后恢复良好。⑤防治封堵器血栓形成与溶血:本组2例术后出现浅昏迷及间断躁狂,考虑为术中气栓或微小血栓引起,关于封堵器血栓形成,是少见而严重并发症。血栓形成的机制,据报道,可能与封堵器的镍钛合金和聚酯纤维暴露于血液时,会诱导血小板活性和凝血系统活性增强有关,故术后应用阿司匹林3~5mg/kg,口服3个月,也有报道应用华法林口服,有推荐抗凝治疗应持续6个月。本组术后随访未见血栓形成病例,可能与病例少有关。本组另1例患者24小时内观察到肉眼血尿,经排查,为封堵器对红细胞的机械性损伤所致,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第2天好转。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许多患者适用于行胸部小切口ASD封堵术,尤其是中央型房缺,其具有微创、封堵完全可靠、可重置、回收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也可出现封堵器脱落、移位,术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在护理上重点监测护理心肺功能,密观血气胸等并发症出现,观察封堵器是否有移位、脱落的征象及观测术后有否血栓形成存在等,围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萧明第.房间隔缺损的微创外科封堵术[J].上海医学,2004,27(10):705-706.

2 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33:24.

3 朱鲜阳.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现状与未来[J].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8,29(3):343-346.

4 马长生,盖鲁粤,张金俊,等.介入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00.

5 黄璐.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2.

微创临床路径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3 月—2014 年9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患者80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护理路径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护理路径模式临床护理, 即:①临床护理路径图的绘制:患者入院后, 依据患者和医院的实际情况, 在临床医师和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病房护士的参与下, 共同讨论患者入院后将要接受的具体治疗方式, 并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具体的治疗方式为纵坐标, 绘制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图。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路径图, 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和实际治疗方式, 对路径图进行适当修改, 最终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具体治疗方式, 并认可该治疗方式。②术前1 d护理: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 详细了解病情,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 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鼓励、支持患者, 对于精神负担较大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聊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 转移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注意力, 并可通过向其讲授之前成功治愈的案例, 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③术前30 min护理:术前30 min巡回护士应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查, 保证手术室室内温度为22~24 ℃, 室内湿度在50%~60%左右, 同时确认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物品是否准备完毕, 保证各种设备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严格控制手术室内其他人员走动。④术中护理: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进入各自工作岗位, 依据患者实际手术进展进行术中配合, 手术开始时, 器械护士将腹腔镜系统打开, 建立气腹, 并做好冲洗器、吸水器、胆管镜、取石篮和电刀等手术中所需要器械的递接工作, 腹腔镜置入患者腹腔后, 将摄像打开, 完成取结石操作后关闭气腹。巡回护士在术中应及时关注灯光的变化, 确保整个手术都可以有明亮的视野,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吸引瓶中引流液情况, 及时更换吸引瓶;根据手术情况准备足够的温生理盐水, 使用温盐水灌注患者的胆囊, 止血结束后, 撤去温盐水。关闭患者的腹腔前, 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对手术使用的器械和敷料进行清点, 确定无误后, 将患者腹腔关闭, 常规缝合伤口[2]。⑤术后护理: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方共同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病房内的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整洁、舒适、通风, 每日使用消毒液对患者病房地面、床、护栏、床头柜擦洗2 次。向患者讲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自我护理方法, 并通过与患者的日常交流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和手术中存在的问题, 对急需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护士长, 并进行协调解决。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进行感染预防。

1.2.2 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 即术前1 d对患者进行常规访视, 通过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 同时向其介绍手术名称、大致手术过程、手术室环境, 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依据患者实际的手术类型准备术中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敷料, 所有的护理程序均按照常规要求开展。

1.3 评价指标 以2 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手术情况考主要考察准备时间、手术时间, 术中不良事件主要考察护理漏项次数、仪器故障发生次数及其他不良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 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2 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7.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讨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虽然具有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易恢复的优点, 但是较之传统的开腹取石法, 微创手术操作复杂, 致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时间性和条理性均较差, 进而造成术中护理配合中出现差错, 主要有:术前未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 术中手术配合条理性差[3], 手术结束前为准确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护理路径 (CNP) 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 其通过建立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对特定的患者, 以时间为横轴[4], 以护理手段为纵轴, 制作一个标准流程, 通过定期对临床护理路径图进行分析, 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并给予改进措施, 从而持续性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其与传统护理最大的区别在于患者和护理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康复护理和工作进程[5], 从而一方面患者在心理上接受康复护理, 提高依从性, 一方面也加深了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性, 提高了工作的条理性[6]。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说明手术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效率;同时,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进一步说明了手术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 手术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高效、可行的护理模式, 对于提高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配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丽英.对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学论丛, 2015, 13 (10) :68-69.

[2]王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中配合手术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4, 1 (14) :2794-2795.

[3]田小平.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7) :3705-3706.

[4]黄美萍.手术护理路径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配合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4, 20 (16) :115-116.

[5]陈春萍, 尹金华, 梁婉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完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0) :24-25.

微创临床路径 篇6

1 方法

1.1研究设计

随机化分组研究。入组标准:急性胰腺炎患者,年龄≥18岁,伴有胰腺坏死体征,或(和)胰腺周围组织坏死,经增强CT扫描证实。感染性坏死组织是指针穿活检胰腺或胰腺周围组织培养阳性,或增强CT引导下采集组织细菌培养阳性。可疑性感染坏死组织是指患者出现持续性败血症或进展性临床症状恶化,虽然进行强化治疗仍不能控制,但无坏死组织感染证据。排除标准:慢性胰腺炎;因胰腺炎而进行过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引起者;急性腹腔内事件如空腔脏器孔、腹腔内出血、腹腔间隔综合征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微创组。

1.2 治疗方法

1.2.1 开放性坏死组织清除术[11]采用材料为医用聚乙烯醇泡沫(polyvinyl alcoholfoam PAF),孔隙0.

1~0.3 cm,孔隙之间互相贯通。引流管直径0.5 cm,一端有多个侧孔;Tegaderm透明薄膜;负压引流瓶,盐水瓶改制,吸引器抽成负压(60~80k Pa,1k Pa=7.5 mm Hg)。偏左侧上腹部横切口,长约13 cm,切断胃结肠韧带暴露胰腺,在胰包膜内游离胰体尾部,切除其坏死部分。清除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将PAF修剪成厚1.5cm,宽同切口,长10~15 cm。于PAF下部用手术刀戳两条随道,插入2根多孔引流管,其开孔部分应全部插入PAF内。两管分别经皮下距切口3 cm处引出。将PAF放入小网膜腔内,薄膜贴封切口,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持续负压引流。引流1~2周后,如探查胰腺无坏死灶,体温37.5℃以下,每天引流液<10 ml,CT或B超检查胰周无液体积聚,即可逐段拔出PAF,每次拔出约2~3 cm,剪除拔出部分后重新封闭引流。PAF取出后全层缝合切口,切口内留置引流管1根,3天后拔除。

1.2.2 微创渐进式手术[12]第一步先行经皮或经胃引流,实施

途径是经左侧腹膜后入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后置管于胰腺周围积液区,如穿刺不成功则进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如仍未成功则进行经胃穿刺引流,内镜下经胃穿刺,将上述引流管置入腹腔积液区引流并进行灌洗。如72h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则进行下一步即腹膜后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治疗,做一长5~6cm切口,利用腹膜后引流管为引导,仅清除腹膜后坏死组织,并置入两根粗孔引流管。如仍不成功转开腹手术。

1.3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为主要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肠瘘、空腔脏器穿孔、腹腔内出血、或死亡。次要终点为胰腺瘘、新发糖尿病、胰酶应用、切口疝等。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各随访一次。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Fishe精确概率检验、非配对t检验、Mann-Whitney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6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55-78(64.1±9.8)岁。开放手术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7(64.0±10.1)岁;微创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5~78(64.2±9.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例开放式手术患者有22例(73.3%)达到研究终点,微创组34例患者14例(41.1%)达到研究终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4,P<0.05)。微创组患者有18例(52.4%仅施行了经皮引流术,8例(23.5%)采取了经胃引流术,10例(24.1%)进行了微创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0%、15%(P=0.009),死亡率分别为33%、18%(P=0.06)。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25%、8%(P=0.04),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0%、48%(P=0.0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性坏死组织清除术与开放式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相比较,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死亡率亦较低,初步提示微创性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具有更大的优势[12]。在微创组患者,一半以上经皮引流即达到显著效果,部分患者采取经胃引流或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其创伤小,组织损伤轻,病人恢复时间缩短。这一可喜的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疾病早期,感染的坏死组织可能较小且汇集形成液化并具有一定的压力,容易通过经皮引流而清除简单的引流亦足以使感染性坏死组织得到充分治疗[11],感染性积液被排除后,胰腺坏死可残存,此时治疗与非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相似[12]。微创技术引起的手术创伤轻微由此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轻,这对危重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影响[13]。本研究中微创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似可支持这一观点。再一点,开放式手术实施完整的坏死组织清除,胰腺损伤难以确定,可存活胰腺组织有可能被手术清除,因而引起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如糖尿病或需要服用胰腺酶药物等。有鉴于此,故可以认为微创方案在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方面优于开放式手术。

对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经皮引流,能够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一点已经得到研究证实[12,10],本次研究结果与这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他研究报告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的效果,同样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7,12],而采取内镜引导经胃引流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效果也十分理想。但是,连同本次研究在内,均为小样本研究,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选择等均缺乏均衡性,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产生影响,这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微创法治疗腋臭58例临床观察 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腋臭58例, 男18例女40例年龄16~32岁, 均为双侧。此组病例中6例曾非手术疗法, (2例激光治疗, 4例外用药物治疗) 。

1.2术前准备及麻醉

术前剃腋毛、肥皂水清洗腋部、以美兰于腋毛区外0.5cm处划线, 标记剥离范围, 于腋窝中部按腋窝皱褶线设计长约2~3cm切口线, 2%碘酊固定。患者平卧, 双上臂外展置于手术台上, 常规消毒铺巾, 0.5%利多卡因50ml加1:20000盐酸肾上腺素行双侧术区皮下浅层浸润麻醉。

1.3手术方法

按设计线切开达皮下, 沿切口向两侧于真皮基底层与脂肪层用组织剪锐性分离腋毛区至剥离范围, 使其形成一潜在腔隙, 剥离深度以透过脂肪层可见黑色毛囊颗粒为宜, 约皮下0.5~0.8cm厚的脂肪层, 然后翻转皮瓣, 以指腹抵住腋部皮肤, 眼科剪紧贴指腹剪除脂肪层及真皮基底部结构, 皮肤与基底分离, 厚薄均匀一致, 生理盐水冲洗术腔, 仔细止血, 间断缝合切口, 无菌纱布。棉垫依次填塞。"8"字绷带加压包扎, 8天拆线。

2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均无血肿及皮肤坏死, 切口一期愈合, 不留明显瘢痕, 腋毛区中度色素沉着, 腋毛较前生长稀疏。58例中57例臭味完全消失, 一例明显减轻, 随访1~3年, 均无复发, 治疗效果满意。

3讨论

3.1应用解剖

大汗腺发生自毛囊上皮细胞, 腺体多位于皮下脂肪层, 偶见于真皮深部, 臭味源于大汗腺排泄的汗腺受到皮肤表面细菌分解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 与遗传有关, 女性多于男性。开始于青春期, 青壮年时较重, 老年时逐渐减轻[1]。手术将腋毛区皮下厚约0.5cm脂肪剪除, 清除了绝大部分汗腺, 去除了臭味产生的根源, 再进一步破环毛囊, 从而破环了大汗腺排除的通道。

3.2优点

切口设计及操作简单易行, 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安全, 创伤小, 恢复快, 疗效可靠, 持久无复发, 并发症少。术中不切除皮肤, 无术后张力过大致瘢痕挛缩之虑, 与传统的梭形切除皮肤而留下明显瘢痕, 影响美观及上肢的活动有明显的改进[2]。

3.3注意事项

腋臭治疗方法较多, 目前主要采用外涂药法、皮内注射法、激光法、手术法[3]。外涂药法由于大汗腺未被破坏, 易复发, 需反复用药, 可引起局部皮肤敏感, 脱屑或增厚。皮内注射法, 可使汗腺组织萎缩, 分泌减少或消失, 臭味消除, 但疼痛明显, 注射过浅, 可使皮肤坏死, 形成皮下结节。激光对腋臭有一定疗效, 但术后腋下皮肤留有如米粒大点状阴影, 易复发, 激光太深易合并感染及瘢痕等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方法, 切除腋窝汗毛区皮肤, 直接缝合, 术后引起皮肤坏死, 切口裂开, 感染, 瘢痕宽大等并发症。如腋毛区分布广可能切除不彻底。微创技术治疗腋臭技术点是皮瓣修薄适度, 止血彻底, 腋部填塞包扎适度。手术中务必掌握剥离层次, 深则损伤腋窝神经, 过浅易造成皮肤区域性坏死, 影响疗效[4]。术中皮肤与基底分离, 采用弹力绷带"8"字包扎, 妥善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是防止血肿、皮肤坏死和皱缩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高松.实用整容手术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148

[2]朴锦锡, 李京云.腋臭的治疗方法比较[J].中国医药学刊, 2005.12 (2) :43-44.

[3]何晓珍, 马泽, 樊翌明.改良腋臭根治术治疗腋臭的疗效观察与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13) :1084.

微创重睑术的临床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7例;年龄在18~42岁,平均年龄27.5岁;先天性双眼单睑38例,单眼单睑6例,重睑线偏窄21例。采用单纯埋线法重睑术11例,单点切开加埋线法重睑术12例,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术42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除外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及凝血障碍性疾病。术前、术后医学摄影。麻醉均采用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缝线采用尼龙美容缝合线或可吸收美容线。术前仔细观察上睑皮肤松紧程度、脂肪分布情况,是否存在内眦赝皮,根据上睑高度结合患者要求设计重睑宽度5.5~7.5 mm之间。

埋线法重睑术:选择上睑皮肤较薄,上睑脂肪堆积不明显的顾客,按术前设计重睑线,采用分点连续皮下缝合法形成重睑,线结埋于外眦皮下,术后不需要包扎处理。单点切开加埋线法重睑术:适用于上睑皮肤较紧较薄,上睑脂肪堆积集中于外侧。首先设计重睑线,然后于外1/3段设计3 mm长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释放并切除外侧多余眶隔脂肪,然后采用连续皮下多点缝合法重睑成形。三点小切口重睑术:适用于普通上睑皮肤较紧,但上睑脂肪堆积明显的单睑患者。首先设计重睑线,按内、中、外设计3个3 mm小切口,切开皮肤通过小切口切除切口下眼轮匝肌,形成隧道,切开眶隔,切除上睑内外侧多余眶隔脂肪,然后多点间断缝合小切口使上睑皮肤与睑板纤维组织粘连形成重睑。对于单侧单睑顾客设计重睑时,对照对侧重睑宽度设计重睑线,如伴有内眦赝皮者同时行内眦开大术。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2月。术后重点观察:上睑肿胀程度及消退时间;重睑成形是否自然,重睑线是否流畅;切口瘢痕形成情况;是否发生重睑消失及不对称;术后是否形成瘀斑、切口感染及不愈合等并发症。

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及上睑水肿较轻,肿胀3~7 d自然消退,7 d左右切口愈合,3~6个月无明显切口瘢痕形成,重睑形成自然流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或不愈合。其中12例出现上睑瘀斑,2周左右吸收消退,无明显重睑不对称发生,总体达到术前设计要求,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

重睑术在东亚地区属于常见的一项美容手术[1,2]。重睑术手术方法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三种:埋线法重睑术、缝合法重睑术及切开法重睑术[3]。切开法重睑术属于创伤较大的手术,以传统的长切口为代表,近年流行三点小切口重睑术[4,5,6,7]。重睑术存在几个技术要点: (1)通过手术方法使上睑皮肤与睑板纤维组织粘连是形成重睑皱襞的必要条件。单睑人群通常眶隔脂肪下移,去除多余眶隔脂肪,有利于重睑形成,并可以矫正“肿泡眼”。(2)切断上睑皮下静脉及淋巴回流使上睑水肿加重,消退较慢;而保留上睑皮下静脉及淋巴回流可以减轻上睑水肿,利于水肿吸收。(3)切口瘢痕形成。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切口较长,愈合形成切口瘢痕明显,个别顾客瘢痕僵硬,可以导致重睑线形成不流畅,甚至形成“切迹”。

埋线法重睑术和缝合法重睑术基本属于微创手术,但仅适用于要求上睑皮肤较紧(无“肿泡眼”)的顾客。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可以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可以去除多余眶隔脂肪,有利于重睑形成,并可以矫正“肿泡眼”,其缺点是切断了重睑上下唇皮下静脉及淋巴通道,所以术后早期水肿比较明显,肿胀消退较慢,个别患者肿胀能够持续1个月。东亚人种属于有色人种,较白种人更易形成切口瘢痕。

埋线法、单点切开加埋线法、三点小切口重睑术均属于微创重睑术,他们共同特点是:切口微小、愈合不形成明显切口瘢痕。重要的是保留了重睑上下唇之间静脉及淋巴通道,所以术后肿胀轻,水肿回收较快。根据患者脂肪堆积情况可以选择性去除多余眶隔脂肪。单纯埋线法不去除眶隔脂肪,适应证受到一定限制,增加单点小切口,可以去除外侧主要眶隔突出脂肪。而三点式小切口可以去除眶隔脂肪及部分眼轮匝肌,形成重睑粘连比较确切,重睑线较为自然。

微创重睑术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术前仔细观察患者单睑形态,准确判断皮肤松紧程度以及眶隔脂肪堆积范围,决定是否需要去除眶隔脂肪,是否单纯去除外侧眶隔脂肪,以便可以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2)在手术操作中注意微创操作,减小组织损伤,如果手术操作引起皮下组织过度损伤,也将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并且容易出现瘀血、肿胀等并发症。(3)在埋线缝合或小切口间断缝合过程中应观察重睑成形情况,必要时调整缝合位置,以利于术后重睑线形成且自然流畅。

总之,微创重睑术具有肿胀轻、切口瘢痕不明显、重睑成形自然等特点,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取代传统切开法重睑术,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单睑个体设计不同微创重睑手术方案,符合美容外科手术个性化要求。

参考文献

[1]Cho BC,Byun JS.New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suture andincision method for creating a more physiologically naturaldouble-eyelid[J].Plast Reconstr Surg,2010,125(1):324-331.

[2]Lee D,Law V.Subbrow blepharoplasty for upper eyelid re-juvenation in Asians[J].Aesthet Surg J,2009,29(4):284-288.

[3]张聚栋.眼形重塑—重睑成形手术的综合思考[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1):18-19.

[4]陈君伟,张福奎,蒋红.三点微创小切口重睑术90例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413-414.

[5]宋彦,侯泽民,曹孟君.小切口去脂埋线重睑成形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4):223-224.

[6]章祥洲,徐东卫,李方奇.三点小切口重睑成形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9,20(4):223-224.

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 篇9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19-01

乳腺良性肿块是妇女中多发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容易出现在妇女的育龄期。根据统计发现,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当中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良性肿瘤患者的数量也在渐渐增加[1]。传统的肿瘤切除手术往往会给患者创伤,患者乳房处易留下疤痕,对患者而言极易影响美观[2-3]。乳腺微创旋切术因为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而且恢复快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获患者满意度较高[4]。当前,我院使用的是麦默通二代的安珂乳腺微创术。为探讨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对197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按开放式随机选取19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经彩超检查直径2cm以下的乳腺单发肿块;凝血功能正常;非月经期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肿块)进行微创旋切手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病灶平均大小为14mm。在所抽取的研究对象中,年龄区间在17-80岁,平均年龄为30.1±11.9岁。对微创旋切术后患者的病理结构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治效果。

1.2 方法

1.2.1 仪器

治疗的仪器是采用由美国SennoRx公司生产EnCor乳腺微创旋切系统SCM23K;超声选择由美国索诺声公司生产的NanoMaxx便携式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12MHz。

1.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肩背部使用软枕垫高。首先对患者的乳腺病灶进行探测,从患者腋前线皮肤处进行切口处理,术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2%利多卡因溶液10ml加入1:10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20ml,注射病灶上下2个平面的基础上进行环绕式注射麻醉:环绕病灶上下左右前后6个平面注射100~200ml的生理盐水(数量不限,以能造成病灶周围水肿带大约3cm为宜。

在预穿刺点使用尖刀切开大约0.2厘米左右的皮肤切口,然后将旋切到沿着患者的乳房后间隙刺入其病灶后方,打开旋切窗后对准患者的冰罩切割肿块。另外,旋切刀还可以进行扇形旋转实施多次和多处旋切以完全切除肿块。在拔出旋切刀之前可通过真空抽吸清除局部的积血,操作结束后均予绷带压迫包扎48小时。解除绷带后观察24小时(创口有新鲜渗血、局部皮肤有新鲜瘀斑统计为出血情况阳性)。术后1周复诊观察(创腔皮下出现硬结统计为阳性)。

2.结果

切除时间:本次选择的患者进行微创旋切术后患者的肿块均被完全切除,且肿块切除的平均时间为25分钟,其中最短时间为15分钟,最长为一个小时,微创平均旋切的次数为18次。

切口大小:患者皮肤切口为0.2厘米到0.3厘米间。

并发症:患者进行手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皮肤损伤,1例为乳房局部凹陷。

病理结果:197例患者中囊性增生病有13例,腺病25例,纤维腺瘤36例。

3.讨论

3.1 微创旋切术特点

第一,能够精确定位,完全切除患者病灶。采用此种手术对于深部病灶甚至是直径只有5毫米的微小肿瘤都可以进行完全切除[5-6]。过去,对于此类肿物虽然通过超声可探查,但医生难以进行定位,很多时候都要等这些肿瘤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进行切除。

第二,术后切口小。微创旋切术不像传统手术那样会给患者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患者胸部美观。传统术后产生的切口一般在3到5厘米,而微创旋切手术的切口仅有0.2-0.3厘米,而且还不需要进行缝合[7]。对于患者出现同一侧乳房多个病灶的情况,微创旋切通过一个切口就可以进行切除。正是如此,微创旋切手术才可以避免切开皮肤,产生较小的组织损伤。

第三,感染率低。传统手术造成切口在后期的缝合中缝线留在切口中容易引发感染而且会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而微创旋切不需要进行缝合,因此可降低感染风险。

3.2 微创旋切术效果

乳腺良性肿块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微创旋切术逐渐被运用到乳房良性肿块的治疗中[8]。安珂(Encor)为美国原产第二代真空抽吸微创旋切系统,其继承了麦默通原有的优点并进行了优化,是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乳腺微创手术[9]。乳腺外科发展的宗旨就是利用最小的微创来获得有效的治疗,减少患者乳房受到的损害。本组研究中患者应用微创旋切手术,后患者的肿块均被完全切除,且肿块切除的平均时间为25分钟,其中最短时间为15分钟。术后患者皮肤切口仅为0.2厘米到0.3厘米。且患者进行手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皮肤损伤,1例为乳房局部凹陷。

可见,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能够完整切除肿块,而且操作也十分简单,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宝明. 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的随机对照观察[A]. 中华高血压杂志社.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海南海口会论文综合刊[C].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4:2.

[2]陈向红.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及可疑病灶应用探讨[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11:842-844.

[3]殷一飞,谢阳桂.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应用现状[J]. 交通医学,2014,01:38-41.

[4]韩孝峰.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9:38-39.

[5]周先锋,杨枋,马聪. 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03:191-192.

[6]項忠华. 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应用乳腺后间隙麻醉的效果研究[J]. 江西医药,2014,11:1295-1297.

[7]徐西通. 评价乳腺后间隙麻醉法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2014,35:72-73.

[8]阮明德.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过程中比较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4.

八年制微创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探讨 篇10

1 临床见习中如何定位八年制的教学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医学教育包含4部分:进入医学院前的综合大学本科教育、医学院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以及专科医师培训。国外医学培养强调的是所学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自第一年起就直接与患者接触[1]。

我国从2004年开始,首先在7所重点高校、3所军医大学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我国八年制的医学培养包含:医学前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临床实习4个阶段。八年制培养原则是: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具有优秀潜质的专业人才。因此,相对于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教育,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临床理论的实践,还要在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常用的科研方法、技巧等方面提出要求。

2 临床实践与科研思维同时培养

对于八年制临床教学培养而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我国最顶级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临床行医能力的培养,即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清楚的认识到:八年制学生首先是一名医生。八年制医学生见习进入临床的第一步就是打下扎实的临床诊断、操作技能等临床技能基础。这也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而目前我国的微创外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部分开展的技术隶属于外科基础——普通外科的范畴。所以在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充分结合普通外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临床带教教师更应该突出微创外科的特点,例如包括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的识别和组装使用、微创外科手术理念、手术解剖操作的改变等等新知识的传授。

然而,对于八年制临床医生的培养来说,仅仅强调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和教学初衷有出入的。八年制的培养和以往的五年制本科以及本科后专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这体现在,对于其要求不仅仅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应当成为一名能从临床实践当中总结思考,并结合科研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八年制教育要求做到临床实践和科研思维两者并重。

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医学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科研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对启发八年制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兼备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能更敏锐地意识到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医疗科研发展,能更及时的关注到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思路。这一点对于从事微创外科——这一新兴且发展极其迅速的学科而言尤为重要和突出。

那么如何在培养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对其进行科研思维的培养呢?这是摆在新时期新体制教育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临床带教的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在临床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有效的组织和穿插进行科研思维和知识的讲授和培养。在微创外科见习阶段,在培养八年制医学生对于微创外科临床实践的兴趣和信心的同时,对于微创外科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疑点、焦点和论点进行介绍分析,为医学生讲授科研方法手段的同时,引导性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强调不要放过临床中一些共病患者表现的特殊临床现象,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临床表现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启发八年制医学生探求临床现象的内在机制等[2]。例如:微创外科手术的患者为何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更早的排气?微创手术术后的患者疼痛感为什么普遍较传统手术患者轻?那么术后应激、疼痛机制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和机制决定的?对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有什么启示?这些都应该贯通融汇到八年制微创外科临床见习带教当中去。

3 微创外科见习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临床见习阶段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临床见习,希望能够使医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巩固和验证专业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激发其临床实践的热情;对于八年制医学生而言,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够在临床见习阶段就开始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对于重在培养微创外科学未来专业后备人才来说,八年制教育是争夺人才制高点的关键。

3.1 临床见习常见问题

八年制医学生在微创外科临床见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以往的五年制医学生有一定的相似,但同时也存在其特殊性。一般医学生在微创外科临床见习中主要暴露出来的问题有:①对微创外科学知识的空缺,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动力差等;②对微创外科涉猎较少还直接导致医学生对微创外科在新世纪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③本科阶段对于微创外科的基础差,尤其是繁复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方法,较传统手术差别较大,医学生在微创外科见习感觉较其他科室吃力;④由于大量新知识、新技术等信息量的接受,忽视了临床基础和基本功的应用和锻炼等。

八年制医学生相对于其他学制的医学生来说,突出的优点在于学习动力大,主动好问,同时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较为扎实,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对于病患的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缺乏系统性;②对如何结合临床将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方面还欠缺整合能力;③此外,八年制医学生由于兴趣所好,其对于微创外科知识和临床见习等也表现出参差不齐。

3.2 临床教学解决措施

系统性教学:首先,微创外科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外科学科,其不仅仅与普外科密切相关,还囊括了大量的其他外科以及各个内科专科评价等知识。八年制见习生在分析病例时常容易仅关注外科方面的疾病,而忽略了系统性的分析患者。因此,在见习之初,临床带教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医学生系统性的观察和分析患者病情的习惯[3]。其次,对于微创外科本身而言,大量的学科知识由于没有在本科阶段讲授,还需要临床带教教师从微创外科的基础开始,进行系统的教学。包括微创外科的历史、发展;微创外科的手术器械、设备;微创外科的技术特点、要求;微创外科涉猎的手术范畴等等方面。只有系统的将微创外科融入整个人体,系统的将微创外科的知识进行讲授,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八年制医学生对于微创外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能力性教学:在见习之初,八年制医学生往往容易注重观察某一个病例或者某一台手术的开展,而疏忽了举一反三,临床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总结,从而出现接收新患者后,不能充分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所以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重在培养学员对某个病例的诊断正确与否,而应重在培养其整合理论知识,针对某个病例先进行发散式的分析,即临床能力的教学培养。如一位患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在对其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首先应通过病史、症状、家族史等进行初步判断,而后结合临床检查分析进一步确诊,只有通过这些条件的分析判断后,才能根据患者自身要求对是否应该为患者进行甲状腺微创手术治疗,并前瞻性的判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并发症。并结合微创外科知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解释和引导说明。最终完成一位病患的诊疗全过程。

主动性教学:一般来说八年制医学生,只要能够对其实施恰当的教学,在临床见习中均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并不表示不需要临床带教教师培养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八年制医学生本身还存在学习能力不一致的问题,带教教师应在临床带教中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以通过微创外科的新型手术器械和方式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诸如PBL等学生主动学习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4]。

八年制医学生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同样,微创外科也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必然会在八年制教学当中遇到许多新问题。只有通过临床教师们不断的总结、交流,才能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有潜质的未来专业人才。

摘要:八年制医学教育在我国逐渐进入了起步阶段。在外科新兴科室——微创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八年制医学教育存在一些有别于以往医学教育的问题和解决思路,通过临床实践与科研培养,使得八年制医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见习,微创外科,八年制

参考文献

[1]夏鸥,曾志嵘,马艳.关于我国长学制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06(8):10.

[2]杜军,戈应滨,顾洛.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78-80.

[3]张永生,袁军.浅谈教学医院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45-1246.

上一篇:志愿服务文化下一篇:剖宫产切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