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方案

2022-07-29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临床路径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范文

!~~~~中医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医院各科室: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和《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6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明确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组织保障

1、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本院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本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指导并监督各实施小组开展工作,定期向市卫生局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办公室报告开展情况及相关信息。

2、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4、各科成立临床实施小组:

内科:组长副组长

外Ⅰ科:组长副组长

骨科:组长副组长

外Ⅱ科:组长副组长

由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本科相关试点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5、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病案室和信息科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科和医保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药剂科负责监测合理用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医技科室负责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6、临床医生负责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在医嘱中注明;确定治疗项目、计划并执行;对病人的康复进度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的服务项目。

7、护士负责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埋;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需要改良的服务项目。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3年7月)。

1、各临床实施小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病种,编制本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并上报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

2、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印发工作方案。

3.各科室组织学习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动员、教育和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1月)。

1.全面启动临床路径工作,通过临床试行对临床路径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成一套合理、切实可行的临床路径。

2.各科室每月对本科临床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3年12月)。

1.各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3年12月上旬前将总结材料报医务科。

2.组织召开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逐步增加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五、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评价指标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1.效率指标。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如有延长需分析说明原因。

2.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

(1)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再住院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2)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如有下降需分析说明原因。

3.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二)卫生经济学指标。

1.加强对单病种总费用的监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2.加强对重点科室医疗费用的监控。对重点科室医疗费用加强监控,尤其是对高值耗材的使用进行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单病种总费用较前下降或持平,费用增长率较前下降,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六、工作要求

(一)相关科室务必认真学习有关规定,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确定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由指导评价小组负责日常督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强化监管、务求实效。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指导评价小组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重新筛选,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

(三)严格考核、落实责任。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四)积极探索、总结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制度和工作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经验。

附件:~~~~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市中医医院

2013年7月20日

附件

~~市中医医院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第二篇: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院妇产科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我科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科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科实际,确定1个病种做为我科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科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组织管理与职责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评价及实施小组

组长:赵敏

副组长:史春高敏杨烁

成员:谌丽菊黄耀群陈钰香

黄瓅陈婷彭明霞

2、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7)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8)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9)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10)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11)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2)、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3)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

(4)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

(5)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3)护士职责:

(1)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2)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3)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4)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5)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6)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7)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

(8)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

(9)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二)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

根据我科情况,制定以下病种为优势病种并实施临床路径: 慢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标准的修订

各科室临床路径小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病种,修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确定标准化医嘱

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检查等等。标准化的医嘱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临床路径的顺序进行。

(三)培训

实施之前召开科室专题会议,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医、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知晓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另外采取院刊、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和进展情况。

(四)试行

时间: 2012年8月1日起。

要求:通过临床试行对临床路径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

(五)追踪与评价

实施临床路径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因

此每次每一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实施后,都要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上报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通报。

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要点

(一)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严格遵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办法》等执行,改善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状况。

(二)按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三)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危重病人报告、重大手术术前讨论、审批等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六、临床路径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

科室医务人员务必认真学习临床路径知识,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确定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由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日常督查,以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强化监管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了解病种的费用变动情况,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

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筛选,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

(三)严格考核

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四)积极探索、总结提高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国内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很少,我们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医疗治疗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第三篇:2011年度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阿荣旗中蒙医院外科

2011年度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锁骨骨折

2011年,在总结既往经验以及学习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对既往成果的补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及改进锁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临床统计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病人资料及成果:

病人总数61人,均为住院治疗,61例中男38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9岁。单侧病变59例,双侧病变2例。住院治疗5天-9天不等。61例中有52例(85.3%)有明显移位;18例(14.7%)无明显移位。经以上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100%,其中痊愈率93%,好转7%。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 -9天,以上年相比有所缩短。平均费用:1800-2500元,与上年相比有所减少。

综上,对于锁骨骨折单病种治疗,目前认为不管有无明显移位,也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伤后都应早期及时复位提高治愈率,延迟复位致畸率和手术率明显升高。经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疗效:明显缩短患者早期腕关节肿胀、疼痛时间;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阿荣旗中蒙医院外科

二、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

难点:患者骨折愈合拆除“8”字带或锁骨带外固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及功能受限。

解决措施:a、维持有效外固定,保技束带松紧适度。。b、骨折整复固定2-3周后,可于患侧上肢行拿法、指揉法、理筋手法以消散瘀肿。拆除外固定后可于伤处行分筋、指揉、摇腕手法,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第四篇:康复科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腰痛病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 成:

组长:胡斌祥

副组长:关新红吴国峰

成员:叶建峰张太平孙天峰崔琼芳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 1

的3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务科。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 年末向医务科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 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康复科2012年3月2

第五篇: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

内二科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内二科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内二科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清热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 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 内二科

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 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 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选用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 中成药:温胃舒胶囊、虚寒胃痛颗粒等。 6.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选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乌药、佛手、生甘草。

中成药: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粒等。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选用丹参、砂仁、生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服)、元胡、川芎、当归等。 中成药: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胃复春等。

(二)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 内二科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TDP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疗法。

(四)护理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 (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 (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内二科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 (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 (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 5.量表评价标准

以所采用量表(如SF-

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二)评价方法

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1~7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 内二科

一次。

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 “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

上一篇:怎样讲好党课课件下一篇:中医护理病历书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