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2024-05-08

临床路径管理总结(通用8篇)

篇1: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X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和符合伦理的原则,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根据本院为专科医院诊治多发病和常见病病种局限的实际情况,未了更好的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对各临床科室的临床路径病种进行了调整和增加,主要以3个专业10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将我院2017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院科两级组织,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组织,由业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总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科主任及护士长任成员,负责对本院制定的10种疾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医务科、总护理部负责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进行检查、督导。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在实际医疗活动中的程序,医院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的临床路径要求,结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项目服务包的规定,制定本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疾病种类10种及其实施方案,并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质量控制工作,并定期对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

三、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建立健全诊疗活动的各项工作制度,提倡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认真落实医疗质量核心管理制度,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今年进入临床路径管理3个专业10种疾病,分别为自然临床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子宫肌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支原体肺炎、新生儿肺炎、疱疹性咽峡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伴慢性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11月份全院出院病人1789例,病种总例数901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877例,入组率97.3%,占出院人数49.0%,其中发生变异29例,变异率3.3%,退出20例,退出率2.3%,临床路径完成数857例,完成率97.7%。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质量的控制,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减少了住院天数,规范了疾病诊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四、医院在实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临床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识不够,加之患者存在其他与本次疾病以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很好的与疾病的诊疗活动完全切入,导致实际工作与卫生部制定临床路径的具体操作内容有个别差异,同时受到医院条件、医师技术水平、患者家属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不配合态度等原因,构成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及影响。希望能够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及相关技术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不断的积累经验,以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与实施。

篇2: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2013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我院紧紧围绕卫生局整体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增进了医患沟通,进一步和谐了医患关系,保证了医疗安全,有效控制了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截止11月,运行病种数30种,较去年增加4种;进入路径人数1425人次,完成路径人数1378人次,完成路径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9.7%;入径率98.8%,出径率1.7%,均达到县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标准。现将一年来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年初,主管院长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就2012年临床路径管理运行情况作了总结,安排部署了2013年工作重点、思路和方法,要求医务科继续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增加临床路径病种数和运行病例数量,提高病例的运行质量,不断规范管理流程,切实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

院领导经常关注临床路径运行情况,至少每季度在科主任护士长会议上全院通报各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情况及运行数据,并提出管理要求;同时经常到医务科了解管理情况,亲自到临床抽查临床路径运行病历,并要求医务科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临床路 1

径管理工作,抽查运行病历,现场查看、督导工作。每季度抽查一定数量出院病历进行督查,并将平时检查、抽查情况纳入科室季度考核之中,切实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二、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加强监督,不断促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一)为促进和细化管理工作,2013年在执行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要求的同时,根据我院目前存在部分科室人员变动等问题,适当调整“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织结构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有人管、管到位。

(二)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使各级人员明确职责,规范操作。根据我院临床路径运行一年多时间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使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及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邀请上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专家来院进行管理及业务培训;同时医务科组织临床科室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适当修订临床路径运行表单,使临床路径运行更加切合我院实际。各科室临床路径小组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修订临床路

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单,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审议通过后实施。

(五)强化监管,严格考核,不断促进临床路径工作步入日常化、规范化。今年加大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增加季度考核分值和考核内容,奖罚分明,改变过去只奖励不处罚、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考核机制。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强化开展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利用会议和每月下科室检查机会宣传和教育,使临床科室人员人人重视,积极自觉的完成此项工作。

(七)每月按时统计临床路径运行上报数据,及时网报上级管理部门,规整资料入档。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科室临床路径知识学习不够,列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数较少,完成路径人数较少,个别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工作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在运行病例中仍有没有完全按照路径表单进行医疗行为的现象发生。

(二)医保、农合单病种管理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目录有交叉,造成一定矛盾。单病种管理病种是费用包干,费用较低,如果按照临床路径表单运行,费用严重超标,医生只有按照医保、农合单病种管理进行,影响了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很多数据无法提供,统计工作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评估、监督规范工作开展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宣教工作,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进来。

(二)适期再进行临床路径文本的修改,淘汰不适宜或无法开展的临床路径文本,增加新的文本,不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加强与信息科沟通、合作,提高信息化,让临床路径工作更科学、有效的进行。

(四)加强对临床实施小组的监督,保障已制定的临床路径文本切实执行。

(五)不断完善奖惩制度,更好的督促临床路径的落实、执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

篇3: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临床护理路径 (CNP) 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 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 以时间为横轴, 以入院指导, 接诊时诊断检查、治疗、用药、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 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 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检查、治疗及护理程序,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2]。

老年性白内障是常见的后天性白内障之一, 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龄人, 其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视力逐渐下降[3]。是眼科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 约占我科住院患者的40%。目前该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后者更优于前者, 切口更小, 并发症更少。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将临床路径引入到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的诊疗、护理过程中, 我们对临床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30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接诊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对确定符合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诊疗的患者, 在患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加入到[4]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管理中;其中, 成功进入临床路径观察组106例, 男58例, 女53例;年龄56~87岁, 平均年龄为 (67.5+12.6) 岁。未加入临床路径对照组202例, 男97例, 女105例, 平均年龄为 (70.4+14.8) 岁。全部入组病历无严重全身性疾病, 无急性感染性疾病, 无严重角膜病变及眼底病变。

1.1 临床观察组操作方法

第一日:护士做入院护理评估, 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 健康教育, 执行医嘱。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第二日:护士手术前准备, 为患者修剪术眼睫毛, 冲洗术眼泪道。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人工晶体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 采用表面麻醉, 无须缝合, 愈合好。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配合治疗[5]。

第三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手术配合。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嘱病人放松, 颜面部保持清洁, 一月内禁止洗头、洗脸的脏水溅入眼内, 避免低头或手提重物, 防止张力的原因使刀口裂开, 术后术眼每日换药, 勿食刺激性辛辣食物, 避免受凉感冒, 避免用力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

第四日: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术后恢复情况, 视力恢复情况, 指导患者正确滴用滴眼液, 仍输注抗炎药物。

第五日:检查术眼, 视力恢复≥0.5, 效果显著, 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考虑明日出院。

第六日:通知病人及家属出院, 向病人做出院指导, 注意眼部卫生, 防止碰撞术眼, 保持大小便通畅, 第一个月内每周复查一次, 如有不适, 随时到科室复查。出院后继续滴用抗菌眼药水4次/日, 持续应用2~3周。

1.2 对照组操作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检查、手术及护理, 治疗、检查、住院天数不作统一规定。通常住院第一天主管医生检查,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病情,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住院病例, 安排次日辅助检查;住院第二天进行辅助检查, 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护士做入院护理评估, 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 健康教育;住院第三天核实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是否适合做手术, 如有异常, 如心电图异常, 血糖偏高, 均应请相关科室会诊并行处理[6,7]。上级医师查房并做术前评估,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让病人选择人工晶体 (IOL)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泪道冲洗等;住院第四天术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手术眼别, 实施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 静脉输注抗炎药物;住院第五天检查术眼, 上级医师查房, 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 更换敷料, 完成病程记录,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术后恢复情况, 视力恢复情况, 仍输注抗炎药物;住院第六天检查术眼, 视力恢复≥0.5, 效果显著, 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住院第七天检查术眼并请上级医师查房, 确定是否可以出院,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等整个过程随意性比较大, 没有完全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现将一年来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比较:

2 变异观察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变异情况[8,9]。变异是指白内障手术中或手术后产生不良反应或手术并发症, 导致患者治疗方法改变, 住院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的特殊情况。白内障手术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球后出血、切口意外、虹膜根部断裂、前房出血、角膜后弹力层撕脱、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角膜水肿或角膜内皮失代偿、前房积血、虹膜脱出、术后浅前房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

在白内障临床路径观察组中有13例出现了不同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 其中5例因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严重, 导致患者治疗方案发生改变, 出现住院之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的情况;5例患者中, 因球后出血1例,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占了3例, 术后角膜水肿占了1例。

3 分析总结

我科对老年性白内障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以来, 总结出如下优点。

临床路径作为临床一种诊疗标准化的方法, 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 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 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8,9]。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 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 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的时间等, 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 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 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 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 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 通过使用临床路径管理, 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 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 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10]。

1) 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原因为: (1) 术前等候手术的时间缩短, 实施临床路径后, 以较快流程完成术前各种检查; (2) 术后出院时间提前, 在未实施临床路径前缺乏认同的标准化出院流程, 医师观点不同出现主观随意性波动大, 增加了无价值的住院时间, 实施临床路径后, 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平均缩短了1.5天。

2) 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降低了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平均降低了181.5元, 费用降低的原因有: (1) 实施临床路径后, 检查更加合理; (2) 住院天数缩短; (3) 合理用药得到监控实施; (4) 收费项目在临床路径的干预实施下更加合理, 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3) 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从图表中可以看到, 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了14.6%, 满意度提高的原因有: (1) 手术时间安排更合适, 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 治疗过程更加紧凑; (2) 患者对治疗过程更加清楚了解; (3) 更加满意于较短的住院时间; (4) 对较少的医疗费用更加满意; (5) 更加了解病情变化, 对治疗效果相对更加满意。

4) 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降低了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平均降低了181.5元, 费用降低的原因有: (1) 实施临床路径后, 检查更加合理; (2) 住院天数缩短; (3) 合理用药得到监控实施; (4) 收费项目在临床路径的干预实施下更加合理, 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5) 实施临床路径后, 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 (1) 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宣教能够根据病情治疗的进展逐步进行; (2) 患者更能接收和掌握; (3) 在对照组中, 护士往往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对患者进行宣教, 不利于患者接收和掌握。

4 结论

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发现将老年性白内障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后, 能有效控制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 优化诊疗程序,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同时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管理值得在老年性白内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梅, 杨旬.临床护理路径在复明白内障工程中的护理体会[J].护理管理, 2009 (8) .

[2]秦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0 (2) .

[3]李丽, 朱艳君.临床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3) .

[4]江春琳,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07 (11) :45-47.

[5]蒋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6]梁远波.1MM切口白内障手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7 (7) .

[7]赵红, 孙宛玲, 黄炜.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2) .

[8]赵惠萍, 杨雪莲, 刘瑛.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J].中外医疗, 2009 (25) .

[9]张正华, 高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 2009 (8) .

篇4:临床药师如何应对临床路径管理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临床药师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6019-〔2 011〕01-41-04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其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一项重要的工 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临床路径管理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 管理的现代医疗管理重要手段,是我国医院管理的一次新浪潮。卫生部拟利用2年时间,通 过在5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 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 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 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 建立临床药师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临床药师已进入临床开展相关工作,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而临床药师作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

1 临床路径的定义和内容

临床路径(CP)是指临床专家、护理专家、药学专家、心理专家、营养师、检验人员以及行政 管理人员等联合为服务对象进行某一特定的诊断、处置而制定的一套最佳的、标准的服务与 管理模式。它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改善服务质量及控制医疗成本的方法之一。

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来说,“临床路径”通常是一套以时间为顺序的、具体的、详细的 医疗服务计划单或表格式程序或路径图。患者从住院到出院要遵照此计划逐项接受诊断治疗 ,一般包括诊断、化验及检查项目、药物治疗、医疗干预、护理、检测项目(包括用药效果 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疾病知识教育、治疗阶段目标、时间要求以及运动、饮食、营养、 及一些需患者协助的康复指导等等。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在住院期间,实施有预定 计划的临床诊疗护理,既保证了预期效果,又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费用。

可见,通过建立和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和引导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临床诊疗,更有 效地利用卫生资源,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医疗原则,提高医院 整体服务水平;并在有限卫生资源条件下,有效降低医疗总成本,增强医院的竞争和生存能 力。

2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和修正的循环过程。以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服 务和减少医疗经费、合理运用资源为目标。其循环必须依照循证医学、循证药学和循证护理 等方法,即结合本地区医疗水平、医疗条件,将所有为患者医疗负责的多学科、多专业的成 员群体组织起来,共同参与规范诊疗的过程和行为。在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 路径的调整意见,对患者进行药学知识教育。所以,临床药学是实施临床路径不可替代的重 要组成部分。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中的职责主要包括参与给药方案的制订,药学监护、药物 应用评价以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教育,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药物费用 。

2.1 计划 现阶段卫生部已经发布了若干单病种的临床路径,各医院可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医院情况的单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并结合实际进行修正。

在计划阶段,临床药师要参与路径中给药方案的制订,在制订给药方案时,临床药师应根据 已发表的科研成果提供药物信息和最佳给药建议,避免应用不必要的药物,保证用药安全有 效,降低药费,减轻患者负担。

2.2 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药学监护,并进行客观 评价 ,及时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沟通,提出临床路径的调整意见,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 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2.2.1 核查处方的完整性、药物的相互作用、注射药的配伍禁忌、患者个 体情况、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频率等。

2.2.2 患者用药监测。包括解决药物相关问题,如应用药物不当和对个体 差异大、治疗窗口小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以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ADR)等。

2.2.3 对患者进行药学知识教育,特别是出院用药。在有限的住院日内,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用药概念,使患者了解药物的处置、治疗方式及不良反应。

2.3 检查 利用患者治疗结果和差异来评价路径成效是临床路径中不可缺 少的 步骤。分析的资料包括:资源消耗、临床路径的变异、住院天数、再住院率、感染率及满意 度等。惟此,才能知道临床路径与治疗效果及成本控制的因果关系,以便修改临床路径。临 床路径的变异是指病程中所发生的会影响预定出院日、预定成本及预定治疗效果等与路径内 容不同的偏差,这些变异的原因、时间、处置、对治疗效果及住院日等的影响应该加以记录 ,并以预设的编码进行分类,以供事后评估和分析。

临床药师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用药分析,包括临床路径合理药费、患者平均药费、每月平均 药费超过合理药费的患者人数及百分比、造成药费差异的药物、医师间的用药差异、药物治 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

2.4 修正 临床路径是根据医学知识对某疾病制订的目前认为最好的治疗 方法 ,但它只能作为一种假说,必须根据实施效果、医学知识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善。临床 路径的变异分析是修正临床路径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参考资料,只有不断收集资料验证临床路 径,才能使临床路径向理想的方向不断改进。在这个阶段,临床药师通过用药分析找出差异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中的给药方案进行修正。

以上这4个阶段根据PDCA的原理循环往复,不断改进,逐步使临床路径的内容更全面,项目 更合理,更符合临床科室的工作实际。

3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临床药师应具备的素质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临床药师的作用及其重要。在临床路径的应用中,临床药师的素质直 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临床药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 质,使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药师的工作有更好的了解,使他们充分信任临床药 师。

3.1 药学和医学知识 临床药师基本为药学专业毕业生,药学知识掌握较 多, 而医学知识相对不足,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针对本院选定的单病 种临床路径,临床药师应针对性的加强选定病种的药学和临床两方面的知识技能。药学方面 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适应证、常用剂量和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禁 忌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等;临床方面则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等。

3.2 药物经济学知识 为了避免医疗费用的浪费,并且能够提升照顾患者 的品 质,医院通常都会有很多组织及措施来达成医院管理的目标,临床路径即是其中一种较新的 管理模式。药物的合理使用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安全和有效,更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如何有 效利用有限的药物资源,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临床路径与 药物经济学有同样的目的,因此,临床药师必须掌握药物经济学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 利用经济学的原理,在临床路径的制订、修正过程中就药物使用的经济合理性提出客观科学 的评价。

3.3 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是临床药师在职培训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临床路 径管理模式下,各个环节都强调沟通与交流,与医生、护士等交流可加强团结与协作,与患 者及其家属交流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增强用药依从性等。因此,临床药师必须较 好的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交流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以保证最有效的沟通。

3.4 知识更新意识 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医院药学工作必须强化 知识 更新意识,及时充实知识。这也是适应临床路径新型管理模式、保证胜任医院药学工作使命 的关键。

3.5 责任意识 医院药学工作应以最终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合理的 药学 服务为评价指标,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人员都应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医院药学工作的价值。

4 结语

临床路径是在我国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顺应医疗服务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临床路径的实 施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患间的沟通和 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行医难”等问题,可达到政府、医疗保险 机构、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机构等多方共赢。而医生、临床药师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路径的实施离不开医生、临床药师的付出,医药密切合作才能促进 临床路径的健康循环。临床药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在多方面为医师和患者提供重 要的、安全的药学服务。

5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

〔2〕王若乔,叶志霞.临床路径研究现况与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 ,16(2):125

〔3〕张波,徐小薇.临床路径及药剂师在临床路径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01 ,12(10):592

〔4〕郦尧旺,王建平.医院药学如何面对临床路径管理〔J〕.医药导报2006,25(1 0):1102

〔5〕马丽颖.实施临床路径必须加强临床药学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 (12)50

〔6〕孙川,石志成.临床路径在医疗改革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 09,15(1):1

〔7〕凌雪梅,程永忠.临床路径实施中的医药合作〔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 (18):3578

〔收稿日期:2011-01-4〕

篇5: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2015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我科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35人,入径率74.29%,完成路径率46.15%,退径率50%,变异率100%。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天,平均住院费用7021.76元,现做如下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完成路径率较低。

2、临床路径变异率达100%。

二、分析原因:

1、患者术后不能达到临床路径规定要求进行诊疗。

2、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3、我院实行临床路径工作不久,临床路径的意义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不够。

4、部分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改进措施 :

1、严格执行诊疗和技术规范流程。

2、加强职能部门与各科室的沟通,使信息化平台更合理。

篇6: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2014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神池县人民医院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2014年各科室按照我院制定的病种具体实施路径,认真抓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通过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密切了医患关系,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调整医院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我院于今年调整了医院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马志清同志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张翠兰、高兴、任副组长,由医院其他分管相关业务副院长、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财务科主任及临床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张翠兰任组长、副院长高兴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提高认识,加强工作培训

结合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质控科先后两次组织各医技科室人员进行新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了全院职工对实施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质控科要求各科室对适合使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并做好记录。对操作中的变异情况要有明确的记录,对出路径患者病情要有详细说明。患者入院时要进行相关宣教,要按临床路径要求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按照各病种临床路径进行诊治。

三、组织实施情况

各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严格遵循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每月对本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1至12月份全院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的共有8个专业、15个病种,相关病种入院病例总数821例,进入临床路径病例数666例,入径率81.7%,变异数155例,变异率23.4%,退出临床路径病例数110例,完成临床路径病例645例,完成率96.9%。

四、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每月临床路径上报材料的不够具体、有时上交不及时。2.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把关不严。3.进入路径的病种太少,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没有对本

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能否进入临床路径做出具体分析,不扩展临床路径病种,对临床路径实施认识不够,未制定改进方案。4.对于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进行书面汇报,以便及时讨论解决。

持续改进措施:1.要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关键,今后将继续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教育,让全院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

2.近期组织医务科、质控科、信息科、护理部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分批去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好的上级医院参观学习;

3.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临床路径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临床路径实施和质量监控须依托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我院将加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力度,引进临床路径管理软件,配备专职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人员。

4.医技后勤系统的支持配合也是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因素,医技检查科室、手术室、麻醉科等同时也要建立临床路径内部绩效运行机制,考核相关部门诊疗费情况,促进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2015年1月10日

神池县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评价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1.带动了全院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自2012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医院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2011年我院住院病人平均费用为9201元,处于全市二级级医院住院病人平均费用水平。

2.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我院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制定临床路径模板,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全院平均住院天数逐年下降,其中2012年为12.4天,2013年为12天,2014年为11.7天。

3.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历年来我院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我院一直把“三基”培训和考核纳入了医务人员的考核体系,今年在5.12期间组织开展了全院专业技能比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临床路径管理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表格化、医嘱信息的菜单化等,要实现诊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自动化就必须依托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为了配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我院从2011年开始,先后投入了100余万元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生工作站,推行了电子病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速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预计明年我院将全面实现电子信息化。

5.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大家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推行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医技、机关、后勤等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住医疗质量的每一个

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我院的管理已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公开透明化,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

6.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逐年大幅度地增加。近年来,在上级开展的“群众满意医院”和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的病人满意度和群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要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关键,我院继续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教育,让全院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工作。

2.近期组织医务科、质控科、信息科、护理部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分批去省外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好的医院参观学习;

3.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临床路径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临床路径实施和质量监控须依托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我院加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力度,在今年尽早投入PACS系统,引进临床路径管理软件,配备专职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人员。

4.医技后勤系统的支持配合也是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因素,医技检查科室、手术室、麻醉科等部门取消非手术日制度,实行无假日制度,建立临床路径内部绩效运行机制,鼓励临床路径管理的开展;

篇7: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对腹股沟疝等五个疾病试行实施临床路径

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结合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院外科系统对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股骨干骨折、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等五个疾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现将2012年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思南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于2012年8月6日成立了思南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院长陈明贵担任主任,业务副院长陈绍发、汪小英、林平担任副主任,由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院感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科主任为委员会成员。拟定了委员会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其临床路径的实施管理工作。

二、确立实施科室和病种

我院选择了较有代表性得5个病种,作为我院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具体如下:

三、提高认识,加强培训

2012年8月24日由医务科周仕军主任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培训学习,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包含以下内容或执行流程:疾病的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项目的时间、流程;治疗目标;有关的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的调整;有效的监控组织与程序。

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这些学科包括临床、护理、药剂、检验、麻醉、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甚至有时包括法律、伦理等,路径的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时间流程,结合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规定检查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限;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实施临床路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不断遵循疾病指南、循证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细则,使之符合医学科学的发展,从而提供给患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加强学科之间、医护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保证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减低费用;实施临床路径,还可以为无相关经验人员提供教育学习机会;同时,改善病人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也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内容。

建立要推行的手术或疾病的临床路径:

(1)路径内容及表格制定

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对临床路径的设计内容和表格的框架,如治疗、检验、饮食、活动、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和变异记录等方面进行适用性的评估。

(2)制定标准化医嘱

所谓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等等。这标准化的医嘱应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明确临床路径的进行。

(3)实施结果的评估与评价

临床路径是由一组专业人员为病人提供的,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以及提供服务品质,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顾的服务方法。因此在对临床路径进行结果评估和评价时,应包括以下项目: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病人的平均住院成本;照顾品质/临床结果;病人/家属的满意度;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资源的使用;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病人再住院率。

(4)追踪与评价

除了对临床路径的预期结果,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价外,临床路经应随着医学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因此对某一病种与其临床路径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追踪与评价。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医院管理模式,它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改善医护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进行,临床路径也将被认识和推广。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实施临床路

径重要性认识。我院已于2012年8月17日起开始对外科系统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股骨干骨折、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等五个疾病实施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各临床科室严格按照各病种临床路径进行诊治。

四、组织实施情况

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能遵循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每月对本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8月至11月份三个科室五个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436例。其中普外:急性阑尾炎78例,因患者要求进行腹腔镜手术,退出路径14例,13例均因个体差异,年龄较大、或较小等因素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而退出临床路径管理;腹股沟疝98例,均按路径管理出院。骨科:股骨干骨折34例,均按路径管理出院。妇产科: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69例,计划性剖宫产57例,均按路径管理要求完成,无一例变异及退出。总计进入路径人数436例,完成路径例数409例,占93.8%,退出27例,占6.2%。进入路径的科室能按照相应病种临床路径进行诊治。

对患者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调查相关医务人员19人,其中医师17人,护理人员2人。有2位医师认为对住院天数的设计不满意,其中有1位认为依从性不满意,1位认为作为考核医师依据不合理。医务人员的满意率为89.5%。普外科有2位医师提出对阑尾炎按临床路径执行只使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对其他类型阑尾炎实施比较困难。

调查入径患者及家属共22人,其中患者本人21人,家属1人。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100%。

五、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

临床科室存在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骨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数极少,统计指标不完善,已同相关科室主任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同时因信息软件未能到位,对各病种路径的实施难以进行同步监控。真对满意度调查情况,特别是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路径实施,我们需进一步调研、完善和改进。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我院临床路径的管理实施工作。

医务科

篇8:临床药学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思考

1 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 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是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将某种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 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 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达到最优化, 使大多数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治疗,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

2 临床路径管理在国内外的应用

临床路径起源于美国, 20世纪70年代末, 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学中心是世界首家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做法的医院。1990年该中心选择了某些病种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按照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 既可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和节约费用, 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现在美国近60%的医院在使用临床路径。澳大利亚Westchester医疗中心在1997年起又把临床路径用于心脏瓣膜修补、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2005年, 德国在全国推行了临床路径新型服务模式的改革, 结果全国平均住院日缩短了20%~30%, 医院的数量从2000多家裁减到1400家, 病床从45万张减至30万张[2]。

1995年2月, 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中心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路径[3]。1996年第四军医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内较早报道了临床路径在美国医院中的应用。1998年以来, 北京、天津、青岛、重庆、成都和广州等国内的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相继引入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 并开展了部分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订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并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从2010年1月起在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4]。

3 临床药师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

临床药学 (clinical pharmacy)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在美国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 而且多由具有药学博士学位的药师担任。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虽起步较早, 但一直发展缓慢, 各地区间发展也不均衡。临床药学是现代医院药学的核心, 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 面向患者, 以患者利益为中心, 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科学。目前, 我国医院主要开展了4种临床药学服务模式, 即全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专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门诊药学咨询模式和多层次临床药学服务模式[5]。

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 运用现代医药学理论与技术, 密切结合临床, 研究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致药物不良反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仅据WHO近几年统计报道, 在临床发病率中约30%属于药源性疾病, 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3%~5%[6]。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社会问题, 虽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轻的患者可耐受或经过治疗可恢复, 但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则能使患者致残、致死。在临床路径管理中, 临床药师可进行药学监护, 并作客观评价, 及时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沟通, 提出临床路径药物治疗的调整意见, 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我国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2%~32%, 其不合理用药形式主要为:无明确用药指征、违反禁忌证与慎用证、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剂型不适当等, 其中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禁忌最为突出[6]。因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老药新用也屡见不鲜, 同时由于临床医师的专科化发展, 医师对非本科室常用药不太熟悉, 有时也难以做出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决策。临床药师对本专科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频度、疗程、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对检验指标是否有影响、特殊患者 (孕妇、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 乃至是否可公费等情况均有着充分的了解, 可为临床路径药品的选择提供合理而标准的药物种类。基于国家药物法规政策、国内外循证医学与循证药学的成果及各类临床治疗指南, 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建议, 避免应用不必要的药物。基于药物经济学原则, 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提供价格适宜、质量可靠的药品;对特殊情况导致的路径更改或药物治疗方案变更有预期的准备。

饯珊珊等[7]比较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临床路径及非路径中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住院药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等。结果表明, 临床路径管理组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等有明显下降。所以评估药物治疗成本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4 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思考

临床路径是新生事物, 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其应用刚刚起步。药物治疗是许多临床路径的核心组成部分, 药师可通过临床药学服务, 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结果, 参与到临床路径的制订、执行、检查、评估及修正等。

从国内部分已试行临床路径的医院来看, 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思考。首先, 国内医院在疾病诊断上的复杂程度与国外医院不同。在国内, 普通百姓秉承“小病自己看, 大病去医院”的观念, 致使很多患者在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情况下才去医院就诊, 不但丧失了最好的治疗时间, 还导致临床路径在实际实施中受到很大的挑战。本可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治疗的疾病不得不同时治疗疾病的合并症, 诊断治疗的时间和成本均将大大增加。单一的临床路径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很难适用。第二, 是医患关系对临床路径的影响问题。在国外, 医师在诊治过程中有绝对的权威;而在国内, 医师的社会地位和权威都不能和国外同行“相提并论”[8]。不可否认, 这部分是由医师自身水平和经验等原因造成的, 但医师的权威正受到挑战也是不争的事实。为避免医疗差错或权责不清, 相当一部分医师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强加在患者身上。即使临床路径有所约束, 但短期之内, 医疗行业纠纷举证倒置的措施仍旧会促使医师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就患者而言, 由于质疑医师的治疗方案而干扰临床工作流程, 往往会导致临床路径偏离正轨。第三, 过去几十年来, 美国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方法降低医疗成本,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对国内而言, 降低医疗成本的措施才刚刚开始实践, 医院的管理层还得为医院的收入增长而费心。因此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院收入的影响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最近在卫生部发布的近百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中, 很多疾病的最长住院时间均是最短住院时间的2倍以上, 这无疑为医院刻意延长住院时间保留了可能性。然而在国外, 大部分疾病的住院时间都比国内临床路径规定的最短时间更短。因此如何在临床路径中缩短住院时间, 达到在有效住院时间内治疗疾病并节约费用, 也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路径,临床药师

参考文献

[1]周保利, 英立平.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2]田光, 朱佳怀, 朱智明.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势在必行[J].海军总医院学报, 2010, 23 (3) :164-166.

[3]张力斌.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2003, 23 (11) :23-24.

[4]张恩娟, 陈琳, 郑晓嫒.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初探[J].中国药房, 2011, 22 (38) :3553-3555.

[5]王科兵, 董忠良.氟罗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 2008, 36 (1) :38-40.

[6]王科兵, 李平.我国临床药学进一步发展的焦点探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22) :150-151.

[7]饯珊珊, 张湘燕, 张程, 等.临床路径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卫生经济学影响[J].中国药房, 2011, 22 (38) :3571-3573.

上一篇:看病作文600字下一篇:兰亭集序名句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