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创作与欣赏

2024-05-01

油画的创作与欣赏(精选十篇)

油画的创作与欣赏 篇1

素描广义上是指采用任何可以于平面上留下痕迹的工具与材料, 表现客观对象和表达作者的意图想法, 传达出个人对世界的感觉。任何学科的形成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进步与发展, 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完善的。艺术科学中的素描也不例外, 起初比较简单朴素, 后来逐渐发展深化。素描在变化过程中, 也引起油画语言的变化。以宏观美术史的考察来看, 从文艺复兴至今, 素描艺术日益被视为一种独特的绘画体验。每一代艺术家在复兴前代素描风格的同时, 都会发掘出素描艺术的新功能。素描不仅仅是一种技法, 而且是艺术家为了某一特定理念的需要所选择的恰当的绘画语言。素描方式从古典硬边素描到达·芬奇的强明暗素描, 素描为第一次转换。伦勃朗的素描则重视痕迹, 素描中痕迹感的出色运用带来了其油画语言中对笔触和肌理的高度自觉。印象主义以来, 照相机所带来的摄影术的普及, 使得传统素描作为素材收集的功能丧失殆尽, 他真正促成艺术家对素描手法的视觉意味和思维功能的关注。

二、素描的造型因素与油画创作的关系

1、点、线、面

素描和油画都是依赖视觉感受和欣赏的视觉艺术, 通过运用点、线、面以及形、光、色等造型手段在平面上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素描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而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是点、线、面、形体、明暗关系的组合, 但它又不仅仅是线条的游戏, 也不止于艺术创作的初始阶段, 而是一种包含着艺术家完整意图的思维过程, 画面上的线条和痕迹都体现出一种真正独立的思考方式。

2、笔触、纹理

纹理通常是指画面中呈现的或平滑或粗糙的特征。这是一种具有可触性的特点, 通过这种触感, 我们可以直接观察艺术作品, 画家可以通过线条的使用或色调明暗关系的改变来形成画面的纹理效果。也可以使用具有某种纹理特征的画布或是特殊的素描工具如粒状色粉笔来达到效果。梵·高在素描中大量的应用到了线条, 线条的魅力在他的素描当中奔放有力, 应用自如, 继而他的油画, 像他的室内画《夜间咖啡店》、风景画《阿尔的小屋》中也大量的用到了线, 他把油画中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奥地利画家弗洛伊德的素描和油画风格如出一辙, 作品风格粗率, 笔触显露, 多用块面表现人物的结构和造型, 注重对人物的心理特征的描绘。

中国的写实画派中, 著名的油画家靳尚谊的素描作品柔美, 和谐, 朴素, 典雅, 主要以人物画居多, 在他的写实油画中, 一直保持着这样朴素的画风, 显示出优美而宁静的艺术感受。在朝戈的素描作品中, 造型严谨并具有古典的风格, 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 他的油画人物作品的风格如同素描, 平稳端庄、表情沉静。

3、色调

素描的色调是相对形体关系而言, 素描色调是指画面内不同形体区域内外的明暗变化, 这种变化使画面呈现出种种视觉感受。由于素描的色调与色彩的形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所以素描色调是色彩的支撑框架。应该用色彩的眼光去看素描的色调, 用素描色调的眼光去理解色彩。在素描训练中, 如果我们只重形体, 忽视对画面色调的训练, 那么我们在油画创作中, 就会带着缺乏色调感的思维画油画, 对色彩的操纵更显得困难重重, 色调感根本无法体现。因此, 我们认为素描色调是色彩得到发挥的基本骨架, 素描和色彩不可分割, 素描色调越正确色彩越和谐, 形体越充实。

波纳尔在素描中对对象的外形并没有作细致的刻画, 常常只标明了位置和大致的动态, 用笔灵活而具有颤动感。与波纳尔素描色调相呼应地, 其油画中的笔触细小而灵活。他的油画中边线的感觉较柔和, 常常是模糊地融入色彩之中。

综上所述, 由此可以看出, 不论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油画家, 他们的素描和油画作品的风格惊人的相似, 技法一致, 只是作画工具的不同, 他们都有自己的绘画方式和技法, 因此, 最终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由此可以看出, 素描画风的不同影响着油画艺术创作的风格。

三、素描的形式美学与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主要魅力在于它能够巧妙的联系客观与主观, 适度的掌握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因此, 在视觉语言中, 秩序作为语法形式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将不同含义的视觉词语, 依据信息传递的需要, 构成有机联系, 在丰富的形态色彩关系中, 寻求内在的和谐, 这对于素描和油画同样至关重要。因此, 构图的意义瞬间凸现出来, 其主要任务是在平面上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关系, 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艺术整体。构图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对变化统一的应用, 由此产生对比、均衡、同一、节奏韵律、数比等构图的基本规律。在素描的训练中, 我们要统筹各个物体在整个画面中的统一变化、均衡对称、节奏韵律, 疏密繁简、比例分割。调和对比, 结构重构, 稳定与律动、重复变异与意象抽象。这些都是在油画创作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素描与油画创作的关系就像树干与树枝的关系, 也像种子与果实的关系, 有什么样的素描就有什么样的创作果实。

素描从创作角度而言, 一般被认为是创作前进行的各种素材收集、整理、草图等准备性的绘画, 但随着素描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我们对绘画认识的不断深入, 素描本身所蕴含的艺术张力和直接表述性使其与艺术造型中的其他范畴逐渐取得了平等的位置。素描与油画一样, 二者同是视觉思维方式的产物, 在造型观念上呈现出相似的阶段性和延续性。艺术语言的选择受艺术家观念的支配,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启民:《素描概论》人民美术出版社

[2]伯纳德.切特:《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素描教程》重庆出版社

油画的创作与欣赏 篇2

2010~2011

学第一学期

课 程 名 称

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

学 时 学 分

72学时

专 业 班 级

08美术教育

授 课 教 师

油画教研室

2010–2011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学时:72 课程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教授计划:

一、课前备课内容:

1、理论讲授方面:(1)绘画综合材料媒介的美学特征和历史演变。

起始与变革—形式与空---观念与背景

(2)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的应用 a东方传统绘画材料媒介 b西方现代绘画材料媒介

达达 超现实主义 非具象 波普(3)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基底的材质与制作

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4)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5)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2、写生实践方面:(1)综合材料作品制作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作品立意--材料选择--制作基底--材料处理-

-画面制作--整体调整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创意、素描、构图 主题表达 形式表达

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3、优秀作品赏析:优秀综合材料作品欣赏讲解,从经典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中体会其中的形式和规律。

4、教学示范作品: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制作教学范画,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二、教学内容的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三、教学实践过程:

1、使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尽可能的扩大本次课程的知识接触范围,增加信息量。

2、本课程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的整体讲授和针对每个学生的辅导为主,讲授过程中要结合相应图片资料,必要时示范演示,并辅以教师课堂示范作品。辅导过程中要以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解结合。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

3、在统一要求下,注意发现与爱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及艺术探索,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布置课外相关作业,以达到课内外互补。鼓励学生在课外大胆进行作品实验练习,尽可能快地丰富课程内容的实践经验。

5、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安排座谈和讨论。

6、课程结束举办作业展。

四、课程学时分配:

第一章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二节

现代油画材料与技法(理论讲授)

(2课时)第三节

静物绘画写生与创作实践(实践练习)

(32课时)

第二章

综合材料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综合材料与媒介的应用(理论讲授)

(2课时)第二节

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实践练习)

(34课时)

2010 –2011 学第一学期教学教案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尊重传统油画的基础上,对新材料、新技法进行探索,来研究油画艺术在现代的表达与发展,寻找油画语言更适于时代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主观感受中的客观世界,从而拓展油画创作的领域,提供出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和艺术观念。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法和理论的学习与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掌握更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方面的内容。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艺术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课程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本质、材料的美学、新材料、材料的并置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通过本次课程,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

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二、教授计划:

(一)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方面要注重实例,鲜活生动。准备相关课程内容方面的图片深入讲析,加强课程内容的可视化教学。

要求学生阅读本次课程内容县官的理论书籍、画册,用以丰富课程内容,扩大教学内容范围。

(二)课堂实践

每个学生对材料媒介的选择、理解、把握、运用、组合、想象完全是

自由的,有个人爱好和理解所决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作品实验,尽可能快地丰富实践经验。

综合材料在绘画上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架上、平面形式,但由于目前教学中某些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还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试验,所以课堂实践的范围重点在于依托于平面基底的综合才料媒介绘画作品实践。

(三)作业辅导

指导学生按步骤要求对所选择的材料媒介进行思考和感受,在选择过 程中形成创作冲动与构思。随着创作的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恰当处理材料与主体的关系,深刻表达创作主题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综合材料媒介(理论讲授)

1、起始与变革

古代,综合媒材在艺术创作中合理的运用,其重要原因是缘于古人与自然密切亲和的关系,人们的艺术创作与构思过程是以自然、朴素、本质、易得的媒材为主要轴心进行思考并创作的。

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艺术观念的变革必然导致材料媒介的变革。

2、形式与空间

艺术的创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二是形式上的创造。20世纪初,立体派首先开始了绘画观念的变革,并且首先使用了现成品与综合媒介。立体派沿用了塞尚的“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去处理和表现自然”的观念,但是它却展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艺术家对空间所持的观念和态度,是艺术的最根本问题之一。立体派颠覆了古典焦点透视的原则,随心所欲的改变视点,打破再现和制造空间的透视术,不再模仿与再现什么,使艺术回到了它自身,完全改变了现代人对艺术地观看方式。

3、观念与背景

艺术观念和创作的背景是人们理解、欣赏艺术时必须具备的前提。艺术作品承载着人们关于世界和生活的“观念”,也同样反映了人们对 待艺术 的价值和态度,即艺术观念。一部艺术史可以是说是一个“观念”的演变历史。不同的艺术观念往往是造成艺术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4、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1)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与媒介

彩陶装饰绘画;岩画;漆画;壁画;卷、轴、绢、纸、与笔、墨。

(2)西方现代艺术对综合材料的运用

A 达达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从立体主义开始在作品中引入综合材料及现成品之后,从达达开始,综合材料和现成品的使用便日益广泛地加以运用。他们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的美、规则、秩序、基础等,他们幻想、幽默,对现实生活深感荒诞、失望,于是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把现成品当作绘画工具和颜料等同看待,借用艺术来表达内心的疑虑和不满。例:杜尚的《泉》、《加上两撇小胡子的蒙娜丽莎》。B 超现实主义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达达对综合媒材的运用主要是在二维、三维的层面上达到了艺术的完美与自由,而超现实艺术则以发展出了一种“整体艺术”(即装置)。例:达利的《一个女人的脸部》。

C 非具象——二十世纪中期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非具象”一书探讨艺术本身的规则,使艺术本身更为纯粹。“不定形艺术”是重要代表。塔皮埃斯的艺术强调过程、行动、自发、偶然等,其本质是不待任何愿望也不受任何先入之见的控制而进行创作。例:丰塔那、杜不菲。

D 波普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波普艺术不仅使作品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更重要的事,他们创造性的赋予这些媒材以文化和社会含义,它有效地扩大了人们的想象,使普通的东西变得意味深长,艺术日益贴近并影响着大众生活。例:汉密尔顿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沃霍尔的《二十五个梦露》。

5、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1)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A 纸的人文背景与社会信息

纸作为材料的一种,具有相当特殊的质地和性能。他给人感觉温暖、亲切,它轻柔、易碎。纸在文明中诞生,留下人类生存的印记。B 纸在平面与空间上的表现力(a)纸的平面构成

(b)纸的半立面、立面构成(2)基底的制作与材质

由于任何一种材料总是有其特殊的质感和肌理,所以,基地制作也要有相应的质感与肌理。

肌理制作的三个原则:

一、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

二、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

三、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

(a)丙烯材料与塑型膏(b)厚重基底的制作

制作材料通常有:立德粉、钛白粉、石膏粉、荒沙、水泥、细石子、大理石粉。

(c)常用基底的制作与材料

6、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1)自然材料(2)现成品与特殊材料(3)材料的人文背景(4)材质错位与时空错位

(二)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1、创意、素描、构图

2、主题表达

主体的确立,通常有三个方面因素:

(1)取决于个人爱好于兴趣和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2)取决于个人的擅长。

(3)取决于个人对艺术种类、材料媒介、形式语言的熟悉、了解程度。

3、形式表达

在创作实验课程中,强调结合多种材料媒介进行艺术形式思考探索。

4、材料的选择

(1)从个人爱好和感受出发(2)从艺术观念出发(3)从艺术的形式出发

5、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1)平面意象(2)有机构成(3)纹理组织

(4)构成分析(5)意象构成(6)形体变异

6、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1)绘涂表现(2)拓印表现(3)拼贴表现(4)压揉表现(5)喷洒表现(6)烧烤表现(7)渲染表现(8)流淌表现(9)刻印表现

7、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在综合绘画中,正是对材料媒介的感受,在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创作构思与冲动。随着创作步骤地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适当处理材料媒介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层层展开,反复思考、比较,最后完成作品。

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教学实践过程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二)教学实践过程计划安排:

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相关资料。提供教学用范画,并在上课过程中做好示范作品。深入到学生中间,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集中讲评作业,解决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使整个课程有条理,有秩序,学习内容循序渐进。

做好课程的结课总结工作,明确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办法,9

要求学生坚持课下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高。举办结课展览,检查教学效果,听取意见。留存优秀学生作业。

1、作业安排

2、作业考试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材料与艺术设计》

青岛出版社

2、《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 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心懋 著

3、《塔皮埃斯》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政广

撰文

4、《解读材料》 上海书画出版社 周长江 著

5、《艺术材料的遐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元 赵扬 著

六、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七、作业考试评定

本次课程采取随堂考试的方法,以学生的课堂写生作业为主,结合学生平时课内外的学习态度和课外作业情况、上课考勤纪律等,对本次课程所授知识的接受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材料媒介运用合理,有选择性,有目的性。(20分)

2、画面制作步骤明确,技法运用合理。(20分)

3、画面主题表达明确,突出了真实感受。(20分)

古典油画与当代油画创作差异分析 篇3

关键词:古典油画 当代油画 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206-01

1 古典油画的创作特征

1.1 古典油画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透明覆色法比较常见,这种方法步骤比较繁杂,具体来说是先用油画底料做底子,然后待其干透之后,磨去之前的颗粒,然后,再用铅笔仔细的起稿,接着用熟褐等染料对其勾勒轮廓并且加以调色,这样效果就如同一副旧照片,在这之后,用色油给油画上色,一层干透了之后,再上一层,就这样层层累积,最后可以出现一种镜面的效果。最后,待油画干透了,再上一层油,这样就得到了油画的成品。不透明覆色法又被人们称作多层次的着色法,顾名思义,这种绘画方法跟透明覆色法相反,在绘画时,先用单个的颜色绘画出所画物体的形状,然后再用颜料进行多层次的塑造,中间的部分,颜色比较后,阴影的地方颜色比较薄,这样就形成了明暗的对比,显得富有层次感,在十九世纪之前,很多油画家都采用的这种绘画方法,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不透明覆色法才被不透明着色法所取代。

1.2 笔法上整体与细腻相结合

笔法上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在局部笔触处理上却显得非常细致。这样的创作方法能够将块色在画面中集中起来。使色彩的整体感更为强烈。古典油画的画家们在作画时注意自己的笔法的使用,由原来强调全局色彩发展为对细节色彩的描绘,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画面的中心焦点相统一,更加加深了画面的真实感,实现了视觉效果上的整体与细腻的完美糅合,增加了画面的真题美感,然而却在细微处也体现了古典油画的神韵。

1.3 创作理念上的纯艺术性

古典油画在画家心中被视为纯艺术性的产物,它与物质世界的世俗因素相分离,有自己的一套艺术氛围。古典油画的画家倾向于临摹真实存在,通过艺术的手法再现现实,为真实存在增添艺术色彩,赋予了油画艺术创作的气息。古典油画给我们的是纯艺术的享受,画家本身也享受古典油画带给他们的纯艺术感受,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2 当代油画的创作特征

2.2 创作理念及方式的丰富性

当代油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艺术作品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自然风光已经不再是人类每天相伴的景色,自然已经逐渐远离人类的视野,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此起彼伏,当代人尤其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接触到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大都来自于图像。而油画作为承载图像的重要方式之一,再加以其本身的艺术性自然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油画的创作理念也为了迎合社会不同阶层及不同群体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由单一的为欣赏而作的油画逐渐发展为教育性、观赏性、收藏性等多元化的创作理念。画家们的创作内容也与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自然当代油画的丰富性便显现出来;另外,加之以现代制造工艺水平的大幅提高,油画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因此,可以说丰富性和多元性是当代油画最为显著的特征。

2.2 绘画风格的开放性和独特性

随着照相技术的发明,曾经使得一大批人开始怀疑绘画本身的必要性,尤其是人物画的存在被认为没有照片来的真实。后来随着绘画艺术和创作流派的发展,油画本身的意义又重新突显出来,正如康德所言:“我们眼能见的不是实物的本质,而是它的表象,实物的本质是能通过人脑来演绎”。换言之,油画便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做出真实的反映,这种经过思想的方式更能比感官体验来的真实可靠。当代的油画画家是用自己的绘画风格在作画,当代的作品在整体风格上都展现了画家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特色。当代油画以一种更为开放、自由的方式观察和再现社会现实,体现了丰富的艺术性。

3 古典油画与现代油画创作的差异性分析

3.1 在精神表达上的隐晦与激化

由于受不同时代背景的限制,古典油画时期为等级观念强烈,对人的思想束缚较为严格的时期,一旦其油画作品反映了对教会、皇族等的讽刺和批判,古典油画时期的画家们甚至面临着生命的威胁。这在后期的抽象派和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感知,画家们通过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展现其精神表达的内容,尤其是在民族文化性的反思和批判上更是如此。而当代油画的创作背景是开放自由的时代,这是一个对艺术有着极大包容性的年代,对艺术创作给予了极大的自由和发展上升空间。当代油画家可以随意在其作品中表达个人情感,将个人思想体现在绘画上,并且使得这样的精神表达得以激化,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绘画与心灵的统一。

3.2 现实与思维表达

古典油画作品讲求写实技术,因此,在创作上画家们大都直接临摹实物通过现实再现的方式以力求逼真的再现物质原貌,现实表达是古典油画作家追求的创作境界,他们渴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现实事物和环境的理解和感受,并且将现实逼真的展现在画面中以寻求一种现实美感;而当代油画作家却与古典油画家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在创作前会对现实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观察后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因此,当代画家在油画创作上更多是倾向于思维的表达,是借油画创作抒发画家个人的内心情感和价值观、世界观。当代油画更加体现了画面整体的生命力和活力。因为他们是基于绘画本身的创作艺术,却在油画中融入了油画家的个人思想情感,将思维表达体现充分体现在油画中。

3.3 坐忘与宣泄

“心斋、坐忘”出自于庄子,是一种静坐的姿态,讲求一种身心上的相忘的生命状态,古典油画画家就倾向于这样一种情感表达,在创作时他们往往会将个人情感暂时坐忘,“心不动故”“形都泯故”实现内心的沉静。他们是在以一种回归生命原始状态的单纯心理来进行油画创作,因此,说古典油画的创作是坐忘中进行的。而与古典油画截然不同的当代油画,画家倾向于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是在油画创作中极大的融入了个人情感,将自我内心宣泄与油画创作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古典油画发展到当代油画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跨越了几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古典油画的精神底蕴与当代油画正完美的实现了融合,当代油画也在时代的进程中发展出了独属于其本身,拥有强烈时代特征和丰富多彩的创作特色和风格。

参考文献

[1] 张秀时.美术大观[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72):18-20.

[2] 张育英.中西宗教与艺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27.

油画的创作与欣赏 篇4

在我自己的写生与创作实践中,我一直喜欢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在传统的技法基础上去探索一种新的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比如目前较流行的直接画法。这种画法中的“厚塑肌理”是欧洲油画的传统之一,属于表现性油画语言范畴,通过松节油稀释颜料可以使画面出现水彩般淋漓的效果,而用画笔或刮刀厚堆色彩可以使画面形成厚薄不一的色层,笔触的长短跳跃,刀法的轻重缓急,对物体的堆、擦、刮、抹以及在运笔、运刀过程中产生的偶然效果形成的特殊美感,形成了肌理语言的特征。在平常的写生中,这种画法往往容易将物体的特征鲜活地表现出来。通过研究大师的作品,尤其是现当代大师的作品,了解到他们画面中的形态与秩序、归纳与概括,将对物体的描摹转入一种对物体进行写意性的创作中,构成了一种客观存在而又有别于纯自然的东西。我的《静物花卉》就是对直接画法的尝试。在写生过程中,我运用构成的知识对画面构图进行取舍,通过颜料的厚薄、刮刀的力度,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画面中偶然的留白,既使画面显得轻松,又对整体色调起了协调作用。

对间接画法的语言的了解和研究,也会极大地丰富直接画法的语言。艺术创新并非凭空编造,对艺术传统的了解是创造的前提。中国油画在发展自己民族化语言的同时,更应该多角度地学习研究西方传统绘画的演变,了解并掌握适当的传统技法并应用到绘画之中。对绘画传统语言的研究、借鉴,可以避免画种形式语言过分单一和雷同。许多当代大师是直接从传统技法中获取营养,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的。了解间接画法的视觉效果及东方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受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积淀的影响,常常显示出含蓄、抒情、空灵、大度之类的特征。因此在创作中,我们可以将西方的传统技法与中国国画的构图、留白、含蓄相结合,通过罩染、渲染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在《镜前》的创作中,我借鉴了一些国画的语言元素,围绕女性题材安排了一些相应的道具,用直接画法将整个画面画一遍,等颜料干后,用砂纸对画面进行打磨,使画面的色调更和谐、更整体;接着运用间接画法对局部进行塑造、渲染,使主体形象刻画更具体、更结实,而背景采用虚的处理方法,使整个氛围融合在一种隐隐约约的气氛中。我想追求中国画的那种气韵,特别是那种宁静的意蕴、空灵的意境,犹如老子所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

油画的创作与欣赏 篇5

景虎小学

王惠萍

教材分析:

本课建议课时为2课时,重在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中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具材料的明显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和承载西方文化灵魂的传统油画是传达东西方审美情结的两大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的两最主要形式。中国画对六年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以来他们就开始接触了水墨画,如《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等,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欣赏方法,并能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的感受与理解。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⒉通过创设意境,利用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画与油画的绘制工具、相关的图片、课件介绍中国画与油画的视频短片。

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画、油画作品及画家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呢最爱看中央台的纪录片,最近发现个特别好看的片子想分享给大家——《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今天呢,就给大家看看它的部分片段,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当拿破仑遇见乾隆;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两种绘画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的结局有所好奇?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会遇见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⒈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上)

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两个代表,凭感觉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

⒉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

紫禁城组代表介绍毛笔、墨汁、宣纸、国画色、调色盘、笔洗毡毯、印章印泥等。

师:中国画是用水来调和的,一笔就能分出浓淡,笔墨变化微妙,画面效果轻灵。定义: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卢浮宫组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色油。师:油画是用调色油来调和的,油画颜料很鲜艳,可以反复叠加,色彩变化丰富,画面厚重。定义: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不同内涵与特点及欣赏评价方法

⒈辨别画种。中国画《寿桃》和油画《有桃子和苹果的景物》。

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和感受。(板书)

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作品,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式简洁,给人无限遐想。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注重形体塑造,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⒉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紫禁城组出示三幅画: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元世祖像》元

佚名

《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宋

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

卢浮宫组也出示三张作品: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静物、风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荷兰维米尔

《向日葵》 荷兰凡·高 《孟特芳丹的回忆》法国科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为人物,静物,风景。

学生活动: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 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

⒊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图》(佚名

宋代)、《荷花》(潘天寿现代)、《荷花》(齐白石

现代)。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写意画:即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

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1434年尼德兰扬·凡·埃克、《薰衣草之物》1950年美国

波洛克。

油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

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属于什么画种的哪种题材、哪种表现方法。

四、艺术家的智慧

⒈紫禁城组出示:《竹石图》

清代

郑板桥

中华文明5000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和文化素养,他们用画配以诗文、书法题款、印章,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子用笔挺拔,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缺。

⒉卢浮宫组出示照片:

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探索绘画的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丽春花》法国 莫奈

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山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自画像》荷兰 文森特·梵·高

在这之后的梵·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红色的和谐》法国 马蒂斯

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成为装饰性的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亚威农少女》西班牙 毕加索 毕加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场景》荷兰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课件展示图片郎世宁的《百骏图》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无国界,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画的毛笔用西方的色彩和写实技巧来画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批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吴冠中、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合璧,走出一条新路。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和油画的装裱)

中国画:立轴、横幅、册页等。油画:与画面相称的外框。

八、总结

试论油画创作中的色彩与情感 篇6

【关键词】油画创作 色彩 情感

一、引言

色彩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犹如油画的外衣,可以覆盖油画的表面,对人造成较为深刻的视觉冲击力。色彩好比画家的心情体现,人们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观察来分析画家的心情与情感变化,了解画家的内心情感。同时,色彩也是油画创作的血液,有了色彩,油画才能给人以鲜活和生命力的感受。

色彩不仅在油画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在我们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程度来讲,色彩就如同油画的灵魂。随着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艺术家都非常重视色彩的运用,并且试图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可以说,画家情感表达的主要载体就是色彩。因此,在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作用也得到多元化的凸显和表达。

二、油画创作中色彩的主要作用

第一,色彩是油画创作中画家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由于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成为画家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无可替代的用品。色彩已经成为油画艺术的血液和灵魂,它对油画的画面内容、精神与寓意都有着重要的表达和传递作用。

第二,色彩是油画创作的主要语言。油画的本质就是用色彩来造型,因此,一幅油画作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色彩的运用。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对色彩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因此,画家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语言表达也存在很多的方式。比如,西方国家的油画和东方国家的油画对色彩的运用就各有特色。西方油画是以色彩作为核心来表达语言的,色彩也是西方油画创作中的主要造型物品,而东方国家的油画创作则更加注重色彩的意境表达。不论哪个国家,色彩都是油画创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達情感的手段,因为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第三,色彩是油画创作的重要手段。纵观油画的发展历史,不论是巴洛克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都将色彩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手段。虽然油画的感染力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色彩是最能够给人以深刻印象,并且是最能够体现作品主题与情感的东西。不管是写实派还是印象派,色彩都是画家用来表达作品情感的主要物品。

三、油画创作中情感与色彩的关系

色彩的不同属性决定了色彩所代表的情感,色彩有明暗、冷暖和纯度的属性,色调则是对这些属性的运用,不同的色调代表了不同的感受。很多油画都有一个主色调。比如,德拉克洛瓦用棕红色来表达血腥和残忍的屠杀,用白色和蓝色斗篷来代表圣母形象,用浅色调代表愉快和轻松的情绪,用深色调代表阴暗、忧郁和悲伤的情绪。凡高在作品《向日葵》中就用黄色代表了阳光和希望,《夜间咖啡馆》则用大量的绿色,给人以视觉上不舒服的刺激,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这也是画家对咖啡馆老板所表达出的不满情绪。

情感主要是人的情绪变化,主要有喜怒哀乐几种情感,它是人们对外界的一种主观的感受和态度。在心理学中,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通过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采取的判断和态度的反映。油画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画家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情感的过程,并且通过绘画作品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马蒂斯曾经说过,色彩要尽可能地为表现服务,也就是说色彩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油画的创作其实就是画家情感宣泄的过程,是将普通的情绪进行了升华。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著名油画作品可以看出,只要是画家倾注了情感的作品,都是让人过目不忘,让人感动,作为传世之作留下来的,最让人记忆深刻和难以忘怀的就是色彩背后的情感。

四、色彩与情感在油画创作不同阶段的表现

(一)以鲁本斯为代表的巴洛克时期。这一阶段的油画非常重视画家情感的表达和作品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在作品《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中,为了突出强烈的冲突和情感的对比,画家用大量的红色与黄色来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来表达争夺之势。这两种色彩不仅让画面有动态感和活力,还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刺激。

(二)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写实阶段。莫奈的作品被称为极具诗意和意境的作品。他的作品告诉人们,绘画除了是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画家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他用了很多真实的场景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莫奈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光与影的运用,这就需要用色彩来描绘光和影的变化,在其作品《圣拉扎尔火车站》中对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光影捕捉,可以看出他对人与自然的喜爱与追求。

(三)以凡高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油画可以说是油画发展史上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阶段。画家通过色彩来放大内心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情感,尤其是通过对色彩的夸张和扭曲运用来表现画家的激情。以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为例,这幅作品的主色调为黄色,但是画面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虽然都是黄色组成的背景和花,但是在色相、明暗度对比以及色彩面积的处理上各有不同,形成了一种色彩关系,从而避免了单调和孤立。这幅作品对黄色的运用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二是画家内心的惶恐不安,而这两种情感都是凡高真实情感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常永旗.油画中的色彩[J].美术大观,2007(07):118.

[2]高敏.浅谈油画创作中的色彩语言表现与情感的联系[J].艺术科技,2016,29(01).

油画的创作与欣赏 篇7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真挚的、永恒的情感。绘画中“母爱”题材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特殊情感, 用呈现在画面上的形象唤起人们心底的爱, 从而影响受众的审美情趣, 升华人们的思想情感, 促进社会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而在不同时期, 不同艺术流派的思想背景下结合艺术家自身独特的情感, 出现了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些方式为我们保留了当时的时代特色, 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更让我们学习到技法和形式结合的多种可能性。

一、“母与子”油画题材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母与子”的题材作品, 那时画家着重表现充满神秘色彩的精神理念, 画风纯粹, 象征性强, 圣母像多属于呆板的宗教形象, 圣母的表情冷漠超然, 流露着悲伤的情愫, 使人们不禁体会到了圣母即将失去孩子的忧伤。

文艺复兴期间像拉菲尔、波提切利, 格列柯等大师都画过此类。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已经觉醒, 对人性的认识已经从宗教神学中解放。这时的圣母像, 真实的人物形象已逐渐取代呆板的宗教形象, 并且在构图及表现内容上越来越生活化。如拉斐尔的圣母像温情、秀美并充满青春活力, 体现了民主和反抗的精神, 具有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这不仅是其绘画技艺的成熟, 也是时代背景的不同所赐于其情感的大胆变化。

无论是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的母子题材的油画, 都因受到当时背景的影响, 重点只是彰显圣母形象。然而这种现象在间隔几个时代的变迁后, 尤其是在经历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冲击后, 开始转型。在欧洲标榜18世纪乃是妇女的世纪之后, 19世纪则当属于儿童了。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母子题材作品, 爱的主题基于一致, 但因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油画技法不断的俱进和多样化加上艺术家情感也产生了多维度的拓展, 情表现的侧重点已有所不同, 这种需求就促进了不同的表现方式的探索。

二、不同创作风格的情感与技法

技法是创作表现的手段, 促进形成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情感则是创作表现的基础, 是创作灵感和激情的来源。情感的趋向不同, 表达方式自然会产生更多的形式, 风格自然也会呈现多样化。如含蓄的情感需要细腻手法来表现, 热烈的情感需要豪放的手法来渲染, 而内心充满狂热和内省的情感, 则是需要极度冷静和理智的手法来呈现等。

1. 含蓄而细腻

玛丽·卡萨特印象派代表画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美国艺术家之一。她后期多是母亲和幼儿的主题。其彩色系列的铜板画和母女亲情画作品奠定了其个人绘画风格。她的画色调明亮温暖, 给观者温馨辛福之感。她钟爱母子题材, 除了当时在整个19世纪的欧洲新生儿的存活率不高这样社会时代背景的原因之外, 重要的还有她个人的情感因素。她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 作品多是交换信赖的家庭式空间, 也有一种自我表现感。作为一名从未结婚, 也从未做过母亲, “母子”作品中还有一种把不能付出的爱的遗憾寄托于作品中的情感。卡萨特的“母亲与孩子”吸取了古典式的养份, 但走出了宗教的寄托, 真切描绘母子的现实生活。她的母与子系列作品的各种情景都极为动人, 耐人寻味, 同时也深刻的反映了母亲的爱与责任, 画面中的幸福感更是溢于言表。

卡萨特在油画技法上继承了印象派, 阳光下瞬间微妙变化的光与色被其巧妙捕捉, 接近自然真实状态色彩在她的画面中体现的微妙微翘。色彩适度却并不刺眼, 突破了以再现客观物象为基础的传统的写实方法, 不是像巴洛克那样华彩也不像现代派那样大胆夸张。作品《艾美和她的孩子》, 创作于1889年, 母亲紧紧环抱着自己的孩子, 有着多一份力孩子疼, 少一份力又拍掉下那种恰到好处, 体现了母亲的爱和幸福的真实存在。同时孩子坐在妈妈的腿上, 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小手抚摸着妈妈的下巴, 有一种充分满足感和安全感。就像钟涵先生在《廊下巡礼》中说到她的作品中散发出一种温情的光芒, 引人入胜, 如此生动。她的笔调充满了女性的温柔, 这在印象派其他画家中很难见到, 独具魅力。《母亲的爱抚》创作于1896, 画家把视角切换到妈妈的身后并与孩子近距离的感触,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拥抱孩子的幸福感和责任感。这是画家基于自己的浪漫真情和作为女性内心的细腻感受, 创作出来的如此耐人寻味, 又使人产生共鸣的震撼内心深处的爱的画面。画家一生未婚, 也从未有过孩子, 但她非常喜欢孩子, 她的侄子和朋友家的孩子都令她牵挂和喜爱。她自己也曾说过:“我喜欢孩子, 因为他们十分自然, 不虚假”。或许是因为浓烈的爱与责任和女性天生所拥有母性情怀, 让这个从未结过婚, 也从未曾有过自己孩子的体验的艺术家, 传达出如此之让人心血澎湃, 感同身受的作品。有人说, 卡萨特的母与子题材的作品中的很多情景源于她的儿时, 她的妈妈, 而在其作品中浓浓的母爱情感和对孩子的表现之动人确实大过于怀念的情感。情感真切, 画面温馨并动人, 同时光与色的捕捉使画面中产生一种时间的定格效应。

2. 内省和理智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西班牙画家, 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是西方现代派艺术当之无愧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最为多变的画风和不断的探索和创作的精神留给世人深刻的印象, 而他的立体主义作品更是开创了艺术的新境界, 也彻底颠覆了写实主义和传统的古典主义。而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一切也是源于毕加索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源于他独特的情感和表现技法的不断探索。而我们除了熟知他的《亚维农少女》《格尔尼卡》等作品外, 他的母爱题材的作品也一样含有独特的情感寄托。1921年毕加索儿子保罗的出世让其倍感作为父亲的骄傲和快乐, 他画了很多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 并为儿子画了许多肖像。这是作为父亲, 一个男性艺术家角度欣赏的母爱主题。我们从他的作品画风的转变, 清晰感受到这位艺术大师的情感变化。如果说技法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那么情感就是绘画表现的基础。毕加索的不同时期风格的转变,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都是基于其情感的变化对其影响而产生的画风转变。而情感的变化, 如或悲或喜, 或真或切, 或细或放都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方式。

2010年11月蘇富比在香港主办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巨匠油画展”曾展出了毕加索早期的母与子的作品。《母亲抱着小孩 (母爱) 》, 作于1901年, 是其绘画生涯的关键时期, 此画是画家母与子系列中最早期完成的作品之一, 也是其告别充满声光与色彩的夜总会歌舞表演风格后蓝色时期风格的开始。画作流露出一种温柔朴实、肃穆内省、情态交融的韵味。而这份韵味也是源于他对当时生活态度和情感的转变。1901年他的朋友卡萨吉玛斯的殉情, 使其理解人生产生极大变化, 也促进了他的心理成熟。情感是绘画表现的基础, 在毕加索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母亲和孩子》也是出自其1901年的作品, 这幅图的处理空间有一个独特的感觉。温和的母亲深情亲吻孩子弯头, 令人难以忘怀。毕加索在这一时期反复结合了宗教和贫困的主题, 蓝色几乎是单色运用, 并把背景简化, 同时把人物概括化。其中的线条流畅但情感沉重, 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而1921年的《母与子》, 保罗的出世, 画面早已已经不再是蓝色悲情时期的那种力量了, 画面呈现出极大的温情和辛福感。这个时期是毕加索在经历过立体主义重大探索之后, 进入的创作的另一个阶段即新古典时期, 这段时期正是他与奥尔加·科科洛娃结婚并产下保罗后的时期, 这时的作品显得宁静, 带着梦幻主义的气氛, 为其后期进入超现实主义奠定了基调。此时创作的人物动作趋向静态, 但其粗大的人体造型及形成的空间关系, 与传统古典派的比例法、印象派的自然法截然不同。

在毕加索的创作中, 色彩、空间和线的运用与其心理情感倾向有很大的联系, 其作品色彩夸张、大胆, 强调内心的表现大过于画面的真实感是其创作风格多变的勇敢探索。其多变的创作风格也为后来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多种风格探索的可能性。并且也充分证实了艺术作品的风格的形成与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有着脱不去的重要关系。情感是创作表现的基础。技法是创作表现的手段。

3. 热情而豪放

中国国内当代表现主义画家闫平是个感性的人, 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视角的魅力, 最为著名的是其“母与子”系列。闫平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 她还是一个母亲。可以说, “母与子”系列就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心路历程。在《母与子》的作品中, 描写大多都是艺术家本人和孩子的生活场景, 流落出艺术家最真挚的亲情。闫平吸收了西方油画的技巧和风格, 其带有中国写意风的自由挥写与她对色彩的重视, 形成自己对画面的独特表现, 十分新颖独特, 独成一家, 使观众耳目一新。闫平的油画不仅重视形式和色彩, 更有着强烈的个人的表白和情感。这其实也正是基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她说:“我的画都是有所指, 并不空画, 和生活相关”。“勇敢”“自由”“用心”。这些风格特点也是闫平本人的真实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2014年10月30日闫平在接受雅昌专访中说道:“把心变成你的手”“艺术创作是用手对心的表达”, 她还说“如果不感动我不去画”。可见“情感”在闫平老师画中的重要性。其情感浓烈, 笔触狂野豪放。从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中, 我们明显能感受到其作品形式和色彩的独特语言。并有意识地加强了“线”性的表达, 更有中国特有的写意精神。在风格上形成独具特色并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她的作品色彩与心理情感倾向明显, 并进行强烈的笔触渲染, 我手画我心, 感性大过于理性。

三、结论

风格是表现情感和传达体会形成的一种特定个性的绘画特征, 但创作前提应该是建立在对对象的理解和浓烈的情感基础之上。在基于情感基础之上才能有很好的体会和强烈的表现意识, 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力。所以绘画是无论选择哪种主题, 作为创作者首先得一定都要爱上它, 抓住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选择更合适的绘画语言, 才能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主题内容。形成符合内容的形式, 从而形成风格。

参考文献

[1]世界绘画图鉴编辑部.世界绘画图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二版.

[2]钟涵.廊下巡礼[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1月修订再版.

[3]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之卡萨特[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

大众图像与中国当代油画创作 篇8

大众图像是大众文化的产物, 它有着很广泛的范围, 除了传统形态的手工图像之外, 当代社会中的摄影照片、广告、漫画、杂志、报刊的图片以及影视数码图像和网络图像都在其范畴之内。

本文中所说的大众图像是与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的。大众包括所有的人以及普通的老百姓, 图像是指人造的视觉产品, 它不包括三维的产品。图像的概念非常广泛, 除我们非常熟悉的造型艺术中的油画、水墨画、版画等传统人造物品外, 在当代社会中摄影、电视、电影、数码图像、计算机图像、商业广告、平面设计、商品包装等都在大众图像的范畴之内。把大众的概念和图像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就是说所有人能够感受到和看到的视觉图像。所以, 在这种大众文化冲击的时代, 随着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 视觉文化全面兴盛, 人们真正的感觉到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成为一种力量正有形无形的支配着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视觉经验, 同时也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 这样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改变, 大量的图像信息正如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 面对应接不暇、瞬息万变的形象世界,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视觉为中心的图像时代。

俸振杰是著名的艳俗艺术家, 他的《婚纱系列》作品中, 用大街小巷的婚纱摄影作为主要题材, 以满街流行的模拟各种时代不同人结婚的神态、动作为模本, 使用夸张、艳丽的色彩和画中人物幸福的脸色同时把从西方传来的象征纯洁爱情的白色婚纱和礼服也一律变成了中国传统喜庆的大红、银黄和配上翠绿的背景, 整个画面一片晃眼的银黄翠绿艳粉大红, 这些色彩的强烈对比造成了一种刺眼炫目的舞台效果, 通过试图嘲弄流行时尚, 对那些模仿明星搔首弄姿的市民进行了戏拟和夸张, 都是在利用大众图像去进行艺术创作。还有艺术家钟飙以一个时代的所有视觉经验作为自己创作的图像资源。其中有象征中国辉煌过去的雕刻和瓷器, 又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劳动模范, 或者麦当劳、可口可乐、波音飞机等现代生活的标志, 当然更多的是那些高楼大厦和旧中国的西方建筑, 这些形象都来源于大众文化。《麦当娜与贝隆夫人》《两个人的车站》《麦田守望者》都是他的典型作品。他的画面上表现的是一种“广告图式”的效果, 采用相应的形式处理平涂的背景, 随意设定的空间和局部变化的色相以及变幻的光影等等来经营画面形象, 一系列的广告造型处理使画面呈现单纯爽朗而明净清晰的视觉效果。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 他把中国传统的东西和现代人的心里特征结合起来, 通过梦幻性的情景设定和图像不完整性的结合, 在油画技法上也获得了高度的发展。还有艺术家李大方的作品中则吸取了影像的表现方式, 而不是从广告、招贴或商标上搬用图像或采用那样的视觉方式。具体的说他采用的是电视剧的画面, 看李大方的画, 就像电影的剧照, 而油画对影视图像的搬用或复制也是其语言特性的某种再现, 在他的作品中把油画的语言特性与电视画面作了充分的结合。《激动的解释》就是比较完整的油画构图, 人物的造型也很准确, 明暗和笔触都有很强的绘画性, 并且用“图像加文字”这种图文并茂的手段反映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复杂关系。对图像的修改也是油画创作的一个主要方式, 在尹朝阳早期的作品“阳光下的男孩”中图像的摄影性和形象轮廓的模糊性都类似这种方式。他的“乌托邦”系列采用了对历史照片的修改方式, 将自己的形象放在毛泽东真实的历史照片的画面里, 或者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肖像换成自己的脸部特征。何森在90年代后期抛弃了表现性的笔触, 他从数码相机和影像中发现了人处在特殊境遇下的奇特状态, 他和许多艺术家一样借助了照片和影像的提示。

在商业社会的影响下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非常繁荣, 作在精神层面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眼花缭乱的让我们不知所措。

因此, 在读图时代下, 大众图像犹如一把双刃剑, 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它赋予了绘画艺术潜在的勃勃生机的同时也造就了绘画艺术的危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受到了大众图像的冲击, 在创作中缺少了人文关怀, 而且还出现了图像媚俗化倾向的现象等。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 应该把非精神自主性与独立的批判性融为一体, 把前瞻性和传统性融为一体, 把创新意识和责任感融为一体, 在重视繁荣的同时要看到它背后的危机, 去做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在开创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未来的同时, 要清醒地意识到当代艺术在矛盾中前行的客观现实。历史证明, 作为与人类共生共存的文化艺术形态之一的绘画, 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不同的可能性, 并且在这个时代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参考文献

[1]易英.公共图像与艺术[J].现代艺术, 2001年.

[2]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

湖湘本土文化与油画人物创作 篇9

在湖南这片热土上, 19、20世纪以来湖南涌现了大批伟大的革命家, 是我们作为湖南人的骄傲, 因此, 50至70年代以建国初期火热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创作在湖南显得更加浓厚, 与此同时, 主题性油画人物创作在湖南拉开了帷幕。

湖湘的油画人物创作慢慢开始走向了具有本地域特色、成熟化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因为湖南不缺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湖湘本土的红色文化受到湖南人关注, 对湖南油画人物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使得湖湘油画人物的创作也有了历史的沉淀, 这时候, 湖湘的油画人物创作内容也更加的多样, 绘画语言也丰富起来, 关于湖湘本土文化的挖掘在进一步得到油画家的关注。同时, 也越来越加强同中国大环境下油画人物创作的价值取向体系的对接, 积极的参与国内的各种油画活动, 进一步增进国内之间的油画艺术交流, 在思想文化认同上开阔了油画家们创造具有湖南本土文化影响下的的油画人物创作之路。

湖南在近代的中国人才辈出, 湖南这一中部地区省份的历史性内容十分丰富, 有如一口泉水是湖南油画人物创作的主题、内容、思想的源泉。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 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 湖南的经济状况持续上升, 中国的油画艺术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湖南也不例外, 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 对于油画人物创作也是一样, 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尝试和新的挑战, 油画人物创作饱满的活力也出现空前的高涨, 出现了很多现实主义表现风格的油画家, 以熟悉的在湖南发生的重大历史作为创作题材, 及很多伟人事迹和当时社会所发生的现象融入画家看待事物的态度产生的油画作品, 那时期湖南的油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展览, 也引起油画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时期的表现湖南独一无二的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油画人物创作, 已经不是对某一个人的形象的刻画, 而是已经运用众多的视觉符号元素来充分体现湖南红色文化和那时期现实主义的社会的本质, 反映出那时期湖南变革后社会精神现象, 但总体上那时期湖南还没完全有形成具有这一地域大众和具有湖湘文化特定审美取向的油画人物创作。20世纪末期, 很多非湘籍的油画家来到湖南进行写生、创作, 使湖南的油画创作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同时也为湖南的人物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的建议。

21世纪, 湖南油画人物创作除了对红色文化人物形象、民俗等的单一历史人物描绘外, 出现了多种创作形式。此外, 更多的艺术家将他们的视野转向时代变迁的现实生活, 作品把生活中发生的人或事借油画人物绘画语言真实的表达在画布上。这也使得湖湘油画人物创作的特色在湖南文化影响下的越来越鲜明。

二、湖南油画人物创作的现状

湖南油画人物创作史就是一部中国油画人物创作史的缩影, 翻看整个油画人物发展史, 关于油画人物的风格各样, 琳琅满目, 几乎穷尽, 况且在每一个油画人物风格领域都出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画大师, 风格的改变不能再使绘画的进步, 这就使得人物画家需要寻求我们“接地气”的灵魂。每一个时代的大师无不关注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地域环境, 反映所处时代或地域的普通人的生活和事件。即使在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时, 对本土人物的关注、对本土人物生活和本土文化的生动刻画也是使作品历久弥新, 具有使人心灵沉淀的魅力。

21世纪以来, 湖南艺术家自发组织了许多有意义的展览。湖南省政府主办了湖南重大历史题材展览, 这次展览大多以人物为主, 深刻的挖掘出发生在湖南这一地域的历史性事情或人物并表现出来, 第10、11、12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中的油画人物创作作品, 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湖南油画人物创作的水准, 时代在变幻, 我们能从这些展览中发现, 湖南油画人物创作在中国大环境下越来越有自己的地域语境, 和地域符号, 技巧也更加多样娴熟, 更多的艺术家越来越重视湖南油画人物创作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本土文化的加入是油画人物创作的灵魂。

三、小结

油画传入中国百年来, 湖湘油画人物创作也在发生每一个时期的变化, 油画人物创作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变迁所反映的事物也出现不同的的状况, 这是历史和油画人物创作所发生的必然的现象, 综观欧洲油画史每一个时期也同样出现了各种流派, 油画人物创作的各个方面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不同。当代社会经过历朝历代, 已具有无尽的历史文化的沉淀, 湖湘油画人物创作应该从湖南这一地域文化中汲取挖掘更多的有用于油画人物创作的资源, 深刻领悟湖湘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形态, 理清湖湘文化的脉络, 然后同当代中国油画人物创作的发展走向进行整合起来, 将会对湖湘油画人物创作的面貌和持续健康的发展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通过湖湘油画人物创作表现方式和绘画思想之间的渗透, 呈现湖南人的精现代精神生活, 体现湖湘文化的价值和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 (法) 丹纳著, 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2]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油画的创作与欣赏 篇10

一、从创作背景的角度比较中西油画的不同

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在一个具有鲜明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所以每一部艺术作品, 都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作者, 在创作过程中, 受当时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科技、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作者在表现其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属性之余, 也会下意识地表现出很多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所以油画艺术也不能例外。虽然中国自明代时引入西方油画至今, 一直通过各种方式的借鉴, 实现中西油画相互融合的目的, 但是由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所以要比较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的不同, 创作背景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 西方油画创作背景

纵观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视角放在19世纪和20世纪两个时间点, 在这两个时间段的西方油画艺术, 实现了传承、发展、升华, 西方油画艺术经过这两个里程碑似的时间点发展后, 表现出与中国油画发展更加不同的方向, 尤其是创作主体方面彰显出的不同尤为明显。

西方油画艺术在19世纪的发展, 一直处于印象派和象征派并存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西方油画艺术, 一方面与传统的油画艺术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因为受当时社会新思潮的影响, 所以总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着与以往不同的标新立异。这一时期西方油画艺术, 总在侧面描绘着当时社会变化, 并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 诠释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结构语言和美感形体。19世纪的油画艺术家中, 以塞上和马蒂斯为代表, 虽然二者在绘画角度和绘画表现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但是二者分别在现代绘画和野兽主义两个大门类中树立了自己的旗帜, 也代表了当时绘画领域中两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创作风格。

20世纪中叶, 西方油画艺术的中心由原来的法国迁徙到了美国, 由于当时刚刚结束战争, 所以那个时期的西方油画艺术对自由、和平、和谐等充满了期待, 所以当时的美国流行以反映民主、自由等题材的艺术作品, 由此西方油画也就告别了一成不变的标准发展模式。

(二) 我国油画创作背景

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虽然可以追溯到明代, 但是就我国油画艺术的创作背景角度而言, 我国油画艺术是在进入到20世纪以后, 才真正具有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与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一切不无关系。中国虽然具有两千多年的灿烂古文明, 但是20世纪是中国人真正从沉睡醒来的年代。这个年代里, 中国人迈出了很多影响未来发展的步子, 也同样是在这个年代里, 中国的油画艺术, 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虽然中国油画自明代起, 就被引进到中国, 但是就那个时期的油画艺术发展来看, 虽然油画艺术已经实现了在那个年代生根、发芽的目的, 但是那个时代的油画艺术发展却仅限于贵族之间, 用于人像特写描写的一种绘画艺术, 没有底层的群众基础。虽然西方油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都不曾在我国古代拥有一定的艺术地位, 但是西方油画却还是在我国艺术发展的长河中, 以一种百折不挠的形式存活了下来。

众所周知, 20世纪是中国经历战争、革命、运动以及改革开放的一个年代, 而对于20世纪的中国油画发展来说, 有着和中国社会发展同样的命运, 逐渐实现了走出传统思想束缚的目的, 而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在20世纪之后, 走出了模仿西方油画的影子, 真正做到了与西方油画创作主体不同的目的, 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取材思路。

二、从现代艺术理念的角度比较中西油画

西方油画兴起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与中国油画兴起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同, 决定了中西方油画创作角度的根本不同, 而就中国油画艺术和西方油画艺术理念的角度来看, 我们也能比较出二者的明显区别。虽然西方油画艺术和中国油画艺术, 都强调个性, 但是就西方油画艺术理念的个性而言, 西方油画艺术是在追逐以脱离客观世界为前提的个性, 而我国强调的是追逐在四方艺术思潮冲击下脱离传统理念的民族性和个性。

(一) 西方油画艺术理念

就四方油画艺术发展的情况而言, 我们不难看出西方油画受柏拉图思想影响较重, 尤其是柏拉图的理式世界理论问世之后, 西方油画艺术就将模仿作为其理念的基本手段和模式的基本手段, 西方油画艺术在这种理念和模式的沿袭下, 呈现出了一种永恒为发展目的态势。现代欧洲包括油画在内的绘画艺术最开始是为了破除一种传统的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所认可的通过绘画直接模仿幻想及隐匿在幻想之中的文化从柯罗到塞尚, 西方油画从单纯的视觉活动走进现代油画视野, 西方油画艺术创造者们渐变式地放弃了作品的故事性情节, 使画作内容远离了自然物体和现实的光线, 从而将油画从长期为宗教政治的服务中解放出来, 西方油画的创作理念才真正从思想性转向了艺术性, 油画的艺术课题成为西方油画界的主流话题随之而来的是个人化个性。

(二) 中国油画艺术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油画艺术发展, 也实现了接受艺术市场和艺术国际化市场考验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开放政策的促进我国油画艺术发展。实现了与西方油画后现代主义思潮和表现主义结构融合的发展目的。这一次融合改变了我国油画艺术在改革开放企业对苏联油画艺术一边倒的继承和发扬局面, 开创了我国油画艺术发展, 朝有我国特色的油画艺术理念的迈进, 也就是在同一时期中国油画开始并不断强化民族性与个性。中国油画的发展, 在坚持了中国油画艺术理念之后, 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加重, 我国油画实现了理念创新、内容改革等发展目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中国油画发展起源于西方油画艺术, 但是随着社会背景的不同, 中国油画逐渐实现了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创作风格, 受不同创作背景的影响, 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也表现出艺术理念追求的大相径庭。中西油画的个性缘起和发展注重不同侧面, 因而在表现个性的写意性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性:西方油画写意注重用形式美元素追求主观情感对自然的表现和超越;而中国油画写意除了融合西方油画写意性特征外, 还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学。

参考文献

[1]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 2010.

[2]屈波.共识未完全达成:一个缘起于“冯建吴国画写生画展意见簿”的考察[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 2010.

[3]曾传兴, 支涧.中国新时期艺术历史本土化思潮简论——以程丛林油画艺术为中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5) .

上一篇: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下一篇:不动产登记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