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探究教学

2024-05-07

比赛探究教学(精选八篇)

比赛探究教学 篇1

1 高中足球教学中“比赛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

伴随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对高中足球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赛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以提高技能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而是通过对教师所提出的知识点给予探究引导,利用两场比赛活动(第一场初次了解所学的新知识及技能;第二场则学习完所有知识及技能进行比赛)。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并留足思考、练习、探究的 空间。一方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投入较大热情到体育课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比赛探究教学”,可提高学生间相互配合的能力[1],并获得足球比赛中的技战术配合能力,获得比赛胜利的喜悦。学生为了尝试更多的喜悦,就会不知不觉的投入到足球练习中,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当前的“我要学”,最终使全班学生得到共同成长。

2 “比赛探究教学”在足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途径

2 . 1 合理设置教学比赛

高中足球教学中,在比赛项目设置上应注意比赛并不是目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完成所要学习的技能。这就要求根据高中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比赛,这样一来,才不会失去比赛最初的意义,也不会使比赛与教学内容相脱节。由于足球是一项强度较大的活动,学生需要较大体能,这就需要在赛前了解每一位学生身体素质及其能力,合理安排“岗位”。否则,在比赛中一些学生为了追求胜利,过度锻炼,极易引发运动损伤,也失去了比赛教学的意义。此外,比赛规则是比赛成功的一项基本标准,合理的比赛规则,可使参赛者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因此,教师要根据足球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状况、比赛形式等,并结合教学重难点,合理制定比赛规则,能够使学生在比赛中锻炼某一项技能。如:可将传接球的次数定位胜负的基本依据[2]。

2 . 2 加强比赛教学组织

教师是比赛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及引导作用。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分小组时根据每一位学生技能掌握度、身体素质情况,实现男女混搭、强弱搭配。并保证每一小组人数相等,实力相当。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比赛积极性,对比赛结果心悦口服,避免学生由于比赛失败而丧失学习体育的热情。此外,教师要及时、科学、公正评定比赛。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在体育课上希望放松心情,有的学生喜欢参加比赛,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观看比赛,这就需要教师扮演好裁判者的角色,比赛中当好裁判,比赛后做好总结[3]。如若有必要,在比赛当中趁着学生场下休息的时间给予部分动作的讲解,对学生比赛现场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消除学生心中疑虑,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比赛中,掌握足球技能。

2 . 3 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由于足球比赛,有着较强的竞争性,这就使得学生消耗较大体力,若不加以规范引导,学生在比赛中一旦动作幅度过大,或者小组内动作配合不合理,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调节动作、心理,通过观察学生面部表情、呼吸等,来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可灵活变换组织,以免产生较大负荷。如:在分组淘汰赛中,可采用轮流上场比赛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休息,避免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赛前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育课程教学中[4],教师必须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明确哪些动作应该怎样去完成,避免学生错误操作。运用典型事例告诉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课堂纪律,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让学生在足球比赛中获得心情的愉悦和身体的锻炼。

2 . 4 加强比赛道德教育

当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因此,教师要在足球比赛探究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通过学生在比 赛活动中的 表现,对于吃苦耐劳的 学生给予激励,对于在遇到困难时仍坚持不懈的学生给予赞扬,对于胜利时还冷静对待的学生给予鼓掌。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培养积极进取、不断拼搏及持之以恒的道德品 质。

2 . 5 科学评定、考核比赛

一场成功的比赛探究活动,评定及考核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设置合理的评价目标,对各项能力给予综合考核。由于足球比赛活动可较好的反应学生运动技术、身体机能、团结精神、意志品质等。教师应将这些指标综合考虑在内,而不是单一对某一项指标进行评定、考核。可参照百分制,对每一项指标给予评分。同时采用累积考核方法,综合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比赛成果等,采用学生推选,选出优秀队员、队长等,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比赛。

3 “比赛探究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选取 本校2个教学班 的学生作 为研究对 象,每一个班25人,分为对照班与观察班。教学实施一个学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班则采用比赛探究模式,均由同一教师教学,教学设施、教学组织、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等均相同。一学期后,比赛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实验前,两个班的每个项技能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两个班的各项技能平均成绩如下表1所示。通过下表1可知:观察班的绕干射门、颠球、25 m传准、30 m跑等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了足球教学中应用“比赛探究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掌握足球知识。

4 结语

小学体育比赛式教学模式探究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比赛式”;基本思想;实施原则;操作程序

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更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习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学兴趣,让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比赛式教学模式是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赛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更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习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让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新精神得以发挥。为此,我们设计了比赛式教学模式,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比赛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1.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突出地表现在具有主动学习、能动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积极创新的精神。

比赛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构建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2.让学生学会学习

古人云“授其鱼,不知授其渔”,学会学习是现代学习的一种新观念,较之于传统的注重手段意义的学习,现代学习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要求学习者逐步进入“会学”的境界。所谓会学,不仅是指学习者要善于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及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要能使自身的学习活动切合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心理能力,能够对学习过程作切合实际的操作,既有明确的目标,又能构造出趋向于目标的步骤。运用某种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显示会学的过程。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会学习首要的就是要学习者能够自如地开展自学。比赛式教学模式提供学生自学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模式所规定的教学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的,使学生的思维领域不断扩大,潜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3.让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互助

竞争体现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是指学生们在课堂里充分展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照优胜标准而使自己超过对手的过程,只有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时才会发生学生之间的竞争:一是学生们在课堂里有共同争夺的目标;二是学生们必须争夺同一个对象;三是争夺的结果必使一方获胜。课堂里的人际竞争能激发个人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竟争也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有助于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人格特征。竞争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

合作互助就是学生们为共同目的在课堂里一起学习或完成各项任务。学生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假设,学生间合作常常要胜过个人的努力,学生间合作讨论而形成一致的意见便更有效。其次合作能够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尚无定论的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可以开阔眼界,激发思考,促使学生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观点,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合作也能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最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比赛式教学模式中的竞争是激烈的,但它同时也注中重在合作基础上的竟争。学生之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既培养了他们的竞争能力,又加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也就是让学生学会生存。

三、比赛式教学模式实验原则

1.教学目标个性化原则

教学目标既是认识、技能、身心素质,由此建构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结构,培养自主性、竞争性、使用性、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育活动以交往为中介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化的过程。教师不可能直接教会学生,而只能教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本质是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促进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

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师生关系,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开发增值教学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整合性原则

构建一个由教师全班教学、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系统,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竞争、合作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育潜能。

5.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化的教育艺术、学习指导策略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习目标的设计指导,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承认差异性,包括多样性,珍视独特性,鼓励创造性。

四、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堂中学生灵活的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为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比赛探究教学 篇3

1. 在课堂中体现人文关怀, 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民主教学是一种教育智慧, 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教学行为上的体现。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 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猜想和反驳:轻的物体下落快还是重的物体下落快, 在证明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时候还可以用两张纸做实验验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大胆说话, 展示自己, 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深入探讨科学问题。

2. 合理使用教材,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这次的课堂, 普遍改变了教教材的局面, 合理使用教材并超出教材进行教学。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设计出了很多教具和学具, 在《单摆》的教学中沙摆实验改进后可以用玻璃粉代替沙子, 用电动装置带动代替人工带动, 再加上实物投影可以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这些都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结晶, 展示了教师们为准备一节课而做的大量研究工作。教师在探究中教学生探究, 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有教育性,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在自由落体的教与学的研究活动中, 教师应用数码相机和频闪仪设计出拍摄频闪照片的装置, 在高技术水平的教学中实现了高水平的教育, 学生在学习中应用自由落体的原理设计和使用反应时间测量尺, 更是学以致用的体现。学生在做中学习物理会兴趣更高, 体现了物理课堂的人文关怀, 展示了物理学科的魅力, 从而实现了教育人的最终目的。

3. 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思维, 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教学有一定的生成性, 过多的预设, 往往使教学的过程僵化, 容易忽略学生学习的前概念和已有的学习准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维习惯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 教师能不能灵活地处理就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和教师的教学机智。一些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和创新思维也是在生成性的课堂里出现, 我们要大胆鼓励, 这是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在本次比赛中, 教学中都重视了“人本性”问题, 尊重人的差异性和“当事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开发, 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育性。如在讨论1+1等不等于2时, 在探讨为什么选用频闪照相而不用打点计时器时都显示出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4.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开展教学, 使更多学生的思维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比赛探究教学 篇4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影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技能发挥的因素,分别从内部和外部等多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同时从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运动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发现了篮球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自身的机能,以及比赛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运动员技能发挥的影响程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在比赛中的作用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篮球技能 篮球运动员 影响因素 研究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允许美国职业球队参加世界业余篮球比赛后,将篮球运动推上了一个新高峰,演进到了一个当代化的新阶段。中国的篮球运动紧跟世界发展方向,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现已逐步融入世界篮球运职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潮流中。国内外篮球的快速发展,对乡镇基层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我国各基层篮球运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积极开展起来的,作为篮球比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篮球运动员,其在比赛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篮球比赛的观赏性,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也将直接对篮球运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近几年,随着各不同级别的比赛的开展,不同级别的篮球队也建立起来,不同级别的训练也在积极的开展着,训练的目的就是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好,增强球队的整体实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最后达到赢得比赛的目的。现就直接对影响比赛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影响篮球运动员技能在比赛中发挥的因素,希望能够引起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广大篮球爱好者的关注,希望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同时发挥自身的优点。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践法。

(二)研究对象

对基层篮球运动员的研究及各基层篮球比赛的调查。

二、影响因素与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群众性运动项目之一,尤其在节假日、大型的庆典活动中,在基层都会组织一些篮球赛事来庆祝,且这种组织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各基层篮球比赛就是在如此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但由于一些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篮球技能而导致整体实力下降的情况时有发生。作者通过参与、调查与观察近几年的篮球比赛发现,影响运动员技能发挥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篮球运动员自身的因素和比赛环境等外部因素。

(一)运动员自身因素

1.身体形态

篮球运动的特点是:高,空,投,准。它的特点要求篮球运动员应选择身材高大、身体匀称、腿长躯短,特别是小腿长、手臂长、指距大于身高、手大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且脚弓隆起、肩宽胸阔、皮下脂肪少、体重—身高指数大、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为好。形态类选材指标有身高、指距—身高、克托来指数。身高指标:身高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形态指标。去脂体重指标(瘦体重):它不仅反映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状况,也能反映他们的营养状况。体脂成分越高,说明人体中肌肉含量越少,预示着今后肌肉系统潜在的发展能力越低;如果体脂百分比过低,则说明营养不良,发育会受到影响或延迟。“指距—身高”指标:指距—身高指数也是篮球运动员的重要形态之一。它是指两臂按水平方向充分伸展时两手手指指尖之间的距离减去身高的数值。此数值越大,说明手臂越长,对于用手来控制、支配与争抢球的篮球运动来说优势也越大。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指标:克托莱指数是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来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的重要形态指标。它受年龄、性别、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种族差异的影响。篮球运动员需要较大的体重以利于对抗,但又不能影响快速灵活地在移动中完成技、战术行动,所以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不仅决定自身的技术风格,同时也决定了其在比赛中的技能发挥。

2.身体机能

篮球比赛是一项对抗激烈、负荷强度很大的非周期性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这两大系统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承担运动负荷的大小、持续工作时间的长短、恢复速度的快慢和程度的高低,是能否提高运动成绩,以至最后达到技术巅峰的重要基础,也是选材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运动员必须有较好的视力与视野,可见视力与视野也是选材的指标之一。

最大摄氧量(VO2max)指标:是指在运动强度进一步增长而吸氧量不再继续增加时,一分钟被机体所消耗掉的氧气数量。其数值代表着人体吸进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心功指数指标:“心功指数”是用定量负荷后测出心律向安静状态恢复的快慢来评价心脏功能的简易方法。其指数越小,表明恢复越快,心脏功能也就越好。心功指数与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身体工作能力(PWC170)指标:身体工作能力是指人体在某种负荷下能连续工作时间。

血乳酸指标:血乳酸是人体在较长时间的激烈运动时,为了保证机体能量的迅速增加,肌糖元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能量并在肌肉中生成代谢物乳酸,肌乳酸通过扩散、强化或活化等形式,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即称为血乳酸。

视野:是指两眼固定不动时余光所看到的范围。篮球运动员只有在及时观察和准确判断球场上情况的变化后,才能做出符合本队要求的技、战术行动。视力不好或不会利用视野都将影响篮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篮球运动不仅要求有良好的身体机能还要具备宽阔的视野。因此,篮球运动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篮球运动员具有特殊的身体机能。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由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构成的。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不仅关系着训练的效率,而且决定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幅度及达到的最好成绩。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决定。

速度素质指标:速度对篮球比赛有着重要的意义。速度素质好,能加快攻防速度和节奏,可获得在攻守时间上、位置上和人数上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攻、守的成功率,提高比赛强度和运动负荷,从攻防数量上和质量上超过对手,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耐力素质指标:耐力是机体长时间活动并抵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的好坏与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机能水平直接相关。所以,对耐力素质的评定也代表着对其它相关素质的间接评定。

弹跳素质指标: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是影响比赛中争夺制空权的重要因素。弹跳素质与爆发力、无氧代谢能力及全身协调能力有关。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完成大量的跳跃动作(抢篮板球、盖帽、抢断球、跳投、行进间投篮以及空中接力扣篮等),需要雄厚的弹跳素质为资本。

力量素质指标:力量是一切竞技体育取胜的重要素质,也是篮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素质。一名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下肢爆发力,还需要上肢的快速力量和腰背肌的爆发性力量。要完成比赛中大量的跑、跳、投、抢动作以及腾空的高难动作,没有良好的腹肌力量配合就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

灵敏素质指标:是人在各种复杂、突变的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各种素质和运动技能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项综合素质。灵敏素质的发展有利于篮球运动员掌握各种复杂的技术、战术和提高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4.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高水平竞技能力稳定发挥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的心理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手的灵活与稳定性指标:手的稳定性反映肌肉的用力感和手臂的动觉方位的准确性及精细动作的稳定性,手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对篮球运动员极为重要,尤其篮球是以投篮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因此,必须在训练中加大生理与心理的负荷,提高运动员身、心两方面的承受力。

综合反应能力指标:反应是指人接受刺激后所做出的判断和应答。比赛的对抗性、技术和战术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比赛时无论是在投篮、突破和传球的选择与变换方面,还是在配合中主攻与助攻的变化方面,甚至在攻守的突然转换方面,都需要从感知到注意、从注意到选择应答的迅速变换和交替,通过综合反应能力的测试,达到检测和提高观察、判断和手(脚)应答的能力,也是提高运动员复杂反应能力较好的练习手段。

神经类型指标:运动才能的形成和发展与神经类型有着内在的联系,即神经类型是才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神经类型应作为运动员选材重要的胜利心理指标,不同的运动项目应选择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应以灵活型、亚灵活型、稳定型和亚稳定型为好。兴奋型、亚兴奋型、易扰型、亚易扰型、中间型和谨慎型为中下型,抑制型、泛散型、模糊型者不宜入选。

5.战术的运用能力

战术,简单地说就是作战方法。在篮球运动中,战术是指全队队员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相互协调配合和组织整体配合的原则与方法。它是队员充分发挥身体、技术和智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在双方实力相当时,合理地运用针对性的战术对比赛胜负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外部因素

1.比赛场地

场地因素是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主客场比赛中,场地的大小,颜色,背景。灯光条件都有差异。心理学观点认为运动员对场地,设施等比赛条件的熟悉与认可以及产生的心理定势对运动员临场技术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运动心理学和生理学认为,气候条件的反差对人的心理,生理适应能力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适宜的气候条件会使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活动效率提高,而气候条件反差过大则会对人的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降低人的活动效率,主客场气候温差的突然变化,往往会对客场运动员的情绪和心态产生影响,以致影响临场技术的发挥,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在篮球比赛中,观众对于主场优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观众数量多,而且多是支持主队的观众,他们营造的热烈、友好的赛场气氛,以及他们的鼓励、支持、呐喊、加油、助威给主场运动员增添了获胜的信心,但对客队的精彩表演观众保持沉默,并对客队的失误喝倒彩,使客队运动员完成技术畏手畏脚,战术不能正常运用;其次,强大的主队观众能威逼、震撼裁判,假如裁判员意志不坚强,则容易受主队观众干扰而不自觉偏袒主队,结果主队的士气和战斗情绪越来越旺盛,而客队则显得被动。

2.对手的强弱

在篮球比赛中对手的强弱对本队员的技能发挥也能起到非常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如果对手太弱我们能很快建立信心,并能很快抓住对方的弱点,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同时并能轻松的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比赛中当运动员遇到以下情况如:①曾经输过的队;②开局不久对方就意外的领先本队;③对方的防守十分严密;④临近终场出现平局或落后一分而对方控制球;⑤对方的动作过于粗暴;⑥对方防守严密,而我方投球屡投不中;⑦我方已领先几分,但对方士气丝毫不减。这都将影响运动员技能的发挥。

3.同伴的配合

此外,队员之间由于配合打法的不统一,或对场上情况判断不一致,因失误所产生的埋怨情绪,都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干扰而导致情绪波动。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教练员要特别注意改进本队内部的相互关系,用自己的威信与能力努力提高彼此的信任程度,以保证良好的训练质量顺利付诸于比赛实践中。

4.教练员因素

在比赛中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互相的不信任或教练员通过言语和其他形式表露出来的对运动员的信任程度,是使运动员产生心理负担、心里抵触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影响运动员竞赛情绪的客观因素之一。所以,篮球教练员对运动员的临场竞技水平有着较大影响度,在激烈的高水平运动竞赛中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与决策能力是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稳定发挥的关键。

5.裁判员因素

现代篮球竞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赛的胜负,不光靠教练员的指挥、运动员的拼搏,而且还要受裁判员的制约。裁判员是赛场上的“执法者”,对比赛的胜负,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竞赛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但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某些裁判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乃至腐败现象。在临场时,不秉公执法,偏袒一方。当运动员遭到不公平的判罚时会对比赛产生消极的情绪,这将直接影响的自己技术的发挥。

三、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

首先要刻苦训练,练好最基本的技术,这样才能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篮球运动员也是一样的,例如有身高不一定有速度,有速度不一定有身高,我们要清楚的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以便在比赛中扬长避短,利用自身的长处对付对方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技能。

(二)加强身体机能的训练

篮球比赛的强度都是很大的,怎样才能在高强度下发挥技术特点,做到技术不变形?只有加强训练使身体机能适应比赛的高强度。这样才能在赛中做到游刃有余,对自身的技能发挥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三)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所谓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大脑进行系统的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训练或比赛中获得必要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并进而学会在训练或比赛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它也是运动心理学中与运动竞赛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也是运动心理学中最为吸引人们注意的部分。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目的应当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过度紧张、急躁、松懈、骄傲、气馁等心理现象。运动员只有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不同的比赛环境下做到技术的正常发挥。

(四)提高战术素养

篮球运动是团体的运动项目,只有团队间的密切配合,合理的打法,才能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运动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战术素养才能清楚的判断自己在比赛中的角色,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上是传球,投球还是运球等。

(五)正确对待对手

要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工作,搜集与分析对手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对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到知己知彼,这对稳定全队队员的竞赛情绪是很有帮助的。为应付各种意外情况,要多采用结合实战需要的训练手段

(六)重视教练员作用

作为领导或教练员,无论比赛有多么重要都要理解运动员,要以鼓励为主,使他们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参加比赛

(七)正确对待裁判的判罚

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教练员在自己摆正心态的同时,还要通过暂停、换人和休息时间来提醒运动员尽量少受干扰,运动员也要自己摆正心态,尽量发挥出应有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要南.CBA常规赛主场优势客观存在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1).

[2] 周欣,尤信招,蓝开辉.从我国十年CBA联赛主、客场赛制进程看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卷(4).

[3] 正贤,邱海枝.CUBA联赛与NCAA联赛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03).

[4] 纪音,宗振吉,王嵊海.从身体形态、技术和年龄指标析CBA与NBA球员个人竞技能力的差异[J].安徽体育科技.2003(04).

比赛探究教学 篇5

一、构建适合本校的大赛训练体系

训练体系的建立, 必须和所在地区产业的发展情况相适应, 我校处于长三角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学生入学分数较高, 个人综合素质较好,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 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尤其进入高三之后, 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 很难选拔综合素质好的学生长期脱离班级群体, 以比赛的方式进行训练, 这不但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也违背了技能大赛的初衷。那么, 如何能将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正常化, 使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成为职业学校常规教学的内容之一?如何能让技能大赛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健康有序发展,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1. 大赛梯队建设

大赛常规化, 就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 从一年级就开始选出一些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学生, 利用业余时间, 以兴趣班的方式, 进行大赛知识的培训和技能操作的训练。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没有或正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所以在选拔学生时, 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和部分操作技能的水平。

理论是指导科学实践的法宝, 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指导操作实践, 提高训练质量, 免去或减少操作技能过程中的错误, 也能够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全国现代制造业中职的技能比赛中, 看似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际上也是对于理论内容的考核。例如, 在2014 年的数控车比赛中, 某一个零件分别为外圆的尺寸 Φ58, Φ40, Φ28, 公差变化很大, 要求选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公差统一到同一个方向, 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 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的。至于在比赛中设计到的宏程序, 更需要选手有扎实的数控知识和数学知识, 因此, 在选拔选手集训时要先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数控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主要开设文化课, 专业课主要开设机械制图、钳工、车工, 其他的专业课要到二年级才能开设, 因此, 在数控类竞赛选手的选拔中, 笔者认为应该选拔数学、制图、车工比较好的选手进行集训。数学好的学生, 一般思维比较严谨, 计算速度快;制图比较好的学生, 一般立体感比较强, 做事有毅力;车工好的学生, 一般动手能力比较强。当然, 如果有些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也应该及时吸收进来,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高年级的选手, 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比赛经验, 让高年级有经验的选手带一下低年级学生, 让他们从师兄师姐那里获取一些宝贵的经验, 为以后的数控竞赛做准备, 也对自己的数控技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更加能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 如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可谓是一种极好的方法。

2. 合理安排集训时间

目前, 很多中职学校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 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全天封闭式集中训练, 既没有普及到全体学生, 也没能与教学有效的结合, 甚至有的职业学校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质量换来这些所谓“种子选手”的成绩, 这违背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初衷, 也影响我校大部分以对口升学为主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学生的日常训练中, 以业余时间训练为主, 如周六、课外活动时间, 在不耽误学生正常学业的情况下, 安排学生的集训, 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师以作业的形式, 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集训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水平, 如在数控车的集训中, 教师每次将一份技能考核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理论试题发给学生, 让学生业余时间查阅资料, 领会理论试题的内容, 同时, 布置好技能实训的内容, 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编写程序, 分析工艺, 集训时给学生答疑, 让学生以比赛的方式加工实训内容, 这样, 既能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还为大赛增加了人才储备。

3. 建立强大的技能辅导团队

中职学校对技能大赛基本都选配专门的指导教师参与指导, 而且项目的指导教师人员相对比较固定。为了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大赛指导, 提升专业教师整体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指导教师的选取上, 大赛的辅导教师应采用指导教师团队的形式, 按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及技能结构都要形成梯队, 构建一种“以老带新、以熟带生”可持续发展辅导团队。辅导团队建立之后, 辅导教师要时常关注最新消息, 搜集更新案例, 寻找解决棘手问题的简便有效办法, 加强与参赛选手间的沟通和交流, 定期参与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详细记录和汇总参赛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讨论和学习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增强集体意识, 营造一个团结和睦、积极进取的团队。

二、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1. 计划设计周密可行

中职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是一个综合应用知识的项目, 整个项目涵盖知识点较多、较杂。所以, 日常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 切勿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如果训练计划凌乱, 学生也将无所适从。指导教师要对历年的赛题进行深入剖析, 详细记录出每个知识点和得分点, 总结出各个知识点和得分点的技术指标和时间分配, 据此制定出专项训练计划。参赛师生应对赛事项目进行分解, 并根据分解出的各个知识点来制定出项目训练的目标, 从而进一步明确训练范围, 为训练计划的有序和高效实施打下基础。训练计划和目标制定好后, 应该严格参照训练计划有序进行, 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重点关注训练目标完成情况。

2. 实践训练注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比赛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切削液不正常, 卡盘有跳动, 机床不稳定等问题。如果在实际比赛中一旦遇到问题或障碍不能及时解决, 学生容易慌了神、乱了阵, 无法完成比赛任务。所以在常规的基础技能训练里, 更要将设备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 纳入常规的训练中, 培养选手快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集训是在业余时间进行, 因此, 集训时应让学生充分利用机床进行机械加工, 加工时模拟比赛现场, 让学生抽签选择机床, 在黑板上记录比赛时间, 这无形中就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对于比赛中准备不充分的事项, 如机床有跳动、毛坯不合适、切削液不顺畅等问题, 由学生自行解决。每次考核, 都要有些学生没有学到的内容, 如在一年级的学生集训中, 实时增加一些端面槽、曲线等内容, 二年级的学生集训中, 增加套料、配合加工等内容, 让学生在加工过程中不断的思索,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比赛的前2 个月, 为了迅速提高选手参赛选手的技能, 就要对选手进行全天停课, 这期间教师要集中帮助学生解决“瓶颈”问题。教练与选手要充分研究项目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情, 以及操作故障和实训设备故障, 并在接下来的技能训练中多角度反复强化训练。有些很简单的故障可能就会将学生两年的训练毁于一旦。例如, 我们在训练学生切削液故障时, 将液压泵堵塞, 学生开始意识不到切削液问题, 等加工时, 切削液不能正常使用, 这时学生一方面报告教师问题, 另一方面临时用矿泉水进行降温, 等液压泵修好之后, 基本上没有耽误学生工件的加工。

3. 学生时刻注意反思与总结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技能集训也是一样, 训练过程也是总结过程, 每次学生集训完毕, 都要让学生进行交流, 分享工艺方案, 分享工艺参数, 交流加工心得, 个人都说一下自己加工的优点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用那种方式加工最快。“三人行, 必有我师”, 通过分享, 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什么是合理的加工工艺, 什么样的方式加工方法最快, 什么样的加工方式最为合理, 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 学生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训练结束后, 针对每天训练结束后对当天的学习、训练进行总结, 要求学生写好训练日志, 分析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 对训练项目的问题也存在差异, 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从训练日志中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正确引导。

4. 体能训练不可或缺

体能是每个人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最基本的保障, 在长时间的比赛活动中, 好体能尤为重要。目前无论是国赛还是省赛, 安排的比赛时间一般至少4 个小时, 在世界大赛的选拔赛中, 更是需要学生连续工作9 个小时。这么长的间里, 比赛选手要站着紧张的完成工件所有零部件的加工, 没有时间吃东西喝水, 这对选手的体能是个严峻的考验, 假设没有很好的体能, 会严重影响到速度, 导致最终影响到比赛成绩。为此, 在集训后期的强化训练阶段, 每天要完成一定的体育活动, 如跑步、打篮球、练单杠等,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良好的体能, 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比赛, 减少失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学会心里调整学会释放压力

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也夫说:“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 主要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 更要挖掘运动员的智慧。”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一样, 任何人在比赛的时候都会出现紧张心理和急躁情绪, 如果这种心理和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疏通和调整的后, 会导致动作变形和思维紊乱, 甚至会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为了不使心理问题影响到比赛结果, 指导教师应求助学校的心理老师给选手们做心理疏通, 以多样形式将心理训练始终贯穿到实践训练之中, 长期坚持严格的心理训练, 可以最大限度地去调整比赛选手的心理状态, 保证在比赛的时候能稳定和超常发挥, 取得好的成绩。

6. 多与兄弟学校同水平选手交流

一个优秀的指导团队对技能大赛赛点的理解比较透彻, 能够集思广益, 并勤于与兄弟学校教师和选手多交流。在指导学生训练中的不足, 应多向兄弟院校学习和请教, 自己有什么好的训练心得也提供给兄弟院校, 大家共同进步。在平时的训练中, 学生已经了解了自己学校的机床特性, 适应了工量具的摆放位置, 了解了老师的出题思路, 时间一长, 学生就失去了训练的新鲜感, 尤其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 慢慢就会产生骄傲的情绪, 不了解外面的选手水平, 总以为自己的技能是最好的, 尤其学校中有一两个顶尖选手, 长期封闭训练, 容易成为井底之蛙, 与兄弟学校的选手一起比赛的时候, 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 了解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才能平心静气刻苦训练。

三、集训时注意问题

1.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集训学生的每次测试, 学生都会紧张, 加上现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开始的时候, 学生对机床还不是太熟练, 一个简单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厌学, 从心里抵制比赛, 因此, 在培训中本着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初期以数控基本知识和阶梯轴等基本操作为主, 注意操作规范, 增加学生对比赛的向往和兴趣, 强调安全生产意识。对于基本技能培训同时, 对各个技能点进行分析和剖析, 指导教师对试题可能的变化要进行分析和把握。在训练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氛围, 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和提高心理素质。

2. 学生选拔应以综合成绩为主

学生在从集训选手选拔为参赛选手时, 要经过多轮选拔才能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的技能水平等, 多从班主任、任课教师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样选出的学生, 技能才能稳定, 遇事不慌。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训练“长期工程”, 涉及因素很多, 而且不断求新求变。但只要积极探索、不断更新理念, 就能提高训练质量, 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于中职院校而言, 其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每个中职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中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作为中职学校技能指导教师, 要不断地在实践中要转变观念, 不断地强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 高度重视中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技能, 增强就业竞争力。

摘要: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准, 比赛机制日益规范, 尤其在数控类比赛中, 比赛内容已非常贴近生产实际, 拉近了校企合作的距离, 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职业学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评价方式, 针对大赛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适用于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训练机制, 对技能比赛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模拟训练,心理素质,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永远.中职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技术分析与探索[J].职教论坛, 2013 (24) :91-93.

[2]王建玉.张超职业学校将技能大赛常规化的运行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 2012 (35) :42-44.

[3]郝屏.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J].广州化工, 2014, 42 (7) :232-234.

[4]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意识调控训练对射手比赛的影响探究 篇6

1 意识调控训练的意义

运动员比赛中自我控制和抗干扰能力须在平时训练中通过有目的进行针对性训练而得到提高和发展。从生理学上来讲, 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意识参与。先思而后行, 在理解的过程中去实践, 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潜在的和有目的的。意识调控 (属于心理训练内容之一) 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意识训练, 其关键是加强平时训练的有意识成分。大家都知道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的射手在射击过程中总是下意识的完成技术动作为主, 而比赛中又总是有意识的做动作, 主观上是想把动作做的质量更高, 因为动作做得越完美取得的成绩就更好。这种主导意识的效果往往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甚至导致力量发生改变动作变形, 直接成了莫名奇妙的跑远弹。情绪变化太大影响了比赛成绩。在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 大家平时应加强有意识去做动作, 强化有意识去训练使注意力始终围绕关键动作转, 这样长期训练, 其一, 有利于精力高度集中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其二, 养成有意识做动作的习惯, 主动结合比赛, 比赛时有意识做动作也不会与平时训练脱节。其三, 在比赛紧张时, 精力高度集中, 射手脑子里往往会意识到一个整体动作的概念, 此刻完成动作的下意识成分已有积累, 就可以向顺利的方向发展, 比赛创高成绩的概率就会增加。

1.1 意识调控训练从初学阶段开始抓

有意识地调控训练可以防止误导。著名教练巴沙姆对意识调控训练的研究较早, 训练成效也较为显著。他曾多次夺得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冠军, 他曾经讲过:“练习的目的是不断从有意识到下意识”。这也与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学说—条件反射相符。因为平时训练时较为容易达到下意识完成技术动作, 所以动作流畅自如, 轻松连贯, 击发配合得心应手。平时训练心情也较为平静些, 即使有失误情绪反应也不会像在比赛中那么强烈, 因此不会在特别压抑紧张的状态下特意去做某个动作, 而是整个动作都一气呵成, 力量也自然协调。但在比赛时就不同了, 有意识做动作往往要多一些, 总想把动作做得更好一些, 枪拿得更稳一些, 瞄得更为精准一些, 好了还想更好一些。这些有意识的追求成了强求甚至是苛求, 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大家不妨冷静的回顾一下这种有意识做动作, 是不是做过了头?更坏的是破坏了平时一套动作的连贯性, 破坏了平时自然操作以及协调状态。把连贯的一套动作分解成了若干个单个动作去做, 自然达不到平时下意识完成动作的整体感。为了避免这种练与赛脱节问题。必须在初级训练阶段, 在平时训练中加强有意识训练, 严格规范动作, 把好质量关, 从小培养成好习惯, 为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意识调控训练是心理训练的一部分

运动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一个矛盾解决了, 平稳一个时期, 将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初级训练在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后, 自我控制抗干扰的心理训练就要跟上, 意识调控训练慢慢逐步穿插进去。否则就又回到过去的训练的老路上了。如果主导跟上去, 当这方面已成为阻碍训练水平上升、阻碍技术发展的因素后再开始训练就为时晚矣。将会比开始跟上训练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然心理调控也是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赛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 他也是射手综合能力的较量, 是一种能力需要一个掌握的过程, 才能逐步取得。结合射击项目的特点, 比赛中阻碍射手发挥水平的常常是情绪不稳定, 情绪不稳定会引起某些肌肉群用力的变化, 以及心律加快、呼吸急促等等。严重的甚至不能自控, 射手的每一枪动作质量和每发成绩都与比赛结果相关, 且每发之间都有间隙。资格赛后还要进行决赛, 才能决出胜负。这就增加了比赛的难度和激烈性。射手的抗压系数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射手训练时意识调控如何, 平时训练作用不明显, 但到关键时刻就体现出来了, 越是关键时刻就越起决定性作用。可见平时加强意识调控训练多么重要。

2 意识调控训练的方法

意识调控训练是手脑并用。是科学的训练方法。手脑并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意识调控训练可以加速技术动作正确规范性, 一个优秀的射手的成败与他 (她) 的动作规范程度以及程序化程度是成正比的。初级训练是高级训练的基础。就好比说打枪人人都会但是要打好枪并不是人人都可以, 能够取得世界级的成绩更是凤毛麟角了。

“4.3.1”训练方法是邓庭楠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设计的慢射性项目的基本技术训练系统工程的代号。简称“4.3.1”工程“。4”就是四个定位, 即预备姿势时做到人枪系统重心定位, 瞄准自然指向目标定位。保持人枪系统协调平衡的肌肉用力定位, 人枪系统静稳阶段意识指向定位“。3”就是三个允许, 即允许枪支有一个晃动范围, 允许瞄准有一个区域, 允许击发有一个过程“。1”就是枪, 举枪有意识按一个标准去做而不能随意跟着感觉走。严格按照“4.3.1”程序规格练出来的感觉具有相对的可靠性, 而以感觉找感觉则往往靠不住“。4.3.1”则是动作的程序化, 思维的程序化, 是动作由起点到终点的完整过程。是完整的十环概念。只要按“4.3.1”的程序化, 规范化去训练, 中间必定会产生好感受、好体会“。4.3.1”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正确的主体训练系统。训练思路清楚, 动作概念明确, 这种清晰的思路表现是把技术细节通过技术环节的纽带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按“4.3.1”合理而有效的进行各细节技术的到位和用力的准确, 一致和规范的重复各方面环节的协调, 自然适时的配合, 整体动作的连贯, 流畅的程序组合, 动作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组合状态。

“4.3.1”这个工程重点突出了一枪的起点到终点, 从终点到起点间又有个短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恢复到起点时的最佳身心状态, 这既练了技术, 又练了心理。因为每枪都必须严谨认真, 按照标准来做。无形中增加了心理负荷, 所以心理和技术须同步进行, 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调控训练。

3 结语

初级训练的射手在技术动作规范化程序化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意识调控训练要落实到平时训练的每一天, 一堂训练课里, 为培养高水平优秀射手具有重要意义。从青少年开始抓意识调控训练, 可有效的缩短练与赛之间的差别, 只要坚持不懈的立足于意识调控训练, 既可为比赛良好发挥打下基础, 也是着眼未来展望未来战胜自我最终走向光辉顶点的必行之路。

摘要:一个初学射手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合理地掌握有关射击项目姿势的动作结构和要领, 并在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训练时, 除心、智、技、体等方面的训练外, 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意识调控训练这项重要内容。笔者从分析调控训练对射手的意义着手, 论述了意识调控训练的主要方法, 提出了要借鉴“4.3.1”训练方法, 并揭示了“4.3.1”训练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提出把重视意识调控训练融入射手训练的每一堂课, 从青少年开始抓意识调控训练, 可有效地缩短练与赛之间的差别, 只要坚持不懈地立足于意识调控训练, 既可为比赛良好发挥打下基础, 也是着眼未来展望未来战胜自我最终走向光辉顶点的必行之路。

关键词:射手,意识调控,自我控制,“4.3.1”训练法

参考文献

[1]王保伟.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控制训练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89-90.

[2]张力为, 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8.

[3] (美) 雷纳·马腾斯.执教成功之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89.

[4]闵平.毛履成.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J].浙江体育科学, 1990 (6) :65-67.

篮球比赛“临场换人”教学感悟 篇7

一、“换人”的时机

指挥员的每一次“换人”, 是在对比赛局势的观察判断的基础上, 做出相对应的具体、合理的运作行为。临场换人的合理有效, 有赖于指挥员的经验、学识, 更依赖于指挥员临场的分析判断。为此, 在课堂教学与训练中, 要使学生明白, “换人”应把握的时机:一是队员的技术发挥不正常, 心理压力过大, 在场上难以尽其职责;二是队员不适应对方的战术打法, 为了扭转局面, 改变战术打法;三是由于对方作的新布置, 本队队员不适应, 需要换上相应队员;四是比赛中, 失去整体应有的攻防能力时, 为了加强重点攻防;五是队员疲倦, 影响攻、守速度, 并且主力队员犯规过多, 为了保存实力, 以利再战;六是场上队员行动不协调, 频频失误, 出现由高潮转向低潮的苗头, 队员在场上出现不尊重裁判、不尊重对方、不尊重观众等现象;七是由于队员意外受伤不能再比赛, 需要换下休息;八是对方士气高涨, 连连得分, 为有效抑制, 抓住战机及时攻击对方弱势;九是为了保存暂停在决战期的使用, 利用换人传递指挥员的战术意图或给予个别队员的特别启诱时;十是比赛优势大, 为了有意识、有计划培养新苗子。

为了让学生领会“换人”的时机, 有意识地借鉴课堂篮球教学比赛, 不失时机, 引导学生弄清指挥员“换人”的运作谋略。一是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 认真观察, 冷静思考, 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 该换什么人;在换人时及时提示替换队员, 让替换队员做好充分心理和身体储备, 同时向替换队员明确交代上场任务。并且, 赢球主动换人, 千万不能因一时得利而断送比赛的胜利;输了球同样需要换人, 合理地换人, 合理地替换队员, 迫使对方处于被动局面。二是根据对方的技、战术的实力, 解决攻守问题, 调控优势, 稳扎稳打, 有针对性地换人。案例一:甲队由盯人防守变为联防防守, 乙队教练员及时将本队中远距离投篮较准的队员换上场。案例二:甲乙双方激战正酣, 甲队为了加强重点防守对方的核心队员、投篮较准的队员, 及时把本队防守能力较强的队员换上场。三是本队队员场上表现欠缺, 失误过多, 为了启导该队员, 以利再战, 有意识地换人。四是临场换人不能作为惩罚队员过失的手段, 对换下场的队员应给予真情指导, 不要对其加以训斥与指责, 应给予恰当的开导鼓励, 让其冷静下来, 并随时做好再上场的准备。

二、“换人”的作用

1. 在对手强于自己的比赛。首先要树立不畏强手的自信心, 敢打敢拼, 有勇有谋, 扬己之长, 力克对手, 以弱胜强。案例:本队这一优势在临场竞争得不到张扬, 场上频繁出现失误, 并出现队员斗志减弱, 产生相互埋怨情绪萌芽。指挥员应当机立断换上年轻队员或者冲劲十足、跃跃欲试的队员, 启示队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品格, 对准对方怕输球的弱点, 放开手脚, 大胆冲击。指挥员应审时适度地采用连续换人的策略, 让对方场上队员产生错觉的心理障碍, 跟他们拼毅力, 拼速度, 形成以球为中心, 以我为核心, 人、球、篮、区四位一体立体、实效的攻防体系, 争取在气势与体能上压住对方。

2. 势均力敌, 双方水平接近, 鹿死谁手, 难解难分。面对这种状况, 首先要有充分的信心, 相信自己, 同时要充分分析比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做好几手准备, 该换人时, 大胆换人;换谁上场心中有数;目的是干什么, 怎么干, 胸有成竹。“换人”要周全考虑得与失。

3. 对手弱于自己。篮球赛场跟弱队作战, 要克服麻痹轻敌, 把弱队当强队对阵, 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举措。指挥员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 为了锻炼新苗或者演练替补阵容, 有计划有目的地换人。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篇8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 (正面、左面、上面) 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 的形状, 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 , 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 (正面、左面、上面) 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 的形状, 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每人准备5个棱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张方格纸.

教学设计:

一、谈话感知

师:同学们, 我们以前学过用多个小正方体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 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 (课件展示用3-5个小正方体任意搭出的立体图形) , 你们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吗?

生汇报.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数的呢?

生:先数看得见的小正方体, 再数看不见的小正方体.

师:搭积木是同学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边游戏一边深入地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搭积木比赛)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 创设“比赛”情景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 (无遮挡) , 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 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 想一想, 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左面、上面看, 又是什么形状?

(3) 画一画 (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

(4)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 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上的项目一.

(5) 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 师: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上面看或从左面看都没有被遮挡的小正方体, 所以就比较直观, 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 创设“比赛”情景二: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 (有遮挡) , 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 变换成以下的形状, 从不同方向再观察, 想象它的形状, 并画出来.

(2) 画一画 (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

(3)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 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上的项目二.

(4) 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 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 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 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 (很容易地指出来) 被遮挡住了.

(6) 师:虽然看不见, 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 (正面、上面、左面) , 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学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3. 创设“比赛”情境三:利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搭出立体图形.

师: (屏幕出示课本上比赛二的情境) 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立体图形搭出来?搭这样的立体图形, 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搭好的立体图形, 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开始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 再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搭这样的立体图形, 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 最多需要8个小正方体.

4. 创设“比赛”情境四:给定小正方体的数量和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看谁搭的立体图形多.

(1) 小组合作操作.

(2)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三、回顾反思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 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也不能确定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根据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我们还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但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梯度练习

4. 同学间的交流:

(1) 一名学生用五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另一名学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想一想, 再对照实物看看自己画的对不对.

(2) 一名学生根据自己所摆的立体图形, 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而另一名学生根据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利用小正方体把它摆出来, 然后进行验证.

(3) 再换成六个小正方体试一试.

(4) 两名同学交换着进行, 看谁做得好.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观察物体, 为什么老师叫你们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观察物体不要像盲人摸象一样, 以偏概全, 要全面地观察物体.

师:今天学习的观察物体, 要从三个方向观察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板书设计:

搭积木比赛

1. 从不同方向观察 (无遮挡)

2. 从不同方向观察 (有遮挡)

3. 确定数量范围

4. 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只有对事物有多方面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属性, 抓住事物本质.

为达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这一目的, 本节课通过提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什么形状”来进行设计, 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设计了四个比赛,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由浅到深, 由表及里, 从直观到抽象, 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摆一摆,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最后通过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训练.经历这一过程, 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 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 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 由此类推到其他情况, 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好体会到根据从连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

上一篇:校园治理下一篇:利用率低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