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补贴

2024-05-07

职业培训补贴(精选十篇)

职业培训补贴 篇1

一、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途径无法得到拓展

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内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 很多城市的就业中心都没有在所有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就业专项资金。这就造成就业专项资金使用途径狭窄的问题, 有的城乡就业专项资金由于使用额度不够, 造成资金的结余。例如:A市的就业专项资金只是在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等这几个方面使用。

(二) 就业培训补贴缺乏管理

我国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中的职业培训补贴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只有参加培训并通过一定的职业技能鉴定, 并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才能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但是, 在对A市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中发现, 培训补贴的使用效率亟待提升。例如:培训参与人员的覆盖面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适、培训课程的安排与进城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县级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极为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A市职业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再例如:A市的培训时间最短仅为一周, 最长时间为一个月, 并且培训的内容单一, 不切实际, 范围也未能完全覆盖到全部的乡镇中。

(三) 专项资金变身基建资金

我国的相关政策中规定:县级以上的财政可以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对下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了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的系统建设中。例如:在对A市就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中发现, 由于该市的很多县、乡中并未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市场, 那些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乡镇社保工作人员同时也在从事着其他的工作, 有的乡镇就将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随意进行扩大, 将这些资金用于人力资源市场的工程建设上、乡镇社保机构人员办公设备的购置上、乡镇社保工作人员的交通工具的购置上, 这严重违背了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初衷。

(四) 基层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严重不足

我国明确规定, 为了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 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 对基层的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 在对A市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中发现, 由于个别县级人事劳动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中, 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理论知识匮乏、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实践经验不足, 从而造成就业专项资金核算体系凌乱、会计核算缺乏一致性、公用经费从专项资金中列支等问题明显。例如:A市下属某县的就业服务中心会计人员在收到专项资金时, 将款项随意记入到“拨入专款”、“上级补助收入等账户中进行核算。而专项资金的支出中还夹杂着办公人员差旅费、车辆使用费、招待费等公用经费, 很明显这不符合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要求。

二、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有效实施

(一) 整理思路, 做好审计前的调查

随着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投入量的不断增加, 国家财政政策的不断调整, 审计部门应对目前的现状及各项政策规定进行认真的解读, 特别是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相关政策的解读, 厘清思路, 为后续的审计工作做好准备。例如:审计人员应针对A市上报的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进行梳理, 确定虚假申报、重复申报职业培训补贴的情况, 将这些环节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

(二) 全面出击, 突破案件的难点

虽然在针对A市的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 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 应以A市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案件为警钟, 认真审核从财政部门中划拨的每一笔款项, 并实现对这些款项的全程跟踪与落实。例如:针对A市某县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对每一笔支出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对于支出中的大额票据一定要认真核对;对于同一本发票有多个单位开具的异常情况及时掌握, 以防套取资金问题的发生。在对A市的相关职业培训补贴的审计中, 应对其相关业务不应放松警惕。

(三) 转变观念, 将绩效理念根植于就业再就业资金审计工作中

随着我国政府理念、政策倾向的不断变化, 人民群众对“公允、民本”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作为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广大人民群众对其公平合理、发展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执行等问题密切关注。只有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的这些疑虑和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因此, 应将绩效的理念根植于就业再就业资金审计工作中, 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公正性。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总之, 我国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 针对部分县市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做法、模糊的认识应进行不定期检查与审计, 以此来保证我国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规性, 使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真正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利器。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公共就业服务最重要的职责——开展对困难群体有针对性服务[J].中国就业, 2009 (08) :8-9.

[2]杨宜勇.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J].中国贸易导刊, 2010 (16) :28-29.

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流程 篇2

一、培训机构在开班之前应向当地人社、财政部门报告备案,具体内容包括培训教师资质、培训项目、参加培训人员花名册(包括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就业失业登记证编号、联系电话等,注明是否缴费,下同)、培训课时、期限、方式等。

二、培训期间,人社部门要随时对培训班进行抽查,每期培训班至少抽查一次,并填写抽查登记表;

三、在培训班结束后,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对培训班进行考核验收,并填写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验收情况表;

四、培训机构提交培训材料(包括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就业或创业证明材料、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申请人社部门审核。

五、经人社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给培训机构。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流程

一、鉴定所在鉴定之前向当地人社、财政部门和上级鉴定指导中心报告,包括鉴定工种、等级等。

二、三、鉴定期间,人社部门要进行巡视督查。

鉴定机构提交鉴定资料,包括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申请人社部门审核;

职业培训补贴 篇3

1、《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

2、《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

4、《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社〔2010〕66号)

本办法所指的职业培训:包括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在岗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

本办法所称职业培训补贴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培训补贴资金。

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原则:一是注重统筹兼顾;二是注重资源整合;三是注重购买服务;四是注重效益发挥。

职业培训补贴的对象:

就业技能培训: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四类人员”)。

创业培训:四类人员,以及毕业年度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

在岗培训:企业新录用的四类人员。

劳动预备制培训:具有广西户籍的城乡未继续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本办法所称高校毕业生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含高职院校)毕业生,以及区外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含高职院校)广西籍毕业生。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

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时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补贴标准及条件:

——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培训职业(工种)的不同和就业技能培训课时要求,分类进行补贴。分类补贴标准为:

A类职业(工种)为每人次1500元;

B类职业(工种)为每人次1200元;

C类职业(工种)为每人次900元。

部分职业(工种)及其培训课时分类另有列表。未列入附表的其他职业(工种),具体补贴标准由市、县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培训课时和成本参照本办法确定,最高不得超过本办法的A类补贴标准。

培训补贴对象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6个月内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80%给予补贴,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

——创业培训:每人次1300元

参加创业培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1年内实现创业的,按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1年内没有实现创业的,按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参加创业培训未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不给予培训补贴。

对已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创业人员,参加“改善企业培训”(IYB培训)、“发展企业培训”(EYB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未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不给予培训补贴。

——在岗培训:在岗培训的培训补贴标准为就业技能培训同类职业(工种)补贴标准的50%。

——劳动预备制培训:(1)培训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展改革委员会 财政厅关于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人社函〔2010〕1387号)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生活补贴。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员,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

政策延伸:

部分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职业(工种)

一、A类(培训时间为300个标准学时)

车工、铣工、磨工、镗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锅炉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木工、机械木工、精细木工、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管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照相器材维修工、制冷设备维修工、汽车驾驶员、土石方机械操作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推土铲运机驾驶员、叉车司机、装卸车司机、装载机司机、挖掘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天车工、起重工

二、B类(培训时间为200个标准学时)

防腐蚀工、印刷工、锅炉操作工、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机械设备安装工、混凝土工、油漆工、涂装工、钢筋工、砌筑工、架子工、抹灰工、瓦工、制冷工、船舶机舱设备操作工、农机修理工、无线电调试工、钟表维修工、中央空调操作工、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糕点面包烘焙工、熟肉制品加工工、调酒师、办公设备维修工、茶叶加工工、陶瓷加工工、陶瓷成型工、陶瓷烧成工、水泥生产制造工、产品质量检查工、烟花爆竹制作工、食用菌生产工、沼气生产工、鉴定估价师、中药调剂员、冷藏员、造林工、油锯工、水产捕捞工、珍珠养殖工、采煤工、烟叶调制工、烟叶分级工、二氧化钛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选矿脱水工、重力选矿工、磨矿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爆破工、高炉炉前工、采掘电钳工、食糖制造工、造纸工

三、C类(培训时间为100个标准学时)

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保障协理员、计算机操作员、服装裁剪工、服装缝纫工、皮箱(包)制作工、皮革服装手套制作工、皮革加工工、毛皮加工工、成产定型工、服装整烫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制鞋工、制帽工、营业员、收银员、保安员、保育员、育婴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出版物发行员、中药购销员、医药商品购销员、营养配餐员、话务员、制图员、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音响调音员、猪屠宰加工工、牛羊屠宰加工工、禽类屠宰加工工、茶艺师、评茶员、盆景工、草坪建植工、花卉园艺工、插花员、眼镜验光师、眼镜定配工、洗衣师、冲印师、修脚师、保健按摩师、足部按摩师、美发师、美容师、摄影师、竹制品加工工、缫丝工、玩具装配工、冷食品制作工、食品包装工、饲料粉碎工、饲料配料混合工、饲料制粒工、家禽饲养工、家畜饲养工、海水成鱼饲养工、海水育珠工、海水虾蟹贝类养殖员、海水藻贝类养殖工、海水水生动物养殖工、海水鱼(虾)养成工、瓦楞纸箱制作工、纸盒制作工、制氧工、保洁员、宝石琢磨工、贵金属首饰机制工、蔬菜加工工、汽车客运服务员、电子设备装接工、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

职业培训补贴 篇4

政府是如何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的?政府如何鼓励市民参加技能培训, 提高技能水平?上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政策是如何一步步渐进完善的?就让我们从渐进决策模型视角来对这个政策进行分析。

二、渐进决策模型

(一) 渐进决策模型的内涵。

渐进决策模型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于1959年发表的《“渐进调适”的科学》中提出的。所谓渐进决策, 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 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 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 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 逐渐实现决策目标。该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一个政治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自利的决策者的讨价还价和妥协起着主导的作用, 最终达到的决策在实践中便具有十分的可行性。在林德布洛姆看来, 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 按部就班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 决策过程只不过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少加修改而已。他把决策过程视为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也就是强调决策过程的连续性。第二, 渐变调适原则。在林德布洛姆看来, 渐进决策对现实的变革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 从而实现根本的变革;所实施的决策方案也不是全新的方案, 而只是对现行政策所作的小规模或稍大规模的调整。第三, 稳中求变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 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 欲速则不达, 那样势必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要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 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的目的。渐进决策模型在分析社会稳定前提下的政策变迁是相当有效的, 从认识论上讲, 它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策的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 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 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 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二) 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

一是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渐进政治, 对政策问题, 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 所能调节或改变者, 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 因而是渐进的, 在实际政治中, 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二是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 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 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三是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 互为一体。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 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四是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 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 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 不致于冒险。

三、上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发展和变革

(一) 20世纪90年代末, 上海开始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运作模式, 培训补贴机制初步形成。

随着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浪潮袭来,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量增加, 需要加大力度开展职业培训, 帮助妥善分流和就业安置。为此,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的要求, 本市开始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运作模式。

(二) 2001年到2004年, 培训补贴政策得到进一步拓展, 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效应。

进入新世纪后, 按照“向劳动力市场过渡”的要求, 大量下岗职工开始进入市场就业。为配合就业制度的转变, 本市培训补贴政策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向中高层次延伸”的特点。2001到2004年期间, 上海市培训补贴对象由单一的失业人员 (下岗与失业实现了并轨) 向在职人员 (2002年) 、农村富余劳动力 (2003年) 和高校学生 (2004年) 以及相关特殊群体延伸, 并开始积极推进创业培训;培训项目由低层次的上岗、初级培训向劳动力市场急需的中高级培训项目延伸。可见在实际运作中, 补贴培训政策在扩大补贴对象, 延伸培训项目的层次, 实现了政策的渐变发展。

(三) 2005年到2007年, 补贴培训逐步向账户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补贴培训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补贴培训运作模式逐步走向人本化、账户化。上海市2005年试行个人自选方式参加政府补贴培训, 劳动者可凭“培训补贴证明”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从2006年起, 全市建立了职业培训补贴个人账户制度, 通过建立培训个人账户、发放培训账户卡, 实现了劳动者个人持卡自主参加培训, 更好地调动了劳动者通过培训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补贴培训政策在渐变中更加健全。二是补贴培训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2004年《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2005年《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对补贴培训在立法上均作出了明确。

(四) 2010年5月1日起, 职业培训补贴新政策实施。

为进一步优化培训补贴政策, 强化补贴培训目录的导向作用,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的《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 于5月1日起实施, 参加本市职业培训补贴的劳动者, 考试合格后, 能从政府相关部门直接领取到补贴。

四、从渐进决策模型视角进行政策分析

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发展和变革符合渐进决策的三个原则:

(一) 按部就班原则。

培训补贴政策的决策过程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少加修改进行的。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决策过程具有连续性。例如, 劳动者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并考核合格的, 始终可以按规定享受培训费补贴。补贴培训政策还坚持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

(二) 渐变调适原则。

培训补贴政策的渐进决策对现实的变革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 从而实现根本的变革;所实施的决策方案也不是全新的方案, 而是对现行政策所作的小规模或稍大规模的调整。培训补贴的对象不断在扩大, 从下岗职工, 扩展到在职员工、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中外省市生源的学生、外来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由低层次的上岗、初级培训向劳动力市场急需的中高级培训项目延伸。

(三) 稳中求变原则。

培训补贴政策发展上没有大起大落, 不会对已经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在利益上造成影响, 不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 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的目的。例如, 2006年起, 本市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个人账户制度, 通过建立培训个人账户、发放培训账户卡, 实现了劳动者个人持卡自主参加培训。2010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者选择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培训补贴经费不再核拨给培训机构, 而是直接补贴给学员个人, 劳动者参加补贴培训时, 按培训机构在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标准支付培训费, 培训后考核鉴定合格的, 补贴经费按规定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直接划拨到学员个人的银行账户内, 从而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

五、结语

渐进发展的补贴培训政策将提高广大劳动者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提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长远来讲, 也将有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十多年来, 上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经历了渐进发展的过程。90年代末, 上海开始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运作模式, 培训补贴机制初步形成。2001年到2004年, 培训补贴政策得到进一步拓展。2005年到2007年, 补贴培训逐步向账户化、法制化方向发展。2010年5月1日起, 职业培训补贴新政策实施, 参加本市职业培训补贴的劳动者, 考试合格后, 能从政府相关部门直接领取到培训补贴。笔者将从渐进决策模型视角来对这个政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型,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账户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宁骚.公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陈泽涛.渐进决策模式的中国实践——由户籍制度演变看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特点[J].时代经贸, 2007

补贴培训协议 篇5

补贴培训协议

甲方:(培训学员姓名)

乙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机构全称)

为确保甲、乙双方权益,明确双方在补贴培训中的权利、义务,根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沪人社职发[2010]1号)及有关规定,经双方平等协商,签订本协议。

一、培训基本情况

1、甲方以身份(以甲方申请培训项目时区县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部门认定的为准),自主选择参加乙方实施的职业(工种)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周期拟定为2010年月日至 2010 年月日,理论课授课地点为,实训课授课地点为。

2、乙方属于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A级/B级/C级/其他)其他培训机构,甲方参加的培训项目不属于(属于/不属于)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示范性培训项目。

二、培训收退费

1、收费方式

根据乙方报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标准,并经甲乙双方约定,甲方参加培训应支付的培训费总额为(人民币)元/人,具体支付方式如下:

□一次性支付;

□分期支付:/。

2、退费方式

若发生甲方中途退(转)学情形的,双方约定的退费方式如下:

一经开班,所收费用(即鉴定费)概不退还。

三、补贴标准

根据本市相关规定,甲方参加培训项目的补贴标准为(人民币)元(可通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网查询),补贴标准包括培训和鉴定两部分补贴费用,其中,鉴定费补贴包括鉴定场地设备材料能源费和鉴定考核费。

甲方培训后参加鉴定,鉴定合格的,可享受%补贴,鉴定不合格的,可享受%补贴。甲方因自身原因不参加鉴定的,不予补贴。

四、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可以根据本市相关规定,在完成培训和鉴定后,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应补贴标准,享受培训费补贴。

2、甲方应按照乙方制定的教学计划及协议约定参加培训,遵守乙方的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管理要求。

3、甲方应依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的要求,配合乙方做好鉴定申报。甲方应在培训结束后,按本市相关规定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4、甲方对乙方在培训过程中涉嫌违规违约的,可以致电12333或乙方所在地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培训管理部门举报、投诉(投诉电话: 62269747)维护自身权益。

五、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应根据培训规律和工作实际,对招收的学员及时组班,安排培训。

2、乙方应根据甲方实际支付的培训费,开具由财税部门监制的培训发票或收据。

3、乙方应严格按照该职业(工种)等级的培训计划、大纲实施培训,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培训课时。

4、乙方应组织甲方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并组织有补考意愿的甲方参加补考。对鉴定合格的学员,及时通知领取相应证书。

六、补充约定

甲乙双方的补充约定如下:

1、/;

2、/;

3、/。

七、其他

1、本市补贴培训相关政策条款作为本协议附件,甲乙双方在签订本协议前均应认真阅读附件,理解附件内容。

2、甲乙双方的补充约定与国家法律法规存在不一致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双方补充约定与有关规定冲突的,本协议无效。

3、甲乙双方应对提供材料及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提供虚假信息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4、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未能达成一致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协商和起诉期间,非争议部分仍按协议继续履行。

5、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签字)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手机):

联系地址:

职业培训补贴 篇6

中国的财政补贴农业政策始于1950年末,那时是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间接向农民补贴,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诸多方面。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1978年以来,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4年),是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1994—2003年),是财政补贴农业政策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财政补贴农业的力度逐渐增加,强化了对生态建设及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第三阶段(2004—2010年),是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迅猛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央每年均通过“1号文件”对财政补贴农业进行政策性指导和支持。

2004—2009年,国家财政补贴农业总额26553.9亿元,平均年递增率为22.49%。2009年,国家财政补贴农业总额7161.4亿元( 比上年度增加1205.9亿元)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达1230.8亿元( 比上年度增长19.4%)。其中,发放粮食直补151亿元; 农资综合补贴795亿元;农作物良种补贴154.8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国实现全覆盖; 农机具购置补贴130亿元,补贴种类由九大类扩大到十二大类,补贴范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由上可知,国家财政补贴农业的标准逐年提高,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并实施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改变了财政补贴农业的方式,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并不断加大对农作物良种和购置农机具的补贴力度,调整了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

二、财政补贴农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经过多年的演变、调整和发展,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框架体系已经显现。但是我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政补贴支农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农业水平不高,补贴总量未达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并且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补贴数量虽不断增加,但年度间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补贴农业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按照WTO《农业协定》,我国可利用的支农补贴分为以下几方面:黄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提供直接支持的,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根据WTO黄箱政策规定,我国今后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480亿元,而现有补贴大约平均每年仅276亿元,尚有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即所谓的“绿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不直接提供支持的,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我国绿箱补贴量较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如我国每年平均支出1514.2亿元,主要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占25%;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所占比重较小。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

(二)各地方补贴标准和办法混乱。我国的补贴数额随意性很大,省际间补贴标准差距过大。由于各省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基数不同,以及核定包干基数的因素与应补贴的粮食种植而积的差异,各省粮食补贴标准差距较大。我国各省补贴的依据也不一样。如粮食直补依据的确定,按照补贴是否与当期粮食播种面积及价格挂钩分为两种情况:(1)不与当期播种面积和价格挂钩,即不管市场上粮价的高低,不管当期是否种粮都按前几期的计税面积或者计税常产给予农民补贴,这种补贴实质上就是固定补贴;(2)与当期实际播种面积挂钩,即按农民实际种粮面积,向农民兑付粮食直接补贴。这种形式属于与面积挂钩而不与价格挂钩的半挂钩补贴。补贴数量与粮食生产数量几乎没有关系。目前的补贴基本上是按照耕地面积来补,农民种不种,都可以拿到补贴。农村不少空心村,不少农民在外打工,土地租给别人种,但国家给的补贴照拿,导致实际种地的人拿不到补贴,不种地的人能够拿到补贴。

(三)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成本高,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比较高。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0%。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四)补贴方式及结构不尽合理。

1.对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短期化。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化、补贴方式模糊等现象,影响了补贴效果的发挥。财政直接用于农业的补贴政策一般与当时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农村经济政策相挂钩,成为政策的配套措施。但是,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农村经济政策是不断变化的,财政的直接补贴政策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2.补贴重点欠明确,某些方面补贴力度不够强。就补贴领域而言,对农产品的补贴主要集中在粮棉产品,虽然已开始有选择地补贴某些优质品种,但还不够普及、稳定;对投入品的补贴涉及化肥、农药、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诸多方面,而且很少分地区和人群;对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的力度有限,这些均反映出补贴重点不够合理、明确。从补贴力度来看,在一般政府服务中,对农民培训的支出比例很低,仅占一般政府服务的2.1%;农业技术推广补贴力度不大,进展迟缓;市场营销服务未明确给予补贴性支持,呈现短缺态势;检验服务因补贴资金缺口大,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出口及国内生产的需要。

nlc202309042042

3.忽视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农业保险业务出现全面萎缩,农业缺乏防灾补损的支持。在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农业受害程度不断加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也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压力,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用于灾后重建。

4.农业出口贸易补贴不足,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开始显现,使财政、信贷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较大难题。由于财政和银行信贷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补贴中占用大量的资金,难以有充足资金用于补贴农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出口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放大。

三、财政对农业补贴的改进措施

(一)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

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使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性、补贴方式模糊性、补贴对象和补贴数额的随意性等,使补贴效果难以集中体现和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补贴法规,使之成为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对农业的补贴数量,把对农业的支持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美国把支持农业的资金投入公众化、固定化并写入农业法中的做法,对我国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对农业的投资数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加强农业补贴管理。整合财政补贴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要集中、协调财政农业补贴,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管理,以及在使用中的“跑、冒、滴、漏”问题。

(二)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

1.切实改变过去财政补贴过多直接投入生产建设领域的做法,探索建立“政府出资,市场运作”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加快将财政资金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来,更多地依法、依规采用补助、贴息、奖励、保险、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钱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通过贴息、担保等优惠政策,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外资、民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同时对目前的财政补贴资金扶持对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减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体制性障碍,通过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规费减免等方式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凡是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都可以平等享受财政资金的扶持,从而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丰富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

3.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对补贴农户的粮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资金进行全方位公示,发挥广大农民直接监督的作用,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4. 保护价政策和农民直接收入补贴同时应用。保护价政策和农民收入直接补贴并不是相悖的,按照WTO协议,我国的“黄箱政策”的实施余地还很大。当然,保护价政策的实施要结合市场行情,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政府对不足的差价部分给予补贴;相反,则不予补贴。市场价由中央政府在粮食收获季节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根据主产区批发市场行情检测结果予以公布,保护价粮食可由多家有资质的大型粮食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按市场价收购,保护价与市场价的差价部分政府按照不超过合同规定的实际销售量给予补贴。由农民依据产销合同和法定的销售单据到农村信用社等金融网点、乡财政所或税务所领取现金。

(三)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国力,在总体上不可能采用美国模式,在现阶段期望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进而实行全面补贴是不现实的。理性合理的选择是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即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补贴到关键区域和重点品种上,以强化其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1.重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仓储建设和出口补贴,缓解农产品的过剩问题。国家实行粮食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而国家对粮食的消化和转化又很有限,这就必然造成过剩局面。对过剩粮食的处理办法目前只有两种:扩大仓容和增加出口。扩大仓储容量是当前解决粮食过剩的主要办法。要建设容量为500亿公斤的粮食储备库,依靠地方财政的力量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中央财政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力量。在扩大仓容的同时,增加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口的补贴是非常必要的,按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规定,至少在今后5年内也是可行的。增加出口,不仅能有效解决国内农产品过剩问题,而且有利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周转,减轻仓储压力,减少保管费用和损失。目前,国内粮食仓储的保管费用为每公斤每年0.11元,占用资金5000多亿元。如果将保管费用用于补贴出口,即使用两年的保管费,即每公斤0.22元,也是合算的,能有效地减轻粮食过剩的压力。

2.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强化农业保险防灾补损职能,健全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风险大且难以控制,赔付率高,经营保险业务普遍存在亏损问题,以至许多商业保险企业限制开办或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首先,需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由政府直接开办或政府委托的保险机构开办,经营亏损由财政补贴。这项补贴肯定比财政直接用于救灾支出少得多。不仅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摊风险损失,而且能极大地减轻财政的救灾支出压力。其次,鼓励地方或农户成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建立农业保险专项风险基金,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

3.重视农业生态补贴。改革粮食流通补贴制度,将一部分粮食流通补贴转用于对粮农的直接补贴。逐步扩大退耕范围,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水等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中韩、中日、中越渔业协定实施后,我国渔民要撤出传统作业区域,为了减少实施海洋专属经济区制度给地方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渔民转产转业。要启用农业结构调整补贴措施,按照农业规划和资源条件,逐步按区域化、专业化进行农业生产,对不适合当地优势的应进行结构调整。

nlc202309042042

4.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现阶段的我国财政资金的农村教育补贴主要是对农村学生的补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补贴。下一步,财政资金补贴要对在农村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工资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农村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在农村工作或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也要进行工资补贴,使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在城市工作,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到基层展示才华。财政补贴还要鼓励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把农民的大学建在家门口,培养适用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的实施并不妨碍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城市需要的人才不一定必须是高科技人才,农村也不是只需要简单劳动力,应逐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四、健全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建议

(一)建立保证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法律法规。为了保证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持续有效和稳定执行,建议制定《农业补贴法》,使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法律形式来保证国家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年年制定政策、年年宣传政策、年年学习政策的政策执行成本,更为主要的是,稳定的支农政策可以消除农业投资者的心理观望隐患,放开手脚大干农业。而现行的财政补贴农业政策是通过一年一个文件的形式实现的,农业生产、养殖、深加工等涉农经营者或管理者均很难制定长远的投资规划,这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建立立体补贴框架,增加长远性补贴。建议出台对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检验等服务行业的支持性政策,建立长、短期投资相结合的财政补贴农业框架,在稳定和完善以产量、数量、规模等硬指标为补贴条件的短期性支农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增加长远性支农投资。所谓长远性支农投资,包括培训农业技术骨干、推广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民机械化水平以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增加了财政补贴农业的额度,才能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科学发展。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建立立体的农业投入体系。可对农业培训、农业深加工、农业生态、农业保险等行业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发行政府债券等手段引导银行、保险、企业和个人投资农业项目。

(三)既普遍关怀,又突出重点。让农民都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这是值得肯定和坚持的。但也应该实行和加大对那些能够主导农业取向、符合科学发展、引导农民共同致富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其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为此,建议将以下几方面列为重点。

1.农业物流。现代物流集采购、制造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于一体,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大趋势。自1995 年《乌拉圭回合最终协议》生效以来,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取得极大发展,这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市场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中国农业运输、仓储设施等物流环节的薄弱成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国家应注意对农业物流环节的财政补贴,以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农业发展后劲。

2.农业生态补贴。应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水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中韩、中日、中越渔业协定实施后,中央财政从2004 年起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渔民转产转业。所以,要启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态补贴措施,按照农业规划和资源条件,逐步按区域化、专业化来进行农业生产,对不适合当地优势的应进行结构调整,并给予相应补助。

3.引进农业人才,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对在农村工作或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工资补贴,使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城市水平,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展示才华,鼓励农村建立农业科技院校,培养适用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农委)

责任编辑:洪峰

职业培训补贴 篇7

邱强辉局长作了开班动员讲话, 要求充分认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 增强服务意识, 重点做好购机补贴申请、公示、核实、兑付等各项工作。同时, 强调要加强补贴工作的监督检查, 使购机补贴政策真正成为政府放心、农民满意的好政策。

惠州市农机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副站长林健康同志对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日芳同志讲授本县当前农作物种植主要品种的农机化与农艺结合相关技术知识。

职业培训补贴 篇8

(一) 补贴资金管理方式。

一是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以下简称人社厅) 就业促进处负责制定、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补贴资金计划, 并对全省鉴定补贴实行全面监管。二是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以下称省鉴定中心) 负责分解和落实省属鉴定补贴计划;负责省属鉴定补贴资金年度预算和决算;负责审核、上报职业技能鉴定资料, 及时申领、拨付资金;协助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对全省鉴定机构的鉴定补贴资金使用实施监督和指导。三是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以下称市鉴定中心) 负责本市鉴定补贴计划的制定;补贴资金年度预算和决算;审核、上报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料, 及时申领、拨付资金;协助上级部门对所属鉴定机构的鉴定补贴资金使用实施监管。四是县 (区)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及各鉴定所站承担鉴定补贴计划的组织实施, 负责审核、上报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料。五是各级鉴定机构与所在地的财政部门共同认定银行并开设职业技能补贴资金账户, 用于对各级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核算支付。省鉴定中心负责复核省属鉴定机构的补贴资金, 市 (县、区) 鉴定中心负责复核所辖鉴定机构的补贴申请, 并向所隶属的人社行政部门申报, 人社行政部门复核完毕报相关财政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 将资金拨入相关鉴定中心账户, 相关鉴定中心依据最终审核结果下拨鉴定补贴资金。

鉴定补贴实行年度审核。各级鉴定机构与财政部门对补贴资金往来进行核对和核算, 并按要求向上级鉴定机构报送鉴定补贴年度决算报表和说明。

(二) 补贴资金来源渠道。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 (包括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补贴, 以下统称“鉴定补贴”) 是从陕西省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的资金。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人员按每人150元标准减免收费。

(三) 补贴资金使用范围。

当前, 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 主要用于支付命题、制卷、阅卷、保密、监考、巡考、远程监控、技术支持、能源、设备消耗、考场租赁等与考试相关的费用支出。

(四) 补贴资金享受对象及补贴的依据和标准。

根据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和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 (陕财办社[2012]1号)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人社函[2012]129号) 和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关于<省属职业技能鉴定所 (站)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陕职鉴发[2012]21号) 文件精神, 享受鉴定补贴的对象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次150元, 每人只能享受一次, 不得重复享受。

(五) 补贴资金享受的条件。

补贴资金享受的对象须为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 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证书者, 经审核合格后, 可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后成绩不合格或审核未通过的考生, 鉴定考核费用 (以省物价局核准的收费标准为依据) 由考生本人承担;因鉴定职业 (工种) 、等级不同, 收费标准超过鉴定补贴150元标准以上的部分, 原则上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 享受补贴资金考核的工种。

共含四大类九十个工种。其中,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类47个工种;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类3个工种;商业、服务业类34个工种;办事人员和其他类6个工种。

(七) 现阶段补贴资金的监管方式。

1. 申报流程。

申报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在陕西省目前是按隶属关系逐级申报。相关鉴定机构在考核结束后, 将申领补贴资金人员名单在当地公示7个工作日, 而后30个工作日内将鉴定补贴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上报相关鉴定中心。鉴定所站申报补贴时, 向相关鉴定中心写出正式申请报告, 并提交享受鉴定补贴的人员花名册、《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复印件、单位基本账户及规定需提交的其它资料。

2. 复核流程。

相关鉴定中心在接到鉴定所站提交的正式申请后, 在30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后上报相关人社行政部门复核审批。

(八) 近几年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情况。

见表1。

二、陕西省职业鉴定补贴资金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补贴资金申报重复。

虽然陕西省目前是按隶属关系逐级申报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陕西省对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申报实行分块管理, 上下级鉴定机构之间沟通不足, 整体协调不够, 使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在使用方向、使用范围、使用内容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 有些基层鉴定机构受利益驱使, 在组织鉴定中存在着“走过场”现象, 致使一些人员资料审核草率, 同一人次多次领取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再者就是同一人次在不同鉴定机构交叉申报、多头申报, 缺乏真实性和严肃性。这就造成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安排不合理、重复拨款, 鉴定机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以2012年为例, 省属所站全年上报12, 573人, 其中,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9, 642人, 专项职业考核补贴2, 931人, 经省鉴定中心复核发现:符合条件的只有12, 079人, 其中,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9, 180人, 专项职业考核补贴2, 899人。重复申报及不符合条件的人数为494人, 所占比重为4%。截至2013年11月, 省属所站全年上报11, 934人 (不含专项考核补贴) , 经省鉴定中心复核发现:符合条件的只有11, 087人, 不符合条件的人数为847人, 所占比重为7%。

(二) 补贴资金拨付程序繁琐。

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拨付环节过多, 影响使用效率。目前资金拨付的基本程序是:省财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县 (区)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及各鉴定所站→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主体。这种拨付流程中的环节比较多, 补贴资金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流转, 影响了补贴资金的时效性, 降低了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同时也增加了补贴资金管理难度。

(三) 补贴资金使用监督不到位。

陕西省于2010年3月9日下发了“陕西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陕职鉴发[2010]9号) ”用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管理, 其中明确规定:“各级鉴定机构应建立健全鉴定补贴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并强调:“1、建立和完善各项鉴定补贴资金发放台账,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2、认真执行各项资金的审核拨付程序和办理时限, 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的, 及时向有关方面说明原因。3、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开支鉴定补贴, 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补助标准, 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套取鉴定补贴”。随着每年鉴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陕西省职能部门对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跟踪监督, 致使部分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被挪用、截留, 使用效益不佳, 个别鉴定机构受利益驱使对重复申报的人员视而不见, 照样通过审核, 以获取上级拨付的补贴资金, 执行纪律不严明。

三、有效控制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风险的建议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管好、用好补贴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同时, 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风险控制也是当务之急, 重中之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制度, 使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管理更加规范, 使用效益更好, 风险控制最佳。为此, 提出如下建议:

(一) 规范对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发放管理程序。

1. 控制标准。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和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 (陕财办社[2012]1号)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人社函[2012]129号) 。原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劳部发[1993]134号) 号) 。

2. 控制措施。

(1) 严把职业技能补贴资金申报关。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权限范围内应该享受职业技能补贴资金的对象都要进行入户调查, 并由享受对象在相关调查表上签字确定, 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客观, 防止虚报冒领情况的发生。

(2) 严把职业技能补贴资金发放关。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补贴资金必须足额发放到人, 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严格按照时限规定, 全部实行及时发放到位;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补贴资金, 不得在补贴资金中抵扣任何款项, 确保零抵扣和零截留。

(二) 强化对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使用监督管理。

1. 控制标准。

《省属职业技能鉴定所 (站)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办法》 (陕职鉴发[2012]21号) ;《国家规定试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陕西省申请鉴定补贴理论计算机鉴定考核操作方法》;《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委托申请表》;《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料式样》;《关于申请第批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报告》;《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经费申请表》。

2. 控制措施。

(1) 进一步完善补贴资金管理手段。省级职能部门和各分管鉴定机构在补贴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 做到权责分明, 责任到人。对补贴资金的管理, 要强化申报、监管程序, 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补贴资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包括申请资金补贴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及后续监督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对补贴资金的管理, 应由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 规范补贴资金使用, 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所有拨付的补贴资金从分配到使用都要发文明确, 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 要抄送相关部门单位, 归档备查, 以明确补贴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 防止管理混乱及移用、挪用、截留现象的发生。

(2) 严肃纪律, 强化补贴资金后续监督。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负责制定、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补贴资金计划, 并对全省鉴定补贴实行全面监管。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也要对补贴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 及时掌握进度, 不断改进监督方法。

(3) 进一步完善奖励举报办法。以鼓励举报鉴定补贴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促进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 对举报各类鉴定补贴过程和补贴资金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功人员, 根据其申请, 经审核同意, 以各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名义发放奖金以资鼓励。

(4) 进一步加强公示回访制度。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及责任人要张榜公布或登报公布, 以增加补贴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还要注重建立补贴资金下拨终端到位情况反馈和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公示回访制度, 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定期检查, 对于发现的问题,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下发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扣减鉴定补贴指标、取消评先资格、取消鉴定补贴资格等惩处措施。

(5) 搭建数据库比对平台。为切实加强补贴资金管理, 防止补贴资金在发放中存在的管理漏洞, 建议搭建数据库比对系统, 确保该系统能够将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对象进行比对, 对其能够实行动态监管, 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和唯一性。

参考文献

职业培训补贴 篇9

段彬处长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际, 对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深入剖析了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介绍了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 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见和建议, 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高局长要求各级农机部门要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以更高的标准, 更严的要求, 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一要进一步严明责任。要按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要求, 在补贴申请、审核与审批、公示与核实、监管与督查、档案管理等方面, 建立“谁办理、谁负责, 谁核实、谁负责”和“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岗位分工, 确保补贴工作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有人管、有人抓, 不留死角。

二要进一步严肃纪律, 严格执行补贴政策各项规定。各级农机部门要深入领会国务院、农财两部“三个严禁、四个禁止、八个不得”的纪律要求, 准确把握省里关于规范补贴程序的“二十一条”规定, 严格按照农机购置补贴程序要求操作, 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 严格执行补贴对象公示和监督供货制度。

三要进一步强化监管, 严厉打击惩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要坚持农机纪检部门参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过程, 自觉接受同级财政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主动邀请相关部门派员参与购机补贴的监督检查。

四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坚决杜绝违规违纪乱收费行为。

职业培训补贴 篇10

谈爱和局长作了题为《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迅速掀起春耕农机化生产高潮》的动员讲话。主要任务是专题动员部署开展“10万台农机补贴下乡”、“10万农机手创业培训”和“100万农机闹春耕”3大活动。

谈爱和要求,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共同努力, 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拉动内需, 精心组织10万台农机补贴下乡活动。要适应“三农”发展需要, 精心组织10万农机手创业培训活动。要大力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 精心组织100万农机闹春耕活动。

上一篇:新乡市社区下一篇:基层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