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监督

2024-05-21

一把手监督(精选六篇)

一把手监督 篇1

“一把手”, 主要指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他部门的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 (通常也包含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党政“一把手”在党政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 具有相对完整、全面的领导功能, 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 对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起着关键性作用, 负有全面责任, 这决定了加强对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不加强监督, 权力的行使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

因此,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 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防止腐败现象滋长的重要举措。

一、“一把手”腐败的现状及特点

近些年来, 少数担任“一把手”职务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法犯罪现象日渐突出, 特别是新闻媒体连续披露的一些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 使“一把手”腐败问题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总体上看, “一把手”腐败日趋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一把手”腐败的比例逐渐上升。据统计, 1998年全国查处的地厅级干部中“一把手”占42.1% (李雪勤:《党员特刊》, 2000年第11期) ;2003年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违纪案件中“一把手”占55%;2004年查处的16名省部级干部中“一把手”也占一半左右;

二是“一把手”腐败日益向“高层化”发展。如: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原来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郑筱萸案等一批位高权重的“一把手”陷入腐败泥潭;

三是“一把手”腐败金额越来越大, 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四是“一把手”腐败大都粘染了“色”的色彩, 腐败分子争相养情人、包二奶, 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五是“一把手”腐败案件串案、窝案不断增加, 一些“要害部门”的主要领导纷纷卷入进来, 如交通部门原四川省交通厅厅长刘中山、原贵州省交通厅厅长卢万里、还有新疆、广东、广西、湖南、河南、安徽、北京等地的交通厅10多个主要负责人都涉及了经济案件, 河南省更是创下了三任交通厅厅长“前腐后继”的犯罪纪录;

六是“一把手”家族式腐败现象引人注目, 其配偶、子女、兄弟姐妹被卷入腐败案件, 有的甚至“满门入狱”。

由此可见, 暴露出来对“一把手”监督缺位, “一枝笔”现象仍没能得到根治。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党内监督机制,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确保权力的有效运行, 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滋长, 已是刻不容缓。

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 深入推进反腐败进程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强调要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 防治腐败包括“防”和“治”两个方面, 即防范、防备、防腐, 以预防为主;治理、治标、治腐, 以惩治为主。惩治是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有效手段, 预防是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和条件的有效措施,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统一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 既不能片面强调预防为主, 惩治为辅, 也不能单纯追求办案指标、查案件数, 而忽视教育、制度、监督的预防功能,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方针政策, 该惩则惩, 该防则防。预防腐败, 则重在加强监督, 重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这是加强对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 是推进领导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增强监督“一把手”的实效性

在履行监督职能中,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对纪检监察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 更是职责所在。纪检监察部门要有效地对一把手进行监督,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强化自身的监督职能, 切实增强监督一把手的实效性。

1.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监督力, 善于监督一把手。对一把手的监督, 要讲究方式方法, 讲究策略技巧, 要善于找准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这就要求纪检监察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炼造一身“过硬”的素质和本领, 做到目光敏锐, 铁面无私, 忠于职守, 做到会监督, 善于监督。因此, 要不断加强学习。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 用先进思想筑牢自身廉洁防线, 自觉弘扬新风正气, 抵制歪风邪气, 清正廉洁, 秉公执纪;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 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 依法执纪办案的能力, 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做到熟悉法规, 熟识程序, 为监督和办案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增强素质, 提高纪检监察部门的影响力、战斗力, 增强监督的震慑力, 从而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监督一把手的信心和决心。

2.创新队伍建设机制, 提高监督力, 让队伍敢于监督一把手。要制定奖励措施, 重奖反腐有功者, 重奖监督有功者, 对于在查办和侦破腐败案件中表现突出的立下大功的办案人员, 对敢于监督一把手的工作人员, 要在政治上、物质上、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奖励, 以鼓励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敢于监督一把手, 敢于办案。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 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意识, 强化监督一把手的意识。纪检监察机关实施监督是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 要认真履行, 敢于监督。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不能因为是“一把手”就不敢勇于实施监督, 特别是有举报线索的时候, 更应从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出发, 认真组织力量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不能因为是“一把手”就慑于权威而不敢调查核实, 放弃监督。因为监督不力而造成一把手违法违纪的, 要追究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 明确监督的重点, 完善监督制度, 增强监督一把手的针对性

1.突出监督重点, 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加强对各级党政、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 尤其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对遵守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二是突出对重大决策情况的监督。三是突出对选人用人情况的监督。四是突出对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监督。在选人用人、执行财经纪律和重大项目建设审批方面, 更是监督的重中之重。这些方面, 如果监督不力, 不到位, 就会变成滋生腐败的土壤。因此, 对这些需重点监督的项目, 应实行全程的监督, 把监督关口前移, 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针对性。

2.加强制度建设, 是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根本所在。要从建立和完善制度入手, 以制度管人, 以制度律人, 保证对一把手监督工作的规范有序。

一是建立完善一把手交流轮岗制。在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对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过长的一把手进行交流轮岗。这样既可以打破关系网, 避免形成地方利益、集团利益, 又可以净化可能滋长腐败的土壤。

二是建立完善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离任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即在领导干部调动、离退休、提升之前, 由上一级和本级审计部门组成联合审计组, 对其在任期间的经济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审计。按照先审计后上岗的要求, 紧紧围绕反映一把手实绩的主要方面, 重点审计一把手在原工作单位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经济项目经营管理情况、个人经济收支情况以及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如发现有问题时, 审计组要向其主管部门和管理他们的纪检监察部门写出书面报告。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停止其调动、离任、提升活动, 并令其说清问题和采取补救措施。同时, 纪检监察部门对其进行全面调查, 视情况进行处理。要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制度, 不定期地对一把手进行考察和审计, 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三是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权力运行过程公开化是一切监督的基础, 为此必须建立一把手政务公开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 杜绝权力暗箱操作。

四是建立一把手廉政报告制度。每年根据实际情况, 安排部分部门“一把手”向纪委全委会汇报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并接受评议。将每次汇报情况综合后存入个人廉政档案, 作为上级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

五是要坚持好行政监察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行政监察的职能, 对“一把手”执行上级命令、指示、规章制度和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等情况,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政方面的监察, 督促“一把手”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六是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审批财务制度。党政“一把手”不再行使本单位财务的直接审批权, 由副职领导分管财务, 财务单据实行“一单联签”制, 即日常经费开支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 分管财务领导签批把关;业务专项经费开支由经办人、证明人、分管业务领导签字, 分管财务领导签批把关。“一把手”对总体财务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 并签批分管财务副职的报销开支。超过一定数额的财务开支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实行分管领导签字、行政“一把手”审批、党委书记定期检查审核的方法, 加强对了财务审批工作的监督。

七是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听证会制度。工程项目在正式立项前, 必须对立项理由、资金估算、工程周期和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项听证。规定范围内的各类工程项目必须统一进入招投标中心, 进行公开招投标。严禁规避招投标或擅自肢解工程总量及变相违规操作。资金额度较小, 按规定可不进入统一招投标程序的工程项目, 也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招投标和承发包方案, 并报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审核。严禁党政“一把手”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承发包活动。

八是要建立干部推荐提名责任制。以“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 规范干部推荐提名程序, 明确推荐人的责任, 使“一把手”明确用人风险, 建立一把手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追究责任制, 使“一把手”切实肩负风险。实行一把手用人把关负责制。一把手切实加强监督, 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把关, 如果一把手把关不严, 在用人上出现重大失误, 一把手要承担相应责任。

(三) 构建监督网络, 整合监督合力, 增强监督一把手的有效性

有效的监督网络必须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紧密结合,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机统一, 形成全方位监督的整体合力。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专门的监督机构, 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整合各方面的监督资源, 构建一张无形的监督网络, 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让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感觉到监督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让一把手的权力行使在监督之下。

1.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基层的监督。不管什么监督, 怎样监督, 永远离不开的是群众的监督, 群众是监督力量的源泉。在强化一把手的监督中, 群众的监督起到关键的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他们的眼睛最亮, 耳朵最灵, 信息最多, 对各种不良现象和腐败行为最清楚, 最了解。回顾我党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历程, 不难看出, 群众举报, 是查办腐败案件的切入点之一。

作为老百姓, 无官一身轻。对一把手的监督, 没有太多的顾虑和负担, 在他们的肩膀上, 更多的是道义。这就决定了他们敢作敢为、仗义执言的人生品格和本质特征。他们对人世间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 既了如指掌, 又敢于直言, 没有任何忌讳, 没有束缚的框子, 他们不怕抓辫子, 不怕穿鞋子。纪检监察部门要把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与群众监督紧密结合, 充分调动群众监督一把手的积极性、主动性, 强化对一把手生活作风的监督、工作的监督、廉政的监督, 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各个方面。要充分调动群众对一把手“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的监督, 了解和掌握一把手的经济状况, 生活条件, 交际中是否有拉帮结派、傍款涉黑的情况, 是否经常往灯红洒绿的地方跑, 是否经常进其他不良的场所。

要调动群众监督一把手的积极性, 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是党委政府要为群众提供实现监督的渠道和方式。这就要求对涉及重点监督的项目, 进行公示公布, 还要把一切需要人民群众监督的职责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都公开出来, 以便人民群众监督时有所遵循, 有的放矢。要采取相关措施, 鼓励群众通过电话、网络、举报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举报。要设立奖励基金, 重奖举报有功者, 给予监督有功的群众以物质的报酬, 提高其监督一把手的积极性, 让群众想去监督, 敢去监督。

2.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新闻媒体广泛传播, 主要特点是新闻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它同其它各项监督一样, 是一个方位, 是一个渠道, 可它又有不同于各项监督的地方。新闻舆论监督是各项监督必然经过的流程。这一流程是对其它各项监督的放大。“人要脸, 树要皮”, 因此, 有些腐败分子的心态是:“不怕内部通报, 就怕公开见报”。新闻舆论监督是把腐败行为置于光天化日之下, 是阳光工程, 是透明之举。新闻舆论监督带来的是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是把监督工作交给群众检验。不仅如此,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敏捷性, 是快车道。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有些案件是先在媒体上露了点头之后, 才引起有关方面立案审查的。对当事人来讲,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老实说, 任何人的腐败都不是娘胎里带来的, 都有一个从小错到大罪的过程。倘能在轻度腐败时就允许新闻媒体提个醒, 十有八九不至于演变成重度腐败。还有, 新闻舆论监督不限于揭露, 不同于纪检部门的侦察报告, 只写时间、地点、情节, 新闻媒体重在从个性中找出共性, 把惊人的案件变成警世长鸣的警钟。新闻少不了分析, 少不了找教训, 因此, 新闻舆论监督能起到“杀”一儆百、”“杀”一儆万的作用。有鉴于此, 在运用新闻舆论监督手段时, 我们要尽量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针对性强、教育面广”的重大问题, 尽量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 力求做到揭露面小、教育面大。在处理同其他监督形式的关系上, 力求做到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要牢固树立依法进行监督的观念, 不要“四面出击”, 不要试图仅靠媒体的力量“包打天下”。

(四) 协调五方面的关系, 强化监督一把手的科学性

在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还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坚持与创新的关系。解决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 既要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又要在新的形势下敢于创新, 寻求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 从而使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

二是监督与信任的关系。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施监督时, 既要达到监督的目的, 又要把握好度, 保护好积极性, 不能束缚领导干部及“一把手”的手脚, 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要实现监督与支持、监督与鼓励、监督与提高的有机统一。大多数“一把手”为了把工作搞上去,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甚至作出了很多的奉献和牺牲, 组织上要相信他们, 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

三是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必须内外并举、标本兼治。党组织无疑要对干部严格监督, 但作为干部则要严格自律,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使规章、制度、纪律、条例以及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内化为领导干部个人的自律要求。

四是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人民群众期望的领导干部不仅是廉政的干部, 还必须是勤政的干部。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 就必须忠于职守, 任其职, 尽其责;在其位, 谋其政。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深入扎实地工作, 做敬业勤政的模范。要尽职勤政, 力戒懒惰。领导干部只有勤政与廉政相结合, 干净而又会干事, 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五是预防与严惩的关系。要使监督的重点从过去重事后追查惩处轻事前防范教育, 向事前教育防范和事后严肃查处并重转变。也就是说, 一方面立足于教育防范, 采取谈话、诫勉、打招呼、亮黄牌等方式, 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惩处, 加大对违法违纪领导干部惩处力度, 增强震慑力, 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景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问题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6-7-1.

[2]北京党建网:http://www.bjdj.gov.cn.党内监督机制若干问题初探.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问题研究.

[3]我爱公务员网:http://www.woai.cn.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加强对乡科级党政“一把手”监督.

一把手监督 篇2

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监督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大事,是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务实举措。笔者以*县如何开展“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工作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就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县开展“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的经验做法

2021年以来,*县委自觉肩负起落实“两个责任”的政治责任,突出抓好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两个“关键”。县纪委监委实施“六个一”举措,综合运用述责述廉、日常监督、主动约谈、追责问责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一)建立一张公开清单。

按照“谁任命、谁授权”“谁用权、谁公开”的原则,建立包含各单位“一把手”权力来源、权力责任、权力运行流程的公开清单。通过县抵边监督“一库通”智慧监管平台、县人民政府官网将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二)健全一批管理制度。

将述责述廉作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推进“红脸出汗”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定期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制度》,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6次,主动听取乡镇、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汇报27次,有力推动“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制度化、常态化。

(三)提醒一批“关键少数”。

建立“四种形态”规范运用机制,聚焦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对下属、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和轻微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提醒谈话268人次,有力推动“关键少数”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强化一套监督方式。

制定《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清单》《*县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政治监督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推行“日常监督+固定监督周”工作机制,各乡镇纪委、县纪委监委各派驻机构每月最后一周通过清单管理模式对本乡镇、综合监督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情况、“三重一大”事项、民主集中制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30余次,督促问题整改158个,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整改通知书22份,责令书面检查8人,印发督查通报7期。

(五)严查一批典型问题。

严格“一案三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等问题,对违纪违法人员零容忍,形成强烈震慑。全县共处置各类问题线索526件,立案查处159人,其中查处“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13人。

(六)开展一系列警示教育。

持续开展“用身边案警示教育身边人”活动,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村级广播、电视夜校等方式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开展集体约谈会、警示教育会10余场,县处级领导到县直部门讲廉政党课14次,及时提醒督促“一把手”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以“六个一”为工作抓手,督促案发单位深化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进标本兼治,全面开展队伍整顿。

二、*县开展“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存在的难点问题

从纪检监察机关近几年查处的案件来看,单位“一把手”、科级领导干部等违纪违法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2021年,全县立案查处“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13人,占案件总比8%。笔者认为目前*县开展“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存在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把手”责任意识还不够强。

近年来,*县贯彻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领导干部监督制度,但制度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主观空间,个别“一把手”责任意识还不够强,主观上定力不足,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如县供销社党支部领导班子对待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2016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内容与上一大部分雷同,2016、2017班子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照搬照抄网络文章,甚至出现未召开2017组织生活会却捏造组织生活会记录的情况。

(二)监督管理措施还有欠缺。

个别党委(党组)同级班子成员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对干部监督手段不多、方式单一,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一些“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纠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不便监督、不愿监督现象。如县疾控中心原主任方某某等人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疾控中心滥发、乱发补助及干部职工违规报销加班费、虚列下乡补助共计166150元。

(三)社会监督还存在盲区。

社会监督也是“一把手”监督的重要一环,“一把手”权力公开清单已向社会进行公示,但群众、社会和媒体对“一把手”如同“雾里看花”,缺乏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只是对涉及自己的利益问题才会投诉举报,而对“一把手”不作为不担当事件不会产生回应。

(四)监督能力还有待提升。

个别纪检监察干部政治思维还不够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还有待提升,对一些业务工作上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没有认真分析研判,查找背后是否存在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等问题。

三、强化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的对策及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创新,*县查处“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的案件数呈逐年递减态势,2021年查处“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的案件数同比下降25%。在调研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强化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

(一)落实监督职责,增强“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严肃惩处和警示教育相结合,采取通报曝光、案件剖析、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多种形式,督促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强化自我监督、内部监督,使各级“一把手”明纪法、知敬畏、守底线,牢固树立相互监督既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主动配合和真心实意接受同级组织监督。健全完善“一把手”履职权力清单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清单,明晰界定权力边际,减少推诿失责和不作为不敢担责,减少权力运用失控,防止腐败发生。

(二)强化同级监督,增强权力监督的针对性。

深化同级组织成员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监督观教育,坚持和完善班子运行机制、“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动党委(党组)“一把手”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贯彻执行自治区纪委监委“三谈一访”、“三述一评”制度机制,探索建立*县“一谈两报三书”制度,创新谈心谈话、监督检查、指导民主生活会、受理信访举报、督促巡视巡察整改等措施运用,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系统,构建“一人一档”廉政档案库,切实做到全方位监督、立体化监督、全程化监督。

(三)做实社会监督,增强权力监督的广泛性。

进一步明确“一把手”权力公开清单的内容,突出工作职责、工作目标、重大问题决策、涉及群众利益和公益事业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处理、监督结果“五公开”,充分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织密群众监督网。

一把手监督 篇3

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不仅可以为人民创造福利,也天然具有一种向恶的倾向,用权不当、以权谋私必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权力天然具有集中性,拥有权力的人不喜欢与人分享权力;权力也天然拥有扩散性,掌权者喜欢不断扩展自己的权力范围,而权力越是集中越是扩散,其风险也就越大。“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为了防止权力腐化,就必须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是权力的执行者,肩负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使命,而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任务更是艰巨。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制约“关键少数”的权力,防止腐败发生,进一步树立我们党的良好形象,增强我们党在人民心中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督促“关键少数”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关键少数”的自我监督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们党克服困难,不断向前的坚实动力。正是因为有这种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才可以在革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团结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尽艰辛战胜敌人,最终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才可以在建设与改革时期,敢于直面困难,正视错误,不断总结执政经验,推进现代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关键少数”要带头牢牢树立理想信念,并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落实到本职工作中,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确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抵制各种诱惑与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领导干部要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与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是加强自我学习。领导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有危机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技术与工具也不断更新,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要不断督促自己,紧跟时代,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新知识、新技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是加强党内学习。在党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是建立党内学习制度。以党委组织学习制度为主要抓手,各级党委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将学习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落实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关键少数”的党内监督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明确提出了对“关键少数”的党内监督要求。监督“关键少数”,就必须切实在党内推进民主集中制,形成上下级互动,同级间相互监督的制度体系。

落实民主集中制,加強对“关键少数”的党内监督,要发挥党内民主监督作用。党员、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监督“关键少数”的权利与义务。党员在发现领导干部用权不当,滥用私权的时候,要敢于向党组织及纪委等监察部门进行检举,正视监督的权利与义务,坚决同腐败现象做斗争。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积极开展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积极开展民主生活会,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及时了解群众、党员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估与考核并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三、推进法治建设,营造监督权力运行的良好生态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相较于人治,法治成为现代社会所普遍追求实现的目标模式。在我国,法治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关键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民族智慧和学习借鉴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法治经验的基础上所开创的中国法治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得以创立和继续发展完善的根本原因。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要遵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人民意志的表达,为公权力的运行提供必要规范与保障。中国共产党要在法律范围内、法定程序下、依据法律规范行使执政权力,并且依据国家法律制定并完善自身的党规党纪的建设,带头守法。

新形势下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工作,必须切实推进法治建设,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法治体系,营造监督权力运行的良好生态,使领导干部不敢乱用权,不敢触碰法律的底线。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使他们正确对待法律,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关于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问题的思考 篇4

一、国有企业一把手违规违纪的主要原因

国有企业一把手出现腐败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现有监督机制不很健全、制约措施不够严密的情况下, 少数同志很容易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误把生产经营的中心地位理解为个人说了算, 错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一种特权, 摆脱党组织和员工的监督, 忘乎所以, 为所欲为。这里, 既涉及到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监督问题, 也有个人素养、品行、信仰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主要原因。

1. 位置特殊, 使少数心术不正者容易追逐名利。

国有企业一把手经常抛头露面, 所以人们在评价一个企业时, 非常看重一把手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把手更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从而忠于职守, 励精图治, 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搏击不息。但是, 少数心术不正的人, 却凭借这个特殊位置搞假数字、假繁荣, 整天在那里跑新闻圈、打知名度, 并将此作为垫脚石和敲门砖, 以求升迁。

2. 权力集中, 使少数专断者容易违规操作。

“缺乏监督的权力导致腐败”。由于一些企业的现代企业领导体制还不够完善, 权力没有得到相对制衡, 过于集中在国有企业一把手, 加之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不能完全发挥应有作用, 致使办事不按程序, 决策主观随意, 用人不讲原则, 出现违规操作。

3. 利益驱动, 使少数利欲熏心者容易以权谋私。

当前, 由于互相攀比之风盛行, 使一些国有企业一把手价值观出现偏差, 内心失衡。为满足个人私欲, 置党纪国法于不顾, 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走私贩私、侵吞国有资产,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 社交频繁, 使少数意志薄弱者容易沾染恶习。

由于客观原因, 国有企业一把手的社交活动比较频繁。所以, 少数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外来诱惑。少数一把手容易迷失自我。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力, 公款吃喝、旅游、豪赌, 嫖女人、交情人、包二奶, 丧失党性原则, 违背社会公德, 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 败坏了社会风气, 让群众痛心、社会唾弃。

二、国有企业一把手违规违纪的主要危害

1. 政治上消极影响。

国有企业高层经营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对群众的影响非常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 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少数国有企业一把手口是心非, 言行不一, 台上大讲反腐败, 台下大搞腐败, 这种“两面人”一旦暴露, 巨大的落差, 会使群众心理严重失衡, 而且这种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往往具有“放大效应”, 它不仅给员工思想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严重的是一些同志对反腐败斗争能不能取得最终成功,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不能得到贯彻落实, 发生了动摇, 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产生忧虑。

2. 经济上严重损失。

在现有体制下, 国有企业一把手实际上掌握着企业的人财物等权力, 一旦个人说了算, 就容易导致重大决策失误、经营管理失控等问题, 使国家和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将企业拖垮。

3. 班子软弱涣散。

一把手自身不正, 庸俗难耐, 就会丧失个人的领导魅力, 这样的人很难服众, 整个班子难以精诚合作。而班子成员中也容易出现表面上心照不宣、相安无事, 实际上貌合神离、各自为政, 致使集体领导和决策形同虚设, 难以发挥整体功能。

4. 队伍离心离德。

领导班子团结一致, 才能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一个同心同德的员工队伍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但是, 如果国有企业一把手以权谋私、违规违纪, 领导班子一盘散沙, 软弱无力, 企业员工就会纪律涣散, 效益低下, 甚至亏损, 日渐衰败。

三、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的措施

当前, 在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强化监督, 才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1. 强化思想教育, 使其不想为。

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教育要把握重点, 注重实效。强化职务职责。使其充分认识自己肩上责任的神圣感和重要性, 从而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组织的重托, 是员工的厚望, 只能服务于我们的事业和员工群众, 而不能成为谋取自身私利的特权;强化职务规范教育。要通过党政纪条规教育、法律知识和廉洁自律规定教育, 使其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 树立自我约束和规范经营意识, 做到遵章守纪、依法办事;强化职务道德教育。教育国有企业一把手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起廉洁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2. 建立健全制度, 使其不能为。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使监督工作有法可依, 增加约束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议决事项制度建设, 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 制约国有企业一把手的决策行为;加强企务公开制度建设, 该公开的向员工公开, 促使国有企业一把手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加强向职代会报告、述职制度建设, 将国有企业一把手置于职代会的监督之下, 在述职、述学的同时, 还要将自身廉洁自律情况作为重点, 向职代会公开, 接受监督;加强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组织生活制度建设, 使国有企业一把手的个人活动、组织生活、领导行为完全受控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中。

3. 加强考核监督, 使其不敢为。

要强化对企业一把手的考核, 不断创新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 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以定量考核为主, 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人员要由组织、纪检、审计等多部门组成, 力求对国有一把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发挥好考核结果对干部的监督作用, 对干部群众有较大反映的应及时调整交流, 对有不廉洁行为的, 要及时提醒打招呼;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 要坚决查处, 决不手软。

一把手要强化自我监督意识 篇5

王祖和

近年来,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近一段时间披露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领导干部在一把手位置上犯错误的仍然较多,在犯错误的干部中所占比例之高、所犯错误性质之严重任然让人触目惊心。一把手自我要求不严、自我监督不够。一把手出现问题,不仅给所在地方的工作带来重大损失,有的还带坏了那里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各级党政一把手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带头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自我监督意识。

一是要不断地自觉进行世界观的改造,时刻用“三个代表”的要求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理想信念决定领导干部的行为趋向,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根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扭曲,其行为就必然出现偏差。要经常打扫自己头脑中的灰尘,自觉进行世界观改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干什么,将来身后应留点什么”,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用“三个代表”的要求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二是在行使职权时要加强自我监督。一把手行使权力要时时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绝不能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带到工作中来,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要时时提醒自己是不是在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办事,有没有违反组织规定的地方,重要问题有没有经过集体讨论。

三是在“灰色收入”面前要提高警惕并加强自我监督。“灰色收入”,主要是指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子女,利用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或职务上的影响,接受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以各种名义赠送的礼金(包括现金及各种优价证卷)和贵重物品。“灰色收入”往往借助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子女上学、乔迁之喜等机会,以人情交往、礼尚往来、友好资助、感情投入等形式出现,隐藏性较强,人情味很浓,而且每次的数额一般不太大,容易麻痹人,似乎不是违纪违法,不是典型的行贿受贿,是“友情”和“人情味”掩盖下的腐败问题。作为一把手要时刻提醒自己“灰色收入”是糖衣炮弹,是友情掩盖下的庸俗的,功利性的交往手段,因此要坚持抵制其诱惑。

四是对自己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中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把手要把八小时之外作为与人交往、多交朋友、广交朋友的好时机,作为了解下情、实情、听真话,体民情的好渠道。但交友一定要慎重。要多交挚友、诤友,决不能去结交一些“酒肉”朋友,甚至追求低级趣味、自甘堕落。在八小时之外要防微杜渐,不能对“吃点、喝点、拿点”掉以轻心,要意识到“吃点、喝点、拿点”是腐败的开端,是违纪违法的开始。在八小时之外要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慎微,经得起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把手监督 篇6

1、当前,对企业行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些企业的行政“一把手”主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匮乏。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名人堂。

二是有些企业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目前,有少数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坚持的不好,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致使行政“一把手”在班子中形成“家长制”和“一言堂”,而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和批评。

三是对“位高权重”的行政“一把手”的监督是个“灰色地带”。上级对行政“一把手”的监督,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进行监督。

2、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有些企业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厂长、经理在企业里把自己看的高于一切,作风家长制,不能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不能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与批评。从而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企业的权力过于集中在厂长、经理手里,使企业的书记、纪委书记和副职不敢对企业的厂长、经理实行监督,助长了行政“一把手”主观主义和家长制作风,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严重破坏,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有名无实,使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的总结会。

二是有些行政“一把手”行政主观武断、党性和原则性不强。党内“四个服从”的原则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持不够。对党的民主集中制认识不足,理解不够,在事关工作全局的问题上一味地顾及个人感情、关系和面子,把党性原则置于脑后,在思想深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决策、用人、财务等重大问题上,会前相互通气少,工作相互商量少,交换意见少,交流思想少,善长搞一人说了算,使班子内部产生矛盾,挫伤了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削弱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对行政“一把手”的监督体制不顺。企业实行的“一支笔”是造成企业行政“一把手”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现行的监督体制是遵奉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而设置的,监督机构在实行“一支笔”的体制下开展工作。监督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无权的监督有权的,权小的监督权大的,下级监督上级,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既要受制于人又人监督于人。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影响前途,使相当一部分监督者患得患失,顾虑重重,缺乏实施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不愿、不敢正当行使监督权力。于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思想彼彼皆是,必然导致监督难,监督不力的局面出现。

总之,越是对企业行政“一把手”难于监督或监督不力,就越容易引起其违纪违法的现象发生。

3、对企业行政“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从体制上改变企业行政“一把手”权力高度集中的局面。“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难于监督,主要是现行领导体制和权力结构造成的,实际工作中突出“一把手”的作用和不恰当的舆论宣传,加剧了权力向行政“一把手”集中,而其权力的高度集中又强化了地位和作用,使得许多具体工作对“一把手”产生依赖,进而导致法治思想萎缩、人治思想泛滥,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从体制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的状况。一要赋权适度,合理配置权力,改变上级“一把手”只找下级“一把手”了解情况,下级“一把手”只向上级“一把手”汇报情况的“单线联系”的做法,以保证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领导是真正的组织领导,而非个人行为。二要规范“一把手”权力的运用,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健全和完善党委会议事决策或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凡属重大事项、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包括各种费用的签字报销等,必须由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决定,党政“一把手”共同签字,不能由行政“一把手”个人说了算。三要增加“一把手”权力运用的透明度,领导班子制定的工作计划、决策程序、办事规则等凡适宜公开的内容,都应以适当方式公开,同时减少决策层次。

二是改进对企业行政“一把手”的考核办法。摒弃那种片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决定干部政绩和升降去留的考核办法。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增加企业行政“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和比重。促使“一把手”干净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廉洁自律。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把年度干部考核与经常性的干部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参与考核的面扩大到单位的全体职工。既要坚持定期考核干部,又要适当缩短干部考核周期,克服不到年终不考核、不使用不考察、不出问题不考察的倾向。

上一篇:人体结构下一篇:被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