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成就

2024-05-20

政治成就(精选五篇)

政治成就 篇1

一、政治家子罕人物简介

子罕,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之人, 原名乐喜, 字子罕, 是一个清廉为民的杰出政治家。子罕在宋平公 (前575年—前532) 的时候, 子罕位列朝廷中的六卿, 担任司城一职, 也就是主管建筑工程和制造车服器械以及监督手工业奴隶的职务。《论语》中曾有“出则事公卿, 入则事父兄”, 这里所说的就是子罕。子罕不仅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而且子罕高尚的政治道德与清廉的为官品行, 更是给后人树立了榜样。子罕在朝廷为官期间, 不仅能意识到厚贪则怨生, 违义必招祸的道理, 还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不贪为美, 顾全大局, 做到清政廉明地为人民做事, 对当时的社会来说还作出了不小的政治成就。

二、不贪为宝的典故

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就有记载, 子罕弗受玉也就是不贪为宝, 这个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宝玉, 这个人就想将宝玉献与子罕, 献玉之人将玉石请雕刻玉石的师傅验证之后, 才更加坚定地将宝玉献给子罕。子罕在得知宝玉的价值之后, 断然拒绝, 在子罕看来, 如果自己得到了宝玉, 就失去了自己清廉的官品, 这对自己也是丢掉了宝贝一般, 故此以不贪为宝, 拒绝收献玉人的玉石, 子罕将不贪作为真正的宝。并且《左传》中还有记载, 子罕以“你以美玉为宝, 我以不贪为宝”之句, 拒绝献玉之人, 并将玉石放在乡里, 请来雕琢玉器的人为他雕琢之后, 交给这个献玉的人, 使其富裕起来并回到了原来的家乡。

春秋时期的襄公三十一年, 宋朝国中官风不正, “大夫多贪, 求欲无厌”, 然而政治家子罕却将不贪为宝, 而不是将珍珠、宝玉、黄金为宝, 以自己的清廉品格为宝, 恪守清廉之风[1]。不贪为宝的典故之中, 子罕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将玉石的价值和自己的清廉当成一样的宝贝, 而如果贪污了别人的玉石就是丢掉了自己的宝贝, 故此子罕弗受玉, 能够以清廉的官风继续为人民和国家着想, 不难看出子罕是清正廉洁、善于为他人谋利的好官。

三、子罕的政治成就

1. 子罕顾全大局的政治才能。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子罕, 不仅品行高尚, 还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他不仅能给人主持公道, 还善于妥协退让, 协调关系。宋朝乐辔与华弱在私人之间发生了矛盾, 乐辔就把关押犯人用的枷锁套在华弱的脖子上去上朝, 而朝堂之上宋平公认为这样会有失军官的脸面, 一个司武的在朝堂之上戴着弓枷, 又能在战场上打什么胜仗呢, 因此他就把华弱赶出了朝堂。子罕就相劝说, 罪过是相同的而惩罚却是不同的, 这样不合理, 因此将乐辔也赶出朝堂。乐辔非常不满, 事后还往子罕家的大门上猛射一箭, 子罕感觉到事态不妙, 就向乐辔作了妥协, 还会像过去一样对待乐辔。子罕能够秉持着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政事, 并且还顾全大局不惜委曲求全, 向乐辔妥协而不是将事情闹大, 从而息事宁人。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子罕不仅顾全大局, 更是有能屈能伸的政治手腕, 不仅善于谋事尽职, 还一身正气且善得人心。子罕在政事处理上的大度是当时很多官员都曾不具备的, 子罕还有以“不贪为宝”的事迹, 更是能够证明子罕的为人品行, 由此可见, 子罕在春秋宋朝的政治中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 子罕悲悯民众的政治情怀。

子罕的政治成就中, 还包括在544年, 宋国因为当年大旱而导致庄稼颗粒无收, 子罕便使用公家的粮食来借给当地的民众, 并且还号召士族的亲人拿出囤积的粮食来救济灾民。子罕并还明示到士族处借粮的灾民要给予借据之后才发放粮食, 而他自己那里却不要借据, 而且子罕还拿出自己多余的粮食, 用来周济给其他的士族食用, 再将自己的粮食以其士族的名义贷给灾难中的百姓, 故此子罕在百姓中深有美名[2]134。还有就是一次宋国公要兴建高台, 而建高台的位置正好在农民的天地之中, 恰巧粮食也是将要被收割了, 因此子罕就向主公觐见, 建议将建筑高台的时间往后缓一缓, 等到粮食收割完成之后再建, 虽然国公最后并没有允许, 但是也足见政治家子罕的爱民为民情怀。子罕一生之中多做善事, 不仅是清廉正直, 还有以“不贪为宝“的高尚事迹, 因此子罕在其政治生涯中, 一直是善待百姓, 为百姓谋取福利, 他还严于律己, 提高自己的为官品德, 以百姓的利益为最大化, 尽量帮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3. 列国纷争中子罕的政治才能。

在春秋战国时期, 诸国纷争, 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少不了政治上的战争。在当时来说大的国家称霸, 小的国家也就只能存在于晋国和楚国的兵威之下, 这样是为了使得小国家内的人心惶惶, 对大国深感畏惧, 也正是由于这种畏惧, 小国家的人们才努力想搞好自己国内的建设, 以便来更好地侍奉大国。子罕意识到大国的兵威只是小国的生存条件之一, 没有了大国的这种兵威, 小国家也就会变得更加骄傲, 骄兵必败, 故此这种骄傲也会使国家生出乱子, 这样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宋国左师曾向宋平公请赏, 想要十几座城邑作为报答, 子罕却给予阻止, 维护国家财产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人类生存依靠五行, 需要同时使用金、木、水、火、土, 缺一不可[3]。战争是没有人能够将其消除的, 战争是国家之间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必然争斗, 故此, 很久以来兵器就一直是用来威慑不轨行为, 和昭明君主文德的工具, 圣人的名声也是靠战争而兴起, 因此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也是会关系到政治上的荒废存兴。故此, 对于宋国左师请赏的事情, 其实就是一种蒙蔽天下诸侯的大罪, 没有将其定罪已经是国君仁慈了, 因此政治家子罕就将赏城邑的封书扔到地上, 以此来消解左师想占土地的野心。

4. 政治家子罕的美德。

要想维持国家的长远发展, 就必须有廉洁的为官之风, 从“不贪为宝”的典故中, 我们就可以看到春秋时坚持操守、廉洁从政的子罕, 不仅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与尊敬, 更是在自己的官位上作出了很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子罕一生当中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 不仅不贪污受贿, 更是能屈能伸, 可以有犀利的政治手段, 又能有委婉的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不仅能洞悉时事政治, 更是能将当时的社会格局看得如此清晰, 拒绝左师的请求宋国公封赏城邑的请求, 保持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不畏强权, 更是将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在为官之中, 向来都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才能为人民做实事, 春秋时期的子罕就从不接受别人的宝玉, 并且他还从不贪污受贿, 并以不贪作为宝贝, 爱惜声誉胜过了价值连城的宝玉, 这样高尚的品行, 使得子罕的美名在历史中长存。

5. 学习子罕清正廉明的政治立场。

子罕一生清正廉明, 不仅对待国君如此, 对待平民百姓更是如此, 《庄子》中就有言“子罕弗受玉”, 说的就是子罕拒绝收别人进献的宝玉, 并以“不贪为美”, 来维持自己的廉政品行, 将自己的尊严道德看做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作为春秋时期的子罕尚有如此高尚的品德, 当今的政治社会中, 人们更是要秉承前人的优良传统, 应该做到廉洁奉公, 将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杜绝以权谋私和贪污受贿的物质享受[4]。“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对于当今的政治统治者来说, 更是要奉公执法, 在本职的岗位中办实事、求实效、恪守为民之责, 为人民谋求发展的道路。还要向子罕那样, 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做到“不贪为美”, “以不受玉为宝”, 体察民情, 改善人们的生活。要站在子罕清正廉明的政治立场上, 为民用权、为民谋利, 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纪律严明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办事, 这样才能经得起人民的考验。政治家子罕在春秋时期, 不仅缓解了民众的饥荒, 而且还敢于针对政治上的事件进行评判, 更甚至直接反驳别人的封邑需求, 这足以证实了子罕不畏强权、清正廉明的政治立场, 值得后人学习。

6. 子罕的清廉政治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子罕不仅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同时也是一位深受人民喜欢的清官, 他的以不贪为宝更是教育了几代的人。古往今来一直都是清正廉洁的廉吏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 清朝的于谦以《石灰吟》留名, 他不仅居官清正, 更是有着天下廉吏第一的美名;又如当今的焦裕禄、任长霞, 更是因为廉洁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孔繁森更是为了我国党的事业而进藏工作十年, 他不仅淡泊名利求真务实, 而且他还克尽职守爱民胜父;而为官贪污受贿、自私自利、投机取巧之人, 也必将被历史唾骂, 那些经济中贪得无厌, 在生活中堕落腐化的官员, 不仅把党与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其攫取金钱的工具, 还将个人利益作为人生的重责, 贪污受贿, 肆意敛财, 待到东窗事发, 这些人也必将得不到好的下场。他们的腐败行径也只会被人们所唾弃和不齿。所以说只有像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子罕那样, 保持为官清廉、恪守尽职, 不仅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又能够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为人民谋福利, 这样才能使国家发展得更加富强。

摘要:在春秋时期的宋国, 有位清廉的政治家, 名为子罕, 他为官的清廉, 其高尚的政治道德更是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以下本篇就从“不贪为宝”的典故中, 一起探析春秋时期清廉政治家子罕的政治成就。

关键词:不贪为宝,政治教育,子罕,政治成就

参考文献

[1]王燕.“出奔”现象与春秋社会变动[J].燕山大学学报, 2009 (3) .

[2]彭学宝.试析宋国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庄子》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0) .

[3]王华.从《左传》和《国语》看春秋时期的妇女及妇女观[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9) .

政治成就 篇2

时事背景 1.1930年(民国十九年),中国国民党提出了第一次要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但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2012年7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晚间节目首次曝光了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高速大倾角急转弯的海试画面。2012年9月23日正式交付海军。

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这是中国引起网友对起飞指挥员姿势的模仿热潮。走你,成为本年度网络热词。

2.神九对接天宫

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3.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加快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6月25日,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多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也让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未来3至5年,“蛟龙”号将开展试验性应用: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培养出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应用队伍。同时,针对目前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需要,我国正计划在西南印度洋、太平洋等重点关注区域开展试验性应用调查。

5.10月25日,我国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此次发射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其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更加顺畅、及时地在国际导航卫星领域争夺话语权。

6.全部采用国产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1月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超级计算中心成功投入应用,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该计算机采用了8704个16核的“神威1600”CPU,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100万

亿次浮点计算。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国家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标,大幅提升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自主研制和应用水平。

7.武汉大学科研团队历时3年多发现:一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并且这种活性具有广谱性,既可抑制实验室保存的艾滋病毒病毒株,也可抑制临床上分离得到的艾滋病毒病毒株。该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份的《淋巴细胞生物学》杂志。“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既有自然杀伤功能,又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是人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它只被发现在抗肿瘤和抗肝炎病毒感染中起作用,而没有发现对抗艾滋病毒感染有较强作用。

8.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发明大规模玻璃化冷冻装置和改进微量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技术,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干细胞库。如今,该团队建立的人胚胎干细胞系已有300多株,使保存的早期微量细胞复苏效率超过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多种遗传病干细胞库,为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人类模型。此外,该团队还证明了临床受精异常的废弃胚胎可作为正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系新的有效来源,从而为大规模建库奠定了理论基础。

9.12月1日,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新建高寒高速铁路。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0摄氏度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

与初中思品教材联系点:

1、蛟龙、航母入海,北斗天宫上天,说明了什么?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取得这些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党的正确领导,为取得这些成就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取得这些成就提供人才支持;

④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取得这些成就提供了战略支持

3、取得这些成就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③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取得这些成就,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5.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②敢于并善于创新,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③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

④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7.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8.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天河一号”计算机;“嫦娥二号”、“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

9.请你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省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使全省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10.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12.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敢于并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3.我国的科技现状是怎样的?对此国家采取什么对策?

答:我国的科技现状是: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等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对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每年举行科技奖励大会。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14、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15、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哪些方面的创新?为什么?(为什么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答: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创新

政治成就 篇3

一、“一例多境”教学应具有简约性——形式简单,内涵丰富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具体表现就是在“一例多境”教学中,无论是在情境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情境材料的呈现上都要删繁就简,使课堂更为简洁、深刻。

1.巧设“一例”与“多境”,贵在“精”。

“一例多境”中的“一例”可以介绍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话题。但是这一例不是随意创设、信手拈来的,它必须经得起层层推敲和挖掘,能围绕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包容进去,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一例多境”中的“情境”则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活动的重要平台。

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以《焦点访谈》栏目之《危险的稀土池》中的“稀土事件”为主线,精心创设三个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情境。由于整堂课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在情境的层层深入中,逐步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在情境探究中逐步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2.巧现材料与问题,力求“简”。

要选好“一例”,创设好“情境”,还要考虑以何种方式呈现情境材料、如何设计问题。同样的情境素材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效果迥然不同。

3.巧用媒体与素材,把握“度”。

在多媒体普遍走进课堂的今天,情境内容常常借助多媒体来呈现。如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内容不加选择,学生整节课只顾看课件,就没有了自主思维和参与互动的时间,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教师应根据情境创设的需要,精心选取课件素材,在使用时间和使用量上都要注意把握“度”。

二、“一例多境”教学应富有探究性——探究教学,课堂内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教师应发挥“一例多境”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断增强教学的探究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此,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这是启迪思维的“金钥匙”。

要使教学富有探究性,关键是情境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探究性。教师应设计有梯度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围绕情境设计了五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探究一:在“稀土事件”中,平南县政府的权力扮演了“天使”的角色还是“魔鬼”的角色?为什么?

探究二:为什么平南县政府会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由此,你认为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三:谁在这一事件中发挥了监督作用?你还能说出其他的监督形式吗?

探究四:通过该事件,你能从中体会到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吗?

探究五:“稀土事件”昭示着政府应该如何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以上五个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究链。每个问题一抛出,就好似“一石”激起了课堂的“千层浪”,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思考,在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之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可见,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法宝。

2.引导学生课外探究,这是课堂探究的拓展和延伸。

课堂是探究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外探究则是课堂探究的拓展和延伸。之所以要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原因有二:第一,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些探究活动课堂上完成不了;第二,一些资料要求学生从互联网或通过其他途径去搜集,一些感受要求学生课外亲自去体验。

本节课教学中的第五个探究活动就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当地政府在公开办事方面的具体做法来谈体会。同学们情绪高涨,每个小组都派代表展示课前调查的成果,有的小组展示的是集美区政府的做法,有的小组展示的是厦门市政府的做法。课堂上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是对同学们精彩发言的鼓励,也是对同学们劳动成果的肯定。实践证明,课外探究可以弥补课堂探究的不足,学生在获得亲身参与探究乐趣的同时,也学会了交流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

三、“一例多境”教学应体现完整性——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一例多境”教學的特点是:一例为主,贯穿始终,层层剖析,前后呼应。许多老师能围绕一个主题、一条线索设计“情境串”,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忽视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原本可以精彩的政治课堂没有精彩起来。笔者认为,只要从以下两处细节着眼,细心琢磨,就能使“一例多境”教学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1.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与课堂小结。

恰到好处的导入好比小说中的“引子”,能深深吸引读者,让人产生想看的欲望。教师应在情境导入前设计新颖、有趣的开场白,营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精心锤炼过渡性语言。

有了精彩的课堂导入和课堂小结,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完整了。但是,如果教师不善于使用过渡性语言,教学环节之间、知识点之间就会出现脱节。教育家魏庚人先生指出:“由于教师言语的基本功决定了他的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在教学方法中,言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过渡语是教学语言中的一种,适时使用能使课堂教学流利顺畅。

四、“一例多境”教学应彰显人文性——以生为本,价值引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一例多境”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加强人文性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1.贯彻生本理念,让“一例多境”教学绽放人性光芒。

(1)让课堂“动”起来,构建“人文课堂”。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充满激情,用激情去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种,实现师生互动。笔者教学时十分投入,当讲到权力像天使一样被用来造福百姓时,禁不住高歌一曲《孔繁森》。学生被老师深情的演唱深深感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要精心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现生生互动。实践证明,合作探究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文性张扬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2)让课堂“活”起来,落实“生本”理念。

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捕捉智慧的火花,还要根据教學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归纳出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然而,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行事,而是把书本中关于“意义”的语句“读”了出来。如何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呢?笔者灵机一动,要求学生指出材料是如何体现“意义”的。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就由原来的要求归纳知识变成了要求演绎知识,学生的思维无形中得到了锻炼,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关注价值引领,让“一例多境”教学点燃道德智慧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挖掘情境材料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引导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互联网+”成就高效政治课堂 篇4

一、运用 “互联网+ ”引思明理。

教材中许多内容由于版面的限制未能提供充足材料作为论据, 而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 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时有一探究活动: 辨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哪个更有价值。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 上网搜索材料形成论据, 在课堂上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以下是我选取了几位同学的发言:

甲1: 我认为流行文化价值大于经典文化。所有的经典文化都是曾经的流行文化, 所谓的经典也不过是经过了时间筛选的流行, 比如, 八七版的 《红楼梦》, 现在它被人们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而在当时, 它就是红透大江南北的流行!

乙1: 我认为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都是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他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流露, 更是一种历史特殊的反映, 这些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流传至今, 而又激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一代代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力量。而今流行文化更新速度很快, 也从侧面反映其内容的肤浅, 不足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甲2: 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 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接受, 就是因为它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 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 可以给予人们更好的精神抚慰, 而这所有的一切, 都是经典文化所不具有的。

乙2: 经典、经典, 经受历史考验, 创造文学宝典。流行、流行, 流动难以前行。拿文学来说, 经典文学之所以称为经典, 原因有二, 一是它的积极方面, 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发展, 而且是一个深远持久的历程。二是它的消极方面给予我们教训, 克服挫折努力前行。流行文学可能是体现时代元素有所创新的, 但是它的创新必定是在经典文学基础上的创新, 因为任何时代都不能脱离传统空谈文化创新。所以, 没有经典文化的基础, 流行文化恐怕是流动难行的。

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在辩论中灵活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 如, 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等。讨论最后笔者做了总结: 对新时代的我们来说, 经典文化永不过时,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积极价值; 而流行文化作品容易被人接受, 尤其是对习惯碎片化阅读的当代青年人来说, 阅读传播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流行文化也是可以提倡的。

二、运用 “互联网+ ”实现情感认同。

高中阶段的青年学生, 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 而在当今这一纷繁复杂的社会中, 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反面事例的不良影响, 要想消除其影响, 单纯靠语言说教就显得空洞单薄, 很难使其信服。在学习 《政府的责任: 对人民负责》一框时就存在这一困难, 让学生真正认同政府是为人民的政府, 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本课的难点。为实现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充分运用互联网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

在创境感悟这一环节, 让同学们在一曲歌声中观看三位总理的事迹和言论, 使学生初步体悟到我们的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鞠躬尽瘁, 殚精竭虑。之后引导学生一起看温总理的一组图片, 边放图片边配以解说: 总理就任八年间, 他的足迹所至, 视线所及, 心之所思, 都在人民群众上。他忧郁的目光、深锁的眉宇、紧抿的嘴唇、半白的头发, 还有那坚毅前行的步伐, 无不让我们看到一位忧国忧民的平民总理的公仆情怀, 映照出中国总理的人民情结。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 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总在最危险和最困难的地方行色匆匆, 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如此种种均缘于我们的总理始终坚信一个真理, 那就是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一切属于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归功于人民。”由此自然引出本课课题。

在探究引思这一环节, 我引导学生从亲民爱民的温总理到铁面无私的任长霞再到孺子牛一般的牛玉儒, 他们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首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不和谐的音符, 多媒体显示一座酷似白宫的建筑, 是安徽阜阳某区的政府办公大楼,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区的一所学校。该政府没有考虑人民的需要, 而是搞了一些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引导学生探究共享, 深入分析 “形象工程”的危害, 得出政府工作应该 “求真”不能 “弄虚”, 上述材料论证了求真务实的必要。

在体验导行这一环节, 我选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事例, 请同学们帮他出谋划策, 经过充分地合作探究,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尤其在电子政务一环节, 学生登陆政府网站, 亲自体验了电子政务的方便快捷。

本课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 引用大量图片、音乐、视频等材料, 使政府的形象更直观、更鲜活、更立体, 使学生从情感上顺利的实现了认同, 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政治成就 篇5

一、抗战时期解放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点

1.教育原则。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艰苦朴素的作风,制定合适的战略、战术,为解放区的战争培养大量的革命人才[2]29。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教育原则。(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做到教、学、做的统一。 在解放区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老师会与部队沟通,将学习与斗争完美地结合, 让学生接近社会,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群众运动,用实践的收获来补充单纯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的成熟,促进教育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2) 学以致用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以致用打下了基础,学习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在群众中的具体实践。 社会这个大学校,不同于学校中的实验室,而是社会的成员———群众组成的,是群众的工作。 因此,应教育大学生既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更应该到社会中去做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 ( 3) 通俗易懂的原则。 由于思想教育是在解放区即敌后方进行的,学习时间较短,因此,思想教育的内容就必须是精练、简洁、通俗易懂,使大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思想境界得到极大的提高。 要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学习得深而透,真正地掌握思想教育的精髓,在实践当中得以应用。

2.师资特点。 在解放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老师是关键,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选取适宜的老师。一部分老师是知名的教育者,他们远赴抗日战场,被解放区的教育政策所吸引;一部分老师是从部队的指导员中选取的,来到解放区给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 由于这些老师具有很高的革命积极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解放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3.教育经费情况。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各个解放区为了恢复和发展教育, 为革命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都尽最大的努力来开发经费的来源,同时制定严格的管理方法,保证解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抗战时期解放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成就

1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教育方向。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方针,即:教育为抗战服务,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参考这个方针政策,各学校把树立正确的政治教育方向放在重要的位置,为革命和建设培养大批的人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目标。 在中华民族的生死攸关时刻, 中国共产党急需大学生所具有的奋斗到底的战斗精神[3]84。 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在抗日战争中起着桥梁和先锋的重要作用,应该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深刻地总结分析大学生在战争中的不彻底性和弱点,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科学知识,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在中国革命中起着先锋的作用。 马列主义的思想能够在中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接受, 这种情况也是首先发生在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中的。 所以,为了充分促进大学生的革命性,发挥在抗战中的先锋作用,就必须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中央的相关领导还经常到解放区给大学生做报告, 讲解在革命当中遇到的众多问题,并告知相关策略,使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2培养了一大批的建设人才和干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战争情况和具体的革命发展的要求,在解放区的大学生中间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广大的大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的战士,为革命及社会建设的需要培养大批的人才和干部。在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阶级教育,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大大地增强。 中共中央将中央党校迁到延安后,明确地提出其主要的任务是为党培养革命干部。 在抗战时期,解放区的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干部和各种人才,这项工作不仅重要,而且还十分艰苦。 积极进步的思想是抗战时期一切工作的核心,只有在建设人才和干部的思想取得进步后,革命的其他工作才能有所保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事实表明:通过对解放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解放区的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建立了数个革命根据地,发展了大量的党员。 这些成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基地,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构建了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毛泽东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的讲话中指出“: 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4]5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大学生中开展了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该课程的主旨是抗日救国。 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大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具体的需要,设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是主要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形式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会大学生在分析战争形势、完成各项工作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

4形成了一系列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论。 ( 1) 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物质需求。 在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时,解放区的物质供应越来越困难,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大学生的物质利益,关切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毛泽东指出“: 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5]149因此,抗战解放区的老师和相关领导要关心大学生的物质利益,想办法将生产提高,解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注意大家的切身利益。( 2)带头与示范相结合。 在抗战时期解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模范人物带头示范的模式。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凡事大学生能够做到,老师也必须要做到,毛泽东指出:“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的模范。 ”[6]112“ 共产党员又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 在长期战争和艰难环境中,只有共产党员协同友党友军和人民大众的一切先进分子,高度地发挥其先锋的模范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7]6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学习会议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值得在大学生中运用。( 3)探索出了有效的解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为了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必须在解放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出实际的内容,而不能只提出空虚的东西[8]139。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学习。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强化解放区大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正确世界观的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矛盾论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增加大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了解,为解放区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关于中国革命史的教育。第三,加强大学生的军事学习和教育。成立相关的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军事社团,学习军事知识,对大学生在军事上设定更加严格的标准。 这种学习和教育,不仅提高了解放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摘要:在抗战时期,由于在解放区大学生中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党赢得了大学生的支持,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政治第一,设定思想教育的目标,对大学生提出人才建设和干部培养的重要任务,探索适宜、效果显著的教学课程、内容、方法。

上一篇:高师音乐教学校园文化下一篇:气缸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