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

2024-05-03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精选三篇)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 篇1

一、集团客户主要特点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核心企业、紧密层企业、松散层企业。核心企业主要通过资产纽带(控股和参股)将企业集团中的其他企业联系起来,它是整个企业集团的决策中心、资本经营中心和控制协调中心,通常被称为母公司,母公司大多数为控股公司。其特点。

一是企业集团内关联企业投资关系复杂。集团的关联企业主要是通过投资链条形成的,其投资形式主要有三种:全资、控股和参股。

二是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集权型为主。企业集团的融资原则是集团融资规模最大,财务成本最低。因此多数集团的财务管理都集中于集团总部,即集团的融资和投资都由集团总部统一调度。

三是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以融资促投资,以投资带融资。企业强烈的投资冲动,激发了其融资需求,为了满足融资需求,企业又必须不断扩张。四是企业集团的融资目前仍以银行贷款为主。目前资本市场对融资企业的管理较严、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集团更趋向于债务融资,且以银行贷款为主。

二、集团客户关联风险成因

集团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引发了关联风险。其风险特征:

一是连锁性。关联交易过于频繁,金额大,公司内部往来账务多,资金占用额度不断增大。由于集团客户成员企业之间资金往来密切,关联资金占用与关联互保,一旦企业链条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在资金链条和担保链条的作用下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信贷风险凸显。

二是隐蔽性。由于关联交易在集团企业的业务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来调整、控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息难以真实。由此增大了识别集团客户风险的难度,易导致银行的贷前调查出现偏差。

三是突发性。关联企业之间时有发生转移资源现象,银行无法完全规避借款人通过关联交易逃废银行债务的风险。集团企业之间容易产生抽逃资金、剥离资产、悬空债务、转移财产等行为,信贷资产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三、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建议

集团关联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的隐蔽性强、涉及面广、危害性大。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关联风险,对于保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十分重要。

(一)加强信息管理。

对集团公司的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工作,确保企业信息渠道畅通。一是合并报表。与集团建立融资关系的集团成员企业,以及由同一自然人任法人的多个企业,纳入集团合并报表。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视收集上述企业的融资信息、非正常交易行为、关联客户之间的担保记录、会计处理的交易情况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的个人投资情况等,逐步扩大对关联客户关联关系信息管理的边界。二是规范信息收集。相关信息的收集要做到持续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真正掌握集团关联客户的动态,为信贷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三是加强预警。通过分析各种交易现象来对关联风险进行预警,防范关联风险的发生,为安全营运信贷资产提高保障。

(二)采取统一授信。

针对集团关联企业存在大量复杂、非正常的关联交易或资金占用,银行应该在客观评价关联交易或关联资金占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要对集团关联企业的融资总量实行整体控制。对集团企业进行授信时,银行不能只根据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对企业在本银行融资总量实施控制,银行要对整个集团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控制集团整体及各个成员的融资总量;银行在办理授信时不但要考虑单个企业的优势,还要考虑集团关联企业的风险状况、融资总量,确定对该客户的统一授信额度。

(三)加强同业合作。

银行业应重视同业合作,规避同一客户多家银行分别授信,且授信额度超出集团实际承受能力。针对关联企业地域分布广、单一银行对其实施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可采取以集团本部所在地的贷款行为主办行,以企业主要经营实体所在地的贷款行为协办行,共同组建银团。在银团内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风险共管,利益共享的同业合作管理模式,以共同防范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

(四)强化信贷管理。

对集团关联企业的信贷管理,应按照要求对行业发展、财务状况、担保能力、资信状况、资金流向等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测。特别关注集团性客户贷款资金流向以及关联企业间财务往来,及时发现集团性客户未按规定使用或挪》用、转移银行信用的问题。同时应重视贷款担保管理,以有效降低关联企业风险。对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或关联资金占用将企业有效资产转归个人所有的民营企业等借款人,可要求企业的所有者或经营者除提供本机构要求的担保外,再追加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以尽可能地消除风险隐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建立,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愈趋成熟,金融制度的逐步健全,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风险的意识逐步提高,集团关联客户风险的有效管理和防控体系将日益完善。

摘要:防范集团客户关联交易贷款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集团客户主要特点、集团客户关联风险成因、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建议等方面, 探讨了加强集团客户贷款管理、防范和控制企业关联风险的意义和措施。

关键词:集团关联,信贷风险,银行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课题组.集团性客户的信贷风险问题[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 (04)

[2]、卢云曲. 对集团性客户信贷经营管理问题的思考[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6, (05)

[3]、李红兵. 集团性客户及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甘肃金融, 2008, (06)

[4]、王岩. 关于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探讨[J].华北金融,  2007, (01)  .

[5]、刘肖原, 贾涛. 我国集团性企业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1)  .

[6]、薛莹, 徐萍. 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7, (05)  .

[7]、胡婷. 关联企业间的保证及对银行的影响[J].安徽农村金融,  2006, (04)  .

[8]、李永宏.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金融, 2007, (02)  .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成因分析 篇2

关键词: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TU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27-01

一、共同代理引发居多问题

集团客户对信贷资金的巨额需求无法从一家商业银行得到满足,所以往往与多家银行保持着信贷往来,这种一对多的情况被称为多头授信。在这种情况下,一家银行只掌握了与其有信贷业务往来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授信情况等信息,对集团内其它公司的相关信息则无法知晓。各授信行之间出于保护自己商业利益的目的也不会公开自己说掌控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当前,集团客户在多家商业银行取得授信,有的跨越地域极广,并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给银行以超强还贷能力的假象,假象的背后则是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一)恶性竞争,争相放贷。集团客户授信能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好的收益,因此也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先恐后的授信对象,有时为了争夺集团客户,提高本行在信贷市场中的占有率,商业银行间不乏恶劣的竞争,比如较大幅度减低利率,放低贷款条件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每家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任何代价拉拢客户,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次优甚至次次优。(二)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时不理性。在银行的放贷审批过程中存在一条基本原则:借款人未尝还的债务价值=项目的剩余价值。在实践操作中,各商业银行都要仔细评估授信对象的资产净值,并以此来确定授信的额度,显然,对于某一家银行来说,这是最小化授信风险的理性行为。如果每家银行对同一个项目授信,却仍然依靠上面的原则,就很容易导致总的授信额度远远超过该项目所能承担的金额。因此,对于授信银行集体而言,是非理性的。(三)激烈的同业竞争造成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积累。在对集团客户的授信过程中,商业银行本来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加上同业的恶性竞争,使得商业银行更加的被动,面对强势的集团客户,各商业银行惟恐服务不周。(四)集团客户危机出现后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多家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共同授信是一个“共同代理”问题,这很容易导致前面所说的过度授信,除此之外,共同授信还容易导致“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当集团客户出现危机之后,众多债权银行的跟风行为很容易放大其经营危机,此时企业的获得授信的难度将会很大,因为重新谈判债务合约可能会失败,其中既有商业银行出于最大化保护自己利益的因素,也有协调众多债权银行导致协调成本很高的因素。

二、商业银行授信体系不够完善

(一)总分行制度不能适应集团客户授信要求。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中组织必须设计好管理的幅度。如果设计不合理,导致管理的幅度偏大,就会危害到组织决策的效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营运模式不太适应集团客户授信的动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三级管理模式,一级经营的运营机制。这管理半径太长、结构偏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机构的营运效率,虽然有些银行建立了集团客户部,采取统一授信的制度,但过长的管理半径会使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偏离,总行也不可能发费巨额的成本控制各分支行对集团客户及其关联子公司的授信风险,而分支行想从全局控制风险更是望尘莫及。(二)商业银行内部制度体系相对薄弱,缺乏创新机制。从制度体制上看,大多数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健全、放贷、审贷机制相对薄弱,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没能落实。有些银行决策约束机制建设落后,对有经营决策权的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合理,授信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存在脱钩的现象。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也没有建立系统有效的风险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机制。从管理体制上看,大多数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独立分块较多,管理半径较长,责任与权力范围不明确,并未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授信风险控制体力。加之各种风险控制的规章制度缺乏综合协调,银行的高管人员也很难对授信风险总量度量、总量控制。与此相关的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缺乏独立、高效的风险监控程序,使风险控制部门未能及时、精确、系统的把握授信风险。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不具备计算和配置风险资本的能力,各行主要是依据粗略的理论及从历史经验数据得出的公式对最高综合授信额度进行测算,具体操作时,录入的变量值仅是客户的历史数据,而不包含银行自身的实力及客户未来发展的预测数据等。加上银行在授信额度的审定等方面对经验或主观判断的依赖性,导致授信额的随意性较大。

三、贷后监督管理不到位

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对集团客户的授信业务中,贷后管理环节比较薄弱,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导致了较大的授信风险,具体说来,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授信风险信息收集效率低下,授信风险预警系统所发挥的功能有限。由于我国银行缺乏高效运行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对集团客户的营运情况把握不到位,对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没能及时的知晓等,就是再好的风险预警系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我国银行的风险预警体系一般无专人负责分析、度量风险信号,当授信风险暴露时,也没有负责人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二)集团客户授信不同于一般的信贷业务,需要精通业务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人员的配备方面明显不足,对集团客户授信的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也较低,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上市公司年表的分析能力都很欠缺。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應当认识到人才资源是银行发展的基础,是能否在未来激列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应当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安宸(1986--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吴先进(1986-- ),男,汉族,湖南浏阳人,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廖肇辉.集团客户授信:共同代理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金融研究,2005,5.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 篇3

一、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特征

集团客户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 是一个的多级法人结构经济联合体, 主要是通过利益关系, 比如资产、契约以及技术等, 来构成的经济联合体, 有着共同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集团客户经营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集团内部的产权分配涉及到各方面利益, 产权关系和产权层次复杂。第二, 集团内部对于企业资源的配置利用关联交易达到, 进而保证企业的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第三, 通过频繁兼并收购等经营活动来达到发展的目的, 多元化投资带动企业的发展, 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第四, 合理处理融资和投资的关系, 融资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投资活动的进行, 另一方面, 投资可以带动融资的发展。

集团企业的系统风险是其经营方式的逻辑必然, 造成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在集团客户的发展中, 关联客户和集团关联客户的发展模式与资金的管理体系会造成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集团客户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由于投资决策的失误或者投资偏好和过度举债的倾向, 很可能造成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升高。集团客户往往只看见利益, 而看不到存在的风险, 这样很容易诱发潜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集团客户多元化投资存在不足, 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 严重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 对业主造成负累。集团客户在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也决定了其系统风险性的大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集团客户招致的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同时不确定性和多发性是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的两个显著特征, 对集团客户的系统性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成因

(一) 集团企业经营行为存在缺陷

集团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存在着很多的缺陷, 造成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升高。同时集团客户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存在不足之处。目前, 部分集团客户对于关联交易缺乏控制, 企业内控制制度不完善, 甚至相关部门存在着为己谋私的现象, 造成企业系统性风险升高。另一方面, 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存在着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人员来保证集团企业的正常运营。随着集团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 企业管理起来也逐渐变难, 如何把握住市场经济需求进行管理是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部分低效企业风险开始显现, 集团客户的系统性风险也会逐渐呈现在企业管理者的面前。

(二) 银行信贷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些集团客户对于市场发展趋势把握错误, 盲目跟风, 忽略的潜在的风险, 造成投资风险大幅度提高。同时商业银行对于集团企业的借贷行为没有经过严格审查, 借贷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集团企业投资以及融资不善造成银行信贷风险升高。同时商业银行内部对于风险信息的掌握不准确, 产生风险问题。集团客户在投资和融资过程中, 会有潜在的风险存在, 商业银行对于这些信息掌握不及时或者不全面, 都会对银行信贷产生不利的影响。商业银行管理者也要对集团客户的政策风险和区域风险信息也要把握好, 这样才可以尽量的降低系统性风险。

三、集团客户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推进措施

(一)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控制, 需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来保证集团企业的正常运营。目前来说, 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缺陷, 主要是基于单一客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机制和手段。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要建立与我国国情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保证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 建立商业银行信息沟通机制

一部分集团客户从事多元化、跨行业、跨区域的经营活动, 对于集团客户要实施联合监督, 建立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 实现商业银行的信息能够及时分享, 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交流, 能够保证商业银行获得风险信息的及时、全面, 避免因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带来的风险。银行间风险信息的查询和互换能够让银行企业及时发现集团客户信贷存在的风险, 从而将信贷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 严格控制准入条件

首先要将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团客户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准入条件。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科学发展性的行业, 发展依靠自身积累的, 经营效益又快又好的客户, 同时该客户的组织结构清晰, 财务制度健全, 资金来往规范的集团客户, 要给予高度的支持;对于那些财务制度不健全, 关联交易不规范和不明显, 而且客户主营业务不突出, 也不愿意提供关联方信息的这些集团客户, 一定要慎重地介入;对于那些涉足股市期市等高风险市场行业的, 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的, 且依靠银行信用进行扩张发展的资本运作频繁的集团客户, 应该把它们纳入重点的风险监控对象, 要严格审批这种客户的授信额度, 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逐步退出机制。

四、结语

随着信贷风险的提高, 集团企业进行融资和投资活动中都存在着风险隐患, 商业银行要及时掌握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评估, 将信贷2风0险14控制年起第来1, 1保期证银中行旬不刊会因此造成损失。银行信贷风险的时控制代, 一 (方总面第要5加7强0管期理) 机制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建立商业银行T信i息m沟e通s机制, 保证商业银行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 一系列集团客户先后爆发债务危机, 银行信贷资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同时信贷危机的出现也给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存在缺陷, 因此对于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评估还比较落后。信贷风险若是不加以控制, 很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控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 并对控制信贷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集团客户,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贾芳琳.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0金融Finance N O.11, 2014 (C um ulativety N O.570) (12) :101-102.

[2]张卫平.当前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督管理的几点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1 (21) :136-137.

上一篇:作业质量指标下一篇:GMP质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