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尽管集团客户所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商业银行纳入信贷决策,但由于集团客户经营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往往因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而潜伏着很高的风险。本文利用经济实体理论对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集团客户;贷款授信;风险评估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是银行授信业务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篇1:

浅谈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需求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数量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控进行探索十分必要。本文将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控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数量显著增加,集团客户信贷量在商业银行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成效较差,做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来说十分必要。

一、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

信贷风险向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一般是指在信贷过程中,信贷对象无法按照约定履行相应的信贷协议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可控性,只要及时分析和评估潜在的信贷风险并采取系统化的防范措施,就可以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集团客户的信贷行为特征往往不同于普通用户,与之相适应,其信贷风险也具有特殊性,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相比于商业银行普通用户,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3个重要特点:其一,信贷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相对更大。普通用户一般会采取抵押等方式进行信贷,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是相对可控的,而集团客户往往会采取相互担保的方式进行信贷,信贷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显著增加了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其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潜伏期较长。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信贷金额往往较大,信贷周期也往往相对较长,而且集团客户的资金调动能力往往相对较强,还贷方式多样,还贷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普遍存在,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潜伏期较长;其三,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风险性较高。现阶段,银行贷款仍是大多数集团客户融资、筹资时首要选择的方式,集团客户对银行贷款方式的依赖性很大,信贷资金也往往相对较大,一旦集团客户的项目进展不顺利,将无法按时还贷,这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风险性还是相对较高的。

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1.注重信贷前的风险防范

注重信贷前的风险防范工作是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可以采取以下3个途径:其一,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集团客户信息库,同时应该做好信息核查工作,有效保障集团客户信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确保商业银行作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其二,我国各商业银行之间应该相互合作,构建全国性、跨银行的商业信用系统,打通信息沟通和共享渠道,确保各大商业银行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集团客户的各种动态信息,这样才能从信贷前环节出发降低信贷风险。

2.注重信贷环节的风险防范

集团客户信贷金额相对较大,信贷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相对较多,必须注重信贷环节的实时风险防范,才能有效的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注重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的构建,要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集团客户信用信息库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充分发挥社会性监管作用,积极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对集团客户的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借助社会性监管力量降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兴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系统化、全过程的信贷风险实时动态监管平台,该平台应该至少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功能:其一,监管平台要具有信息搜集、整合处理、分析的能力,能够及时对信贷过程中集团客户反馈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合理评价;其二,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这样可以在信贷全过程中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监管,并能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风险防控;其三,商业银行要利用该平台创设高度流通的信息环境,确保商业银行上下级之间、商业银行与集团客户之间能够充分进行信息沟通和反馈,在全面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人员应该从全局出发,及时调整风险防控对策,确保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防控真正发挥预期的效应。

3.做好风险损失补救措施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旦集团客户无法按照预期目标进行还贷,商业银行很有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损失,想要真正做好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必须构建系统化的风险损失补救措施体系。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依法加大回收貸款的力度,如果遇到不按照协议偿还贷款的恶性行为,要及时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逐步完善信贷保险制度,这样一旦银行遭受较大的损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取适当的赔偿,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集团客户不同于普通用户,其信贷风险往往相对较高,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商业银行要充分了解集团客户资料,全面搜集信息,做好信贷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其次商业银行还要建立全过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对信贷过程中集团客户的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最后,商业银行也要未雨绸缪,做好风险损失补救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强.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时代金融,2014,32:108+112.

[2]刘磊.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267.

[3]李静.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25-27.

作者:李彦鹏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篇2: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

摘要:尽管集团客户所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商业银行纳入信贷决策,但由于集团客户经营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往往因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而潜伏着很高的风险。本文利用经济实体理论对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集团客户;贷款授信;风险评估

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是银行授信业务中的重点和难点。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为强化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提供了业务指针。本文基于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经济实体理论(Economic Entity Theory),提出了关于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目前的多层级管理体制和对分支机构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使各级分行比较关注自身经营目标,一定程度上造成经营行集团客户按单一客户管理的逆向选择;同时对跨区域、多元化、组织结构和内部交易都很复杂的集团关联客户,由于缺乏分行之间的协同配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导致分行之间横向传递信息的渠道十分不畅,从而影响了对集团客户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快速传递,造成诸多问题。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集团客户的定义可知,从股权或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法人或被其他法人控制的组织形式,到其他可能不按照公允价格转让资产利润的,都要求纳入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但在具体的银行授信业务中,各级行对于集团客户的管理以及会计处理存在很大争议。对比国际会计准则,从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来看,母公司理论(Parent company concept)和经济实体理论(Economic Entity Theory)成为争议的焦点。

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基本采用了经济实体理论的框架,要求母公司提供合并财务报表,取消简单合并子公司报表的合并方法;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采用了母公司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二者融合的方式。从银监会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指引中关于集团定义和管理来看,倾向于经济实体理论。

二、母公司理论与经济实体理论的对比

(一)母公司理论

强调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最主要目的是满足母公司股东的需要。因此,它一方面认为母子公司间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主张采用完全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需要,又对完全合并法进行了一定修正。

母公司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将子公司的全部净资产、净收益进行合并;(2)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商誉和子公司净资产的增值,在报表合并时只确认和摊销属于母公司的部分;(3)母子公司间的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只抵销属于母公司的部分;(4)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列在股东权益部分,也不列在负债部分,而是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在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实际反映的是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5)在合并利润表上,少数股东损益项目被视为一项费用,并因此而作为合并损益的一个扣减项目,这样,合并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反映的只是属于母公司的净收益。

(二)经济实体理论

经济实体理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不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母公司有权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资产。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满足合并会计主体(即集团)所有股东的信息要求,而不仅仅是满足母公司的信息要求。实体理论主张采用完全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实体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将子公司的全部净资产、净收益进行合并;(2)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商誉和子公司净资产的增值,在报表合并时全部加以确认和摊销;(3)母子公司间的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全部抵销;(4)少数股东权益列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反映的是整个企业集团的股东权益;(5)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在合并利润分配表中反映,合并损益反映的是整个企业集团的净收益。从新会计准则所依据的理论来看,是母公司理论与实体理论的某种结合,但以实体理论为主。

三、基于两种理论的合并财务报表分析

母公司理论在实务上的可操作较强,被很多国家采纳。但是母公司理论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一是它缺乏独立的理论基础。二是它无法克服比例合并法的双重计价问题。三是将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使得少数股东权益的性质模糊不清,破坏了报表的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性。经济实体理论的优点是符合控制的实质。由于对子公司的净资产计价,能够克服母公司理论下对子公司资产的双重计价缺陷。

从我国企业集团形成的现状来看,以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建立企业集团的形式占重要地位,并且呈发展趋势。控制企业和被控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的会计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运用。母公司理论在控股权独大的背景下代表母公司股东的利益,而在实践中股权结构更为分散及多层控股和交叉控股更为普遍的背景下,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正是代表着集团内的少数股东权益。在经济实体理论指导下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供企业集团的所有股东使用,其比母公司理论指导下编制的仅为母公司股东服务的合并财务报表更为客观、公正和全面。在经济实体理论下,全面抵销集团内公司间交易未实现损益,无论是顺销、平销还是逆销,都全面抵销到未实现的损益,从而有助于抑制企业利用集团内的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现象。

四、集团授信风险管理中经济实体理论的应用

(一)深入研究集团关联交易分析,加强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审查

集团客户经营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银行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等构成集团法人进行关联风险分析,因此,需要认真对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分析。

不少银行目前仍允许集团子公司评级可高于集团母公司评级,授信风险限额来自单独财务报表数据。银行授信风险管理实践中,造成了集团客户故意选取风险意识薄弱的银行,或粉饰甚至操纵提交银行的财务报表信息。结合经济实体理论,为防止集团客户为获取银行更高的信用级别、更为有利的授信条件而故意操纵资产负债表谋取不正当利益,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各子项目进行详细的风险审查十分必要。银行风险审查实践中,应紧密结合集团内部的治理结构和近期关联交易,对不同时点的财务指标异常变动予以高度关注。对银行评级授信的基期即年末数据进行详查,尤其应区分不同的集团关联类型,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一是纵向一体化集团;二是横向多元化集团。

纵向一体化集团多以产业或行业上下游之间的供应链关系联系在一起,例如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下游企业再进行销售。此类集团模式,审查时可关注上下游企业财务报表中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上游通过赊销向下游输入商业信用;下游是否存在购入不必要原材料使得上游获得好看的账面利润和现金流。横向多元化集团的内部企业之间多通过兼并重组建立联系,一般表现为母公司将现有资产进行评估,以低于公允价值出售给上市子公司,后者再通过增资或配股方式进行再融资,并以所购资产溢价作为投资收益。

银行应区分不同的集团管理模式,对其非正常的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甄别,及时识别其关联风险。

(二)区分集团关联和非集团关联

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关于集团客户的定义的外延其实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会计准则中纳入并表范围的集团客户。该定义暗含了集团关联和非集团关联两种类型的关联客户。因此在银行授信业务中必须严格划分集团关联和非集团关联两种类型,分别制定不同的风险评级模型和授信风险限额体系。

(三)建议提升集团关联客户的管理层次

逐步实现信贷风险的集中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及时全面掌握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同时,从经营模式、资金管理模式、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关联交易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投资、实际控制人的素质等方面加强对集团客户运营模式的分析研究,从整体上把握集团客户的风险状况,逐步建立适应集团客户风险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同时研究完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调动整个银行关注集团整体风险的积极性。

(四)确定“管理行——主办行——协办行”管理模式,明确集团客户管理中各参与机构的权责利

集团客户授信时,各参与机构之间权责利匹配原则是,只提供资金而不承担相应授信风险的机构获得相当于资金成本的无风险收益RFP,高于资金成本部分的风险收益由承担授信风险的机构获得。承担操作风险的机构可获得一定的管理费用。各参与机构之间就风险和收益的分配达成其他协议的,按其协议处理。集团授信额度下,如参与行愿意承担相应授信的信用风险,应以书面方式向牵头行表明,并在内部完成授信审查。该部分授信收益由参与行获得,风险由参与行承担。

(五)集团客户名单的动态调整

总行层面职能部门应当建立清晰明确的报送路线,对全辖的集团客户关联线索定期梳理,并及时响应,如遇重大情况的,应及时对集团客户名单进行动态调整。调整后的集团客户名单,报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及时调整其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或压缩其融资安排。

参考文献:

[1]王广新.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08,(7).

[2]吴庆晓,刘海龙.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金融,2008,(1).

(责任编辑 刘西顺)

作者:闫 琨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篇3: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化解研究

【摘要】 基于现金流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和银团贷款是商业银行分散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湖北迈亚贷款俱乐部充分利用银团贷款的信息共享、风险分散、合作共赢和提高信用识别能力等优势,在化解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金融合作维权之路。

【关键词】 现金流; 集团客户; 贷款俱乐部

一、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现金流与信贷风险

现金流是现代企业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量情况的总称。由于利润操纵、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存在,现金流量比传统的利润指标更能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处理技巧操纵利润,但难以“创造”现金流,因此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或财务风险分析,人们更相信现金流而非利润指标,现金流量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现代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融资结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其信贷风险评估更加困难。企业集团是由多法人组成的,以产权关系为基本连接纽带而形成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特性,一般从事多元化和跨国经营的经济联合体。董建萌和朱瑞博(2010)指出企业集团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具有与单一企业不同的公司治理、控制机制、空间组织结构以及融资特征,使得集团客户的信用评级十分复杂,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准确、有效、及时地对集团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的主要障碍。从内部组织结构的角度可以把企业集团分为垂直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型和横向并列的财团型两大类。

财团型企业集团是指以大银行和综合商社为核心,各成员企业之间呈环状持股,通过资本、人事、交易关系、组织和契约纽带,将不同行业的一个或几个大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横向集团,最典型的是日本的三菱、三井、芙蓉、富士、三和、第一劝业六大财团。这些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经理会”,是由同一企业集团内的一些核心企业的经理组成,是事实上的大股东会,定期举行会议,协商、决策集团中的重大问题,有时可能主要是为了联络感情、交流信息,但集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因此它只是松散的联合体。根据今井贤一(Kenichi Imai)等(1982,1984)的分类,这种财团型企业集团属于狭义的中间性组织,集团公司成员之间的交易既不是纯粹的市场交易,也不是纯粹的组织内交易,其决策原则和交易成员资格以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准则都是由市场原则与组织原则的结合和交叉决定的资源配置机制。

母子公司型(Parent-subsidiary Companies)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几个大公司为核心,通过投资控股、参股、特许、长期交易和下包等方式而形成的企业联合体,也常常被称为“集团公司”。核心企业就是母公司和控股公司,它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又通过控股、参股,控制子公司、孙公司、关联公司,管理和控制整个集团的运行。母公司是集团公司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也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企业集团是比较规范的模式,且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主流模式。我国政府也把这类企业集团作为发展的方向。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一般情况下,母子型企业集团的构成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以产权或者说是以金融契约为纽带的成员和以非产权或者说是以非金融类的其它契约为纽带的成员。前者构成了企业集团的核心层、紧密层和半紧密层,后者则形成了企业集团的松散层和外围,在集团形成的初期,主要以前者为主体,松散层和外围往往很少,因此有的学者把这两者作为不同的集团类型,但是在大多数企业集团内部,这两者互相交叉、互为补充,往往能够达到相映生辉的效果。集团的核心层、紧密层和半紧密层主要是通过股权关系而形成金字塔式的层层控股结构,也就是通过拥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获得股东表决权的多数,进而控制公司董事会,从而取得企业的控股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以母公司为核心,母公司支配若干子公司,子公司又同时支配若干孙公司的企业集团。这种制度安排保证了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克服企业间市场交易费用,并且节约科层制的组织成本,属于类市场的中间性组织。

与产权契约相比较,企业集团的松散层和外围往往是基于企业之间有长期性交易关系,通过产品、资源、技术、生产协作、销售等方面的协议、合同等契约形式连接而成的。这种契约关系的稳定性明显不如前者,更多体现的是市场交易关系,成员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按照法律规定,契约和协议可以依法签订,也可以在某种条件下依法解除。

从形式上看,核心层、紧密层和半紧密层的一系列企业都被纳入到集团整体的管理控制体系之中,集团总部和母公司的决策意志通过股权控制机制,能够贯彻到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虽然这些子公司也是独立的法人,也拥有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其决策往往受到母公司或集团总部的影响,从而限定了子公司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限,使母公司或集团总部的治理活动的边界超过了母、子公司的组织边界。而集团企业的松散层和外围则主要是通过非金融类的其它契约为纽带,体现的是一种主导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是大企业通过企业系列化、下包制等控制、整合供应链的重要形式。

由于集团客户的中间性组织特征,使得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评估十分复杂,主要表现在:集团客户界定不清晰;多元化经营,系统性风险高;多头贷款、多头授信监管难度大;内部关联交易连环担保普遍;集团客户风险高度集中等。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2008)把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盲目扩张失败型。这种类型的集团客户负责人一般都有过辉煌的经历,具有很强的扩张欲望,无往不胜的经历,使得他们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崇拜和好大喜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实力。在盲目扩张过程中银行信贷资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资本运作失策型。银行信贷资金陷入资本运作“黑洞”。三是集团管理失当型。集团管理失当型常常表现为资金频繁挪用、财务混乱虚假、公司治理结构紊乱。四是信用集聚失控型。这主要源于集团客户关联企业之间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关联性,整个债务链十分脆弱,一旦一家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整个集团企业的贷款安全受到影响。

二、湖北迈亚贷款俱乐部化解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

湖北迈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迈亚”)是集纺、织、染、整配套能力于一体的高档呢绒面料和高档色织面料厂商。湖北迈亚的前身为创立于1986年的仙桃经编毛毯厂。2000年4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实际募集资金22 482万元。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拥有9大经营实体,6 000余名员工,总资产14.92亿元,净资产4.55亿元,年利税5 500万元,年创汇超过1 200万美元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湖北仙桃市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企业上市后,湖北迈亚引进了年产800万米露赛尔纤维高档面料生产线、新上呢绒面料、高档纯棉色织面料及高档西服麻衬四个项目,并先后向多家银行贷款8.75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5.85亿元(含银行承兑汇票),固定资产贷款2.9亿元。远超集团自身盈利和现金流实力的固定资产投资。2005 年这家技术装备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的上市公司陷于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2003~2005年湖北迈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净流出总额为14 401万元,同时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出总额为7 948万元,而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仅为14 573万元,缺口达7 776万元(见表1),信贷风险已经非常突出。由于内部管理薄弱和现金流管理能力不足,湖北迈亚获得的银行授信大多短贷长用,期限结构设计不合理,投资项目尚未完全正式投产获益就已经到了还贷期,银行纷纷上门讨债。同时,湖北迈亚新上项目投产急需配套流动资金,资金缺口超过1.5亿元(陈鄂顺和郭坤明,2009)。到2006年9月,湖北迈亚及其关联企业欠省内10家银行9.3亿元贷款(含部分承兑汇票),负债在短短的4个月内将纷纷到期,企业账面已经亏损严重,潜亏暴露,经营难以为继。

给湖北迈亚提供贷款的11家银行面临着两难决策:如果一家银行加大对迈亚集团的讨债力度,采取简单的强制收贷方式,其他银行出于管理本能,必然迅速跟进,极易催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连锁反应,企业很可能会因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倒闭,而银行的大部分信贷资产也难以保全;如果延长对迈亚集团的贷款期限或继续给其增加授信额度,企业就很可能会渡过难关,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将得以保全,但其他银行则可能会继续讨债,而本银行的信贷资产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甚至颗粒无收。

针对这一情况,2005年10月—12月,湖北省银行业协会会同仙桃市当地银行监管部门,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专题会、汇报会和筹备会,与仙桃市政府、迈亚公司、债权银行及其债权银行的上级部门密集沟通和协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统一思想,最终达成了“维持总量,有收有放,严格监控,促进转化,适度支持”的共识。2005年底,迈亚公司与最大债权行中国银行仙桃市支行向湖北省协会正式申请,湖北省银行业协会正式发文,成立了湖北迈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贷款俱乐部(简称迈亚贷款俱乐部)。贷款俱乐部实行会员制,确定最大债权行中国银行仙桃支行担任牵头行并负责秘书处工作,贷款额度次之的工商银行仙桃支行为副牵头行,其他9家债权银行为成员行。成员行不论贷款额度大小,均为享有平等民事权力的法律主体。11家贷款俱乐部成员行之间签订了《迈亚贷款俱乐部协议(银银协议)》,俱乐部制定了《贷款俱乐部暂行管理办法》和《贷款俱乐部管理操作指引》,这是指导贷款俱乐部正常运行的框架协议。同时贷款俱乐部成员行与迈亚公司签订了《迈亚贷款俱乐部与迈亚公司银企协议》。陈鄂顺和郭坤明(2009)指出贷款俱乐部的成立,有效地整合了与迈亚公司债权银行的力量,从而实施了贷款的集中管理。这样既防范了信贷风险,又支持了企业走出经营困难,有利于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加强了银行业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及时获取企业经营诸环节中的预警信号,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信贷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防范了信贷风险的集中暴露,保证了信贷资产的安全。

迈亚贷款俱乐部成立后,各成员行和迈亚公司按照相关协议,充分挖掘内外资源缓解迈亚集团的资金瓶颈(陈鄂顺和郭坤明,2009)。一是企业断臂求生,处置附营业务资产和闲置资产。将非主营业务“凯亚药业”和富丽板厂迅速变卖,共计变现资金5 000 万元。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09年湖北迈亚集团主要是通过投资活动获得的现金流来归还银行贷款,特别是2009年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高达15 169万元。二是催收应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组织清收专班分赴深圳、广州和武汉等地,清收业务往来企业和销售经理的占有资金,收回现金2 200万元。三是适度注入资金、雪中送炭。2006 年初,迈亚贷款俱乐部积极协调建立了对迈亚公司新增贷款的风险规避和优先退出机制,制定了“封闭运行、优先偿还”的优惠政策,农发行仙桃支行和国开行湖北省分行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企业和迈亚贷款俱乐部排忧解难,联合为迈亚公司贷款6 000万元,为企业经营解决了燃眉之急,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四是贯彻“共进共推”的银银协议精神,债权行在本级权限范围内的贷款额度,尽量采取展期方式,维护信贷存量总量;而权限在总行一级的,支行、二级分行和省分行积极主动做好总行工作;三年内,累计延续授信11.3亿元。五是充分发挥票据融资功能。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企业购买原辅材料提供支持,2006~2008年,俱乐部成员行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企业融资2.2亿元。六是及时将上级拨付的改制资金5 000万元优先安排给迈亚公司,在税费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或减免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在能源供应方面优先安排电力供应;在办理贷款抵押手续涉及的土地、房产部门的收费方面给予最大优惠。

三年来,迈亚贷款俱乐部多次召开成员行会议,协调银企之间的生产经营和到期贷款的清偿问题。经过当地政府、企业和迈亚俱乐部成员行的艰苦努力,企业取得了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两方面的实质性成效。到2008年底,迈亚集团已偿还贷款本息6.2亿元,占所欠银行债务的67.1%,有6家银行的贷款已结清,剩余3.1亿授信形态正常。通过前移风险管理关口,使迈亚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可能导致的银行信贷风险得到了全面化解。

三、启示与借鉴

银团贷款是商业银行分散大额信贷风险和实施资产组合管理的有效手段。湖北迈亚贷款俱乐部就是充分利用了银团贷款的信息共享、风险分散、合作共赢和提高信用识别能力等优势,在化解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以贷款俱乐部为平台,俱乐部成员行紧紧依靠当地政府、银行和企业,推动银企债务重组,推进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前移风险管理关口,既保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又有效化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金融合作维权之路。

基于现金流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由于现金流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确认的,反映的是企业真实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下企业对利润的操纵和盈余管理,比传统的利润指标更能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因此现金流信息为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了更可靠的预警手段。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基于现金流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的动态变化来反映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程度,对风险变化的可能因素进行跟踪关注,及时发现不利变化的预警信号,以制定抑制风险的可行方案,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恶化。

强化商业银行对企业投资经营的事中、事后监督的相机治理机制。我国目前的银行系统已经逐步建立和规范了一套信用评级制度和指标体系,在事前监督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事中和事后监督方面却比较薄弱。因此,可以借鉴日本主银行体制中的事中、事后相机抉择的治理机制,真正落实产权约束和债权约束,形成完善的融资主体治理机制。从迈亚贷款俱乐部的运作来看,确实确保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但长期以来湖北迈亚的主营业务一直没有取得彻底改善。自2006年以来,湖北迈亚一直巨额亏损(见表1),这也表明作为债权人的贷款俱乐部尚未取得与迈亚集团实际控股人、战略投资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迈亚集团也没有真正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 陈鄂顺,郭坤明.创新金融维权合作模式,化解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湖北迈亚贷款俱乐部成功运作的启示[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9,(3):44-45.

[2] 董建萌,朱瑞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评级及其风险防控[J].征信,2010(2).

[3] 韩华林,朱瑞博.融资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绩效的一个视角[J].经济管理,2002(2):4-17.

[4] 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中应汲取的教训及其对策[J].海南金融,2008(6).

[5] [日]今井贤一,伊丹敬之,小池和男.内部组织的经济学[M].金洪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作者:董建萌 朱瑞博

上一篇:寿险营销模式创新措施论文下一篇:审计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