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技能课程

2024-05-09

会计技能课程(精选十篇)

会计技能课程 篇1

一、现阶段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较低

现实中毕业生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差, 笔者曾经碰到一位高职的毕业生, 持有会计从业资格上岗证, 在填写现金支票时用圆珠笔填写, 日记账不会登记, 可能这只是个例, 但是也反映了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会计凭证的填制是会计应用能力中最基本的, 而恰恰是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学生都不具备。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有的老师讲课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或者照本宣科, 不注意活跃教学气氛, 教学中也没有适当的以举例子、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增加讲课的趣味性, 致使教学内容艰深晦涩, 沉闷无趣。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基础课程, 因此, 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如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会计信息的载体应尽可能给它们更多的感性认识,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学习的结果只是背了一些名词和概念, 对于真正的会计循环和操作并不了解。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 将来毕业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是从事会计或者相关工作, 如出纳、总账、报表、审核以及仓管等, 这些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能够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2.会计从业资格太侧重于理论考核, 导致课改推动进程缓慢

我国财经法规相关内容明确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就能上岗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现在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在推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核, 以选择判断来作为考核主要方式, 从而出现了“会计速成热”, 考生往往通过短时间背诵理论考点就能获得一本证书, 这本证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就可想而知了。

我国会计从业证书的考核太偏重于理论的考核, 导致了教师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教授, 而且对于知识的讲解趋于表面化, 很少深入论述理论知识的合理性和恰当性, 大量的准则和规章制度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必须牢记的知识, 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对于实务操作的原理却讲得很少, 这样直接导致了课改难以真正推进。

3.实践性教学难以真正实现

会计课程以往都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授课, 理论逻辑性强, 但是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融合。大多数学校是进行配套实训课程来解决学生实践性教学, 因为没有会计角色的引导, 没有对会计岗位和具体会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没有形成会计岗位工作过程意识, 没有会计分工意识等等缺陷, 仅仅就实训而实训, 从而导致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真正实现。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形成的校企合作还处在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中层次的起步阶段, 大多数都是学校为求生存发展和市场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 难度更大, 主要是因为学校一头热, 企业兴趣不大。企业认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差, 会计岗位又是重要的核心部门, 不愿意让学生走进企业。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会计技能大赛的指挥棒作用, 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 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深学生对会计的认知。

二、会计技能大赛在会计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1.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起导向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就是学生、职业的需求, 它的确立核心是要达成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职业需求信息的获得是一个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的过程。因为职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 最终发言权是属于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者只有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 对职业岗位、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对人才规格的调查才有实际的意义。而现实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冷淡, 使课程改革一再受挫,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也就缺乏了职业性。

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屡春风, 从技能大赛中, 职业学校可以知道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 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并且在技能大赛中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接触, 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 瞄准市场变化, 贴近企业需求, 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对职业需求及其变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以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以会计人才需求为例, 大多数企业需要会计人才定位在“业务相对精通、综合素质较高、可塑性强”的层次上, 这就给会计教学指引了方向, 而业务相对精通恰恰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 会计技能培训、比赛满足了这一要求。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选取教学内容, 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

会计课堂教育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重新设计, 将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育中。课堂教育所讲解的课程内容应尽可能与会计的日常岗位相对应。根据工作内容选择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把会计理论知识向会计技能进行转化。

3.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 新知识、新技能哪里来, 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教师学习的“窗口”之一, 是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职业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一些集训, 指导教师会进一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融合。许多会计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 他们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理论和实操能力, 这样就提升了教师的能力, 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这样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才能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提高自己的实施能力, 从而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促进校企合作, 创造实训机会

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 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它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职业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大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 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 了解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 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 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动。

综上所述, 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的举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通过举行大赛可以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它像给课程改革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加速度, 使课程改革以更大的速度发展。今后, 我们要注意利用技能大赛的引领、推动作用, 通过技能大赛形成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倒逼机制, 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摘要:技能大赛在职教业掀起一阵教学改革的旋风, 各所职业学校都把它作为重要的日常教学工作来抓, 同时技能大赛又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 多方面提升了师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教学改革态势。

会计技能课程 篇2

关键词:会计技能大赛;会计教学;会计人才;职业学校;课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9-2

一、會计专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讲授为主,教学方法陈旧

现阶段的会计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理论为主,每学期只安排很短的时间集中练习技能,而会计专业本身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性要求比较高,而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只重视理论,缺乏实践,导致自身动手操作性差,根本不能真正地处理现阶段的会计业务,因此,现阶段的会计教学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2.注重理论,课程改革缓慢

我国现阶段要求会计人员上岗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而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是理论考核,题型主要是选择判断,对于深层次的理解过于浅显,更没有深入的考核标准,更谈不上实践操作了,这使得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偏重于理论,不重视实践操作,使得课程改革难以推进。各职业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是真正能充分利用的不多,使得实践性教学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实现。

二、会计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意义

1.给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技能大赛是各大企业参与举办的,因此技能大赛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是当今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才,因此它给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建立了导向,其核心是实现统一学生发展需求与职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发展。在现实中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企业的反应态度比较冷淡,因此课程改革屡屡受挫,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也缺乏导向性。学校通过技能大赛既可以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同时为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能指明了方向,并在技能竞赛的基础上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使学校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开展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性教学

一直以来,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认为职业技能竞赛比的都是些无足轻重的技能,而且将技能竞赛引入校内实践性教学,竞赛前花很长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干扰了正常的专业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但实际上,只要能够合理地协调与衔接,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前的准备阶段,指导教师要组织参赛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弱点,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实训指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竞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为学生以后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技能基础。因此,举办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

三、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1.通过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来夯实理论基础及强化技能训练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广度与难度合理的教材。中职教育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差别,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应通过实例介绍应用场合和方法,努力使学生在业务广度上得到延伸,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而不是一味追求在深度上建立完整的实验教材体系。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会计人才,而这必须要有具有业务广度的系统完整的实验教材与之相匹配。

完善的实验教材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个课程的实验教材,其中又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学主要课程的实验教材;另一部分是具有业务广度的综合实验教材。有了融合以上全部或大部分课程的综合实验教材,学生只要通过综合实验就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一证一能双轨教学模式,使理论与技能同时得到提高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会计从业资格证与会计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一方面通过理论教学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能顺利考取这个会计行业的准入证。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宣传,广泛动员,以技能大赛为契机,通过组建兴趣小组、专业技能社团、开放实训室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3.加强教学团队整体培训

教学团队是一个整体,没有良好的教学团队,就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团队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只有每个教师都拥有了较高的业务水平,整个团队才更加高效。

4.加强会计技能教学教材建设

目前关于会计技能的教材较多,但真正的只涉及纯实务操作和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几乎没有,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专业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该加强对会计技能教学教材的研发。

5.创新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由于会计技能大赛是结合企业对岗位的需求来设计的比赛环节,并且已经明确了范围内容与各项要求。因此这也成为了评判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之一,同时也体现出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来说,也为其提供了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依据。所以会计教师就应当在实际教学中本着满足需要

够用与实用的原则,在课上也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科学的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此外在开展教学中,在考虑到课程之间联系的同时还要注意保证每堂课要讲解得当,尽可能避免发生重复与遗漏的现象,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强化日常的教学环节,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6.将常规教学方法与会计技能大赛结合在一起

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提高课程初探 篇3

笔者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一些教学实践, 对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提高课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课程性质

近年来, 我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 会计专业作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必设专业, 招生规模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从毕业生反馈的情况看, 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脱节, 很多学生工作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这显然不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 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

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技能提高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综合职业能力, 是学生在学习了上述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仿真综合模拟实训。比如, 可以通过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模拟、分岗位模拟等方式, 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和各会计岗位的职责, 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方法,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手工和电算化方式完成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核算工作。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 要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以社会需求和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来组织和安排教学。既要考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掌握能力, 遵循学生技能培养的基本规律, 又要以真实的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规划, 实现教、学、做结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与工作岗位的统一。比如, 专业技能提高课程可以分成手工做账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两条主线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四个模块, 先进行手工做账模拟, 再熟悉和掌握了手工做账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 再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 通过具体的模拟实训, 让学生具备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双重能力”, 以适应不同单位的需求。具体教学内容与安排如下表所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技能提高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保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笔者认为可以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分组实训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学中完成与实际工作相同的会计核算、网上报税等核算过程的教学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都是一个从分散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到最终的纳税申报表的数据判断和归集处理过程, 这种数据判断和归集处理过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工作项目, 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都会大打折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各自承担不同企业的代理记账和代理报税等不同的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分析讨论, 然后老师予以解答, 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2. 分角色实训法

专业技能提高课程的核心在于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会计工作中是区分不同岗位的, 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都不一样, 因此, 在教学中, 可以让各个小组和小组中的不同成员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分角色实训。例如, 一组进行固定资产核算, 二组进行工资核算, 或者某小组中的甲同学担任出纳, 乙同学进行往来核算, 不同的小组和小组成员进行不同的核算工作, 完成某个任务后, 再把角色调换一下。

3. 课堂讲授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 课堂讲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技能提高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同样离不开老师的讲授, 但在讲授中, 老师应注意充分利用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 通过多媒体演示和相关教学资料的展示, 向学生介绍每个教学项目的基本流程和涉及的知识点, 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 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结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网络自主学习法

网络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专业技能提高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比如, 现在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实训软件, 大多实训软件都是借助网站这个平台进行相关的实训操作, 这样可以使学生坐在宿舍、图书馆、教室甚至家里, 随时随地地学习, 同时老师也可以将各种最新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以及案例等发布在网上, 学生可以及时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另外, 教师可以事先布置有关的课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上网查找资料,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某一课题。

此外,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等其他方法, 例如, 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不同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请有关行业专家开办讲座等。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提高课程在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专业技能提高,高职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1]鞠春燕.试论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教学改革.http://www.studa.net.

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探析 篇4

关键词: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

一、学院领导的重视是根本

会计技能大赛做为当前我国高职财经类比赛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赛事,对推动财经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院系领导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学院要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仅凭单个教师的能力是不够的,是不可能带着学生赛出好成绩的。此外,学院要建立技能比赛的激励机制,明确奖励办法,激发广大师生的热情。对取得比赛奖项的老师在评职称和进修方面优秀考虑,学生在评优方面也优先考虑。

二、指导老师选拔

(1)能熟练运用U872软件。会计信息化处理环节以某商品流通企业的一个月的业务为背景,采用单人单机方式进行,在财务软件U872中运行,包括系统管理、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以及财务报表等模块,实现凭证填制、审核、记账、登账、转账、结账、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比赛内容。指导老师能熟练使用U872软件,特别是供应链模块,比赛内容占了80%。全国比赛的题目都是以原始票据的形式开始的,指导老师在具备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熟练使用U872软件,操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灵活迅速解决。(2)指导过用友杯比赛。用友杯比赛在每年的11月份举行,而会计技能比赛在第二年的5月份举行。如果指导老师指导过用友杯比赛,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在会计信息化操作中,使用的是同样的U872软件,考核的内容基本一样。参赛选手也是在局域网环境下单人单机,时间在三个小时内,通过操作财务软件完成填制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并审核、记账、期末转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及报表分析等竞赛任务,成绩由自动评分系统生成。(3)身体和时间充分保证。比赛是由教育部组织的,各个院校都很重视,竞争也相当激烈。指导老师在时间上一定要有充分的保证。年纪大的老师可能并不合适担任此比赛,因为平时培训都安排在课后时间,也只有课后时间,学院的各个实验实训室才有空余,精力上对年纪大的老师是一种挑战。刚毕业的研究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多,也无法胜任,因为比赛的内容包含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各种税金、报表等理论和实际知识。(4)具有一定人际交往能力。每年的会计技能大赛说明会都会提前告知,指导老师都得参加,说明会一般会告知比赛时间、方式、内容、分值分布、国赛平台介绍和现场答疑等。在每年的发布会上,指导老师可以和其他远道而来的院校沟通交流,分享资料,留下联系方式,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三、参赛选手选拔

大三的学生差不多都去企业实习了,因此在选手的选拔上,只能选择大二的学生。可以参考学生过往的各科专业课成绩,综合确定专业技能水平。选手要在短短 1~2 个月的培训中,将U872 软件熟练掌握,其中供应链内容比较复杂和生涩,平时教学上可能没如何涉及到。所以,需要选拔出一批理解接受和反应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选手,重点培训供应链模块。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遇到困难,借助团队的力量协助突破。作为竞赛,各种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发生,例如,学生身体状况,电脑死机,特别是遇到从未见过的新题目等。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都要求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要稳定,不慌不乱,保持头脑清醒。

四、培训方案的规划

(1)各个模块的训练。各个模块的学习和操练是打基础的阶段,幅射面广点,可选拔30-40左右的学生一起学习。利用每天晚上、周六白天、周日白天。统一由系里向实验实训中心申请实训室,只要学生有空,都可以进入此实训室操练。总账操作5学时,报表操作2学时,薪资操作3学时,固定资产操作3学时,应收款操作6学时,应付款操作6学时,采购管理操作6学时,销售管理操作5学时,库存管理操作12学时,存货管理操作12学时。因为平时学习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和存货管理课程中没涉及到,这一部分要大力度地讲解,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教材为例,最少要练习二遍以上。此阶段,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很用功很努力很自觉,悟性和动手能力都很强,但是,也有的学生常常请假,要不身体不舒服,要不就是要自考要考驾驶证之类的。(2)历年真题的训练。经过前面各个模块的学习,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内容主要以供应链为主。选择一半学生留下来,淘汰一半学生。到此时,手上只有20个左右同学了。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真题包括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用友杯会计信息化处理历年真题也要练习。从历年真题中发现规律。每套真题要真正消化。考试成功的关键不是做了多少套题,而是真正消化了多少套题。(3)提高性的训练。到这个时候,哪些同学具备比赛水平基本确定了。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从20个同学中选择四位表现优秀的同学准备正式参加比赛。让四位同学进行取长补短,每套测试题独立完成后,四位同学一起总结讨论,指导教师最后点评,提高学生操作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雅泉.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理性思考[J].职业时空,2011,(1):54.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构建 篇5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 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 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 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 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学以致用, 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 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 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 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 确定技能测试目标。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 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 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 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

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

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 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 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 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能进行税务申报, 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

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 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

基于上述课程目标,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

《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 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 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 关注过程和方法, 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 活用教学素材, 联系岗位实践, 指导教学改革, 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 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 强调能力为本。

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 有利于课程改革, 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 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 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

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学以致用, 考查实践能力, 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 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

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 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 要灵活开放, 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 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4、注重综合性。

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 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

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

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 命题的原则。

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 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 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 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 试题表述要规范, 问题明确, 语言简洁, 图表清楚, 专业术语准确, 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 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 起点适当 (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 ;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 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 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 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 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 在建立题库时, 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 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 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 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 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 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 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 (1) 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 (2) 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 记账会计岗位。 (1) 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 (2) 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 (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总账 (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 ;明细分类账 (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 ;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3) 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 会计主管岗位。 (1) 财务分析。 (2) 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 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 (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 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 以教学大纲为指南, 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 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 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 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 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 用计算机抽题。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及会计专业岗位技能需要, 探讨财务会计课程技能考核相关内容, 提出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参考文献

[1]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 2007.2B.

会计技能课程 篇6

一、上好第一堂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第一堂课时, 先利用多媒体放一小段视频, 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当中税收无处不在, 与我们以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接下来提出问题:摸拟一个企业, 根据经营业务分析该企业应纳的主要税种有哪些?让全班分成8组, 每组摸拟一个企业, 经营业务自定, 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让学生自己简单阅读教材、讨论。使学生对该门课有一个系统、简单的认识, 为后面学习具体税种作准备。紧接着让每组派代表上台简单陈述, 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可就相关问题要求发言小组回答。学生通过该活动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该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并鼓励学生不要怕回答错, 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的兴趣和热情。发言及回答问题后由其他7组同学委派评分员评分, 第一堂课教师不参予评分, 由学生互评, 教师把各组案例收集待以后讲授具体税种时再进一步分析。第一堂课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 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该方法在09、1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应用,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因材施教, 突出教学重点, 主次分明讲授

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有20多个税种, 几乎覆盖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 在中职《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 课本介绍的税种也有10多个, 其中有些税种如土地增值税等, 对于十多岁的中职学生而言, 他们根本就没听说过, 且课本内容难度较大。笔者在08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观察到, 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面面俱到, 逐个介绍各税种的构成要素, 如纳税人、纳税范围、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等内容, 再介绍各税种的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 这样必然导致课时紧张, 内容繁琐, 主次不明, 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09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开始, 根据学生的情况, 因材施教, 本着够用、实用原则, 突出重点, 对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部分内容作重点详细讲解, 在课时分配上有所侧重, 对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则作适当讲解。主次分明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有利于学习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

三、结合案例, 联系实际, 积极开展案例教学

作为理论性较强的《税务会计》课程, 如果仅局限于税收法律知识和会计知识的介绍, 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运用案例教学, 采用仿真度较高的典型性事件, 联系生活实际, 使抽象的知识理论变得具体, 使枯燥、乏味的税收规定变得生动有趣。例如, 在讲授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时, 可根据部分学生到蜂星通信、易初莲花实习等具体情况, 借用手机“买一送一”、“以旧换新”等业务开展增值税业务的学习, 使学生在通俗易懂的案例中学到增值税的账务处理。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案例的趣味性、连贯性、综合性。要考虑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及理解能力, 尽量使用通俗有趣的语言, 将知识点融入案例, 采用具体化通俗化的业务。在设计案例时, 从单一税种的案例教学, 到多税种结合的综合性案例教学, 业务层层递进, 从而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税收案例教学体系。例如, 某服装厂销售服装涉及增值税一般销售账务处理, 用服装作为福利发给职工涉及增值税视同销售账务处理。当服装厂换成化妆厂销售化妆品时该业务既涉及增值税账务处理又涉及消费税账务处理, 当出租闲置厂房时又涉及营业税的账务处理。通过设计不同案例,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税种到多税种, 让学生根据业务判断缴纳税种,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

四、学科结合, 开拓视野, 注重财税差异对比分析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是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学习《税务会计》的。其中, 《财务会计》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 而《税务会计》既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又要受税法的约束。当两者相抵触时, 应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财税结合, 对不同学科交叉性知识的整合度要熟练把握, 既要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业务, 又要解决企业税款核算中的会计业务, 更要注重对财税差异的对比分析和纳税调整。例如在学习企业所得税的过程中, 同一企业按财务制度计算的应税利润和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有差异的。由于先入为主的因素,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财务会计》来解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借用图表采用分项列示作比较的方法, 并运用案例数据, 以帮助学生明晰概念, 理清思路, 巩固知识,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业务的能力, 提高学生税收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并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五、关注热点, 活用教材, 养成良好学习工作习惯

税收属于经济学范畴,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 税收法规的变化也层出不穷。教材的更新远没有经济政策的变化来得快,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更应关心经济新政策、新法规的出台, 不要一味地照搬照抄教材, 所讲授的内容应反映最新的经济动态和趋势, 应及时更新知识, 将最前沿的会计税收信息传递给学生。例如笔者在2013年6月初讲授营业税的过程中, 由于广东省已于2012年11月纳入营改增试点, 试点的行业则是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具体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六大服务业) 。国务院也明确自2013年8月1日起, 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同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 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 营改增扩容是一种趋势。而目前中职教材没有体现营改增的内容, 如果按照教材内容讲授, 我校11级会计电算化学生2014年毕业时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此情况下, 笔者及时将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 并在讲授新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搜索营改增试点行业、税率变化等内容, 再通过提问学生对比新旧政策的变化。“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注重实践、贴近生活, 突出互动, 积极开展实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活经验为重心”的教育理念,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做法:1, 奥飞动漫是汕头市的上市公司, 我校又开设了动漫专业, 很多学生对该企业较熟悉。课堂上可通过调查学生是否到奥飞动漫实习过, 是否知道奥飞动漫广州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企业, 是否知道所得税三年内按15%征收的情况, 这样通过提问式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引入到企业所得税的学习中。2, 针对学生刚从企业中期实习回来的具体情况, 征询学生在实习期间企业是否有工资发放。在这样的征询下, 学生一下子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这样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工作经验引入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一种互动的教学效果。3, 在讲授税款申报时, 让学生通过汕头市税务局网站软件下载中心上网下载资料, 体验税收申报流程。积极开展务实教学, 注重生活实践, 通过灵活多变的交流方式, 突出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七、总结

总之, 《税务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应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避免空洞枯燥的理论讲授, 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案例教学法、实务教学法等, 将讲授、讨论和案例三者相结合, 通过运用大量的案例, 作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分析,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

摘要:《税务会计》是一门特殊专业会计课程, 如何借助《税务会计》这门课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案例, 作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分析, 注重生活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 将讲授、讨论和案例三者相结合, 使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掌握税收法律知识, 又能熟悉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会计技能课程 篇7

一、以青年教师电算化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会计课程建设

(一)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会计课程建设对会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结合会计课程发展情况,对会计课程目标进行定位,会计课程目标中应该体现出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础知识,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掌握,能够熟练的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来进行会计问题的处理,充分的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内容设置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课程体系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各项会计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充分展现出时代发展特点。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对企业当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了解,以便能够明确培养学生的方向,使课程内容设置能够始终走在会计行业发展的前沿。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是传统会计课程改革的重要展现,需要加强对学生会计方面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独立处理会计方面问题的能力。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给学生详细讲解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方法,需要明确财务软件中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建立完善的课程实训教程

当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教程存在着质量不高的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需要对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进行了解,自行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训教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学校需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真实的感受企业会计实训过程。

二、依托会计课程建设,培养青年教师电算化技能

(一)教师理论能力培养

首先,需要组织教师参与新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学习,使教师明确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意识到提升会计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能够随时更新会计理论基础知识,明确会计当前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特点。最后,需要与当地的财政局、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软件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能够明确当前最新的会计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对教师短期的会计专业知识培训。

(二)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培养

首先,需要让教师意识到培养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性,鼓励教师深造,促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使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其次,采用各种激励机制,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电算化技能的培养中来,对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意识和学习层次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需要教师意识到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兼职,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需要采取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制度,教师通过听课的过程,能够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讲课经验,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最后,需要采取老带新政策,能够使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学习到老教师优秀的讲课经验,对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师教学手段培养

教师的教学手段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意识到教学设备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给教师营造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优化课程教学步骤,使教师能够对电算化会计各项内容实施的步骤进行了解,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和完善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课程任务,电算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的专业技能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优化会计课程建设,完善会计课程内容,为培养青年教师的电算化技能起到促进性的作用。

摘要:会计电算化技能是青年会计专业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优化这一技能,最主要的方法是建立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需要建立在培养青年教师电算化技能的基础上,两者需要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会计课程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培养教师电算化技能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课程,电算化技能,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秀兰.试述中职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师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124.

会计技能课程 篇8

1技能抽查标准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湖南省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的内容包括会计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分为会计手工操作技能与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其中,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包括账套初始化设置、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结账、会计报表的生成与输出、账簿的查询与输出、账套的备份、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7 个典型工作任务。 每个项目都规定了具体的任务、测试要求和考核标准,为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依据。

2技能抽查标准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电算化 》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抽查时间是第五学期, 所以应根据技能抽查标准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修改。 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学进程安排进行修改。 除此之外,还应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应加入Excel操作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上岗能力。

2.2 应形成系统规范的任务工单,突出对学生操作账套环节的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任务工单的形式布置每堂课的任务,分步实施。 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组长,以“六步教学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进行实施,由每组组长按标准答案进行评分。 会计电算化为理实一体课程,应针对技能抽查标准的考核点,对学生操作账套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对学生的作品及职业素养评分。

2.3 形成阶梯式教学环节链

在课程教学中应调整教学内容,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阶梯式教学环节链,在技能抽考标准之外,应增加供应链环节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为会计从业资格证打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上岗打牢基础。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1学生应熟练掌握手工操作技能训练项目和成本会计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 2 应先从账套初始化、总账模块入手,学习会计岗位的基本环节,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供应链环节账套的练习。 学期的前一阶段以提高准确性为主要目标,后一阶段旨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提高操作速度。

2.4 加强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课堂中,应对考核标准进行详细讲解,在任务工单教学中应时刻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锤炼,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6S”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具体包括整理、物品摆放、数字书写、诚信等日常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注重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出错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归纳,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

2.5 兼顾 《会计从业资格证 》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证 》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上岗证,也直接与毕业证挂钩,技能抽查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内容有共通之处,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在课堂中加强对会计理论与操作环节的考核,特别是理论环节,应指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总之, 专业技能抽查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必须的,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的进行课程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就湖南省技能抽查标准来探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会计技能课程 篇9

【摘 要】分析高职会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特点、影响广西高职会计技能选拔赛比赛成绩的因素,思考广西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会计技能大赛 广西高职 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23-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财政部继2009年4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后,紧接着又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全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随着会计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会计工作环境转化为以网络会计为基础,要求会计工作者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传递和输出过程中,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完成具体的会计任务。

信息技术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这一基本要求,必然对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挑战,为了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教育部自2012年开始举办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会计专业技能大赛,力图让大赛成为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资源转化的平台,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笔者连续两年指导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省级选拔赛,试以广西高职院校2012年和2013年参加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会计技能大赛选拔赛为例,论证会计技能大赛之于会计教学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高职会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特点分析

(一)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内容包括两个比赛环节,即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这两个环节的比赛均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来实现,比赛需要考务软件(B/S结构)和会计核算软件(C/S结构)支持。软件包括考务模块、答题模块和评分模块,考务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参赛人员信息管理、比赛过程管理和成绩管理,答题模块的功能是进行初始化和业务处理操作,将参赛选手的操作结果保存到服务器上,评分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操作结果的自动评判、成绩采集等。2013年会计技能大赛的会计业务手工处理采用网中网会计技能竞赛平台软件,无纸化方式,会计业务原始资料由软件供应商在赛前导入平台,参赛选手通过访问指定服务器进入比赛平台,利用平台提供的制证、登账、填制报表等功能分工协作完成竞赛任务,成绩评定由计算机自动评分与专家人工评分相结合。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使用用友U8.72软件,参赛选手在局域网环境下通过操作财务软件完成填制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并审核、记账、期末转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及报表分析等竞赛任务,成绩由自动评分系统生成。

(二)基于高度仿真环境

以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为例,比赛内容是以制造业为背景,高度模拟制造行业经营环境及会计人员的财务、会计、税务、银行、供应商等职场氛围,通过仿真原始凭证提供企业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资料,要求参赛选手以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为依据,严格遵守会计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规定,对当月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岗位职责不相容职务分工的基本要求,不同岗位的参赛选手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体验真实的会计岗位角色所应承担的业务处理任务。

(三)基于业务流程导向

以厦门网中网软件作为手工会计处理业务的特点是以业务流程导向,从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角度来设计比赛内容,要求参赛选手从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把握会计信息产生、加工和利用的全过程,并重视信息环境下的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基于团体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会计技能大赛的团体总成绩由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团体成绩加上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团体成绩两部分组成。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分设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岗位,四位参赛选手以团队形式分工合作共同手工完成某制造企业为期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比赛任务,同时穿插各岗位专项技能竞赛。而在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环节,上述四位参赛选手通过操作用友U8.72软件单人单机独立完成某商业企业为期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比赛任务。两个环节的竞赛均为3个小时,在分岗位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业务是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设计的,例如,涉及到货币资金收支的经济业务,只有在出纳岗位完成了货币资金收支的原始单据的制作之后,总账会计才能根据出纳岗位提交的原始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又如,根据会计核算流程,各岗位参赛选手只有完成日常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总账会计才能做月末转账业务、编制科目汇总表、核算财务成果、计算应缴的各种税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规范、熟练、快速完成各自岗位的工作?除了要求参赛选手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默契合作。

三、广西会计技能选拔赛(高职组)比赛情况分析

(一)广西会计技能选拔赛(高职组)团体成绩构成项目

自教育部2012年开设职业教育会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项目以来,广西教育厅连续两年通过举办选拔赛的形式派出区赛团体总成绩第一名参加国赛。广西会计技能选拔赛(高职组)的比赛规程与国赛规程相似,比赛团体总成绩由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两个环节的成绩加总构成。 其中,手工处理环节成绩400分由岗位专项技能赛成绩40分和团体比赛成绩360分两部分相加组成,专项技能是在手工业务比赛过程中穿插考核各岗位选手的业务能力,包括出纳岗位的点钞技能、成本会计岗位的原材料原始凭证的汇总能力、主管会计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能力、总账会计的财务比率计算能力,主要是检验参赛选手对点钞、翻打传票、小键盘录入、Excel表格应用、计算器使用、计算机录入、用友U8.72软件熟练应用、票据的填写等会计基本技能,大赛要求这些技能要规范、快速、准确。每个岗位的专项技能为10分,四个岗位合计总分为40分。信息化部分由上述四位参赛选手单机独立完成用友U8.72软件中指定模块业务操作,各100分,合计400分。endprint

(二)广西参赛高职院校各项目得分情况统计分析

截至2013年,广西共有42所高职(或大专)院校开设了会计类专业,参加广西教育厅会计技能选拔赛(高职组)的学校也由2012年的28所增加至2013年的34所,连续两年的选拔结果都是由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省赛团体得分第一名的身份参加国赛,在参加国赛的30支代表队中,广西代表队的团体总成绩2012年和2013年分别排在第18位和第19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通过对广西各参赛院校团体总成绩、信息化环节团体成绩、手工处理环节团体成绩(由专项技能成绩和各岗位团体成绩两项加总构成)、手工各岗位团体成绩和专项技能成绩等五项指标的分析,从团体总成绩的分布情况来看,前五名与最后五名的成绩相差非常悬殊,团体总成绩满分为800分,34所学校团体总成绩平均成绩386.35分,第一名成绩比平均成绩高出285.45分,比最后一名高出488.9分。前五名团体总成绩的平均分与最后五名的平均分相差417.22分,其他各分项指标差异的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指标手工处理环节信息化

团体得分总成绩

团体得分

团体得分专项技能得分合计分

满分36040400400800

最高分325.531.57344.5346.8671.8

最低分45.64.1449.85121.9182.9

平均分171.3012.41183.71202.64386.85

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279.927.43294.65224.9488.9

最高分高出平均分154.419.16160.79144.16284.95

最低分低于平均分125.78.27133.8680.74203.95

(三)影响广西高职院校团体成绩的因素分析

1.学生综合素质

连续两届选拔赛排名结果表明,团体总成绩进入前五名的院校中有两所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余三所则是会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的财经类院校,这两类学校招收的会计类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高于其他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不少会计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在三本分数线之上,有的学生入学成绩比其他高职院校高出100多分甚至多达200分以上。职业技能大赛是对参赛选手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大检验,素质优良、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表现更稳定,成绩也更优秀。

2.参赛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会计手工与信息化处理两个环节的比赛高度仿真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环境下的经济业务,比赛基于理实一体化、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比赛成绩不同程度反映了参赛院校会计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总的来看,坚持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重视会计实训技能训练,愿意在实训环节投入人财物各要素的院校,例如及时采购大赛指定供应商软件的学院,参赛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院校。

3.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经验

虽然大赛规程明确规定比赛最多只能有2名指导教师,但比赛内容涉及出纳岗位技能、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财务软件应用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法规、方法,这些知识与技能涵盖了会计专业十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训练。这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单个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很难完全胜任这一角色,在已举办的两届选拔赛中,笔者了解到,部分院校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组建了四到五人的指导教师团队,也有一部分院校安排两名老师分别指导信息化和手工环节,个别院校则是由一名教师承担指导任务。结果表明,由教学团队+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参赛的比赛成绩明显优于个别指导尤其是年轻老师指导的参赛院校。

四、会计技能大赛对广西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启示

会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将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发挥检查、选优、引导功能,大赛所倡导的,期待的,必然成为学校和学生侧重的。广西会计技能选拔赛打破了各校闭门办学的格局,各校办学质量高低有了检验标准,如果将技能大赛作为衡量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杆,必将成为会计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形成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促使大家反思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计技能大赛促使高职院校动态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最近二十年是我国会计法规、准则体系改革变化最频繁的时期,尤其近十年,每年都有会计、审计、税收、内控等相关法规的修订实施,会计技能大赛要求比赛内容覆盖现行的财经会计法规体系,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成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各参赛院校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及时了解到社会对会计职业的需求及其变动趋势,根据职业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会计人才。

(二)以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会计技能大赛的内容和主题围绕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顺序展开,体现了以经济业务流程为导向,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关注这种变化,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以经济业务流程为导向,以真实的会计任务为载体,归纳职业岗位能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学习团队,充分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实训练习高度依托真实的经济业务流程和具体会计岗位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endprint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会计技能大赛赛项的设计也体现了这一理念,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合能力观的代表人物盖力和波尔在《能力:定义与理论框架》中将综合职业能力界定为“是与职业或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合”。国内外学者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将综合职业能力细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各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

图1 综合职业能力构成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整合个体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以及问题情境理解和分析能力。笔者的经验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引入会计沙盘模拟实训项目和手工会计分岗位实训项目,这类实训项目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一定数量的项目团队,通过对团队成员角色和学习任务的确定,使团队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共享的价值观念,形成团队荣誉感和归属感。尤其是沙盘模拟实训,是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的,要求组内团体成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实训内容包括制定年度销售、生产、财务等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实训过程也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的体现,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参加了这些实训项目的学生普遍认为,这种通过团队合作自主协作的实训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团队沟通与协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使个体在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促进个体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四)构建“三层双轨人机并行的实训模式”

会计技能大赛内容由专业岗位单项技能、手工分岗位业务和信息化会计业务三部分构成,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非常全面,如何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技能的培养有效衔接?笔者认为,各高职院校应尽快构建“三层双轨人机并行的实训模式”。

所谓三层是指单项实训、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单项实训的内容主要是设计一些业务是单独的,不和其他业务相关联的项目,典型的如原始凭证填制、单笔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坏账准备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等。实训的目的就是一个实训项目只考核一个知识点,但强调准确率和完成速度。课程实训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训练学生将单一经济业务串在一起加以处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利用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过程中,能通盘考虑经济业务前后之间的数据关联性,各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数据的勾稽关系。综合实训是针对会计核算流程的实训,是将前面的单项实训和课程实训内容仿真企业经济业务,综合集中在一个月的时间范围内,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到最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主要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双轨是指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人机并行是指利用同一套实训资料,先手工做账,然后上机用会计软件做账,最后将手工账的结果与软件账的结果进行核对,如果操作正确,两套账得到的处理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三层双轨人机并行实训模式的设计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注重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

会计技能大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技巧提出了挑战,比赛内容的综合性与教师专业化分工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注重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因为凭某个教师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支撑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可能带领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学团队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等组建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导师制、集体备课、科研和教改课题立项研究、同行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技能竞赛、经验交流等途径和方法为团队成员提供学习和实际操作的机会,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不断从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团结合作等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开拓视野。

综上所述,透过会计技能大赛,我们看到广西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一系列问题,充分利用技能大赛的引领、推动作用,通过会计技能大赛形成对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倒逼机制,促使各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项目的开发,推进校企业合作,将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放到应有的高度。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011JGA232 );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013JGA342);2011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桂教人〔2011〕40号)

【作者简介】郝林毅(1960- ),男,讲师,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肖绍萍(1967- ),女,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物流配送管理。

会计技能课程 篇10

企业会计核算是在四项基本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会计假设松动,这也是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形成的基础。所谓的“松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原有的客观条件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难以用原有的方式限制和解释; 二是原有的条件为客观形势所限,被彻底否定。会计假设的松动只是会计理论发生变化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客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是原有的会计前提条件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经济环境的表现。例如: 会计主体假设的松动表现为实践中产生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由此形成分支机构会计、合并会计报表、分部报告、基金会计等特有的会计事项,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产生了破产会计,货币计量假设的松动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和外币会计。

二、应用技能型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材选用随意性大

市场上《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种类繁多,各教材的侧重点不同,《高级财务会计》不同于《中级财务会计》与《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主要是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讲解,《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讲述了企业六要素的会计处理,而《高级财务会计》则主要针对企业特殊事项的核算,不同作者对特殊事项的选取不同,因而出现了教学内容不同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而有些院校没有真正分析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及教育的最终目的而随意选取教材。

( 二) 教学课时分配不科学

应用技能型院校本着“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目标定位,院校开设的课程一般较多,每门课程的课时相应较少,这也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时、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很多课程内容不能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相应提高。如果教师了解哪一方面的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影响,在这一方面分配更多的课时,那么学生将来会受益匪浅。反之,如果教师对会计行业和现今社会会计需要具备什么技能根本不了解,那么他就会平均分配课时,学生学习也就抓不住重点。

( 三)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填鸭式”教学: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现如今虽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但“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完全改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应用技能型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 一) 确定应用技能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技能型院校应以需求为导向,以主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贯彻“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后劲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 二) 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限定在岗位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坚持“必须、够用”原则; 而实践教学则相对“全面、系统”,注重对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运用、岗位技能训练及财会职业资格要求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实行“模块化,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将对每一会计准则的讲解设定为一个模块,每一模块完成一项实践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每一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再由每一条线完成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一全过程。

( 三) 科学选定教材,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学时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一门单独课程,其教学内容一直引起学界的争议,但有一点达成共识,即针对企业发生的特殊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而且课程内容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应用技能型院校应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选取适合的教材,并结合每一章节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精讲、多练”,理论知识以“适度”为原则,大量做练习,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四) 以案例教学为主,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引入案例时应引入上市公司的真实案例,这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进而会研究其相关的理论,例如在企业合并章节可以引用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案例,在债务重组章节可以引用浪莎袜业债务重组案例等。在引入案例时教师要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最后进行案例总结,真实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职业判断能力。

( 五)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上一篇:安全卫生管理下一篇:技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