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主要针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系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凸显出的会计专业教学薄弱环节,寻求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多种路径,同时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实践研究,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会计教学改革项目,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会计专业在整个社会职业教育中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1: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逐渐得到重视,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改革

一、引言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会计专业又属于应用性较强的技能型专业,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此,高职的会计教育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本科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其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虽然在“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之下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学实施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对行业、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够、对会计实践的特点研究不够,没有形成与行业、企业需求和会计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科学而完整的教学实施方案,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仍然带有浓厚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烙印、仍然存在很多具有共性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来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还是以会计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的主体,实践只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只是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不能突出工作实践的逻辑主线地位,毋庸讳言,这样的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需求是严重脱节的。从教学内容的排序来看,目前高职的会计实践教学仍然以知识的相关性而不是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框架结构是由核心向外围发展的结构,专业知识学习在感性认识之前进行,先学“专家知识”后学“入门知识”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顺序,学生与生俱来的自然的认知顺序与人为建构的非自然的顺序不一致,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序化过程与对知识的无生命“机械”序化过程出现了冲突。从教学侧重点来看,目前过分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素养培育,学生毕业后综合能力低,对工作的适应性差,缺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格缺陷和职业综合素质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方法来看,仍总结该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不得要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抽象、脱离背景,学生所“学会”的知识实质上只是一种书本的、僵化的与解决实际问题无关而重在储备、记忆的知识。从教学考评来看,高职的会计实践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轻学生发展评价的不良倾向。教学评价形式大多沿用期末考试或者大作业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忽视过程性考评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评价内容多停留在认知领域的层面上,如对知识、技能、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的评价,而很少涉猎到意识、情感领域,如性格、思维、观察、注意、意志等,基本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从教学师资看,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弱,授课素材完全取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理解和工作过程中的所思,来自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少,而且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懂教学艺术,通常是技能在身、智慧在心,课堂却沉闷。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对策

(一)重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重构要针对会计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高职院校首先要深入了解会计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全面认识会计的职业要求,理顺“会计工作”、“会计职业资格要求”以及“会计实践教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彻底打破学科体系,面向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态度和其他实践能力,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的重构。(2)教学内容的重构要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在考虑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会计工作“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技能为主,强调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能力的习得,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传统的学科体系“基础构成说”的座右铭是“多深的地基多高的墙”,认为学生学得越多,基础就越牢固、认为基础的意义是:早晚有一天能用上,表现为知识储备,在这一思维定式指导下的教学企图通过一次性教育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取其一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其结果是“知识学得多用得少”,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种“过度教育”。我们要构筑基于“生物学”的基础观,因为“大树是小树长成的”,在行动中学,“学得越活,基础就越好”,以学生的“发现”、“体验”为主,培养学生历经多次学习习得其一生所需要的基础——行动能力,进行“适度教育”。(3)教学内容的排序要按照会计及相关业务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技能学习和积累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教学内容的排序方式要符合学习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顺序,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会计工作过程环节来组织相关课程内容。由于每一行动顺序都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序列,而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序列,自然形成的认知顺序与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顺序是一致的,这种尊重教育和认知规律的排序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教学内容的结构要由外围向核心发展。按照通过会计职业行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应该打破由核心向外围发展的框架,建立起崭新的由外围向核心发展的结构。首先通过现场观摩和认识实习让学生对会计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建立感性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外围知识,然后再深入学习专业理论,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会计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5)取消文字性的会计实训题目。从会计实践教学伊始,学校就只提供不附带文字叙述的、与真实的经济业务相一致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学会处理原始凭证,能根据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原始凭证判断出相应的经济业务,熟练应对各种不同的会计事项,逐步树立职业判断和业务处理的思想和习惯。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各种教与学的方式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会计实践内容,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编成案例发给学生阅读。案例内容可大可小,可深可浅,主要根据教学要求而定。案例教学以实际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详尽交代,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在准备和教学实施中,学生以案例中的当事人身份出现,情境逼真、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愉悦当中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并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所学到的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鲜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案例教学可以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信息交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的良好手段。(2)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从实际出发,精选出一些典型的会计实践项目,所谓典型的会计实践项目,并不是指实际会计工作中出现频率高的项目,而是指具有会计职业典型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具有促进综合会计职业能力发展潜力的项目。在明确项目任务和预期目标后,通过自由竞聘方式为每个项目选拔项目经理一名,再由项目经理去组织其他同学进行任务分配、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直到完成项目后交给教师检查评估,教师在其中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导作用,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实训项目作为完整的工作过程,除了有目的、要求、方案、实施步骤和考核标准之外,还有一个输出结果(一项会计服务或一笔综合的会计业务处理等),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学生要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具体会计业务的训练过程中,可尝试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如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等,将实训室仿照企业财务科、银行、税务局等进行布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从事会计工作,熟悉工作流程,模拟企业会计岗位需要。这种生动活泼、平等合作并带有一定娱乐性功能的教学方法会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学生一定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由于学生的潜在能力被大大激发,学习效果会大幅度提高。另外,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因此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沟通、自我表达、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集合声音、文字、表格、图像等多种信息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观刺激,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业务进行全过程的多媒体演示,直观表现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课后有机会获得老师的详细讲义和演示文稿,学生可以减少笔记,集中精力听课、思考、操作,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5)开放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安排部分开放教学,给学生布置固定或不固定的题目,在课外通过上网搜索、请教前辈、纳税热线等多种形式搜集资料、课余时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税部门获取直接或间接资料,然后在同学之间进行互学互助的沟通交流。这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会计工作经验,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与工作技能,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合作交流、自我管理和发展自我的能力都在悄悄地萌芽和快速地发展。

(三)完善考评体系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客观规范的考核方式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导向作用,继而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考评体系的完善要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要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建议通过细致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系统科学的实训考核细则和实践考试评分标准。考评体系应该是多方面的,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贯穿于教学始终的。(1)考核评价内容力求全面系统。对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既要包括动作技能考核,又要包括认知水平考核,既要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问题、改革会计内部控制为目的的考试,既要有以测试知识的深度和存储为目的的笔试,又要有以了解测试知识的广度和运用为目的的口试,还要考核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如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执行能力以及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在困难条件下和实践中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等,对于概念、原理等显性能力的考评比较容易测量,可通过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方式来实现,而对于经验、会计职业判断等隐性能力考评比较困难,需要结合会计案例等相关学习情境来考核。运用全面考核来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有能力在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动时,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2)考核评价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过程考评力度,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可尝试采用会计模拟核算考核、口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方式,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激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认可度高的考证,让社会来检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成果,并纳入考评体系。(3)探索考评方法的个性化。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横向比较,以此了解学生在以往会计学习中的情况;可以把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相比较,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科特长;还可以把学习成绩和智力相比较,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4)考核评价主体力求多元化。既要有传统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的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社会需求与自身的差距,找到前进的方向。学生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状况的反思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看法,师生共同改进教学。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科学学科特点和要求,并在学习资源等方面相应给予学生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应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将领导听课、督导听课、教师相互观摩、教学研讨和师生交流会等活动制度化,多渠道听取教学反馈意见、持续改进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

(四)营造职业氛围 学生的德治理念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处环境。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环境,就能使学生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职业修养的内化。在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所处环境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接近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以环境去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1)进行“一体化”学习场所的建设。建设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之大成的“多功能”教室、能够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订单培养的“一体化”实验室、采用智能化媒体的具有高仿真度的“虚拟”实习场所以及校外基地的“工学结合学习岗位”。应特别注意“一体化”学习场所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习场所建设要有利于会计实践教学的相关项目、任务、案例、问题等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是否贴近会计职业实践、易于实现和具有发展前景,对类似的会计问题和情境有范例作用,有利于对会计工作过程知识的加工与整理,并加强相应的、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以保证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2)进行会计文化建设。文化如风如水如海流,将文化浸润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融进专业和职业教育之中能够起到精神引领、荡涤万秽的作用。高职会计专业可以结合会计专业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建筑及景观设计,进行实训室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设计,营造出优良的职业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校舍建筑、文化设施都是学校人文、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重要的隐性课程。良好的职业氛围是一部立体的、多采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作为一种成长“基因”对师生进行“再设计和再塑造”。(3)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此种虚拟世界由计算机生成、是现实世界的再现或者是构想中的世界。在实践性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三维空间———模拟公司,这样就能够逼真地再现实际会计业务的每一个具体环节。(4)体现职业要求。教学实施更要突出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重实训”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素养的培育,如诚实信用、廉洁奉公、保守秘密、认真严谨、责任意识、敬业勤业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强化师资队伍 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训指导教师要懂理论,更要会实践,要会动口,更要会动手,不但是教师还应当是会计师。(1)加强校内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如脱岗与在岗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跨区域合作培训与出国进修相结合。专业教师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应不少于规定学时数,每隔几年应有一段时间到会计服务一线担任实际的职务进行实践锻炼,真正从事实际财务管理、会计服务等活动,感受工作过程的情境,获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了使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始终处于紧跟时代步伐的最佳状态,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督促教师参加各类职称资格证认定或各种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鼓励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2)从行业企业引进部分会计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开辟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高职院校的绿色通道,让行业企业的会计专家到高职院校去传授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和企业的理财文化。行业企业会计专家的优点是具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之处是缺乏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可通过教育理论、教学管理培训以及安排适当的教研活动,帮助其逐渐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建立起一支合格的兼职教师队伍。(3)帮助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在新型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为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要勤于提供咨询、帮助,而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场上的裁判。一个好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者,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高职院校应采取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帮助教师树立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积极调整传统的“权威者”、“训导者”的心态.努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迁移,并指导学生从传统的依附性心理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中跨越出来,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掌握“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夏惠:《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体系构想》,《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编辑 聂慧丽)

作者:左卫青

会计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2:

职业技能竞赛对优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摘 要:主要针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系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凸显出的会计专业教学薄弱环节,寻求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多种路径,同时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实践研究,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会计教学改革项目,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会计专业在整个社会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高职教育;课程结构

一、技能大赛中折射出会计专业建设薄弱环节

随着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为顺应时代发展,及时开设会计电算化及其他应用性较强的管理类学科,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也随之开展起来,高职院校通常都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会计竞赛指导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发现一些影响会计专业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学科,其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岗位导向,T型结构”,以企业中实际会计岗位设置为指导方向,凸显岗位需求,强调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硬技能和加强学生职业岗位适应广度软技能的拓展,提高实现学生就业质量,然而现阶段的部分竞赛内容与现实脱节。例如翻打传票技能,银行类企业一般使用电脑小键盘边输入数据边打,而且讲究输入的正确率,而我们现阶段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使用计算器,仿真度不高;又如手工点钞技能,在企业里面收款的时候一般边点钞边验真假币,而职业技能竞赛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点出数目的多少,房地产企业开盘的时候一般都是上百万,用手点钞是不现实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上这些技能竞赛多少跟现代社会有些脱节,然而作为基本入门的技能训练,这些竞赛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深入学习会计类课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也不应该仅仅为赛而赛,而应该与社会需求相契合,让职业技能竞赛有更强的生命力,在辅助专业建设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踏实。

(二)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凸显出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大多是根据教育部针对专科专业制定的目录而开设的,不仅没有体现出各校会计专业建设的特色,而且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体系,更没有体现各地区不同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的特色和导向。

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的研究可以凸显出以下問题:例如部分课程重复设置,同一专业不同方向课程差异化不足,基础技能课程设置较多,高技能课程设置少,学生学习的功利心理也比较重,对自己未来有用的他们才有兴趣学,过于注重实操,导致学生对基本的一些理论不清楚。

(三)实践教学不到位,学生动手能力差

职业技能的培训往往是通过学校的实践教学来完成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实施不到位。首先,学校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比重较低,管理不严格;其次,组织不合理,总体设计不严密,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从实践方式看,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有些实践课只不过是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案例,甚至是把习题课当成是实践课;再次,实践性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执行。如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实习或实践”、“毕业实践总结”流于形式,毕业顶岗实习形同放羊;最后,缺乏组织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学生开展专业顶岗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的企业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往往会难于管理。另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考证服务,没有及时链接到最新的企业软件。

二、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建设优化的支持路径

(一)努力打造创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通过组建“双师型”等同时具有企业实操技能和高校教学经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团队,让这些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竞赛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竞赛的发展,提升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一般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特色和实力建设的灵魂,没有高素质、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就无从谈起。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其所实施的“四大人才计划”:城建名师、中青年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效地激励了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奉献敬业精神的人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对学生的高技能培养中去。

(二) 完善建立新型的更贴合现实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多年指导职业技能竞赛的经验,目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可将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分为四大类(如下表所示):

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彰显对基础课的重视、突出素质教育;压缩必修课、突出核心课程;增加选修课、突出专业重点发展方向;强化实践,突出动手创新能力的特色。在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充分结合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地处珠三角及临近香港、澳门、台湾等外贸企业发达地区的区位特点,在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技能基础上,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同时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等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新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往纵深层次发展中,应用当前具有影响力的财务竞赛软件,竞赛完毕后,调研学生的熟练环节和薄弱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增加相关的技能训练。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拓宽学生技能竞赛能力发挥的平台

高职院校会计系应具备较好的校内校外实训条件,有专属会计系实训室并配备有最新的各种财务类专业软件操作平台,配备有专门来自企业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同时也要竭力与一些知名的财务软件公司、知名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积极实践工学结合模式。

(四)以竞赛引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技能教学创新

创造性地改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会计岗位职业实践体系,并从单一的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发展到会计电算化实践、ERP沙盘实践,财务管理咨询实训室,不断加强与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开创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会计实践教学新形式。

三、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建设深层次改革的整体思路和建议

(一)会计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特色定位

依据珠三角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势,会计专业定位为培养有较高外语水平,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复合专业知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其办学优势是建筑施工类、工程造价等专业,所以在会计系的专业特色中应该凸显出这一鲜明特点,体现理工类和会计新兴交叉特点,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是独具学院品牌特色的专业。

(二)培养突出学校特色的会计职业技能

依托广州珠三角濒临港澳台地区的办学优势,并考虑到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将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定位于外贸企业及中小型企业,开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涉外会计、会计专业英语,财务会计、财务管理、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特色专业课程,突出外向型及实用导向性特色。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和以用友ERP软件为载体,加大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核算的熟悉程度;涉外会计、国际结算的设置,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从而达到形成明显的外向型特色的目标,以期为珠三角地区输送大量优秀的基层财务管理人员,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由于学校是建筑类工科院校,应相应开设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企业会计、工程造价会计等课程,体现会计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特色,提高学生在建筑类企业任职能力,譬如: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要求有较好的会计成本核算和收入确认以及运算能力,扎实的理论逻辑实际分析会计实务的知识功底,更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房地产企业会计要求学生既熟悉销售又熟悉财务以及对销售软件和财务软件的对接等问题能灵活地处理;工程造价会计要求既懂工程工艺流程,又熟悉会计预算和财务评价等内容,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职业技能,凸显出学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特色。

(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在保证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坚持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等证书的考试培训,为学生就业上岗提升资历和资格认定,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同时通过暑期在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专业顶岗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较早地置身于职业环境中,为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進入会计人员角色转变奠定基础。

(四)突出职业技能的应用型特点

会计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创新实践、校内财务会计咨询公司、校内实训工厂、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一体化实训室、会计暑期专业顶岗实习、模拟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项目。其中模拟实习中除财务会计核算外,还引入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最新进程,与一些知名软件公司合作,开设ERP沙盘仿真实验实训,力争能够在省市、国家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对技能竞赛在促进会计专业建设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创造性地开发会计专业课程

由富有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学生对竞赛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根据高职教育学生的特点,编写一些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教材,让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使专业建设和学生的特点有机动态结合,开发相关专业课程,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

(二)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探寻有效实施和评价课程的方式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类的课程中,普遍认为比较枯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从职业技能竞赛入手,对于实操类的课程可以恰当地引入职业技能竞赛,让学生检验自己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老师教学的情况。通过设置激励性方式,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会计类课程的热情。

(三)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在课程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上可以多项技能相互渗透培养

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增加管理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技能要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增加操行、行为科学、数量分析法、交际能力等课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模拟、企业实习等方式在实战中锻炼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注重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指定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恰当的途径加以培养。

综合上述,广泛而深入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地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职业院校可以结合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的表现和结果,利用竞赛,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创新培养模式,进而加快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改革进程。职业技能大赛连接着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学院更要充分利用职业技能竞赛的桥梁作用为学生提供与企业面对面及与生产岗位“零对接”的机会。应充分把握职业技能大赛平台,改革专业教学,培养更快适应会计岗位要求的学生。为学生开辟一条“就业直通车”,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在合作中积极寻觅优秀的会计人才担任会计专业的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总之,会计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课题,如何寻求有效的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途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对技能大赛在会计专业建设深层次的优化研究,以此开发出更多与技能大赛相关的教学项目,构建完善的会计专业体系,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职业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 田正.从技能竞赛谈高职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7).

[2] 刘克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Value Engineering,2011,(2).

[3] 廖晨君.职业教育应以竞赛为支点构建教学改革平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4] 何福贵,张梅.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3).

[5] 陈利,李绍忠.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6] 车广侠,周秀民,于慧玲.论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

[7] 何福贵,张梅.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实训教学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8] 戴示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 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3-65.

[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杨奇 王媚莎 李庭华

会计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3:

以岗位对接为目标改进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论述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教学的必要性,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法陈旧、实训不系统、重视操作教学忽视岗位职业道德教育、实训教学仅停留在“模仿”的层次等问题,提出从校内实训教学模式、校外实训教学模式两方面探索基于岗位对接目的的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岗位对接 会计实训 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由于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增大,许多毕业生无法从事对口的会计专业,这其中不乏高职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动手能力较差,以至于无法与岗位对接。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岗位对接,为高职学生更好地就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在就业中与同专业的本科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劣势:一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深度不够,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问题无法通过自己有效解决;二是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往往更愿意选择那些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具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高职学生就业之路比较艰辛。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很多学校没有根据社会的用人需求、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定向培养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忽视了学生今后的工作需求。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職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由于会计资料的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账目是不现实的,因此以岗位对接为目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势在必行,由此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应“需”而生。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教学是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它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对于毕业之后快速融入工作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会计岗位中存在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标准与财务人员具备的能力素养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加深,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基本的账目处理能力,更希望财务人员能够发挥好管理这一职能,通过自身的创造性、综合性来加强财务预算、核算深度,从而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依然停留在传统时期,教学模式也没有改善,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岗位不能实现良好的对接,与那些本科毕业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出现就业难等问题。对企业而言,每年应聘会计岗位的人极多,不仅仅有应届毕业生,还有很多具有工作经验人员的再就业,因此企业在选人时可选范围很宽广,在同样的工资水平上企业更愿意选择具有工作经验或者学历较高的人,这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只会“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将被残酷淘汰。

(二)教学手法陈旧,实训不系统

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虽然也将某些企业的经济业务拿到课堂让学生进行练习,但是练习的内容基本以记账、算账以及制作会计报表这三项内容为主,那些稍微有难度或者较为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被学校列为练习内容。由于练习量的不足和内容的不充分,加上学生后期的遗忘,学生在真正投入工作后只能进行简单的、不系统的记账,与企业的用人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是会计专业老师的思想意识松懈,认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等不能相比,学生能力和水平有限,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本着简单的原则施行;二是资金的缺乏导致教学硬件设备比较落后,会计信息无法得到有效更新,即使某些老师想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学生本身的求知欲不强,对现在的就业形势了解不充分,不知道作为一名会计应该具备哪些技能,这样在学习中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会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主动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实训仅重视操作教学,忽视岗位职业道德教育

很多高职院校在安排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会计职能,往往选择一个学生做到总揽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审工作,会计岗位和出纳由一人完成。这样的实训教学方式,既与财会工作实际不相符,也与学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不相适应”。笔者认为,在实训教学中就开始违规操作,今后即使成功应聘到企业当中,走上工作岗位也必定会受之前影响做出很多违反会计行规的事情,一旦为企业招来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四)会计实训教学仅停留在“模仿”的层次

高职院校经费有限,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很多设施与条件都与企业财务部门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形成了仿而不真的局面,并且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应该遵循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并不健全,学生们不能将走进实训室学习视为到实际企业工作”。学校也很少将企业的财务工作标准拿来作为学生考评的依据,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仅仅将账目、报表等逐一上交即记为合格,这样的实训对学生和老师而言虽然十分轻松,但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学生,当他们真正步入工作岗位后就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对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以岗位对接为目的改进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模式

现在企业在会计岗位人员的招聘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会计岗位实训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仿真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此,笔者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将实训地点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

(一)高职院校会计岗位校内实训教学模式

1.校内实训逐步仿真化。针对上文所述的高职院校实训中仿而不真的情况,建议学校要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教学环境优化,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实训环境。首先,可以先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资金补助,引进一部分教学设备,例如计算机、会计专用软件等硬件设备;其次,完善高仿真实训室,一个完备的实训室应该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全部学生同时进行实训,尽量保证此实训室能够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完成多种教学内容,达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2.校内实训中做到单个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项目实训要采用模块化,要包含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以及会计岗位项目实训等多项内容。在这三个大项目下还要涵盖其他小项目的实训内容,例如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大写书写以及点钞、真假钞的识别等小内容;在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中主要包含会计报表的绘制、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等主要内容;在会计岗位项目实训中要包括出纳、往来款项、存货、成本核算以及資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内容。只有和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统一,学生的技能与水平才能实现质的提升,在毕业后参加工作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节奏,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高职院校会计岗位校外实训教学模式

1.学生走进企业。校内实训仿真模拟的程度再高,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状态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在心理上不会将实训当作工作,因此实训的过程中依然可能出现玩忽职守、偷懒懈怠等问题。为了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建议在校内实训结束后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气氛,还应该将实训地点放在企业,开展校外实训。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与企业达成协议,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这不仅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地点,也为学生毕业后提供了更多的择业对象。在校外开展实训中,企业可以拿出一些比较老旧的账目让学生参与处理,毕竟真实账目与校内实训账目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通过接触真实账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企业处理账目的具体流程,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大量的经验。校企合作是一项互惠互利的新模式,有利于产学结合、互利共赢目标的实现。

2.企业走入校园。鉴于企业同时间不能接纳大量的学生进行实训,也可以考虑引企入校模式,建立“校中企”,并共建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会计岗位真实工作环境,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推行“学校+企业”双模子育人方式,按“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实施“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三方融合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实施多元评价模式的改革,提升专业群的教学质量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账务处理能力要求愈来愈高,企业急需毕业即可上手的“会计能手”而非“会计学徒”,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立足社会需求,以岗位对接为教学宗旨,对会计实训课程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兴俊,王淑平,关凤霞.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岗位对接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业经济,2010(5)

[2]孙亚红.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与职业岗位对接探讨[J].经济师,2015(2)

【作者简介】杨 悦(1981—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任教师,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教学类。

(责编 王 一)

作者:杨悦

上一篇:消防部队网络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大数据应用的交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