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求

2024-05-09

素质教育要求(精选十篇)

素质教育要求 篇1

一个素质优良的教师, 应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和文学修养, 并且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那么我们数学老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呢?笔者认为, 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道德素质

(一)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

教师要有进行教育工作所必须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要透彻地懂得所教的学科, 师者, 人之模范。“教师这个职业和社会上其他行业比起来对人的品行风范要求最为严格, 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土地, 不是机器, 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品行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学教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良好道德观、思想观以及好的作风, 来给学生做榜样。

(二) 德高为范。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影响, 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 讲究仪表端正, 服装整洁, 语言文明, 态度亲切。师德修养不高, 不但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会使学生从心理上疏远老师。教师背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 自己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行, 能以自己的理想情操去教育学生。

总之,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不仅要自己做到, 而且应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 以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人师, 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更加高尚美好。

二、文化素质

(一) 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从辩证的观点看,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教师专业知识越深厚, 基础越扎实, 对教材的理解才能越深越精。保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但对本学科知识能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并利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实践, 吸取新知识、新信息、新见解。介绍给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二)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新世纪, 大量的新发现将不断充实知识领域, 新理论、新科学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教师要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准确, 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运用熟练, 而且各门课程的知识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相互交叉、渗透, 学生思想活跃, 见多识广, 求知欲旺盛,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 去接近学生、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至少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为丰富教师教育科学理论, 教师还必须学习教育原理、教育哲学等课程, 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素质和教育能力, 是教师有效地实施和完成教育任务的力量源泉。这是知识、智力与能力的结合,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教师在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前提下, 还应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 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控制教育环境的能力。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素质的教育能力, 就不可能成为教育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而迫切。

(四) 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

诸如教学语言、基本操作、板书、驾驭课堂的能力、应变能力、教仪教态等基本能力, 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必备。

语言准确、简洁生动、讲普通话、善于运用形体语言, 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妙趣横生, 还能使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概念规律,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美、隽秀、条理性强的板书设计, 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反应, 使课堂有张有弛, 有讲有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五)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学论的原则之一, 传统教学依靠“一支粉笔, 一本教科书”为媒介, 向学生传授知识。今天, 科技高速发展, 人类已迈进信息化的社会, 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服务教育, 为社会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三、心理素质

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是最具强烈自尊心、进取心和成就感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循循善诱、亲切的教诲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教育是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工作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其特殊的规律。只有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 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假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备了这些良好的素质, 那么, 我们在开辟教育教学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中就会感到非常顺利且得心应手。推行素质教育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 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篇2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有团结合作精神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教师团体内部、教育者之间应该有良好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有交往热情,懂得尊重他人,用爱心和同情心去对待和理解周围的人,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助人一臂之力。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巨大的。当我们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时候儿教师自身却不合作,当我们鼓励孩子多参加与同伴合作的游戏和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预定的活动目标,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却不能相互帮助甚至还有人相互嫉妒、相互诋毁,不能同心合力实现教育目标,这样教育作用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团结合作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教师要用宽容、仁爱、善良之心对待所有的人,保证同事之间、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为了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繁荣富强的明天精诚协作,在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篇3

1 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观念

1.1 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当今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求教师的观念从选拔性的“应试教育”向全体性的“素质教育”转变。

1.2 应树立正确的现代师生观。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师生互动,协调一致。

1.3 要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

2 教师适应这一转变应做到

2.1 提高思想觉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国富民强,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大,要使我中华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还需几代人的努力。这就更需要中华子孙学习、学习、再学习。人人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我们的理想才会实现,才会使我们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2.2 当一个好的学习者

作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是学生中的学生,能以全新且独特个人化的眼光来观察整个教育过程。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学到老,活到老。

2.3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驾驭网络技术进行导学的能力、具备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相适应的科研能力。

2.4 了解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

无数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了解熟悉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想他们之所想,做他们之所做,就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浅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篇4

一、应具有心理学的个体性观点

所谓个体性观点, 是指从具体的个体出发来考察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有关规律。比如, 心理学讲认识活动, 不是从人们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来探讨, 而是从个体如何接收、加工外部信息, 并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来探讨的。正因为心理学更强调、有时甚至直接从个体的角度去探讨问题, 所以过去它被“合乎逻辑地”判为“伪科学”而打入冷宫。确实, 我们曾经有过一段为时不短的“过去”, 只强调群体 (阶级) 和共性 (阶级性) , 对个体和个性是忽视甚至否定的。在积极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个性给予足够的重视。

具有心理学的个性观点有助于教师做到以下三个“重视”:

一是有助于教师承认并重视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这样, 教师才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禀赋、潜能和自身价值, 才会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并展示自己潜质的自然心理倾向。这样, 教师才会以积极愉悦的心态与每位学生交流沟通, 以殷殷之情对每位学生寄予厚望, 以引导者、帮助者的态度去善待每位学生发生的问题而不滥用“问题学生”、“差生”之类的帽子。这样, 才会把每位学生都视为教育活动中的真正主体, 才会始终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自己的意愿、情感、要求和选择。

二是有助于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独特的个体需要。学生的个体需要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每个学生独特的个体活动的原动力。学生的个体需要只要合理, 就应予以满足;若欠合理, 就应予以引导。须知, 贬低或否定学生的个体需要,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贬低或否定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是有助于教师重视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的培养。社会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 学校教育应当培养这样的人才。大量研究表明, 创造型人才与独特的个性有密切的共存性和相关性。缺乏独特的创造型人才, 古今中外都乏例可陈。因而, 具有心理学的个体性观点, 能使我们不仅宽容地对待, 而且乐于去欣赏、鼓励这种独特的个体活动。

二、应具有心理学的发展性观点

学生的心理是在发展中成熟的, 因而, 要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学生, 以发展的标准要求和评价学生。比如, 一个人认识物理世界的逻辑思维能力就经历了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只有到了具体运算阶段, 学生才具有守恒性和可塑性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并形成逻辑思维的组合系统。如教学内容普遍偏深和教学要求往往过高, 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解题时要多转几个弯等, 究其原因, 就可能是因为没有了解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具有心理学的发展性观点, 教师就会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把握”:

一是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特点之一是, 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连续的。全面, 是指学生在生理方面、认知方面、社会化等方面都会同时发展变化;连续, 是指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是持续不断的, 这种发展变化具有量变与质变之关系的性质, 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特点之二是,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如, 人的知觉能力发展最早, 然后是运动机能以及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而抽象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最迟, 这一顺序无法改变。特点之三是, 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 各自发展高峰期出现的年龄是不同的, 各自达到成熟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教育学中所说的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原则即与此特点有关。

二是把握教育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关系之一是, 在学生心里发展过程中教育能起主导的作用。关系之二是, 教育必须以学生心里发展水平及其特点为依据。关系之三是, 教育中考虑学生心里发展水平时要具有“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三、应有心理学的差异性观点

应当明白, 在包括兴趣、性格、能力等稳定的心理特征在内的方方面面, 各个学生彼此之间是不同的。学生的差异具有普遍性, 教师应该正视这种客观差异, 应在了解其原因和特点后正确对待和处理。如, 在接收外部信息的方式, 即感觉通道的差别上, 学生中有视觉型学习者, 习惯于通过视觉接受学习材料, 喜欢通过自己看书和记笔记来学习;有听觉型学习者, 他们对听觉刺激敏感, 喜欢多听多说;有动觉型学习者, 他们喜欢接触和操作物体, 喜欢自己动手来参与认识活动。在社会行为上, 学生间有场依存性与产场独立性的差异。在现实中, 对所有学生开设统一的课程, 使用没有差别的统编教材, 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法, 又以划一的标准和要求去检查考核等, 正是无视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

心理学的差异性观点要求教师对以下三点予以特别的注意。

一是注意摆脱“常模”思想的束缚。“常模”思想是指班级授课制流行后出现的一种忽视班级中学生个别差异的倾向, 即认为学生理所当然地应该处于理想的“常模”范围之内, 幻想学生的一切都自然地适应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具体方法, 发生问题则往往抱怨和指责学生。差异性观点可促使教师摆脱这种“常模”思想的束缚, 去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并不断调整、改进、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使之与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相匹配, 真正把“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落到实处。

二是注意同质分组的相对合理性。同质分组是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其初衷是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天, 按年龄和年级分组、按能力分组、按社会人际关系分组等, 是常见同质分组的方法。具有心理学的差异性观点, 教师可以正确认识各种同质分组的长处和短处、适用和局限性, 并能在工作实践中加以正确运用。

三是注意特殊儿童的心理学问题。具有了心理学的差异性观点, 我们就不会以冷漠的态度另眼看待“特殊儿童”的一时落后, 而能相信他们与普通人一样, 也具有一定的禀赋和潜质, 只不过他们的发展, 需要环境提供特别的条件和帮助。这样, 我们就会去设法尽早鉴别特殊儿童, 尤其是那些有缺陷而不太明显, 但因坚持完成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身心承受重负的儿童。同时, 在鉴别过程中, 能特别注意他们的潜质而不是他们的能力缺失, 并在学校中为他们从各方面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

教师应该怎样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篇5

在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实施主体,能否转变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成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就必须放弃传统思想,更新观念。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使自身的素质提高,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三、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

1.深化學科课程教学改革

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资源。因此,在学科课程改革,利用课程资源时应坚持下面的原则。

(1)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

(2)将活动教学与单一的学科课程结合起来。

(3)国家统一教材与地方课程资源配合使用。

2.素质教育需要把活动教学融入课堂

通过活动教学,可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和谐发展。

3.加强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重视素质培养

什么是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课堂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除了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还需要配合使用合理的教育方法,让教学取得良好成效。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单一,需要随教学任务、教材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选择。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强调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传授知识,又需培养能力,从而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依据对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分析,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单靠课堂教学的单一渠道,是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素质培养任务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哈达山镇中心小学)

谈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篇6

一、素质教育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 既给中学体育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同时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那么素质教育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有何要求呢?

(一) 自然素质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教师能够直观地感染和教育每一个学生, 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运动技能, 以健康的体魄和优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二) 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中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应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的“六学会”目标。要完成这一任务, 中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和教育心理学素养。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良好的记忆力, 深刻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调节能力。还应培养自己对体育的广泛兴趣, 浓厚的求知兴趣, 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意识, 活泼开朗的性格,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 社会文化素质

1、政治素质

中学体育教师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主要著作, 学习当前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要把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 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 使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更加了解和热爱。

2、思想道德素质

中国有句古语:“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高尚品德, 具体来说:一要有深切的爱心。热爱本职工作, 热爱自己的学生,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二要勤奋实干, 不畏困难, 艰苦创业, 任劳任怨;三要有开拓精神。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不惧挫折、讽刺、挖苦, 有为学校体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四要戒骄戒躁, 谦虚谨慎, 诚实正直。能尊重同志, 团结同志, 共同创建和谐、文明、健康的工作环境, 这是中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3、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但现在已经不行了,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 我们必须有一个“水源”, 不断补充, 不断更新才行。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

当前中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

(1) 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 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 从社会发展来解释和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 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对学科专门性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 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 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程状况。

(3) 教育学知识。应注重现代教育论的思想和理论, 一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育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 审美素质

美的感受使人精神愉快, 通过美的熏陶, 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意义。为了将中学生培养成具有美的修养的合格人才, 中学体育教师应注意自身的仪表美,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自己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塑造自己心灵美的感召力。教学中对场地、器材应精心设计和布置, 着力构成一种“环境美”;示范时要做到动作熟练、准确、舒展、大方, 充分表现出“运动美”;讲解时应注意语言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做到“语言美”。教师应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提高自身表现美的能力。

(5) 教具制作劳动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 具有任劳任怨, 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态度。努力依靠教师的双手, 发挥教师的智慧, 因地制宜的自制器材和教具, 自己动手维修器材, 努力管理好器材, 保证器材室干净、整洁、取放方便。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具制作劳动技能。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

明确了解素质教育对中职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那么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都应从自我做起,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 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体态的方法:

1、注意饮食的科学性, 既要保证身体所需营养, 又要控制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

2、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量做到不吸烟、少饮酒, 保证

8小时左右的睡眠;

3、要有身体锻炼计划, 坚持晨练, 在上课、上操、业余训练和课外运动中尽可能参与活动;

4、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以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

5、寒暑假期间有计划地安排身体锻炼, 使之不间断;

6、积极学习和参加健身、健美、游泳、舞蹈、气功等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

(二) 提高教师的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方法:

1、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 以达到教育观念、教育指导思想的更新。

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塑造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并确立以短期效益为基础, 长期效益为目标的教育指导思想。

2、参加中学体育教师体育知识和基本功的全员考核, 真正了解自己的不足, 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3、请学生品评教师。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表达对教师的评价, 有利于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4、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学历进修、争取高学历, 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5、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及时了解和吸收体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6、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 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摘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 培养不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 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为推进和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提高重视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信昌.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重构.中国学校体育, 1992;2

创新教育对教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篇7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也是贯彻军队院校教育改革指导思想的基本保证。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才能科学地确定教育目标, 规范教育教学的过程和行为。因此, 树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理念, 是创新教育中教员应备的首要素质。当前军队院校教学水平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还不相适应, 创新教育还没有引起院校的足够重视, 适应建设信息化部队发展要求的新思想、新理念还没有真正在院校教员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员思想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还是传统的教育思想, 即重视教育中的知识传授, 过多强调专业化的学科知识教育, 脱离部队任职需要。院校评价教员的教学水平, 主要看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中的知识容量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这就从客观上限制了创新教育思想理念的建立和形成。教员是教学的设计者而非教材的解说者。因此, 加强教员教育理念的培养与提高, 对推进军队院校创新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思想、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不断发展的。教员要使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保持适应社会的发展, 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更新。教员要善于用科学的思想认识方法, 把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敏锐观察和准确判断社会发展、部队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快捷地捕捉教育发展的新信息, 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 才能不断地去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形成新观点, 并能指导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具备创新教育的教学能力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靠创新型教员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员的职业素质最终要通过教学的实践得以反映。教学能力是教员职业素质的核心, 创新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要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就目前教员的现状来看, 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教员居多数, 军事学科的教员缺乏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教员又缺乏军事科学方面的知识。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不是靠某一学科知识的掌握就能实现的, 需要靠综合知识的支撑, 这就对教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员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应当具有培养学员综合素质所要求的拓展性知识, 即专业学科之外的其它学科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对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需要教员自身作出努力, 更需要教学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

二是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员的职业要求要传播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因而, 教员要有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意识和欲望, 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员驾驭教材进行教学的基础, 而不断获取新知识则是社会发展对教员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员, 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 鼓励与指导学员去大胆探索。所以,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时代, 教员必须不断学习, 获取新知识, 充实和丰富自我。知识的储备越丰厚, 可供调用的知识信息就越多, 运用起来就越灵活, 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就越大, 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奔流, 筛滤旧有, 活化新知, 积淀学识。

三是要有解读教材和教学设计能力。解读教材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 明确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教案不同于讲稿, 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案, 是教学的思路设计和活动设计。思路设计要求教员遵循逻辑的原则, 以把握教材思路为前提, 以学员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为根本, 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再加工、再处理, 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程序, 创造出清新有致引人入胜的教学思路。活动设计包括对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设计, 教员要遵循教为指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以保证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在展开学员的思维活动中进行, 以使学员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是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普遍性原则, 也是创新教育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 课堂上教员总是想多讲一些知识, 但学员对“填鸭式”的教学常常表现为没有兴趣, 甚至对教员失去亲和感。这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单从教的角度来找问题, 最主要的是教员缺乏对教学对象的分析研究。作为教员, 首先要研究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离开了对教学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条件的分析、把握, 就很难对人才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定位。第二, 要研究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需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教学对象, 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生长干部, 处在长知识, 长智慧、长能力的过程中, 教学中既要重知识的传授, 又要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干部的培训, 重在认识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 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 要研究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教员要依据学员的不同情况采取有利于学员个性发展的措施和教学方法, 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导, 教员要从学员的特定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性特点与接受能力, 把教学的共性要求与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 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要有完美的表达和调控能力。创新型教员要将取得的创新成果运用于教学, 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 就应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员在课堂中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口头语言能力要突出“准确、精炼、严谨、生动”, 书面语言主要是板书、多媒体课件, 文字表述, 要规范、美观、科学, 体态语言主要包括眼神、表情、姿态、手势等, 要求体语能与口语有机配合, 以音显形、以形扬音, 形成立体感的教学效应。调控能力主要分为自控和他控两种, 自控指以自我为对象的控制行为, 自我控制的根本前提是教员应具备诚实的品格, 即襟怀坦白, 服从真理, 实事求是, 勇于承认错误, 虚心向学员求教。他控指是以学员为控制对象的控制行为。教员应做到处惊不变, 冷静分析, 因势利导, 将复杂的问题和突发性情况转化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最佳时机。

三、掌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篇8

一、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思想的要求

按照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语文就是教做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因为语文是思想的外壳, 思想是语文的内核, 中学语文课本以古今中外名著选编为主, 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而教师对课文信息的反馈、加工、处理、传递等过程, 无不打上自己的思想印记, 渗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有深刻感悟到木兰的聪慧和纯朴、悟空的叛逆和机智、鲁达的仗义和勇敢、保尔的坚韧和刚强, 才能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同时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阶段, 学生对教师有特殊的敏感和信赖,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作为语文教师要教育出品质高尚的学生, 首先要求“教师的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 应集“宽而栗, 柔而立, 愿而共, 治而敬, 扰而毅, 直而温, 简而廉, 刚而实, 强而义”的思想素质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于一身, 以这种品质赋予教学,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文, 而且还可以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 提高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

二、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老师文化素质的要求

《学记》上说:“能博喻始可为人师。”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也曾说:“要了解但丁, 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高到但丁的水平。”且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但教给学生认识真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即传授给学生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教学内容复杂, 学科跨度大, 与数、理、化、史、在、生等学科有着广泛联系, 而且现代文理学科渗透, 边缘学科方兴未艾,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切东西懂一点, 某一东西懂一切”, 既有娴熟的网上阅读能力、扎实的写作能力、敏锐的听语能力、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有丰厚的相邻学科知识, 并积极吸收教育教育新思想、新理论, 只有这样的专家兼杂家, 才能适应语文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整体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赢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给学生更多的教育和启示。

三、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要求

自有近代学堂以来, 靠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课堂上包打开下的情况已延续了一个世纪, 它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不相宜的,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必须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 要求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 彻底打破“三个中心”, 即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魔掌为中心。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

(一) 对教材的辩证处理能力。

时代在前进, 知识不断更新, 要围绕培养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目标, 对教材进行筛选, 应当在减去陈旧知识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前沿新知识, 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 迅速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新动向, 做教材改革的热心人。

(二) 卓越的组织导学能力。

教学过程应以“追求卓越”为目标, 首先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当赏, 去研究、探讨问题, 做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不能满足学生“学会”, 更要引导学生“学会”, 语文老师不仅精于“演戏”, 更精于“导戏”。

(三) 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语文科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因此在强化课内教学的同时, 语文教师必须活跃于第二课堂, 打破课堂和学校的时空限制, 开展故事会、讲演会、报告会等活动, 组织写作小组, 让学生接触自然, 感受和煦的春风, 炎热的夏日, 绵绵的秋雨, 酷寒的冬扫, 参加社会实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让学生从活动中学到知识, 发展能力。

四、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身体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要求并未降低, 这无疑就是给教师增压。人秋中学语文教师担负着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有的还兼有社会工作, 常常是从清晨工作到深夜, 没有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 “健康的体魄和耐劳精神”应作为教师应当具备的最低限度的条件之一。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规律, 要让学生学会健身, 教师不应首先具备精力充沛、健康的身体素质吗?

素质教育要求 篇9

一、素质教育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教师的品德素质是教师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要想成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使之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还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其次, 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这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 表现为教师不仅仅把教育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 而视为一种崇高的事业;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 全身心投入, 无私奉献;对学生充满爱心, 为人师表, 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 做学生的楷模。再次,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首先摒弃应试教育观, 树立素质教育观, 包括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观, 既教书又育人的德育观, 注重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教学观,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生命主体的学生观以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二、素质教育型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等方面,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综合水平”。综合起来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一) 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具有的知识结构应是专博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它最基础的层面是关于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 这一层面应当广博;第二层面是本人所从事专业的专门性知识, 这一层面应当精深;第三层面是教育科学知识, 这个层面应当与前两个层面知识贯通。

(二) 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它包括教师言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

1.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身, 必先利其器。”“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它能使书本上死的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语言。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能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富有情感的语言能“以声传情, 以音动心”。凡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 必然语言规范、准确、简练, 生动活泼, 语调抑扬顿挫、洒脱自如;分析问题条理清楚, 丝丝入扣;解答疑难深入浅出,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获得足够的知识信息。

2. 组织教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 重点突出, 讲练得当。要适时激励学生, 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3. 学习能力。

现今的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仅仅限于课堂与书本。大量的出版物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 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如果教师还仅仅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与教学大纲上, 那么, 他便会跟不上知识的时代步伐。过去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里有两重含义, 一是“杯”和“桶”还是线性关系, 而知识量却是指数增长的;二是“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 不更新, 它的“实际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因此, 教师自己也要“终身学习”, 要具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 即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 并善于运用现代的网络技术, 不断更新知识, 调整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还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

4.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社会中, 如果老师没有一种创新意识以及一种对创新追求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那么, 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一群只知道接受知识, 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书呆子”。教师的创新精神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疑问, 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并不断地探索真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到授课内容之中, 既要传授知识, 更要教授方法;既要学习先贤, 又能突破陈规。

5. 教学科研能力。

教师应注重教学的研究。只顾埋头教书, 不搞教研的教师不会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因此, 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实际, 确立具有可行性的科研专题和教改实验专题, 善于总结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形成理论经验。另外, 教师应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信息, 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 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 开阔视野, 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 改进、提高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三、素质教育型教师应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教师的身心健康主要是指教师的心理健康。“健康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是高素质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 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 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 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 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 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这样既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精神面貌, 又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和消除各种压力及竞争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压抑和苦闷的心理, 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使素质教育活动全面地开展, 使学生在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

摘要:当前, 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应该成为教育改革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四川师范大学教研室.论新时期的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7

[2].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 6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要求

诚然,一个教师有了优良的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以自身的素质深深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敬重、喜爱和信赖,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凝聚力,自然而然就可以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了。可见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重要啊!

一、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教育的成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爱自己的学生,而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师德的灵魂,更是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发自真情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素,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感情投资,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也非常愿意听教师讲课。就会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询问不懂的问题。也许斥责、讽刺、挖苦也能换来学生表面的、暂时的合作,但这是以伤害师生感情为代价的,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而循循善诱、亲切关怀教诲,必然带来持久的、欣悦诚服的合作和遵从。

二、教师应该做到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品行来熏陶学生

我们教师这个职业和社会上其他的职业相比,对品行要求更严格。好的教师品行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实际影响。我以为,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教师的思想素质在教育中的作用,它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三、教师应该做到以自己能力来吸引学生

不是有什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素质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全面提高的学生的素质。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我们教师只有用真才实学去培养学生。“十八般武艺”任凭学生来挑选,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跟你学”。才会认你这个“师傅”。

上一篇:高压测量下一篇:获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