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2024-05-07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精选十篇)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篇1

1. 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项目部却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健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并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使用单位只限于设备调配和组织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其次,部分项目部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机械装备落后,性能老化。

首先,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业主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次,为了适应当前形势,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3)智力投资不够。

目前,虽然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片面注重眼前利益,不舍得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投资不够。这样,既没有先进的设备,同时缺乏管理和高素质的人才,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目前,项目部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同时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不少项目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目前,由于大部分项目还未能有效地实行检修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另外,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他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 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对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要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第一,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工作。

第二,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第三,促进项目部的管理工作,每年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

(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机械设备管理部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篇2

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门重要科学,是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机械设备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谈一些体会.

作 者:梁文星 作者单位:南宁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11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4)分类号:关键词:施工 机械设备 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 篇3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1前言

近几年,公路大建设、大发展已成为交通行业的主旋律,工程机械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工程施工机械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系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一方面,对推动高等级公路建设,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又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更大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新形势下,公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发表本人的一点看法。

2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目前,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机械使用与管理部门最主要问题是在工资分配方面灵活性很不够,对职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转变观念,进行彻底的改革,推行一套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推行新制度的结果必须要使技术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的人从改革中得到实惠,促进业务技能差的人主动学习,提高服务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走出大锅饭的老套。对此,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应是进行月度单机核算时,要及时把机械的消耗、利润与个人利益挂钩,督促机械操作手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加强机械的保养,降低维修费用。这样的单机核算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算帐,同时也能真正实现对机械使用环节的控制管理。如果缺乏对这个重要环节的有效控制,有的机械到年底才发现出现了亏损,但此时为时已晚。当然,要科学、全面地反映其工作业绩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奖罚分明,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3引进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借助于微机进行机械管理和建立信息系统已是大势所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机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转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如进行数据处理输出管理报表,提供管理决策、进行合理有效的作业调度管理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可以为强化机务管理提供有力手段,这种新兴的机械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传统的管理方式,近几年国内开发出的大批机械管理软件即是明证。因此,机务管理部门必须大力推行以微机管理取代人工管理,实现机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这是通向机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加强机械成本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4.1实行定额管理。因为定额管理是衡量和考核机手、维修工及其管理人员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主要依据,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各项定额、如台班工作定额、维修工时定额、修理用油定额、工具配备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为推进机械科学管理和实行经济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4.2严格总成大件、油料、工具等材料的领取、更换审批手续,做到能修不换,能换部件不换总成,千方百计堵塞漏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4.3实施规范化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机械使用保养说明书下发机手,通过定期检查督促机手做好例行保养。对修理作业要完善各种修理标准,严格按《筑路机械保修规程》进行保修作业,技术部门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并予以实施,保证机械的完好率,减少停机损失。最后还要实行机械成本的动态控制管理,即注重施工过程中的中间考核,不要等年终才去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此时对成本管理中的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已无法弥补。因此应及时整理机械使用、维修和材料消耗记录,建立设备台帐,统计报表和机械核算表要及时呈送,使机械的基本消耗情况和盈亏情况一目了然。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机械化施工是一门综合科学,它介于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现代化施工组织之间,现代化施工机械随着结构改进、功能提高,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机械化施工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管理、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及受训者的知识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各级人员培训班,加大培训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把培养机械管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培训,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同时,还要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建设一支技术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用、管、养、修的队伍,以适应公路机械化施工快速发展的需要。

6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次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护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职能。为了促进企业的管理,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7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篇4

1 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1.1 体制管理弊端现状

⑴缺乏健全的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体制管理机制。例如在企业内部存在着机械设备自己修理和委外修理并存的维修态势, 这样不利于对维修人员的培养, 甚至还会造成高级维修人员的流失;另外不能形成一流的委外维修机制,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先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维修, 维修失败后才交付社会维修, 势必拖延了维修时间, 延误工程进度。

⑵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始终处于第二层次管理工作层面, 无法摆脱其部门管理的尴尬被动局面, 这样就造成了管理深层次的改革工作可单独作为问题提出, 但却不能得到单独的解决。

1.2 组织机构现状

⑴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受到工程、安全质量等部门的指示和工作指导, 容易与其他部门产生矛盾和冲突。

⑵执行型组织机构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的组织机构明确规定了每类机械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奖惩制度。人员仅能发挥与职责相关的机械管理能力, 员工对自身的领导负责, 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团队合作的局面难以实现。单一的工作内容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及全面的发展。

⑶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适应能力差。因设备投入成本高、产值大,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在复杂的工作任务面前, 企业配置往往捉襟见肘, 库存设备闲置, 工程需求设备缺乏。

1.3 资产作用和地位现状

⑴建筑施工企业侧重以设备的正常运转为主线的功能属性, 而忽视了通过对设备资源的整合、对设备资产作用认识以促进管理、运营, 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属性。

⑵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缺乏正确的定位。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能够感受到工期的压力, 只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大家便相安无事;一旦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 影响了生产, 则责备和抱怨机械设备管理人员, 设备修好投入正常运转, 大家似乎又忘记了设备曾经出现过故障。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对设备只注重使用, 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 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任务, 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而且, 施工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 老旧设备不淘汰。很少有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过有关机械设备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策划设计, 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1.4 管理运作过程现状

⑴缺乏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理论应用研究。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大多局限于具体的事务上, 忽视了有关设备管理理论应用研究及管理创新。机械设备综合管理只停留在思维状态阶段, 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⑵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随意性大。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该项工作的认识, 领导层的变动很容易造成设备管理思路和方法的变化, 机械管理人员可有可无、随意调换, 使得设备管理脱节, 增加了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

1.5 维修体制的弊端

⑴设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设备的技术水平。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维修指导思想落后, 维修方式单一, 预测维修、状态、监测维修等先进的维修方式得不到推广应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许多作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就上岗或者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及时。

⑵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是必然趋势, 但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遍布大江南北, 施工任务繁重, 很多工程地处偏远山区, 工作环境恶劣, 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束手无策, 苦等厂商远赴千里前来维修。

2 结论与建设性意见

2.1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企业的动态联盟

⑴宏观管理层次上, 其目标是全社会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通过政策、法津、经济等手段引导设备所有者、使用者、维修者、制造者和相关的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 建立和维护统一有序、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的设备资源市场。建立社会通用的设备评估机构, 培养专门的注册机械管理工程师;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建筑企业建立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机械设备更新、改造、淘汰机制, 对机械设备一生的价值进行总量和宏观的监督、指导与监控。

⑵市场管理层次上, 其目标是充分考虑机械设备管理主要工作的共性和个性, 运用分工协作、专业化、规模化等生产力发展的方式, 按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内容、行业类别分别提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各个专业化单位利用自身的优势组成能力互补、资源共享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动态联盟, 通过合作为全社会机械设备管理提供快速敏捷的专业化服务, 克服目前单个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力量薄弱的缺陷, 打破施工企业界限, 使企业之间以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联盟, 从而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2.2 建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⑴管理观念的改变。机械设备不仅仅是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 更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经营资本, 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取工程、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1) 必须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从“部门管理”向“法人管理”的转变、向“社会化管理”的转变, 建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立法的管理系统, 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管理理念。 (2) 注重培养建筑施工企业核心能力,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本企业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服务, 彻底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等关起门来自己凑的机械设备配置思想束缚。 (3) 竞争观念的转变, 从竞争走向合作不仅在企业之间, 更重要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⑵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整合。机械设备一生全过程的管理对于任何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都很困难, 必须依托社会化服务网络。建筑施工企业要依据工程任务的地理位置、工程量大小和设备需求的实际情况, 不断整合现有设备资源;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工点多而分散, 必须根据工程衔接的时间跨度和地理跨度, 科学决策是新购或是租赁;对长期闲置且近期规划中无确定项目的机械设备, 应经权威部门评估后做出果断的处理。

⑶实现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管理规则》上明确指出:企业负责人, 包括项目经理部都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 杜绝片面追求产值而拼设备的短期行为和危及设备安全的事情发生, 反对只看眼前、不顾长远, 只重使用、不管维修, 拼设备、吃老本的失职行为。

⑷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团队管理。 (1) 提高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机械设备管理的顾客主要在建筑企业内部, 必须使机械管理人员创立具体的、使顾客满意的、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目标, 努力提高机械管理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行为能力, 激励机械管理人员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以适应设备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2) 以人为本, 重视以机械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团队管理, 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和多技能的操作工, 既能承上, 又能启下, 除了掌握设备工程领域的知识外, 还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念, 能随机应变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更要具有合作、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保持自我激励、自律和自信, 实现从“要我管理”到“我要管理”的转变。 (3) 建立新的工作方式, 给予操作员工、维修员工一定的工作权限、工作职责, 提高其工作和献计献策的积极主动性。 (4) 建立新的考评制度。●

摘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从社会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以达到不断提升机械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纪士斌.建筑机械基础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景琦.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隐患[J].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篇5

(2006年2月 20日制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则 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前期管理 基础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使用、维护和修理 改造与更新 经济管理 教育与培养 奖励与惩罚

附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强设备管理,结合本工厂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是本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坚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相结合,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条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设备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企业各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本企业生产用设备统一由工程部管理。其工作内容包括对设备规划、造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第二章工程部的职责

第九条工程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l)对全厂生产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有关规定;实现设备管理的下述指标: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85%以上;主要生产设备运行状况良好;无重大设备事故。

(2)协调好生产和维修的关系,搞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修理工作,组织好维修备件的生产和供应。生产中不允许拚设备。

(3)要根据上级有关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目标,负责制定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根据企业长远或经营的方针、目标,提出对本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和考

核指标;布置检查设备维修、更新改造等管理工作,协调横向关系;掌握及正确使用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设备修理费用。组织审定设备大修理和更新改造计划及重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拟定费用预算;负责组织对职工进行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教育及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维修竞赛活动,抓典型.总结推广先讲经验;对重大设备事故的处理作出决定。

第三章前期管理

第十条工程部门必须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自制设备、新建项目和零星购置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包括调研、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特别是对关键设备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好设备的后期管理打基础。

工程部要参与基建、改(扩)建工程公用设施(风、水、汽、电等)的设计审查和施工验收。

第十一条对相关设备,工程部必须参与设备的选型调查和考察。在与设备供应商的谈判中.由工程部门负责提出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以及维修备品配件、润滑油品、维修人员培训、设备安装和维修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

第十一条工程部门要广泛收集设备科技发展及市场信息和有关设备使用的意见,为做好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同时.要将新设备使用初期在质量、效率、运行中存在问题、故障情况及改善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特别是关键设备,必须在索赔期内做好有关工作。

第四章基础管理

第十三条工程部门在办完设备验收手续移交生产时,必须按照规定逐台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帐.建立设备档案,要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即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

第十五条工程部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加工产品质量的影响,结合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备停机对生产的损失,购置原值的大小等,将设备划分为重点预防维修设备(简称重点设备)、一般预防维修设备和事后维修设备,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第十六条设备封存。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设备停用半年及以上应进行封存,并按规定办理封存手续;封存要有明显的标志。设备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蚀、防潮措,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所有封存设备都要达到完好设备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范围。

对于因工艺调整、产品转产或其他原因闲置2年以上不用的设备,工程部应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同时报请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设备的调拨和移装。设备实行有偿调拨,调出设备应按分级处理胁要求进行审批;调出设备应随带原有辅机、附件及技术文件。企业内车间之间设备的移装,应由工程部门统一办理手续。

第十八条设备的报废。设备主要结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经济上不宜修复、改装,对安全生产有影响,对环境严重污染或属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淘汰的设备,可以办理报废。凡需报废的设备,应由企业领导、工程部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工人组成鉴定小组.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复查、分析、论证定性,提出鉴定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九条设备故障与事故。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精度性能,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等,造成停产或经济损失者为设备故障。设备故障造成停产时间或修理费用达到下列规定数额者为设备事故。

一般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500元~l万元者;关键设备在100D元~3万元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10~30分钟者.为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l万元以上者,关键设备达3万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而使全厂电

力供应中断30分钟以上者为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修复费用达5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全厂停产2天以上、车间停产1周以上者,为特大事故。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大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限一个月内将处据结果上报主管部门。

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自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林罚.触犯法律者要以法制裁。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对修复费用低于500元或全厂供电中断10分钟以下的设备故障,也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第二十一条动力设备要有专人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一般动力设备、管道和线路安装、改装,须经企业工程部门审定,由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对于压力容器、变配电等重要设备的安装、改装、修理和更新报废,须按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各种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统一的表格、工作定额和动力管线竣工图纸。加强各种技术文件、图纸和档案管理,特别是动力管线竣工图纸的管理。设备技术档案、图纸资料应存放于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资料室中。

第二十三条要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信息的积累、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各种原始凭证、图表齐全,数据正确。工程部门规定的统计报表,应有专人负责统计,做到填写整齐、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第二十四条企业要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设备管理维修数据应用微机处理,以提高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技术状态管理

第二十五条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保证正常运转。主要生产设备应按照设备磨损变异的规律,进行定期的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普查,统计、分析和考核设备完好率,便于及时和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为编制维修计划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六条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组织修理工人排除.并填好故障记录.对经常重复发生故障的部位,工程部门应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发生地原因。

第二十七条重点设备要实行点检(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制度,掌握设备技术状态.逐步采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实行状态监测维修,及早发现异常.做好预防措施。对压力容器和变配电等设备.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负荷或预防性试验。

第六章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二十九条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设备操作证后,方可凭证独立操作。

第三十条操作工人应掌握“三好”、“四会”,严格执行使用设备的“四项要求”、“五项纪律”(见附录)。

第三十一条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

线,必须实行机长制,由机长负责。

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单班制设备应有运行记录。

第三十二条操作工人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严禁超负荷、超规范、拼设备。如遇现场生产管理人员或上级强令操作工人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时,设备管理部门有权制止,操作工人有权拒绝,井可越级上告。对违章指挥者应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生产设备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制度。

第三十四条企业要根据生产特点和设备条件,采用预防维修方式。对于流水线、流程设备、全年无法停机的,应利用一切生产空隙安排好定期维修和检修,并认真安排好大修计划。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可采用事后维修方式。

第三十五条维修工作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管辖范围,进行设备巡回检查、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做好记录;对工程部门下达的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设备可利用率、检修计划、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计划完成情况作好记录统计,作为考核依据;对重点设备关键部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作好记录。

第三十六条企业要设置润滑站,车间要设润滑点,配备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专职润滑工(本企业设备润滑工作由维修工和操作工完成),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润滑设施;建立和健全润滑管理制度。对设备润滑要做到“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并开展根据油质状态监测换油的科学方法。第三十七条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

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1)维护保养:是指人们为保持设备正常工作以及消除隐患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保护工作。按工作量大小和维护广度、深度:

①日常保养:重点对设备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状况。由操作人员进行。

②一级保养:普遍地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局部调整。操作人员在专业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③二级保养:对设备局部解体和检查,进行内部清洗、润滑。恢复和更换易损件。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协助下进行。

④三级保养:对设备主体进行彻底检查和调整,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检查鉴定。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配合下定期进行。

(2)设备的检查: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作性能、零件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以求及时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并能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维护措施,做好修理前的各种准备,以提高设备修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修理时间。日常检查定期检查

2、设备修理:设备修理是对设备的磨损或损坏所进行的补偿或修复。其实质是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

(1)设备修理的类型

①小修:对设备进行的局部修理。拆卸部分零部件。设备的小修理是按定期维修规定的内容或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同时通过检查、调整、紧定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使用性能。

②中修:对设备部分解体,工作量较大。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某些项目按需要进行针对性修理。修理时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机件,以恢设备精度、性能。③大修:全面的修理,对设备全部拆卸分解,彻底修理。设备的大修理是计划修理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在大修时.要对被修设备进行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件,同时修理、修整电气部分以及外表翻新,从而全面消除设备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工程部要制订年、季、月、周修理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主要生产设备大修理计划由厂长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设备修理计划必须纳入企业工程部门生产计划下达考核。

要编制检查作业计划,包括修前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

第三十九条企业工程部门要组织好维修用备品配件的供应和保管工作,编制备件储备定额,建立备件储备卡;要积极处理积压.加快资金周转,保证经济合理储备。

第四十条设备大修后的质量验收,以质量管理部门的专职设备检验员为主,会同设备动力部门和使用部门,组织维修工人和操作工人共同参加。承修部门应对承修设备的质量负责,在保修期三个月内,企业要考核大修理质量返修率指标。大修后的质量要求;恢复规定工作能力,达到原出厂或生产工艺标准。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修理技术文件按要求及时归档。

第四十一条要加强设备修理费用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其监督检查。

第七章改造与更新

第四十二条设备改造与更新工作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要根据产品发展规划,结合工艺改进和设备技术状况制订设备改造与更新计划。它是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制订计划,组织实施。

第四十三条设备改造与更新方案的审批。一般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由企业设备动力部门提出方案,报工厂厂长批准。凡纳入新建或技改项目中的重大设备改造与更新,应组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报厂长批准后执行.设备动力部门应积极组织实施。

第四十四条设备更新原则上是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设备。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可以更新;

(l)经过多次大修,技术性能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和保证个了产品质量;

(2)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果很差;

(3)通过修理、改造虽能恢复精度及性能,但不经济;

(4)耗能大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义不经济;

(5)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

第四十六条设备更新工作应在工厂厂长的领导下,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应举行以设备动力部门为主,计划,生产,技术工艺、财务、质量、使用部门参加的论证会,研究更新方案. 经工厂厂长批准后.由设备动力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对被更换(淘汰)的旧设备,应组织技术鉴定.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报废的压力容器及国家规定的淘汰设备,不准转售其他单位使用。

第八章经济管理

第四十八条购置新设备或设备进行重大改造,要在厂长领导下。设备动力部门胁同有关部门按照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原则进行经济管理,对设备全过程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讲求经济效益。

第四十九条要合理使用设备维修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企业财会部门应会同设备动力部门对车间经费中的设备维护和检修费用下达分配指标,由设备动力部门控制使用,并对费用进行监督管理,力求经济合理。

第五十条企业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要进行考核,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力求用较少的设备投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九章教育与培养

第五十一条要把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的培训计划纳入企业的培训规划,把设备管理维修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列入企业职工教育的内容,并在时间、物资、资金上给予保证。分期分批培训在职职工,并将学习成绩列为竞赛评比和晋级条件之一。

第五十二条结合工作需要,由设备动力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有计划地选送热爱设备工作、成绩优良的干部、工人参加厂外有关的各种专业培训班,接受设备管理维修方面的正规专业教育,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十章奖励与惩罚

第五十三条企业应积极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设备管理创优活动。经评定为各级设备管理优秀单

位后,企业应对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资鼓励。

第五十四条企业应定期组织厂内设备管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奖活动,发表成果,树立标兵,表彰奖励先进,以推动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开展.并给予奖励。

第五十五条维修工作要求知识面广,技术复杂,从事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人员待遇和奖励不低于相应工作条件的生产人员;在管理、维修和技术革新中有重大贡献的项目,应纳入科技成果奖进行评奖。第五十六条对设备维护不好的车间、班组及个人,应给予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应予经济惩罚。

对违章操作、玩忽职守造成设备责任事故者,对失职造成设备严重失修、技术状况劣化的单位和责任者.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录:

一、“三好”、“四会”的解释。

(l)管好、用好、维修好。

(2)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二、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解释。

(1)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

(3)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

(4)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

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三、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解释。

(1)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白,线路、管道安全完整。

(2)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等处无油垢、无碰伤,各部分不漏水、不漏油、切屑、垃圾清扫干净。

(3)润滑: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油标清洁.油路畅通。

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篇6

关键词:机械设备;存在问题;管理

1.目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管理机构薄弱,管理制度混乱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

(2)而且,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就已经设备使用,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购置不合理

(1)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施工企業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企业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在采购时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使用时间长短、今后的使用次数、转场运输、施工环境、使用维护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管理人才培训不到位

(1)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管理部门,但由于人员、机构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花耗资金购买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舍不得花钱。虽然有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管理人员素质低,很难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需要。

1.4机械设备的管用脱节

(1)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可是很难落实到人。往往维修保养马虎应付了事,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就开始互相推诿扯皮。

(2)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长期规划,只注意产值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一致带“病”作业违章操作,项目完工了设备拼的也差不多了,已经无法正常转移到新工程项目而耽误施工。

1.5设备维修观念落后

(1)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仍然停留在“事后维修” 管理阶段,没有“预防维修” 管理意识,对设备使用情况没有做到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过度维修的现象严重,维修人员为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维修利用,随意地舍弃。

2.加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1完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设备管理机构,实行自上而下全面管理。做到专业管理与使用管理相结合,明确个子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2)设备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管理制度,使台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在执行过程中配备专人,还要固定岗位,始终了解与掌握机械设备性能。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管理工作

(1)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统一体。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保证每台设备的安全生产使用。

(2)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程度、技术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

(3)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企业的施工要求。

2.3加大培养设备管理人员力度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

(2)企业要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经营管理探析 篇7

机械设备经营管理主要是指筹划并管理,其次泛指计划和组织,即周密的筹划。机械设备的经营管理是运用机械设备去营生、去扩展,利用机械设备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发展扩大机械设备在施工企业中的作用。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经营管理,一般包括投资经营和租赁经营。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成熟,施工企业在建筑项目上的竞争愈加激烈,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在其固定资产(除不动产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企业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工程任务,就必须依靠先进的、大型的、专业化程度高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各项施工任务。由于现代化设备的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这就要求优化机械设备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机械设备投资经营管理

购置机械设备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如何确保机械设备投资能够快速顺利回收,是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经营管理决策面临的首要问题。机械设备淘汰又是一个政策性较强的问题,究竟是以机械的物质寿命,还是技术寿命,或是经济寿命等为依据进行淘汰,它与施工企业的规模、设备装备结构和装备水平的关系非常密切,存在如何把握淘汰尺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陷入被动的境地。

通过技术装备规划决策的“四性”,即可行性、必要性、适用性和法规性分析,来评价技术方案“能不能做”“该不该做”,以及“是否合用”或“是否合法”是十分必要的。依照评价结果,施工企业可以区分技术方案的优劣,决定技术方案的取舍。

2.1 机械设备规划决策分析

2.1.1 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可行性分析与评价是指机械设备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与评价。通过机械设备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解决技术方案的资金来源和均衡使用,以及投资效益的问题。如果购机或机械设备技术改造方案没有资金支持,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如果有资金支持,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效果,技术方案同样也不能实施。因此,需要分析资金筹集或融资的渠道,分析资金使用的额度、期限和成本,以及企业的偿还能力和投资回收期的目标要求或规定等。企业应根据对符合条件的购机或技术改造方案的评价结果指导技术方案的实施。

2.1.2 必要性分析与评价

所谓必要性分析与评价,又称为常用性分析与评价。它涉及的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有无必要自己购置某种机械设备,或有无必要采用自有机械设备的方式来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如果某种机械设备是不必要的话,就不需要购进新机械,现有的旧机械也应该寻找机会通过变价出售或转让的方式淘汰。至于旧机械技术改造的问题,应以其目标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其必要性。

必要性分析与评价应以机械设备中长期利用率的目标水平(一般应达到50%~60%以上),以及机械设备中长期利用率的预测结果为基本依据。结合企业技术装备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中已经明确的未来从事的建筑结构形式,装备结构调整的原则,施工方法及施工规模等资料数据,来综合考察技术方案,其只有在经济上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时才称得上是必要的。

2.1.3 适用性分析与评价

适用性分析与评价主要是指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技术性能分析与评价,考察机械设备能否满足企业未来或当前施工生产需要的决策分析工作。其评价结果也是机械设备新增或技术改造,以及机械设备淘汰的依据。适用性分析与评价,应结合机械合理使用的先天性目标进行,需要把握的问题有:①明确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与建筑结构形式或施工方案之间的匹配关系。②明确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与施工作业环境之间的匹配关系。③明确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与综合机械化组列之间的匹配关系。④明确其他方面的匹配关系,例如机型品牌的匹配应追求单一化,以便于机械设备的保养、售后服务和技术改造等。

2.1.4 法规性分析与评价

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在施工过程中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应控制扬尘、固体废弃物、污水和噪声的排放。

2.2 机械设备投资决策

在选购、选用或租用机械设备时,必须进行一定的经济性评价,通过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下面介绍2种常用的机械装备管理决策方法。

2.2.1 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法是指通过比较各种机械设备的投资回收期,从中选择最短回收期者为最优方案的方法。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把要比较的某种机械的投资费用,与采用这种新机械所带来的年收益二者之间的比值,作为该种机械的投资回收期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T为投资回收期(年),M为机械设备投资费用,F为所采用机械设备的年收益。

2.2.2 年等值成本比较法

当决策目标不是仅有一个,而有多个时,一般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例如,2台生产能力相同,但性能或新旧程度不同的机械,它们在价格、使用寿命和每年平均所要支出的费用上都不一样,比较二者优劣时,可以用年等值成本比较法,机械设备年等值成本最小者为最优方案。

年等值成本比较法能考虑到的因素,以及提出的一些假设是:①购人机械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费用(P0)减去残值(Ln)后,看成是按一定利率(i)借到的一笔贷款。②机械设备每年必须支付的使用费(Cv)被看成台班费中的可变费用部分。在实际中,即使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其大小也有差别。③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为机械设备的自然寿命,并可看成是贷款的年限(n)。④机械设备的自然寿命结束时,转让或处理的残值及残值利息(i1)。⑤机械设备投资的占用成本,也称最近的机会成本,它的取值假设为这笔投资存入银行并以复利的形式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利息(i)。⑥计划逐年按相同的金额偿还贷款。

机械设备的年等值成本(Ce)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资金回收系数kr可按期限及利率从复利表中查到,或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现举例进行说明。

现有A和B 2种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相同,A的购入价格是100 000元,估计年平均使用费为8 000,一般按附加的费用,包括附加维修、保管、燃润料消耗等计算,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B的购入价格是80 000元,估计年使用费为10 000元,使用寿命为6年。假定A和B的残值不计,利率差别不大,均按8%计,贷款在使用期内逐年偿还,平均年使用费用也按年支付方式。

将A、B 2种机械的年等值成本作经济性比较如下:

经比较可知,A机械虽然购入价格较高,但实际每年应摊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则比B机械节约27 280~25 400=1 880元。

3机械设备租赁经营管理

3.1 出租方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3.1.1 重视机械设备说明书及其他技术文件的管理

说明书及技术文件是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的重要依据,如果出现遗失会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带来极大不便。为此,机械设备购置入场后,应将重要文件、说明书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将机械设备外租时,必要时附上说明书及其技术文件。

3.1.2 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出租方应将其拥有的机械设备实行忙时抢修,闲时精修。在施工期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出租方得到信息,在约定时间内派遣技术精湛的维修人员到场抢修,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好机械设备,确保承租方的生产需要。当机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时,应安排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及时把机械设备的综合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保证做到闲时精修,一旦有工程使用时,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发挥机械设备的最大效能。

3.1.3 定期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人是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人的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劳动成果的大小。同样,机械设备如果配备的机管员和操作工人不同,机械设备发挥的效果就会不同。操作人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就能使机械设备发挥最大效能,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应用到机械领域,机械设备的功能更齐全,技术含量更高,这就对机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及时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就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3.1.4 适应承租方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条件不是千篇一律的,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环境安全要求,各有各的管理模式。要想将出租的设备及服务与承租单位融于一体必须学会适应,这里不单单是指出租设备的适应,更重要的是操作人员的适应,适应现场的使用、食宿、沟通等各个方面。出租方应接受承租方的合理要求,对承租方布置的工作勇于承担。出租方更应该对承租方忠诚守信,将自有的管理体系融入承租方的体系,让承租方认可自己的管理体系。机械设备安装、拆卸、试运转、交接班、维护保养等过程要满足本企业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设备的监测与测量必须满足环境和安全的要求,满足使用的需要。同时,还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合法权利,对违背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范的指挥要敢于坚持原则,对违章指挥不予执行。按照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出租方还应适应承租方评价体系的管理,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1.5 机械设备实行租赁制产生的积极作用

(1)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代表法人经营管理各种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2)在工程投资中,除材料费外,机械使用费通常排在第二位,大大超过了人工费。租赁使设备从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改变了沿用多年的经营方法,重视设备使用的核算,对不用的设备及时退租,对设备的使用做到了科学、合理安排,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促进了机械设备管理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重核算,勤服务,提高了其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技能。

(4)确保机械设备的保值增值,有利于从租金中保证设备的基本折旧费和修理及更新基金到位。

3.2 承租方对租入设备的管理

3.2.1 承租方应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伴随着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操作工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由一般的标准向着文明工地要求的标准发展,粉尘、噪声、寒冷及暑热等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问题已得到大大改善。

一些现场加工设备应搭设作业棚,场内的机动车指挥也要按规定指挥,场内可行走的路面要掌握好坡度与倾斜角度,基坑边沿土质的地耐力和承重度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该加固的设施一定要提前加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这是承租方应负的环境责任。

3.2.2 按合同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对于只租用设备的承租方应配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如果操作工人不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不懂设备的维修保养,就很难发挥机械设备的最大效能,工作中容易造成机械故障和安全事故。对于重要设备和特种设备尽量要求出租方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以满足施工的需要。无论是只租赁设备还是服务型机械设备租赁,承租方都应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设备管理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设备正向着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没有懂技术、会管理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是无法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不懂得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不懂得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基本维修保养知识,就难以对施工现场上的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调度,也就难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为此,承租方也应注重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配备和培养。

3.2.3 机械设备台账管理

施工企业项目部应对现场的机械设备建立《月份机械设备租赁费登记表》《机械设备台账》《电动(手持)工具台账》。

3.2.4 保证租金按合同足额支付

合同签订表示合作正式生效。履行合同是诚信的体现,施工企业要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诚信是关键。合同的履行正是企业诚信度的表现。承租单位应该按合同足额支付租赁费,以保障出租单位很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线登洲,刘承华.建筑施工常用机械设备管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黄梅.浅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J].工程与建设,2009(4).

公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模式探析 篇8

1 公路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1)缺乏更新换代设备资金。过去道路施工项目缺少一级路、二级路、高速公路项目,而现在的建设项目几乎全是高速公路项目,这就要求施工装备必须得跟上去,而设备的更新换代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这无疑给资金不算充足的公路企业增加了经营上的困难和压力。

(2)设备的数量型号。以前工程建设项目以省内为主,点少、集中,现在跨省甚至跨国的工程逐步增多,这就要求企业拥有更多更全的设备。如何用活有限的资金,装配更多的机械装备,是对管理调配的重大考验。

(3)从业人员的素质。机械设备的更新,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一方面必须拥有大批先进的装备和相应的管理人员,而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由此形成了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呢?就是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化的有效管理。

2 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

机械设备管理必须突出设备资产、运行效率管理,使两者形成一个高效的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统一体。随着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权与所有权应实现有效分离。即,应使投资主体、管理主体、生产主体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大环境的需要。企业机械设备市场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公路施工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对设备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其形式表现为由公司机电科宏观调控下的各工程处(经理部)分散进行管理。由于经济责任不明确,重用轻营,维修保养不善,调动不灵,经济核算不准确,“吃大锅饭”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占设备、拼设备、吃设备,设备利用率低下的局面,企业对设备投入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及体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施工机械设备实行统一管理是施工企业势在必行的经济手段之一。鉴于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及生产条件的变化性等特点,只有实行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只有实行机械设备有偿使用,才能使利用经济手段管理设备成为现实。对企业的机械设备实行集中租赁可以强化内部核算,直接体现机械设备的价值,加强租赁双方的责任心,并可防止盲目购置设备而造成浪费。企业机械设备管、用、养、修、算五大环节是设备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分割。传统的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这五者进行调控,但实际上对它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往往是协而不调,命而无效,急而无用。而租赁经营融五者利益为一体,这就有了平衡它们经济利益的前提。在实现租赁经营效益大前提的制约下,只有管好设备才能保证运行,只有修好、保养好设备才能保证出勤,只有出勤和优质服务才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保证单位和个人的生存。只有这种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才能真正实现五大环节的经济利益协调和平衡,才能保证五大环节的综合管理。同时,租赁经营减少了设备管理层次和环节,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使应收的台班费及时收回,减少漏洞,从而使设备的残值相对减少,企业垫补的残值及资产价值的流失也相对减少。

3 企业网络化机械设备管理系统

公路企业施工点多、面广,这给设备管理带来了困难。但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为现代机械设备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化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以集散监控为基本单元的分析、处理和诊断管理集合体,是实施对众多设备资产运作的分散监控、集中分析和管理以及全局的信息积累和专家诊断的系统。所有设备的数据均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并行采集站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对机械设备状态实施监控、资产评估,完成设备信息正确采集。网络化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由设备资产、运行管理分析中心和专家监控处理中心组成(即由投资主体、管理主体、使用主体组成的责、权、利对等,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利益共享的统一体),为集中分析管理设备系统与运作企业机械设备,了解、监控、管理企业所有设备运行状态及资产收益情况,宏观分析、掌握设备的投资趋势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另外,它有效地连接、沟通企业内部设备市场与外部设备市场信息。借助互联网,使设备的投资主体与使用主体有效结合,兼顾双方利益,形成一个监控灵活的、管理科学的网络化监控系统。

4 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机械设备数量代表施工企业相应的资质能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施工企业应当按其拥有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完成的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申报资质,经审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施工活动。即:只按标准要求投入相应的设备,才能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工程。企业应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内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按照规定,企业至少有160 t/h以上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12 m摊铺机等各种大型设备68台件,才能获得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才有资格承揽大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是招投标必要和先决性的条件:公路施工机械已经成为工程竞标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施工手段,是工程投标中必备和先决性条件。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还能体现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显示出一个企业的施工实力。公路施工机械作为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一个单位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在经营上形成了良性循环,效益好,才能多投入资金购买设备,这样才能多中标,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5 工程机械管理中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建设

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机械管理应建立在健全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之上。公路施工企业以形成一种建设性的工作伦理为轴心,搞好工程机械管理中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建设,目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1)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应保证各部门的职能没有重复和交叉的地方。其中,针对设备购置、使用、折旧、更新等涉及几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业务,要在建立与健全管理机构的同时,制定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标准或规范,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公路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机械管理方面实施标准化工作和制度化工作。实施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形成一种“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营造宽松、鼓励创新的氛围。

(3)公路施工企业应改革现有的机械设备维修体制,切实推行“状态维修制度”。目前,我国部分公路施工企业还在沿用计划预防修理制,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盲目的维修制度,也是一种淡化责任、消磨斗志、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维修制度。在“状态维修制度”中,企业可根据工程机械实际状况决定检修时间、工期和项目,是一种责任明确,能调动技术管理人员积极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公路施工企业应克服旧的管理体系的影响,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推行“状态维修”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陈耀荣.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体会[J].科技资讯,2006(9).

[2]夏维力,张文亮.基于MVC模式的施工机械管理系统[J].建筑机械化,2006(9).

谈企业如何有效的管理施工机械设备 篇9

1 现代建筑企业的设备管理的特点

1.1 现代建筑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过去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这种不同多是源于现代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在过去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 其建筑企业和工程处的关系是一种隶属关系, 即工程处隶属于建筑企业, 其部门所配备和拥有的机械设备, 都是企业的一种固定资产, 是企业出资购买, 然后再将其分配到工程处, 便于工程施工队伍使用的。而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中, 企业与工程部门的关系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他们相互独立, 却又相互依赖, 现在建筑企业内部的工程处在经济上已经得到了完全的独立, 其经济效益的盈利和亏损与企业都不再有着太大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 甚至还存在着属于建筑企业本部门的机械设备数量极少, 而属于工程处或者其他部门的机械设备数量却极多。企业和工程处两者关系的转变, 以及新产生的施工管理体制、机械设备装备原则和建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改进与更新, 必然使得现代建筑企业的设备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1.2 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导致建筑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机制

与其他行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就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来说, 建筑企业的设备使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因为施工环境的不断变化, 每一个所招揽和承接下来的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 这便导致了建筑企业施工地点的流动、分散性较大。而施工机械设备作为施工的硬件基础, 所以随时都得跟随施工人员从一个工地转向另一个工地, 在这个工地使用完之后, 又“奔赴”到下一个工地继续使用。这样的使用特点与其他行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不同的, 拿矿业、工厂等相关企业的机械设备使用特点来说吧, 工厂、矿山等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在使用时, 多数情况下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场所里使用, 若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等事故之后, 可马上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前来维修, 而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则可能无法实现这样的快速维修。因此, 现代建筑企业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导致了其管理工作与其他行业的不同。

1.3 除了以上所述的两点之外, 我国建筑企业设备管理还具有

着这样一个特点, 即建筑企业机械设备中, 有少部分的施工机械设备, 如普通搅拌机、砂浆机等, 这类普通、常规化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精密性不高, 这是由于其设备的设计初衷以及设计要求的制定不高, 在设计这类机械设备时, 只要求其能够完成某项单一性的工作, 比如搅拌机机, 它的设计要求是完成各种沙石、干粉以及泥浆的搅拌工作, 除此之外, 并无再多要求。因此, 建筑企业中某些机械设备精密性的不高, 也是造成其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具有着一定独特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知道了在建筑企业中, 其机械设备管理机制、设备使用特点都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 我们在探讨做好现代建筑企业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并对其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维护的时候, 应该根据建筑业机械设备的自身特点, 在处理好企业和工程处关系的同时, 结合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 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 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维护与管理, 使其在具体施工环节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设备管理可采取的优化方式--实行机械设备租赁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 其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相关机械设备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保障施工进度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 加强对其设备的管理工作本事无可厚非, 然而, 由于建筑施工环境的变化、企业与工程处的关系以及机械设备的精密性等各种原因, 造成建筑企业对其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好开展。所以, 企业另辟蹊径, 对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实行租赁管理的方式, 有效解决了机械设备管理中所遇到的难题。建筑业施工机械设备实行租赁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好处主要有下:

2.1 项目法[1]施工的特点是以项目为基础组织生产, 组成以项目

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管理系统,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建立以项目单独核算为中心的核算体系, 优化劳动组合。实现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 建立生产要素市场, 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的配置和使用按供销合同和租赁合同执行。在施工中项目组所需机械设备应由企业或社会提供, 而项目组本身不应有自己的机械设备, 所以企业应积极推广机械租赁制。

2.2 机械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效率、成本等因素。

当前按项目法组织施工, 实行项目管理, 机械管理工作如何适应, 才能保证机械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特别是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的体制下, 加强机械管理更为重要, 因此要求项目领导重视机械管理工作, 把机械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2.3 企业推行项目法施工以后, 原来的施工体制将被若干项目组和劳动力及物资、机械市场所代替。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法施工的顺利进行.发挥项目法施工的优越性, 推动建筑施工的发展。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业的施工机械管理工作中, 其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实行机械设备的租赁管理。因此, 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在做好机械设备的租赁管理时, 必须加强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管理技术、机械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另外, 企业内部也应该对设备的租赁管理工作引起相关重视, 建立相关的制约机制来维持出租方和租用方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力等, 强化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政治意识和创新意识, 使其能不断发现和改正其工作中的不足, 提高机械管理水平, 从而间接的提高机械利用率。

摘要: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隶属于管理学范围之内, 它所包含的管理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经营运行管理, 二是施工技术的管理。截至目前, 项目法的应用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推广, 建筑行业也是一样。本文主要对我国现代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现状作了主要论述, 并针对其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企业,施工管理,机械设备,施工

参考文献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篇10

机械设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机械设备的先进程度、配置是否合理、运转效率的高低, 均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有直接影响, 施工企业应拥有一定数量的机械设备, 还应高度重视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能, 建立设备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推行设备管理标准化, 对设备 (包括施工中所使用的小型机具、仪器仪表、实验设备等) 的选型、购置、验收、租赁、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设备全程管理都进行控制, 已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1 合理配置机械的必要性

机械化施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机械化程度高可大大优化社会资源、节约社会劳动力、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拥有适当规模的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 也是施工企业能够长期健全发展的有力保障。

1.1 合理的机械配置有助于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

企业拥有适当规模的设备和合理的配置计划, 不但能够自主的安排好施工生产, 而且还可以充分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例如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南铁路项目四分部桥梁墩身施工过程中, 由于墩身高达47米, 施工难度大, 必须使用混凝土泵车才能进行高墩身砼施工, 项目现有的37米泵车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从租赁公司租用了一台混凝土泵车, 包括操作人员也是租赁公司聘请的, 在工程进度最紧张的时刻, 因租赁公司与其他单位产生矛盾, 导致项目上歇工。因此企业根据施工需求和营业范围拥有适当规模的机械设备和合理的设备配置可以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

1.2 合理的机械配置能够创造出优异的经济效益

在有限的条件下, 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动态管理机械设备,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功能, 保证项目施工保质保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缩短周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在一般情况下, 工程机械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 如果项目90%以上的机械设备全部靠租赁公司, 那么很大一部分利润就被租赁公司获得。

2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 具备与每一项作业任务完全相适应的机械装备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也没那个必要。项目设备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施工需求进行配置的固有设备, 另一个是从社会市场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租赁的租赁设备, 再一个是工程分包商和外协队伍自带的机械设备。当这三种不同归属的设备并存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时, 在机械配置与机械设备协调工作等方面会产生问题, 再加上项目设备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 也制约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1 设备配套不合理, 重用轻修

机械的使用、保养、维修这三者是相互关联, 互为条件的, 任何设备在使用了较长一段时间以后,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在项目开工初期项目管理者缺少主导机械的概念, 领导者没有合理的设备投入预算。因设备的可调配性差, 造成有的设备是长时间超负荷运转, 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和保养, 而有的设备则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造成设备资产的极大浪费。

2.2 舍不得智力投资

虽然好多施工企业都单独设立了设备管理中心, 有些单位是物资管理与设备管理合并为一个机构, 物资设备统一进行管理。但是机构人员更换频繁, 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实践短, 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整体认识都比较模糊, 技术管理水平层次不齐, 自身管理业务模糊。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未能规范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这样即便再有先进的设备, 管理跟不上, 人员素质低劣, 是很难适应机械化、自动化的施工需求和现代管理水平。

2.3 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缺少系统科学的核算方法

施工企业要想搞好机械设备管理, 必须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和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明确指定各级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 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统计与核算模式, 造成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技术功能和维修保养都不能客观和详细的检测与记录。设备各项技术指标不能直观的体现, 使设备日常保养、日常维护和成本核算等统计工作陷入被动, 很难施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4 管理不规范, 市场适应能力差

施工企业设备大都是针对某种施工工艺而购置的大型专用机械, 专业性比较强, 有些大型专用设备价格昂贵且利用率极低, 比如隧道盾构设备, 一台盾构设备都在上千万元以上, 再隧道施工任务完成以后, 就有可能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同样盾构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也是单一的, 操作者只会操作、维修者只会维修、保养者只会保养, 没有复合型人才, 员工匹配也不适于当前市场一专多才的需求。

3 解决方法与措施

3.1 加强智力投资和设备管理人员技能、技术的培训

施工机械的发展从最初的机械驱动到现在发展成液压驱动, 不断地更新换代, 其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搞技术、高性能的现代化施工机械对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强各类人员技术、技能的培训, 才能让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设备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建立专业机械化施工队伍和维修班子的办法稳定机构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 激励和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精良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符合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市场的需求。

3.2 规范设备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 同样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符合施工市场需求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 并及时兑现。形成人人争先、全员参与、部门分工协作的科学管理机制。

3.3 正确选购配置设备

为了适应当前形式, 施工企业的确需要引进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机械设备, 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 但不能盲目的跟风, 必须要确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科学的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

3.4 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设备综合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加强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 是为了节约资本、降低损耗和提高企业效益。规范各类设备台账和检测等记录工作, 对设备运行成本及时进行统计与核算。其他企业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质量管理, PDCA的含义就是P (Plan) ———计划阶段、D (Do) ———执行实施阶段、C (Check) ———检查阶段、A (Act) ———处理阶段。PDCA四个阶段是相对的、密不可分的, 可以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到施工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工作里面。对设备进行综合性循环管理,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降低施工成本。

4 结语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 企业要想更好地得到发展和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对外要提高自己的优秀专业水平,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 对内要抓好各项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只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技能水平, 才能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根据施工单位机械设备数量不足、严重老化、技术性和配套性落后等问题, 进行分析和探讨解决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设备管理,施工机械,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魏璐, 杨勇.浅析国外工程项目的设备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05) .

[2]林猛.现代企业中机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 2012 (04) .

上一篇:云计算关键技术下一篇:动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