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2024-05-14

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精选十篇)

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篇1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在班级教学中, 依据课程标准, 从基础好、中、差的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 给予不同的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 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 个个有所得, 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全面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实践证明, 根据教育的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是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进行教学设计

1. 要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了解、熟悉学生的数学水平, 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基本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后, “在内部”再将他们按一定比例分成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

2. 教学目标要分层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 它是教育价值在数学学科领域的具体反映, 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备课时, 要根据课程标准,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 把教材训练的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 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一步或几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标准、超进度学习.制订各层次教学目标, 既不能过高, 增加教学难度, 加重学生负担, 使学生“消化不良”, 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 降低课程标准要求, 过分放慢教学进度, 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 较好地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

二、分层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只是指新授的知识, 也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对学生只有一个要求, 要坚持依据教学目标, 起步低层, 面向中层, 顾及高层的原则, 给教学内容划分三个层次.大致可以分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应用等方面依照自己不同的水平达到不同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要坚持“三条准则”, 即内容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内容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

三、分层安排教学流程

真正高质量的教学过程是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过程.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在同一堂课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不同的教室上课, 讲课过程如何顾及各层次的学生呢?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 创设出适合不同类型水平的流程.在教学中, 教师可用下面办法进行分层教学:上课前20分钟, 面向全体学生, 采用启发式教学, 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设计基础题, 由中、下层学生解答;对逻辑思维较强、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 由上层生解答, 并鼓励中、下层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后20分钟, 采用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 帮助下层生巩固基础知识, 着重对中、上层学生进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 提出更高的要求, 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下层生多辅导、多鼓励, 并创设一些机会, 让他们多练习, 多板演,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困难,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之赶上去.例如, 在教学“平方根与实数”时, 教师可以提出下面问题: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之后, 让下等生用尺子多次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取平均值;让中等生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用逐步逼近法求近似值;让优等生体验、猜想, 拓展:面积为3、4、5等的正方形的边长各为多少?

四、使用分层教学法

分层施教的基础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例如,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有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提问题进行自学, 然后分组讨论,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就可以及时大胆地解放学生, 让学生自由讨论, 同时巡视、启发、辅导可能保持沉默的差生.然后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各自看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分式方程”时, 可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实际出发, 建构分式方程的概念.让下等生回答下面问题:什么数的倒数等于5?让中等生回答:什么数与2的差的倒数等于1/2?让优等生回答:什么数的3倍与2的差的倒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的5倍?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新方程式与整式方程的区别, 提示新方程式的本质特征, 概括分式方程的定义.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可采取:独立学习、小组交流、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策略.对基础差的学生可采用模仿性学习;对优等生, 则以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

五、分层进行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数学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 练习也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一层是基础知识训练题;二层是提高题;三层是综合题.第一层次基础知识训练题, 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有所掌握, 因此都是本节内容的基本训练, 这部分题量不宜太多, 占到整个作业的30%到40%即可.基础知识练习可让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去做, 让他们模仿教材的例题去理解基础知识;第二层次提高题, 扩展应用部分, 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中, 要学会运用.提高题可以让那些程度中等的学生去做, 使他们能够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第三层次综合题, 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把所学内容向纵深扩展, 尤其是通过此部分题暴露学生思维变化,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逐步学会数学化地思考问题.综合题要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有不同的起点和难度, 对各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面向局部, 既有统一要求, 又有区别对待.不管优生还是差生都“吃得饱”, 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篇2

初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和谐与发展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生本教育的实质。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视为主要研究目标。应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大面积提高数学,英语成绩等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二,努力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社会价值的最优选择。“走班制”分层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

“激扬生命式的教育------合作与走班”能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凸现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合作与走班”能够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改变知识的传递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作与走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之更具人性化。因此,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基础内涵,而且也丰富了“和谐教育中合作学习”中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激扬生命式的教育------合作与走班”拓展了“走班制”的基础内涵。

我校实施初中“走班制”教学是针对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英语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学习水平、个性特长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而提供的相对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按学生的数学、英语学习水平与能力分班、分层教学,在两个相邻的教学班之间展开。教学时设计两套教案。在尊重学生现实的基础上,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层次的大组。春组寓意:春天的希望,让自己给自己一个春天的希望。夏组寓意:有火一样的热情与激情,相信我自己的明天就是收获的秋季。秋组寓意:充满着收获的喜悦,愿意分享自己的成果,收获更多的果实。冬组的寓意:储存着知识与智慧,时刻等待着奉献给需要的人们。每周一,二,四,五走班,春夏一班,秋冬一班,教师用不同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周三不走班,在原行政班合作学习,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般上复习课,充分

同的进步。

第二、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与学生发展的和谐;

1、教学方法分层:在授课时,对冬秋班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而春秋班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而在同一个行政班级学习时,授课着眼于秋层次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冬层次学生, 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春夏层次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识别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四条,SSS,SAS,ASA,AAS。按原课程计划需八课时,教材的安排是给出一个,应用一个,我们对秋冬组班,四个识别只用了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实践全部得出,并对为何SSA,AAA不能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研究。第二节课,我们精心编制了一组题,让学生对上述四个方法加以熟悉和深化理解,第三节课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了简单的讲解。通过反馈说明,这样安排教学,三节课完全可以完成八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如此处理教材,使得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了较为全局的把握,有了更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待综合题的处理更为从容。对春夏组班,我们采取了书上的安排,讲解一个,应用一个。例题讲解时,先分析,再口述,然后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证明,接着,让学生再做一道类似的题。而没课改之前,只是统一上课,学生出现了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

2、辅导分层:在分层辅导上我们采取了两条路,一是将冬秋组(28人)组成竞赛组,每组7人,分为冬1,冬2,秋1,秋2四个平行组,由我定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另外对春,夏层次同学也分为四个竞赛组,相互比赛.每周利用两次三十分钟时间,集中处理他们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二条路是在班内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具体做法是:老师辅导冬层次同学,冬层次同学辅导秋层次同学,秋层次同学辅导夏层次同学,夏层次同学辅导春层次同学.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发展和提高。找到自信,提升成功信心。

3、作业分层:冬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秋层次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

教学行为的评价表。以“和谐发展”为精髓,探索合作与走班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开放性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视为主要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一是农村初中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英语成绩的因素;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分层学习数学英语,大面积提高数学英语成绩的策略。四是探究走班式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原因和状况。应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大面积提高数学,英语成绩等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二,努力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社会价值的最优选择。建构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育体系,营造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

从教二十年,应该说近十年是我的教学观念改变最大的十年。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基础薄弱,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在十年教改中努力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为了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激扬生命式的教育-----合作与走班” 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合作精神大大的增强了,他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英语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十年课改,我认为分层教学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有以下优点: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3

在实际教学中,优等生、学困生、中等生在学习上是不同步的。“一刀切”的教学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导致更严重的两极分化,于是有了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注重一个“活”字,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要求学困生只学习最基本的内容,确保“吃得了”“能消化”;优等生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扩大知识面,加大知识难度,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思维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必须有合适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差异,积累有效策略

面对优等生和学困生,我们首先应明确,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要把所有学困生都转化成优等生或中等生。我们追求的是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然我们希望提升的幅度能够最大化,学困生群体的比率最小化,即使某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实在不能得到提高,至少该生也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能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一)情感策略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情感多少受到一定的挫伤,而情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一旦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心、自律能力甚至是自尊心的伤害。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感情投资,只有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学困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没有学困生发自内心的向往,不管教师如何唠叨都是徒劳的。

(二)分层策略

学困生作为一个群体虽然有他们共同的特点,如学习习惯较差、积极性不高、投入不主动、能力较弱等,但具体到每一个学困生个体又是千差万别的。既有学习水平上的差异,又有学习习惯上的差异,还有性格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困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来进行转化。

(三)异质相助策略

我们承认差异,并应该很好地利用差异来为我们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服务。同伴教育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探究问题时,我通常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维,在交往互动过程中,优等生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也因此得到一些帮助和提高。这样,利于学生的参与,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汇报学生小组交流情况时,教师可对学生互动学习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能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重点倾斜

课堂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与学工作的重点。在课堂中为学困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补差工作几乎就成功了一半。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常比较薄弱,学习起点低,积极性也不高,而一些尖子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协调,课堂往往就会变成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则变成了看客而被边缘化,因而教师必须向学困生重点倾斜。

(一)课堂提问倾斜

在课堂提问中,对属于基础知识性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可让学困生或中等生回答,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达到基本要求;对于难度比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则要求优等生来回答,让他们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提问向学困生倾斜的策略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尽量单个回答问题;其次,在中下难度的问题上要尽量甚至全部照顾给学困生来回答。比如口算题的报答案、一些直接结论的得出、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的解答等等要尽量让学困生来表现。

课堂片段一(师)上节课我们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现在谁能回答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全班有23位同学举手,其中有4人是学困生,老师请学困生A回答,回答正确后,A带着满意的笑容坐下。

课堂片段二教学简单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农场今年计划在1350公顷的地里种小麦和棉花,小麦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比是5:4。小麦、棉花各种了多少公顷?学生画出线段图后设计出解题方案,因为难度较小,可由学困生来汇报简单的解题方案,比较复杂的方法可由优秀生来补充。

(二)课堂作业反馈倾斜

课堂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学生课堂作业时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到关注学困生上来,当学困生的作业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如果是普遍性问题还要及时讲评,课堂上的板演机会也要尽量地留给学困生,这样当学困生板演正确时可给予表扬,当学困生出现错误时可及时给予矫正。

课堂片段三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我布置课堂练习:用3、4、18和24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这时,我把主要的时间放到检查学困生的作业上,当发现学困生出现3:24=4:18的比例式时,我及时予以纠正,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算一下有没有相等来验证。学困生得到提醒后,马上就改正了。

(三)课堂即时评价倾斜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困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困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比不上优等生,但学习态度不一定比优等生差,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片段四(师)请你想办法量出1角、5角和1元硬币的直径。学生量出直径后举手,老师请其中一学困生发言。(生)我把硬币在纸上画下来,然后对折,再量出折痕的圆内部分长度就是直径。学困生回答后老师就问大家这个办法好不好,大家都说好,老师评价:这么好的方法怎么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呢?

课堂片段五单元测验后,当我讲评学生的测验成绩时,不是先表扬谁考满分,谁考优秀等级,而是按进步的大小排列来给予表扬。(师)这次测验我们班进步最大的是张豪同学,我们对他的成功给予祝贺。这时我看到张豪脸上甜甜的笑容漾了开来。

(四)课堂练习倾斜

在课堂练习题型的设计中,放入一些具有选择项目的题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练习。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能用两种方法计算的题目,对于学困生,让他们掌握两种方法确实有些困难,所以只要求他们掌握一种自己能理解的方法来完成。而对于优等生,除了需要掌握两种方法外,还提供一些发散性的习题进行练习,让他们能够“吃饱”。又如,在平时的小测验中,对于思考题,学困生或中等生不作硬性要求,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也要完成思考题。

课堂片段六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分成这样三个层次的训练:(1)一桶油54千克,用去三分之一,用了多少千克?(2)一桶油54千克,用去三分之一,还剩多少千克?(3)一桶油54千克,第一次用去了三分之一,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三分之二,第二次用去多少千克?这样分层训练,人人都达到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把学困生的教育牢牢的抓好,不能只注重优等生。向40分钟要质量,将会减少我们课后补差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尽职尽责、长期不懈地帮助学困生,他们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里面提出的“双基”要求。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研究 篇4

一、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 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 (小学毕业会考成绩) 为主要依据, 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同时, 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的调查分析, 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 分层时用学生自报和老师考查相综合。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 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 即第一层是优生, 第二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 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分层以后, 教师备课时, 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订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 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 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 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 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 培养创造能力:优等生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深刻理解知识点, 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 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初二代数的因式分解。对学困生要求中我用四种基本方法, 对优生则可以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和代定系数法等方法, 又如:在学习求根公式时, 学困生层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会应用求根公式, 优生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地推导求根公式, 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 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教师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分层设疑, 分层提问, 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理解知识, 由浅到深, 由简到繁, 以中层学生为主线, 层层推进教学, 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层学生略有提高, 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 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 找准切入点, 教师统一授课时,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四、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布置作业时, 各层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 但内容和要求不同, 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 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 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打好学习基础。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练习, 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 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 即做创造性的练习, 注意一题多解, 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 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作业意在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 数学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对各层次的学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 对优生层学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 注重培养能力, 发展特长;对中间层学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学困生层学生主要是补课, 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 通过补课而逐步提高, 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五、考核和评价分层

考核测试是检查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 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考核和评价具有激励功能,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 成绩考核分层也要进行分层, 分别命题, 异卷同考时, 试卷的分层与学生分层对应, 学困生层的卷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能力要求较低;优生层的试卷重视能力的考查, 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度创新, 起点较高;中间层试卷介于二者之间。各层学生的考试时间和分值相同。当然, 每次考核也可以有一份试卷。在统一制卷, 同卷同考时, 试卷内分必答题和选答题, 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 选答题的每一题都对应同一知识点, 按学生分层分为若干个小题, 各小题难易存在区别, 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 全卷还可以有附加题, 供优生层学生选做。命题必须把握好易、中、难试题的比例,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评价方法也应不同, 在不同的要求下, 分层考核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 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趋于接近, 使各层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教学的兴趣。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 篇5

学号011

王烽华

普九后适龄学生无需选拔便进入初中,这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特别是农村初中生源相对薄弱,学生家庭普遍对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很少把课外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知识的获得主要在课堂上。如果课堂上效率不高,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更少了。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呢?尝试进行分层教学。1 分层教学理论的中外教育理论基础

作为分层教学理论理论基础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他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将多种教学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样能够解决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所存在的矛盾问题。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理论,即: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此理论核心在于通过集体的舆论和群体的心理环境来教育学生。协作教育不仅重视群体的同化功能,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小组通过交往等活动,将不同个性倾向、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有机地组合起来,既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又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的个性品质不受限制地发展。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要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分层指导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做到遵循素质教育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的根本原则,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调控学生的行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再一次奠定了分层教学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既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只有立足于从这两种水平并从这两种水平群体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教学的效果。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也为后世的分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是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实验方略与操作规程 2.1对教学对象的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一般将学生按上、中、下分为学优、学良、学困三类进行分层次教授.但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应变革座位排列方式,以以进带退的方式,依靠优秀生的带头作用来感染后进生,达到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和教学效果的最高峰。

2.2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分层制定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并着重注意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潜能和创造力.相比过去“一刀切”的方法,这种施教方式必然会解决掉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3优选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每节课都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具有梯度行、弹性。不仅要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水平上稳步提高。

2.4改革教法,注重思维的分层训练 孔子曰:不如.“授之于鱼”“授之于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以常规方法求解思路,再由学良生完成解题过程,学优生配合老师思路,寻求最简便解题技巧;这样由老师引领,学优生配合,学困生、学 良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上实现达标。

2.5分层制订考核方案

对学生的考核目标标准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区别对待。学困生求实,学良生求高,学优生求活。因此在摸底测试时,需把地理题按难易程度分成C、B、A型,对于学困生立足做好A型题,鼓励去做B型 题、C型题,对于B型,C型题只采取加分而不扣分的制度,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探究性。对于学良生可选做A型题,致力做好

对于学优生可选做B型题,致力做好C型题,B型题,力争做好C型题。促使他们集中力量进行拓宽加深,提高学习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为了便于在班集体中形成“一帮一”或“二帮一”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分层教学和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是分不开的.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在学好一章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两节课时间设计一份地理试卷等。分层施教能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各有所学、各有进步,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合作达到课堂任务的完成与自身素质的提升.分层施教能够使学困生在学习中也能找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促使学困生向学良生转换.分层施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是分层教学“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精神思想的体现,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4.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要因材施教就要首先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对学生的分层主要的依据是新生摸底,通过测试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来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当然要达到科学、客观,具有参考价值,一次测试显然是无法达成的,还需要以测试结果为依据,立足于学生基本素养的评定和审查。其次,分层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低进高出”的对接问题,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4.2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体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 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4.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5、分组分层教学的考核手段

废除一卷定终身” 的考试方式, 采用.、+ 卷达标考核法。0 卷 内容以课本上需掌握的单词、句型和课后的练习题为主。.卷达标者, 可参加+ 卷考试% + 卷出中等难度和难度较大的试题。对于.卷不达标者, 可以在补救矫正知识缺漏后, 继续接受评价, 直到达标。参加+ 卷达标的学生, 如果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 认为未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可以申请第三次考试, 分数可以修改, 原定层次不变, 这种考核方法, 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明确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而掌握知识是无止境的认识, 同时潜移狱化地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尝试 篇6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

二、探索分层教学的模式

1、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分层时以学生自报和老师考察相结合。全班学生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是优生,第二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是后进生。

2、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分层以后,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后进生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新课标的最低要求,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等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初一的《一元一次方程》,后进生只要求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能仿照书上的例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面对中等和优生,不仅要求掌握方程的解法和一些技巧,而且还要灵活运用方程解实际问题。

3、教学内容的分层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求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的那些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后进生巩固基础知识,中层学生略有提高,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

4、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布置作业时,各层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不同。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打好学生基础,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联系题,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即做创造性的练习,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性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数学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各层次的学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层学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注意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中间层学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后进层学生主要是补课,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通过补课而逐步提高,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5、考核和评价分层

考核测试是检查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考核和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成绩考核也要进行分层。每次考核可以是一份试卷,但应有层次性。在统一制卷,同卷同考时,试卷内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选答题的每一题都对应同一知识点,按学生分层分为若干个小题,各小题难易存在区别,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全卷还可以有附加题,供优生层学生选做。命题必须把握好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方法也应不同。在不同的要求下,分层考核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趋于接近,使各层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教学的兴趣。

三、分层教学的注意点

近年来,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尝试的注意事项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1、学生分层时,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

2、教学目标的分层,尽管各层要求不一样,但最终教师鼓励各层学生要达到一样,以免后进生有自抱自弃的念头,适得其反。

3、教师在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别只照顾到一方而冷落了另一方。

4、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善待他们各自内心的想法,一定要鼓励、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

职高数学课堂分层式教学的有效实践 篇7

分层次教学又称分类式教学,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采 取不同的 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智力因素等,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为每个学生制定有效地学习方案.

二、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内容

1.对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 内容的核 心,只有确立 了正确的 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 容.教师需根 据学生的 学习水平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 好的学生,可以将教 学目标制 定为掌握解决综合问题的技 巧;对于基础 中等的学 生,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更能灵活 地运用数 学公式;对于基础 差的学生,只需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 掌握基本 公式的基 础上,能够结合知识解决综合性问 题;在学习三 角函数时,只需要求 学生掌握基本公式.

2.对学生进行分层

刚入学时,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数学测 试,从而了解 每个学生 的学习水 平,并将学生分成三组.在分组的 过程中,教师应该 考虑学生 的情感变化,分组也要根据学生的意见,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将基础好的学生分为第一组,基础中等的学生分为第二 组,第三组则 是基础差 的学生.除此之外,在分组过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定期测试,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调组,及时给予进步较大的学生鼓励和表扬,在此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可以将学 生分组教 学,基础扎实 的学生教 师可以加强习题的难度,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要求其掌握几何知识的基本概念.

3.对教学任务进行分层

授课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课内学习,第二个阶段是课外补差.在课内学习阶段又分为基础讲解和巩固强化.在基础讲解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基础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在巩固强化阶段,加大学生的习题量.

例如,基础差的学生加强巩固学过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习题难 度.在课外补 差阶段,教师要及 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当学生在学习 上有困难 时,随时给予 学生正面 鼓励,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调整学习步伐.

4.对作业进行分层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是教学考核的重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大的作业,基础较差的可以布置有关基础知识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所学的内容及时进行巩固.例如,教师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做一些课外参考书上的习题,提高解题水平;让基础差的学生熟练地掌握课后习题的内容即可.

三、分层教学的优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将复杂的数学体系简化为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可以用抽象化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列时,可以多问一些学生具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数列有关的内容.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教师能够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意识到职业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紧扣教材,灵活地运用分层式数学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全方面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分层式教学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激励原则、目标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划分时必须要客观公正,目标随着学生的学习状况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教师要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目标原则是指在分层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激励原则是指教师要随时给予学生鼓励.

分层式数学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高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分层式数学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提出分层式数学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浅议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篇8

一、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 划分层次

分层教学, 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具体差异和实际学习水平, 将班级学生按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学习行为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分层。一般可以分为优、中上、中下、学困四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学生实际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优等生的目标是:每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在达到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 还要有超出教学大纲的规定部分;中上等生的教学目标是: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达到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中下等生的目标是:每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基本要达到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困生的目标是: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在原来的基础上能有所进步。这样, 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既有差别又有联系, 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容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内容, 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安排了与他学习程度和要求相吻合的课堂学习目标, 彻底改变了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具体措施如下。

在课堂45分钟内, 教师先用5-10分钟时间安排全体学生看书, 一般让中等生看完即可;优等生可适当进行“读一读”“想一想”等;后进生突击最基本的内容, 如概念、公式、例题的分析过程等。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巡视课堂, 解答学生的提问, 为看书遇到难题的学生指点迷津, 一对一地进行辅导, 解除学生的疑惑,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其中重点指导中等生。接着, 教师可安排10分钟的时间, 让前排和后排四位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利用10-15分钟时间, 对学生交流讨论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一过程主要面对中等生, 待中等生听懂后, 教师再向优等生抛砖引玉, 加大难度,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为以后能更好地适应高一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 教师再留下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当堂作业, 重点是巡视查看, 一旦发现问题要马上进行纠正。

三、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堂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数学课堂作业的布置必须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做到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兼顾, 赋予课堂作业新的生命活力, 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 让优等生“吃得好”, 中等生“吃得饱”, 学困生“吃得了”。具体做法如下。

在同一时间内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优等生做基础题和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各一半;中上等生做基础题为主, 配有一定量的中等难度题目;中下等生做基础题和少量的中难度题;学困生做基础题 (如书上的练习与课堂上讲的较浅的例题) 。需要注意的是, 各组作业的题型应基本一致, 但难度不同。较低层次的习题可将前一层次的习题进行分解改变, 减少知识点, 这样便于学困生模仿优等生的作业模式顺利完成自己的作业。

四、教学检测、评价标准分层次,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可自我评价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是学习洋思教学经验“当堂检测”。教师根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出6-10道题, 由学生选5道题, 以此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 学生是否掌握。二是每堂数学课结束后,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下他在这节课的有效学习时间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在学生每次作业完成后, 全部收齐, 并逐一登记, 主要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优等生批改中上等生的作业, 中上等生批改中下等生的作业, 优等生的作业与差等生的作业由教师批改。待作业批改后, 优等生、中上等生汇报本组批改作业的情况, 推荐优秀作业, 并对作业中的新颖解法以及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加以记录, 然后发下去进行订正。同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较多的作业, 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及时进行补差补缺, 另对解法新颖的同学进行表扬。如此, 通过不同标准的评价,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促使学生进入以成功为起点和终点,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此外, 教师还要对教学情况进行单元测试, 试卷由集体备课小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A、B两种试卷, 题型基本相同, 但难度不同。A卷供中下等生和学困生使用, B卷供优等生和中上等生使用, 统一成85分的成绩为该生对该单元的过关成绩。对于没有达到85分的学生,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进行辅导或者选用优生帮学困生的方式, 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过关水平为止。

分层教学升华数学课堂效果 篇9

关键词:分层教学,课堂效果,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 将学生进行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以达到升华课堂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时,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 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 将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 并结合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其他方面的因素, 进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 真正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 循序渐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依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制订题目, 题目的难度应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 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之后再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 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为能够达到升华数学课堂效果的目的, 运用分层教学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

1. 对学生层次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运用分层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 其中包括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因素, 对学生层次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对学生层次进行定位前, 教师应对学生说明实行该教学方法对数学教学的必要性以及优点, 使学生不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的情绪。

2. 对教学目标分层要贯串于每节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遵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 依据每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 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数学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 应对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 并努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实现其数学成绩的不断提高;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 应对其基础知识下功夫, 在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之后, 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训练, 重点提升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对于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应着力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 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次布置。

在日常教学后, 教师应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布置难度合理的课后作业, 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 对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布置发散性的题目, 将其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进行提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创新能力, 对其潜力进行充分的发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 数学教师应对其布置较为新颖的题目, 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后, 培养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 应布置基础性较强的作业, 帮助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4. 对学生分层评价。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分层评价, 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内容, 制订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例如, 对于对基础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把得分率75%、85%、95%分别定为及格、良好、优秀, 但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可把得分率30%、40%、50%分别定为及格、良好、优秀,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评优秀的机会, 重视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 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鼓励学生参与学习, 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篇10

一、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提出

初一新生入校后进行的分班测试表明, 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 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显然极不明智, 不但对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没有益处, 反而会加速两极分化。故而笔者根据因材施教的理念, 提出了数学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设想。

“分层教学”是一种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就是说,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 再根据分层情况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与该层次相应的目标, 且使各个层级的学生都有内容可学, 有目标可以达到, 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 以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的分层, 不仅仅划分学生的静态学习状态, 更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展生成过程。巴班斯基在他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的理论中提出, 只有在集体教学的前提下, 将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相结合, 扬其长而避其短, 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我对所任的两个班级进行了试验, 并对一个班级尝试分层教学的方法, 以便于比较、总结、改进。

二、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

1. 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 并使其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而不是降低教学要求, 放弃差生的基础教学。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实施, 首要条件就是师生之间要能真诚友好、和睦相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一个互动过程, 因此,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为人师表、民主教学的作风,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某些很用功, 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不要当场挖苦、批评, 而是要尊重他们, 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肯动脑筋、且立意新颖或构思奇特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倒, 应先肯定他们正确的观点, 并有针对地进行诱导, 鼓励他们用创新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多动的学生, 老师要利用体育课活动和文体课时, 与他们一起玩, 尤其对喜爱足球、篮球的学生, 在玩的过程中灌输如何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玩耍。如投篮时, 球的路线是抛物线, 应掌握力度和弧线, 才能在不同地点将球投进篮框中, 以此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要经常主动真诚地征询学生意见, 或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 让他们如实地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不足, 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问必答, 作出承诺, 在行动中有所改进。只要老师长期坚持民主作风, 不断培养师生的融洽感情, 就能进一步优化教与学的环境。

2.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 进行分层教学。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 采取自愿和老师及家长相结合的原则, 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 A组为优秀成绩组, B组为中等成绩组, C组为基础小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C组为基础组, B组为提高组, A组为竞赛组。这样学生无论在哪一组都有学习目标。同时我对学生说, 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 每一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学生成绩和本人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分组后对学生的具体要求:A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具有勇于探索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具有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具有严谨思维和灵活的头脑。B组:能自觉学习和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能全面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C组:能坚持努力学习, 上课用心听讲, 能进行一些基本运算, 能掌握一些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

3.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分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

在教学中, 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使分组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是各个组都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是有些组可只作了解的, 不同小组在作业上的不同要求等, 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层次同学有了符合其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 因此, 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因为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而在课堂上走神睡觉的不良现象。

上一篇:高可用性规范下一篇:复调钢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