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钢琴作品

2024-05-14

复调钢琴作品(精选八篇)

复调钢琴作品 篇1

关键词:钢琴,复调音乐,巴赫,演奏技法

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富于变化的音乐表现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而被称为“乐器之王”。而钢琴中的复调音乐不但在精神上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更是学习多声部音乐的基础。学习复调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格律感。所以每一个学习钢琴的人都无法避免的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学习。但是由于复调音乐的特殊性, 很多学生在初学的时候都感到一种无力感, 不愿意弹奏复调音乐作品,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弹奏复调音乐呢。

一、复调音乐简析

很多人在学习复调音乐的时候, 听过老师对复调音乐那枯燥的定义的讲解, 却依然感到一头雾水, 无法理解到底什么是复调音乐。那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旋律, 但是这个旋律十分单调, 那么这时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个旋律呢?我可以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是给这个旋律加上伴奏, 把这个旋律作为主旋律用伴奏烘托出来;第二种方法就是, 在这条旋律的基础上, 再给它加上另一个或几个旋律, 而且这些旋律的地位几乎是一样的, 那么这第二种方法就是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起源非常的早, 在巴洛克时期达到鼎盛, 伟大的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中, 很大一部分就是复调音乐作品。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现代钢琴技术, 而且我们现在依然弹奏着这些作品, 比如《帕蒂塔》、《创意曲》、《英国组曲》等等, 在很多的国际钢琴比赛中被设为必弹曲目, 可见复调音乐的重要性。

二、在宏观上把握复调作品

(一) 把握音乐作品风格

当拿到一个作曲家的作品的时候, 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作曲家的基本风格, 以及这首曲子的年代背景、作曲背景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 才能知道如何去把握这首曲子。比如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 我们要了解到巴赫作这首曲子的时候, 还没有现代钢琴, 当时的古钢琴远没有现代钢琴的丰满音色和表现力。所以当演奏他的作品的时候, 要注重把握演奏分寸。同时巴赫也是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 而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宗教作品, 那么我们演奏的时候, 一定要抱有对上帝的绝对虔诚的情感来演奏。

(二) 注意乐谱的选择

在钢琴复调音乐的演奏中, 对乐谱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复调作品的各个声部是交替进行的, 一个声部的开始可能正好是另一个声部的结尾或中间, 而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的乐谱中很少看到音乐术语, 在演奏中都是靠演奏者的领会, 这种感觉就像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的文言文, 缺乏断句导致读者在解读作者意图时出现了多种理解方式。这种乐谱一方面促使演绎者的自由发挥, 另一方面又使很多人在理解作曲人想表达的含义时困难重重。所以在乐谱的选择上要慎重, 尽量选择较为权威的版本但又不局限于一种版本, 可以将后人断句版的琴谱和未断句版的原版琴谱对比的进行学习研究。

(三) 注意复调作品的歌唱性

当我们演奏复调作品的时候, 往往将精力放在弹奏的技法上, 而忽视了旋律本身的流动感与旋律感, 复杂的指法、难记的曲谱导致很多人在学习复调音乐上兴趣不足。然而所有音乐都是有歌唱性的, 复调作品也是如此。比如巴赫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歌唱的旋律, 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便是富有歌唱感的代表作品之一。我们在演绎这类的曲子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连奏感觉, 保证音乐主题优美流畅。我们在弹奏时每根手指的弹奏应该尽量的保持连贯, 落健速度也要慢, 避免出现重音, 破坏乐曲的的整体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充分的调动起自身的情感, 用心去歌唱, 只有如此才能调动起钢琴的歌唱性, 使钢琴与演奏者一起歌唱起来。

三、在细节上处理复调作品

(一) 把握演奏时的触键的精准性

常见的复调音乐之中, 很大一部分不是为了羽管钢琴就是为了古钢琴而作, 所以考虑到乐器的限制, 当我们演奏这些复调作品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到这些, 从而在钢琴弹奏中一方面可以保持原作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使之得到丰富发展。在这里我们需要确定触键的精准性, 把握对琴键力量的控制, 以及处理好连奏与非连奏。在演奏平均律时, 触键也应和作品风格保持一致。比如说, 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作品的时候, 若想要典雅古朴的效果的时候, 需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 保持手腕的平稳, 均匀的连接音与音, 保证音色的圆润饱满, 而演奏巴赫的快速音乐作品时, 则要用非连奏发或者手指断奏来模仿古钢琴的清脆的音效比较好。

(二) 把握好作品的节奏和速度

速度是决定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时代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作品对速度和节奏的要求也不同。在弹奏的时候, 应当考虑到当时的时代风格。比如十八世纪的节奏比较慢, 巴赫作品也以平稳著称, 在弹奏他的作品的时候就不能用浪漫的手法来处理, 当我们弹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 可以用和声来决定具体的速度, 如果和声总是在变, 那么可以在弹奏的时候将节奏放慢。而当和声变化较少且乐句较长的时候, 就可以放快节奏。比如:二部创意曲的第十条G大调旋律就是没什么复杂的和声的旋律, 那可以将节奏放快;而第十一首, 旋律和和声上有很多半音进行, 那么只有慢下来, 才能听出和声的感觉。

(三) 把握好作品的各声部

复调音乐的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内部结构, 在于各声部之间的结合对比与穿插。当我们练习复调作品的时候, 应当把作品分声部练习, 仔细揣摩每个声部的特点, 体会每个声部的性格、表情、语气, 做到能够将每个声部清晰、性格鲜明、连贯的表达出来。虽然复调音乐中有些音部并不连贯, 但是在练习中要重视各个音的的联系, 努力做到每一个音都能从内心唱出来。

在将各个声部的独立练习完成后, 就要试着把各个声部联系起来, 当我们练习声部结合的时候, 可以用慢练法, 在慢练之中思考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虑如何表现这些声部, 从而使这些声部能在各自独立的同时又不失关联, 同时要考虑各个声部在这首曲子之中的地位, 保证这首曲子的整体流畅性和清晰性。在不同声部的结合练习之后, 就要从整首曲子上进行把握了, 这时的我们就可以揣摩这首曲子的作者所想要表现的感情, 从宏观上构建整首曲子的感情基调节奏基调。

(四) 注意踏板的运用

大家都知道, 巴洛克时期的复调作品是针对古钢琴等键盘乐器进行创作的, 那么现在我们演奏这种复调作品的时候, 是否可以加上踏板呢。关于这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有的演奏者强调原汁原味的演奏方式, 也就是不运用踏板, 以更好的忠实原作者的意图。但是随之出现的问题是, 原作者不利用踏板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踏板, 那么现在拥有踏板的我们是否要局限在那种落后的状态下呢。实际上, 我们应当忠实于作者的创作意图, 但是终于作者的意图并不代表要放弃我们现在的优势, 如果运用踏遍可以更好的表现作者的思想的话, 那么就应当借助现代钢琴的踏板来更好的诠释作者的理念。当然在怎么用、用多少上应该根据不同的乐谱进行调整, 避免产生滥用乱用踏板的现象。

结语

想要弹好钢琴并非易事, 而学会复调音乐的弹奏则是学习钢琴弹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习弹奏复调作品, 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了解复调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学习复调作品的基础, 同时在反复的指法、节奏、声部训练中磨练自己的技术, 在最后的声部合成中领悟作者的思想, 并通过自己的演奏将这种思想用钢琴完美的表达出来。学习复调作品的演奏方法是一部分, 如果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通过学习复调音乐的创作来加深对复调音乐的理解, 从而更好的演奏复调音乐。■

参考文献

[1]王晓娇.浅析巴赫复调音乐在键盘学习中的地位[J].民营科技, 2008, 7.

[2]张沙沙.谈复调钢琴作品的训练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4.

[3]郑斌.浅谈钢琴学习中的演奏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5.

[4]冯颖, 王海涛.试析钢琴即兴伴奏[J].内江科技, 2006, 9.

复调钢琴作品 篇2

内容提要 复调音乐分析对钢琴演奏与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包括背景分析、复调结构分折、复调主题分析、复调手法分析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分析,为对复调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准确的诠释、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现实指导。

关键词 复调音乐分析 钢琴演奏与教学 复调结构 复调主题复调手法

从《小前奏曲与赋格》到《十二平均律》,钢琴复调作品始终伴随着每一位学琴者的学习生涯,从业余钢琴考级到各种钢琴比赛,甚至到各级音乐专业的升学考试,作为规定的必弹曲目,钢琴复调作品始终伴随着每一位弹琴者的演奏生涯。钢琴复调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如何提高钢琴复调作品在的教学效果,如何正确演奏钢琴复调作品,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在严谨的读谱、恰当的速度、良好的技巧、合理的处理等钢琴技能技巧方面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外,对钢琴复调作品进行音乐分析是及其重要的。尽管这一点被众多的教学者所忽视。

传统的复调音乐分析是指运用复调与音乐分析的综合知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达到对作品由形式到内容、由表面到深层、由其然到其所以然等方面准确的把握与理解。它在认识、鉴赏、表现与创作音乐作品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与教学而言,它更是至关重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复调音乐分析包括背景分析、复调结构分析、复调主题分析、复调手法分析等。

一、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作者背景与作品背景两个方面。这种分析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一方面要对作曲家所处时代的背景、风格、音乐审美与创作观念及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与创作特征,另一方面还要对具体作品的创作背景、环境、意图与表现内容进行了解、分析、总结。为理解与表现音乐提供文化与史论层面的背景依据。

比如在教学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时,通过背景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巴赫的平均律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写作的,在音色上要求做到明亮、纯净、清脆,能清晰的同时表达不同的旋律。在力度上要做到中庸、采用相对稳定的音量,不宜做太大或太多的变化,但要注意不同段落之间用不同力度制造明暗对比。根据当时的审美观念和音乐处理标准,情绪上要做到感情明确、情绪单一,没有大起大落和复杂的变化,相对比较内敛,情感往往置于理性的严格控制之下,不宜做太夸张的处理。律动上要注意隐藏与生生不息的无穷动节奏之中的稳定的节拍与有规律出现的重音。

而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虽然模仿了巴赫时代的形式,但演奏风格与处理方法却与巴赫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力度的多层次改变、织体的丰富变化、调性的复杂多变、调式的广泛运用、旋律的高度半音化、以及乐曲中处处体现的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气息等等无不体现了20世纪的音乐的特点,演奏与教学中得充分意识并恰当地体现这些。

二、复调结构分析

由于复调音乐作品中多个声部你密我疏、互为补充、持续发展、延绵不绝的特点使音乐分段没有了清晰的界线,往往给作品的结构划分带来了一定的模糊性。但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主题发展的不同手法、调性布局的变化以及音乐的结构功能意义等等,综合各种信息,复调音乐作品还是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结构部分。结构的清晰划分,给我们正确的诠释、处理复调音乐作品提供了整体布局的理论依据。不同的段落在整体中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和结构意义。力度的阶梯式布局(1)、音色的段落性变化、情绪的层次性起伏等各方面的安排都得来源与正确的结构划分。另外,篇幅较长的复调音乐作品练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先逐段练习、各个击破,再化零为整、合而为一。避免练习过程中的丢三落

四、顾此失彼现象。段落结构的划分给这种练习发生提供了明确的部位,使分段练习时音乐依然相对完整、而不至于支离破碎。

三、复调主题分析

无论是创意曲、卡农曲还是赋格曲,复调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精心设计一个或多个主题,这个主题必须简练鲜明、相对完整、可资充分发展。它起着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主题是全面发展的材料资源库,完整的复调音乐作品往往就是建立在对主题变化重复的基础上,对主题作出富有逻辑的巧妙发展,使简洁的主题形象在充分的发挥与展示之基础上逐渐丰满,在各个层面充分体现和论证主题的性格魅力,从而完成乐曲。第二、主题的基本情绪和音乐形象是全曲的基调,后面的音乐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个基调上不断的延伸发展,直至结束。它没有均衡对称的乐句和起讫明确的终止,也没有的巨大冲突、对比,全曲的情绪或音乐形象仅仅是对主题各个的层面加以发展。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中对复调音乐的形象与情绪的把握与处理,来源与对复调主题的准确分析,这种分析包括主题的组成材料、音调、节奏、旋律线条、音程方向等方面。如:巴赫《C大调二部创意曲》的主题:

材料|节奏为均分的十六分音符,音调为级进的C大调上行音阶前四级。情绪上是一种平稳的上升,弱起的动机增加了些许上升的急促感。材料||节奏一样为均分的十六分音符,音调为跳进的三度下行及其下行二度模进。情绪上是一种跳动的下降,小距离的跳进带来了一丝活泼、跳跃的欢快感。整个主题音调的上升趋势、轻快流畅的旋律奠定了全曲积极向上、朝气莲勃的情绪基调。

再如:肖斯塔科维齐《24首前奏曲与赋格》No.4的主题

宽松的节奏、宽广的节拍、级进的旋律音调体现了主题连贯、流畅、委婉、富有歌唱性的音乐形象。从节奏与旋律特点来看,这个主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节奏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音调上,第一部分级进向上,第二部分级进下行,但总的趋势是向上,体现了一种上扬的情绪。演奏时注意每个强拍的上行趋势和较长的时值,要处理的坚定、饱满、稳健。

四、复调手法分析

复调手法多种多样,从声部的对位方式可分为单对位和复对位,从声部的写作方式可分为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从旋律的发展方法可分为模仿、模进、倒影、逆行、紧缩、扩大……。不同的复调音乐作品中对这些手法有着不同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要进行具体、准确的分析,为处理作品确立依据。以巴赫《C大调二部创意曲》的部分复调手法分析为例。

音乐的最初呈示部分,首先是主题单独在高声部出现,然后答题在低声部对主题做低八度模仿,如:

演奏时注意左手答题的清晰进入及其重复乐思、强调主题的作用。右手主题与对题旋律上流畅连贯、一气呵成,力度上对题要做稍弱处理,给答题让路。模进部分仅仅是第一小节的高五度移位,处理手法不变,但力度耍加强一个级别,音区的提高要配以音色的明朗、情绪的激昂。

主题的发展部分,两个声部连绵不绝的均分性节奏,使音乐具有无穷动的特点,高声部对主题的倒影、低声部对主题材料|的扩大、以及整体的三次下行三度模进,使音乐具有展开的性质,发展了模仿二声部对位的对比因素。如:

演奏时注意主题倒影与主题原形的内在联系,材料|级进音调节奏的扩大要做到坚定有力,下行模进要按版块做力度上递减制造明暗度的变化,向属调过渡要注意调性色彩的对比及不稳定性与倾向性的加强。

新结构部分的开始是第一部分主题在G大调上的复对位。演奏时要注意用新的力度布局来体现旧主题在不同的调性、音区的形象变化。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同时注意新的调性、新的声部呈示方式带来不稳定的感觉。

复调钢琴作品 篇3

关键词:复调音乐 钢琴学习 方法

一、复调音乐概述

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用对位方法写成的多条旋律性声部的音乐。它最早在中世纪教会圣咏中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16世纪后,巴赫对于复调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后代的音乐家们把他的作品称为是复调音乐技术的楷模。巴赫的作品用和声作为基础,要求旋律线条有独立性,每一个声部都需要注意和声关系。另外,巴赫对于和弦外音的处理非常严格,这可以让和声节奏和曲调节奏显现出明显的不同,进一步突出对位的效果。18世纪后的音乐趋于主调音乐,但是,复调仍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世纪的作曲家们逐步发展现代复调音乐,旋律调性都各自保持着独立性,更加自由,這些都有很好的对位效果。复调音乐正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不断汲取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保存。

二、复调音乐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

弹奏复调音乐是钢琴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它对于演奏者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也有着非常全面的训练。首先,它是对演奏者手、眼、耳、脑、心功能全力配合的综合训练。在复调作品中,旋律可能由两只手独自完成,也有可能需要左右手连接完成,这就要求双手必须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完成或者配合完成各个声部的旋律。眼睛在看谱时,既要能分清楚每一条旋律线条,也要清楚双手配合时的各个音符。在演奏的同时,要用耳朵听辨自己弹出的旋律,要能够清晰的听辨出同时进行的各个声部的旋律,并用大脑严密的控制双手的弹奏,使双手可以清楚的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旋律线。复调音乐中每个声部的旋律性都很强,每条旋律都有明显的歌唱性,所以在演奏时,心里要同时想着各个声部的旋律。由此可以看出,练习复调作品不只是手指的技巧训练,更是训练了耳朵和大脑的综合运用。其次,复调音乐的练习从多个角度来训练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可以培养演奏者对各种类型旋律的听觉能力,从而具备多层次逻辑思维方式;同时训练了手指的控制能力,增强了辨别旋律的能力,培养了一定的乐感,对于演奏其它任何音乐作品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很高程度的演奏者,都应该认真学习复调作品。

三、复调音乐的学习方法

弹奏复调音乐的要求很高,要想高质量的完成一首复调作品,相对于主调音乐作品要困难很多,演奏者必须要用双手控制住所有的声部,独立又有表情的弹清楚不同声部的旋律线条,手指与声部之间要相互独立进行,不能互相依赖,听觉上既要有独立干净的旋律线,也要有整体融合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弹好复调音乐呢?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勤加练习,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最开始接触复调音乐,可以先选择一些小型复调作品进行弹奏。首先,分析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对作品的结构有了大致了解,在练习后,就会进一步认识作品的内涵,也会提高对作品的整体记忆能力。其次,可以进行各个声部单独的弹唱练习,使每个声部的旋律在脑子里都可以连接起来。在练习的过程中,遵循分手、分声部、双手交替、合手、再分手练习的原则,不间断的进行练习,就可以把握好复调中的各个声部。在练习时,各个旋律声部都要分手练习,要做到分句准确,连奏和断奏分明。三个声部以上的复调作品,要分声部练习,每个声部都要清晰明确的演奏,有双手交替弹奏的声部,左右手要连贯自然,乐句分明,直至每个声部都可以很好地完成,才可试着合手练习。合手练时,要用多声部的音乐听觉去记忆弹奏,把握旋律进行中横向的旋律线条和纵向配合的整体统一效果。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和难点的部分集中练习,识谱、背谱、片段、完整等各种形式交叉结合练习。在有些复调音乐作品中,会出现延音踏板的使用,复调作品虽然不长,但对踏板的要求却很精准,它对于旋律的演奏效果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加上了脚的配合,也就加大了难度。在练习时,对于有踏板要求的段落或乐句要单独抽出片段来练习,单手旋律与踏板的配合,各个声部旋律与踏板的配合,还要将踏板、手指以及听觉自然协调的结合在一起,进入良好的演奏状态,弹奏出好的效果。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复调作品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做出针对性的认真练习,就可以比较好的掌握其演奏方法。当然,对复调音乐的学习,如何更进一步很好的研究教材和准确完美的演绎,更加贴合作曲家的创作初衷,还是一个长久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更深层次的了解复调音乐世界的广阔与美丽,用心灵和思维不断去体验生活,去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陈铭志.复调论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高师钢琴教材中复调作品的选用 篇4

一、复调音乐概述

复调音乐最初是指一个以上声部所组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现在主要是指多个旋律性声部遵循对位法则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复调音乐最初起源于西欧,与主调音乐相对。其基于多旋律结构,每个声部的乐句此起彼伏,既注重每一个声部的横向独立,又要求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纵向效果和谐,使整个乐曲愈发具备逻辑性。而通过对复调音乐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其逻辑性、格律感的熏陶中,获得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获得整体音乐素养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因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是在中国传统单声部线型音乐的影响下成长,多声部思维并不完善,通过对复调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音乐秩序的培养,并且能够逐渐形成多声部思维。

二、高师钢琴教材中复调作品的选用

(一)初级教学阶段复调作品选用

复调音乐作品中包含不同的体裁,复调小曲便是其中之一。这种体裁的复调作品主旋律内涵较轻,内部结构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培养钢琴初学者时,运用这一体裁的复调作品。例如马可曲,邵元信编曲的《南泥湾》,整部乐曲只有几行,旋律十分欢快,在运用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会复调作品学习的乐趣,并在日后教学中,也将这份热情带给自己的学生。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主调音乐中的复调因素。主调音乐作为多声部音乐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对乐曲内容进行充分展现,通过色彩、和声力度等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织体,最终发挥自身音乐表现作用。复调音乐既与之相对应,又与其具有紧密的联系,不仅都属于多声部音乐,且都基于和声关系。一些复调音乐中会运用主调手法,也会有一些复调音乐是主调音乐的重要组成。因而,教师可以对一些主调音乐中的复调因素加以利用,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思维。

例如在学习拜厄和车尔尼的练习曲时,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注重其为主调音乐,并要求学生强化歌唱性最强部分的弹奏力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倾听伴奏部分,分辨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低音、和声层线条,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将这首练习曲分成旋律、和声以及低音三个层次,并在持续的实践练习中,逐渐通过对手指的控制,将乐曲中的不同层次充分展现出来,培养学生分析复调因素的能力,为其多声部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另外,巴赫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复调音乐作品,在初级教学阶段,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中也是较好的选择。

(二)多声部培养阶段复调作品的选用

在这一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复调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分辨出复调作品,领略其中的内涵,教师可以选用巴赫的创意曲对学生进行多声部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曲目。例如巴赫二部创意曲中的第一首,主要是要求学生注重旋律连句学习,手指触键平稳连贯,十分有利于学生手指独立弹奏等方面的培养。对于存在乐句无法自然对答等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选用这一作品对其进行培养。巴赫二部创意曲中的第四首,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虽然两个声部在整部乐曲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但是各个乐句所产生的作用又各不相同,这便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可以用于双手缺乏独立性学生的培养。而差异化复调作品的选用,不仅使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使学生在对不同复调作品的学习中,实现了深刻理解。并在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意识到日后进入教师岗位的责任,灵活运用教学技术,获得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学生已经对巴赫创意曲充分掌握后,教师则可以选用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开展教学。这些曲目难度加深,对声部层次控制难度加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着重注意,各个声部要严格按乐谱上的时值演奏,特别注意某些声部时值的保持,同时注重训练触键方法和手指控制能力,以保证演奏效果。学生在这一部分曲目的学习中,能够学会体会音乐结构内部的均衡感,了解不同声部之间对比、交融、制约等方面的关系,形成多层次、多线条、多重性的多声部思维,从而尽可能的掌握每一声部的音乐内涵,实现学生感受力度提升,从而在未来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学会利用音乐启示学生、激发学生情感,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复调音乐在音乐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学生多声部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对师范钢琴教材中的复调音乐进行合理选择运用,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水平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调曲,从而培养学生多声部思维,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未来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摘要:高师钢琴教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运用的重要学习工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钢琴曲,既有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入,又有中国民族音乐的体现,且不乏一些复调作品。复调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多声部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整体音乐理解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因而,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材中的复调作品,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价值。本文就高师钢琴教材中复调作品的选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材,复调作品,选用

参考文献

[1]杜恩云.复调音乐与多声思维的培养——学习Bach《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2]孙志鸿.奢侈的清贫——记于苏贤和她的复调教学体系[J].音乐创作,2015(1).

钢琴教学中的复调训练 篇5

复调音乐在钢琴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因为钢琴本身是一个最丰富的乐器, 它以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被誉为“乐器之王”。其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演奏各种多声部的音乐。那么, 学习钢琴就必须学会驾驭这件乐器来演奏好多声部音乐作品。而多声部音乐的演奏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能力, 那就是大脑对多声部音乐的组织能力, 耳朵对多声部音乐的听辨能力和手指对多声部音乐的控制能力。复调钢琴作品的学习是培养上述三种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弹好多声部钢琴作品的基础。这就使我们在教学中把复调音乐的学习和演奏, 视为特别的课题之一。复调作品的特点是左右手不同声部、不同旋律同时进行, 在节奏、重音、力度、句法、旋律起伏等方面即使有内在联系, 有各自独立。对于训练大脑的多维思维、节奏感、左右手的独立性等都是极好的教材。通过对复调作品的研究和学习, 使教师自己乃至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旋律线条的弹奏方法, 声部的模仿和交替, 声音层次的对比和变化, 各声部在发展中的纵横交错、平衡与协调, 以及复调听觉的建立, 良好的多声部习惯等复调音乐的弹奏和理解的方法。

在我们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复调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 如何把握复调作品, 如何较好地弹奏出复调作品, 再到最后如何正确、准确地将教师自己的理解教授给学生时, 这一问题就明显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 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适当的教材来把学生逐步引入这音乐的殿堂。那么在众多的复调作品中, 德国著名音乐家、复调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创作的钢琴复调作品一直成为教授学生所选用的典范教材。

巴赫有极多的钢琴复调作品, 对于他的复调作品, 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 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 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谁要是不研究巴赫, 那么他对音乐中蕴藏着的那种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 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而对于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两册) 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 是优秀的音乐文献, 也是钢琴复调音乐的优秀教材。巴赫写的《初级钢琴曲集》、《前奏曲与赋格曲》都是学习复调音乐很好的教材;中级复调作品可以以巴赫的《创意曲集》为主, 同时可以学习《法国组曲》及《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一些较容易的作品;高级复调作品方面主要学习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英国组曲》、《古组曲》等。

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有赖于我们培养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与独立性。而弹奏复调作品, 则对这一点的要求更为必要, 如手指对各声部层次对比的控制力, 旋律线条走向的把握, 乐句起和收的处理, 两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除了手指的能力之外, 演奏者要能清楚地听见自己演奏的是什么, 也就是作品进行中的各个声部在自己手下能否清晰的展示出来, 那么怎样提高这种演奏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用适当的教材来引导学生。下面将以巴赫的复调作品为典范对学生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复调训练进行以下研究和阐述。

一、初级阶段

学生最初接触钢琴时, 教材选用一般都是主调作品, 在主调作品弹到一定程度时, 如小汤姆斯第一、二册, 大汤姆斯第一册弹完, 就可以进入初级的复调训练。那么巴赫的《初级钢琴曲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本教材共28首, 是巴赫为其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写的练习小曲, 是初级阶段必学的内容。第1首~第11首, 旋律与节奏变化都较少, 比较平稳。

谱例 (1) :第三首小步舞曲

这首小步舞曲是二个声部的进行, 首先由右手进入, 当进行到第二小节强拍L时, 右手小指弹完G音抬手的同时, 左手很自然地落到G音上弹奏另一个声部, 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 并在第二小节上有一个强拍的节奏特点, 这正是小步舞曲节奏流畅、平稳、活泼的风格体现。

后面有几首较难, 如第22首《波罗涅兹舞曲》, 第26首《萨拉班德舞曲》及第28首《序曲》, 都是多声部弹奏的练习。学生通过对初级巴赫作品的学习, 可以初步领略到巴赫复调作品的内涵和一种全新的音乐感受, 从而获得弹奏巴赫复调作品的初级技巧。

二、中级阶段

当学生完成巴赫《初级钢琴曲级》和《小前奏曲与赋格》等复调作品后, 我们可以选用大量的巴赫创意曲来作为进一步提高的练习手段。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创意曲来达成一种良好的歌唱般的演奏。就巴赫的创意曲来讲, 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 音乐上也有着不同的情绪与风格。那么教师在教授这些曲目时, 要特别注意因时选曲、因人而异, 通过每一首曲子来解决学生的不同问题。学习二声部创意曲, 最初可以选择音符与节奏都稍微简单的先练, 如1、4、8、13;巴赫的三部创意曲主要是双手弹奏三条旋律, 声部的增多给弹奏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但是同时也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力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材料。首先要抓住主题, 脑子里对三个声部的进行要很清楚, 然后要控制好不同声部的力度对比和音色对比, 可以先练6、2、7、l、15。下面以巴赫创意曲的几首为例, 讲述一下弹奏每一首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

谱例 (2) :二部创意曲第一首

这首二部创意曲是学习掌握各种连句、连音, 要求手指触键平稳连贯。第一句的主题在强拍位置上十六分休止符后进入, 乐句如同呼吸一样, 大拇指自然落下, 弹奏出很连贯流畅的短句。而每次在强拍上的收尾, 要求自然并且弱一些, 跳音不要弹的太短促。左右手的句子如同两个人的对话, 交替对应, 极富表情。学生通过对这样的旋律连句的学习, 对掌握手臂的自然呼吸、乐句的自然答对, 手指的独立弹奏来说都是有很好帮助的。

二部创意曲的第四首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曲, 两个声部同样重要, 但在不同的乐句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区别。曲中连奏要指尖触键平稳连贯, 在弹奏左右手颤音时, 要保证另一只手的主题旋律连贯平稳。为使学生能够克服这一难点, 除了加些颤音的练习外, 还可以把颤音放慢节奏和旋律句子对位去练, 这对获得好的节奏感和培养双手独立不倚的训练都大有好处。

二部创意曲的第十四首是学习交替的连句, 声部进行的规则统一, 主题和副题的呼应以及分句法。

二部创意曲的第十五首是则是学习半音加颤音的小短句及双手交替弹奏连句、短句, 要求手臂配合自如、触键清晰灵巧。

谱例 (3) :三部创意曲第二首

这首三部创意曲是六八拍子的曲子, 有极强的歌唱性。主题句的重复音无论在哪一个声部出现都要把前一个音弹的长一些, 这样句子才能够连贯。第二拍到第三拍, 第五拍到第六拍是五度音程呈上升趋势, 使音乐有一种舒展的感觉, 三声部的出现在一些地方是以高音保留、低声部插入为形态的, 如第五、第六小节的三声部就起到变化和填充的效果。

巴赫三部创意曲的第十五首就是以三种不同的素材组合而成的。左手是很连贯的歌唱性旋律, 右手的小短句如同伴奏音型一样, 二个音一组弹奏时, 要把前两个音连起来后一个音断开, 听起来产仁动、典雅。第只小节是分解和弦琶音的华彩句, 要弹的干净、明亮, 万万不可弹成连音。整首曲子都是以这三种音型交替、穿插变化发展而成的。只要把握住这一点, 就可以使曲子弹的生动活泼。

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第十一首, 在弹奏时要注意中声部的旋律是以双手交替来完成的。为了使音乐的线条清晰, 练习时可以先单手进行, 而后再将这个句子自然从容的弹出, 在这种地方要认真倾听两手衔接处力量是否均匀自如。

在学习完巴赫的《创意曲集》之后, 还有《法国组曲》的学习, 它是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复调教材之一。《法国组曲》通常用作“创意曲”通向“平均律钢琴曲”的桥梁。

在巴赫复调作品中, 不论是模仿、对位或者衬托, 各个声部的重要性也时有变化。在注意主声部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他声部, 再弹奏中要注意它是怎样进来, 继而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和变化使得各个声部的力度色彩各有特色、各不相同, 但又相互联系。为了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手指去弹奏出合乎逻辑的乐句, 使自己有良好的复调听觉, 分声部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上琴练习的第一步就应是分声部练习, 从每个声部独立的旋律线条开始, 并兼顾其他声部的音位。

三、高级阶段

在完成初级阶段的复调作品之后, 就将进入高级复调作品——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学习。舒曼将这部音乐文献比喻为“音乐家每天的面包”。这是一部包含着无限的音乐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作品。《平均律》共分两卷, 是按同样的形式组成的, 每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曲都是由一个共同的调性统一起来的独立作品。前奏曲和赋格曲连在一起, 即使形成对比, 又起着补充作用。前奏曲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流动, 音乐思维富于幻想, 赋格曲的形式则非常严谨, 音乐思维是严格集中的。

在弹奏巴赫的《平均律》时, 要注意从各个方面把握好巴赫作品的风格。

首先, 要在速度、节奏、力度变化上把握:在弹奏平均律时速度应和当时的乐器相吻合, 与当时的时代相吻合, 因此在速度上应当是相对缓慢的;在节奏上, 巴赫的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 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在一个基本节奏之中;在力度变化上幅度较小, 基本趋与平稳。

其次, 要在线条和声部上把握:在弹奏巴赫复调作品前, 应该对线条有一个初步的设计, 使其自然而流动, 在声部上, 平均律属多声部音乐作品, 因此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 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 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 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

最后, 要在触键和装饰音上把握: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 但在弹奏平均律时, 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 在快速乐曲中, 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击弦古钢琴上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而在缓慢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 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 手腕平稳, 音与音的连接要均匀, 贴键出声, 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 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在弹奏巴赫作品的装饰音时要注意不要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以上是弹奏巴赫作品时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要素。当然,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以及他的其他钢琴复调作品都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要真正的弄懂并准确把握这些巨作, 是要花大量心血与时间去做认真研究的。但是掌握其主要的风格特征,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学习巴赫作品的最根本要求, 也是弹奏好巴赫作品的前提与第一步。

浅谈中国风格复调钢琴曲 篇6

复调钢琴曲的弹奏最主要是为了训练多声部思维和左右手的独立性和协调配合。中国复调乐曲是典型意义上的乐曲,大部分改编自中国民歌,戏曲,民间舞曲和民间器乐曲。 所以中国复调钢琴曲风格差异较大,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听民间音乐,多看民间的不同类型的演出。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运用到弹奏复调乐曲中。中国风格的复调乐曲初级代表作有:《沂蒙山小调》,《浏阳河》,《盼红军》,《子弟兵与老百姓》,《松溪河水盘山流》等;中级代表作有:《山村新歌》,《大八板》《清江河》,《牧童短笛》等; 较高及代表作有《绣金匾》《浏阳河》等。今天我以最具代表性的《牧童短笛》作为范例,简单阐述中国风格元素是如何运用到复调钢琴曲中的。

一、作品简介

《牧童短笛》是作曲家贺绿汀先生的代表作品。这首乐曲的复调结构工整,旋律舒适优美,乐句歌唱起伏并且自然流畅,声部之间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形成协调而均称,手法简洁,层次分明的声音效果。他的织体形式更带有我国南方水乡的韵味,清淡、从容,意境深远,富于艺术感染力。 在贺绿汀的复调钢琴曲中,很少有复杂的声部组合和尖锐的不协和音响,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清丽流畅,纯朴明朗、 富有歌唱性, 是他的复调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现就《牧童短笛》这首脍炙人口的复调作品作一简要的阐述:《牧童短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典型复调钢琴小品曲。在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到中国征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还是学生的贺绿汀创作了一首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乐曲《牧童短笛》,并且荣获了一等奖。后来齐尔品把这首作品带到欧洲多次演出, 并且发行出版, 很快这首作品就成为中国钢琴曲的代表作,闻名国内外。此曲短小精致,旋律富于歌唱性,舒适从容,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和田园风格。 原曲名为《牧童之笛》,后来根据我国流传的民谣“小牧童, 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改为《牧童短笛》。贺绿汀曾经说: “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牧童短笛》这首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的很快就成为人们弹奏学习的代表,《牧童短笛》对于处于刚起步阶段的中国钢琴复调音乐的创作和以后钢琴复调音乐的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曲式分析

《牧童短笛》全曲分为三段,是典型的三段体格式。由A+B+A三段组成,其中A段具有中国独特的五声调式特性, 具有明朗的音乐形象,清新歌唱的线条,二个声部各自独立又相互协调发展,是复调技法的对位写作手法,结构工整, 对位清晰,一唱一和,此起彼伏又相互补充。而且这一段每一个乐句都有自己的强或弱的要求,表示每一个乐句是不同的人在说话或者歌唱,是复调作品的经典片段。B段无论在速度上还是情绪上都与A段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快速波音模仿了中国传统乐器笛子的声音,一下把人们带入一幅欢乐的游戏场景,犹如两个牧童在水中玩耍斗嘴,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嬉戏,B段活泼有力,速度稍快、节奏紧凑,采用了具有活泼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生动有趣,速度比A段明显加快。这一段由C调转到G调,由复调音乐转为主调音乐, 节奏由4/4拍转到2/4拍,描绘了天真可爱的牧童在快乐的追逐玩耍、打闹嬉戏的情景。右手高声部是活泼快速的波音以及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这种手指的快速跑动更加生动形象地模仿出了笛子的颤音效果。左手的和弦伴奏是大跨度的跳音,这种跳跃增加了B段的活泼有趣。最后是A段的重复再现段,此时又回到了主题A段的复调上,但是这一段并不是完全的模仿A段,而是在保持A段主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 加了一些巧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在几乎是每一小节的有规律的两个八分音符上,加了一个小小的节奏变化。也就是两个音变成四个音,这在音乐中被称为加花变奏。使乐曲形象显得更加灵动,主题变得更加连绵起伏,优美动听。使得整个段落更富有诗情画意。最后在结束时声音渐慢渐弱, 结束在悠远的笛声里,给人以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觉。 描写了夜色降临,两个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牛儿也渐渐归去……

三、创作意义

贺绿汀创作的这首《牧童短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被选入全国钢琴考级六级曲选,成为学习钢琴的必弹曲目。而且也经常是音乐会表演曲目之一。《牧童短笛》的复调手法运用,为以后的作曲家在创作复调音乐作品时提供了很好地借鉴意义。《牧童短笛》是比较早、非常成功地运用了复调技法的作品之一。《牧童短笛》 在创作上既运用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声音特色,同时又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复调作曲技法,表现了巨大的音乐魅力。贺绿汀曾在他的《音乐艺术的时代性》一文中指出:“我们虽然用不着刻板地模仿西洋音乐,但是有许多极有价值的西方音乐理论我们必须采取,作为建设新中国的借鉴。我们的音乐虽然可以发挥东方民族的精神,但决不为狭义的民族意识所束缚。”这些话在他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贺绿汀先生用《牧童短笛》这首复调作品确立了中国钢琴曲中国音乐形式的诞生,解决了如何把西方复调音乐技法运用到中国复调音乐的创作中来,对于整个中国现代新音乐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世界音乐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听到中国音乐的声音,《牧童短笛》的问世不仅为世界音乐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宝贵经验。而且它的成功激励着中国许多的作曲,不能一味的学习西方音乐,而是要拿来我用,结合丰富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汲取有益的素材,并学习西方先进的创作技法, 取长补短,创作出中国人和世界所接受和欢迎的音乐作品。 在贺绿汀这些老一辈音乐家的带领下,新生代的中国作曲家们正积极投身于对中国风格复调钢琴曲的尝试和探索中,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和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世界音乐的舞台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更多的中国音乐的声音。世界音乐界是这样评论的:“《牧童短笛》是以中国民族民间乐曲作为素材,采用了西洋传统作品技法,创作出的一首结构严谨,形象鲜明,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极浓的钢琴独奏小品。” 从《牧童短笛》问世以来,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这首表现中国韵味的复调钢琴曲, 它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牧童短笛》将会在世界乐坛上永久绽放。

复调钢琴作品 篇7

一、复调乐曲

(一) 什么是复调乐曲

复调乐曲是指和单声部乐曲和主调乐曲相比较而说的, 几个人一起发出的声音或者是乐器声音位置相对地联合起来的乐曲, 亦被称作是对位法乐曲。

现今, 虽然随着民间通俗乐曲、器乐声和综合乐曲的共同发展, 还有复调乐曲的组成线条过多而令人们很难接受, 复调乐曲已经被主调乐曲 (和声乐曲) 成功的取代, 但是作为创作乐曲声部组合方式的一种仍然存在。

(二) 复调乐曲的类型

复调乐曲的类型有三种:支声复调、对比复调、模仿复调。

1. 支声复调

其是指由衬托的途径书写的复调乐曲, 又被称作是“衬腔式复调”。在民间民族乐曲中非常盛行, 常用陪称、照应、补充、修饰等方法, 使创作的乐曲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 听觉效果得到升华。例如, 经典著作《赋格的艺术》就是很好的代表, 其是巴赫写的, 有赋格曲的圣经的称法。

2. 对比复调

其是由对比的途径书写的复调乐曲, 又被称作是“对位乐曲”。欧洲是对比复调的发源地, 而在欧洲, 对比复调经历了由平行的五度到平行的三度、六度的渐变过程, 之后又渐渐地变成节拍的错落有致, 并且相对较完整的系统形成了。由古至今对比复调能够分成三类。

(1) 派生对比

同一的思想形式就是派生对比, 其意思是不一样的声部之间对比类型是同一的。例如巴赫、莫扎特、拉索等著名作曲家都采用了派生对比的方式来创作乐曲, 并且他们写作时采用的对位方式是一一对应、一二对应、一四对应和切割化分。

(2) 风格对比和角色对比

在闻名遐迩的包罗丁交响诗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中, 将高音部表现相差很大的两个乐曲风格和画面重叠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做到将不相同的乐曲类型和不相同的画面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在莫索尔斯基著名的《图画展览会》里有首叫《两个犹太人》的, 其中把低音部富人的肥胖且傲慢的行径同高声部穷人瘦小且打颤态势重叠起来, 这样就可以做到角色的鲜明对比。

(3) 线条对比和调性对比

近现代乐曲中有一种新的形式, 其把传统的以协和音程打破了, 依据合理和弦的关系进行复调的写作, 这就是线条对比和调性对比。

3. 模仿复调

其是由模仿的方式书写的复调乐曲, 不一样的声部前后产生相同或近似的节拍, 不间断的模仿可以形成比较完好的卡农乐曲, 同样可以把乐曲推到高潮部分。

(三) 复调乐曲的体裁

从古至今, 有三种形式的复调体裁的生成:创意曲、赋格曲、卡农曲。

1. 创意曲

小型的复调音乐被称为创意曲, 一般而言, 其依据乐曲短而精简的因由, 通过仿效和对位途径将其不按一定规则的彻底的分散开。创意曲的形成已经很久远了, 早在巴洛克时期就有很多作曲家采用创意曲作为一种形式的复调体裁, 但是, 由于巴赫开创的二部、三部创意曲 (分别15首) 到现在为止还相当流行, 所以, 如今当人们谈到创意曲时常常想到巴赫。而且创意曲的写作原理和赋格近似, 但是远简捷、洒脱于赋格。

2. 赋格曲

采取对位方式进行作曲的作品被称为赋格曲, 其具有一定数量的声部, 通常3-5个。赋格曲的特点以相互仿效的声部有序地进行为主, 声部第一次采用的短小的节奏或是乐曲句子被称作是主题 (和奏鸣曲式当中的主题是不同的) , 当主题显示完了, 另外的一个生部 (答题) , 在它上面五度或是下面四度的位置, 即属调上模仿, 这是和创意曲不一样的方面。当全部的声部皆进行且显示部完成了, 其后常常是插句的进行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乐曲句子) , 通过它再一次进入主题或者一系列的主题, 并且把主题进入和插句进行交进替换一直到乐曲创作的结束。

3. 卡农曲

节拍一样、节奏声音进程一样的曲调在不一样的声部前后出来, 并且通常在交叉进行中出现对比模仿, 其被称为卡农, 不间断的进行模仿就是卡农曲了。我们在听大合唱时, 经常听到这群人唱完后, 另一群人再唱, 交替进行, 此为卡农, 但在相当专业化的作曲中, 卡农为对位模仿相当严格的方式, 要求作曲家依据内容的要求进行作曲, 此时也要把声音进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二、复调乐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是相当广泛的, 并且创意曲和赋格曲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钢琴中复调乐曲的学习对学生学习钢琴的能力培养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 能够使大脑组织多声部乐曲的能力得到提高:

复调音乐线条有横有纵, 有隐含在另一线条里的, 还有好像是两个人在对话等等, 在学生们练习时可以培养横向乐曲思考的能力。

(二) 能够使耳朵辨别多声部乐曲的能力得到提高:

对于平行的乐曲线条我们能够很好的辨别开, 然而当一段节拍隐在另外一段里时, 这就不好分辨了, 要求学生们进行分声练习, 以提高对乐曲多声部的分辨能力。

(三) 能够使手指控制多声部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钢琴复调训练时, 复调音乐的声部会在很多不同的位置出现, 这就要求两只手要分别相对独立地完成不同线条的弹奏, 而且要清楚, 并且要给每一线条进行歌唱。

三、结语

在钢琴的教学中, 复调乐曲的教与学是相当重要的, 应该注重学生对复调乐曲的学习和练习, 要培养学生仔细听取自己弹奏的乐曲, 要注重声部横向线条月纵向线条的有机结合, 对学习钢琴的人们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3]徐旸.论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 2012.

复调钢琴作品 篇8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感本科阶段音乐表演学生对复调作品的认知有所局限, 引导学生辨识主题材料在各个声部的运用是理解作品的重要方式, 多听、多唱、多分析是培养复调感的有效途径。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 以宗教音乐的形式抒写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细节。他的作品影响着后人的创作思维和艺术高度。巴赫一生创作许多作品, 其中最为知名和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便是二三部创意曲集和平均律曲集。这部二部创意曲集完成于1790年左右, 在当时, 这些作品是作为古钢琴的练习教材而创作的, 在对演奏者的复调思维训练方面有极大的帮助。二部创意曲第三首巴赫二部创意曲是两个声部的对位写法, 这部复调作品有着浓郁的风格特点, 主题动机、调性音响以及材料安排上, 无不展现了作曲家的丰富娴熟的复调作曲技术手法, 是复调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对作品作一个详细的技术分析。

这首创意曲为D大调, 乐曲一开始弱起奏出主题。主题长度为两小节, 以下行四音列为主要织体形态, 一下的乐曲内容在材

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唱出了时代的心声,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更能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纵观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 人们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追求爱情的完满和幸福,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欲望和追求越来越强烈, 乃至于不择手段,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猜忌不断发生碰撞。社会给婚姻自由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给道德沦丧者的惩罚却微不足道, 传统道德观念形成的家庭凝聚力也逐步削弱, 若干家庭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无辜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断增加, 人们除了望洋兴叹, 又能如何?而在歌声中能听到传统道德的呼唤, 能听到漫漫人生的警示, 也能听到抹平心灵创伤的慰藉。专心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 感受歌中的意境, 聆听歌中的故事, 在歌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快乐……生命如歌, 歌如海, 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 在歌的天空中翱翔!

聆听岁月的飘落, 感怀季节的匆匆, 追问生命的意义。生活在这个喧哗的尘世, 我们不约而同地追求着一份心底的宁静和无料与织体形态上都遵循了主题的这一特点。第二小节第三拍, 主题下方八度重复演奏主题, 构成答题, 其调音记号、重音记号以及连线位置同主题一样。答题上方, 相对应有两小节的对题。从音符时值上讲, 与答题形成对比, 时值较长, 这样的安排更加突出主题内容。答题与对题呈十度对位, 这样的复调手法保证了上下声部三、六度的好音响效果, 其中在二级音上, 运用装饰音加强了向二级音的倾向, 突出强调了这个音。之后, 在第四小节最后一拍又出现主题内容, 这次是将原主题移高八度进行, 不止音高发生变化, 同时也不是完全静止再现, 其中下行四音列由原来的二度变成三度下行, 并出现升四级音, 这样的和声变化为重属和弦, 促使向D大调的属调A大调转调。同时, 下声部出现属持续音, 并且呈八度大跳的织体形态, 使音域加宽, 使律动加厚, 进行了五个小节。第十小节开始转换上下行的音型, 同前面材料一样, 其对位成十度, 上声部经过两个三连音式的装饰音, 更加突出A大调的二级音。并且通过一个附点的先现音进行到这一连串音的结束主音, 即A大调的主音。这是一个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满终止, 低声部也是属和弦到主和弦的根音跳进, 原位接原位, 结束了这首二部创意曲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从第12小节开始, 主题先在低声部出现, 这次的主题与第一部分的主题并不完全相同, 在原主题的弱起前面加了三个音。第二部分的主题的长度没有第一部分主题长, 因此, 对题和答题的规模和长度也较小, 并且上声部也是只在音型的选择运用上参照了第一部分主题, 进行对其的模仿。在上下声部的相互模仿中, 和声也发展的较为复杂。调性在这里也发生变化, 进行到b旋律小调, 从16小节到23小节, 这期间的连续下行运动, 变得复杂繁琐, 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这样的创作手法, 是为了让24小节的主题出现更加突出, 这里运用强记号标明, 突出这样激烈矛盾的心情。这里运用的材料仍为第二部分的材料。接下来的八个小节是上下声部的交替模仿, 两个小节的长音更加突出了另一个声部的主题内容, 而在调性上很不稳定, 动荡不安, 并且在这些长音的位置上都标有“fz”的表情力度记号。表明这里的音乐材料在第二部分中非常重要。乐曲发展到这里, 调性的发展依次为b旋律小调、e和声小调、A大调和d小调, 并且这里作曲家也很重视外声部三、六度音响效果。另外, 从第二部分主题出现开始, 主题本身虽然只有两小节, 且主题中运用连线, 但这样短小

私的奉献。有人说人生是一种命运, 人生就像一条奔腾向前、永不停歇的河, 像一首写满了悲欢离合、却挥不走哀愁忧伤的诗, 像一首跌宕起伏的旋律。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们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 不管岁月如何, 不管是苦, 是乐, 不管是幸福, 还是忧伤, 都要保持微笑, 微笑着面对一切, 学会笑看风云。心累了, 就休息一下, 切切不能倒下去, 只要坚定信心, 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可爱和幸福!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爱情究竟是什么味道?有人说是甜蜜的, 有人说是苦涩的, 无论是甜蜜, 还是苦涩, 爱情依然是声乐作品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沈月池, 女, (1979-) , 江苏泰州人, 汉族, 硕士, 现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音乐系, 助教。

的主题仍具有第一部分主题的素材, 那就是小节线前弱起那一拍的两个十六分音符的跳音, 这是原主题的材料的继承, 这样的主题在第二部分中时常出现, 且严格运用这样的跳音形态, 同原主题保持一致。从32小节至38小节, 两个声部依次模仿, 这里的写法类似主题的主题、答题和对题的写法, 只是将这样的写法进行反复变化, 其材料运用保持主题片段, 其中上声部的装饰音同第一部分第4小节的装饰音相同, 同原主题保持一致。这里的力度延续了前面的“fz”, 将乐曲推向高潮。第38小节, 运用渐弱, 引出再现乐段。

再现段位弱再现, 与中段的激动、急促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的对比更加使主题突出。39小节回到主调D大调, 由低声部先陈述主题。39小节至42小节是个连接, 真正再现是在第42小节的第三拍上, 这里的力度转变为强, 同前面形成对比。这里的写法同第一乐段很相近, 同时在材料运用上也相当简练, 只是在调性上, 由原来的属持续音改为D大调主持续音, 没有了转调意味。规模上也同前面相同为12小节, 只是在末尾添加了四个小节的尾声作为乐曲的补充, 尾声的低声部材料是第二部分主题的倒影, 之后, 完满终止到D大调主音上。

通过以上技术分析我们认识了各个音的纵向和声作用与横向声部作用, 对作品复调感的认知还要依靠精确视唱来逐步建立。在技术分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段落终止式、主题材料进行单声部视唱与多声部视唱, 在反复视唱过程中体会声部层次、主题动机发展变化的魅力。精确视唱后才能在演奏中更好的把握作品声部的均衡与细腻的力度对比, 逐步加深复调感的印象。

巴赫二部创意曲的创作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 这首二部创意曲由富于创意的主题动机, 以对位、模仿以及展开手法写成, 作品曲式结构精简, 材料对比度也较小, 作曲家在写作时控制材料的对比度, 新材料运用较少, 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且主题动机极富歌唱性, 每一首都可以作为教会音乐的合唱歌曲来演奏。如这首创意曲, 弱起起奏, 大调音阶式的旋律, 以及两组下行四音列的进行, 使乐曲流畅, 适于歌唱, 对于演奏者来讲, 乐曲的歌唱性也极为重要, 要在钢琴上弹奏出优美的歌唱性, 在演奏技巧和美学培养方面对于演奏者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其次, 对位Counterpoint, 广义说来是指把不同的东西同时并置。counter-是“对比、对立、相反”的意思, point是放到一点、同时出现的意思。不同的东西相继出现, 构成“对比”;不同的东西同时出现, 构成“对位”。它们的原则都是:相反相成。对位法与和声学, 本身也是相反相成的, 所有的对位都要考虑和声问题, 而最基本的古典和声学也要考虑对位问题。巴赫二声部创意曲中的对位写法很是精湛, 两旋律之间的对比显著, 同时在纵向的关系上两声部之间形成和声音程的结合, 增强了立体感, 同时在协和与不协和音程的处理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二声部的关系自然、清晰, 既有对比, 又有统一, 可以说巴赫的二部创意曲集中体现了一个对位写作的基本原则, 那就是声部间的对比与统一。

再次,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 巴赫的复调作品是充满活力、热情如火的艺术, 他强调情绪的表现力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 重视作品的无穷动的风格, 这也正是巴洛克音乐的特征。这种作品中的对比表现在许多方面, 第一方面, 便是材料的对比变化, 虽说这首作品的材料变化不是很复杂, 但巴赫的复调作品强调的是不变中的万变, 也就是说看似整首乐曲看起来材料统一, 没有明显的对比变化, 但在创作时作曲家在每一次主题材料陈述时, 都会加以雕琢, 更重视细节的变化, 这样的作曲技术手法也极为重要。第二方面, 调性的对比, 二三部创意曲都很短小简练, 基本上都为三部式, 但是在调性安排上, 作曲家不愿拘泥于主调, 乐曲一开始确定主调后, 便组织材料为转调做准备, 特别是进行到中部, 乐曲更加动荡, 调性也频繁游离。在转调的安排中也都集中在属调、关系大小调、下属调等, 构成丰富的调性语言。第三方面, 音响上的对比变化。虽然乐曲短小, 但其中的力度变化有pp, 也有fz, 使整首乐曲张力扩大, 一首短小的乐曲甚至可以有交响乐的创作思维, 使听者被其激昂的情绪和跌宕起伏的音乐所深深感染。

J·S巴赫在音乐发展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为当时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顶峰, 对之后的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家们的创作有较深的影响, 通过对巴赫的复调作品进行技术分析、反复视唱、演奏, 逐渐理解其复调作品的严密的构思, 细腻的情感和极富逻辑性乐思发展手法, 进而逐步建立良好的复调感。

参考文献

[1]布索尼版《巴赫二部创意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4]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5]段平泰.《复调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6]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7]陈铭志.《赋格曲写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下一篇:心灵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