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实验课

2024-05-07

药物化学实验课(精选十篇)

药物化学实验课 篇1

1 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传统药物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 这对于提高学员的基本技能非常有益, 但不利于启迪学员的创新意识, 更不利于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1]。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着手重新设计实验内容, 经过反复论证, 最终确定将实验内容分为3个模块, 即保留必要的验证性实验, 同时增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涵盖药物制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物稳定性等, 全面包括课程标准要求的操作技能。卫生士官药物化学部分实验内容见表1。

开设验证性实验, 重在使学员巩固理解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增设综合性实验, 主要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及知识的综合性, 重点锻炼和培养学员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2], 系统理解药物制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的内在联系, 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增设设计性实验, 重在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2 恰当选用教学方法

2.1 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即教员依次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后, 指导学员按实验讲义中的步骤循序渐进, 照方抓药。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没有新意, 不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并压制了学员的创新性。但是, 传统教学法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我们在实验课初期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 教员的渊博知识、认真讲解、精心指导、严格管理等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员对实验课的态度, 有助于其深刻领会实验目的, 正确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自觉遵守实验室纪律, 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2 自主授课式教学法

自主授课式教学法是一种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 需由学员自己依据实验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案、预实验、指导实验、接受点评等。首先, 角色互换就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员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其次, 各学员小组在接受任务后, 为保证授课成功, 会进行精心准备, 并在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各种能力, 同时也为后期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自主授课式教学法与预期效果见表2。

我们对部分实验内容实施自主授课式教学法, 一般是在对学员进行相关辅导后以小组为单位抽签确定任务, 然后着手实施。

2.3 对比实验法

为加深学员对实验内容、原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正确理解药典方法, 强化质量意识, 拓展思维, 我们将部分实验内容设计为对比实验,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纯化水中杂质检查, 传统安排仅做纯化水, 学员兴趣一般, 思维及结论单一, 对此, 我们设计为每组需做纯化水、市场售纯净水、自来水、煮沸放冷的自来水4份样品的杂质检查, 学员兴趣大增, 操作认真, 注意力集中, 在实验结束后列表比较结果并分析讨论, 这样既使学员深刻理解了药品标准, 树立了强烈的质量意识, 又提高了学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了学员的比较思维、联想思维。又比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传统安排仅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 学员对影响终点的因素及其后果理解不透, 对此, 我们设计为不同组分别采用外指示剂法、内指示剂法、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 并将3种方法所测含量测定结果列表比较, 引导学员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样通过操作、比较、分析、回顾4个步骤既使学员巩固验证了理论知识, 又深刻理解了药典所采用方法的内涵。

2.4 论文交流法

论文交流法主要针对设计性实验, 其步骤是在相关理论课结束后, 进行文献查阅、论文书写指导,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 各组分别依据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 集体拟订实验方案, 在教员根据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仪器、试剂、药品等指导修改后, 独立进行实验, 以论文形式总结, 并安排时间进行论文大会交流、答辩 (小组内抽签确定交流人员) , 请相关教员及每组代表做评委打分。论文交流法与预期效果见表3。

我们对未知药物的鉴别实验采用论文交流法, 如给出7种白色粉末, 分别为维生素C、盐酸普鲁卡因、磺胺、硫酸阿托品、对氨基水杨酸钠、青霉素G钠、阿司匹林, 请学员通过实验判断。

3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对2007级4队、2008级10队药学专业两期共73名学员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73份, 回收73份, 有效问卷73份。结果见表4。

从问卷结果看,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对卫生士官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体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但从总体实施情况看, 无论是实验内容的选取、设计, 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实验课教学是卫生士官药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恰当选用教学方法, 既使学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训能力, 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卫生士官,药物化学,实验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卢静华, 杨辉, 郑毓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 (4) :512.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观点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上好一节化学实验课,在备好课的前提下,还要准备实验,试做实验,现场实验,整理实验等等,可以说上一节实验课相当于三节常规课。不少老师为了省事,干脆将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改成在黑板上画实验,如:在黑板上画几个草图,讲解两下就完事了,学生没有亲自做过实验,感受不到实验过程,对实验想象、实验结果只能机械地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取的。

二、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学生分组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实验前要提前试做实验,在试做的过程中,仔细考虑每一步操作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三、在实验中正确引导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及现象,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过程。教师要对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时操作要正确、标准和熟练,以保证演示实验中有效现象的产生。

四、加强实验的改进

对实验的改进,不仅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或成功率不高的实验,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例如,新教材上册有关面粉爆炸的实验,教材上提供的方法由于对纸盒的大小、蜡烛的长短、面粉的干燥程度以及口吹气流量的大小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所使用的纸盒往往又是不透明的,实验现象也不易观察,而极大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因此,可以这样来做:取一个易拉罐,在一端打上几个小孔,放上适量面粉,另一端也打一孔与脚踩的气筒相连,在易拉罐旁边点上一支蜡烛,再在外面罩一个带橡皮塞的大塑料筒。当面粉爆炸时,学生可观察到火光及橡皮塞被冲掉的现象。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既是新课改中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又是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平衡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赵莉.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对策[J].陕西 教育学院学报,2002(4)

作者简介:慈嘉英,女,1966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吉林省通化县第八中学,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药物化学实验课 篇3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重视实验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 实验课一直是作为理论课的辅助课程, 实验课的定位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检验、巩固和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的课程。因此, 实验课的内容大多是验证理论课堂上所讲授过的某些知识的验证性试验。尽管就学时来看, 理论课和实验课各占50% (理论课54学时, 实验课54学时) , 但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最后成绩中理论课占70%, 实验课占30%。因其所占分值较低, 大多学生对实验课往往不是很重视, 拿实验课当放松课, 课前不认真预习, 上课不认真观察, 实验报告千篇一律。为了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在2 0 0 8年, 我们将实验课单列出来, 实验课的成绩和理论课的成绩分别来计算, 均为100分。使学生认识到了实验课的重要性, 实验课的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改进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兴趣

以往的教学内容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实验步骤都已详细给出, 实验结果也没什么悬念, 学生根本不用思考, 只是“照方抓药”。尽管试验结果看起来很好, 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但是从根本上讲, 对实验技能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阶段的学习, 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学到某个知识点, 而是去学习一种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够举一反三, 在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时, 熟练的去进行解决。因此我们开设验证性实验的同时, 增加了设计性实验, 例如“八角茴香中挥发油的提取及鉴定”。在本实验中, 教师只给出了实验的题目和简单的实验步骤, 具体的提取操作还有分离及鉴定方法需要同学们来自行设计。于是同学们开动脑筋, 通过网络等查询了许多资料, 最后归纳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如在挥发油的提取中, 可选择溶剂法、压榨法、吸收法、水蒸气蒸馏法, 考虑到八角茴香中主要成分为茴香脑, 属芳香族化合物, 比较稳定, 且不溶于水, 不与水发生反应, 最终选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作为提取方法, 这种方法提取挥发油效率高, 而且所得挥发油比较纯净。提取所得产品, 含有一些水分, 需对其进行初步分离除去其中的水分后再进行鉴定。根据课本上所述天然产物的常用分离方法, 同学们有的选用冷冻法, 有的选择溶剂法, 分析认为两种方法都有可行性。对挥发油的检测也是多种多样, 只要同学们能查到的方法, 实验室都尽可能地提供。通过这个实验, 同学们不仅对挥发油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而且也掌握了研究天然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的一种方法, 了解了研究天然产物的流程。品尝了实验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燃起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过去的实验都采用“填鸭式+保姆式”教学。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对要做的试验进行详细的讲解, 给出详尽的流程, 甚至连可能发生的一些现象以及将要产生的结果都一并告知, 学生要做的只是验证一下老师讲的结果。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多数同学的实验产率高, 鉴定现象明显。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遭到了扼杀, 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改进。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 认真地进行预习, 并查阅相关资料, 写出预习报告;在实验前的讲解中, 找1~2个同学讲对本实验的认识以及注意事项, 并提出一些和实验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试验, 在试验中寻找答案。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方法, 同学们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 在有限的实验中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收获了更多的知识, 也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4、实验考核方法的完善

为了改变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情况, 我们将实验课单列出来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在考核中改变过去那种把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做法, 把预习报告、课堂表现、实验结果和报告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3]预习报告是学生顺利进行实验的保证, 可以反映出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课堂表现主要参考学生的课堂纪律、提问题回答的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实验结果和报告主要看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合理, 实验报告是否工整和按要求写, 报告中的实验讨论部分, 若有提出建设性、创新性的见解, 可适当地给予加分。通过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 加强学生重视实验课的程度, 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总之, 通过本教研室老师的努力, 近年来, 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进行了一些改革, 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到现有条件的限制, 还有许多设想没有实施, 为了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还会积极的进行探索, 使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块基石。

摘要: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我们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 以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改革

参考文献

[1]周雄.创新性化学人才培养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与思考[J].科学之友.2010, 3 (1) :11~12

初中化学创新改进实验课论文 篇4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强化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老师应具备改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的能力。就此,本文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使化学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效率更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创新

说起化学,人们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五颜六色的试剂、危险品、防护服等。貌似神秘的化学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只有十万个为什么,更期待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探究竟,抑或是大展身手。初中化学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家庭趣味小实验三种类型。中考试卷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占总分的40%左右,试题注重“生活情境”。初中化学教材正在使化学知识“生活化”。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实验设计不够理想,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污染环境,有的实验用时较长。结合教学实践,对实验教学设计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传统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讲解、演示,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然后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再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固然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小组合作的探究精神,但是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不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诱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行探索,使实验课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通过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实验改进和创新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必须经过论证是正确的。②安全性。最大可能地避免使用有腐蚀性药品、毒性的药品,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必须有教师现场指导。③可行性。实验易操作、现象明显,实验过程能说明实验所探究的问题。④简约性。经过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要简单易行,采用比较简单或者现象明显的实验装置,尽量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二、实验改进和创新的主导思想

(一)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要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好动,遇到新鲜事物总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要敢于放手,采用一些鼓励、启发式的语言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信心,引导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全程在现场给予指导,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过程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良习惯,力求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如对学生极感兴趣的“可乐喷泉”实验,可作为课外游戏活动,在操场上演示给全校学生欣赏。也可以在节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小竞赛活动。让学生将买来的“曼妥思”薄荷味糖投入可乐瓶中,几秒钟之后,只见一根硕大的可乐柱从可乐瓶中喷涌而出,喷完后的可乐瓶中只剩下了小半瓶可乐。这项游戏本是11月11日“光棍节”期间的“勇敢者”游戏,很多人热衷于比试谁的可乐喷得最高,还有勇敢者同时吃下这两种食品,看谁吃得多,撑得久。这个实验能增强节日气氛,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完成“鸡蛋跳舞”的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略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会渐渐沉入水底。往水中加入浓盐酸,往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将溶液搅拌均匀。一会儿便可以看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稍后鸡蛋缓缓上升,并且好像在“跳舞”一样不断翻转。然后再课堂上分享这个实验结果和原理,这个课堂也是收获知识的盛宴。

(二)在教学中老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也会有不足。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现象明显,能够激发学生抽象思维意识,可以想象到氨气分子的存在和运动。但是实验有不足之处:①浓氨水的强烈挥发性,会使教室内弥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师生带来身体的伤害,也造成了空气污染;②浓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较长;③实验装置不定型,每次实验要临时组合;④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无法移动,部分学生看不到实验现象;⑤不能体现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用一个玻璃三通管把两支具支试管连接起来,三通管之间一支连接一个注射器,下端用止水夹夹住,每个试管上方倒扣一个放有纸花的矿泉水瓶子,纸花上提前喷上酚酞溶液。实验中把两支试管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实验操作简单,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实验装置密封,安全环保,再也不用担心氨气的刺激性气味了,仅用很少量的浓氨水而且用时短、现象明显,还能对比出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直观性和趣味性强。

(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是兴趣,没有兴趣,就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有趣味的实验更有助于化学实验教学。教材中、生活中有很多适合中学生操作的新颖有趣的化学实验,因此要抓住中学生的特点―――“爱玩”,让他们边学边玩,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快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例如,可乐和雪碧是中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饮料,如果让他们试着把“可乐”变成“雪碧”,学生们肯定非常感兴趣。取一个可口可乐空瓶,倒入四分之三的蒸馏水。取一只烧杯加入50mL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作出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一边加一边晃动,最后我们会发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的颜色一样,一瓶“可乐”便制作好了。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乐”就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原来,硫代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I2+2Na2S2O32NaI+Na2S4O6),这样制作出的“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清爽宜人,是绝对不能饮用的。这种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求知的兴趣,去分析这些现象和结果,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化学实验课也需适应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们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例如,学生可以自行分组,每组学生自行分配任务,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让整个实验过程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具创造性,创作出更贴近生活的科学研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后面有一个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用常见的矿泉水瓶、纱布、细砂、小卵石、蓬松棉、活性炭就可以制作。让初学化学的初中生亲自动手,再带到学校来展示成果,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实验的研究上来。

三、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基本方法

进行实验创新研究,一定要依据课标,紧扣教材,符合课标和教材的总体要求和阶段要求。成功的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来源于立意的创新、构思的巧妙。这要求教师在明确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知识,熟悉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方法及手段。如引入法(灵活地把他人成功的方法引入到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中来,这需要在教学和研究中善于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然后找出类似点)和替代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用具有相同功能或功效的器具和操作方法,替代传统的实验方法)。有句话这样说:“一首诗应该始于欢乐,终于智慧。”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化学实验课。“始于欢乐”,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操作中获得知识;“终于智慧”,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经历了探究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洪,陈贵新.《趣味化学实验》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05).

药物化学实验课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管理 实验教学质量 仪器 药品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室能否予以有效管理,对化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实验室管理相应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科学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对于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应进一步强化化学实验室管理,以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加强管理,保证各项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还要对仪器的维护及报损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尤其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应做出特别规定,如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由于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应对其使用和操作程序严加规范,尽量防止损坏。其次,制定针对药品的规章制度。对于药品的使用也应予以规范,尤其对于一些有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使用,应作出严格说明,以保证实验的健康环保进行。再次,应对废液、废气以及废渣等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做出详细规定,以防违规处理破坏实验室环境,并造成空气污染。第四,对参与实验的师生的行为应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

二、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

除了对实验室仪器药品的使用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外,实验室教师还应注意在日常对仪器药品做好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1.化学仪器分类存放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仪器应分开做好保管工作。精密仪器应与普通仪器区别对待,重点保管,应对每台仪器设置编号,并用卡片进行标示;对于较大型且贵重的精密仪器,应分派专人进行保护维修;机器每次使用后,都应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并由使用者进行签名,以通过加强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尽量减少精密仪器的磨损。对于玻璃仪器,由于数量多且易破碎,应进行科学摆放,并做好标注,一般按照外低内高、由小及大的顺序进行归类存放。2.药品的存放管理。药品一般需按有机药品和无机药品进行分类保管,并同仪器一样,分别按一定的顺序,贴制标签予以分类管理。对于危险品应进行专柜保管,并实行双人管理的制度,以确保危险品保管的安全性。另外,应对危险药品定期做好检查工作,防止它们发生某些反应,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或对人产生危害。3.应做好药品仪器的选购工作。仪器药品的购买应根据实验情况合理购入,避免多购浪费资金,少购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每次购买后均应做好详细记录,以方便今后使用中遇到问题时,能有迹可查。

三、实验程序管理

对于各个具体的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尤其是要保证学生能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因对实验不熟悉而损害仪器药品。应让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规定下,在每次实验前做好认真预习,对实验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防止在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而措手不及。另外,在实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细心操作、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做好分析,以能提交较为详实的实验报告。最后,实验后,应对实验中使用的所有药品和仪器按照要求进行归位,归位前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仪器做好检查及清洗等工作,并按照原来的顺序贴上相应标签予以标注。另外,对于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做好清理工作,防止出现意外问题。

四、师资队伍管理与建设

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应提高实验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并具有强烈的安全实验意识。其次,应对实验教师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如实验报告批阅的分管教师应对每项实验报告做好详细记录和归类保管工作。再次,应对教师做好定期培训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化学实验的实验器具不断得以优化,实验步骤逐渐进行简化,在此情况下,应对实验教师及时进行培训,以让他们的知识体系能随时跟上学科发展的新要求。最后,应做好考核工作。为调动实验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绩效考核,通过奖励或处罚措施,增强实验室教师的责任感,并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保证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结语:化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对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应全方位予以强化,从规章制度的建设、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的管理、实验程序的管理到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均应严格规范或管理,以保证实验室的井然有序,各项实验的安全顺利,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药物化学实验课 篇6

一、开设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首先, 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紧密。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形象、趣味性强。如平时生活中学生对物质的燃烧、碳酸饮料中的气体、金属锈蚀的变化等现象都不会注意。布置完成有关家庭小实验后, 学生通过蜡烛燃烧懂得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通过天然气的燃烧可以区别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了解碳酸饮料中所含的气体及其检验的方法;知道了金属锈蚀的原因并找到防锈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学生明白了平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也就更稳定、持久。

其次, 化学家庭小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 使化学教学更加丰满。如在讲到酸碱指示剂时, 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简单的介绍石蕊或酚酞这两种指示剂, 它们的来源及遇酸碱溶液变色的情况, 还格外告诉学生选用哪些颜色鲜艳的花或叶子提取出指示剂, 并布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在家里自制指示剂。最后, 学生拿着自己提取出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如盐水、糖水、茶水、苏打水、葡萄糖溶液、水果汁、柠檬汁、唾液、肥皂水、白醋和自来水等。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 更明白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化学家庭小实验相对化学课堂实验更灵活、更开放、更自主

课堂教学往往是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本知识点进行的, 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而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个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分成小组完成, 且活动内容可以多变;实验时间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当一次实验没有成功或结果出现异常时, 也可以在家重新做, 不影响在校的学习。实验内容又接近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 所以它更具有开放性。另外,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做实验, 他们自己设计实验, 安排实验方法和步骤, 寻找家里的一些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仪器, 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当然家庭小实验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 它是为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服务的, 具有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知识的作用。

三、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

1. 教师制订化学家庭小实验计划, 明确化学家庭小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实验操作应简单, 观察的现象应明显, 实验材料要容易寻找。可以将每一章的家庭小实验进行设计和安排, 大致归纳如下:

2. 学生安全、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1) 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步骤进行实验, 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特别要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进行记录, 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对于有些重点家庭小实验, 教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探究的内容和学生再次实验、讨论。

(2) 学生养成收集生活中仪器和药品的习惯。物品有:易拉罐、塑料瓶、玻璃杯、筷子、眼药水瓶、注射器、小药瓶、输液管道等。药品有:食盐、面碱、铅笔芯、白酒、白醋、鸡蛋壳、贝壳、碘酒、火柴盒贴、木炭、建筑用的生石灰、熟石灰、洗厕液、洗洁精、废干电池拆下来的铜帽、锌片、碳棒等, 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常用的药品。如果条件允许, 也可到化学试剂药品店买点必需的安全的药品, 以补充药品的不足。

(3) 学生进行“厨房中的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品开展实验。如探究燃气灶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用简单的方法或厨房里的物品鉴别食盐和面碱, 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变化的不同, 以及加快它们溶解速率的方法;观察没擦干的铁锅、切了咸菜的菜刀留下的锈斑;在厨房中找到能够除去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的物品等。

化学家庭小实验作为知识转化的一种形式,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 学生由被动、机械地操作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究,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很多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想,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 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当然, 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还很广阔, 需要我们不断地认真细致地研究, 挖掘出其中的巨大潜力, 使教学更能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得到发展。

摘要:化学家庭小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 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 使学生由被动、机械地操作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究,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药物化学实验课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验,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不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这对每一位初三化学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化学实验教师不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而且还具备娴熟扎实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达到此要求,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需要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日积月累, 不断总结经验。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 深刻地认识到, 化学实验教师除了必须认真填写和设计实验教案, 认真准备实验, 苦练实验基本功外, 还要要求每节化学实验课都要填写好化学实验日记。这是提高化学, 实验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坚持填写好化学实验日记, 可以使教师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还可进一步促进教师掌握实验教学的进度, 熟悉实验内容。大家都知道,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 对该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演示实验应尽量做到万无一失。由此, 实验教师必须提前试做演示实验, 记录好实验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 并及时告诉任课教师, 对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要首先拟订好实验前应向学生强调的注意事项, 记录好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反思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每次实验后要注重从师生中反馈意见和建议, 经过思考后, 填写在日记中, 日记中也可以填写对某个实验探究的改进方法;还可以写出实验教学探究的体会。总之凡是有新意的实验探究方法或经验总结, 均可填写在日记中, 要强调的是日记内容应不断充实, 不能记流水帐, 日记的质量应不断提高。

百闻不如一试, 坚持不懈填写实验日记, 日积月累,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附实验日记一例

时间: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气候:晴

善用资源,上好农村化学实验课 篇8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一理念,对教材的用途作了重新定位,也对教材进行本质的解说,这一理念也提示化学一线教师要有资源挖掘和资源运用观念.农村,到处是可供利用的化学资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并将之引入化学课堂实验中来,必将使农村初中的实验教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提高认识,注重组织引导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实验教学不仅在化学知识的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要树立化学教学的大实验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做教材上所有的实验项目,扎实、深入、规范的开展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教材使用、信息获取、媒体选用等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大的自主管理权.如何用好自己的这些“权”更好的为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服务,如何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加以经济有效地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当教学中扮演组织设计者的角色.教师应从自己做实验——甚至“黑板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背实验”的怪圈中走出来,将动手、动脑、体验实验还给学生.教师做好组织者,实验前组织学生认识实验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组织好有关实验用品;实验中组织好学生实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实验报告与实验反思.

二、学会挖掘运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挖掘运用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农村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农村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优势,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村去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村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觉这些现象.比如:衣、食、住、行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衣的作用总结、现在衣料的优缺点讨论、理想材料的构想;食品及添加剂的化学成份与功能、副作用,如何寻找替代品?住房材料的选择与成分、车使用的能源与对当前环境的影响,世界能源紧张的根本原因辩论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调查化学世界与我们的关系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容易,更为贴切.农村生产中提高产量与绿色农业是当前世界的趋势,通过英特网或实地调查等手段进行农用技术与环境关系的探究,如污染问题、宇宙空间生产问题,更能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实验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开展低成本化学实验活动,如一本pH试纸、一支试管、一根玻璃棒,就可以进行丰富的溶液酸、碱性研究:土壤溶液、体液、河水、雨水;一小袋洗衣粉、一瓶醋、各种花卉可以自制酸碱指示剂.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实验,避免了离开学校实验室只能口头实验的尴尬局面.

三、情景创设,以趣激趣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情景的创设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展示个性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如让学生从节省材料、美观新颖、使用便利即环保等多个方面分组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用具把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又如在学生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鼓励,赞许的眼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在激励的同时教师还要创设情景使学生去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如:农村的不少说法是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的总结,但有很多说法不科学的.并且这些说法大部分的来源都是生活中的化学表征,我们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现象,分析原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些说法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些说法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在农村,锄头、犁等农具不用之后要把它们悬挂在房屋外壁的半空中,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并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的农具是怎样存放的,再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防范,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有神婆在“驱鬼”时就用木刀在纸上刺死鬼,发现纸上真的流血,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中的教学时,将浸过无色酚酞的纸装模作样的用浸过氢氧化钠的木刀切,学生发现真的有血,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课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化学实验课教学之我见 篇9

一、教师要强化有效教学意识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他认为:“通俗地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余教授认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 (或表现) 可以列举很多, 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部分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上为了使学生更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反应详细讲解化学反应原理, 担心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便不厌其烦地讲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结果教师讲得很累, 学生学得也很累, 但是教学效果很不好。其实, 教师不是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 只有达成教学目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要有有效教学意识, 要使化学实验课教学有效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在老师做课堂实验时精力集中、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 能按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探索知识、获取知识, 而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就懒得思考, 对老师的课堂实验只是漫不经心地看, 只是满足一时对实验的好奇、好感, 而在课堂实验一结束, 脑中也一片空白。这往往是一些学生对课堂实验“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的内在原因。“耶尔克思道德逊定律”告诉我们, 只有使学生学习动机达到最佳水平, 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有成效。把化学实验课由重视教师传授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转化为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和创造精神、开发学习潜能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烛火实验之前, 先用二分钟的录象, 声情并茂地讲一个“死狗洞”或者称为“屠狗妖”的故事。为什么狗进了洞就会死去, 人进了洞却安然无恙呢?问题一提出,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立刻激起同学们的兴趣, 就连平时最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积极思考, 参加了讨论。这时教师说出“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 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就会很强烈, 也会使下面的化学实验教学更有效。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室的试剂和仪器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 大多数教师会认真地为学生准备化学试剂和仪器, 可以说一样也不会多, 一样也不会少。表面看教师为学生考虑的很周到, 其实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笔者以为, 学生分组实验中, 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并鼓励学生准备实验仪器和所用试剂, 并启发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仪器或者其他试剂可以替代已经选用的仪器或试剂。这样使学生既动了手又动了脑。

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动手做实验应该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 但有时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动手做实验很难解决的问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 又摸不着, 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 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变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原理。如解释化学反应时, 动画模拟“氯分子”和“氢分子”, 再分别拆为原子, 最后重新组合为“氯化氢分子”的过程。这样, 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 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 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吸引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上文中通过“死狗洞”故事的简单描述以及录像的播放, 生动的画面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 不适合课堂演示, 就可以拍成录像, 在课堂上播放。这样, 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也可以做到安全, 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

四、注重联系日常工作和生活

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做的实验应该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方案并在生活中选取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做的实验可以拿到课堂上展示,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再改善、如何改善等问题。

五、实验结束时激活学生的再学习动机

实验的结束后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再小的实验往往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每次实验的结束, 学生都要在头脑中进行与实验相关知识及能力的记忆、储存、选择、组合、整合、编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刚刚课堂实验短时记忆中的有关事件和信息的逻辑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实验课 篇10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实验预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

一、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包括两大部分,穿插在内容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獨立完成的学生实验,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谈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实验实施的具体方法。

1、演示实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化学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钠”这一节中的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我们可以这样来做:首先让学生自学钠的物理性质,同时我们要指出物理性质中需要学生主要掌握的是哪几点,然后根据这几点作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把该实验进行拓展,对比钠与水的反应、钠与酸的反应以及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最后总结钠的相关性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看似“钠的性质”的教学时间加长了,实际从总课时上并没有造成课时紧张的矛盾。另外,像“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等性质实验均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即使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也要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有机实验中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制乙醛等实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2、学生实验。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通常先由教师讲授实验目的、详细介绍实验仪器(名称、用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办法最后从理论上进行误差分析,然后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教学时间一般为两课时。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难以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许多学生是报着应付完了事的心态去做实验,有些学生甚至在做完实验之后不知道做了些什么。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可以直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测量方法,从而也解决了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的问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胶体的性质”等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滴定管”、“练习使用容量瓶”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3、题中实验。实验题已经成为每年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学生在这道题目上的得分率不是很理想,如何提高实验题的分数,除了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平时的实验习题中积累知识,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

通过这种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解决了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这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达到了最优化。

为了使这部分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抓好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接下来就预习和实验报告谈谈我的看法。

二、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1.实验预习。比如,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我们可以画一支试管里面放有药品,用箭头表明实验步骤。这样做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就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使得实验更加紧凑。

2.实验。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秩序良好,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回原位,试管等洗涤干净;(4)注意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安全。

3.实验报告。实验做完后学生要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写五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4)现象及原因解释和有关化学方程式;(5)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6)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强调学生在实验时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因为弱化了学生具体知识点的落实,就会减缓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应该让探究的过程和双基的落实和谐进行,在探究的过程中落实双基,以扎实的双基指导探究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英.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上一篇:编制方法与技巧下一篇:马克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