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药物化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介绍了美国PrenticeHall《Chemistry》教材中关于药物化学、酶化学、基因化学知识与基础化学知识的三种融合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创新能力药物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创新能力药物化学论文 篇1:

改革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环境提升等方面着手, 总结了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为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制药工程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药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长期的教学实践显示,我院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学时缩短、内容老旧、学生厌学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出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们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必要的探索和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药学院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我们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在课程中适当安排一些反应药学学科发展前沿的实验,不断更新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同时,对药学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有所了解,激发他们学习药学相关学科的兴趣。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主要是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合成路线,记录产品性状、收率、熔点等数据,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技能,而我们充分运用现有条件,选择一些典型的实验,将最新的制药相关仪器在药学研究开发当中的应用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例如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教师操作演示,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学生所得产品的含量差异,不仅使学生对实验结果有个直观的认识,而且也复习了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相关知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尼群地平的合成实验教学中,产品熔点的测定我们利用最新的BUCHI熔点仪代替经典的提勒管法,该仪器采用程序升温,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准确的熔点数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使学生接触到制药类仪器设备的使用。

在实验项目中设置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原理和操作比较复杂,内容包括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及药学相关课程知识,设计这样的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实验项目DL-扁桃酸的合成及拆分, 通过实验学生掌握DL-扁桃酸的合成方法,了解相转移催化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学习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同时还认识到手性拆分在手性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新药研发的兴趣。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以往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是实验前教师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做具体讲解,讲完后学生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完成反应路线,按照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操作技术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但不利于他们科学研究思维的锻炼, 也很难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學、多媒体教学手段,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具体是针对某个实验项目,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实验前做到对实验步骤胸有成竹,实验时脱离实验指导书的束缚,让他们自主完成实验,锻炼学生设计实验及自主研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药物化学学科的高速发展, 不断更新的学科知识使得现有实验教学内容满足不了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些新出现的先进实验技术,因其实验条件苛刻,经费要求较高,难以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院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库辅助实验教学,通过专业数据库检索文献资料或下载相关实验动画,在实验课中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学习到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前沿,增长了见识。

开放式教学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验教学的讲授情况,我们给出一些药物化学方面的小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大多来源于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参与到教师的项目研究中,在前期文献检索与实验资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逐步的开展实验研究,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论文撰写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结果可以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素材,也可以向专业学术期刊投稿。经过这样一个研究课题的训练,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文献阅读与检索能力,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实验教学环境对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主要包括教学设备和环境。实验教学设备方面,我院为了保证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学院新建伊始就高标准购置了一批实验教学仪器,包括欣维尔玻璃仪器、Heidolph恒温磁力搅拌器、EYELA旋转蒸发仪,隔膜真空泵等,学院运行以后又陆续购置了一批进口仪器,包括Heidolph旋转蒸发仪,IKA磁力搅拌器等。这些进口仪器设备受到学院学生与教师的一致好评,为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也为他们以后就业或者研究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验环境方面,我们不断优化实验室布局,提升实验教学场所,分为准备室、学生实验室及多媒体药物设计学实验室三部分。多媒体药物设计学实验室的使用给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需要,实验课前通过计算机检索专业数据库获得相应的知识,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反应路线以及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运用ChemBioDraw Ultra软件画出反应路线,然后开始实验,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上完实验课能够对实验过程印象深刻,举一反三,教学成效显著。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为着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迈上新台阶,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尤启东.药物化学实验与指导[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2]王洁,王洋.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9).

[3]黄建军,单金林.大型仪器在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4).

作者简介

顾国龙(1988-),男。硕士学位。现为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新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7

作者:顾国龙

学生创新能力药物化学论文 篇2:

化学前沿学科知识在美国化学教材中的体现

摘要:介绍了美国Prentice Hall《Chemistry》教材中关于药物化学、酶化学、基因化学知识与基础化学知识的三种融合方式。

关键词:药物化学;酶化学;基因化学;融合

美国 2005年第七次修订版高中化学教材Prentice Hall《Chemistry》[2], 将化学前沿科学知识中的药物化学、酶化学、基因化学与基础化学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1Prentice Hall《Chemistry》教材中的药物化学、酶化学与基因化学知识

Prentice Hall《Chemistry》教材共有25章,其中涉及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的共有9章,分别是:第1章(化学简介)、第4章(原子结构)、第6章(元素周期表)、第9章(物质命名和分子式)、第10章(物质的量)、第18章(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9章(酸、碱和盐)、第23章(官能团)、第24章(生命化学);涉及到的化学学科知识有:化学的起源和衍生,化学的发展领域,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命名和分子式,物质的量,物质成分的百分比和化学公式,化学反应速率,卤素取代物,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

1.1药物化学

教材中渗透药物化学知识的内容有:含有医药成分的植物,如柳树和香草等;含有医药成分的动物,如蝎子和毒蛙等;与医药有关的职业,如药剂师;用作医药的麻醉剂,如三氟溴氯乙烷,醚类等;药品,如阿司匹林、盘尼西林和砒霜等;药物检测,如运动员兴奋剂的检测。(详见表1)

1.2 酶化学

教材中介绍酶化学的知识有:各种酶,例如,乳糖分解酶,尿毒酶,HIV蛋白酶,过氧化氢辅酶;酶的本质,即酶是一种蛋白质;酶在人体中的作用,例如,消化道酶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充当化学催化剂的作用;酶的工作原理等。(详见表2)

1.3基因化学

教材中介绍的基因化学知识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其分子表面的观察;DNA和RNA在遗传学上的作用;DNA和RNA的单体:单核苷酸;基因突变; DNA鉴定。(详见表3)

2药物化学、酶化学、基因化学知识与基础化学知识融合的三种形式

2.1利用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导出基础化学知识

教材的第9章介绍化学物质的命名和分子式时,就利用对药物中毒的处理导出化学知识。

案例1:教材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在一般的家庭里我们都能找到可能大约上百种化学品,包括洗涤产品、医用药品和农药。当这些化学品混在一起块发生反应或家里的小孩不小心吞食而引起药品中毒时,大多数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时可以拨打毒物控制中心的电话,他们会提供关于怎样解救中毒者的信息。如果家庭成员能向毒物控制中心提供引起中毒的物质的一些信息,如中毒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则会更有利于中毒者的及时解救,由此引出学习化学物质的命名和分子式的重要性。

又如在第24章,“氨基酸及其聚合物”中酶的介绍。

案例2:许多人不能消化乳糖,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消化牛奶或奶制品。这些人之所以不能消化乳制品是因为他们的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消化牛奶里的乳糖。如果他们食用了乳制品,就会引起胃涨和不适,要消除这种不适,他们可以在食用乳制品之前先服用一种药片,这种药片含有乳糖分解酵素,由此导出酶的概念及其在人体里功能的学习。

同样在介绍本章的核酸时,也是通过创设情境,由基因化学知识导出化学知识:

案例3:也许有人告诉过你:“你长着妈妈的眼睛,爸爸的鼻子”。当然,照字面的意思理解,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你的眼睛就是你的眼睛,你的鼻子就是你的鼻子,但你身体里的蛋白质,基因确实继承于你的父母,由此导出核酸的学习。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利用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来导出化学基本概念。从学生感兴趣的形象、生动和具体的事实与经验出发,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对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的疑问来学习化学知识,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

2.2基础化学知识作为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的背景

“基础化学知识作为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的背景”在该教材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例如在第9章“物质的命名和化学式”中先介绍了化学物质的命名和书写,接着以此作为背景,在“化学领域中的职业”板块中引出药剂师这一职业。

案例4:医生会给病人开出处方药的单子,然后由药剂师去配药,药剂师要确保他们配的药和药的剂量不会危害到病人。一个具备一些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的人只能成为药剂师的助理,要想成为一名药剂师,需有大学药剂学的学位证,这个学位证要求修完化学﹑生物﹑数学、统计学和药物学等有关知识。

教材“化学领域中的职业”板块的介绍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也有利于高中生了解各式各样的职业 , 为将来的择业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又如,在学习了18章“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催化剂的基础上,介绍了酶在人体中充当催化剂的作用。

案例5:酶是一种可以提高生命反应过程的催化剂,如果没有酶的催化作用,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就会变得很慢。例如,当你吃了富含蛋白质的肉后,你消化道里的消化蛋白酶就会在几小时之内分解这些蛋白质,如果没有这种酶,这个消化过程在体温条件下就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同样在介绍DNA和RNA时,教材首先简述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然后从基因的角度讲述了DNA和RNA的作用,还引出了一系列与遗传相关的内容:核苷酸、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鉴定、DNA重组以及克隆技术等。

这一形式基本是以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为主,通过简单介绍相关化学知识, 着重讲解相关的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这样编排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也会领悟到科学前沿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望。

2.3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化学知识的拓展

“药物化学、酶化学和基因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化学知识的拓展”主要分布在各个章节的“社会与科技”板块中,该板块紧密联系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并且结合了大量生动的彩图来做说明。例如在第1章“化学简介”中的“社会与科技”板块,介绍了自然界中的药物。

案例6:大约40%的现代药物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化学家必须先确认这些物质的成分和作用,然后提纯这些物质并说明它们对人体的作用,科学家就是研究如何使这些药物更有疗效或毒性更小。例如:

柳树皮: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饮用柳树皮泡的茶来治疗头痛和其他小病痛。到1828年,科学家已经把柳树皮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70年后,化学家们又在这种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制得了阿司匹林。

毒蛙:化学家发现毒蛙的皮肤有一种毒物,并用这种物质来研究人的神经系统。结果表明,该物质是类似于吗啡一种较强的去痛药,但不会使人上瘾。

由此可知,早期的药物许多是由偶然性和经验性发现的,而且来源于自然界。为了使学生对这些天然药物有更清晰和更直观的认识,在这些药物彩图的一旁还有相应的文字说明。由化学起源和衍生将化学知识拓展到药物化学上。

又如24章(生命化学),在“酶是如何工作的”中,为我们解释了引起艾滋病病毒中的HIV蛋白酶是如何工作的,同时在介绍了酶的化学知识后,为我们拓展了“辅酶”知识。

案例7:一些酶不需要其他的物质就能对生物体中的物质直接催化,而有些酶则需要非蛋白质的辅酶来共同完成催化过程。辅酶可以是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或水溶性维他命,例如VB,就是一种辅酶。作为辅酶的金属阳离子有:镁离子﹑钾离子﹑铁离子和锌离子。在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中包含有三价离子,它能催化双氧水的分解,得到水和氧气。

同样是24章,在介绍核酸的化学知识中,又为我们呈现了“DNA指纹鉴定”的知识。

案例8:DNA指纹鉴定的取样可以从头发﹑皮肤细胞或体液中得到,DNA排列的顺序,如指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检验方法称为DNA指纹鉴定。要进行DNA指纹鉴定,首先,科学家会先从取样中分离出DNA,只要很少的样就能进行DNA指纹鉴定。酶用于分开在特别的碱基对顺序之间的DNA链,使得DNA从样品中分开,由此得到较大数量的DNA片段(这些DNA片段的长度和碱基对组成都是不一样的),然后通过对照已知的DNA样,从而得出DNA指纹鉴定是否和已知一致。

这种形式是以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利用化学知识拓展出与之相关的药物化学、酶化学与基因化学知识,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所选取的药物化学、酶化学与基因化学知识相对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点后,增加课外知识来拓宽他们的视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更大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便与继续探索和钻研。同时这种形式克服了学科本位的思想,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不同领域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及普遍性,体现了自然学科的整体性和相融性。

3 结论

3.1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与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相比, Prentice Hall《Chemistry》教材内容覆盖面较宽,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特别是关于“21世纪化学发展趋势”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化学前沿知识可以作为教师引入新知识的背景材料,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相关资料插入,还可以作为拓展性阅读材料和作为科技活动素材等等,不仅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改进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拉近高科技与基础化学教育的距离,使学生多了解本学科甚至是交叉学科领先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愉快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2有利于学生的STS教育

Prentice Hall《Chemistry》将代表化学21世纪化学发展趋势的现代科技和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把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掌握化学的一些前沿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技能。通过STS 教育使学生广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之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了解社会和关心社会的人,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Prentice Hall《Chemistry》教材中编入有关21世纪化学发展趋势的前沿性知识的方式,顺应了现代教材所倡导的课程综合化与融合性。教材没有配套的专门手册,也没有用专门的章节来讲解,而是采取内容的镶嵌式处理,如教材中穿插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化学重大事件,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文化背景,了解化学这门学科各领域的大致演变历程及其发展方向,感受化学是一门“核心、实用和创造性”的科学,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青, 姚林娜,杨辉祥. 美国化学教材中的经济观念教育的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 (12): 82-86.

[2]占小红.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特色分析与启示》[J]. 化学教学,2005, (3): 28-29.

[3]Antony C Wilbraham, Dennis D Staley, Michael SMatta, etc. Chemistry[M]. NJ: Pearson PrenticeHall, US. 2005.

[4]Peter Goodhew . Education moves to a new scale[J] . Nano Today, 2006, (5): 40-43.

[5]Paul DeHart Hurd. Modernizing science education[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02, (12): 3-9.

作者:王瑞政 周 青 阙丽丽

学生创新能力药物化学论文 篇3: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探讨了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在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旨,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如何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对于创新能力,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论述。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由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创新,包含的最主要的意思是“新”,既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改进的“新”,即包含创造、改造和重组等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把创新能力理解为指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重新改造或组合开发新的东西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人具有创新潜能。由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起点低,创新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可以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的,或者同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生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三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本人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是他人早已采用过的。在这三个层次中,笔者倡导的主要是第二和第三层次,至于第一层次不宜大力提倡,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据此,笔者认为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天然药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化学知识是基础,根据结构、性质分析、设计提取分离流程是重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发现,学生往往反映最感吃力的是各种类型的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这些内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过分依靠于教师的讲授,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也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已逐渐显露其弊端。学生常常只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而对于从药材中提取、分离、鉴定某种有效成分的流程设计这类综合知识普遍感到难于理解、掌握,在实验实训时则更难于运用,不知如何设计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实验方案,缺乏独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三、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就是渴望创造,寻求变革和超越的愿望和意图。它是与创新有关的一切思维和活动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前提。

单纯的化学理论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很难激发创新意识。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天然药物(中草药)在日常生活的膳食、医药中应用广泛,生活实践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探索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奥秘一些医药学家的奇闻轶事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黄酮类化合物时,笔者提出大豆为什么称作女性魅力因子?一些中老年人用陈皮泡茶喝有何益处?添加了金银花,菊花精华的淋浴露有何奥妙?这些问题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以结合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课下继续思考、探索的空间,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鼓励合理的不同答案的出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创新教学气氛。天然药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应该营造创新氛围。教师将知识系统地、趣味性地传达给学生的同时,应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把亲切、尊重和鼓励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教师要创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则应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给学生提供质疑机会,鼓励学生发言。例如,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一些国家蔓延,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抗流感特效药“达菲”身价百倍,成了抢手货。经证实“达菲”的主要原料竟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八角茴香。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讲授“绪论”这一章时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概括性叙述天然药物研究的发展史和学习天然药物的目的、意义的做法,尝试以中医药为轴心来介绍我国中药的现状。课前先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天然药物的发展史和我国目前中药的现状,促使学生们对今天我国中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前景等问题进行思考。课堂上老师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创新思考(T:表示教师,S:表示各位同学)。

T:同学们在学了“天然药物发展史和我国中药状”之后有什么感想?

s: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在很早的时候就使用中草药预防和治疗疾病了。

s: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

T:现在很多人看病都去西医院。吃西药,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是不是中医理论落后了,还是中药质量不如西药好?

s:中医有些理论落后了,没有创新,有些好的东西没有得到继承发扬,另外中药要煎煮,不如西药服用方便。

s:中药也有很多独特疗效,比如云南白药、青蒿素、西瓜霜、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使用也方便。

T:我们怎么样才能振兴中药呢?

s:关键要搞好理论创新,揭示中药治病原理。

s: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建立统一的标准,促进中药现代化,变“中药大国”为

“中药强国”。

在教师的开导下思考、讨论中药现代化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迸发出一些新观点、新思路,这种宽松的情绪氛围能扫除思维束缚,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学生自然会以振兴中药现代化为己任,努力学好天然药物化学。

3,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少,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创新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取老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和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他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收集材料的技能、组织材料的技能、传递信息的技能等。

天然药物化学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是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性质,而性质又决定着鉴别及提取分离方法(即应用)。这些内容如果按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是难以奏效的。笔者改进教学方法,以问题探究、讨论的方式来学习这些知识点。以香豆素类化合物这一章的教学为例,课前老师讲清具体要求: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包括植物来源、生药形状、药理作用、结构性质、检识方法、提取分离方法等);自行设计中药秦皮中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课堂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讨论。提问: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有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提问:为什么香豆素类可采用碱溶酸沉法进行提取?有何依据?学生讨论回答:香豆素类化合物都具有内醋结构,在碱液中可水解开环,并与碱成盐而溶于碱水液中,加酸酸化后又还原成内醋结构而沉淀析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化合物化学结构,来推断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而分析采纳何种提取分离方法有效,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懂得了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懂得了许多成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特点,并找出共性规律:结梅是主因,结构、性质、应用三者依次为主从关系。

4,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创新思维是与发散思维和辐射思维联系在一起的,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是什么”,也就是说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

(二)以实践创新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应重视技能训练,又应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将现行教材中大量的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如同绘画中的临摹,只是让学生验证已有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虽然有利于实验操作和技能的提高,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若将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究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开出了橙皮、苦参、茶叶等几种天然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研究的开放性、探究性实验项目,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分工合作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方案、独立实验去获取成果。这类实验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全过程,培养他们查阅文献、设计方案、独立实验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制度,建立符合创新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教师往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创新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可以有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何耀纲

上一篇:应用熵理论下高中化学论文下一篇:监理模式管理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