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药物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 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针对技校药物制剂专业药物检验方向课程教学内容琐碎、重复,与企业岗位实际不够贴近的情况,对相关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块进行了探讨,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技工院校药物化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技工院校药物化学论文 篇1:

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文章在明确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的基础上,研究了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分析化学;创新能力

化学学科是技工院校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分析化学课程作为其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化学思维、化学素养的培养。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可以进一步优化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体系,提升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一、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

就目前而言,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内容较为陈旧、教育模式相对单一以及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等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也影响到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而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就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而言,笔者认为,要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全面推动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此来达到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切实提升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和育人效果。

在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可以进一步优化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分析化学课程教育的成效,这对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一方面,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分析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可以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专业课教师能够基于良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模式,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化学信息,从而助力于学生知识面的提升。

另一方面,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可以有力拓宽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载体,能够将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化学思维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时代化、合理化重构,从而帮助学生摆脱课堂学习的束缚,例如,学校可以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教育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分析化学专业知识,有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三,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能够有力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性。教师通过良好的教学活动与模式的设计,可以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科学习当中,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探究,深入理解分析化学课程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分析化学课程的开展较为关注课程的整体性实施,如化学实验、化学理论信息等的一体化教学等,这对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知识掌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2.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想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关键。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转变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传统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要立足于学生发展模式开展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工作,从而进一步推进分析化学课程的良好设计和教学创新;另一方面,要根据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教育形式,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确立相关的课程教学目标,如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分析化学思维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目标以及分析化学合作教学目标等,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使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加有的放矢,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2 革新课程教学内容

在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想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重视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进一步整合、梳理教材内容,将一些重复内容进行删减,进一步增强教材内容的精准性。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涵盖的内容,将一些文化性、生活性的化学信息和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有力丰富课程信息,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化的化学信息中更好地认知和探究分析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推进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2.3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要想在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是一个核心性要素。一方面,教师要以化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多运用情景式、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启动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内容与要素,并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对于化学学科的进一步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切实提升化学实验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进行酸碱滴定法相关实验时,教师要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启发和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平台,使学生能够以所学化学知识为基础,与同学合作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佐证所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还可以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结语

在技工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想切实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立足于当前的课程教学现状,在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相关的课程体系。技工院校和专业课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调整分析化学课程的结构模式,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革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等举措,实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陶佳,曹永海,余皓.大类招生背景下基于微课预习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06):78-82.

[2]李濤,李梦然,胡青大,等.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探究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化工管理,2020(34):29-31.

[3]周文,邓渺朵,严志红,等.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线上教学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16):184+179.

作者简介:王寿云(1971-),女,汉族,山东莱西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药物分析与检验。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作者:王寿云

技工院校药物化学论文 篇2:

技工院校药物检验方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块探讨

摘 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针对技校药物制剂专业药物检验方向课程教学内容琐碎、重复,与企业岗位实际不够贴近的情况,对相关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块进行了探讨,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药物检验 一体化 模块 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学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一体化,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指导能力;内容一体化,上课的内容要实现理论内容和实训内容的统一;场地一体化,学习场地要有学习区、讨论区和操作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医药企业需要更多理论扎实且操作技能娴熟的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专业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因此,为了使技校生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拉近校企距离,迫切需要对药物检验方向课程进行一体化改革,以达到技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药物检验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现状

目前,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五年制)的药物检验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等课程内容,学科特点浓厚。

其中,分析化学主要讲授检验定性定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仪器分析主要讲授精密检验设施设备的原理、操作规程等,而药物分析是利用各种化学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中的各种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药物分析中,除了一些药典知识、鉴别、杂质检查和制剂分析外,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大多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讨论过,因此三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多的类似和重复。

因此,为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多重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整合,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内容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是完全可行的。笔者打破了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分析课程的学科体系,把三门课程合并设计成理化基本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药物检验综合实训四个模块,供大家探讨。

二、药物检验方向课程模块

四个模块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排,每个模块由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整个教学围绕实训展开,将理论知识穿插其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岗位实际,达到“做中学”的效果。

1.理化基本技术模块

理化基本技术是检验技能的基本功。基础操作的熟练程度关系着分析结果准确性,因此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是必需的。学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本模块共设140学时,在完成一年级基础化学学习的前提下,在二年级两个学期中开设。第一学期主要完成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各类天平的使用、常用精密玻璃分析仪器的使用、常用溶液的配制、浓度标定等六部分内容,第二学期完成酸碱、沉淀、配位、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技术等四部分内容。

在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时,应有针对性,并要贴近实际。例如:选择“减重称量法”作为实训内容,则体现不出“典型工作”,没有针对性;而选择“无水碳酸钠的称取”作为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内容就比较贴近,能引导学生从“无水碳酸钠”的性质出发来选择称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药物分析技术模块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具体实践和应用,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与药典的结合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这一模块主要围绕中国药典展开,按照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药物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全面的了解。

本模块共设80学时,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主要包括药物分析的基本程序、药典的使用、原料药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以及制剂检查等几部分内容。

本模块不再按照传统的以药物种类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方式,而是采取根据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药物检验基本程序来确定实训内容,这样做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同时让学生充分熟悉药物检验岗位的工作流程。

在工作任务的确定上,应考虑方法或对象的代表性。如在杂质检查上,杂质的种类很多,方法也不一样,笔者在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时,主要考虑一般杂质,尤其是指示性杂质,如氯化物杂质,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葡萄糖中的氯化物检查”。而其他未涉及的内容,则可引导学生在借鉴中自学。

3.仪器分析技术模块

仪器分析技术,与理化分析技术同属于分析化学的范畴,之所以将该内容往后调整至高级工段教学,主要考虑到该部分涉及的内容知识更全面、难度大,同时对学生操作习惯的要求更高,在经过理化分析技术和药物分析技术的训练积淀后进行,学生更能上手。

本模块共设80学时,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完成。主要包括pH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溶出度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等五部分内容。

考虑到药检对象材料较难购置,在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时,在保证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笔者未局限于寻找药品作为实训对象,而是延伸至日常生活相关的材料,如食品中寻找,例如“酱油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可作为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

4.药物检验综合实训模块

本模块共设180学时,在四年级两个学期完成,内容主要是典型药物的全项目检验,涉及对象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全部内容。

在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时,要注重考虑代表性,如“阿司匹林片的分析”,可作为芳酸类药物的代表。

该模块是对前面各模块的综合应用,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团队合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根据任务要求,查阅有关资料,明确需要检验的项目及合适的检验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检验方案,主要包括分析方法及原理、所用仪器和试剂(含试剂的配制)、具体检验步骤、实验结果的计算等。前期工作完成后,学生自主利用课内外时间到实训场地完成检验工作。实训结束后,学生将实训记录进行整理,认真完成实训报告,在实训报告中对检验方案和检验结果进行自评,并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个过程,教师主要起到指点、帮困的作用。

该模块综合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思路。

对课程内容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了工作导向,符合技工院校教育的要求。实训内容围绕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训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技能养成规律,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笔者所在院校本校的药物检验方向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尝试仍处于初期的应用实践阶段,相信在今后的不断实践中,该教学尝试定能完善发展,使学生受益,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姜化,周沛丽.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2013(20).

[2]段伟.药品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一体化模块教学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作者:朱炜

技工院校药物化学论文 篇3:

技工院校学生的入学动机及择业趋向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高学历、高技能以及学历加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新特点。伴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以及各类高职院校的纷纷成立,普通高中的报考持续升温,再加之毕业生生源逐年减少,因此各级各类技工院校生源急剧萎缩。而另一方面,各级各类企业又急需各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严峻的招生形势,已向技工教育提出了挑战、敲响了警钟。如何使技工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便更好地为首都的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前技工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于2014年11月,对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2014级的468名新生进行了入学动机和择业趋向的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就入学动机、专业选择、择业意向三方面内容共设计了6个问题。调查前,笔者一行向学生统一介绍了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填写问卷的要求,因此学生们回答的问题是认真负责的,调查的结果是客观真实的。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主导动机:掌握一技之长

调查内容中,关于“你报考技工院校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选择学习技术的有352人(占75.2%);有120人(占25.64%)是因为听说到技工学院就读找工作方便,终身“包分配” ;还有24人(占5.12%)是因为哪都去不了,只有技工院校接收。如今,技工院校抛出的学费低、转户口等条件已不再是优势,而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共识。因此,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加强技能训练、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打造名牌专业,已成为技工院校生存的生命线。

2.自主意识增强 ,适应社会需求

调查中,在五个可选专业中,学生最想学的两个专业依次是:药剂专业,196人(占41.88%);数控专业,178人(占38.03%)。最想学该专业的原因中,有216人(占46.1%)是因为该专业热门,社会急需;有144人(占30.76%)则认为便于深造、有前途;还有142人(占30.34%)是因为该专业知名、相对好找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选择热门专业和知名品牌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传统专业选择人数相对较少。(2)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就业前景好、便于深造、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的专业。(3)此项调查仅限于本院开设的几个专业,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3.依靠学院推荐就业,继续深造成趋势

对调查表中“你毕业后的去向”一题,有346人(占73.93%)回答是依靠学院找工作,可见推荐学生就业,是劳动系统技工院校办学的优势,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业渠道畅通,就会吸引生源。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报考技师和本科的学生有108人(占23.07%),这说明尽管学院推荐就业对学生和家长很有吸引力,但是上本科、学技师依然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美好愿望。因此加强文化基础学科教育,拓宽升学渠道势在必行。

从“你最向往的职业、最想干的工作是什么”一题中看出,对“专业对口的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无所谓,待遇好即可”的选择人数相等,都是166人(占35.47%);其余选择国企和外企的人数基本持平;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填写律师、翻译、记者、会计、金融等职业,这说明学生的就业愿望是多样的,有的侧重专业、技术;有的则看中待遇、福利;还有的好高骛远、憧憬完美。可见学生对职业的向往基本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但也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倾向。因此学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增强技工院校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要想使技工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学院现有专业设置和实习设备设施情况,建议如下。

(1)树立品牌专业,打造名牌工种。建议继续扩大和发挥数控专业的影响,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家奥林匹克集训基地和历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所获的各项冠军荣誉深入人心;让数控专业中的数控车、数控铣和数控加工三个工种,稳固地以绝对优势确立起在全国同级同类技工院校中的佼佼者地位。

(2)树立特色专业,打造特殊工种。建议学院继续扩大和发挥环保系各专业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现有环境保护与检测、药物制剂和食品加工与检验三个专业的课程建设,力求参与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将化学检验工这一行业特色工种,打造成知名工种,确立“别的技工院校没有我有,到别的技工院校有我强”的特色办学优势。

(3)树立传统专业,打造大众工种。对学院现有的机电系、汽车系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系的各个专业,继续进行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造,力争使现有各专业更加规范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2.切实抓好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

到该学院就读的学生中有73.9%的人是因为学院有众多的校企合作订单班,考虑到将来的工作有保障而选择报考的。如果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那就说明该学院的优势不再是优势。因此,建议学院除了依托现有各个订单班以外,还要继续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把握市场,开发出更多的优质单位,让大多数学生走进优质企业的大门,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并且让优秀学生得到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自豪地立足于社会之中!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社会声誉

一个学校的声誉好坏,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学校的内部管理则是根本的因素。毋庸讳言,在创新教育开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技工院校几乎成为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尽管社会上技工教育尚未被普遍认可,但技工院校的教育仍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为中国目前的国情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人都上高中、上大学,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仍然要选择技工院校,这说明技工教育有特定的招生对象,社会的分工使得人才呈宝塔形分布,因此企业永远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服务人员。一个学校要想走的长远,关键还是要激活自身的生命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将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只有面向市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才会成为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作者:叶小燕

上一篇: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英语学习途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