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2024-05-20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精选十篇)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1

轮驳公司主要肩负着为来港口的客货船舶提供靠离顶拖、接送人员、护航、水上消防、环境保护等船舶服务, 某港口现拥有各类作业船舶30余艘。如何对生产作业的船舶实施有效的动态跟踪管理, 是每个有船的单位都在努力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 为船舶动态跟踪管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发展空间, 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应运而生,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 (或称GPS船舶定位监测系统) , 是运用了先进的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通信、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等技术与设备构成的。可以对船舶 (或车辆) 的工作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某港 (集团) 轮驳公司引进GPS技术开发船舶动态跟踪系统, 用于港口作业、沿海运输的船舶动态跟踪管理, 改变了过去对船舶作业时看不见, 摸不着的管理模式, 为公司的调度人员、安监人员、公司经理提供明显直观的船舶调度管理操作平台。

二、船舶航迹跟踪系统结构

1. 系统构成

“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 是由船台 (图1a) 和岸台 (图1b) 两部分构成 (见下图1) 。

2. 系统工作原理

公司调度管理人员需要跟踪某几条船的作业情况 (也可全部) , 通过控制中心 (岸台部分) 发射控制信号, 当相应船舶接到信号后:

⑴船台部分:GPS接收机, 接收GPS卫星定位信号, 获得船舶的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通过VS-1数据转换器读取GPS接收的数据信息并进行编码、压缩、调制等处理使之变为无线信号再通过数传电台或SSB (单边带电台) , 自动地发送至岸台。

⑵岸台部分:调度中心利用数传电台、SSB接收机, 对船台发送来的信号进行接收并传送给DP-1数据预处理器, DP-1数据预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数据处理使之变为计算机可读取的信息, 计算机读取信息后, 经过计算、坐标变换、数据筛选将船舶的位置标绘在以电子海图为背景的图形显示器上。同时, 把船舶的经度、纬度、航向、航速、是否正常等信息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使调度人员对该船舶的信息一目了然。

该系统启动时的主界面见下图2。

3. 系统的多机监控

该系统以公司局域网为依托, 可实现多机同时监控、操作, 目前在公司的电算室、总经理室等部门都装有船舶动态分监系统。分监系统示意图见图3。

三、航迹信息管理与跟踪

1. 多目标动态数据的跟踪定位

该系统最多可同时自动跟踪定位的目标数为≤100艘作业船舶。岸台寻呼信号发送时间间隔可自行定义。也可通过船上的GPS接收机上的手动按钮, 随时可以向岸台发出跟踪信号。

该系统跟踪的空间范围为数传电台、SSB的通信范围、并预留卫星通讯接口。

2.“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的电子海图功能

根据公司船舶作业的范围, 在“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中所使用的背景海图主要为某港水域 (包括:海河、新港港池及沽口锚地, 见图4) , 也可显示中国沿海海域。该海图可放大、缩小。放大时可显示码头的区段号;缩小时可扩大显示海域的范围直至中国沿海海域。也可对海图实现漫游操作。当所跟踪的船舶的位置超出当前屏幕所显示的海图时, 可自动切换海图, 保证所跟踪的船舶始终在屏幕上显示。

3. 以电子海图为背景的船舶动态显示

(1) 船舶动态跟踪:这是“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的基本功能, 以电子海图为背景, 用红色箭头显示监控船舶的地理位置并标出轮号 (见图5) 。图中的红色箭头方向就是船舶行驶的实际方向。

为使管理人员更详细了解动态跟踪的船舶状态, 在主界面的状态条部分显示一些必要的信息, 包括:船舶的经纬度、船舶号、定位时间、航向、航速、定位状态等信息 (见图6) 。

在选择跟踪目标时, 可选择一条船, 也可选择多条船, 也可全部选择作业的船舶。

(2) 轨迹连线:用户有时候需要观察船舶的航行路线, 使用此功能就可把跟踪船舶的航行路线在电子海图上自动标绘出来。

(3) 航迹复示:用户需要对某条船舶某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时, 使用此功能, 就可以对该船这个时段的工作状况进行演示。

在航迹复示时, 如果需要也可在电子海图上标绘它的航行路线, 与⑵的航迹显示相类似。

(4) 港池超速报警及偏航报警:这两个报警的建立是从船舶航行安全方面考虑的。天津港航道狭窄, 拖轮船速太快易发生事故。当系统监测到某拖轮超速行使 (超出设定的值) 时, 系统会自动出现提示信息, 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措施。

偏航报警与超速报警类似, 如果对某船舶的航行路线设定后, 当船舶遇到特殊情况而偏离此路线, 系统会自动报警。

(5) GPS数据查询功能:可对单条船 (多条船或全部船舶) 某一时段进行查询。

(6) 系统的其他功能, 如:新建地图窗口、地图信息的管理、数据库的整理、距离的测量、基本信息的维护等。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某港轮驳公司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运行情况。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该系统辅助公司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 对合理调度船舶, 节省拖轮的运营成本, 对船舶安全监管及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都是十分重要的,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在港区, 如何对生产作业的船舶实施有效的动态跟踪管理, 是每个有船单位都在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 GPS船舶动态跟踪系统应运而生,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某港轮驳公司基于GPS的船舶动态跟踪系统, 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运行情况。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 辅助公司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 有利于合理调度船舶, 节省运营成本, 监管船舶安全。

关键词:船舶管理,跟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惠荣袁章新张利中:船舶动态信息采集与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J], 2001, 24 (2) :83-97.

[2]刘文, 周俊.港务企业船舶的智能调度.计算机工程[J], 2005, 31 (12) :205-208.

[3]朱云龙, 罗焕佐, 薛劲松, 顾兆禄:港口业船舶优化调度模型设计.高科技通讯[J], 2000 (7) :79-81.

[4]方炳程正标:基于GIS/GPS移动通信技术的船舶调度、监控系统.水运工程[J], 第11期, 2003 (11) :15-20.

[5]邵永强施闯张文涛:GPS在港口引航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3, 28 (5) :24-27.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立项

申请书

项目名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申请单位:水矿集团汪家寨煤矿项目负责人:杨开贵申报时间:2007年2月26日

水矿集团汪家寨煤矿

一、项目建设目的:汪家寨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境内,距六盘水市区18km,矿区内有汪家寨选煤厂铁路支线与水大支线的野马寨车站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矿井始建于1965年,设计能力为150万吨/年,矿井水平开拓延深中将矿井生产系统按300万T/年进行扩建,目前形成300万T/年生产能力,分平硐和斜井两个自然井口井,汪家寨煤矿属于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骨干生产矿井之一,矿井始建于1965年,原设计能力为150万t/a。分为平峒和斜井两个独立的生产井,两井共用一个工业广场.配套洗煤厂一座,原煤全部入洗.矿井在水平延深及采区接续调整过程中将矿井生产系统按300万t/a进行扩建,2002年完成,目前形成300万t/a生产能力,2004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270万t/a。矿井1990年达到设计能力,生产原煤170.7万t。1999年推广综采放顶煤技术后,从2003年起、我矿年矿井生产原煤基本都达到200万t左右。

矿井开拓采用平硐、斜井两种方式,多水平上下山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11#层厚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1#层、7#层、8#层利用第七批国债项目购进综采支架,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开采。矿井内现有两个综放工作面,一个综采工作面,有15个掘进工作面。

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现有生产采区三个,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5m3/min,矿井总排风量为18005 m3/min(未加斜五采区的主要通风机风量),目前矿井需要风量为13947 m3/min.根据2005年省煤管理局批复,矿井核定通风能力为322万T/a.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目前矿井有封闭式抽放系统二套,瓦斯抽放泵4台(平峒井高负压抽放系统、斜井高负压抽放系统),敞开式瓦斯抽放系统四套、瓦斯抽放泵8台(平峒井低负压抽放系统两套、斜井低负压抽放系统一套、南二采低负压抽放系统一套);KJ90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一套,全天候监测矿井有害气体状况,注氮防灭火系统一套、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两套;“三专两闭锁”及报警断电仪、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自救器等安全设施基本齐全。

矿井现有职工5054人;其中入井人员3489人,在册职工中有各类专业技术初级职称以上人员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人、中级职称27人,企业总资产为5.73亿元。

安装矿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后,可以实现对矿井人员的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监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及统计考勤等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够清楚掌握井下人员在矿井下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位置及活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全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实现对井下人员的跟踪定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实时显示、数据库存储、报表打印等功能。

系统应具备的性能指标

1、应有较远的识别距离;

2、能可靠识别快速移动目标;

3、可同时识别多张不同号码的射频卡 ;

4、无对人体伤害电磁污染 ;

5、识别区域无方向性,无盲区;

6、信号穿透力和绕射力强 ;

7、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能高;

8、集成度高,兼容性好,通信简单快捷;

9、性价比高便于安装和维护。

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查询当前井下人员分布

2.特定的人员井下定位跟踪

3.员工当前位置查询

4.轨迹再现

5.井下员工查询

6.员工分布查询

7.超时员工查询

8.分站经过查询

9.分站信息查询

10.分站异常查询

11.部门日考勤查询

12.个人月考勤查询

13.部门月考勤统计

14.全矿日考勤统计

15.全矿月考勤统计

16.考勤手动修改

17.员工工时管理

18.员工信息管理

19.新增员工信息

20.员工标识卡管理

各矿必须提供项目申报书,应包括项目建设目的意义、主要建设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及拟承建单位情况、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

资金配套情况:

资金主要用途:煤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对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一、主要建设内容应包括:

1、我矿目前入井人数共计3489人,按20%的备用率,则我矿共需人员标识卡4187张;

2、根据我矿目前并结合今后的生产布局,为准确反映井下人员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共需设立井下人员出入识别点83个,则我矿共需安设动态目标识别器83台,安设识别分站26台(详见人员定位系统布置示意图)。

3、所需设备(以下设备均含备用量):

1)、监控主机:工控机(含显示器、键盘、鼠标)2台,CPU:intel3.0G,内存:1G,显卡:GeForce 7300GT,带分屏功能,硬盘:120G。3万

2)、打印机 :A3激光打印机2台,打印报表用。0.6万

3)、定位系统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大型数据库)2套。20万

4)、稳压电源:10KVA稳压电源,2台1万

5)、不间断电源:UPS1000VA,2小时在线,2台0.8万

6)、避雷装置:电源避雷器2台,信号避雷器8台0.1万

7)、传输接口:4台,0.2万

Moden:2台,上传数据至集团公司调度室,0.03万

交换机:2台,0.03万

8)、终端机:3台,通风工区调度及矿调度个一台,备用1台。1.8万

监控分站:32台32万

动态目标识别器:100台。50万

9)、LED显示屏:放于井口,实时显示井口通过人员信息2万

10)、配套充电架:用于对人员标识卡进行充电10万

11)、人员标识卡发放室:根据充电架规格确定发放室面积。10万

12)、地面监测主机至监测分站所需通讯电缆数量(含备用量):1.7Km;

监测分站至动态目标识器所需通讯电缆数量:1.6Km。13.2万

网线:500m0.1万

13)、矿用本安型接线盒(含备用量):2通,200个,3通:100个1.6万

KJ90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

产品说明:

实现对矿井人员的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监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及统计考勤等功能。充分利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平台,无须重复布线,仅需增加相应的人员跟踪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基站、无线编码发射器、人员跟踪定位处理软件即可实现。系统具有无须重复布线,节约投资;使用维护工作量小,维护费用低;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成熟、覆盖范围大、功耗低等特点。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能够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全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主要功能特点:

1)井下人员实时动态跟踪监测,位置自动显示;

2)井下人员在指定时间段所处区域及运动轨迹回放;

3)实时查询、打印当前井下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

4)可对事故现场被埋人员进行搜寻和定位,以便及时救护;

5)入井人员的考勤、统计、存储、打印;

6)系统监控主机、全面预装WIN98/2000操作系统和最新版的监控软件;

7)监测图页静态和动态编辑作图对用户开放,支持多种图形格式,鼠标和键盘均可操作。全面支持实时多任务。在系统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的同时,系统可进行记录、显示、查询、编辑、人工录入、网络通信等;

8)屏幕显示为页面式,图形文本兼容,每页显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定义编制,直至屏幕显示满为止;

9)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限范围内都能共享监测信息和系统综合分析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

10)可以在地面中心站连续集中监测处理64台人员定位分站,监测处理人员65535人;

11)监控软件具有很强的作图能力,并提供有相应的图形库,操作员可在不间断监测的同时,容易地实现联机并完成图形编辑、绘制和修改;

12)权限管理下的人员监测信息局域网资源共享;

13)方便与KJ90煤矿监控系统联网集成;

14)监控分站设计了就地初始化功能,可存储地面中心站对该监控分站的地址等设置,当通讯电缆出现砸断、短路等严重故障时,造成地面中心站与之失去联系时,监控分站仍能独立工作,存储人员监测数据,且不影响其它监控分站的正常工作;

15)人员分站设计有高可靠性的保护电路和程序纠错功能,在分站出现故障时,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复位并重新启动单片机投入运行;

16)在人员分站电路设计时,对所有与外界联系的输入输出电路部分增加了安全栅隔离电路及保护电路,以防误接线或线路信号异常等外界因素对分站造成的损害,使得监控分站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17)分站具有就地汉字液晶显示人员编码和日历时钟功能,可用遥控器进行记录查询;

18)可以RS485或DPSK方式与地面系统监控主机进行双向通讯;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3

关键词:视频监控系统;目标跟踪;图像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0-0025-03

煤炭资源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市场机制条件下,需要对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进行有效监控,以实现对煤炭资源的最大限度的保护。在煤场入口处设计并安装一套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对进入场区的车辆进行监控,从而对运煤车辆进行放行判断。

1 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可对场区的车辆在入口处进行跟踪识别、图像采集、监控与管理。系统由车体感应器(一般为感应线圈,本系统采用地磁传感器)、彩色摄像机(一般为CCD摄像机)、图像采集卡、视频卡、PC机及跟踪识别系统的软件组成。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图像采集模块、运动目标跟踪模块、车牌识别模块、地磁感应模块、云台控制模块五大部分。其中,图像采集模块和地磁感应模块属于硬件范畴,而目标跟踪模块、车牌识别模块及云台控制模块属于软件范畴。

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当汽车到达入口附近(一般距离入口5~8 m)经过车体位置传感器的敏感区域时,车体位置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给上位机;为了获得符合要求的图像,目标跟踪模块将被启动,其目的是捕获符合要求的图像。通过CCD摄取的图像,经解码器、RS232-485转换器、视频卡后输给计算机,与定义的跟踪目标进行比对,符合要求则采集该图像,然后将采集到的图像送入车牌识别模块进行识别,最后做出放行与否的判断;并将识别后的包括车牌的部分汽车图像存入系统数据库中,供后续管理之用。在对车牌的身份识别过程中,将车牌号、车型与数据库中存入的信息进行对比,只有这3个部分的信息全部吻合,才认为是合法的车辆,系统将启动门禁开关进行放行。对于不合法的车辆,系统则给出报警信号,禁止放行,由工作人员进行校对,查明具体原因;问题解决后,工作人员将异常原因进行记录,然后决定是否放行。

2 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的功能

整个煤场的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进入场区的车辆进行监控。系统采用云台、摄像头、目标跟踪技术、车牌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车辆的身份进行识别。当地磁传感器感应到车辆到来时,会给上位机一个信号,由上位机启动云台和摄像头开始工作。系统不断地查询图像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图像的跟踪与识别是同时进行的。由于车牌的位置没有统一要求或有障碍物遮拦,云台要不断地运动去跟踪捕捉含有车牌的汽车图像,然后再进行合法性识别。

为了使车辆自动跟踪识别技术更好地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实现车辆的智能跟踪识别和路障的自动控制,最终实现煤场车辆管理和识别的安全智能化,将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为车辆到达感应部分、图像采集部分、云台控制部分、上位机、车牌识别部分(见图2)。1) 车辆到达感应部分。地磁传感器安装在距离入口5~8 m处,在感应到车辆到达的信息后,向上位机发送车辆到达信息,使上位机发送控制信号给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2) 图像采集部分。对进入监控区域的车辆进行拍照,并将拍摄完毕的照片传送至上位机,为后面的车牌号码识别做准备。一般要求摄像头连续抓拍3~4张,以防有不清晰无效照片,提高识别效率,加快系统对图像识别的速度。3) 云台控制部分。系统最终需要的是含有车牌的汽车图像,由于车牌位置的主观性及障碍物的遮拦,需要使云台不断地运动(俯仰、左右摇摆等),以获取系统需要的图像。4) 上位机。存储并管理所有的车辆信息(包括车牌号、车主、车辆型号、特征、车辆进入时间、车辆空载的质量、车辆照片等)。上位机不停地查询地磁传感器的状态,一旦被触发,系统将会把指令信息传送给摄像头和云台,进行图像的采集、跟踪与识别,判断该车辆是否合法,合法则启动路障放行,非法则给出报警信号。

3 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的优势

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基本摆脱了人为操作,能够弥补人为操作的许多不足,提高了进入煤场车辆识别的速度及准确性,改善了以往与现代化管理不相称的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场区车辆管理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

一是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在不影响汽车状态的情况下,计算机自动完成图像的识别与跟踪。由于减少了人工的参与,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开支费用以及由于人为失误或舞弊造成的损失,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二是提高识别准确度。系统采用了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在充分分析车辆识别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条形码识别、车牌识别等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车牌识别方法。采用云台对车辆进行动态跟踪以及摄像头连续抓拍,能捕捉到更清晰的图片,缩短了查询时间,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三是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在车辆验证过程中采用了车牌自动识别方法,通过软件编程即可实现,与传统的车牌识别方法(射频识别、条形码识别)相比,不需购买任何配套的硬件设施,简化了系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技术含量,大大降低了人为弄虚作假的概率。四是提高门禁系统自动化程度。传统路障设施的操作由人工控制,自动化程度低,工作人员很可能放行非法车辆,造成能源的丢失。采用该系统后,实现了自动化,不需要人为的参与。五是具有可扩充性。系统设计中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的需要,保留与其他自动化系统或计算机连接的接口,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可以根据该项目的实际要求扩展系统功能。六是具有先进性与适用性。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操作使用简便易行,容易掌握,适合中国国情和煤场项目的特点。

nlc202309020311

4 结语

视频监控跟踪识别系统将目标跟踪和车牌识别技术进行融合,避免了摄像头从单一角度对目标进行监控,通过云台的旋转从不同的角度对目标图像进行扫描,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提高系统识别的准确性及快速性。另外,该系统是面向各种管理层次使用的系统,其功能的配置能给用户提供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建全,梁华,王成友.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现代电子技术,2006,21(3):84-87.

[2] 王晨.智能视频监控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3] 陈轶博.智能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4] 欧扬,刘元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运动检测技术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6(6):5-16.

[5] 范金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

[6] KASS M,WITKIN A,TERZOPOULOS K.SNAKES.Active contour models[J].Interna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03(4):321-331.

[7] LEDUC J.P.Spatio-temporal wavelet transforms for motion tracking[J].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03,8(3):275-282.

[8] 金世佳.图像跟踪识别技术在煤炭运量视频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Abstract: To design a video surveillance tracking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setting in coal mill entrance, will monitor the trucks entering and exiting. To introduce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video surveillance tracking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expounds the functions of each part in the system, to analyze various advantage of the system,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using in coal mills.

Key words: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target tracking; image identification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4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从而, 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上一业务流程为下一流程提供物料或服务, 由此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链条上参与不同业务流程的各企业, 构成了链条上的节点。由此多个节点构成了产品供应链。物料跟踪就是对供应链上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集成, 进而提高了竞争链的效率。

2. RFID简介

物料跟踪离不开相关的跟踪技术。RFID在20世纪80年代就投入到商业运营, 由于它比条形码、磁卡、IC卡保密性及抗干扰能力强, 发展异常迅速, 在国外很多领域已经广泛使用, 目前已成为主要的数据采集、标识和分析系统的工具。RFID的基本理论是电磁理论, 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RFID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 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同时由于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 可携带大量数据, 具有极高的保密性, 本文设计的物料跟踪系统采用RFID跟踪技术。

3. 基于RFID的物料跟踪管理系统设计

根据供应链的流程, 本系统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配送管理四个功能模块, 外加基础资料配置和系统维护模块。

3.1 基础资料配置和系统维护模块

在企业实施物料跟踪管理系统的过程中, 确定物品信息唯一的录入系统是整个实施过程数据统一化的保证, 这个过程由编码系统完成;基础资料设置对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操作和相应的报表操作等进行编码管理, 实现权限设置;另外要对帐套及运行系统的若干参数进行定义, 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和帐套的备份、恢复及操作管理。

3.2 采购管理

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采购货物的情况, 把与采购有关的信息, 包括采购日期, 货物信息和供应商信息分类编码, 建立采购信息编码库。采购管理子功能模块包括采购计划管理、采购订单管理、采购到货管理、供应商管理四个部分。采购计划管理可以实现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管理及请购管理等, 对于企业组织生产、平衡库存起着重要作用。采购订单管理可以实现合同管理、合同执行状态跟踪等, 它的主要功能有采购合同维护、采购订单维护、订单合同终止或取消。采购到货管理负责处理采购到货的确认, 并生成到货单的初始数据、到货单状态、是否免检, 同时录入实际数据。供应商管理则是为合理确定采购方案服务的, 与其他功能模块紧密相连, 根据其他模块的信息, 实现企业对供应商的资信评估, 为企业选择合适、可靠的供应商提供基础。

3.3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收货入库管理、在库盘点管理和拣货出库管理。

1.收货入库管理

仓库接收到供应商的发货通知单;系统根据货物的类型选择仓库, 再根据所选仓库进行货物库区和储位的分配存储;货物到待检区时, 入库门口的固定RFID阅读器批量读取货物标签, 采集货物信息, 即对实际验收通过的入库货物数量进行确认并与进货通知单核对;核对无误时, 仓库管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检索空闲叉车, 并发送收货作业指令以及货位安排;叉车搬运货物, 入库设备根据货位安排将货物上架;入库处将处理结果通过手持读写器上传至后台数据库中。

2.在库盘点管理

选择要盘点的仓库、库区等;制定盘点表, 生成盘点清单;堆跺机定位到需要进行盘点的货位后, 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控制读写器开始读取数据;读写器通过无线网络将盘点数据 (仓库存储的货物的实际数量) 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系统进行盘点处理, 计算出盘点仓库货物的溢损数量。

3.拣货出库管理

仓库系统接收到销售部门的客户订单以及发货通知;库存控制系统根据一定的出库原则计算出出库货物的货位, 并打印出库单或者发出出库指令;叉车或者堆垛机到指定的库位依次取货;手持移动设备或者固定读写器将操作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库存管理系统;分拣出的货物被送上自动分拣系统;安装在自动分拣系统上的自动识别装置在货品运动过程中阅读RFID标签, 识别该货品属于哪一个用户订单;计算机随即控制分选运输机上的分岔结构, 把货品拨到相应的包装线上进行包装以及封口;物品被运送到出库口处, 手持移动设备扫描验证货物信息。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生产线上产品的定位追踪和在制品管理实现物料配送调度优化。通过线上产品的定位追踪获得零件在生产线上的位置信息和原材料消耗情况, 并通过在制品的管理获得线旁工位库存量, 在此基础上实现物料的跟踪和动态配送。

1.线上产品的定位追踪

在每个工位设置RFID阅读器, 产品上安装RFID标签, RFID系统采集到产品位置信息后, 将数据上传至数据采集与监控软件, 由系统计算出每一时刻每个产品所在的具体工位区域。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流水线上产品的实时跟踪。

2.在制品管理

在装配、检测和包装车间建立无线局域网, 信号范围覆盖所有物料库存区和装配生产线。通过手持PDA扫描设备扫描物料库存区和生产线旁物料的条形码, 进行物料库存和线旁库存管理, PDA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 将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 进行业务处理操作。

3.物料配送调度优化

通过生产线上产品的定位追踪管理和在制品管理模块, 可以获得零件消耗量和线旁工位库存量。根据获得的信息, 动态物料配送系统进行两个方面的决策:确定需要配送的零件和配送的数量;分派配送工人配送指令和配送路线。物料配送请求由系统根据生产线装配信息自动生成, 存入配送请求池中。系统根据配送时间、配送时间和配送货车类型等信息生成物料分拣单, 然后将配送指令发送到配送工人手持PDA上。配送工人根据配送单实际出库的扫描记录信息或物料送达工位的扫描记录信息, 回填配送完成信息, 系统自动将对应的配送单状态改为完成, 并对相应工位的在制品数量进行自动更新维护。

3.5 配送和销售管理

配送和销售管理包括销售订单管理、配送管理和售后服务管理三部分。销售订单管理完成销售订单的生成和编辑。可以生成针对某一客户的销售签单, 或根据销售订单生成直接配货单或发货批次单。如果销售订单需要分批完成, 则根据销售订单完成发货批次的处理, 同时更新订单进度信息;否则根据销售订单直接配货, 更新订单进度信息。配送管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中途运输的在途监控, 设定沿途监控点, 对车次进行全方位跟踪, 记录每个路段的信息。售后服务管理包括销售退货、零配件消耗信息录入、故障情况记录等。

4. 结语

本文针对供应链中物流和信息流不能很好地协调的问题, 提出了物料跟踪管理系统, 从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入库、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管理、产成品入库到产品的配送交付, 对供应链全过程中的物料进行跟踪, 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 降低成本, 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2]尚文利, 史海波, 邱文萍, 何柏涛.基于RFID的混流装配汽车生产线物流动态配送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 (2) .

[3]隋天中, 崔虹雯, 赵洪宇.CIMS环境下车间级生产过程的信息跟踪监控系统[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2) .

二维平面光电跟踪瞄准系统的设计 篇5

二维平面光电跟踪瞄准系统的设计

基于四象限探测器和精密步进系统,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为核心设计了自动跟踪瞄准装置.自动跟踪入射光束信号的漂移,实现了入射光束的二维自动跟踪和瞄准.设计方案以集成电路为主,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控制精度高,二维平面的位移精度小于5μm.该系统已调试成功,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作 者:夏江涛 肖韶荣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刊 名:弹箭与制导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年,卷(期):200929(5)分类号:V249.325关键词:跟踪 瞄准 光电探测 定位 控制

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 动态目标; 目标仿真; 模拟场景

中图分类号: TN 2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5.02.013

Design of target simulator for optoeletronical tracking system

LUO Jingling, DU Juan

(Wuh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Optoelectronics,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Group

No.717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20, China)

Abstract: Optoelectronical tracking system works day and nigh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ts of information, high resolution and it is an intelligent system on the ships.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 target simulator for ships and aerial target. It presents the system composition and the function blocks of simulation software. By analysis of the system for static and dynamic target tracking, we calculate tracking accuracy for optoelectronical tracking system.

Keywords: dynamic target; target simulation; simulative scene

引言舰载光电跟踪仪是舰炮武器系统中跟踪海空目标的跟踪设备,采用光电成像方式,将自然景物的光信息转变为视频图像。它是舰载近程反导武器系统中最适合的跟踪设备,目标的跟踪能力是光电跟踪仪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1]。因此在光电跟踪仪的跟踪能力测试中,目标的选取至关重要。光电跟踪仪对目标进行可靠提取并跟踪通常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目标表面光或热辐射能量经大气传输达到接收光学系统最小接收范围;目标经光学系统在靶面上成像的尺寸应满足跟踪提取目标的要求;目标和背景在探测器像面对比度应大于信号检测所需要的最小对比度要求[23]。目前,在光电跟踪仪试验和测试过程中,目标的选取主要还是依赖于实体目标。本文介绍了一种舰载光电跟踪仪的目标仿真系统,通过软件对目标进行仿真,可对海上和空中两种目标进行仿真,从而达到对舰载光电跟踪仪跟踪能力的全面测试。1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场景的变换,通过视频叠加技术,在海天背景上叠加海上和空中目标,配合光电跟踪仪进行工作,达到了真实仪器和虚拟现实系统的实时同步,从而完成对光电跟踪仪跟踪能力的测试[45]。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主要由工控计算机和控制机箱组成。控制机箱包含操控模块、低压电源、距离模拟电路板、检测控制板和角度转换板五个部分。工控计算机中包含高速视频叠加卡、显卡。高速视频叠加卡用于目标的叠加和产生,距离模拟电路板和角度转换板用于目标三维航路的生成,检测控制板用于激光主、回波信号的模拟和时统信号的对准。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原理图

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target simulator for optoelectronical tracking system

光学仪器第37卷

第2期罗静玲,等: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设计

工作原理通过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的计算机软件界面设置模拟目标参数,计算机根据目标的距离、航向、航速、航路捷径和光电跟踪仪传送过来的测角模拟量,由计算机解算出目标叠加在视频图像上的位置;通过视频叠加卡生成模拟目标视频信号及相关背景,并依据模拟目标的距离确定激光主、回波信号,将叠加了模拟目标的视频和模拟的激光主、回波信号回送给光电跟踪仪;通过控制机箱的操控模块对光电跟踪仪进行操控,完成模拟目标捕获、提取、跟踪和测距,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根据光电跟踪仪发送回来的目标跟踪误差来评定其跟踪性能[6]。2目标仿真软件设计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其软件设计采用VC6.0、OpenGL。功能模块可分为人机交互、目标航路计算、目标仿真图像绘制、仿真图像视频叠加、数据与图像处理发送、数据处理评估、系统自检等模块。

2.1目标航路计算根据设定的目标类型、目标速度、航向等信息,实现目标航路的计算,实时计算出目标在当前时刻的三维坐标参数。

2.2目标仿真图像绘制模块实现目标模型的绘制、场景图像的绘制、依据目标距离和视场匹配目标大小、目标姿态调整。目标仿真图像绘制子功能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2.3仿真图像视频叠加模块依据目标运行轨迹,实现目标与背景场景的准确叠加。包括目标三维数据折算成像素点坐标、目标模型在像素点坐标的贴图。其组成如图3所示。

图2目标仿真图像绘制子功能模块图

nlc202309040206

Fig.2Function block for images plotting of

the target simulator图3仿真图像视频叠加子功能模块图

Fig.3Function block for image superposition of

the target simulator

2.4数据与图像处理模块实现测角方位、高低数据的采样、激光状态采样、仿真图像数据发送、目指数据发送等。其组成如图4所示。

2.5数据处理评估实现光电跟踪的误差统计。光电设备对模拟目标进行跟踪时,统计光电跟踪的方位和高低误差量,计算出方位和高低方向跟踪误差的均方差,与设备要求的跟踪精度进行比较,并判断跟踪性能是否合格。

2.6操控组件检测实现操纵杆、触摸屏、摸球等操控组件的检测。如图5所示。

图4数据与图像处理子模块图

Fig.4Function block for data and image processing图5操控组件检测子模块组成图

Fig.5Function block for component testing

3系统测试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操作界面如图6所示。在人机界面上可以选择目标类型“海上目标”或是“空中目标”,然后对目标的运动方向、距离、速度、图6光电跟踪仪目标仿真系统界面

Fig.6Interface of the target simulator system加速度等参数进行设置,还可以预设几个固定的目标轨迹,以便随时调用。当目标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开始仿真,系统会按照相应的目标参数模拟出目标的实时视频。该仿真视频输入光电跟踪仪,操作手操作光电跟踪仪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系统则会统计出方位与高低方向的跟踪误差,并判断光电跟踪仪的跟踪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可见该仿真系统可正确地进行目标仿真,并能有效地测试光电跟踪仪的跟踪精度。

表1测试数据表

Tab.1Test data

序号目标距离/m运动速度/(m·s-1)运动方向/(°)目标类型航路捷径/m跟踪精度/mrad110 0001290海上目标1 0000.08212 00020030空中目标5000.2037 00018045空中目标4000.18

4结论该目标仿真系统采用视频叠加技术生成仿真目标的视频,供光电跟踪仪进行目标跟踪。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稳定正常地产生仿真目标视频,并自动计算光电跟踪仪的跟踪精度,有效地检验了光电跟踪仪的跟踪性能。参考文献:

[1]蒋鸿旺.舰用光电跟踪仪的发展特点和趋势[J].应用光学,1995,16(42):16.

[2]赵建川,姜润强,王伟国.光电跟踪仪作用距离分析[J].光电技术应用,2009,24(3):1516.

[3]孙希东.光电观察系统对海作用距离测试与评价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8(5):2829.

[4]陈纬真,张春华,王学伟,等.空间观测序列图像目标运动成像仿真[J].激光与红外,2008,8(3):1419.

[5]何永强,唐德帅,胡文刚,等.一种红外场景仿真系统工作状态寻优方法[J].光学仪器,2013,35(6):4347.

[6]韩意,孙华燕,李迎春,等.基于OpenGL的空间目标图像生成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0,27(6):267270.

(编辑:张磊)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7

关键词:S3C6410,RFID,GPS,GPRS,钻井工具跟踪管理

1 概述

当今世界,石油在能源之中占主导地位,它极大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石油开采技术和工具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从人工掘井到现在使用旋转钻,所使用的工具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钻井工具管理的混乱。目前传统的物流查询方式都是固定地点扫描,这些物流信息不是实时的,无法准确掌握钻井工具所处的位置信息,而且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丢失、被盗等情况。该文旨在通过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对钻井工具,如吊钳、吊卡、卡瓦等的跟踪管理,来改善钻井工具管理混乱的局面。

目前对钻井工具的管理主要通过在钻具上冲压数字和条形码等传统的不可靠的识别方法,很难对钻具进行快速的、有效的、准确的识别和管理。使用RFID标签不仅可以提升识别速度和提高准确性,而且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都可以正常工作,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高速运动物体以及多个电子标签都能识别,操作快捷方便。基于这些特点,RFID技术非常适用于钻井工具跟踪管理。

2 系统方案综述

钻井工具跟踪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和若干个检测跟踪点组成,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其中,检测跟踪点以S3C6410为核心微处理器,外置设备有GPS模块,GPRS模块,CC1100E模块,分别完成定位,数据传输,以及实现对电子标签信号的收发。监控中心主要完成对检测跟踪点的实时监控和上传数据的存储。

本文研究系统应用原理如下:为了能实现对钻井工具的实时跟踪,必须在工具上安装RFID标签,通过检测跟踪设备实时读取相关信息,读取时间间隔可根据要求自行设定,读取的数据和GPS模块的定位数据可通过GSM/GPRS模块上传至监控中心。

当对钻井工具进行运输是,检测跟踪设备开启工作,途中对货车中所运输的工具进行实时监控,上传相关数据至监控中心,若出现钻井工具上的RFID标签与检测跟踪设备中断检测信号,检测设备需立即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记录时间和地点),同时向运输人员发送短信提醒,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和运输人员可迅速做出相应处理措施,检测运输物品是否出现丢失或被盗等情况。

3 系统硬件设计

检测跟踪设备硬件主要由以S3C6410为核心微处理器、RFID模块、GPS模块及GSM/GPRS模块组成,设备结构如图2所示。S3C6410是由三星公司推出的一款低功耗、高性价比的RISC处理器,内核基于ARM1176JZF-S,内置强大的硬件加速器和16KB/16KB I/D缓存,处理器可同时接收两条指令并实现多条读写指令同时执行。

3.1 RFID模块

最基本的RFID系统包括电子标签、阅读模块、天线,每一个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编码,存储着被附着物体的基本信息,根据电子标签的供电方式,可分为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半有源半无源标签。由于无源标签具有寿命长、体积小巧、无需电源可长期无需维护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钻井工具的跟踪管理,因此选用无源标签作为本系统电子标签。

本系统采用超高频系统可满足要求,超高频系统的阅读典型距离为4-6米,最大可达10米以上,满足系统要求。阅读模块与无源标签的耦合方式为电磁耦合方式,阅读模块可为无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驱动无源标签工作。

超高频RFID阅读模块射频部分所采用的芯片为CC1100E,此芯片是一款Sub-GHz高性能射频收发器,用于极低功耗RF应用。CC1100E工作频率为470-510MHz和950-960MHz,该文采用SPI接口将CC1100E与核心微处理器S3C6410连接进行通信,S3C6410芯片作为数据处理模块,完成对CC1100E信号无线收发的控制、对通信过程中标签ID号进行验证及确保通信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2 GPS模块设计

GPS模块负责定位钻井设备所在位置,使得监控中心能实时掌握动向。该文采用的GPS模块型号为JRC G591,此模块基于JRC第九代方案,它的优点:体积小巧、定位精度高,误差距离小于2.5m、搜寻卫星信号能力强。JRC G591通过UART接口与S3C6410链接,串行传输GPS定位数据到S3C6410上进行处理。

3.3 GPRS模块设计

GPRS模块负责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输,将钻井设备状况及位置信息传递到监控中心。该文采用华为公司的GTM900-C作为通信模块,此模块是一款EGSM900/GSM1800双频无线模块,支持标准的AT命令,内嵌TCP/IP协议,提供了大容量缓存。GTM900-C通过UART接口与S3C6410进行通信,实现无线发送和接收数据。

3.4电源模块设计

检测跟踪设备硬件各个模块都采用的供电电压均是直流,核心微处理器S3C6410工作电源电压采用3.3V,GPS模块与RFID阅读模块同样可采用3.3V供电,而以GTM900-C的GPRS模块最佳工作电压采用3.8V,故设计电源模块时需要单独设计。稳压器选择AMS1117,它是一个正向低压稳压器,有固定输出版本和可调版本,该文选用AMS1117-3.3V获得3.3V电压,电路图如图3所示。选用AMS1117可调版本设计电路以产生3.8V电压,硬件设计如图4所示。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检测跟踪点软件设计

检测跟踪设备实时查询RFID标签连接状况,每隔一段时间通过GPRS无线传输模块向监控中心上传连接状况和GPS模块所采集的定位信息,若出现RFID标签失去连接的情况,检测跟踪设备应实时做出反应,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软件流程如图所示。

4.2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监控中心软件由控制软件和数据库组成,数据库用于存储从检测跟踪点上传的信息(不同时间段的位置信息,钻井工具的检测信息,钻进工具的基本信息及借还信息等),该文选用SQL server 2008可满足要求。控制软件主要用于对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用C++设计及控制界面及数据处理。软件流程如图6所示。

5结束语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8

关键词:SVC系统,谐波,精炼炉

1 引言

随三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各新型生产线不断投入, 企业以做大做强为己任, 以市场为导向, 以发展为主题, 以效益为中心, 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 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协调, 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竞争力。长安变电网35kV I段已有一台100t钢包精炼炉 (2#精炼炉) , 炉变容量为18000kVA, 为满足生产需要, 近期拟新增一台120t钢包精炼炉 (1#精炼炉) , 炉变容量为22000kVA, 由110kV长安变35kV II段供电, 除精炼炉外, 中板等变频负荷对电网也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经测试谐波主要影响点为35kV母线侧, 综合经济指标统一治理等因素将2#精炼炉移至35k V II段和新增1#精炼炉同一母线运行。考虑渗透到35kV系统的谐波, 为了消除钢包精炼炉等非线性负荷对供电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决定对长安变35kV II段母线进行统一治理。

2 设备选型过程

2.1 电网系统概况

110kV长安变有列瑞线、后龙线两条110kV进线, 采用三绕组变压器, 分别降为35kV、10kV供不同电压等级用户所需, SVC系统安装在中压侧35kVII段母线, 中压侧正常运行电压为:35~38.5kV, 35kV最大短路容量:451.68MVA, 35kV最小短路容量:329.6MVA, 1#精炼炉 (闽光1#转炉) :炉变容量:22000 kVA;炉变一次电压 (kV) :35;炉变二次电压 (V) :370-323-260炉变阻抗电压Ud%:7, 炉变二次短网阻抗 (mΩ) :2.6;2#精炼炉:炉变容量:18000 kVA;炉变一次电压 (kV) :35;炉变二次电压 (V) :330-210, 炉变阻抗电压Ud%:6~7, 炉变二次短网阻抗 (mΩ) :2.65。

2.2 精炼炉工作特性

与EAF (交流电弧炉) 相比, LF炉炉况较平稳, 不存在溶化期, 有功与无功变化相对比较稳定, 虽没EAF炉对电网影响那么大, 但对供电质量及用电设备也存在以下影响:

(1) LF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电压波动, 将影响LF炉输入功率, 增加冶炼时间和成本;

(2) LF炉电极电弧的非线性, 导致2~7次高次谐波产生, 影响供电系统电能质量;

(3) LF炉自然功率因数低, 在整个冶炼过程中其自然功率因数在0.8左右, 不能满足电力部门相关规定;

(4) LF炉三相负荷存在不平衡, 将产生一定负序电流, 使以负序电流为启动元件的许多保护及装置发生误动;

考虑到电网系统现状及LF炉投运产生的谐波电流、负序及无功冲击导致电网电压波动及闪变, 借鉴中板厂谐波治理经验, 公司拟定配合二炼钢项目工期在长安变35kVII段母线安装一套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 (SVC) 对其进行治理, 装置基波补偿容量为25 Mvar左右。自招标书发起至结束, 先后有马鞍设计院、辽宁立德、荣信电子三家厂商针对公司现两台精炼炉投运后谐波对三钢电网影响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见下:

120t精炼炉注入35 kV母线谐波电流数值:其2、3、4、5、6、7次谐波电流分别为:23.5 A, 15.1 A, 8.8 A, 7.9 A, 5.1 A, 3.9 A;

100t精炼炉注入35 kV母线谐波电流数值:其2、3、4、5、6、7次谐波电流分别为:19.6 A, 12.6 A, 7.4 A, 6.5 A, 4.3 A, 3.2 A

根据谐波叠加计算原则, 两台精炼炉注入35 kV母线总谐波电流数值:

其2、3、4、5、6、7次谐波电流分别为:30.6 A, 19.6 A, 11.5 A, 10.2 A, 6.7 A, 5.1 A;

参照国标《GB/T 14549-93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 35kV母线谐波电流与国家极限值对比可发现, 两台LF炉由长安变35kV II段母线供电, II母2、3、4、5次谐波均超过国际标准。

综合上述情况及设备选型择优为先原则, 权衡再三最终由辽宁立德厂家中标, 其滤波器设2、3、4、5次共四组滤波通道, 基波补偿容量为26Mvar, 从滤波效果仿真结果分析, 满足国标要求。

3 项目实施过程

考虑经济因素报以选址就近原则, SVC工程选址于纬三路, 紧邻110kV长安变。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严格划分了各工期时间接点表, 共分为土建施工、现场安装就位、设备调试运行三块进行。

3.1 土建施工过程

项目土建工程于2009年10月初破土动工, 历时4个月, SVC装置安装在占地28*26 (m) 的厂房内, 共三层。TCR装置安装在一层, 建筑北面一层为冷却水室、晶闸管阀组室与调节监控室, 二层安装FC (H2、H3、H4、H5) 四个滤波器装置, 另35 kV配电室也设在一层, 土建施工均预留了再起一套SVC装置的空间, 以作备用。首先由设计单位绘制的总平面图确定工程位置, 完成放线工作, 按水准点、设计标高、设置控制点, 以保证本工程标高统一;采用内外双控法控制建筑物平面, 工程场地内设轴线控制网, 并增设竖向控制轴线, 用经纬仪向上投测;严格控制建筑物层间测量偏差及全高垂直偏差;其次开始土方开挖, 为不扰动地基, 预留10cm厚人工修整, 验收合格后立即基础封底, 场地留足回填土, 余土汽车外运至指定地点弃土;设备基础施工主要是抓轴线、标高、螺栓预埋件的准确度;最后待施工结束砼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拆除模板及支架。同时为确保水冷却装置外水的不间断供应, 分别从中板厂及冶建公司各引入一根进水管, 一用一备。

3.2 现场安装就位过程

2010年2月初起进入设备安装就位阶段, 共历时一个月时段, 施工队伍进厂作业时, 按要求在施工现场拉起警示绳、挂警示牌, 并派遣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护、协调, SVC系统分为TCR、FC与高压开关柜部分, 因设备到货期的不一致, 充分利用中间时间差, 做好下一阶段安装工作的前期准备。此次TCR设备的连线采用铝母排, FC设备间的连线采用钢芯铝绞线, SVC进线电缆采用架空电缆桁架形式与电缆沟敷设相结合, 桁架本体每间隔150m接地一次, 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姆, 电缆沟内支架接地及所有设备接地与SVC室内接地网相连, 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其电缆敷设从长安变电站35 kV II段母线#368柜至SVC受电柜 (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YJV-26/35kV-2 (3*185) , 施工安装过程中设计到与其他部门的交叉作业、材料堆放等不利因素, 为确保安全、质量工期, 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合理安排各工序作业。安装过程中, SVC系统电流、电压采集点考虑到现场因素临时更改, 将其点放在长安变35kV II段进线开关36B#侧, 因主保护接线在第一组CT, 综合安全因素最终将原计量即第二组CT更改为电流采集点, 同时另加端子保留原计量功能.

安装过程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所有高压开关柜就位前, 据开关柜实际尺寸, 做好现场开关柜基础;

(2) 电缆沟支架、电缆沟层架, 由L40*40角钢制作, 完毕后镀锌, 确保沟内支架接地良好;

(3) 所有设备就位前, 拆除外包装箱, 确保设备选型无误、设备外观及各电气元件完整、技术资料和配件齐全, 发现缺陷立即反馈解决;

(4) 桥架安装应平整, 无扭曲变形, 所用导电导体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连续导体, 并做好整体接地;

4 设备调试运行过程

设备安装就位, 经检查无误后, 于2010年3月初进入设备调试运行阶段, 本阶段分为设备交接性试验、设备调试、正式投运三部分。

4.1 设备交接性试验

系统今后运行的满意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交接性试验的结果, 一次设备试验先后就电容器本体容量测试、电容器组绝缘情况检测、电容器耐压试验、电抗器组绝缘情况检测、电抗器匝间绝缘情况、电抗器耐压试验、高压电缆耐压绝缘试验、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试验、避雷器试验等方面进行测试, 二次设备试验含过流、速断、过电压、低电压、相过流、不平衡电流保护等相关微机继保试验。

4.2 设备调试

清理毕现场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三钢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见证了设备调试阶段。因SVC系统工作特性, 严格按其送电顺序 (H2→TCR→H3→H4→H5) 与停电顺序 (H5→H4→H3→TCR→H2) 操作, 做到送一步检查无误再操作下一步, 调试过程中同时检测设备间的连锁情况与后台通讯指示状况是否正常, 遇异议及时调整, 现场送电设备检查无异后, 带电两个小时, 停止运行。调试过程需注意:滤波回路因故停电, 必须大于15分钟后方可进行送电, 防止产生过电压造成保护动作或击穿电容器。

4.3 正式投运

调整前期调试运行个别不足之处后, 配合二炼钢1#120t转炉、七机七流连铸机热负荷生产投运, SVC系统进入正式投运阶段, 调节柜STA、BOD指示均正常, 35 kV II段系统电压与功率因素较稳定, 宣告SVC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5 效益评估和意义

(1) 装置投运后系统电压电压总畸变率为1.4%, 未超过国标规定限制3.0%的范围, 平均功率因数0.98,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小于3%, 无并联谐振及电流放大现象; (2) 提高了生产电力的电能质量, 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3) 快速合理的调节电网的无功功率, 实现节约电能; (4) 对生产负荷的无功补偿、消除谐波、稳定电压、提高功率因数, 改善电网电能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理分配潮流及限制电网过压。

参考文献

[1]罗安.《电网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技术及装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9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编码系统,RFID

0 引言

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无线技术等, 实现对田间管理中的田间影像、土壤酸碱度、温湿度、日照量乃至风速和降雨量等数据进行监测, 同时可以记录田间管理情况、农药使用情况等信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可以在农作物收获后, 将农作物的生产者、品名、品种、等级、尺寸、净质量、收获期、农田代码、加工信息和包装日期等信息写入电子标签, 作为热带农产品追溯的源头信息[1]。

热带特色农产品RFID标识的编码规则是基于RFID技术的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和运行保证, 也是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管理系统的原型。针对热带特色农产品从种植、收获、加工、物流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信息的采集、信息共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要求, 其中物流过程里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2]。研究热带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分类, 制定热带特色农产品的编码规则, 选择数据采集系统中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的使用频段, 保证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录入信息完整统一, 显得非常必要。

在热带特色农产品信息采集系统中, 关键技术之一是农产品的标识问题, 目前海南还没有一套热带特色农产品的标识码。制定农产品RFID标识的编码规则, 为RFID技术在热带农业的应用提供基础技术和运行保证[3]。本文在编码规则的基础上, 进行了编码管理系统的设计。文中主要介绍了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管理系统的设计。

1 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内容

根据实际需要, 全部采用SGTIN-96位电子标签编码, 标签的位分配如表1所示。其中1~8位表头为0011 0000, 唯一确定SGTIN-96;滤值即包装类型, 包括其他 (000) 、项目 (001) 、内包装 (010) 、包装箱 (011) 和托盘 (100) ;分区值是用于指示其后的44位厂商识别码和产品代码的分配状况, 15~58位为厂商识别码+产品代码, 由分区值的选择决定他们的分配原则;59~96位为序列号, 也就是管理实体 (即厂商) 分配给每一件产品的唯一标识符[4]。

电子标签在物流中的应用分为两种:一是贴在每箱产品上的, 二是贴在发货单上。第1种主要记录产品在生产、加工和仓储环节的信息, 第2种主要记录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出仓、运输过程、物流公司和负责人等信息。本文主要介绍粘贴在产品上的电子标签的编码管理系统。

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的内容包括表头、滤值、分区值、厂商识别码、产品类别、产品名称、产地、等级、包装类型、生产编号和序列号。

其中, 生产编号包括种植时间、采收时间、地域环境、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病虫害防治情况和特性描述等田间管理信息以及清洗、打蜡、添加剂、商品码、加工单位、加工时间和包装质量等加工信息。由于序列号的存在, 可以保证任何一箱产品的编码是唯一的, 从而为产品的质量追溯提供了技术保障。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包括的内容如表2所示。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软件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8工具, 使用c#.net语言进行开发。Visual Studio 2008可以高效开发Web应用, 集成了AJAX 1.0, 包含AJAX项目模板, 还可以高效开发Office应用和Mobile应用。C#是一个语言, 而.net是一个平台, 平台上面支持用C#或者VBdotNet写代码。系统中的硬件部分采用RFID的UHF 862 (902) ~928MHz频段的读写器、天线和电子标签实现。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m, 典型情况为4~7m, 最大可达10m[5]。

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管理系统共包括11个内容。本文中, 表头按照EPC-96位编码国家标准编码, 不同的电子标签的表头有唯一的标识;滤值即指包装类型, 包括其他、项目、内包装、包装箱和托盘;分区值采用101分区。厂商识别码是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给厂家的代码, 可由加工企业方进行录入;产品类别参照国家标准GB7635-87;产品名称以热带特色农产品为主, 但为了便于系统以后的扩展应用到别的领域, 在本设计中包括热带特色农产品、畜牧产品和养殖产品等3部分。产地、等级、包装类型和生产编号均对应相应的二级数据库, 二级数据库中将记录产品的详细信息;序列号采用随机或按顺序生成。软件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2.2 系统设计

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管理系统登录界面如图2所示。系统中设置的有权限, 不同的登录者享受的系统服务不同。例如种植者只能登录系统进行生产信息的填写, 无权更改别的信息;加工者只能进行加工相关信息的填写, 也无权更改别的信息。当产品发生质量问题需要追溯时, 可通过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查询。

代码库包括的内容如图3所示。代码库包括表头、滤值、分区值、厂商识别码、产品类别、产品名称、产地、等级、包装类型、生产编号和序列号, 与前面提到的内容一致。任何一项内容都可以通过图3中右边的界面格式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 或者以EXCEL的形式将信息导入。其中, 图3右边的界面是产品名称和相应的代码的编辑对话框。

编码管理系统中, 96位标识码的生成如图4所示。在图4中, 可以根据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等实际情况, 选择表头、滤值、分区值、厂商识别码、产品类别、产品名称、产地、等级、包装类型、生产编号和序列号等11部分的名称或者代码。全部选择好之后, 点击添加按钮, 系统将11部分的代码按照顺序组成96位二进制码;然后将96位二进制码自动转化为对应的24位16进制码;最终24位码的写入电子标签中。

在图3和图4的界面中, 界面整洁, 人机对话友好、完整, 便于信息的录入, 系统使用趋向于简单化。该系统结合RFID硬件系统, 便可以实现对热带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信息的采集和编码的实现, 为实现将电子标签作为热带特色农产品的信息载体提供了可能。

3 结论

尽管RFID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 但是人们已经看到了RFID技术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6]。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构建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管理系统, 为建立热带特色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在食品领域使用RFID技术, 对食品原料的生长、加工、储运及销售等环节的对象进行标识, 并将其标识信息衔接, 再通过这些标识进行追溯, 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7]。

热带特色农产品物流跟踪编码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96位EPC编码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写标签和读标签的效率。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可以加密, 在提供密码的情况下可以被修改, 或被循环利用,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实现热带特色农产品的绿色物流;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 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及相关主体的根本利益[8];同时也为保护热带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有效追溯、在国内外市场中建立热带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益打下基础, 从而保证国内外消费者能吃到海南绿色的热带特色水果, 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利, 任伟, 冉旭, 等.RFID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 2009, 30 (3) :293-294;297.

[2]毛太田.网络环境下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 2008 (2) :27-28.

[3]王玲玲, 翁绍捷, 陈薇, 等.热带特色农产品RFID标识的信息分类和编码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10 (4) :39-41.

[4]游战清.无线射频识别 (RFID) 与条码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50-300.

[5]王玲玲, 翁绍捷, 唐荣年.RFID技术的发展和现状[J].热带农业科学, 2009, 33 (5) :19-22.

[6]唐乐.RFID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情 (RFID技术与应用) , 2009 (1) :49-51.

[7]程爱芳.荠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J].蔬菜, 2004 (6) :36.

采购管理跟踪系统 篇10

中国汽车工业在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经济转型期间的平稳化发展后, 很快到了90年代的全民小康的时期, 中国人口众多, 经济水平由最初的捉襟见肘到现在的略有富余。这个过程中使国内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超越石油化工等行业迅速成为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厂抓住这个时机纷纷涌入中国, 以中外合资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汽车工业又再次向前迈出一大步。汽车2010年年产量达1841.89万辆。年销量1650.51万辆。汽车产销总量球第一位[2]。如下图1所示, 是自2003至2011年期间我国车辆年度总销量及总产量的大致情况图。

过快过急的发展速度也导致另外的一系列弊端的陆续出现, 如工业能源消耗过大、环境卫生污染问题加剧、以及汽车销量过大, 而传统人工录入汽车质量、售后保障信息的不完善。问题接踵而来, 其中最严重, 急需得到处理的就是汽车质量和使用的安全稳定性[3]、以及售后配件维修问题。质量追踪是增强顾客满意、提高企业声誉的重要途径, 汽车购买花费金额较大, 对于购买的汽车质量、性能保障和售后配件保修服务的完善化也成了当时消费者考虑最多的问题。

为了尽快解决行业发展的难题, 挽救颓势。将无线射频识别 (简称:RFID) 技术的引进国内汽车行业用于汽车配件采购、运输追踪、制作工艺、以及整车售后追踪服务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案, 通过部署RFID系统, 实现了质量工艺、信息管理、售后追踪服务的环节透明化和信息化, 同时满足了消费者、汽车企业、国家政府部门的多重需求。提高了国产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无形中也帮助了国内汽车工业开始从设计、采购、制作、销售至最后的售后追踪环节一条龙服务的综合型产业化企业靠拢迈进。

1 解析RFID双频标签管理模式

1.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是利用了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场传输无接触信号, 通过此信号反馈得到来自目标对象的相关数据的一项新型高科技通信技术。此技术全程无需直接接触目标, 识别工作程序化自行运作, 无需人工干预。同时还具备了防磁共振、防水、内部存储数据容量大、耐高温的四大特点于一身。

1.2 双频标签管理模式

射频技术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多种不同工作频率, 不同频段的RFID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产品, 而且频段不同其产品的特性也不同。他们的基本组成架构是唯一的共通点,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都由一个读写器、以及电子标签配上一个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 简易的RFID工作原理图) 。一个RFID双频标签就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配件编号, 可以识别该配件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双频电子标签的特点经过综合分析有一下几点: (1) 在正常情况下不工作状态, 像人体一样处于类似深度睡眠, 能源消耗率低, 非常安全、健康; (2) 低频唤醒距离是0.5~7米间。一旦被唤醒后, 通讯距离就变成了2.45GHz的通讯距离0~50米 (最大80米) , 理论上是除了受金属材料影响以外, 能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速度; (3) 一个双频标签使用年限长久, 具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3) 传输的数据是通过加密和相关科技认证, 防止切现代社会里出现窃听和窃取数据的现象发生。

1.3 电子双频标签使用注意事项

另外在使用双频模式还有几个极为重要的注意事项: (1) 保持电子标签体表洁净干燥、放置位置也要选择金属器材较少的地方, 不影响其信号输入和输出; (2) 电子标配可以短暂性接触液体。但不能放置在液体中浸泡。例:可以淋雨, 但是不能长期浸泡在雨水中; (3) 不要因为考虑到信息的重要性和隐私性把信息放置在密封的空间内, 这会直接影响其正常工作和使用; (4) 对于检修过的电子标签不能随意更改产品元器件的参数、规格、型号, 会造成后期信息录入不准确或是失效的情况; (5) 电子标签不能离腐蚀性物品太近, 会造成电子标签被腐蚀液体影响其功能和信息准确辨识度。

2 简述双频标签在汽车质量追踪中应用

双频电子标签是采用了RFID技术中的分支无源RFID技术, 采用的是其低频原理, 属于近距离接触是式识别类, 市场开发方面非常广阔, 发展相较于其他频段的产品来说更为常见和生活化。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灵活度高。在汽车行业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阔, 下面就汽车行业的双频标签应用方面做简单的分析。

2.1 采购零件方面追踪应用

汽车零件多而繁杂, 做好零件管理采购工作是对汽车质量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对之后汽车售后部分零件配备方面做好信息录入, 因此, 为了实现必要的汽车零件质量信息追溯, 对零部件状态以及追溯性要求进行标示和控制。现在采用的零件配备追踪方法, 是直接把电子标签用制作工艺直接注入到硬件的本身上, 这类型的器件一般是价值较高的零件避免意外遗失或是辨识度不强避免混淆的零件常用的方式。可以节约时间成本, 为确保汽车组装配备器件方面做好了保障工作。

2.2 汽车销售及后续保修问题追踪处理

前期在配件环节的植入电子标签的方式, 汽车在4S店销售时期, 用户购买时出示个人证件信息及相关证明都可以在成功售出汽车以后把客户和车的信息一并录入到电子标签中, 因为电子识别码的唯一性促使了这些信息不会出现遗失混淆的情况。这样汽车企业也拥有了一份完整的客户名单, 对于后续的汽车销售环节也是有了一份潜在资源作为基础。

其次是客户在以后的售后保修服务中也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 用户和车辆进入到维修点或者是4S店面, 都可以通过电子标签识别码查询到用户的车辆配置、购买时间、维修记录等等的详细信息, 可以便于维修点和厂商了解目前该汽车的市场情况、提供汽车保养得具体方案、和做好服务管理等工作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客户的服务体验感, 提升了公司的形象。

3 结论

射频识别技术, 是新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识别技术, 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应用, 其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 通过RFID技术研发的双频标签追溯码, 双频电子标签采用了RFID独有的的唯一性的特征, 和大容量的存储能力, 实现了汽车产业成为采购、制作、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综合服务性产业, 不仅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越发完善, 同时也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产业加快发展, 伴随着RFID巨大的市场空间即将打开,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希望通过RFID技术的特殊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上一层楼的上升空间, 为社会的产业和市场发展完善统一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翟婧宇.基于RFID的汽车供应链质量信息追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彭鹏.基于双频RFID的机动车配件质量跟踪追溯系统[J].中国农机化, 2012, 03:153-157.

上一篇: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下一篇:黄土沟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