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育幼儿教育

2024-05-10

游戏教育幼儿教育(精选十篇)

游戏教育幼儿教育 篇1

一、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幼儿处于获取知识、技能的萌芽阶段, 世界对他们而言是未知的、新奇的, 他们的认知由此开始, 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 将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提供重要基础。由于幼儿对周围的认识未知性, 他们以游戏的方式实现自身对外界遐想, 满足自身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幼儿来说, 游戏是最具吸引力的活动, 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学习知识, 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认可, 培养学习技能。因此,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要转变观念, 跟上时代步伐, 建立生动、灵活的教学模式, 实现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运用游戏, 培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二、幼儿园游戏是向幼儿传授知识的媒介

幼儿园游戏与自然条件下的幼儿游戏存在明显差异。将游戏引入幼儿园是作为一种服务方法存在于幼儿教学活动中, 以教育为出发点而进行。当前国外对幼儿游戏的类别进行细分, 第一类是培养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来认识实际生活的游戏方式, 主要以表演游戏、主体角色游戏以及建筑造形为主;第二类是教师为了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对教学知识进行编制的一种游戏方式。这两类游戏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种是为实现幼儿的长远发展进行的, 第二种是为了进行知识传授的课堂教育手段。此种分类方法体现了幼儿游戏寓教于乐的双重性, 是以游戏作为进行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

三、教学游戏的编制

幼儿园的各种游戏活动是在老师的参与和引导下进行的, 我们以教师为主体对幼儿游戏中最有教育价值的游戏进行深入调查, 结果显示:根据产生的教育价值由大到小排到, 即教师为教学活动而编制的幼儿游戏、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幼儿游戏、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分层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幼儿参与自发的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远远大于教师根据教程编制的游戏活动, 教师编制的游戏教学活动与幼儿产生兴趣的游戏活动存在显著差异。我们曾在幼儿园中做过一个小实验, 将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进行比较, 以大班为对象参加教师编制的游戏教学活动, 由于年龄稍大游戏刚开始时大部分幼儿的自制力比较强, 根据老师的指导参加游戏活动, 在游戏进行了一定的时间后, 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即幼儿参加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的人数不断减少。不难知道, 大部分幼儿参加教师编制游戏活动主要是慑于教师的威严, 经过一定时间后, 他们转向了自发进行游戏的幼儿。因此我们获知:如果我们仅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幼儿学, 教师讲、幼儿听”来进行, 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禁锢了幼儿的发散思维, 降低了幼儿学习的趣味性。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对策:

1. 结合实际设计游戏。

在对教学游戏设计时, 教师要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着手,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合理地设计游戏。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 作为一名教育者, 作为发展先锋, 应该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必须考虑到幼儿心理机能的发展。所以, 教师在对教学游戏设计时, 应当注重幼儿个体间存在的差异, 结合具体情况, 不能让幼儿学习的内容过于肤浅, 也不能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要让学生在理解老师讲授内容的同时掌握学科以外的知识。要利用现有的有利资源对游戏进行设计, 提升幼儿学习积极性, 激发幼儿潜能, 以保证幼儿能够自主地去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进而拓宽认知上的视野。

2. 加强游戏活动的监督控制。

幼儿教育之游戏与教育 篇2

今天在网上找到了徐则民的游戏视频《谁和谁好》。应该是3、4年前的录像。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语言游戏。目标应该是非常明确,根据生活经验、扩散思维、找到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上海老师身上,整合常常是自然呈现的。而且,数学的介入总那么随时随地、恰到好处。这个活动中,她让孩子们自己分成两组,然后数人数。并且把“排头、排尾”的概念给孩子。用报告的形式来说出数数的结果。简单、自然的背后,是教育的有效与无痕。

材料的提供,非常简单。第一层次的活动,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脑课件。十个花瓣的花朵,孩子说对一次“谁和谁好,XX理由”就开出一个花瓣的颜色。教学的目标很明确,游戏的气氛很浓。第二层次的活动,材料是27个图案牌。图案只是黑白的简笔画。

设计的环节简单,但意图清晰。活动一,就是“谁和花好”的环节。孩子们积极调动着生活经验,把花的好朋友一一说出来。

老师的作用很明显,帮助孩子提升。在活动一中,徐老师帮助孩子在语言上有提升,不恰当的用词老师来规范,表达不清的理由,老师来梳理。活动二中,徐老师把不同的机会给不同的孩子。刚开始卡片配对是简单的,越往后越难。对孩子们打不上边的理由,徐老师果断否定。“小鸟和牛奶有关系吗?它能送牛奶吗?”促使孩子重新思考。

徐老师,你的游戏教学目标明确,游戏气氛很浓!

继续数学的话题,自己在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感觉很不错。早上下楼活动前的整队,我让孩子们分男女两队,报数得出总数,并让孩子们比谁多谁少?多几个?孩子们很感兴趣,特别是多多少的问题,挑战很大。因为每天这个时间来园人数是不一样的,而且涉及两位数的加减,但是总有孩子能知道。

在两个教学中间,我们有时玩数数游戏。两个两个数,倒着数,用单数数等多种形式,给大班的孩子以挑战,很受欢迎。不比每人自主挑一样东西去玩差。

散步拉手时,我让孩子们自己两两找朋友,发现有时没人都能找到朋友,有时却不能。(我班38名幼儿,有时会有缺席)有的孩子就能发现,不能的原因是缺席;二有时正好的原因是因为缺席了2个。

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教育游戏;幼儿教育;应用

教育游戏指的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是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设计游戏的时候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取得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从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它可以使游戏操作者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感与价值观、创新思考能力,且具备一定教育功能。它采用交互式教育方式,使教师、电脑、幼儿三者结合在一起,其操作的灵活性和良好的适应性为幼儿教育搭建了良好的舞台。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一时期的特点进行教育与引导,就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同时為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及智力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一、教育游戏的特点

教育游戏是专门为配合教育目的而设计的游戏,它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用游戏的方式做为教育的手段,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除此以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操作要求比较简单

3至6岁的幼儿身体各项功能发育均不健全,接受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对于教师或其他人员设计的教育游戏难度不宜太大,一般规则应比较简单,也易于上手,这些游戏,小孩子一玩就会,便于发现乐趣,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感官体验力。

(二)趣味性与时俱进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所实施的教育游戏,如果缺乏趣味性就很难吸引幼儿去做,亦不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设置游戏时可以加入时下流行卡通漫画形象,例如:托马斯、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也可以利用明快鲜艳的色彩来吸引孩子的目光,调动孩子的兴趣。

(三)教育游戏具有启发性

游戏在吸引孩子玩耍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孩子的某种能力,体现教育价值。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游戏本身创造出既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孩子去观察、思考、发现、表达,并能结合游戏开展适当的启发教育,配合语言教育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比如,为了培养孩子的颜色识别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卡通人物造型,结合配音展示颜色图示,像功夫熊猫的黑白、喜洋洋的纯白、彩旗的颜色等;为了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我们可以制作卡通人物相册,间隔播放,然后,让幼儿说出曾出现人物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我们也可以逐渐加大游戏的难度,呈现颜色、数字、字母等,提高孩子的综合识别素质。

(四)教育游戏体现多元交互性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幼儿做为游戏的主角,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去体验游戏过程所带来的欢乐,在游戏的同时,行为做为信息的反馈,便于老师与家长有针对性的交流,进而采取更为恰当贴切的教育手段,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我们说一切教育都应该有目的性。在了解了教育游戏的特点后,不难发现它也只是一种达到教育目的的辅助性手段,所以能够结合实际,灵活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教育游戏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运动类型的游戏,可以大大增加幼儿的运动量。比如传统教育游戏“丢手绢”、“钻鼠洞”等,在游戏中让学生动起来,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中,从而增强孩子体质并使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得以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只有在运动中,孩子之间才便于交流,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游戏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学龄前儿童的智力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创设性思维教育游戏可以最大程度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拼图游戏、简单魔方、搭积木、沙堆等,他们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智力又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师善于启发,让目标性教学融合到游戏当中去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设置不同的教育游戏。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可以将教育游戏划分为运动感觉类、结构类、规则类、象征类游戏;从角色定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单独类、旁观类、互动类、平行类游戏。比如:教师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就可以结合结构性游戏,用一些模型让孩子去辨别并找出相应的名称,这样可以更直观的理解图形,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四)教育游戏注重培养幼儿自信心与自主力

教育游戏因其独特的特点,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自由空间。这种教学手段更突出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保证了孩子的天性发展。教师在引领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挑选适合自身的游戏,先从基础的开始玩,等能力提升之后,再选择难度稍大的游戏。教育游戏要呈现出层次性,以此保证孩子的自信心。在游戏中,孩子也可以在游戏中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长短处,逐渐增强自控力。

(五)教育游戏利于培养孩子优秀品质

结合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教育游戏往往都来自于生活,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现实的生活。比如,开公交车的游戏,引导孩子感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帮助的,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避免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便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素质。

总之,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教育游戏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孩子思维力、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身体协调力等的发展,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瑜春.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价值及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2]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11

[3]时慕春.浅谈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应用[J].《教师?上 》,2012

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探析 篇4

一、教育游戏的特点及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教育游戏具有趣味性。教育游戏具有普通游戏的根本特性—趣味性。在针对幼儿教学所开展的教育游戏中, 趣味性应该是所有教育游戏特点中的前提要素。众所周知, 活泼好动、易受外界事物吸引和影响是所有幼儿的天性, 如果教育游戏不具有趣味性, 或者趣味性不能很好的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那这种教育游戏就是失败的, 失去了趣味性的教育游戏, 就会变得与书本教材毫无差异, 不仅过程枯燥无味, 而且很难起到教育的目的。幼儿阶段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始阶段和筑基阶段, 该阶段的教育成败直接关系到幼儿今后的性格建立、思维方式、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发展。因此, 趣味性十足的教育游戏能够起到将教育和孩子天性相结合的作用, 对于幼儿的后续教育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2. 教育游戏具有自主性。教育游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家长和教师的人为影响, 通过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 让幼儿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 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求知, 用亲身经历感知身边的具体事物。幼儿对于外界新奇的事物总是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教育游戏的作用就是给幼儿创造这样一种自主环境, 幼儿在游戏中, 可以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成人观念,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选择自己想要的物品, 所有行动和想法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 通过这种较高度的自主性, 能够激发幼儿对身边感兴趣事物的探索精神, 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幼儿今后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教育游戏具有交互性。交互性体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能够引起幼儿与其他人产生良好互动的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积极参加, 并且更容易达到教育游戏要达到的目的, 也可以提高幼儿和他人的交流及表达能力。交互性与上面提到的自主性并不相矛盾, 类似于自主创新和团队协作的关系。幼儿在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 家长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可以帮助幼儿教育游戏的更好进行, 同时, 教育游戏中的交互性也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选择优秀教育游戏的原则

1. 教育游戏的安全性原则。在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游戏时, 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身体状况。幼儿阶段一般是指3~6 岁的儿童, 该阶段的儿童身心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身体的各项机能和大脑的控制能力不是特别完全, 身体各方面也比较脆弱, 在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时容易受到伤害。针对这些特点, 教师在选择教育游戏时, 要在细节方面和游戏开展过程中时刻注意对幼儿的身体保护。例如, 选择体积较大且无尖锐棱角的教具, 既能避免孩子吞食又能防止碰伤;选择质地较为结实的教具, 防止因教具摔坏砸伤或碎片扎伤幼儿;注意维护教育游戏过程中的秩序, 防止因混乱拥挤造成挤踩事故。

2. 教育游戏的新颖性原则。教育游戏的新颖性其实与上文提到的吸引幼儿兴趣具有相同的作用。儿童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 对于多次和反复进行的教育游戏, 不仅会逐渐失去兴趣, 而且会给儿童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时刻留意儿童的心理和神态变化, 对于多次使用的教育游戏, 要做到及时更换或变通, 让幼儿在进行教育游戏时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 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 满足幼儿的新鲜感, 保持持续的参与热情。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

1. 加强幼儿的常识性教育。在幼儿阶段, 需要学习的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性东西, 这就要求老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 不仅要对他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 而且也要联系实际, 使儿童能够全面并且透彻地了解相关知识。幼儿因为自控能力比较差, 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如果只是一味学习书本知识, 很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转移注意力。 老师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引导幼儿更多地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 更能够增强儿童的日常经验, 从而增加儿童的日常知识。

2. 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幼儿在参加教学游戏时, 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同学进行接触和互动, 在相互间的交往过程中, 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话交流能力。在游戏教育中, 儿童能够很容易意识到自己是主体的位置, 是学习的主动者, 而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结语

幼儿的教学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性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巧妙利用教育游戏能够起到增强幼儿身体健康, 提高学习探索能力的作用。相关科研工作者应该针对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制定出更多符合我国儿童成长特色的幼儿教育游戏, 为幼儿的快乐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广大家长和教师也要不断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手段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辜国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 2013 (06) :19-21.

幼儿游戏教育策略 篇5

一、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比如:在玩“乘汽车”的游戏中,一开始我有意不强调“乘汽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停下来。这时,我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能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的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人们乘公共汽车时不排队,没有秩序会怎么样?幼儿有的说“:大家挤来挤去,谁也上不去”。有的说“:会上得很慢。”还有的说“:会挤伤人”。

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秩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针对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并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有些幼儿天性好动,坐不住,责任感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有意地让他们扮演责任性强的角色,如医生、交

通警察等角色,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性,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的优良品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到交往的本领。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互相协作;其次,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战士、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他人交往。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处理问题,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体验着过程与结果,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印证自己,求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着自己人格的内涵,学习并尝试进行交往。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趣味性加强。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他活动。比如在我设计执教的“5 的序数”一课,采用“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去,既然是“裁判”,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非常好。同样的,不管在哪门学科中,只要能恰当地使用游戏的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差,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有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三、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篇6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

1903年金秋时节,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筹办下,中国的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阅马场诞生,从那一刻起,中国的幼教从过去封闭的家庭式教育走向社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有关的幼教法规就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开展幼儿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在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时,也将游戏确定为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

一、我国幼儿教育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游戏教学是指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尤其在幼儿的教学中,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国外研究表明儿童是通过与他们周围的人、事物的互动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课程实施途径方面,许多国家都强调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例如,韩国的幼儿园不仅安排有活动区(包括积木活动区、角色活动区、语言活动区、科学活动区、艺术活动区),还安排有多种多样的室外游戏。然而国内,在人才竞争的前提下,游戏并没有被真正重视。父母攀比的心理让众多的兴趣班、特色园爆满,甚至不少孩子被剥夺了游戏权利;在幼儿园,游戏虽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1.教育目标的背离。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然而,功利化的幼儿教育却让社会对如何成名成家格外热衷。

2.教育方式的不当。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幼儿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规律,重结果轻过程。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和监督下,总是要完成远远超出自己年龄阶段的教育任务,他们的童年与童真都被功利化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不再对天上的飞鸟、水里的鱼儿感兴趣。

3.教育价值取向的歪曲。当前的幼儿教育,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学校,赢利成为其主要目的之一。高收费、豪华型的幼儿园遍地开花,而家长为使孩子接受所谓“更好的教育”,不惜花高额费用将孩子送进办学条件更好的学校。

二、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第一个儿童心理特点便是:“小孩子是好游戏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快乐,获得发展,幼儿也正是通过游戏,认识了我们生存的世界。在游戏活动中孩子学会了计数、逻辑、语言、表达、表演、空间想象、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知识,如此,孩子的身心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1.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所有的游戏都是以生活中的原型来展开的,生活中的原型在孩子的游戏中总可以表现得非常美好。如开公共汽车的游戏中,使他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质。

2.游戏有利于幼兒智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思维的积极活动,形成了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学前儿童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刻,动作思维的特点需用具体的动作来进行思考,而游戏则充分地体现了“动作”这一特点。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实际上也是借助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具体活动来实现的,譬如搭积木、堆沙土等对于童的智力发展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3.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地发展。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幼儿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游戏有具体实践性的特点,在运动类游戏中,譬如“老鹰捉小鸡”,幼儿通过一定量的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助于如肌肉、骨骼、关节等身体各部分得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从而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协调性得以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游戏对于增强幼儿身体的抵抗力,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4.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的审美情趣是朦胧的、不确立的,在游戏中,幼儿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好的事物。通过游戏,不但可以从色彩、形状、方位上培养幼儿的美感,而且使幼儿逐渐认识到社会中的美丑与善恶。

5.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形成。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教育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促成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为今后的人格发展和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而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良好的伙伴关系为每个参与进来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游戏中,富含着社会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协作,有人际交往,有相互尊重与谅解等,孩子们学到了他们作为社会人应该具有的一面,为他们将来自如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应注意对游戏作出评价

作为幼儿教师,需要真正地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开发游戏的形式与内容。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开发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与内容,还要注意对游戏作出适当的评价。评价除了指对游戏结果的讲评外,更多的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作出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以便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关计划,最终促进孩子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警惕那种以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而是带着一颗童心以玩伴身份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同时应当改变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的落后现象。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让每一个孩子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唐莉莉.浅析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郭力平,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

[3]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游戏教育幼儿教育 篇7

游戏总让幼儿牵情, 牵情在欢快的活动中, 牵情在激烈的竞赛中, 牵情在刺激和上瘾中, 游戏舞蹈蝶双飞会在无形中获得了舞蹈技能和必要的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优化:“插入”“融合”总相宜

游戏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活动, 相互代替不可能, 相互融合更有效。当两者结合时, 可以改变乏味和低效的教学, 可以让以前偶然的、支离破碎的游戏变得更加清晰。在教学中采用“插入”的方式将竞赛、表演等游戏环节适时的加入到舞蹈中来, 调节课堂气氛, 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融合式是将游戏和舞蹈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发挥两者的最大价值, 从形式上看它是完美的, 从效果上看是可行的。

教师要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 设计不同难度不同主题的舞蹈, 小班多选形象突出的音乐, 方便表现、特点鲜明的节奏, 幼儿一听到音乐就能即兴表演或有表演的欲望, 如兔子、鸭子之类的游戏舞蹈。中班转向选择反映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 可以让孩子通过舞蹈体验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 这样的舞蹈主题中有游戏、有音乐, 幼儿自然会显示出热情。

二、准备:音乐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的选择除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一些旋律简单、节奏鲜明的音乐外, 特别要选取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的音乐。其次, 音乐的选择还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富有故事情节的音乐不仅能让幼儿产生舞蹈的“欲望”, 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想象, 激发他们自己去表演。如, 音乐“母鸡搬进新楼房”就是一个旋律简单流畅、节奏鲜明、有着很强故事性的曲子。它描述了一只老母鸡的辛苦、通过努力终于有了新房, 接着介绍了搬进新楼房后的许多有趣的故事。这类的音乐就很有情趣。

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 注意力不集中。因此, 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提炼出夸张、有趣、故事性强的舞蹈动作, 如采用开火车、追逐等游戏, 让幼儿觉得简单易学、容易接受。例如, 我在编排的“小红帽”歌表演时采用了动画片中小动物赛跑时手捏拳、含胸、屈膝、促跑的夸张动作。在教授过程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你瞧, 一下课, 幼儿三五结伴一起练习呢!他们还讨论在动画片中见过的类似动作。

教师选择幼儿舞蹈, 通常要选择独特、新颖、充满儿童情趣的配乐, 它能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 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适宜儿童的情感表达。教师应注重引导孩子的节奏训练, 让孩子明确一个八拍是怎么回事。孩子们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发挥打节奏的能力, 在心里默默地数, 反复地练习每一个动作节奏, 通过背诵节奏、听音乐, 让孩子们对音乐进行思考。这时, 教师在选择音乐时, 可以使用节奏稍复杂的音乐。如:┃╳╳╳╳┃或者┃╳╳╳╳┃让孩子感受动作和节奏的融合。到了大班, 可以选择一些没有歌词音乐, 请儿童参与到创造活动中, 孩子们在现有舞蹈基础的前提下, 根据节奏、速度, 表现不同风格的舞蹈。

选取音乐与舞蹈动作富有游戏性, 就会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他们就会快乐的地加入其中, 从而不断发展幼儿的舞蹈能力。

三、过程:增强对舞蹈动作的记忆

幼儿学习舞蹈首先要有极强的节奏感, 才能谈及对舞蹈动作学习。所以节奏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的节奏感主要指幼儿对音乐中周期性出现的节拍上的强弱变化的感觉, 对各个音的长短以及乐句的反应, 将趣味性的游戏加入到舞蹈中能引起幼儿敏锐的节奏反应。例如, 在教“小跑步”的基本步伐时, 一拍两步和一拍一步的节奏幼儿往往很难掌握。本人在教授时告诉幼儿我们现在要去登山了, 准备好!上“山”, (音乐起) 一拍一步。老师喊“下山啦”, 幼儿马上能够换成一拍两步的步伐, 以示下山。音乐不断重复, 攀登的步伐不停地反复, 在这个登山游戏中幼儿将一拍两步和一拍一步心领神会, 这为今后的律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好动好模仿, 所以教他们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比较容易。但是, 要让幼儿达到真正的理解消化还需借助游戏的手段。例如, 在教“摘果子”的转腕动作, 教师可拿来实物, 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真实体验, 哪个幼儿手腕转的正确, 教师就请他把果子放入筐中, 算是他摘到的果子, 并再发给他一个练习, 就这样看谁最后摘的果子最多, 谁将成为“小果农”。

幼儿律动教学, 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景的方式。比如, 教“鸟舞”时, 我让孩子们假想开音乐会的情境, 教师先扮演一种小动物, 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模仿, 幼儿熟悉音乐之后教师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组织动作和设计人物或动物形象来扮演。让幼儿根据角色想动作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的思维, 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 可以按自己的想象做出自己喜爱动作, 他们会变得更具有创造力。然后我让幼儿穿戴不同的动物帽饰, 分组演角色, 放音乐, 然后小动物跳着不同的舞蹈上场, 听什么音乐上什么动物, 然后选出最好的演组。幼儿在变化的节奏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提高了对舞蹈理解和感受。

游戏教育幼儿教育 篇8

伴随经济的发展, 中国幼教这些年的历程越来越朝着“现代化”这个趋势发展。 高大宏伟的园舍;庭院式的活动房;电脑、互动式电子白板、触屏电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此外, 有的美术专用室装修堪比展览馆;科学发现室内声、光、电等高科技结合的设备让人惊叹, 宛若走进了科技馆;就连班级里孩子们玩的玩具都是高仿真进口的, 厨房里除了煤气灶不能点火、微波炉不通电之外, 锅碗瓢盆、各类调料罐真是应有尽有。 一套玩具少则上万, 多则数十万……如此这般, 让孩子们完全进入了一个极度精致奢华的迷你世界, 玩起来也要小心翼翼, 失去了许多乐趣。

再看安吉, 摞起的砖块、沙地沟渠、竹梯轮胎、油桶木板……神奇的是, 这些朴拙到有的都称不上玩具的材料都是孩子们最心爱的游戏伙伴。 他们飞奔在场地上, 用竹梯架起一座座竹桥;他们如杂技团的演员一样行走在滚动的油桶上, 掉下来, 又继续爬上去, 哪怕伤痕累累……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冒险。 他们在沙地里淘宝、和泥浆, 用枯枝树叶装饰出最美的、最可口的“点心”……看似粗野的游戏想来是多么熟悉, 不就是我们儿时曾经和小伙伴们撒野的情境吗?

再看安吉的老师, 静下心来, 管住嘴、管住手, 仅用一双眼睛就能做教育和教学。 她们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们有了冒险和挑战的勇气, 她们赞许的眼神让孩子们有了不断前行的力量, 她们疑惑的眼神给了孩子们更多思考, 她们冷静的眼神记录着孩子们真实的游戏过程, 这就是“安吉游戏”的精神所在, 真正体现幼儿游戏开放、自主、创造、愉悦的价值。 其带给幼教人更多对于游戏的思考, 这么多年, 我们追逐的所谓游戏精神给了孩子什么? 为什么放手了反而是最好的游戏教育? 追溯根源, 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一、儿童学习方式与特点

儿童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内容的积累和学习效果的呈现。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 而这样的教育内容会受到应试教育的辐射作用的影响, 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教什么, 孩子学什么走入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角度, 几乎把它等同于中小学教育, 觉得入园后即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关键时期, 而忽略了这一特殊时期孩子的天性及孩子的学习特点。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 周围的一切都是他们好奇的, 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眼、双手去触摸这个奇妙的世界, 他们渴望知道每一个“为什么”。 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摆弄中学习和探究, 他们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体验, 而这些往往成为成人眼中“幼稚无聊”的行为, 轻视或无视这些幼稚行为中蕴藏着的重要的教育价值, 成人也几乎不愿意进入孩子的世界, 和他们一起探究每一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 自然也错过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教育契机。

二、重课程轻游戏的幼儿园课程结构

重游戏还是重集体教学? 教师、园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游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游戏的发展前途, 是一味地迎合家长们的“认知需要”? 还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重视游戏的价值?从主管部门的决策、 监督到园方的指导管理最后在教师身上具体落实, 形成由上而下的发展脉络, 层层落实、层层重视。 事实上, 无论从教师专业技能的考量还是园所发展的呈现看, 我们都摆脱不了以“课”定论的局面。 每个学期, 各类集体教学评优课、展示课让老师们根本停不下来, 各类骨干教师们的选拔也是以公开课的级别、次数定夺厮杀, 似乎唯有优秀的教学活动才是敲开教师成功的大门。 当我们高举“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的旗帜奔走在集体教学活动研讨、观摩课、评优课中时, 谁去思考儿童游戏的未来在哪里? 是加班加点创造的游戏环境、琳琅满目却形同摆设的游戏材料? 还是我们无视孩子们渴望的双眼?

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缺少科研性研究

游戏的价值显而易见, 但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 游戏的准备、组织、评价显得繁杂, 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 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很高, 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筛选制定游戏内容、创造游戏环境。 需要在幼儿游戏过程中, 用心观察、关注游戏现象及儿童发展, 善于思考, 并结合科学的理念, 将思考以指导、谈话、评价等不同形式渗透于幼儿游戏中, 以获取更多对儿童发展有益的价值, 再进入重新一轮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的科研态度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发展。 如此看来, 教师爱幼教、爱孩子的职业素养及善于观察、善于评价的专业技能都显得尤为重要。 就教师队伍的现状看, 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型发展格局不容乐观。 专业技能好、师德高尚的教师与师德差、专业技能贫弱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中的两头, 而更多老师正在成为一代迷茫者, 她 (他) 们有的奔波在成为骨干教师的道路上, 频繁地通过教学评优、展示和大量论文写作展现自己的才能;她 (他) 们有的在频繁应对幼儿园里的各类验收、创建、大型活动, 将大量时间用来创设可见的、丰富的环境及完善资料, 忙碌地填写几乎没有价值的各类表格;她 (他) 们有的还迷茫在初入幼教行业的适应期, 学着与孩子的交往技巧、与家长的沟通之法、与同事的相处之道。 而“科研”则成为一个让这些老师爱不起来, 甚至恨之入骨的词汇。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游戏精神, 提倡的是一种儿童本论的理念, 是一种科学的儿童立场。 而这种游戏精神, 则是儿童游戏的真正价值, 摆脱一切繁杂的观念, 把游戏还给孩子, 让孩子在真实的、自然的环境中交往、探索、创造。 作为教师, 我们要站稳儿童立场, 尊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方式, “以学定教”, 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 用虞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游戏课程更加有趣一点、生动一点、实在一点、有效一点。

绿色教育游戏先行 篇9

当前,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已认识到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行环保教育的实验、研究。热门的环保教育中,教育者不惜代价,拍摄录制电影、录像让幼儿观察;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孩子感受了各种危害对人类的威胁,也能说出“要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种种措施。但在内容上较宽、脱离幼儿生活,方法上的研究还显欠缺。因为他们常常从形式上将环保活动作为幼儿园特定的“大”活动,其目的是想凸显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区分于其他教育活动,不能完成“知”与“行”的转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幼儿的“知”和“行”明显脱节。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号教育。这也就意味着环保教育最终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生命力。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我们幼教界更需要寻求如何实现将幼儿的“知”和“行”两者的转化,即环保意识如何转化为环保行为。我们意识到作为农村幼儿园除了与幼儿教育的目标一致之外,还应具有具体化、现实化和社区性的特点,在幼儿园活动的目标、内容上更切合实际,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村本土化特点。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已深深走进了幼儿的生活。但正如英国列斯特大学教育学院资深教授莫尤斯·珍妮特女士所说:“游戏不只是‘游戏’。”在幼儿园中,游戏有着双重的目标:对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为游戏而游戏;对于教育者来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手段,将游戏纳入教育活动之时,便为游戏设立了外在的目标——发展目标。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具有别的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那便是:让游戏成为游戏,又不只是游戏。只有这样,它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在游戏中渗透环保教育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游戏自主性,一方面又不能放任不管。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自主活动,同时又真正起到服务于教育的作用,教师应该做到观念上明确自己的游戏指导作用,而表现出的却是游戏的辅助地位。

1 从感知入手,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生态与环境的好奇与兴趣。

每次一到游戏活动时间,幼儿游戏材料随处可见,纸屑随处飘扬,废旧电池幼儿爱不释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评价时间,向幼儿介绍废物产生的途径、废物的种类,了解废物的功用和危害,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拓宽幼儿的视野,使幼儿乐谈、乐学、乐做,进一步调动幼儿探索废物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情绪化阶段,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支配,而他们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抓住这一点,我就布置给孩子一个观察作业,要求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家附近的小河,让幼儿发现河面上的垃圾,被污染后的河水颜色、味道,激发幼儿的同情心。我又给孩子描绘了我们小时候的小河的模样,清澈见底,无数的鱼儿欢游其中。引发幼儿喜爱洁净环境的共鸣,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

2 身临其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欲望。

植树节来到了,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感体验法进行绿色教育。区角游戏前,我先在活动室的墙上“造”了一小片“森林”,将其它的墙壁留白。孩子们围着这些图片有的说:“树太少了,如果是个大森林就好了”;有的问:“老师,这是些什么树呀?它真漂亮!”有的说:“这么漂亮的树,小鸟也一定喜欢的。”于是我将孩子们的建议一一列出来,并请小朋友一起来装扮我们的墙壁,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说要画小鸟,有的要做手工,有的要合作一大片“森林”……在几次活动后,孩子们把这片墙当作了自己的伙伴。他们会说:“今天,小鸟又多了三位朋友,它们在树上唱歌呢!”通过区角游戏孩子们从内心激发了关心小动物的情感和关注他们生存环境的意识。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我们把废物收集起来,每一件废物在我们的手里都会变成有用的玩具。这些物品外形、大小各异,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极大,有的幼儿用盒子制作了一台电视机;有的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废电池和盒子制作了火箭;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汽车。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思考;玩中学会了尝试;玩中学会了合作;玩中学会了分享。游戏、制作中孩子们明白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并使幼儿的亲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性行为。搭建活动中,孩子们还会找来一些标志,用它们陈列在马路上、建筑物旁。停车标志可以提醒马路上的车辆有秩序地停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标志规定了不同车辆的车道,保障行车安全……从认识标志到了解标志的含义再到灵活运用标志,环保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内在需要。

操作活动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正是这些集环保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我们还利用表演游戏时间,组织开展了《瓜瓜吃瓜》《废物商店》等经典故事表演的游戏活动,融儿歌、音乐、美术、游戏、表演为一体,使幼儿懂得了如果一个人只图个人方便而不顾公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以情促行,让幼儿的环保意识、态度转化为行为,把幼儿园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又到了游戏活动的时间,我组织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还给小鱼一个美丽、舒适的家。通过热烈的谈话、讨论后,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发明一种河面垃圾清理机,来清理河面上的垃圾;有的说把垃圾捣碎做成砖瓦,用来造房子等,最后决定首先在游戏角开设一个班级“废物回收”站。于是以后的每次游戏中,大家都自觉地从我做起,把各种废弃材料积极主动地分类投放到“废物回收”站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行为。游戏场面忙碌了许多,也干净了许多。看到每天孩子们投放废物的身影,我们感到欣慰。

环保教育的内容、途径无所不在,从情感入手、重视幼儿的动手、参与,只有通过幼儿的实践,一切教育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虽说游戏已成为整个幼儿园课程方案中的基本活动和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但我们的绿色教育理念融会贯通渗透在我们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4 以点带面,让幼儿的环保行为变成大家的榜样,把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推向全社会。

保护环境的教育虽然很重要,但这只是一个点,废物回收活动更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小点,但这一个点,渗透到幼儿的心灵中,对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家,对社区,乃至对全社会,都象是一股清泉,“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的国家更昌盛,我们的社会更具生命力!

随着一个个场景的观察,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思索,随着一个个活动的感悟,把绿色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让幼儿们逐步明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要共同保护我们绿色的世界——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摘要:从环保教育的理念入手,提出了“绿色教育,游戏先行”的幼儿教学方法。

善用游戏,创新教育 篇10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 对于刚刚高中毕业、从高考的枷锁中脱离出来的大一新生来说, 这堂教育课正是引领他们走向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的第一步。

1. 传统的校史校风教育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 有着优良的学风和光荣的传统。因此, 校史校风教育成为每所高校传统性入学教育的指定内容。通过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校友的光辉事迹, 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 增强他们对大学学习的信心, 并激励他们今后奋发图强, 努力学习, 树立为母校争光的决心与斗志。

2. 法制及校纪校规教育

法制及校纪校规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重要的一环。新生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 相对紧张压抑的高中生活, 大学生活有了更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这令他们感到无比的放松与自由。因此, 通过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及学校有关管理、规定文件等, 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对学生的有关要求, 增强了他们的法制和纪律观念, 帮助学生学会以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自己。

3. 专业思想教育

让新生能安心学习必须要求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了学习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通过专业介绍, 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学习内容、培养要求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指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竞争, 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提高他们对专业的热情, 稳定专业思想,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4. 理想与信念教育

大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每位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都会对大学怀有美好的向往与对梦想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使学生们能正确认识自己,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大学学习环境里不断审视自己, 提高自我。

5. 安全教育

通过向新生们讲解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通过真实的案例, 教育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引导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习惯,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共同创造有序的生活环境,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对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侵害。

6. 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 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 产生很多烦恼。大学新生经历了高考, 刚从紧张压抑的高中生活中走出来, 跨入高校, 对大学充满了向往。一旦新生面对新环境产生了不适, 又不能及时调整, 就容易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因此, 高校通过心理教育提高大学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传统入学教育的弊端

中国是个文字说教的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字说教的方式开展。一直以来,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的都是一种静态的教育模式。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通常是以座谈会、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学校以一种固有的传统的方式进行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开会把校史校风教育、法制及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理想与信念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直接直观地灌输给大一新生, 迫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熟悉学校情况, 安心投入到大学学习中。但通过调查分析, 这种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 而且从学生反馈的意见中可以看出,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帮助意义不大。这种“形式”大于“内容”, 甚至是“走过场”的教育大会形式的效用越来越低。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入学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同学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 教育者必须创新思想, 改变观念, 创造新颖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三、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特点, 善用游戏, 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1. 改变陈旧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教育管理范畴的重要内容, 因此,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开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才能使教育工作富有成效。迄今为止的教育管理实践存在两种对立的教育管理观, 一种是从属社会教育管理观, 一种是主体教育管理观。从属社会教育管理观带有“从属”性, 强调教育的社会、政治属性。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教育观, 注重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而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国高校一直以来是从属社会教育管理观起主要作用,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片面地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从属关系, 忽略了教育的特点、规律和相对独立性。片面强调集中、统一的传统教育模式, 忽视了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常表现为静态管理、封闭管理等。可见,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的树立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它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入学教育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育成效。

2. 面对新情况、新特点, 建立多元化教育模式

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 学校学生管理系统需面对教育环境发生的变化, 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 建立与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1) 善用游戏模式进行生动教育

教育, 不管是对小孩还是成人, 其最佳效果是在游戏中得到的, 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而绝不是强灌输、填鸭式的。通过面对面的全体参与、亲身体验、游戏实践、交流分享等方法, 把许多抽象的理念如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聆听技巧、沟通技巧等化为无形的、无声的个性体验直达新生的心灵。它给学生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洗礼, 心灵上的冲击。它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们组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 使它们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一起分析讨论, 一起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受益良多, 从小游戏中收获了大道理和人生哲学。同时也形象地传达了我们这些教育者认为应该灌输给受教育者的学习和规范的内容。其实类似这样的游戏教育模式就像一堂生动的课, 将人性的善良、沟通的要件、目标的实现综合在一起, 让学生们去感受。

2) 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有所感悟, 有所收获

常规的新生入学教育缺乏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其实我们应该在传统入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配合小游戏, 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这种模式的教育, 给学生的印象才会深刻、影响才会长远。例如我们传达的理念———沟通、合作、团队、参与、信任等, 其实这些学生都知道, 然而通过游戏的独特方式可让学生们将这些理念理解和消化,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让每一个人在激动的时候自发地去体、去获得。当学生们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的时候, 他们已经开始理解这些思想, 并开始学会升华所理解的内容。为了能最有效地达成目标, 他们都不由自主地去调动自己所有的激情, 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 运用更加先进的方法去完成, 尽力让组员之间的沟通变得更顺畅。当任务完成时, 大家看着自己的成果, 分享欣喜和快乐的同时, 更加愿意去分享彼此的收获。在此刻, 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一个人的体验不只归于他一个人, 并且还能分享到每个人的收获和快乐。

3) 结合心得体会谈游戏教育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事实上, 一个游戏如何选取、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如何调节、如何适时介入、如何确保安全, 规避风险, 如何有效应对内部产生的各种问题等, 这些细节问题都是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必须注意到的。游戏教育模式的实施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 增强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通过实践研究, 归纳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 尽量活跃学生多感官去感受、体验, 从而不仅获得知识, 更是获取了技能、方法与情感。

第二, 确实、真正转变观念, 让自己始终能站在学生朋友这个角度上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以心换心、以情唤情。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上的成长, 更应关注到学生在心理、情感方面的成长。

第三, 树立“少教化, 多活动;少灌输, 多体验;少打击, 多激励”的教育理念, 善用小游戏、大道理的方式授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教育影响, 让他们在累与泪以及胜利的喜悦中感悟游戏的真谛, 从而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绵涛.试论教育管理观.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7 (3) .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GPU处理器下一篇:海南美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