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音乐幼儿教育

2024-05-09

游戏音乐幼儿教育(精选十篇)

游戏音乐幼儿教育 篇1

一、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游戏简介

音乐教育课程在幼儿园的教学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实行幼儿音乐活动教学, 不仅可以让幼儿情操得到熏陶, 强化幼儿对美觉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还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发现、创新。在教学幼儿音乐课程时, 用心分析教材资料, 充分运用各个教育素材, 进一步引导幼儿去深入了解、感受学习音乐时获得的情感、精神。使幼儿在音乐的道路上取得飞速的发展、拓张, 让整个音乐教学项目活动举办得更加成功。

音乐游戏指的是那种歌曲伴奏永不停息的游戏项目, 在游戏里的活动项目必须要契合所学音乐的核心内容、情感、节奏、曲风, 而且必须有一定规律性。音乐游戏就包括了音乐跟游戏两者的特性, 对于整个音乐游戏活动的举办、感受以及情绪的培养, 都起到了积极的功效。

二、音乐教学本身存有的一系列缺陷

(一) 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对音乐教材的掌握情况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不利影响, 通常会将整个游戏的重心放在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好教学的内容上, 反而忽略了对他们进行音乐艺术熏陶培养。可是实际的幼儿音乐教育重点根本不是要灌输给孩子千千万万的音乐知识, 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必须要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情感。教学幼儿音乐的最主要的目的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去倾听、去了解、去扮演并且创新。

(二) 幼儿园相关音乐教材的内容过于单一、枯燥

每一首歌曲都是教学最主要的任务。类似于音乐游戏这一科目, 唱唱跳跳、节拍乐, 诸如此类的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游戏题材是少之又少的。音乐游戏这一类型的课程教学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的环境里, 在游戏的同时学习音乐的知识。调动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象力以及新奇的创造力, 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音乐交流里, 比如老师在唱《快乐歌》时, 可以让孩子们配合着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转一圈等, 让他们尽情地想象、创新。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 孩子们就可以学得又快又好。

(三) 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指标任务而放弃孩子们真正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机

每个学期的开头, 教师们必须要设计出一整个学期的教学方案。比如:两节课必须要学会一首歌, 一个星期必须要学会一个舞蹈。可是有时候, 老师为了学习进度的问题, 可能一首歌根本就还没教到一半呢, 就放弃不教, 开始其他新音乐的教学了。这种教学使得孩子们根本还没消化上一课程的内容, 就得被强迫塞下这一节课的知识了, 根本进入不了音乐真实的世界里。这样也就不能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和快乐了, 对音乐的兴趣也就会慢慢流失。

三、将音乐游戏跟音乐教育模式有机整合的策略

(一) 创设玩音乐游戏的环境, 让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的乐趣美

不论什么风格的音乐都有着属于自身的情感、精神。可以让孩子们在参与到游戏的同时, 融入一些音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不同的教材, 去播放不同的音乐, 让孩子们在正确的环境里去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在音乐教学的过程里, 引导孩子们在特定的背景下做游戏, 寓教于乐。

(二) 设计科学的音乐游戏, 可以让幼儿融入到角色里深入学习音乐、认知音乐

1.角色扮演

在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材里面, 有很多关于一些植物、小冤家或者水果之类的音乐。想要让幼儿们更接近音乐,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扮演音乐里的角色, 让他们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比如“幼儿园是我家, 老师像妈妈……”这首歌, 就可以让孩子们扮演老师的角色, 来管理其他的小伙伴, 来领着他们唱歌等, 让他们知道老师的辛苦, 在另一方面会让他们变得更懂事。同样地, 也可以让孩子们扮演一些动物, 让他们从中体验最大的乐趣。

2.听觉练习

教师只是在对歌曲音节上下、对音调高低、对节奏的快慢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而已, 幼儿们通常会觉得非常单一, 当然, 对所学的知识吸收就会变得异常被动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听觉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一边玩耍的同时去感受音乐、认知音乐等。就像在做《一个雨天》这一音乐游戏时, 就可以让孩子们练习听觉。发出不同的声响, 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程度的“雨天”, 使得整个画面感十足, 先听听、再想想, 通过敲敲打打体验音乐, 幼儿整个音乐的动律就会在潜移默化里形成了。

四、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篇2

摘要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教学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有趣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特征。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深入地剖析了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合理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并指出了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游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音乐;音乐教学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音乐感受力游戏 4.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2.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2.1角色游戏 2.2听觉游戏

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幼儿音乐课堂教学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积极利用儿童的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创造出一定的形象和意境,可以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实践表明,音乐游戏已成为儿童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本文立足幼儿音乐教育,针对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研究,既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素质化、质量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又有利于将理论问题具体化,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一、音乐游戏的相关理论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根据音乐游戏的功能,我们可以它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儿童的节奏感可以通过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节奏训练类游戏就是在教学中把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穿插起来,克服单纯节奏训练的单调。

2、音准训练类游戏。

将活泼的游戏融入枯燥的音准训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练习音准的训练中加入“问好”,老师唱着向同学们问好,学生反过来向老师唱着问好,既可以训练音准,又增添了课堂趣味。

3、音乐感受力游戏。

即是通过游戏动作感受音乐的游戏。比如教师给学生放一段带有休止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自由行走,当听到休止的时候立刻停住。反复训练学生可以体会到乐句的特点和规律。

4、音乐协调类游戏。

声势是音乐协调类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老师可以根据教授的乐曲的音乐特点设计声势,让学生在边听边唱的同时训练身体协调性。

5、识谱类游戏。

对于儿童来说,识谱是比较困难的。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好动爱玩的特点来设计训练游戏,例如可以让他们扮音符做“小音符找家”游戏,也可以在地上画出五线谱让他们“眺谱”或进行读谱比赛。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从现实来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普遍赞同和推崇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来讲,顺应儿童成长发展规律,迎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让其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无疑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可以说,游戏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心,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他们能以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为例,其中游戏歌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些游戏歌谣所表现的内容也大都是孩子们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另外,争强好胜也是儿童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而音乐游戏中的竞赛性因素,恰恰能让他们在优劣胜败中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例如“听歌取名”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幼儿根据听到的乐曲,给乐曲取名,并积极说出取名的理由,然后再讨论谁的名字最贴切。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到竞赛的有趣,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所以说,游戏与幼儿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游戏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将在孩子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感觉器官得到锻炼,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及思考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认识。其次,游戏抓住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其音乐素养的发展。音乐游戏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容易地引起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中,对音乐的认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积累起较多的感性认识,为音乐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幼儿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儿童尤其如此。由于发育特征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儿童还处于感性学习的起始阶段,简单的声像和情景的设置很难让其产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情景,才能将更多的感性认识植入到幼儿们的大脑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遐想空间。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儿童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音乐课堂中缺少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音乐教师比较看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发声练习、范唱歌曲、唱歌谱、读歌词、学歌曲,过于死板单一的教学程序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视谱、听聋练耳、节奏训练等过于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往往使幼儿感到厌倦,并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中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种课堂形式,其通过集体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素质,让他们在自由体验中发现知识、培养兴趣,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人文诉求。可以说,音乐游戏是儿童学习音乐知识的一座桥梁,它不仅符合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意识倾向,而且创造性地将音乐教 学与儿童的兴趣爱好联系在一起,让其在游戏中创造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不仅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判断,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分析和观察来找出学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详细的解说来分析这些问题,并通过亲身的示范来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在不断更正错误,提升音乐水平。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作出判断,让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教学过程偏重于师徒传承,教学的单一性容易让儿童学到的音乐知识比较单一。其次,教师解说示范、儿童演唱模仿的教学模式始终是将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偏重于教师的教授而不是儿童的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受到了抑制,难以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音乐游戏的出现是对传统建构式音乐教学的一个突破,它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人,成为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学习音乐对于儿童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种融合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也全面促进了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的策略

从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来讲,在教学方法上,范唱教学、情境教学、动画教学及音乐游戏教学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但是从进行程度上来看范唱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简单快捷,但是其不容易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往往只是为了唱歌而唱歌,孩子们从中也体验不到音乐的美妙,学习不到歌词以外的其它东西。其它教学方法而言,虽然都优于范唱教学,但是受传统幼教理念的影响,一是开展频率较低,二是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完全。就本文着重探讨的幼儿音乐游戏而言,许多幼儿教师并不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不注重从音乐中挖掘题材来设计游戏,有些音乐游戏过于陈旧而且方式单一,还有些幼儿教师不注意对音乐游戏的组织,往往使幼儿只沉浸在游戏本身的活动中,迷失了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策略。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策略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在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必须要明确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什么。音乐游戏只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但是其却不是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进行音乐游戏教学设计必须要有计划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不能为了形式的生动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否则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在游戏前应该要先把游戏内容精熟并且详细的解说课程内容给幼儿听。要避免让孩子们产生错误的观念,还没有完成学习就急着去玩游戏,否则,这样的音乐课堂将失去教学质量。比如在教授《蛐蛐和蝈蝈》教师可以结合课件,伴着具有京剧风格的歌曲伴奏讲一个“蛐蛐和蝈蝈”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但是要及时将他们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切不可让小朋友们在故事中想象的太深太久,影响音乐课的正常进行。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富于想象是儿童一种普遍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也是游戏本身的一种属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灵活设计一些具有想象力的音乐游戏,变传统的抽象教学法为具体生动的实例演示,不仅可以避免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枯燥单调,而且可以让幼儿音乐课堂呈现出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在音乐游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类游戏。其一是角色类游戏。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幼儿音乐教材之中,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歌曲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比较有趣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情绪和形象。实践证明,角色类游戏不仅会让幼儿感到新鲜好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其二是舞蹈类游戏。如在学习《下蛋啰》这课时,为了让儿童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使他们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音乐教师可以设计“母鸡抢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幼儿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幼儿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而且能更深刻地感悟歌曲的意境。(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中的音乐和歌曲一般都按照既定的教材来进行。如何将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合理设计进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化,需要音乐教师树立起一种强烈的游戏教学理念。虽然教学目标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教学内容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其实每一个音乐和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和情景。音乐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这些情绪和情境进行模拟和再现,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不管游戏形式如何,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例如,在教授《龟兔赛跑》这首曲目时,可以先让学生说故事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营造某种环境,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他们自由发挥,用形体动作来展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中的乌龟和兔子。在让他们聆听曲目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其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上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的变化来用动作和表情来反映故事情节的变化,不仅会让他们觉得曲目本身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这首曲目意境与旋律的理解。

2、从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如前所诉,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在心理基础,培养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不断创新音乐游戏的方式。《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他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必须要以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导入为前提。要通过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导入设计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然后再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提高音乐素质。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从儿童的“兴趣”入手。例如在教授《火车开啦》这一曲目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用强、弱的对比,伴着咔嚓咔嚓,轰隆轰隆的象声词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又由近向远行使的声音。之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来扮演火车司机和乘客。从家乡出发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山河。一路上,师生与歌曲《火车开啦》的音乐相伴相随。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还应注重游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尽量避免单一重复的游戏方式。音乐幼师应尽量进行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设计工作,然后再课堂上让学生来参实施,每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功用。例如在教授《如今家乡山连山》一课时,针对合唱乐段的特点。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替进行听音游戏、节奏游戏及识谱游戏,这样才会让学生不觉的乏味单调。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可以视具体活动的需求来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具,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具来设计一系列活动,不要浪费了制作好的教具,让它重复的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裁剪出一些许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星星戴在头上,或贴在教师中,让学生在静谧的乐曲中感受氛围,快速融入到音乐角色中去。2.1角色游戏。

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情绪,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2.2听觉游戏。

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幼儿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幼儿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幼儿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幼儿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策略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幼儿园的课堂组织有一定的自由性,所以在幼儿音乐课堂上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做好充分的安排。应充分考虑,进行游戏是否需要特别的道具,是否要求幼儿离位进行等等。同时还要安排好游戏进行的时间,是在教授新课之前作为导入,还是在讲解当中作为新授,或是放在后面作为巩固复习。这都要与音乐课程的总体安排相协调,以便更好地发挥音乐游戏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声源寻找》这一个课时,在经过层层铺垫后,幼儿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首先要事先讲明游戏规则:第一不允许用语言来表达情景的意境;第二应尽量利用更多的器具来表达丰富的声音;第三表现的内容必须丰富且形象,然后再对各小组进行分别指导。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毕马龙效应”表明教师的热爱和期望,能让幼儿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其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游戏虽然具有竞争性,但是游戏过程中孩子的积极参与,对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的了解和认知才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教师在对音乐游戏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时,应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所在,要抓住时机赞赏他们的每个亮点,每一点与众不同,每一点进步。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如果音乐教师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能有效激起其参加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四、结语

音乐没有固定的意义,体验音乐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性化地创造音乐的过程。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做出的各种艺术决定。音乐教育本身就应当使幼儿尽可能地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让幼儿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和发现。“在音乐课上应当鼓励幼儿生动、活泼地动起来,尽情体验音乐的没和力量,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哪怕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只要出自于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幼儿自己的内心,都是好事。

参考文献

[1]丁丽霞.分步走,让幼儿爱上音乐游戏[J].新课程(下),2012年12期 [2]李志鸿、王娟.在音乐教学中游戏,在游戏中教学[J].音乐天地,2011年 06期 [3]徐玲.音乐活动角的创设与指导[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12期

[4]朱静.浅谈幼儿的音乐活动教学—以《小孔雀》的生成为例[J].生活教育,2012年16期

游戏音乐幼儿教育 篇3

关键词 音乐;游戏;教育;整合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声音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其中,幼儿的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农村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还停留在教几首歌,跳几支舞,在黑板上打几个叉用手拍就是打节奏,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幼儿艺术感受力下降,审美经验缺失,不但掌握不了学习音乐的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表现音乐的天性。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强调了音乐与生活联系,明确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教育评价,总以提问“好不好、美不美”来让幼儿作划一评价,束缚了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现在,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三、在农村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应更新观念

1.从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以往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意识只停留在需要提供给幼儿智力发展方面的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上,意识不到幼儿发展是整体的、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更别说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舞蹈的内容就行了。现在新课程中的音乐活动目标则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透过提供的音乐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音乐经验,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当前,农村私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从“重视技能的模仿”的观念转变为“审美教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摒弃“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

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幼儿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

2.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学习音乐

(1)角色游戏。

(2)听觉游戏。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3)体育游戏。当我们提到“体育”二字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累”,其实体育当中一些趣味的游戏,对我们的音乐课堂很有帮助。如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音响效果,可以选用《捉尾巴》的游戏,每个幼儿身后吊一条“尾巴”,听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开始捉,一边游戏一边体验音乐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情绪,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幼儿对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理解难度,让幼儿在“玩”当中,理解这些乐理知识。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BG《2009》GO996。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許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游戏音乐幼儿教育 篇4

众所周知,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甚至一些资深的儿童教育专家将游戏称为儿童的“工作”。这些论断, 也得到了一些经典心理学理论的支持。比如, 英国斯宾塞的“游戏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过程本身, 因而游戏是无功利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由于游戏是无功利的, 故而游戏之目的在于获得游戏过程所能够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这一点同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是相通的, 故而, 游戏是达成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审美的必由之路。

瑞士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同化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活动, 在游戏中, “同化”作用远大于“顺应”作用。皮亚杰认为, 儿童就是在反复的同化与顺应模式交替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同化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活动, 这就表明游戏是儿童内化外界刺激并在心理结构层面同化外部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天生具有“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审美”、“求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多个层次的需求, 而这些需求绝大部分都能够通过游戏的过程而得以满足。因而, 游戏也是幼儿成长及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必由之路。以上我们所列举的心理学经典理论, 无不阐明了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功用, 故而我们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甚至是儿童的“工作”。那么, 用游戏的形式来展开对儿童的教育, 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然而, 具体到音乐教育, 则游戏更可能发挥出其特殊的功效。这是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特点, 但幼儿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幼儿接触到音乐时, 往往不知该如何去有效地应对、观察、理解、同化这种外界刺激。而高度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且又天然相通于人类审美心理的游戏活动, 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幼儿逐步找到正确处理音乐信息刺激的方法和途径, 进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儿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 初步培养起音乐审美的意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幼儿来说, 音乐游戏是最适宜开展的教育活动, 当然也就是全面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首选方案。

二、从教师方面来说

从第一章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论述可知,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师幼之间缺乏互动, 关系趋于僵化、淡漠。因而, 如何有效增强师幼之间的互动就是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而音乐游戏, 恰恰能够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 令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引导和支持、扶助, 帮助师幼之间建立起融洽生动、教学相长的互信、互动关系。进而通过在游戏中观察、模仿教师的歌唱、表演等行为,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甚至学习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故而, 从强化师幼互动的角度来说, 音乐游戏也将是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有力措施。

三、从教育媒介方面来说

上文已经谈到, 幼儿园音乐教育媒介包括各种针对或关涉幼儿音乐教育的教材、教辅资料、益智读物及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各种媒介因素。由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薄弱阶段, 故而虽然某些针对幼儿的音乐教材、益智读物等力求内容及形式的形象生动和简单易懂, 但对于小班、中班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恐怕也并非易事。而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媒介因素多数并非针对幼儿来编创, 所以幼儿可能更加难于理解。因此, 各种教育媒介因素难以顺利地转化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生产力, 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游戏, 因其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而对幼儿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如果将幼儿音乐教材、益智读物乃至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各种媒介因素创编成音乐游戏, 则可有效地增进幼儿对这些教育媒介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上述媒介材料的利用率, 促使上述媒介材料更多、更快地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四、从教育条件方面来说

就政策法规方面来说, 现行幼儿园教育政策文件无不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所应扮演的重要角色。由此可见, 以音乐游戏来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 是顺应国家相关教育规范文件的科学、合理举措。就资金及设施条件方面来说。由于音乐游戏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而对幼儿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就开展教育的策略方法来说, 目前相当多数幼儿园已经引入诸如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国外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显得比较生硬, 缺乏策略性和灵活性, 陈陈相因, 久而久之也难以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 如果能够将上述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融入到音乐游戏当中, 就能够与之形成合力, 增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对这些先进教学方法的利用效率, 并有效地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论暨方法体系。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的研究 篇5

摘要:艺术教育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同时音乐也是在想象下参与的活动,是一种通过创造再现的艺术。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后,我认为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昔日,应试教育年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并不知道幼儿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和老师们在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开发智力,树立信心,陶冶情操,锻炼品格。音乐的出现,无疑是打开家长心中的一扇大门,更是引领幼儿走向艺术殿堂的光明大道。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受美和表现美。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

为什么会思考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呢?首先,现代社会创造力无疑是人类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其次,不可否认的是音乐真的是很美的、同时又是会让人欢乐使人优雅的艺术;最后,音乐是大众艺术。因为只要会说话的人就可以歌唱。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一名在职的幼教工作者,观察幼儿每日的学习活动是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经常会思考如何能让幼儿对音乐更加感兴趣,如何能让他们更有效果的学习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最后,我想他们自己思考、自己体会、自己通过想象创造出的动作那应该就会收获很大了。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很小,然而他们对老师的音乐教学很感兴趣,但又因为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了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但是如果教师适当引导,那活泼好动未尝不是一个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契机和突破口。因为如果教师只知道一味的压制他们好动活泼的天性,强迫幼儿跟着老师自己的脚步,那效果未必有引导幼儿自己创造来的好。

一、选择色彩鲜明适合幼儿发挥创造力的音乐类型 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萌芽,当妈妈温柔的对着怀里的宝宝唱起舒缓的摇篮曲是,看到婴儿脸上那逐渐进入梦乡的恬静表情就说明了婴儿对这种轻快缓慢的音乐做出了本能的反应。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越加的细腻,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会通过感知音乐节奏的轻重、快慢进行相应的表现和心理变化。很明显的是,当老师弹起欢快节奏时,幼儿的脸上会很自然的展现出兴奋的表情和状态,他们会跟着音乐的歌词和节奏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但当老师开始让他们体验紧张压抑的音乐类型时,音乐刚响起,幼儿就逐渐开始显现出紧张焦虑的表情,对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反应。例如有一次,我穿了一条带有破洞的牛仔裤,有的孩子就在那里讨论起来,其中两名幼儿是这样对话的。A:你看老师穿的裤子都坏了那么大一个洞,老师是不是没钱买裤子穿了;B:才不是呢,我看我家楼上的阿姨们都这么穿,这个叫潮流。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只是笑笑。第二天早上入园时A、B的妈妈都来和我聊天,A妈妈说A回家吵着要穿带洞的牛仔裤,说老师就是这样穿的,我要和老师一样。B妈妈说B一回家就和我说老师穷,妈妈问为什么呀,B回答说:老师裤子都坏了还穿,你说穷不穷。顿时觉得惭愧但也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老师,严传身教是做老师的重要因素。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要在言行举止上都做好一个表率。如果做不好,儿童可能在不同场合就会说老师什么什么,就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时期的儿童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生活中的事情就已经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幼儿时期,老师应当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利于幼儿发挥自己创造力的音乐题材来进行学习和教育。在幼儿合适的年龄以及心智发展阶段学习利于发挥幼儿创造性的音乐题材是奠定幼儿以后音乐素养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二、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要想幼儿能学习好音乐,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能给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符合幼儿音乐感受的氛围,如果课堂环境过于嘈杂,或者老师讲的不够用心,没有感染力都会使幼儿无法专心完全的进入音乐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不能完全的发挥自主创造性。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幼儿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努力烘托气氛,吸引孩子的目光以及注意力,最大力度的能使幼儿敞开心扉接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在日常教育中,幼儿园中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有小朋友害怕展示自己。例如,当老师放起音乐时,个别小朋友在座位上集体唱歌做动作时都做的非常棒,自己就能创编动作,歌唱的也很好听,表情很自然,理所当然的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夸奖以后作为榜样被老师请上台表演给别的小朋友看时却又扭捏起来。没到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担负起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构建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鼓励幼儿要勇敢展示自己,放开自己。这样的话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在活动中放开自己,尽情地发挥创造力。

三、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

记得有一个关于教育的话是这么说的:“同时开放多种感受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受通道更能让人有效率的进行探索。”这句话在创造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也同样适用。在日常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教育途径,丰富教育环境。这样不仅能增加幼儿对音乐学习过程的兴趣,也能进一步提升幼儿自身的音乐感知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在幼儿园里上课,多数情况老师都是用具体的东西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生活常识的教导。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小没有生活经验,对事物也没有概念所以幼儿的想象力有局限性假设让老师就同一段音乐进行一个只有音乐的教学和一个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造的教学模式。前者的幼儿表现一定不会有第二种教学方式下的幼儿的集中力。而在音乐理解和音乐感受上第一种教育方式下的幼儿也一定没有通过第二种教育的幼儿感受的深刻。因为幼儿的注意力没有那么集中,如果一件事情吸引不了他,他就一定会快速寻找下一件让他觉得很好玩的事情。相反的,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幼儿充分地发挥自主创造性,这无疑会让幼儿觉得有意思的多。如果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课方式,抓住幼儿的眼睛,那么无疑幼儿的的注意力会大大提高,幼儿想学、想唱、想表现、想得到喜爱的老师的夸奖,他们就会越来越认真,越来越想唱。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许多事物在他们的眼中都是陌生的,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他们缺乏经验,犯错是他们的特权,他们的人生经验常常需要在不断的犯错中积累。我们不要老是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所犯的错误,也许,在你小的时候,你所犯的错误要比他们多得多。当面对犯错幼儿的时候,我们要冷静对待,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这样犯错?幼儿三岁以后,会追求独立自主,出现叛逆心理,会“犯错”。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尽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激励孩子成长。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的时候还要注意语言表达,争取做到要对人对事。也会在音乐的海洋中汲取越来越多的音乐知识和兴趣。也会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幼儿他都具有创造力。而且,幼儿时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也是发展和形成创造力的最佳的时期。因此,要好好利用音乐这种活动形式,给幼儿一个创造的环境。带领幼儿在一种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动性,这无疑也是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契机来挖掘他的创造性的潜能。希望每一位幼儿都能大胆、自信、自由地去创造。

参考文献

游戏音乐幼儿教育 篇6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教育;应用;兴趣爱好

一、音乐游戏要选择有利于记忆音乐旋律的音乐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新的事物,很多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为了使音乐游戏教学过程中能够完整的进行,教师可以为这个游戏配备一个好听的音乐,也可以是配有歌词的曲子,这样能够有效的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孩子对于音乐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点点虫》这个曲开展音乐游戏,在唱歌词“虫虫飞,飞上屋……”孩子们可以根据歌曲进行动作表演,模仿蟲子飞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动作不但增强了幼儿的模仿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对于音乐游戏的技巧灵活掌握。

二、对音乐游戏活动形式进行精心设计

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幼儿音乐课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精心为学生设计音乐课程。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新颖有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当学生掌握了比较简单的音乐之后应该增加难度,从而提升学生音乐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其中,为学生制定一个适合幼儿的学习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拉拉勾》这个音乐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两方对唱这样的课堂情境,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断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现音乐游戏中音乐故事的情景化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年纪比较小,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而音乐的艺术性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为了能够使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增添故事色彩,使音乐课堂更加具有趣味色彩。在这样的课堂上,会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通过音乐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游戏音乐幼儿教育 篇7

一、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目标及其内涵

音乐是匈牙利人生活的一部分, 早在20世纪初柯达伊在匈牙利最高音乐学院李斯特学院考察时, 就对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感到惊讶, 学生能流利地读谱和写谱, 可是对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却一无所知。柯达伊深深地觉得要肩负起让匈牙利人民掌握自己的传统音乐的责任, 提高音乐技能水平, 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还包括匈牙利的全体国民。他明确地提出“要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普及音乐教育的思想。柯达伊的“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目标有两层含义:

1. 站在民族音乐的立场上

当时匈牙利的音乐文化落后, 不仅是普通人民群众, 就是有文化的中产阶级也不懂得识谱、记谱。柯达伊提出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音乐教育目标是为了拯救民族音乐, 提高国民的音乐素养。

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中添加包含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文化也是意义非凡的, 一方面保存和继承了民族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让幼儿对没有“营养”的音乐有了免疫功能, 还培养了新世纪幼儿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音乐本身对人所起的作用

柯达伊认为, 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生命不能没有音乐, 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是心灵的表现。音乐可以发展人的情感、智力和个性, 丰富人的内心世界, 音乐是每个人的精神食量。简单地从音乐对幼儿的角度来说, 音乐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 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是幼儿感受生命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尤其是早期音乐教育, 它对培养儿童的艺术情趣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教学法是柯达伊所倡导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与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不但继承了匈牙利民族文化艺术传统, 而且吸收并综合运用了欧洲传统优秀的音乐教学手段。他的基本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柯达伊认为, 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孩子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二是将歌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柯达伊认为, 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才可能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唱歌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且有实效的途径。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柯达伊倡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 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这是从总体的角度对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的概括。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意义我已经在上文进行阐述。第二点和第三点的实践意义也是巨大的。

“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切合实际的。柯达伊认为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 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 有了歌唱的基础, 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幼儿教师应以教会和培养幼儿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 而不是盲目地鼓励幼儿去学乐器, 歌唱是表达情感的基本途径, 注重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在歌唱中, 柯达伊更多的是强调合唱, 合唱具有影响和促进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功能, “可以发展听觉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无伴奏合唱, 对于那些即使不会演奏乐器的人, 也可以向他们展示世界著名作品, 唤起千百万人心灵上的共鸣”。合唱所产生的社会作用, 是音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合唱中, 人们学会倾听、配合, 对于艺术和谐、完美的追求和自觉形成的统一意志, 取代了行政的约束。它所形成的纪律性来自人的内在要求, 而不是外在压力。柯达伊积累了大量关于多声部的合唱训练、优秀的民族歌唱教材和教学方法等, 为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了相当完善而富有特色的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使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点, 就是早期的音乐训练都是采用民谣为教学材料。因此, 任何国家采用了这个教学法后, 都可以从自己的民谣素材中找出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保存自己传统的音乐文化, 更可以鼓励本国的作曲家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具民族风格的音乐, 促进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

柯达伊还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柯达伊提出,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 幼儿园教师首先要理解音乐教育的原则, 由此来相应地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其次, 改革创新也很重要。

总之, 柯达伊在音乐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所创立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 这是我们完善本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参考教材, 其中音乐教育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推广的。他对祖国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 以及他的奉献精神也是我们应该推崇的。柯达伊是伟大的音乐教育家, 他的精神和学术思想都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思考下去。

摘要: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他的音乐教学法影响深远, 把音乐教育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 赋予音乐更加深刻的内涵, 也启发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关键词:儿童自然法,合唱,节奏,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09-01.

游戏音乐幼儿教育 篇8

一、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处于幼儿时期的大多数儿童都具有活泼好动, 喜欢玩游戏, 善于模仿, 且看重胜负等特点, 游戏在这一时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陶冶其情操, 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一部分,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声音和语言是音乐教育表现其作品内容的主要途径, 要塑造起音乐形象, 离不开这两种方式的运用。对于幼儿来说, 刻板的教学模式不具备吸引力, 要使幼儿能够愉快的、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 教师还需花费一番功夫。事实上,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使用并不罕见, 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幼儿的情绪和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他们的情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地发展, 教师如果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妥善运用游戏法, 将二者合二为一, 辅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便能很好地利用游戏在幼儿认知中的重要地位, 为音乐教学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做到寓教于乐, 让幼儿沉浸在游戏乐趣中的同时学习音乐, 减少其排斥学习的心理, 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的注意问题

幼儿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 前面曾提到幼儿活泼好动、 喜游戏、善模仿、重胜负, 他们对许多事情缺乏正确的认知, 看问题的角度单一, 分析能力、逻辑思维都未发展成熟, 比起他人更重视自己的感受, 因此, 在开展幼儿教育时, 应当充分尊重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 按照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游戏融入音乐教育。在实际幼儿音乐教育中, 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音乐的特点。 很多教师虽然运用了游戏, 可是由于游戏的设置安排不能够切合幼儿的实际, 导致了很多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只能成为一个形式, 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艺术认知规律, 遵循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 使游戏能够真正渗透幼儿音乐教育中。

第二, 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个性特征, 经常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进行教学, 游戏的设置安排太笼统, 缺乏针对性灵活性, 很难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 要对幼儿多进行了解, 因材施教, 观察并充分尊重幼儿表现出来的差异 (如性格、爱好等) , 有针对性地把游戏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 全面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 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的创新性。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音乐教育又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学科, 很多教师在游戏的设置安排上止步不前, 游戏的形式不与时俱进, 造成了游戏过时不新鲜, 难以创建新的教学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对教学思想、形式、方法等进行创新。首先, 在教学思想上,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认为教师的“教”在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存有这种思想, 容易导致幼儿在教育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不仅与现代的教育理念不相符合, 还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其次, 幼儿的思维比起成人来说更为跳跃, 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 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 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 使教学变得更为自由灵活, 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最后, 教学方法也应当有所新意, 可以使用扮演、 对话等方式尽量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果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 那么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 又能帮助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过程, 幼儿的好奇心被引起, 自然愿意加入到活动当中。 所以, 教师要重视创新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不断地进行思考, 尽自己所能地为幼儿音乐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三、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相关策略

幼儿音乐教学主要包含歌唱、律动和音乐欣赏教学这三个内容, 每一个内容都是互不相同的, 因此要用相异的应对策略。

在进行歌唱教学时, 教师追求的目标是让幼儿喜欢唱歌、愿意唱歌, 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激发幼儿参与到歌唱活动中来。然而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歌唱教学模式, 使歌唱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参与进来,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歌唱教学是一个外向活动比较丰富的一种形式, 教师可以选择歌词带有游戏性质的歌曲进行教学, 然后根据歌曲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 从幼儿玩游戏开始, 逐步加上旋律, 让幼儿在玩游戏中为歌曲伴唱, 从而使幼儿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打造良好的歌唱学习氛围, 教师事先对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进行透彻的领悟, 掌握歌曲的基调, 以此为依据安排适当的游戏, 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歌曲表现的情感思想, 运用这种相对浅显易懂的方式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进而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还能让幼儿愉快地大声歌唱。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 教师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幼儿在这几个方面都比较薄弱, 鉴于此, 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新《纲要》的颁布, 音乐欣赏教育日益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然而如何改变以往以倾听、模仿为主, 幼儿被动吸收的传统教学形式, 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 让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 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音乐欣赏是一个内心活动相对丰富的一种音乐形式, 教师可以选择那种形象鲜明又有很强游戏性的音乐让幼儿进行欣赏, 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所要欣赏的音乐以听听、想想、看看、说说、动动的方式表现出来, 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对音乐进行创造, 从而提升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在开展韵律教学时, 教师追求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大胆自如地按照节奏通过身体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但很多幼儿尤其是男孩不愿意参与进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首先要注意韵律的选择, 切忌过于复杂繁琐, 尽可能选择明快、简单的、容易掌握其音律变化的音乐, 配上能够培养幼儿身体协调性的简易动作, 便于幼儿们学习, 培养其节奏感、协调感。另外要把握住幼儿好动好奇的这一特点, 编排富含趣味性的、能够展现歌词含义的肢体动作并结合游戏的形式教予幼儿, 并带领他们做出这些肢体语言, 这样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 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他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实例分析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 吸引幼儿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分散, 且难以自己克服, 从而导致注意力离开课堂, 降低教学效率, 要让幼儿的注意力在较长时间内集中在教学上, 教师就必须创建起生动的情境, 让幼儿的情绪受到感染, 从而实现注意力的集中。比如在教授《小兔子乖乖》这首歌曲时, 教师可以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这首歌的内容讲述出来, 然后选出一些头饰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给幼儿安排不同的饰演任务, 一部分学生分饰大灰狼一部分学生分饰小兔子, 并让他们通过对唱的方法把歌曲的内容展现出来。这样一来, 不仅是饰演角色的小朋友, 其他观看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歌曲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而言是具有魅力的, 他们乐于听故事或做游戏, 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再以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为例, 教师首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狮王在森林里参加运动会的场景, 然后要求幼儿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对乐曲进行表演。首先音乐一响起, 让部分小朋友们装扮各种小动物们拿着打击乐器随着音乐列队欢迎狮王入场, 接着找一个高大的小朋友饰演狮王随着进行曲风格的音乐踩着节奏威风凛凛地走过来, 狮王为了显示他的威信, 按着音乐大吼四声, 后面紧接着是小狮子们随着进行曲风格的音乐踩着节奏模仿着狮王的脚步大刀阔步的走过来了, 最后装扮各种小动物们拿着打击乐器随着音乐列队欢迎结束。采用这样的方式, 可以让幼儿联想到现实生活, 把乐曲表现的情景同想象或亲身经历结合起来, 一方面使其想象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歌曲的内容, 从而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认识和体验。

五、结语

幼儿具有特别的身心发展规律, 如果在教学中不能把握住这些规律, 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 则会事倍功半;并且, 多数幼儿由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 导致其学习上难以适应, 存在困难。要改变这些现象, 应该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在教学中融入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游戏法, 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做到寓教于乐。不仅是幼儿音乐教育应当如此, 其他的幼儿教育也应该多借鉴游戏法成功运用的案例, 将游戏同教育结合在一起, 以增强教学效果, 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迎芳, 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3]刘效东.“幼儿音乐教学法”课程结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教育 篇9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任何一种文化, 首先是民族的, 然后才可能是世界的。音乐是文化之灵魂,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华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式之一, 同哲学、军事学、文学、伦理学、宗教等其它中华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无愧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长久不衰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保护好民族音乐, 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作为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民族音乐, 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 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 需要在不同的时代里继承和发扬。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担忧地提到:“西方音乐在流行的层面和在古典的层面上日益占支配地位, 以至中国的传统音乐面临着不受重视乃至灭亡的危险。”这提醒我们:传统音乐的存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自己的东西, 在国际上就无地位可言, 振兴本民族音乐文化, 让中国音乐在世界上重放光彩, 这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生是一个接受能力较强的群体, 是传承民族文明的最佳人选, 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 应该担当起传播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 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热爱祖国的合格人才, 对民族文化传承意义重大。

一、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 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 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 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 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 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 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青年学生只知道超级女生、超级男生, 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 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从我国近几年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可以看出, 相当一部分在综合素质测试中竟不知什么是山歌、号子、分不清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这些都能反映出我国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极其缺乏了解, 加强音乐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 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在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 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

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 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 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模式没有改变, 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 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 濒临绝灭。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 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早在20世纪初, 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就认为, 学校音乐教育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民族音乐是引导青少年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 是培养青少年热爱民族音乐、培养好的艺术趣味, 继承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因此, “发展民族音乐教育, 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 陶冶学生情操, 增强民族意识, 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 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 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 为民族音乐教育创造条件

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学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 确保民族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欣赏和体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多接触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让他们热爱自己的音乐文化, 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美, 提高把握民族风格作品内涵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完成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而现在一些高校在音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不被重视, 民族器乐仅列为选修课, 以至于不少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学了四年却不会弹奏一件民族乐器。这种教学体制造成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疏远, 情感淡薄。这必然影响民族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中, 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这对开展民族音乐教育, 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艺术, 无疑是有害的。因此, 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教师培训, 加强音乐师资的民族音乐教育, 以提高其素质, 鼓励、支持和倡导教师们主动学习、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知识, 使其对民族音乐教育充满信心。没有一批懂得并热爱民族音乐的合格师资, 就无从谈民族音乐教育, 所以, 培养、造就民族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 乃是当务之急。

(二)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 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 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 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 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 内蒙民歌的高亢悠扬、音域宽广, 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 彝族民歌朴实细腻, 清新动人, 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 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 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 富于舞蹈性节奏, 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 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 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 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 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三) 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 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

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 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 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 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 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 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 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 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民族音乐的存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自己的东西, 在国际上就无地位可言。因此, 学校音乐教育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上, 将民族音乐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源, 引进到音乐教育中来。通过创建民族音乐教育体制、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积极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体制, 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氛围, 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了解民族民间音乐, 创造一个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 让校园内响起民族音乐之声, 让民族音乐之花真正在校园绽放。

参考文献

[1]张绍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的保护问题[J], 艺术教育, 2007 (8) :66

[2]周奇迅:西方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迪[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91-94

浅议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 篇10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两者之间的差别

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教育形式上来看, 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一种课堂教育, 然而社会音乐教育属于一种社会活动, 具有娱乐性。从教育管理上来看, 学校音乐教育是由学校教务管理机构、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监督;社会音乐教育是由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自行管理。从学习效果来看, 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术水平、以及教学方法等决定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学习效果;社会音乐教育的学习效果则根据音乐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满足程度而定。学校音乐教育具有强制性, 学生是不能完全按意愿或兴趣行事;而社会音乐教育具有灵活性,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喜欢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两者之间的关联

虽然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有着诸多的不同, 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必然的联系。学校音乐教育为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可以利用在学校里学习的音乐知识, 激发他们的兴趣, 促使他们通过社会培训机构来满足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愿望。同时他们通过在社会培训机构学习音乐, 提高了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技能, 不要把学校音乐课变成严肃枯燥的理论性学习, 在学校音乐活动中能到更好的发挥。社会音乐教育教师要积极地与学校联系, 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 与学校音乐教育相互学习, 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

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严重脱节。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不能相互的融合, 减弱了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作用。首先, 学校音乐教育管理体制对社会音乐教育很少过问。由于升学的压力, 音乐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很难开展起来, 一些喜欢音乐的学生只有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来达到目的。学校音乐教育仅仅通过课堂进行教育, 然而在现实中, 青少年接受社会的影响还是比较多的。其次, 许多学校开展的一些课外音乐活动,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音乐尖子生, 同样与社会音乐活动的相脱节。最后, 社会参与到学校音乐教育的程度不够, 一些社会支持学校音乐教育的机构管理分散, 不够典型, 与学校音乐教育没有关联。社会各界没有对音乐教育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对策

1. 提高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的意识

在我国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都应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意识, 例如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众歌曲、请社会音乐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表演、交流等等,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音乐生活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使学生的音乐生活不断丰富、更加多彩。

2. 加强广大媒体的力度

在信息化社会中, 人们获得音乐信息、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很多, 例如音乐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音乐逐渐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媒体给人们带来便利, 同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应控制和管理对相关媒介传播内容, 使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3. 充分发挥社会设施机构的作用

目前我国音乐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人们参加培训班的热情只增不减, 大家认为在学校里无法满足获得更多艺术方面深层次地造诣, 因此他们选择社会培训机构, 如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私立音乐学校和各种音乐学习班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将在学校中学习的音乐知识与在校外获得的音乐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获得完美的统一。

4. 充分发挥社区与家庭的作用

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部分, 它密切联系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新课标中同样强调学生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 如感受和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主动参加社区和乡村的音乐活动等要求。社区和家庭音乐教育的参与, 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们应该把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密切联系起来, 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要通力协作, 相互融合, 提高人们将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相互融合的意识, 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需求也不断提升, 文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学生学习科目的种类、学生数目、学生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 人们已开始不满足于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选择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 音乐教育也是如此, 音乐文化需求有本质的提高。笔者针对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两者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以达到两者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融合

参考文献

[1]王萍.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1, 9 (3) .

[2]尹红红.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形成合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6, 11.

上一篇:立足发展绿色评价下一篇:项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