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和困境

2024-05-13

现状和困境(精选十篇)

现状和困境 篇1

最初的二人转, 是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 不舍二人传”的说法, 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现在的二人转已经走出田间地头, 在东北的各大中小城市也异常火爆, 到处可见的小剧场吸引着不同的二人转演出团体前来表演 , 作为一个地方戏, 如此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在我们静心比较后会发觉现在的很多二人转与以往的传统二人转已经大为不同, 甚至不能称之为二人转了, 只能说是类似二人转和小品之间的一种演出。

传统二人转在表演上的技巧有“唱、说、做、舞”四功。唱功讲究韵味足, 吐字清, 句子结构完整, 腔调优美, 唱得有劲。说功即说口, 一般为男逗女捧, 内容风趣, 讲究“包袱儿”, 还有穿插在正戏中的说白, 通常须一气呵成, 说得流利。做功指做派身段和表演动作, 演员要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种类的感情。舞功的基本动作可以概括为“跳、走、翻、扭、错、转、扇、抖、耍、打”十个字。二人转的音乐唱腔也极为丰富, 素有 " 九腔十八调, 七十二嗨嗨 " 之称。二人转和其他剧种一样, 生旦净末丑都有, 丑居末位。

但现在的许多二人转演出是丑角儿当家, 表演时更注重说、学、逗、耍, 而作为戏曲精髓的唱则排在最末位。演员在台上口无遮拦率性而为, “荤嗑”、“粉词”满天飞, 用以吸引观众。甚至有些二人转演员为迎合观众心理, 抛却了其他表演形式, 或有滥竽充数的小品演员根本不会演唱传统二人转的, 呈现在舞台上的只是谩骂、低级调侃和下流笑话的一场场闹剧。现在的剧场二人转演出降低了艺术本身的水准, 使演出变得低级下流, 也使不知真相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二人转产生误解, 对现在二人转所谓喜欢也只不过是满足了一时“嘲谑心态”, 没有艺术格调的演出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会长久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艺术应该坚守一种尺度, 透显一种文化品位。他即能展现表演者扎实的功力, 又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听起来含蓄温润, 不急不缓, 如此才可行远。现如今, 传统二人转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创作者急功近利的心理很难沉不下心来搞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好作品, 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优秀曲目太少, 而陈旧的曲目已少有人听, 这也是导致传统二人转走向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 受演出市场和演出环境影响, 一些学员不等学到真本事就急于出去混饭吃, 使人才培养中途夭折。他们对老唱腔不熟悉, 未能学到二人转的精髓部分。二人转的曲目十分丰富, 传统曲目就有三百多个。其中较为流传的是百个左右, 艺人普遍会唱的有五、六十个。过去有“四梁四柱” (二人转的大戏) 之说, “四梁四柱”全会的才能算上艺人, 会不全的只能算半拉艺人。

与此同时, 由于老艺人相继谢世, 原来特色鲜明的传统二人转形态已成了文字上的记载的东西, 一些老艺人的绝活:如顶灯、彩棒、小辫功等都随老艺人逝去而消失。原生态的二人转演唱形式只能在资料中略见一斑, 精通此业的艺人或老或逝, 尚能登台献艺者极其鲜见, 原生态二人转的九腔十八调已变得面目全非, 且有日益萎缩消尽的态势, 面临着濒于消亡的境地。

现在保护原生态的传统二人转, 首先就是原式原样保护, 不要改变其技艺和形态, 更不要急于创新。只有当传承已成为事实, 传承获得了原汁原味的成功, 在此基础上, 才能考虑创新。因为此时的创新已有了浓厚的基础, 有了功底, 厚积而薄发, 这样的创新, 才不会变味, 也不会影响传承的成果。借助我国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 比如政府的大力扶持, 资金的有力支持, 采取必要的传承措施, 形成一定的机制。制订出台有利传统二人转传承的政策法规, 广泛进行宣传, 鼓励各部门支持传承工作, 为传承提供一切方便。还要在二人转的传承人和徒弟间订立传承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比如传承人要传承什么内容, 达到什么标准, 需要多少资金、多少时间和被传承人需具备什么条件等等, 都应有一定的章程约束规范。通过成果展示, 外出学习交流、演出等形式, 不断激励和推进传承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我们不仅仅要真实记录原汁原味的二人转, 将它们系统地留在人类的记忆库中, 还要在原基础上创作大量优秀健康富有时代气息的二人转曲目。在充分利用原有保护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挖掘、整理本地区各种有关二人转的资料, 组织、培养人才进行传承发展和深入研究, 尽快让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昭扬于世。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篇2

摘要:赣州市十分注重民族地区文化设施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资金和物资上重点投放等有效措施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关键字:政策、指导、资金、困境

一、政策上倾斜

经江西省民政宗教事务局、江西省教育厅批准,2009年我省新增的11个民族村(社区),将纳入享受高招民族优惠政策范围。他们分别是信州区茅家岭街汪家园畲族社区,吉州区长塘乡荷洁畲族村,永丰县上固乡汉下畲族村,安福县洲湖镇北山畲族村,井冈山市睦村乡河桥畲族村,永新县三湾乡高车畲族村,泰和县中龙乡周溪畲族村,宁都县田埠乡龙下畲族村,于都县梓山乡梓山畲族村,大余县黄龙镇黄龙畲族村,武宁县新宁镇团结民族村。至此,我省享受高招民族优惠政策的少数民族乡村共有8个民族乡,83个民族村(社区)。

少数民族高招录取优惠政策包括:省政府明确规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乡、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加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民族院校在规定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录取不满时,对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20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学校审核录取;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和民族班录取标准最低可在各有关高校本、专科和本科相应批次提档分数线下降低80分、60分和40分录取。

二、技术上指导

1、培植民族乡形成优质产业富民、效益工业强乡新格局,建设生态示范乡,做大、做强、做优民族经济

壮大民族乡经济优势和竞争力,提高科技经费投入比重,逐步增强民族乡经济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民族乡地处山区的实际,实施科技示范带动山上新产业发展,扶持民族乡发展山上特色规模型农业。实施既优环境又富民众的战略,促进民族乡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增加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毛竹林、优质油茶林和生态果业开发的科技投入。建立一定规模的特色品牌产业基地,少数民族群众成为优质、安全、绿色产业的经营主体。5年内,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延长特色产业开发链,寻找新的产品增加值,使产业、资源、生态形成互动式循环发展。用工业理念经营特色农业,留住青山绿水,养好青山绿水,营建“不失山、不荒田、不空村”和稳健、友好、祥和的发展模式。鼓励民族乡走出去兴办工业,县(市)以上工业园区相对集中规划

用地用于民族乡招商办厂,对民族乡招商引资进园区办厂,在行政审批、激励机制方面提供便捷服务,提供优惠政策,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益,增强民族经济的竞争力。办厂所需土地,用地当地政府实行价格优惠,实行异地办厂,属地纳税。通过园区办厂,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就近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不断增加民族乡公共财政收入。

2、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推动民族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抓突破。根据民族地区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实现自主创新和重点跨越。增加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创业领域和创业人群的投入,通过培训提高少数民族致富能手在青山绿水、田间地头的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劳动力的能力和质量,形成竞争型的劳动力资源新优势,实现人人自主创业;通过培养提高少数民族乡村干部同少数民族群众一起连体创业的素质,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创业,带动民间资金投入民族地区农业和资源开发,同时形成快速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和推动小康建设的主动力;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少数民族创业者返乡启动新的创业,形成传、帮、带、启竞相发展的创业热潮;通过工业园区吸引客商利用民族品牌为民族乡形成示范创业,形成突破区位瓶颈获得财源的新途径;确立强化功能、突出特色、示范经济、集聚人口的思路,指导民族乡政府所在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形成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创业的新社区。改变民族经济依附山水的结构单一弱点,形成民族经济发展的多元结构,解决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加速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和融合。

三、资金和物资上重点投放

为促进我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财政厅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下达给我市17个县(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3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92万元,省级资金41万元。

据了解,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是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支持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的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组成部分。该项基金主要用于修建乡村人畜饮水、电、路、便桥、农村能源等设施;改造特困群众的茅草房、危房;培训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技能,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发展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等。

四、困境

现状和困境 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困境 对策分析

一、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种。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具体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等六类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泛指不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一切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是指通过非政府监管渠道,利用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为农村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资金融通服务的形式及其活动,主要形式有自由借贷,银背、私人钱庄、合会、民间集资、民间商业信用、典当行等。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非正规金融机构异常活跃,这反映出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未能满足农村对资金的需求。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银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户贷款只有2.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1%。从贷款种类上看,农业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近5%。截至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依然高达1876个。但发展的滞后也意味着这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有研究指出,农村金融市场极为广阔,覆盖7.5亿农村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地域涉及4万个乡镇和大约40万个村。2007年至2008年间,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总资产实际增长率为21%,是除了政策性银行之外的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实际增长率最高的。未来几年,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下,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创业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将喷发出更大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农村金融发展困境

1、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导致了大量农村资金流出。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合作社处于自身财务状况的考虑也是多存少贷,国有商业银行商业贷款权限不断上收,农村基层商业银行基本成为吸收存款的机构。数据显示,每年从正规渠道从农村吸走的资金在3000亿元以上。全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为69.02%,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12%。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大批撤并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广大农村地区只剩下正规农业银行保留县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弱化。为“三农”政策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邮政储蓄开展的小额贷款业务,规模较小,难以发展。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得不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存在不规范、风险高、纠纷多等诸多隐患,不仅加重了农户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更加重了他们的经营风险。

3、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

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对于农村金融发展困境的对策

1.加强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为建立多样化、有序分层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必要创新监管模式,实施中央和地方的分级监管。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仍由银监会负责。并要适当放松金融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监管权,如对信用社的监察审计职责、保证债权法律主体,承担部分防范和化解信用社风险的责任,特别是要规定在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时地方政府应承担的救助比例;通过立法使非正规金融机构走向法制化,并将其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

2.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格体系格局

一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期分批逐步建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向农户提供小额农户贷款、种养业贷款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贷款,增加农村助学和消费信贷的投入。二是加快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发挥好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专项贷款职能。三是加快农业银行改革,加大对农村的市场化支持力度。通过国家注资和重组,把农行整体改造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 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要通过农村公共财政直接投资以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居民生活补助和救助、基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教育支出,还包括农户个体生产及合作组织的补助,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只有公共财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金融才能正常进行。同时还要要建立政策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国家应整合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区分国家必需的财政投入和国家予以补偿的财政投入。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和呆账损失的弥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经济,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

4.政府加强政策的扶持作用

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对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继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增加可运用资金,提高信贷支农投放实力同时,应择机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

发挥财税政策作用。鉴于农业贷款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特点,通过对发放农业贷款、农村保险的机构或贷款(投保)对象,提供财政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合理补偿,提高风险覆盖能力,逐步使农村成为商业可持续领域,增强“三农”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保持减免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所得税政策,缓解高成本压力,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关秀文.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政策思考[J].《西南金融》,2011(5).

[3]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C],《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

作者姓名:张清然

收刊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现状和困境 篇4

附启事一则:侧闻有出版社奖励腰封推荐专业户, 一个名字五百元人民币, 如有知情读者不吝赐告该社联络方式, 必薄酬以报。

这则启事来源于梁文道《腰带渐宽终不悔》一文[1]。

说起梁文道的腰封情仇, 不得不提到他的“腰封小王子”的称号。近期, 新书腰封上的“梁文道推荐”、“梁文道、××联袂推荐”、“梁文道撰文推荐”、“梁文道‘开卷8分钟’重磅推荐”等文案层出不穷。由于梁文道主持“开卷八分钟”, 还做了一本《读书好》杂志, 推荐过数量颇多的书籍, 只要他提过的, 不管有没有得到他本人授权, 出版商都敢用他的名字来唬人。于是悲剧发生了——梁文道“被”腰封了。

另外,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上做了一期“书籍‘腰封’的前世今生”的节目, 认为腰封的传播路线是日本——台湾——大陆, 先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业出现泡沫化的日本把腰封用滥, 使得作为包装一部分的腰封变得“越来越璀璨、喧嚣”;接着影响到台湾, 现在就是大陆, 不管是精装本还是平装本, “几乎每一本书都得别上一张腰封才能上市”。

二、“恨腰封”小组

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 常会被横亘 (亦有竖亘) 的腰封倒了胃口。

这句话来源于豆瓣网一个名为“恨腰封”小组的描述。这个始建于2010年5月的小组如今成员已多达2102名 (数据统计截止于2010年11月16日) , 爱书之人在小组中畅所欲言, 纷纷表达对图书腰封的“恨之深, 责之切”。该小组的话题主要涵盖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宣泄和分享对腰封的厌恶情绪;2.转载其他媒体对腰封的报道和评论;3.点评个案;4.如何处置腰封的讨论, 如扔掉、用作书签等等。

而“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相继添加了“恨腰封”的新词条, 它已日渐演变成为广大读书人对越来越恶俗的图书腰封深切批判的代名词。

三、何为“腰封”

“腰封”原始于日本人发明的推介畅销图书的手段, 自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 在国内的图书出版市场广为使用。在日本, 99%以上的图书都是有腰封的。日本人认为腰封是书籍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广告宣传形式, 更是一种工艺品, 设计、构思、内容都很精美。当下中国是一个腰封四起的时代, 几乎无书不腰封。设计精美者, 符合书籍的整体风格, 宣传语精当到位;而大多数腰封设计粗糙, 往往是在读者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将其扔进了垃圾篓里。

在中文的语境中, “腰封”实际上是“腰”和“封”两个汉字的结合。在汉字中, “腰”的基本意思是“胯上胁下的部分, 在身体的中部”, 引申义为“东西的中间、中段”。“封”的基本意思是“密闭, 使跟外面隔绝”, 引申为“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由此可见, “腰”定义了腰封存在的位置, “封”呈现了腰封的具体形态。日本编辑学校编《出版编辑技术》给“腰封”的定义是, 缠在书皮或书籍封套下缘的带状印刷品, 称为“书带”或“书腰”, 使用白纸或有色纸张, 印上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和部分文案, 具有广告的功能[2]。

四、图书腰封的发展与出路

《这书要卖一百万》的作者、日本著名畅销书推手井狩春男, 把“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书腰”列为书的行销要件之一。可见腰封本来就是为图书宣传和营销而存在的[3]。腰封本身并没有错, 它将商业化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 不失为出版业的营销利器。可腰封变“妖封”, 那么错在哪里呢?笔者试图从下述几个方面阐述腰封的现状、发展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一) 从眼球效应转变为注意力经济

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 (Michael H.Goldhaber) 。1997年他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认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 而互联网的出现, 加快了这一进程, 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 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 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 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在图书市场, 注意力资源的紧缺性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 随着图书品种的增多和图书内容同质化, 每年出版的各类书籍形成了图书市场的汪洋大海。在图书品种骤增, 媒体传播的空间有限, 读者图书选择空间扩大, 读者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 缺乏新意的图书信息传播, 很难进入读者的感官世界, 更谈不上影响读者的思想和心理。当下腰封为何越来越不靠谱, 以至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无非是出版商借以吸引读者眼球, 炒作卖点, 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而这一切导致了腰封变“妖封”的恶性循环。

在浩瀚的书海, 惟有设计精良的腰封能够瞬间捕捉到读者的注意力, 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腰封一般用牢度较强的纸张制作, 它的高度一般相当于图书高度的三分之一, 宽度则必须达到不但能包裹封面的面封、书脊和底封, 而且两边还各有一个勒口。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或者一两句书中出彩的文字。腰封主要作用是装饰封面或补充封面的表现不足, 合理的图文对接, 外加醒目的色彩, 打造了双层封面的效果, 让读者在翻开书之前先睹为快。

(二) 从令人厌恶的腰封体到正视读者的需求

“知音体”的名称来源于《知音》杂志, 是指用煽情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文章标题, 其华丽用词和哀怨的情绪为广大读者所诟病。而腰封体以其名人鼓吹牌、销售奇迹牌更是“语不雷人死不休”。作家阎连科的《我与父辈》的腰封被称作是“集腰封恶俗元素之大成的垃圾腰封代表作”:“万人签名联合推荐, 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 “最让世界震撼的祖国作家阎连科”, “锥心泣血的文字, 千万读者为之动容”, “创预售销量奇迹, 超越《小团圆》”。该腰封更是涵盖了当前腰封文案的几大特点:1.强有力的数据支持;2.名人推荐;3.堆砌“最……”等渲染性句式;4.借经典著作之名搭顺风车。

面对如此恶俗的腰封体, 有一定媒介素养的受众并不会盲从, 而是自行判断宣传语是否言过其实。“魔弹效果论”是上世纪20-30年代关于大众传播的一种学说, 它将受众描述成“靶子”, 相应的传播过程是一种机械、僵化的刺激-反应模式。它是一种认定大众传播具有强大威力、能够左右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观点[4]。随着时代的发展, “魔弹效果论”日益没落, 但从当今的图书腰封发展现状来看, 仍有不少出版业者置“读者”于“靶子”之地, 对受众提出不切实际的角色期待, 忽视读者需求, 轻视读者的能动性。读者更希望读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的导读文字, 借以初步了解和判断图书的内容, 为是否适合阅读、是否值得购买找到重要的参考, 腰封的本意即如此。如果一味地胡乱吹捧, 非但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和购买兴趣, 反而会失去可信度, 招致读者的排斥。

(三) 从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到整合新老媒体营销

从梁文道的名字频繁出现在腰封的现象来看, 腰封的宣传对传统媒体有一定的依赖。梁文道, 代表着凤凰卫视的知名主持人, 代表着当代的公共知识分子。“腰封小王子”的现象, 正是出版商利用了读者对于知名媒体主持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公信力的认可。

而“恨腰封”现象也凸显了出版商对于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忽视。由于网络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草根性, 弱化和消解了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 而一旦被认可, 相同体验的网民便会做出不同等级的回应, 共同分享。如果哪一天, 出现了“豆瓣‘恨腰封’小组鼎力推荐”这样的腰封, 是不是意味更深长?

依赖新媒体获取信息的群体大多为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 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群体多为年龄相对较大和低学历人群。倘若一味依赖传统媒体, 则会限制书籍的信息流通和受众群的扩展。因此, 合理利用传统媒体, 整合新媒体, 定能产生广泛的传播效应。

(四) 从遭遇诚信危机到秉持真实性原则

2009年底,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问学余秋雨》, 腰封推荐语是“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 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是余秋雨先生自比孔夫子, 还是出版商的炒作?这无疑把余秋雨先生推到了风口浪尖。当下图书出版市场炒作成风, 这种近乎于“竭泽而渔”的营销手法, 一方面可能影响作者的创作状态和读者对作品的客观评价, 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出版业的诚信。

广告文案素以代表企业、产品宣传其特点、功能, 说服和劝诱消费者产生相应的消费为己任, 真实性是它的生命所在。如果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其广告文案会因为失真而丧失自己的可信度。目前受众对腰封的怀疑甚至是不屑心态的存在和弥漫, 就是虚假、浮夸的腰封文案造成的恶果。广告如果失去了受众的信任, 那么, 广告本身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行为了。在腰封文案的写作中, 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坚持真正为社会服务并努力正面导向发展我国出版广告业。

注释

1[1]梁文道.腰带渐宽终不悔[N].东方早报, 2010-3-28 (B13)

2[2]鹫尾贤也著.程宝莲译.编辑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25.又见:范军.腰封:一种重要的书载广告[J].编辑学刊.2008 (1)

3[3]图书腰封.百度百科[EB/OL]. (2009-12-30)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2444.htm

现状和困境 篇5

调查分析

安吉县教育局教育室

任强松

一、调查目的

据新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的经验,新课改除了必要的硬件外,最重要的是师资力是量及其培训提高。今年是安吉县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第一年。但在关键的一年当中就遇到了师资的瓶颈,这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育人观念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许多年,但是,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其不良影响将会更大。

开展初中政治教师现状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我县目前初中政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分布、专业对口及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态度等,然后进行归因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工作建议,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的内容及形式

开展初中政治教师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是对我县初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态度和认知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因此,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内容和方式。

(一)调查内容

1、全县初中现任政治学科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兼职兼课等情况。新课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教师提高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特别是受习成观念的影响、从教多年的政治教师,首先要求有观念的更新,同时要求有相当多的本学科和外学科的知识积累,了解了教师的基本情况,是新课改师资培训提高的基本前提。

2、教师对思想品德课学科意义的基本认识。

态度决定行为,认识决定动力。学校领导、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本门学科的重要性和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工作。

3、教师对思想品德课课任教师胜任情况的认识。

怎样的教师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学校的行政领导,这将直接决定本学科的师资安排和课时安排。通过对这方面信息的了解分析、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歧视。

4、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与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关系的认识。

初一的思想品德课有它自己的明显的学科特征,既不同于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又与这两项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将会影响教师是否以正确的课程观来对待初中的思想品德课。

(二)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2、随堂听课

3、师生座谈会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全县初中现任政治学科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兼职兼课等情况。

***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课任教师政史专业兼职兼课行政领导

全县25所初级中学,任教思想品德(政治)学科的教师共有169名,初三年级专业对口占82.8%,初二年级专业对口占54.9%,初一年级专业对口仅占22.2%,初一年级兼职兼课达76%,行政领导占35.2%。从以前数据分析,初中政治教师严重短缺,专业不对口比例大,年龄结构偏高,兼职兼课教师过多,特别是初一思想品德课情况更为严重,直接对新课改的推进形成了障碍。

2、教师对思想品德课学科意义的基本认识。

通过师生座谈会可以了解到,教师认为初一思想品德对中考没有意义(不属于中范围),但是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在中考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校对这门课产生了学科歧视,因而在安排师资时,出现了大量学历不合格、专业不对口、兼职兼课的教师,甚至是后勤人员参与本学科教学,个别学校也出现了不把本学科的考核列入教师考核奖励的内容。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直到社会都认为这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副课,只要糊过就行。由于受教师的主导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从教材上看这是一门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学科,学生拿到教材后,甚至会一口气把它看完。但由于教师运用方式的不同,有的学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而有的学校的学生则认为与老教材一样枯燥,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巨大意义。

3、教师对思想品德课课任教师胜任情况的认识。

通过对随堂听课情况、教师结构的分析,以及教师、行政领导座谈会的了解,普遍认为初一思想品德课没有很明显的学科特征,不需要深厚的学科知识积累,只要懂得教学的基本常规就能胜认本学科的教学。

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上课过程有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漠然无视学生的反映,无法捕捉到学生的亮点和疑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新课改的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无法正确实施,更严重的出现了学科知识的错误;

同时发现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相对的困难。由于长期的学科歧视,使很大部分老教师忽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忽视学科知识的更新和观念的变迁,无法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和提升,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从面无法适应本学科的教学。

4、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与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关系的认识。

在这一点上,大家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都认为本学科与德育课、班主任课存在着极大的共性,甚至可以互相替代。

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影响,人们从观念上抹杀了初一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征,从而在本学科的教学安排上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时而重视时而漠视,在教学中也会忽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仅理解为事后的教育手段,把本门学科等同于校纪校规的处理教育。从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过程。

四、工作建议

(一)领导应转变观念,从教书育人的高度来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把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则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载体,学校不能只看到中考与本学科内容矛盾的一面,更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的一面,努力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双赢”。

(二)学校要面对现实,切实加强学科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

初中政治教师短缺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改善这一现状是最迫切的。对本专业教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灌输,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

对非本专业的和兼职兼课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摆正心态,加强校本培训,依靠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来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水平。慎重选定学科领头人,切实发挥他的示范作用。

(三)学科安排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克服随意性

在初一思想品德课中,首先要保证课时量,避免其它学科任意挤占课时。学校行政人员要合理安排,尽力克服行政工作对本学科教学的冲击和干扰。班主任可以利用本学科与班主任工作共性的东西,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

物理学之现状与困境 篇6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物理学的车轮仍然在科学的驱使下滚滚前行。将量子理论和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这两大20世纪的支柱理论整合起来,创建出一个最终解释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万物之理”,仍旧是科学家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梦想。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或许只是一个启示,告诉我们到了我们再次刷新物理学面貌的时候了。当然,一切还是要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

为此,英国《新科学家》网站集结了众多当代著名物理学家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梳理了物理学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以帮助我们消除心头的疑问。

第一部分:物理学陷入的困境

布赖恩·格林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以下文字摘自于他2011年出版的著作《隐藏的现实》。格林被公认在超弦理论中做出了很多具有开拓性的发现,他曾在20多个国家开过普及和专业讲座,著有《优雅的宇宙》《宇宙结构和优雅宇宙》等书。

数学是现实之根吗?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确定数学能揭示自然界最深处的奥秘呢?

19世纪晚期,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意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他基于此创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光速应该为30万千米/秒。这一数据与实验测得的数值相差无几。但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给后人留下了一点小小烦恼,那就是,30万千米/秒这一数值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

爱因斯坦为了解决光速的参考系问题,人为地引入了“以太(aether)”这一概念。爱因斯坦设想在宇宙中充满了一种均匀的无质量的物质,他把它叫做“以太”,光速就是以这种“以太”为参照系的。但是,后来的理论发展和实验却证明,“以太”是不存在的,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一样的。这也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基础。

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颠覆了几个世纪以来与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有关的一切思想,但爱因斯坦并没有止步于此,最终,他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不是一般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广义相对论目前仍然是宇宙模型的基础。

上述细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又不仅如此,所有人都看到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背后的数学,而只有天才的爱因斯坦才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来研究它,并最终基于此做出了伟大的发现。

这个故事很好地阐释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芬·温伯格的一段话。温伯格曾经表示:“我们的错误并不在于我们太把已有的理论当回事,而在于我们并没有对它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温伯格的这段话指的是天文学上的另一个重大突破——美国科学家拉尔夫·阿尔法、罗伯特·赫尔曼以及乔治·伽莫夫的预测,即大爆炸之后的瞬间会产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其实,只要科学家们将广义相对论与基本的热力学理论结合在一起考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出上述结论。

1948年,阿尔法和赫尔曼预言,宇宙大爆炸产生的残留辐射,由于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如今它所具有的温度约为绝对零度(零下273摄氏度)以上5开,或者说5K。但是他们的预言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直到1965年,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两位无线电工程师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在为跟踪一颗卫星而校准一具很灵敏的无线电天线时,十分意外地发现了这种宇宙辐射场。与此同时,在附近的普林斯顿大学,由罗伯特·迪克领导的科学小组也已独立地发现了阿尔法和赫尔曼作过的预言,并着手设计出了一台探测器以供搜索大爆炸的残留辐射。他们假设它是热辐射,那么它所具有的能量就相应于2.7K的温度——这与阿尔法和赫尔曼富于灵感的估计非常接近。科学家们将其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无可否认,温伯格的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尽管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实验证明与现实世界有关的数学是埋首于书桌得到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理论学家们随便涂抹的任何方程式都能达到温伯格的水平。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认定哪个方程式值得认真对待,这可真是一件艺术活。

当然,爱因斯坦就是这方面的艺术大师。在他于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公式之后的几十年内,他就对数学的各个领域烂熟于心了,而同时代的大多数物理学家则对这些领域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在他迈向广义相对论的最终等式的过程中,在将这些数学结构同他的物理学直觉结合在一起这个方面,爱因斯坦展示出了罕见的天赋。

比如,1919年,当爱因斯坦看到一条消息说,科学家们对日全食的观测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光应沿着曲线行进时,他强调说,要是结果不一样,“他只能对上帝说‘抱歉’了,因为他确信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我非常确信,当能够颠覆广义相对论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出现时,爱因斯坦肯定会换种口气说话。但是,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却很好地展示了一套数学方程式如何通过它们条理清晰的内部逻辑、优雅美妙的结构以及广泛的适用性来精确地彰显现实。几个世纪的发现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证据,表明数学能够揭示世间万事万物不为人知的运行奥秘,而且,物理学也在数学的引领下,一次次迎来了不朽的巨变。

然而,爱因斯坦对于他本人提出的数学方程,接受程度也是有限的。他并没有“足够认真”地看待他的广义相对论,他并不相信广义相对论能预测出黑洞或者宇宙在不断膨胀。但是,其他科学家却比爱因斯坦本人更重视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式,而且,这些科学家研究爱因斯坦理论所取得的成就在近百年来已经为人们理解宇宙学确定了航向。

相反,在其生命的最后20年里,爱因斯坦将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数学领域,希望能够为物理学创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不过,当我们检阅历史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年里,爱因斯坦对他所处的数学丛林过于执着了,甚至有人都觉得他好像被数学牵着鼻子走,有点过于“盲目”了。在应该认真严肃地对待哪个方程式这一问题上,甚至爱因斯坦有时也会犯错。

量子力学却为这种物理学和数学之间的困境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1926年,埃尔温·薛定谔写下了他的量子波等式,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人们认为这个等式仅仅与分子、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等一些微小的领域相关。但是,1957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休·艾福雷特博士对爱因斯坦在半个世纪之前的建议——要严肃对待数学做出了回应。艾福雷特认为,薛定谔的等式应该可以适用于任何方面,因为所有的物质,无论大小,都由原子、分子和亚原子粒子组成,而这些粒子全部遵循薛定谔提出的概率法则。按照这种逻辑推演下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仅实验装置会遵循薛定谔方程,实验对象也是如此。艾福雷特据此提出了他的“多重宇宙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第一次“大爆炸”后还在不断“大爆炸”,形成无数宇宙,因此,在一系列平行世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可能会实现。

5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不知道艾福雷特的推论方法是否正确。但是,通过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量子理论背后的数学,他可能已经做出了科学探索领域内最有意义的一个。从此,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实的很多数学方程式,都普遍引入了各种版本的多重宇宙。简而化之,“多重宇宙”指的是在数学上允许存在的每个可能的宇宙都对应着一个真实的宇宙。极端一点来说就是,数学即现实。

如果迫使我们思考平行世界的某些数学方程式或者所有的数学方程式都被证明与现实有关,那么,爱因斯坦著名的“追问”——该宇宙拥有它所具有的特征是否仅仅因为没有其他宇宙可能具有该特征这一问题将有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不。我们的宇宙并非唯一一种可能,其性质可能与现在不同,而且,其他宇宙的性质确实也可能不同。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某些事情会是现在这种情况?为其寻找一个基本的解释将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毫无疑问,统计可能或者纯粹是偶然无疑会进入我们对于巨大宇宙的理解中。

我并不知道事情最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但是,只有通过无畏的付出和追寻,我们才能深切地了解到我们的局限性。只有通过理智地追寻理论,通过严肃地对待数学,即使有些数学方程式会将我们引入完全陌生的领域,我们也有机会揭示隐藏着的现实。

宇宙心脏深处的黑暗虚空

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宇宙模型非常成功,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模型中的绝大部分完全是出自于我们的想象吧?

对我们的眼睛来说,星星即宇宙。但是,对宇宙学家来说,星星不过是一些闪光的微尘,是宇宙这所大房子的重要装饰物而已。在宇宙空间内,还存在着两种难以捉摸的物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普通的星星和气体,那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对它们一无所知,但我们知道,它们显然与万事万物都有关联。

这对“孪生幽灵”或许足以让我们停下奔忙的脚步,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历时一个多世纪费心费力创建的宇宙模型是否正确。而且,情况还不止于此。我们的标准宇宙学模型也表明,在大爆炸之后的一霎那,空间就被第三种目前还不为人所知的东西拉伸成形,科学家们将这第三种“暗势力”称为“暴胀场”。这或许意味着,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存在着无穷多个其他的宇宙,其中的大部分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另类得不可思议,其存在可能只是为了让我们建立的宇宙模型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已。

那么,让我们的观察来承载这些“暗夜幽灵”,是否有点过于沉重呢!?难不成真如马克·吐温所说的:我们只是投资了一点微小的事实,就能得到一大堆的推测?

我们的标准宇宙学的物理学基础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始于一个非常简单的观察:任何物体的引力重量完全等于其惯性质量,爱因斯坦对这一等效原理的阐释,亦是广义相对论的根本精神,就是质量导致时空弯曲,而弯曲的时空则导致其他质量加速。苹果落地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解释:因为地球的质量很大,使其周围的四维时空发生了弯曲,因此,苹果就顺着弯曲的时空向地球移动了。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崭新的重力理论。当涉及微弱的重力场时,它可被简化为牛顿理论。因此牛顿的重力理论可看成是广义相对论的近似。日常生活的重力现象都可以用牛顿或广义相对论描述。不过,当重力场很强的时候,二者就有差异。 在强大的重力场下,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有些结果就与牛顿重力相异。这些当然都由时空弯曲引起。例如光线会被重力场扭曲,就没有牛顿理论的对应。

广义相对论的另外一个重要预测是,时空扰动可以波动形式传播。这些引力波就像水面被扰动时传出的水波,但波动的是时空本身。不过,引力波的强度很弱,而且物质对引力波的吸收效率极低,因此直接探测引力波极为困难。美欧日等国家都在建造一些大型的引力波天线,希望能接收到宇宙远方传来的微弱的引力波。曾有人宣称在实验室内探测到了引力波,但未得到公认。1974年,天文学家们观察到一对致密的名为脉冲星的恒星相互围绕,按照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如果它们因为释放出引力波从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就会如此。

电视DV栏目现状及困境 篇7

DV的兴起和普及, 既是一种技术的革新, 也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早在九十年代中期, 几位丹麦电影导演发起了DOGMA95运动并进行了广泛尝试, 逐步确立了DV影片的美学标准:对虚假情节与环境的摒弃和对真实性的发现。DV在我国的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情, 近两年来, DV短片在我国大量涌现, 这种普及为电视栏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DV栏目在电视荧屏上日渐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潮流, 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辟了DV电视栏目, 1996年北京电视台创办的《百姓家园》从普通观众中选取对DV感兴趣的人进行创作, 然后协同栏目组进行剪辑播出, 开创了我国电视DV栏目先河。继之各地方电视台都相继开播了形式多样的DV栏目, 虽然DV栏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艰难, 但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DV观察》栏目是一档完全由老百姓拍摄的电视新闻栏目, 自2007年2月5日正式开播以来, 屡屡创下收视奇迹, 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 在国内DV栏目中建立起了自身的影响力。上海纪实频道多档DV栏目 (《DV365》、《DV秀》) 以及深圳电视台DV生活频道的开播, 都是DV栏目大量涌现的标志。且DV栏目由于机器技术指标的限制和创作的特殊性, 往往与大众、时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并在传播手段、主题表达、美学追求、栏目策划定位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的电视栏目形成了区别。电视DV栏目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

电视DV栏目发展困境

国内的DV的栏目尚处于由初创的乱象向合理有序的栏目化发展时期, 电视DV栏目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首先, 由于DV技术的普及, 节目的制作权利部分的回到了普通观众的手里, 这就对制作者的专业素质和影像水平提出了要求。2002年, 凤凰卫视一档节目《DV新时代》开播, 但时隔不久就遭到停播。《DV新世代》停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节目画面质量和剪辑水准难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要求, 故而难以赢得广告商的青睐。

另一方面, 制约DV发展的重要问题即是题材的选择。DV兴起之后, 由于其较为低廉的成本降低了影视创作的门槛, 释放了众多影视爱好者的热情, 成为影视爱好者乐此不彼的创作工具, 为追求一种独立文化精神, 他们的作品多以边缘人物为题材, 表达着一种人面对现实的惶恐无奈, 有着浓厚的不可知意识和灰色意识。应该说, 这些题材反映的也是现实, 但不是主要的乐于被大众观赏的现实。所以我们看到, DV在发轫之初实际上是打着民间的旗号背离了民间立场, 而在当下的发展中, 为迎合电视传播的需要, DV又被俗化为简单的娱乐时尚工具, 哗众取宠、鸡零狗碎, 且DV影视栏目、DV生活栏目、DV新闻栏目题材交错、定位模糊, 导致当下的DV栏目仍然显出鱼龙混杂的局面。

再有, 我们看到DV与电视的结合仍处于一种零散随意的状态, 以确定主题征集作品的低端状态的展播为主要方式, 这样的方式显然不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随意展播的DV作品难以形成明确的节目定位, 因而也难以形成固定的收视群体, 在一些电视台节目时段的编排中, DV节目往往沦为填充空档时间的边角料, DV成为一种影像不太清晰, 手法略显粗糙, 内容缺乏创意的电视花絮, 这是对DV本身的美学价值和可以担负功能地扼杀。

结语

DV影像的创作与大型设备拍摄的相比, 作品内容本身缺乏一种视听的震撼力, 因而发掘DV独特的美学内涵是DV栏目生存的重要保证, 如果DV丧失了思想性和真实性, 自身存在的价值便显得更为模糊。DV栏目的有序发展首先要明确栏目定位, 在内容制作上既要摆脱一种精英文化的自恋, 又要避免沉溺于对大众的简单迎合之中。我们不难看出, 当前DV栏目的发展虽然有不少值得肯定的成绩, 但仍有着不少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和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这种突破有待于DV制作者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传媒资源的有效整合,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DV栏目良性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金州主编:《电视节目策划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跨境电商物流现状及困境分析 篇8

1. 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2014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跨境进口电商元年。这一年里,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电商巨头、创业公司、物流服务商、供应链分销商纷纷入局,跑马圈地。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宁波、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青岛、深圳、苏州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

2. 跨境电商物流现状。

目前,跨境电商以年均30%以上速度增长,年交易额已超过2500亿美元。互联网已经重塑了国际贸易格局,中国已经抢得先机,跨境电商成为贸易增长的新支点。线上商品交易与线下货物配送作为决定跨境电商是否能真正成功的两大要素,将物流的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跨境电商物流能否提供与跨境电商相匹配的增值性、便利性和延伸性的服务,成为跨境电商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3年对中、美、日三国网民的跨境电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国的跨境电商使用率高达57.3%,远超美国的44.7%和日本的17.6%。这显示中国网民对通过跨境电商进行交易的热情极高。我国跨境电商地域分布广泛,货品种类繁杂,订单的周期不定,具有小批量、高频次、平台化和多边化的特色,因此跨境电商物流也需要具备信息化、自动化、柔性化、虚拟化等符合时代需求的特点。

二、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分析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主要包括:邮政小包、国际快递、专线物流、海外仓和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等方式,从应用的广泛性出发,本文将主要讨论前面四种。其中,专线物流或者海外建仓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采取较多;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等方式更适合一般的中小型电商的物流采用。

1. 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优缺点,见表1。

2. 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对比分析。

(1)从物流要素比较。从物流成本要素来看,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因为网络覆盖区域广泛、服务好等原因,成本较高,而海外建仓建设和运营成本本身就很高,因此以上三种模式的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专线物流的物流成本较低。在运输风险上,邮政小包速度较慢,丢包率高,在四种方式中运输风险最高;其次是专线物流。运输风险相对较低的是国际快递和海外建仓。在配送环节上,就配送的商品种类而言,专线物流和海外建仓较有优势,而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则有明显限制。在配送过程控制上,表现优秀的是海外建仓,而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的过程控制则差强人意,表现较差。

(2)从用户体验比较。四种模式中,覆盖目标市场范围较广的是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海外建仓因为仓库地址固定,覆盖范围较少。但海外建仓因为其发货周期短、速度快和灵活可靠的退换货方案,在客户收货体验上,远优于邮政小包和专线物流。另外,海外建仓的服务深度也表现优秀,而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相对而言就体验较差。

(3)从信息反馈比较。就信息反馈而言,表现较好的依然是海外建仓,专线物流其次,反馈较弱的是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尤其是邮政小包,速度较慢,丢失率高,有运输限制,信息反馈较差。客户对于货品的全球追踪无法把握,为了尽量少丢货,只能采用挂号形式,在某些区域,基本是“不挂号不敢发货”,由此可见信息反馈极端缺失。

三、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分析

跨境电商交易成功的落脚点在于信息流、货币流、商流和物流是否能够有机结合,实现无缝对接。就我国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来说,进展缓慢的跨境电商物流还不能实现其全部诉求,与之齐头并进,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从上文跨境电商模式的分析,可见跨境电商的物流末梢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配送速度较慢、难以全球全程追踪、跨境清关障碍明显、包裹丢失率高、不支持退换货等。究其根本,我国跨境电商物流之所以会有以上缺陷的存在,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提速的基础所在,面对着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物流体系的不健全成为制约跨境电商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跨境电商物流是全球性的物流,对于物流体系的要求比国内物流这种区域性物流要求更高。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承诺发往欧洲国家的商品运达时间为90天,这意味着客户从下单到收到货物有可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其根本还在于全球化运输网络的不完善,而我国的运输体系则体现出终端性制约。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流体系是实现全球物流提速的根本所在。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正在逐渐实施,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可以借助该战略的东风,构建互联互通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实现物流平台的网络化联合,打通全球物流的关键性环节。

2. 信息技术的使用及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跨境电商最大的特点是全球化、信息化及互动化。目前的跨境电商,多利用全球化的平台实现客户的“地球村”式管理。信息化程度落后,直接制约了跨境电商物流在网络化时代的信息共享,难以为跨境电商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撑。中国物流协会研究所曾做过一次调查,被调查企业中认为当前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化运作的比例高达46.36%。由此可见,原始的人工物流形态应该尽快用信息化物流手段替代,物流的信息化装备及提升已经迫在眉睫。在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电子口岸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平台建设,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可见,信息化物流的发展是我国物流发展的主流方向,而跨境电商物流更加应该创新技术、以科技化手段武装自己,提高在境外段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实现与国内段物流配送信息的对接工作,以网络化、平台化、互动化的物流体系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3. 跨境电商物流需要进一步标准化运作。

物流行业的标准化运作一直是一个难题,大多数物流企业认为标准化意味着更多的物流成本投入。在国内物流中,由于区域化运作,标准化效果并不明显,但跨境电商的仓储与运输都要跨越国界,运输距离遥远,运输过程中非标准化带来的效率下降凸显,其中缺乏标准化集装箱、装卸设备等等带来的效率低下被行业所诟病。国际与国内标准的不对接,设施设备的不兼容,直接影响了跨境物流的整体效率。近几年来,我国已经组建了一些物流行业标准化组织和机构,制定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接轨的物流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但在实际推广和应用中,能够接受并实际应用的物流企业并不多,效果欠佳。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在于物流企业对于物流标准的认知度不够,对应用效果和实施收益也存在怀疑。

四、结语

虽然跨境电商物流存在诸多问题,但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逼迫式的挑战。目前,国内一些物流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尝试采用建立海外仓库或边境仓库的方式解决跨境电商物流问题。如韵达快递为了改变四大快递巨头在国际业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在美国的西雅图、德国的黑森州开设服务中心。这种转变代表着我国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变则通,不变则死”,在网络化时代,现今的要求是不仅要变,还要快速变。

参考文献

[1]孙继侠.跨境电商:中国消费者热情远超美国、日本[EB/OL].(2014-02-27)[2014-06-18].http://i.wshang.com/Post/Default/Index/pid/33695.html.

[2]慕艳平.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分析与选择[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5,34(5):83-84

现状和困境 篇9

古村落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及丰富的文化遗存, 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被专家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江苏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全国属突出;苏州是闻名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其文保工作在江苏亦属前列。这些对古村落现状满怀忧虑的人大代表们的举动, 不能不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在当下中国, 古村落保护现状究竟如何?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中, 散布各地的古村落民居如何延续生命、焕发光彩?

“他们开着推土机来拆, 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黄埔社区的南洞古村落本是从河南迁来的曾氏家族所建, 一度拥有上百座民居, 同时包括宗祠、家塾等建筑, 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直到前年, 这里依然保存有完好的20余栋古民居。

可是, 这个古村落没能“活”过2010年。去年5月, 南洞古村落消失在了拆迁之中。虽然当地热心历史建筑保护的人们对此十分惋惜, 但这次拆迁却是完全遵循正常手续进行的。黄埔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 因为年代久远, 同时长期出租, 南洞古村落建筑质量已经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 按照市政府的相关指导文件将其拆掉。

宝安区沙井街道文物办的陈先生遗憾地表示, 在沙井街道, 还有许多像南洞古村这样的古村落, 正面临着被改造拆迁的命运。“最大的难点, 就是它们并不在保护名录上, 我们想要保护, 但是拿不出相应的文件, 根本不能约束政府对土地的需求。”

原来, 南洞古村落形成于清朝中晚期, 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但并不太突出, 也缺乏独特性, 因此并未被列入保护名录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难题, 我们想保留它的原貌, 但是因为它不是保护文物, 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缺乏支持。”陈先生说, 南洞古村落并没有修缮维护资金, 同时这些古建筑又多属于私人所有, 原有居民搬出后, 它们被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缺乏政府资金支持下, 它就不可避免受到破坏、遗忘。而面对发展经济的需求, 南洞古村这类古村落大多只能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如果是保护文物, 我们可以动用行政力量制止。但是南洞古村这类古村落受到破坏, 我们根本无法可依。他们开着推土机来拆, 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为什么文物保护部门不来维修?”

没有列为保护文物的古村落只能默默地被拆掉, 那么列为保护单位的是否就一定能得到妥善维护呢?

湖南浏阳历史悠久, 散落在镇邑村落间的古建筑便是明证。龙伏镇新开村沈家大屋, 被专家誉为“建筑迷宫”的晚清南方民居标本;金刚镇丹桂村的桃树湾民居, 堪称清代湖南庄园式民居建筑博物馆……

这些遗存在古村落中的民居既是建筑中的精品, 也是当地人生活的归宿, 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可是, 昔日气势恢宏的老屋如今已破壁残垣、满目疮痍, 与其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极不相配。

沈家大屋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屋子, 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四年。它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 有17间厅堂、20口天井、30多条长短廊道、20多栋楼房、200余间大小房屋。可它室内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地面, 精美的木雕也褪了色, 一些墙壁还破了大洞。

让人担忧的不只沈家大屋。金刚镇丹桂村, 清朝议大夫刘礼卿的祖屋——桃树湾民居, 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座号称清代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建筑群, 400间房屋如今倒塌近半。李家大屋、李氏家庙、刘家祠堂等古建筑, 也挣扎在消失的边缘。

当地居民说:“这些原是住人的, 公家不让拆, 也不让建, 他们就搬走了。不住人的老屋会坏得更快。”

没有住人的老屋就这样一天天坏下去。村民们对文物部门十分不满:“既然是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文物保护部门不来维修?”“只打雷不下雨, 要个文物保护单位干嘛?”

“这是民众中普遍存在的误解。”浏阳市文物局副局长陈宇解释, 根据文物法第21条,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而“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 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 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也就是说, 即便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其产权所有者也有保护古建筑的义务。

但这条法律实施起来十分困难。“那些有钱的住户宁愿建新房也不愿修老屋, 当地政府修好了, 如何向他们要钱?”陈宇说, 很多人离开老屋, 剩下一些空房以及无经济能力的贫困户, 但如全部由政府来承担, 其费用之大超出常人所想。“单就古建筑的修缮, 平均每平方米要花去2000元, 每幢古建筑小修大概就要花80万左右。而这维护、修缮并不是一次就结束了, 它是个持续的过程。今年修好了, 过两年说不定又要修, 这些都是钱啊。”

“既修不起, 又不许卖”

除了钱是问题, 还有没有其它的问题呢?

如果把苏州古城比作一串2500多年的宝贵珠链, 那么, 古村落便是其中的一颗颗明珠。随处可见的老房子粉墙黛瓦, 飞檐翘角;棱角磨得光滑发亮的石子街, 悠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老石桥横跨在河面上, 倒影随清澈的河水荡漾……这一幅幅江南古风画卷, 就是苏州古村落的真实写照。早在2005年6月, 苏州就公布了第一批控制保护古村落名单。然而, 直到今天, 苏州许多古村落、古民居仍面临着渐渐消亡的危险。

吴中区金庭镇蒋东村辛村89号就是这样一处古民居。它的主体建筑是五开间加两隔厢的楼房, 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 占地面积更超过600平方米, 宽敞高爽, 结构基本完好, 柱子将近一抱粗细, 落地长窗上有雕花, 楼房前面还有两座砖雕门楼, 以及一幅鲤鱼跳龙门的砖雕。古宅主人之一的费凤图介绍, 这一古宅的正式名字叫“伦彝堂”, 始建于明末清初, 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 翻建。从那时算起, 古宅也已是200多岁“高龄”了, 老宅的主人也从当初的一个人变成了五房子孙。随着时间的推移, 古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屋顶渗漏等现象, 最严重的是走廊上方的屋檐和西厢房, 都快倒塌了。在怎么处理这处老宅上, 三房子孙想整个卖掉。几次接触下来, 对方都要把这幢房子移建到外地, 这对村里来说无疑是个损失, 当然不行。后来, 费凤图有个迁居国外的侄儿想把整幢房子买下来, 再好好修一修。但去土地管理部门一打听, 对方一口回绝:这房子占用的土地是集体土地, 你户口都不在村集体组织里, 怎么能买呢?侄儿只好打消了买下来的念头, 修复就更无从谈起了。现在五房子孙只有费凤图一个人的户口还在村里。这样, 有资格买下整幢房子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可请行家看看, 说抛开买房子的钱不说, 光是像样的修理就得二三十万元, 年迈的费凤图拿不出那么多钱买和修, 小辈对老房子也不看重, 伦彝堂的保护事宜也就搁了下来。更让86岁高龄的费凤图焦虑的是, 一旦他不在了, 这房子的主人们就没有哪个人的户口在村里了。按照现在的模式, 到那时伦彝堂要保护就更难了。

实际上, 类似伦彝堂的尴尬并非个例, 目前各地许多古村老宅都在遭遇类似的尴尬。“既修不起, 又不许卖。”就这样, 不少古村老宅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理解古村落, 是保护它们的前提。

对于现代人来说, 古村落当然不再是生产生活场所, 它们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文化意义。古村落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根基性地位, 保护古村落, 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 使现代人不至于失去文化上的“根”。因此, 即使人去屋空, 即使没有被列入文物单位, 古村落也值得以各种方式加以保护。

那么, 古村落保护的难题应当如何突破呢?

在目前, 首先应当解决古村老宅的产权确认问题。按现在的政策, 村民的房产是小产权房, 不能转让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 社会力量即使愿意投资保护老宅, 也无法办理有效的产权证、使用权证或居住权证。对此, 应该允许通过补交土地出让金, 把土地征为国有, 给房子办理跟商品房一样的产权证等办法, 来突破“产权瓶颈”。

我国牛奶产业现状分析及面临困境 篇10

一、我国牛奶产业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乳品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8月我国出口乳制品11万吨,价值2.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和50.4%。但“毒奶粉”事件发生后,10月我国乳制品出口量迅速降至1036吨,同比下降91.8%。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整体趋于下跌,进口原料奶粉的价格比我国同类产品的成本价还低7000元/吨,再加上我国乳制品标识制度不完善,也影响了国产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原料奶收购价也面临着寒冬。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几部委共同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该《纲要》明确指出,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集中反映了我国奶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在奶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另外乳制品生产企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争抢奶源,无序竞争,缺乏社会责任感。

我国奶业的确面临危机,但从另一角度考虑.也可以解读成为危险与机遇并存。

1、为保证奶业生产的稳定,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稳定奶业生产的扶持政策。

例如:河北省财政安排3.16亿元资金对奶牛实行补贴,按照2007年奶牛存栏158万头为基数,每头奶牛补贴200元。唐山市财政对收购原三鹿乳品加工企业和日处理鲜奶50吨以上的奶粉厂,收购生鲜奶每公斤补贴运输费0.2-0.4元。对代加工奶粉或者自己收购鲜奶用于奶粉加工的中小型加工企业,每吨奶粉补贴4500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安排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加大检验合格生鲜奶收购。

2、“毒奶粉”事件告诉我们,我国奶业必须走质量效益之路。

从培养奶源基地、合理产业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到加大科技投入、丰富产品种类、规范竞争模式、拓展消费市场,从各个环节进行推进.使奶业彻底实现从量的提高向质的提高转变.促使奶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把握机遇,练好内功,迎接挑战。

一方面三鹿事件使我国奶业进入了冰封期,我们应趁此机会,改变原奶生产方式.建立规模养殖模式,提高奶牛养殖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乳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原料价格走低,燃油费用的下降使得饲料成本降低,对于目前我国奶业现状来讲也是一个机遇。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同时加快建立我国奶源和乳品加工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产业化链条,才能实现奶农和乳品企业的双赢。

二、我国牛奶产业面临的困境

当前制约奶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仍面临三大矛盾,如何从这些困局中突围,成为奶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1、生产环节: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状况仍未根本扭转

目前,我国奶业市场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产前,近期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2008年上半年玉米价格为178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2%;豆粕价格为45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68.16%。在产后,乳品加工企业利润低,甚至出现亏损。目前原料奶价格已有回落的迹象,市场上个别产品又有过度促销的苗头。

当前一些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尚未消除,保障奶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诸多环节存在的矛盾尚未解决。加之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回落,出口量减少,很可能导致奶业出现新的波动。

2、加工环节:企业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乳品加工企业过度密集,无序竞争,奶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奶源不足反过来又导致了企业产能的相对过剩,造成奶业加工资源的浪费。多数乳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主要通过奶站来连结。奶价主要由企业制定,通过奶站实施,农民只是被动接受,基本上没有任何发言权。一些地区奶站过多,互相争夺奶源,难以和农民之间形成共同针对企业的利益连接关系;同时,奶站过多导致平均规模过小,不足以形成对企业的制衡力量,奶站在和企业的博弈中也处于被动地位。

当前我国奶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从总体看,我国奶牛单产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原料奶供给的质量和价格也制约乳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由于规模小,每个农户向奶站交售鲜奶的数量有限,而不同农户饲养的奶牛由于饲料配合比例、奶牛的健康程度等存在着差异,其原奶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奶站无法区分,导致好奶差奶混在一起,原料奶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奶产品不耐储存,上下游之间关联度高,养殖产业的质量低直接影响乳品加工行业的竞争力。

3、销售环节:市场需求潜力尚需充分开发

市场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奶业能否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培育开拓奶类消费市场,把乳制品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从目前看,我国奶业市场需求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根据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每人每天应喝奶300克,是目前实际人均消费量的3.9倍。当前我国广大城乡居民不是没有饮奶的需求,许多消费者也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主要是没有喝奶的习惯和意识。我国每年啤酒消费量约为牛奶的两倍,白酒、碳酸饮料、矿泉水消费量接近牛奶的消费量,城市许多中小学生宁可花钱买饮料和矿泉水却不喝牛奶。我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与人均GDP的增长呈正相关,收入每增长1%,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4%。

三、我国牛奶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了国内各行业,大环境和行业的双重压力,使得关于如何推动乳业自身发展,成功度过当下危机成为重要的课题。在2009年政府文件关于轻工业振兴规划中,农业与食品行业成为政府发力的重点,这为中国奶业发展创造了好的政策环境。奶业应该危中求机,抓住机会完成产业升级。

我国奶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转型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奶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1、奶业升级结构调整是基础

随着奶业的快速发展,奶业发展结构不均衡——奶源建设跟不上生产加工能力的问题,成为制约乳品行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液态乳的日处理能力已经超过了生乳日产量的三倍左右,因此,奶源的建设也就迫在眉睫。

奶源是牛奶品质的基础保障。决定中国乳业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在于奶源。与国外绝大多数的奶源来自牧场的情况相比,我国目前牧场奶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这从源头上制约了乳业发展。因此,乳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调整牧场奶和散户奶的结构。增加牧场奶的比例,调整奶业结构,成为奶业产业化的基础。

2、奶业升级创新发展是方向

我国乳制品行业同质化程度高,已经造成价格低、利润低、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政府早在2007年9月份就也明确要求奶业“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创新是竞争力提升的唯一手段,是打破“同质化”僵局的唯一武器,也是乳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3、奶业升级质量把控是根本

奶业的升级,不仅是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创新,当伴以产品质量的升级。谈到质量,就不得不涉及标准。产业升级的根本还在于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奶业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安全法》日渐成型,我国乳品安全有了法律的保障,将走得更远。

摘要:“毒奶粉”事件使我国牛奶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消费者对奶业市场信心瓦解。文章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和行业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牛奶产业的现状,以及制约奶业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最后提出了为使我国奶业度过困境的主要应对措施。

关键词:牛奶产业,现状分析,面临困境

参考文献

[1]、匡春凤.失衡的牛奶产业链.中国农村科技,2008(10).

上一篇:手术室护生带教体会下一篇:混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