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2022-09-1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主要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等组成。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支持农村发展的作用。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结构。这些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却没有发育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姜凌认为, 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农村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职能分工不明确;市场定位不清, 越位和缺位问题并存;筹资方式单一, 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1.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目前, 理论界普遍认为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三种金融形式组成农村金融体系。Dougla·H·Graham研究了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他肯定了乡村银行集体借贷的优点和客户信息收集的优点, 但也具有产权不明、规模过小的缺点。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研究方面, Hans·Dieter·seibe1指出, 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 非正式金融机构进人了农村金融市场, 但在规模、延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 他认为应该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更广阔的金融市场。Ke1lees·Tsai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的研究表明, 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金融, 他总结了正规金融存在的原因: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割趋势严重、许多微观金融存在制度缺陷1。

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

2.1 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

中国最大的涉农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与农户、涉农企业的支持越来越有限, 其主要业务日益向城市和工业靠拢, 主要是因为对于农户的贷款具有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 这也是因为农业的利润普遍比工业要低得多。中国农业银行的涉农贷款基本上是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面向农户的贷款已经几乎没有了。因此, 中国农业银行对于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方面所能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小, 这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 农村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回报期望高与农业利润低的矛盾

银行具有趋利性, 把资金投入到回报率高的地方, 一般来说银行的投资遵循“流动性、安全性、营利性”的原则, 农村金融机构也不例外。但是农业天然具有利润低、受到自然灾害和天气影响大、周期长、收益不稳定的特点, 这就与一般银行的趋利性和三大原则相违背, 从而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农户提供贷款的困境。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在美国很早就实行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 其范围已经涵盖了所有农作物, 这部法律体现了政府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中作出的巨大努力, 也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的基础。韩国学习了美国的做法, 在《保险法》的基础上颁布了《农业灾害损失补偿法》, 该法律结合韩国农业的实际情况, 对农业进行有效的补贴。我国农村金融比较薄弱, 需要健全农村金融保险制度, 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贴力度, 让涉农贷款的风险性降低, 投资回报率增加。只有这样, 才会吸引银行更多地把资金贷给农户, 从而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3.2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可以缓解目前农村地区金融结构网店覆盖面小的问题, 从而可以使农户享受到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获得更充足的资金。同时, 还应该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改变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 让信用社按照市场规则运行, 但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承担起对农户提供足够的涉农贷款的义务。当然, 对于不同地方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结合当地实际, 综合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综合管理水平, 坚守农村信用社“为农业服务”的底线。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一直以来都受到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影响,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一直处于失衡状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农村金融有过多次的改革, 新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但是仍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的困境,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落后也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漠视。因此,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中国

参考文献

[1] 胡士华, 彭芳.农村信贷市场的微观结构与策略履行[J].改革, 2011 (04) :55-59.

[2] 李喜梅, 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经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2 (01) :86-91.

上一篇:浅谈多晶硅生产中的设备清洗下一篇: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