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实践基地

2024-05-19

文化实践基地(精选十篇)

文化实践基地 篇1

(一)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单从字面上似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 实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 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教育部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了这样的定义:即在大学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 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 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二)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 是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 更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文化囊括了除设备、资金、人力等有形资本以外的所有企业资本。所以,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 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企文化的对接是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 是高职院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主动吸纳企业文化。我们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 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 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 在“全球品牌网”上的论述中, 企业文化大体有六类现象, 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氛围、工作作风、人际关系。重中之重是习惯和环境氛围。这些企业文化的实现, 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协作, 需要对其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引导。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也应具有自己的特点, 突出“高职性”、贯通“企业性”、围绕“市场性”, 把相关企业文化整合到校园文化中,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高职校园文化。

建设校企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 要营造职业环境,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在精神方面, 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 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 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化、特色化、经常化、规范化, 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益。

三、搭建高职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桥梁

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 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通的桥梁, 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 才能发挥企业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的方式与未来工作的方式保持一致, 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 实现校企文化融通。

实训基地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关键场所, 我们通过在旅游系、信息系的实践, 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 将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例如旅游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已与张家港国贸酒店、桃园度假村酒店建立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 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过程中,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 将企业真实环境与文化氛围展现到实践场所, 使学生在校内如同企业一样并得到同学认可;信息系将企业请进来, 目前已与江苏微软、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微缔软件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合作关系, 并将公司部分设计 (软件专业、平面设计专业) 工作嵌入教学体系, 与江苏微软合作于2010年招收微软冠名班, 2013年将再招“天平”冠名班, 使企业技能与专业教学体系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

四、走出去、请进来, 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中, 学校不能原封不动或者死搬硬套地引进企业文化, 而是要对适宜学校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检选和拓展, 让其更好地为“我所用”。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但仅仅为了“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合作十分脆弱。校企之间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 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 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校企合作中, 两种文化的交融, 既是促进校企融合, 加强校企紧密合作的途径和载体, 又是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一个受益内容。校企双方都应该加强对客体文化的筛选, 主动、理智地吸纳客体文化, 促进本体文化的良性流变, 带动和促进本身的进步和发展。

旅游系酒店专业的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践过程 (工学交替) , 积极参与酒店员工的文化活动, 体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感受企业文化给员工的鼓励及凝聚力, 例如在桃园度假村酒店实训的学生对他们企业文化影响最深的是: (1) 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携手同行、追求卓越”; (2) 主人翁思想“桃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3) 服务理念“细微周到、成就完善”; (4) 服务宗旨“让宾朋好友舒心、顺心、放心”; (5) 同事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等, 这些文化融入校园也会使学校文化得到提升。

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信息系与江苏微软合作, 在教学与实践课程中, 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 如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勤奋工作、技术至上、Service Camp的幸福生活”, 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特点与工作环境;微软的公司价值是“正直向上、公开尊敬、直面挑战、充满激情、勇担责任、严格自律”, 以此培养学生对今后工作价值的认同感。

五、体现行业文化, 培育专业文化, 彰显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所以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联系, 体现行业文化特色, 将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 充分体现行业特色, 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得以充分物化, 形成视觉冲击力, 营造培养职业人的浓厚氛围。如学院实习基地环境设计, 充分展示企业特征, 既体现了行业特色, 又寓意深刻。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由企业合作方直接参与并指导, 按一定比例完全仿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设计, 同时融入一块教学环境区, 完善“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实验环境构建, 使学生能快速熟悉企业基本情况, 知晓企业对合格员工的素质要求, 调整心态规范行为, 转换身份;在实训内容设置、考核要求中必须严格依照企业文化教育模式, 促使员工 (学生) 形成组织观念、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以及吃苦耐劳的作风, 按明天企业的要求做好今天的功课。

六、注重人文素养, 凸显校企文化, 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管理文化。我们可以将学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融合, 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如进入实训工作室, 刷卡登记, 严格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按章操作、令行禁止、训练有素。强化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按时作息制度, 不迟到、不早退, 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 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作为企业的“准职业人”, 在学校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 接受具有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教育, 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 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叶鉴铭, 周小海.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 2010.3.

[2]孙蔚.建构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5.

文化实践基地 篇2

李琼 范正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 215031)摘要

学校作为一个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有其相对独立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价值追求,但又不可能置身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外。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我们将通过校园实训基地企业文化氛围营造的实践,探索如何真实地将工业文化的核心层——工作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实训基地

氛围

营造

融通

1.校企文化的内涵

1.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单从字面上似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实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教育部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了这样的定义①:即在大学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1.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是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更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文化囊括了除设备、资金、人力等有形资本以外的所有企业资本。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①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

2.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企文化的对接是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是高职院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主动吸纳企业文化。我们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在“全球品牌网”上的论述中,企业文化大体有六类现象,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氛围、工作作风、人际关系。重中之重是习惯和环境氛围。这些企业文化的实现,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协作,需要对其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引导。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突出“高职性”、贯通“企业性”、围绕 “市场性”,把相关企业文化整合到校园文化中,校企合作共同构建高职校园文化。

建设校企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校企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要将校企文化建设渗透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

我们要营造职业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在精神方面,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化、特色化、经常化、规范化,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益。

3.搭建高职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桥梁

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通的桥梁,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发挥企业的指导作用,使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的方式与未来工作的方式保持一致,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实现校企文化融通。

实训基地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关键场所,我们通过在旅游系、信息系的实践,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将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例如旅游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已与张家港国贸酒店、桃园度假村酒店建立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环境与文化氛围展现到实践场所,使学生在校内如同企业一样并得到同学认可;信息系将企业请进来,目前已与江苏微软、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微缔软件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公司部分设计(软件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嵌入教学体系,与江苏微软合作于2010年招收微软冠名班,2013年将再招“天平”冠名班,使企业技能与专业教学体系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

4.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中,学校不能原封不动或者死搬硬套地引进企业文化,而是要对适宜学校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检选和拓展,让其更好地为“我所用”。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但仅仅为了“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合作十分脆弱。校企之间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交融,既是促进校企融合,加强校企紧密性合作的途径和载体,又是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一个受益内容。校企双方都应该加强对客体文化的筛选,主动、理智地吸纳客体文化,促进本体文化的良性流变,带动和促进本身的进步和发展。

旅游系酒店专业的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践过程(工学交替),积极参与酒店员工的文化活动,体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给员工的鼓励及凝聚力,例如在桃园度假村酒店实训的学生对他们企业文化影响最深的是:①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携手同行、追求卓越”;②主人翁思想“桃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③服务理念“细微周到、成就完善”;④服务宗旨“让宾朋好友舒心、顺心、放心”;⑤同事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等,这些文化融入校园也会使学校文化得到提升。

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信息系与江苏微软合作,在教学与实践课程中,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如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勤奋工作、技术至上、Service Camp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特点与工作环境;微软的公司价值是“正直向上、公开尊敬、直面挑战、充满激情、勇担责任、严格自律”,以此培养学生对今后工作价值的认同感。

5.体现行业文化,培育专业文化,彰显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所以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联系,体现行业文化特色,将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色,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得以充分物化,形成视觉冲击力,营造培养职业人的浓厚氛围。如学院实习基地环境设计,充分展示企业特征,既体现了行业特色,又寓意深刻。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由企业合作方直接参与并指导,按一定比例完全仿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设计,同时融入一块教学环境区,完善“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实验环境构建,使学生能快速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知晓企业对合格员工的素质要求,调整心态规范行为,转换身份;在实训内容设置、考核要求中必须严格依照企业文化教育模式,促使员工(学生)形成组织观念、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以及吃苦耐劳的作风,按明天企业的要求做好今天的功课。

6.注重人文素养,凸显校企文化,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管理文化。我们可以将学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融合,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如进入实训工作室,刷卡登记,严格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按章操作、令行禁止、训练有素。强化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按时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作为企业的“准职业人”,在学校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具有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新辰:深耕“基地”文化 篇3

一起“三聚氰胺事件”揭开了中国乳品行业深藏的丑闻——即便跃上太空、走进奥运的大品牌,又能怎样?其背后“先抢市场,再建工厂,再找奶场”、—味追求火箭速度、无视上下游消费者与农户利益的“奶业模式”,终于把整个行业带入了病态的“发展道路”。

企业究竟应该追求怎样的成长轨迹?美国企业组织效率专家罗伯特-托马斯科最新提出:企业成长应当谋求进步,而不只是规模——是的,只有贪婪而没有进步的规模,越大,死得越难看。

看看近年的新闻头条,不论是农牧业,还是食品加工业,其经营风险多高!特别是做食品出口贸易,既出口更“进口”,一头牵着千万而“土气”的内地农户,一头连着无限而“娇气”的国际市场,可谓系天地之别,内外之危于一身!

不是吗?一起“毒饺子”事件在日本引发的轩然大波,给中国企业声誉带来的伤害也让我们当头悬剑,甚至至今仍是我们中国政府的一个外交尴尬。

干这一行,你就是国际市场的“食品库”,些微问题都必须在国内坚决解决……杜绝!

水文化基地的传播创意与实践 篇4

关键词:水文化,传播,创意

一、实施背景:

城市供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资源, 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据调查, 为了适应宁波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 宁波市先后投资48亿元兴建了一大批引水、制水、供水工程, 使宁波650万居民全部用上了优质的水库水, 走在了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前列。特别是新建的东钱湖水厂, 地处东钱湖风景名胜区隐学岭。水厂引用白溪水库优质原水, 生产工艺先进, 与其他水厂不同的是, 建在标高52米的山坡上, 利用地势高差产生的自重压力, 直接向城市供水干网供水。同时, 引用先进的污泥净化处理系统与国内外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使生产过程生态环保, 出厂水达到优质饮用水的新标准。

宁波城市供水部门的决策者认为, 作为宁波第一座现代化的水厂, 东钱湖水厂的建成在宁波城市供水工程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必将成为本行业间和宁波各界参观学习、交流和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 认为, 水文化与廉政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清廉若水”、“清如荷, 廉似水”的传统理念长期影响着人们, 而在清泉文化苑的策划设计建设中,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传播、弘扬水文化相结合, 将会进一步提升水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品质, 并通过这个基地, 搭建一个集宣传教育、信息沟通、文化传播的平台, 以此引导人们关注水、爱护水、节约水, 推动构建清政廉洁、文明和谐社会扎实深入的发展,

二、实施路径

设计理念:东钱湖水厂是一座现代化的水厂。在水文化基地设计中, 体现了水厂总体景观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依托东钱湖水厂的现在景观, 结合自然环境条件、水厂功能布局进行优化设计, 使水文化与水厂的现代、简约风格相协调;同时,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水文化基地的建设与景观的设计以人为本, 注重参与性、观赏性和体验性, 并体现东钱湖地域文脉特色和突出水文化主题的原则。把东钱湖历史悠久的治水文化、王安石的清廉文化和现代的湖泊文化融合在一起。

在水文化基地设计建设中, 围绕着水文化与廉政文化两条脉络进行展开, 通过两条穿越山体的隧道沟通起两个水文化区, 最终引入“饮水思源”主题, 点明水文化的本质——水是生命的源泉, 城市的命脉。“清线”, 侧重体现了纯净、清廉的主题;“泉线”则展示了水的净化流程, 整个水文化基地就在这15.19公顷的环山厂区铺开。

运作方式:水文化基地是企业文化的创新和突破, 凸现了时代和行业特色。宁波城市供水部门制订了水文化基地创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结合水厂自然环境配套建设了富有水行业特色的水文化宣传长廊;编写了宣传教育提纲和水文化宣传手册;对职工进行了水文化知识的辅导和水工业现代管理技能的培训;组织宣传骨干参观了华东地区水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取长补短, 进一步优化创新;举办水文化演讲、礼仪、摄影、书法、诗歌比赛, 提升了职工水文化意识和文化素质。同时, 在内部开展“供清澈水, 建温馨园”大讨论, 在社区进行“清泉滋润万家”系列水文化宣传咨询和服务活动, 使水文化深入人心。

宣传内容:一是知识“水文化”。借助水文化基地, 把创建学习型企业落到实处。在进行全员培训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职工参观水文化基地和东钱湖水厂, 使职工在文化的氛围中学到有关水资源、水工业、水文化的新知识;二是信息“水文化”。在做好媒体和网络信息宣传的前提下, 组织市民和职工在水文化基地中了解到全国和本地区的水务水情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三是活力“水文化”, 水文化基地内设清字墙、千水壁和攀山岩, 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 营造了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氛围;四是和谐“水文化”。水文化体现了人水和谐的关系, 职工在水文化基地的浏览中, 加深了对水的和、融特质的理解, 增进了爱岗敬业, 关心建设“大家庭”的情感和信心。五是廉政“水文化”。在水文化基地, 职工们更多的接受的是“清廉文化”、“道水文化”。

三、成效评价

水文化基地是宁波城市供水部门整合水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尝试,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是推广了水文化。水文化, 不仅是历史的文化, 也是未来的文化;不仅是传统的文化, 也是先进的文化;不仅是时代的文化, 也是发展的文化, 不仅是继承的文化, 也是创新的文化。通过水文化基地对水文化的宣传和诠释, 使企业的职工、社会成员转变和更新了水的观念, “水之美”, 借水论人, 用水育人;“亲水”, 树立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相容观。更多的是教育大家充分认识我国、本省、本市的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和管理。从组织的800多名市民参观的“观水之旅”来看, 人们对宁波的水资源、水工业、水价格有了深刻的认识, 尤其对知水、爱水、节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价调整中, 宁波供水部门先后6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到白溪水库、东钱湖水厂、水文化基地参观, 让大家亲眼看到自来水的整个生产过程和为让市民喝上清澈水投资建设的重大引水工程, 在浓厚的水文化熏陶中, 增强了水是商品、制水需要投入成本、水价应该遵守价格规律的观念, 为宁波水价调整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和心理准备。

二是弘扬了水精神。在水文化基地的运作中, 广大的供水职工真切的体会到水的精神鼓舞着他们去探索进取和开拓创新。职工们说:“水是乐观的, 水在走下坡路和遇到挫折时, 不但不会停滞, 反而加快步伐, 教育我们保持良好心态, 正视困难, 克服困难”。职工们说:“水是进取的, 水的顽强和创造精神, 引导我们去开拓创新”。职工们说:“水是清纯的, 保持高洁的品质做人做事是城市供水人应有的作风”。水文化基地作为宣传教育干部职工的基地, 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促进了水事业。水文化的渗透, 使宁波城市供水展现文化内涵和品位。其一, 供水工程更趋现代化。美学理念在规划建设中得到应用。东钱湖水厂的建筑特色与东钱湖景区融为一体, 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二, 供水管理更趋科学化。文化元素在整个供水生产管理中得到体现。目前, 东钱湖水厂所采用的机器设备都是全国最先进的, 而现场管理也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模式, 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三, 供水服务更趋人性化。承诺服务、延伸服务和义务服务在全市6个供水公司得到推广, 清泉热线作为服务品牌发挥着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创新亮点

水文化基地是宣传水文化、培育水精神、促进水事业的有效载体,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程。其亮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握了水文化的价值定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恶化的趋势, 构建人水和谐, 促进城市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水文化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和引领作用,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人水和谐的新型价值观, 推动社会公众水生态意识的提高, 逐步形成自觉爱护水、珍惜水、节约水的社会理念。宁波城市供水部门利用现代化水厂现有的基础和环境条件, 兴建富有行业特色的水文化基地, 挖掘了水厂内在的水文化内涵, 并利用这一平台宣传、弘扬和提炼了水文化、水精神。

二是明确了水文化的建设任务。水文化是人们对水的理性思考和社会意识的体现。宁波城市供水部门创建水文化基地, 并达到一定规模, 贯穿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因为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水业文化的最佳结合, 强调了水文化以“人水和谐”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水行业精神鼓舞斗志;以“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道德规范引领风尚。加强和谐、廉洁水文化建设, 培育和谐思想, 树立廉政作风, 弘扬奉献作风, 并在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时代水文化的研究探索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报告 篇5

(一)有基本的维护管理,日常运转比较正常。

这些基地大部分以民政、文化、档案部门管理为主,有基本的维护人员和维护费用。如松原市档案馆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档案馆的建设标准,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扶余市专门成立了大金得胜陀颂碑管理委员会,划定了保护区;前郭县博物馆每年能得到国家拨付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日常维护和支出;宁江区烈士陵园、前郭县烈士陵园、扶余市烈士陵园、长岭县烈士陵园、乾安县烈士陵园均由当地民政部门管理,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更新与维护。

(二)有基本的陈列与展览,教育内容相对完整。

大部分基地都能按照自身的特色和历史内容,把握好展出重点,充实完善陈列物品。如扶余市大金得胜陀颂碑管委会先后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修建了大金展览馆、阿骨打铜像等景点设施。前郭县博物馆在不断丰富民族民俗文物的同时,大力开展辽金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目前馆藏文物已达5000多件。扶余市烈士陵园、宁江区烈士陵园和长岭县烈士陵园均有单独展馆,展馆的实物、图片、影音资料也在日趋完善。

(三)有正常的社会活动,教育功能较好发挥。

红豆成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6

“文化是根,企业是树,红豆以‘情文化’夯实企业发展根基,引领着红豆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曾经的乡办小厂到走出国门,成为跨国企业集团。”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在当天的活动上这样说道。

的确,自成立以来,在集团领导层的带领下,红豆集团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壮大,把曾经的祠堂小厂发展为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现代化产业集团,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之路。2014年,红豆集团销售471亿元,其经济总量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7位,中国服装业百强亚军,拥有“红豆”、“千里马”两块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多个“中国名牌”产品。

从品牌角度来看,红豆用“情文化”丰富品牌内涵。情是红豆文化的主旋律,从最初启用蕴涵丰富民族情思的“红豆”作为商标的那一刻开始,红豆不仅把“情”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还把打造中国第一文化品牌作为目标。红豆斥巨资,花大量人力物力,面向全国倡导红豆七夕节,经过14年的打造,古老的七夕节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另外,红豆七夕节还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中宣部等七部委列为“我们的节日”。

从社会角度看,红豆用“情文化”引导社会责任。只有将情文化真正融入企业社会责任之中,它才会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所以,吸纳更多就业,多交税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社会,成为红豆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今年4月25日,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举行关爱百岁老人活动,东港镇12位百岁老人每人收到10万元慰问金。多年来,红豆集团对外捐款捐物超3亿元。(邵蔚)

文化实践基地 篇7

关键词:临床医学留学生,文化实践基地,体验式教学

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文化教学, 不能单单照本宣科,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对完成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留学生从文化实践活动中, 可以实际运用课堂学的汉语知识, 并且有利于留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社会, 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时代的发展已经明确了建设汉语文化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1 临床医学留学生汉语文化实践基地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方向,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 强调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具体指出要“扩大文化交流,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而且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再次指明, 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留学生文化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同时, 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

另据教育部2010年以来实施的《留学中国计划》, 我国要“不断创新来华留学教育培养模式”, “帮助来华留学人员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 “建立起教学与实习对接、课堂与社会衔接的教育机制”, “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近几年我国留学生教育逐渐向内涵式发展之路转变, 这就必须全面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对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而言, 医学汉语教学具有鲜明特色。临床医学专业一般是英文授课, 留学生的汉语还要达到去中国医院临床实习的水平, 这既要求留学生掌握医学汉语口语, 也要求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和体验中国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就会产生心理认同, 更加理解和热爱中国, 学习汉语也减少了排斥心理, 从而为日后成为知华、友华的交流使者打下基础。

2 临床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具备理论基础

建设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基地不但符合时代的要求, 而且具备体验性教学的教育学理论依据。“体验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具体来讲,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人的主体精神的教学价值观, 是一种促进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论, 是一种以体验为目标和中心的教学策略。

临床医学留学生的体验式文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留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中心, 并将留学生的自主体验作为目标、过程和结果而进行的教学。作为目标指的是, 体验式教学的过程必须完成留学生的自主体验, 并以获得体验为最高价值;作为过程是指, 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留学生体验活动本身, 是主体的生命体验过程;从作为结果来说, 体验式教学是化体验为结果的教学, 是促使留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

留学生体验式教学有三个特点, 第一, 主体性。这种主体体验的教学一方面指它是留学生为主体的体验, 另一方面指因为不同主体的心理感受和价值取向不同, 他们的体验强度、深度也就不同。第二, 情感性。体验性教学过程中, 留学生作为体验的主体, 总会对学习的过程和内容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教师就要激发留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自豪、满足、快乐、好奇等。第三, 活动性。体验式教学反映了体验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这种体验活动既包括留学生心理上的感受、理解、联想等, 又包括留学生行为上的参与、互动、交流等。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创设体验情境, 主要包括体验场景和体验氛围。当体验情境被创设出来以后, 教师就要引导留学生进入这一体验情境之中, 并利用留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来组织教学。留学生的自主体验是体验式教学的中心步骤。由于留学生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特点, 因此留学生在进行自主体验时, 总是以自己的情感、认知和经历等, 去理解教学内容、感受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留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 促使留学生的体验进一步深入。最后, 教师还要对其开展有意义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留学生体验的参与性、感悟性、深刻性等。评价策略既可以采取量表统计, 对留学生的体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也可以使用质性评价, 对留学生的体验情况作趋向性的价值判断。

3 临床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基地的建设总结

为了提高留学生文化教学的质量, 我们将体验式教学运用到文化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去, 为留学生创建了丰富的体验情境, 让他们自主体验中国文化。我校先后在某大学和中学建立了临床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基地。这两所学校的特点不同:大学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的老师们多才多艺;初中学生则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根据两所文化实践基地的不同之处, 为留学生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活动。留学生既感悟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又了解了当代中国的文化。

在活动安排方面, 活动前教师先让留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初步了解活动的内容, 同时扩大了其知识面。活动当中, 教师要善于掌控时间, 合理安排现场程序, 制造活跃和谐的气氛, 多给留学生和中国师生交流的机会。活动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照片、图片和资料等, 完成口头报告, 报告得分计入医学汉语课的期末成绩中。这种体验式教学拓宽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视野, 提升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下是我校在文化实践基地建设中举办的几例活动:

京剧是中国古老的国粹之一。教师先在课堂上介绍京剧的文化常识, 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老干办进行现场体验。退休教授们先介绍弹奏京剧的几种乐器, 再弹唱几首京剧选段, 然后讲解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学生们跃跃欲试, 练习着吹拉弹唱。最后, 大家一起逐句学唱著名的京剧片段。双方用简单的汉语进行课堂交流, 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谈到中国太极拳的时候, 教师先播放视频, 简介太极拳的来历、特点和基本招式, 再和留学生一起参加中学的趣味运动会。会上学生们身穿太极服在操场上列队, 为留学生们集体展示了太极拳表演。整齐划一的场面吸引留学生们现场学习。然后由中学生一对一教留学生打太极拳, 一招一式之间留学生们体会到太极圆柔连贯的特点, 及老庄哲学“柔弱胜刚强”的意味。

诗歌是一个国家的文学珍品。留学生们积极参加中学诗朗诵比赛, 他们挑选了喜爱的中文诗歌, 首先逐字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 再字正腔圆地练习发音和声调, 最后随着配乐的伴奏出口成章。在诗歌多彩的世界中, 留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学的精妙, 陶冶了情操。他们也为中国学生推荐了外国诗歌。不同国家的人民虽然语言不同, 但是拥有相似的思想感情, 中外师生在诗朗诵活动中受益良多。

组织班会也是让中外学生交流的良好方式。通过医学汉语课, 留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汉语词汇和句型。在中学班会上, 学生们三五成群, 互相讨论感兴趣的话题。例如中国学生提到了他们尊敬的白求恩医生, 希望留学生们成为具有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医生, 救死扶伤。留学生们坚定了成为国际医生的理想, 意识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 提升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 我校组织留学生到文化实践基地定期义诊, 留学生们不但能将医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而且在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中, 体会到了医者仁心的行业素质。

当留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文化教学, 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素养时, 就容易理解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交际内容和交际手段, 也就能更准确地使用汉语, 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关于临床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每次活动之后, 双方师生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建设临床医学留学生中国实践基地上, 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

首先, 体验式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文化教学切忌走马观花、浪费课堂时间。这其中教师的引导格外重要。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前作好安排, 并且在教学情境发生预料之外的变化时, 能够随机应变,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初、中、高级体验式文化教学的课程内容, 必须与各年级学生的汉语水平、文化认知能力相匹配。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 也要考虑到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 不满堂灌输。

其次, 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仍需提高。文化课的优秀教师, 不但需要具备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化功底, 流利的外语, 而且要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 还要有组织策划能力、对外沟通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文化实践基地、更全面地利用文化实践基地的资源。另外, 有中国文化特长的教师更受留学生欢迎, 比如书法、绘画和中国民乐乐器等, 这就要求文化课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 拓展特长。

再次, 体验式文化教学必须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活动前指导, 活动中监督, 活动后评价和考核。然后将考核成绩纳入医学汉语期末总分, 这样保证了留学生重视体验式文化教学, 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 我们要继续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医学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形成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体系。

临床医学留学生文化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医学汉语教学的一部分,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比如时间不够、经费紧张、缺乏经验、实践基地的接待能力不足等, 教师必须精心安排每次活动,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发临床医学留学生文化实践基地, 开展体验式文化教学, 提升医学留学生的人文素质, 扩大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留学中国计划[OL/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gov.cn/zwgk/2010-09/28/content 1711971.htm, 2010-09-28.

[2]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2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OL/Z].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15/110939950.html, 2013-11-15.

文化实践基地 篇8

目前,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现象, 包括媒体在内, 我国和国外的文化贸易逆差十分严重。无论是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讲, 还是从综合国力的角度讲, 这种严重的文化贸易逆差都应该迅速扭转。因此, 大力发展文化贸易, 改变文化贸易中的严重逆差现状, 进而改善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格局, 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2004-2007年,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单位无论在从业人员数量、资产规模、经济增加值、业务收入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以北京为例, 从业人员规模增幅达37.76%, 资产规模增幅达56.59%, 业务收入增幅达86.45%, 产业增加值增幅达61.76%, 表现出增长的潜力和发展势头。

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企业作为单个生产者相互之间的简单叠加, 其之所以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既是经济、技术发展的一种自然抉择, 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保持区域竞争优势, 进而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要求, 更是网络经济形态下新的企业关系的体现, 是微观经济主体有机地带入区域社会与制度文化的必然结果。

截至2009年11月, 北京已经建立了18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而全国则建立了数百个类似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此, 政府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方面, 这些基地集聚了大量的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企业和人才, 活跃了文化创意产业氛围;另一方面, 我们更想了解这些基地对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增长的影响是否显著, 怎么建设这些基地使其对文化贸易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贸易现状分析

(一) 文化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与其他产品的贸易顺差相比, 我国文化软件贸易逆差形势却十分严重。从这个角度说, 中国产品在向世界输出时, 还不能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2006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仍然有4.2亿美元。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逆差高达5-10倍。我国目前每年进口出版物种类超过1400多万种, 汇额超过1.5亿美元;而出口的数量只有800多万种, 收汇只有2000万美元。另一份数据显示, 从2000-2004年, 我国进口影片4332部, 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在文化演出中心上海, 2005年引进海外演出和派出项目之间的贸易逆差达到3000万元。除此, 我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其他主要文化产品的贸易逆差也十分严重。

文化产业核心层贸易的巨大逆差与其他贸易领域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我国作为国际贸易第三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就图书版权贸易而言, 我国引进10894项, 输出仅为1517项, 引进与输出比为7.18。巨大的贸易逆差给我国文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 文化贸易占世界文化贸易份额小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文化贸易战世界文化贸易份额较小, 仅达到世界文化贸易额的4.2%, 是美国的1/10, 日本、英国的一半。

(三) 对外文化贸易的结构不平衡

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中, 版权出口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版权出口中, 图书版权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 而影视、软件、演出等则比重较小。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在结构上存在产品类别的极大不平衡。另外, 从对外贸易的地区来看, 北京等文化贸易发达地区占据了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绝大多数份额。从表2可以看出, 北京图书版权输入输出均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文化贸易统计资料反映出我国文化贸易地区发展极其不均衡, 文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四) 对外文化贸易缺少好的国际营销方式

一个优秀的文化产品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不仅需要良好的品质, 还需要精良的包装和到位的营销方式。融入营销概念的文化产业将有利于拉动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有利于文化市场的培育与建立, 从而为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由于我国文化产业一直过分依赖行政命令和文件政策, 导致文化各部门没有自己的意志, 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 缺乏市场运作能力, 更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良好的营销方式。

(五) 对外文化贸易缺少优秀的产品和知名品牌

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就必须全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中国名牌。要提高文化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 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在整个竞争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尽快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品牌, 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优势, 形成精品积聚优势, 打造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才能做强中国的文化贸易。品牌意识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扩大文化贸易的前提。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现状

2004年“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 标志着创意产业在中国内地发展的开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迅速将创意产业列入发展战略。北京、上海、南京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创意产业。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 且多是由政府发起和监控, 具有较为优越的发展土壤, 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雏形, 孕育出了创意经济园区这一时代产物。其中, 北京市已经形成和规划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18个。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的影响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承载者, 加速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间的分工协作, 有利于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 同时影响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开展。

其中一种影响形式是直接导致文化贸易出口额的快速增加, 如动漫外包、软件外包等贸易出口;另一种影响形式是间接地影响文化贸易出口额的增加, 如通过基地凝聚一大批高技术的人才, 通过专业分工协作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 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影响海外市场, 从而间接影响文化贸易额的增加。同时, 由于版权等原因, 也会出现一些影响文化贸易进口额的增加。

以影视产业为例, 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只有少数几个电影制片厂, 每年生产几部电影, 这些电影由于没有影院也无法满足群众观看的需求, 更别提对外出口。改革开放后, 影视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方面, 影视作品推陈出新, 数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 影视企业作为影视作品的实体逐渐做大做强, 已经开始有影视公司在股市融资成为公众企业。影视产业的长足发展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逐渐提高, 对于拍摄场景、设备、后期制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 各种影视基地应运而生。影视基地凝聚了大量影视人才、资金、技术、创意, 在制作、技术上日臻成熟, 许多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影视基地建设对影视贸易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影视基地建设促进影视出口的数量增加。2009年, 我国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业绩再创新高。各类影视节目外销金额约5898万美元, 影视服务出口金额约2715万美元, 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人民币。其中, 动画片的出口金额为3056.6万美元, 比2008年增长了150%, 占2009年出口总额的51.9%, 在影视节目出口中占据最大比重。

影视基地建设促进影视出口的质量提升。由于基地的配套设施完备, 我国也产生了许多影视大片, 在创意、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陆续出现各大电影节获奖作品, 有些影视作品除了在国内形成较大反响外, 在国外也有了固定的观众群,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影视基地建设使影视出口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自我国开始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始,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以北京为例, 位于怀柔的中国影视生产基地在人才、资金、技术、创意和制作上都形成了凝聚, 对我国影视产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有利影响。

数据来源于中国影视生产基地。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通过上述数据, 可以获得中国影视基地 (怀柔) 业务收入与中国文化贸易中印象制品、电子出版物 (贸易额) 出口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9, 即中国影视基地 (怀柔) 的业务收入规模在不断扩大, 而我国影视出口额却在不断减少。

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的影响原因分析

目前,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对文化贸易出口额的促进作用较小, 主要原因包括:其一,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刚刚建立, 目前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其二,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作用具有延迟效应。

(一)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自2005年开始, 经历了5年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 既要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问题, 又要完成产业的布局、建设等。因此,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其效应体现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特别是对于文化贸易出口方面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

(二) 作用的延迟效应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作用具有延迟效应。这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具有建设、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其发挥的作用具有延迟性, 另外,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建设中会有一个溢出的过程, 即其作用将优先作用于国内市场, 在国内市场达到一定水平后扩展到境外市场。

五、政策建议

(一)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创意产业的发展活力

现有的文化体制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障碍, 特别是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 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分离。因此, 必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功能和职责, 将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完全分离, 成立专门管理创意产业的部门, 形成独立、有效的创意产业的管理监督体制。并加强创意产业行业协会的建设, 将目前政府部门承担的制定质量标准、行检行评等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二) 建立集群风险投资机制

将整个园区作为投资的对象, 以此降低投资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基本就在于该行业或该园区在市场上的赢利性。园区中的行业组织应该与各种潜在投资者进行不断沟通, 让更多人了解本园区。拓宽投融资渠道, 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应该是企业、个人或外商。还需要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 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 建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为重点行业的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 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创意无法复制, 但是创意产品很容易模仿, 如果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创意企业很难获得预期收益, 其创意积极性必然受到挫伤。创意产业的真正核心在于人的创造力, 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保护。因此,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 我们要增强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 要在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同时, 把重点放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上, 严厉打击各种盗版行为, 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四) 完善园区内吸引高素质创意人才的各项政策

取消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减少园区内各种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制度性障碍, 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特别是那些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 同时又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留学归国人才。

(五) 园区内成立信息中心

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是个开放动态的系统, 各种信息在园区内外可以畅通高效流动。为了降低单个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 园区应建立信息中心, 专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包括新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管理知识和行业咨询等。该信息中心可以为园区内每一个企业公开免费提供信息, 但考虑到信息中心自身资金问题, 也可以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 园区内企业以入会方式支付一定的信息使用费, 使用费要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不宜过高。

(六) 园区内成立技术研发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公共的技术开发工具平台、测试平台等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 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积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 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 在产业领域开展面向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支持园区内企业开展创意产品实现消费阶段所需要的应用技术研发。

中职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篇9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能适应岗位需要的、规范有序的实践场所, 其中校内基地着重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 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技能, 以此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基地是利用社会资源, 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 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体会一个生产者的感觉, 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养在实践中得以增强和提高, 以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 大多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展缓慢, 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实训场地、设备简陋、基地投资明显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改变这些现状, 必须下大力气, 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形成由内到外的全员共建局面, 争取获得成效, 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摇篮。

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 从校内的模拟生产到校外的顶岗实习, 每一环都渗透着企业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让学生不仅获得了实际工作经验, 还培养了团结协作、与人沟通及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 尽可能成为一名受企业欢迎的人。

(二) 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桥梁。

企业要保持其竞争力需要学校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职业能力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队伍。学校需要企业的帮助实现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现代化教育, 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因此, 加强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使企业和学校达到共赢的目标。另外, 学生选择校外实习, 为己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招聘、发现人才提供机会, 通过双向选择, 节省企业的培训经费, 减少学生的试用期限。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途径与原则

(一)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途径。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校内基地是办学基础, 校外基地是条件, 两者同等重要。对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利用校内自有资源, 根据专业的需要筹建适合学校办学规模的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实践场所。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进而减轻学校办学负担。

(二)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践教学基地要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特点、岗位需求以及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资源情况, 构建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下的实践教育基地。以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学校、企业“双赢”为目的, 突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以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为基础, 争取在教学、科研的同时, 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

对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尽可能地与生产、服务、管理相一致, 形成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能够开发生产, 培训鉴定。对原有的实训室或实训车间进行调整, 构建现代化的教学工厂, 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对整个建筑的各个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 注意借鉴现代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尽可能利用室内空间展示企业常用的器材、物料等;实践教育基地要强化职业行为和素质教育的氛围, 对学员要加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的灌输,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如:6S管理, 利用宣传画、警示标牌等加强安全与质量的宣传;实践教育基地还要配备相应的师资队伍, 即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刚毕业招聘来的教师到企业蹲点, 在几年内取得相应专业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证书;从企业来的技师、高级技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今年内取得相应专业的文凭证书, 此外, 所有老师到现代先进企业去学习实践, 真正得到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理念的双师型教师。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延伸, 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 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对于其建设要确保以下几方面:一是质量优先。基地的建设要求能满足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 要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以实习计划和大纲的要求为依据。能完成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 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 保证实习教学质量。二是互惠互利。学院的科研成果优先给基地转化, 优先为基地培养培训人才;基地优先接纳本院学生, 安排毕业实习工作。三是合理布局。有选择地重点建设若干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 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往往由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 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 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 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并能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 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还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 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 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亦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基地可为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峥颖.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姚丽梅, 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课程基地的追求与实践 篇10

追求:建构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价值追求是课程建设的内核, 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方向与内容。课程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它通过建构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以高效达成教育目标。

服务于全体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课程基地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某一学科的“课程超市”,既有国家课程也有校本课程,既有基础课程又有拓展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浦南中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生活与物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主题,开发了4个校本课程,组建了航模、太阳能、教学具制作、电子制作等物理学科社团,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活动。

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通过物理课程基地的建设,浦南中学的物理课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除复习考试外,全部在实验室上课,教师讲得精,学生“动”得多。利用课程基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验、师生共同探讨获得的,不仅学得实、记得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时,物理课就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当堂展示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实验,然后同学们进行热烈的讨论,这种氛围,是过去课堂很少见到的。

拓展学习方式, 推广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物理课程建设中,浦南中学倡导“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行”的学习方式。学校通过在诸如实验室、探究室、物理馆等场所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一种好奇与渴望。

浦南中学的物理组完成了核心教学内容的感知和验证平台的建设, 建立起体验类、建构类、模拟类三类实验平台,通过直观体验式和动态生成式的模型建构, 增强了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

丰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浦南中学把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抓手,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索。目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三分之一的课题是在物理课程基地完成的,有设想、有实验、有过程、有结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的乐趣。

实践:在学生的需求下调整

根据我们的实践, 课程基地的建设及运行是一个动态的模式, 应该在学生的需求下进行调整。

保持课程基地建设的先进性。首先,要尽量减少哪些课程中繁难偏旧的知识, 尽量减少基地中原有的已经不适合的资源;其次,尽可能增加当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 使学生更多地知道, 也许有一天, 他就可能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并为之奋斗终身;第三,尽可能添置先进的仪器与设备, 让更多的研究在学校的基地中得以完成与实现; 第四, 尽可能提高信息化的含量,因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时空不再成为问题。

提高课程基地建设的实用性。基地不是“摆设”,也不只是学校参观的一个“景点”,而应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场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使之增值,提高课程基地的实用性。课程基地建设不仅要融通专家和学生的意见,保障设备具有实用性,还要突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教师的培训,保障设备走进课堂。

关注课程基地建设的学术性。我们既研究学科学术性内涵,保证学科教学的准确性,也注重研究学科教学的学术性内涵。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怎么办? 学生之间观点产生分歧怎么办?学生的奇思妙想如何得到验证或实现?到基地去! 学生只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立即想到的就是基地。同时,与教研相结合,做出品牌。我们在申报课程基地的同时,还积极申报课题,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课程基地建设。我们邀请连云港市教育专家李震等进行深入指导, 确定物理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题,申报了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薄弱初中物理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目前已经立项。

保持课程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就基地而言,可持续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教师要尽快熟悉所有仪器设备的操作,加强研究与实践;二是继续保证经费投入。

反思: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

突出课程研究开发。课程研发应该呈现“金字塔”模型,它首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其次是为了部分学生; 最后是对少数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关照。在课程研发中,我们尽量避免“长课程”,尽量体现学时数较少的“短课程”或“微课程”。因为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我们突出“生活物理”特色,自编独创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若干模块,如“家庭电器的使用与维护”“厨房里的物理学”,突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搭建实践体验平台。我们添置了一批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设施、仪器,师生利用体验式馆室内的设施,自行探究或共同开发,在体验中心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并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把“体验”的触角伸得更远。如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构建模拟学习环境, 利用专门的化学教学功能进行专业技能的示范和训练,或进行特殊的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把教研组、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搬到课程基地,让教师和课程基地一起成长。我们还邀请课程专家、教学专家、软件专家和工程专家加入到教师团队来, 形成一个责任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外出参观学习和邀请专家讲学,依托帮扶学校海宁中学,开展区域性的教科研活动,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推进深度教研长效机制的形成。教师们边实践、边反思,提高了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构建了富有职业理想的专业生活。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强制的“外铄”转为自觉地“内发”,增强了职业认同感。

上一篇:护生实习下一篇: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