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2024-05-02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精选十篇)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篇1

1.1 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分为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它往往是企业所无法改变的, 因此企业能否盈利及盈利的多少都要被动的受限于它。而对于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 应该积极的去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 抓住对企业有关的各种信息, 并在及时准确的基础上寻找对公司有价值的筹资与投资机会, 进而来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1.2 行业竞争情况

首先, 要确定企业处于何种行业, 因为不同的行业受宏观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影响不同, 它们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资本结构。其次, 行业的竞争程度也左右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 若一个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其他的商家就有机会进入。但是一个行业的总体利润是一定的, 其他商家的加入会分摊利润使得个别企业利润下降, 为了避免财务风险, 处于这样行业中的企业应该降低负债比例;相反, 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低或者是具有垄断性, 其他商家不容易挤入分摊利润, 这样的企业可以相应地提高负债比例。

1.3 公司规模

一般情况下, 公司的规模越大, 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大规模的公司一般都是多元化经营, 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 适于举债, 但它们一般都有很多的内部资金可供选择, 所以一般来说大规模的公司都会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先选择内部融资, 其次选择负债融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它们的筹资就比较单一, 主要是利用银行借款来解决资金问题, 所以小规模的公司一般都有较高的负债比例。

1.4 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类资产科目的构成情况, 不同的资产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 就会有较多的短期债务资金;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负债和发行股票来融资;资产适于抵债的企业, 负债的比例也较大;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企业, 一般负债较少。

1.5 现金流量状况和趋势

现金流量状况也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较好时就不会出现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局面, 可以用负债来解决资金的问题;但是, 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好, 就不适合多举债, 这样可避免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同时, 不能仅仅停留在目前可以看见的现金流量上, 还要关注那些已经发生但并没有涉及现金流出流入的业务, 它们也许会对以后的现金流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优化资本结构

2.1 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

2.1.1 优化宏观经济环境

对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说, 企业只能依靠国家“出面”解决。因为一个企业只能去适应宏观经济环境而无法改变它, 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在市场的引导下健康良好的发展, 国家一定要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2.1.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应该完善信息的披露机制, 对那些在信息披露中存在欺诈行为的企业制定出严厉的处罚方式, 使上市公司不敢制造虚假信息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这样, 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可以放心的按照信号模型来进行融资或投资。

2.1.3 完善股票市场

企业之所以偏向于股权融资,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它可以让企业承担较小的风险;另一方面, 上市公司可以得到很多优于非上市公司的优惠融资权。因此, 就出现了一些本不能够上市的公司为了筹集资本而要求上市。

2.1.4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目前债券市场的状况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 资本结构理论也证明企业应该持有适量的负债, 因此, 发展债券市场对优化资本结构、健全资本市场有着极大的作用。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一定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简化发行程序, 降低对发行主体的硬性要求;增加债券的种类, 建立科学的企业债券定价系统;大力发展债券的二级市场。

2.1.5 促进债权人市场的形成

企业负债少, 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借债, 没有意识到举债的好处;一方面是企业借不到资金, 债权人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这样, 债权人市场的完善就成为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调整的必要一环。

2.1.6 国家调整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控手段

国家对资本结构的调控手段应该给与调整, 要不断的从直接干预向间接调控转化, 政府和证券的监管体系可以通过执行税制和相关法律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调控, 间接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进而实现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调控的目的。

2.2 上市公司自身采取的方式

2.2.1 树立战略管理观念,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资本结构战略从属于财务战略, 它不仅仅影响企业当期的发展, 还会对企业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资本结构的规划一定要从现实出发, 兼顾未来制定出长远的、有利于全局的战略决策。而且, 股东和经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素质, 具有在控股权和风险之间的权衡能力, 不能顾此失彼, 因为他们对负债和权益筹资的态度决定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

2.2.2 加强公司治理

企业想要成长, 想要有富裕的资金, 想要逐渐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就一定要从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开始:第一, 明确“责权利”, 促进经营者和员工努力工作;第二, 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 这是公司盈利并走向庞大的基础;第三, 讲求信用, 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提高公司信用等级;第四, 提高员工的素质, 因为没有一只能够熟练运用和操纵资本的资本经营队伍, 企业的宏伟规划将是一纸空谈。综上所述, 公司一定要适当的聘用人才, 并加强对内部人员及公司经营的管理, 进而来适应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大环境。

2.2.3 调整资本结构, 适度控制股本规模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负债比例过低。资本结构理论已告诉我们之所以举债的原因, 同时也证明了什么样的负债比例是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 那么公司就应该主动的去改变负债比例过低的现状, 毕竟一味的采用权益融资将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状况。而解决负债比例过低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股票回购, 这样可以提高负债比例, 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并增加税差利益;改变单一股权融资现状, 扩大负债比例, 同时还可以利用负债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对经理人进行监督, 也是实现最佳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

2.2.4 优化股权结构, 降低国有股比例

我们应该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国有资本,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是国有资本占有较大比例,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来持有不同规模的国有资本。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正面临着国有股比例过大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来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 具体优化措施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国有股转让、国有股向优先股转化。

2.2.5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是一项战略决策, 它应随着战略的改变而改变, 不断地适应战略变化对资本结构的要求。

综上所述, 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一定要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这不仅要明确优化资本结构的必要性, 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了解相关的资本结构理论, 并兼顾那些不在资本结构理论考虑范围之内的非理论因素, 最后在资本结构理论和非理论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适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资本结构调整方案。

摘要:资本结构是企业理财的关键环节, 也是公司治理的关键。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目前和将来的发展状况, 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策略, 却发现它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这就需要对它进行优化分析。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影响因素,优化方式

参考文献

[1]汪长英, 周仁俊.对资本结构的几点认识[J].经济经纬, 2002, (5) .

[2]任喜文.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 篇2

—— 宝泉路桥有限公司人才结构现状及未来人才需求分析

李军

摘要:人才是现代社会竞争的最关键因素,抛开人的因素来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盲目的进行重复性劳动缺乏创新意识,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在施工间歇期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建立良好的企业培训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吸收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不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增强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人才现状 人才结构 人才需求

引言: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了人才是发展之源,对国家而言是富民之基、兴国之本,对企业来说是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1、企业专业人才结构类型单一,技术型人才年龄偏大

目前单位经营管理人才、专职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今越来越强调细化分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按照以往的“一人多责”进行施工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并不是说降低了对企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而是为了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企业成熟的技术型人员年纪偏大,企业40岁以上年龄的人员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给技能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血液更新

带来隐患,10~20年后将有大批技能人才退休,而后备力量却无法弥补。学历与职业资格结构不合理。低学历、无职业资格的人员还有很多,很多人都是依赖工作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来完成岗位技术性工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目的进行重复性劳动缺乏创新意识,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培训制度不完善,员工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没有相应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计划,只注重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对职工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又缺乏鼓励职工学技术、钻技术的激励机制,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削弱了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职工自身的学习性不高,特别是身在一线的员工,由于长期的户外施工早出晚归,给自我学习的时间保证带来一定影响,这就需要企业积极引导,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在施工间歇期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建立良好的企业培训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3、人才激励制度不完善,员工对考证盲目追逐

行业准入制度的实行,导致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加薪升职的“通行证”的作用日益增强。培训、鉴定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推进缓慢,为争取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和日益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应加大力度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并重。“学”与“干”并重,引导员走出考证误区,能够主动进行职业技能强化学习,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4、对上述企业人才结构存在的不足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合理配置企业人才结构

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技术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建设,搜集、储存单位各类技术人才的信息资料。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规则,规范企业用人行为、技术人才鼓励行为。逐步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政策,对国家规定须持证上岗的技术职业(工种),切实落实持证上岗的要求;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企业职工培训、考核、劳动组织管理和工资分配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实施不同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模式;加大技师、高级技师考核与评聘制度改革力度,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统一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考评范围,完善高技能人才评审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开发、引进、使用等方面的规划及其政策措施,调节高技能人才的供求总量平衡;根据企业经济结构调整,通过信息引导,制定倾斜政策等手段,引导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

1、完善制度化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要打破企业内部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形成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根据高技能人才实际具有的技能水平,安排到合适的管理、技术岗位上,不受其原有身份、资历、学历、年龄的限制,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

2、建立高技能人才聘用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科学合理地

设置技能岗位,制定技能岗位规范、任职标准和任职期限,以及相应的工资、津贴标准,并通过全面考核,择优聘用上岗,赋予相应的责、权、利,以更好地发挥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3、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健全技能人才的开发系列,建立和完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3个职业资格等级的申报条件、评定标准与程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改革、完善有关分配、奖励和福利制度,把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技能水平相联系。落实高技能人才有关待遇政策,使受聘在相应技术岗位上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同等收入分配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

(四)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改善企业人才成长环境

企业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并逐步建立起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的人才培养多渠道投入机制.按一定比例投入到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上,并加强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实施职工教育和培训的部门,予以企业内部处罚。强化人才培养意识。

5、未来企业人才需求及人才结构发展合理化方向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单位工程施工总里程高速增长,企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对企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大幅提高。人才结构调整必然涉及到管理结构的调整。“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单位走向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由此必然伴随相关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大量缺乏.职工素质偏低、技术工人结构不

合理、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单位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改善人才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专业人才总需求

按我单位经济增长情况预测,如果预计,到2015年我公司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同时考虑到企业高技术人才数量,则可以预测,至2015年我单位专业技术从业人员至少应比2010年增加1/5左右,方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年龄结构的需求

根据我单位现有人才年龄结构综合考虑,我单位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引进大量青年技术人才,以适应单位目前人才结构偏大,避免阻碍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几年来单位应有针对性的招收相应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岗位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新生代力量,提高企业人才储备,迎接市场经济情况下的更大挑战和机遇。

(三)人才结构的需求

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对外工程将逐步增多,企业人才结构更应适应市场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紧跟市场走向,制定稳定的人才结构框架,合理配置现有人才资源,引进急需人才,对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随之今后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国企融资;结构;优化;分析

一、前言

我国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投资形成的经济实体,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多种融资渠道来提供资金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国企融资体制尚不完善,内源融资的效率过低,如上市国企对于股权融资有着明显的偏重,而未上市的国企则倾向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这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并且不利于国企的改制上市以及资本结构的完善。因此必须要针对我国国企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以促进国企的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融资概述

国有企业的资金获取形式以及途径均属于其融资方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就来源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融资,这种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利用生产等过程中的资金积累进行转化为投资的一种融资形式;另一种则是外源融资,该投资方式是指从企业的外部获得资金的融资行为,比较常见的是股权融资(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间接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实现融资的行为,主要包括配股、增发和可转债;债权融资是指企业借入资金的融资行为,主要包括债券、中票、短融和可转债。如果将国有企业的融资依照其产权关系进行划分则可分为权益性以及债务性两种,权益性融资是企业将其股份进行出让以从股东手中获取足够的资金,这类融资主要是对企业本身的股份进行增加或者是将其股利进行配股分配,在融资的成本上相对较高但风险要相对较低,并且打乱原先的股权分配,在股权的集中上有一定的削弱;而债务性融资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者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其资金的筹措,因而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但能够保持企业在股权方面的控制权。

三、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结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融资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后其平均资产的负债率会相对较高,负债情况较严重;并且银行信贷违约情况也甚为普遍,使得国企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名单中排名较为靠前的企业。国企在融资结构方面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1.内部融资不充分

目前国企的融资渠道尚未完善,融资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在内部融资方面更为明显。国企的内部融资在渠道上存在着结构缺失的问题,其内部融资所占的比例远远少于外部融资,使得内部融资很难为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提供充足额资金支持,并且外部融资过多不仅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同时也不利于长效发展。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在内部融资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协议的形式将资金充裕的单位同资金匮乏的单位进行联合,从而实现资金在国企内部资金的流通;二是由资金匮乏的单位发行一定数量的债权,并由资金充裕的单位将其买入从而完成其内部资金的流通。这两种融资方式虽然简便,但成本较高存在很大的风险,对于国企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债权意识不足

自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以来,国有企业为适应目前市场情况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如制度调整,然而在财务方面的改革并不彻底,尤其是对于债权发行方面的问题,没能深入理解债券融资的意义,以至于在其融资结构中并没有过多考虑到有关债权融资这一融资形式,使得其融资的结构不够全面化,这也是国企同国外企业的一个较为显著的差异,进而阻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

3.银行信贷占比过高

在现今的国企外部融资中最为主要的方式便是银行借贷,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高额外债问题。国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处于较高的信贷需求之中,过度的依赖银行信贷将会导致其融资的整体结构不够均衡,一旦企业在经营上出现了问题将会其无力向银行偿还其贷款,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破产的问题。

四、国企融资结构优化措施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在融资结构上的优化调整,必须要加快债市以及股市的建设工作,为资本流通进行探索创新,以改变原先的以银行为其主导的融资结构,使国企的资金能够进的来、出的去,加快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国企需求的征信平台以推动社会资本的涌入,并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发展其优势项目进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现有的国企融资进行结构上的优化调整以完善其融资结构,从而促进国企的正常发展。

1.加强市场的引导

政府为国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市场,并通过市场运作为国企多元化融资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以国内的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实行多元化融资体制改革,并取得了相当良好的成效,一是同国内的商业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并以协议的方式获得其几十亿元的意向融资授信资源;二是在政府相关部门审批之后发行大量的企业债券,从而实现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涌入。这两种融资方式都在国企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其融资提供了极为宽广的前景,使得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调节之下实现其融资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2.推进债券发行工作

国有企业必须要做大其净资产份额,并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做好相应的准备。通过对其债务结构的调整,使国企在长期债务方面的比例有所提高,就目前情况来看,选择发行债券尚属较为可行的一项措施。实际上国家相关政策上在积极推动国企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比例,因此国企可以积极尝试其债券发行的融资工作。

3.提高内源融资效率

国有企业应当提高其自身积累能力,使其内源融资的效率得以提升。国有企业要采用科学化方式进行资本管理,以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具体的包括,在进行设备更新时可以适当采用租赁方式,以解决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通过对自身的管理方式以及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和生产效率,并降低其生产所需的成本,是企业的财力得以增强;国企应当提高自身资金积累的意识,通过完善其留存收益来对企业资本制度进行完善,进而使企业的自有资金能在比例上有所提升,最终提高其内源融资的效率。

4.融资方式转换

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国企推行股份制改造,从而推动其融资方式的转换。现阶段国企改革的重点便是股份制改造,而进行股份制改造比较有效的手段便是将国有企业进行改组,使其转变成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亦或是将其进行进一步的改组,使其成为上市公司。这种形式的改造将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多的筹集到来自社会上的资金,使其融资结构大为改善,其资本实力也将愈加雄厚,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壮大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5.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以及民间资金

国有企业可以将政府的投资作为其引导,以增强其对于社会资本以及民间资金的吸纳能力,并积极引进外资以推动其融资形式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融资平台来为其融资创造有利便捷的环境,从而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涌入国企,从而不断扩大国企的融资规模,同时国企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庞大的社会资金发展优势项目和重点项目,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技术价值。

五、总结

国企作为政府经济利益的代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多数国企所占有的产业都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而其经营状况不仅对其自身生存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国有企业在融资结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大大提升国企融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国企能够借助融资的优势获得更多的资本扩大其经营的规模与效益,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对国内的民营企业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国内企业的融资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鸿·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特殊性及其成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99.

[2]赵晓艳·优化国有企业融资结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44-45.

[3]陈敬淑·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分析[J]·财政监督,2014,(20):29-31.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分析 篇4

1 影响资本结构优化的因素

从理论上讲, 任何企业都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但是, 在实际中企业很难准确找到这一最佳点。而各种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也只是对企业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机械地依据理论模型进行分析, 而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 在认真分析研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1.1 外部因素

1.1.1 国家的发达程度。

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存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与其他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形成、资本积累和资本结构的重整过程中存在着制约资本问题的以下障碍:一是经济发展状况落后, 人居收入水平低, 资本流量形成的源头枯萎。二是发展中国家储蓄不足, 金融机构不健全, 金融市场不发达, 难以将分散、零星的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进而形成资本。而在发达国家, 健全、良好、完备的金融组织机构、资本市场起着保障组织、汇集储蓄, 使其顺利转化为投资的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

1.1.2 经济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中。一般而言,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 由于整个经济不景气, 很多企业举步维艰, 财务状况经常陷入困难, 甚至有可能恶化。因此, 在此期间, 企业应采取紧缩负债经营的政策。而经济繁荣、复苏阶段, 经济形式向好, 市场供求趋旺, 多数企业销售顺畅, 利润水平不断上升, 因此企业应该适度增加负债, 充分利用债权人的资金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 以抓住发展机遇。同时, 企业应该确保本身的偿债能力, 保证有一定的权益资本作后盾, 合理确定债务结构, 分散与均衡债务到期日, 以免因债务到期日集中而加大企业的偿债压力。

1.1.3 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

宏观经济环境下, 企业因所处行业不同, 其负债水平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 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度较弱或处于垄断地位, 如通讯、自来水、煤气、电力等行业, 销售顺畅, 利润稳定增长, 破产风险很小甚至不存在, 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水平。相反, 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高, 投资风险较大, 如家电、电子、化工等行业, 其销售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 利润平均化趋势是利润处于被平均甚至降低的趋势, 因此, 企业的负债水平应低一点, 以获得稳定的财务状况。

1.1.4 税收机制。

国家对企业筹资方面的税收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筹资行为, 使其对筹资方式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从而调整了企业的资本结构。根据我国税法规定, 企业债务的利息可以记入成本, 从而冲减企业的利润, 进而减少企业所得税, 财务杠杆提高会因税收挡板效应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 对有较高边际税率的企业应该更多地使用债务来获得避税收益, 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1.2 内部因素

1.2.1 行业因素。

由于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 在运用财务杠杆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政策大不相同, 从而使各行业的资本结构也产生较大的差别。

1.2.2 资本成本因素。

因为资本结构优化决策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使企业综合资本最低, 而不同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又是不同的, 资本结构优化决策必须充分考虑资本成本因素。

1.2.3 财务风险因素。

企业在追求财务杠杆利益时, 必须会加大负债资本筹资力度, 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如何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 是资本结构优化决策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问题。

1.2.4 企业经营的长期稳定性。

企业经营的长期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财务杠杆的运用, 必须限制在不危及其自身长期稳定经营的范围以内。

1.2.5 经营风险因素。

如果管理部门决定在整个风险不超过某一限度的前提下, 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就必须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反之亦然。因此, 销售额的稳定性和经营杠杆这些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 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

1.2.6 储备借贷能力。

企业应当努力维持随时可能发行债券的能力。为了储备借贷能力, 企业更倾向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较少的借款, 从而表现出完美的财务形象。就短期而言, 这样做可能有利, 但就长期而言, 却并非较好的选择。

1.2.7 企业控制权。

通常情况下, 企业控制权因素并不对企业资本筹集产生绝对的影响, 但当企业管理控制状况没有保障时, 资本结构优化决策对企业控制权因素也应当予以考虑。8、企业资产结构。不同资产结构的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能力不同, 房地产公司的抵押贷款较多, 而以技术开发为主的公司贷款就较少。

2 优化资本结构的可行性分析

证券的收益和风险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会发生变化。如何搭配证券才能在满意的风险水平下使收益最大, 或者如何搭配债券才能在满意的收益水平下使风险最小, 这便出现了“当代证券组合理论”, 它为优化资本结构提供了可能性。

具体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 风险分散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若干种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 其收益是这些股票收益的加权平均数, 但风险不是这些股票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 故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风险。

(2) 贝塔系数分析。贝塔系数反映个别股票相当于平均风险股票的变动程度, 它可以衡量个别股票和市场风险。企业的特有风险可通过多角化投资分散掉, 而贝塔系数所反映的市场风险不能被抵消。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即综合贝塔系数是个别股票贝塔系数的加权平均数, 反映特定投资组合的报酬率相对于整个市场组合报酬率的变动程度组成。若构成组合的个股的贝塔系数减小, 则组成的综合贝塔系数降低, 使组合的风险减少;反之, 则风险增加。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其中:Ri—第i种股票的预期报酬率;Rf—无风险收益率;Rm—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报酬率;β—第i种股票的贝塔系数。优化资本结构主要体现在寻找最佳负债比例上。凡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各种可采取方法都是优化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

3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措施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资本结构的优化受到企业内、外众多因素影响。正因如此, 优化资本结构, 合理配置企业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 首先, 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诸如, 增强金融市场监管, 优化证券市场结构;建立证券税制子系统, 发挥税收对资本市场的调控功能;加快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约束;进一步完善公司退市和破产制度等。对于不同的企业, 资本结构不存在一个通行的标准。在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类型, 不同的行业企业间, 资本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对于同一企业, 现有合理的资本结构也会因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演变得不合理。

3.1 企业获利能力和负债比率的关系。

融资顺序理论认为, 企业融资的顺序是先使用内部融资,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才是发行股票。如果企业的获利能力较低, 很难通过留存受益或其他权益性资本来筹集资金, 只好通过负债筹资, 这样导致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加大;当企业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时, 就可以通过保留较多的盈余为未来的发展筹集资金, 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选择的余地较大, 既可以筹集到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又可能使综合资本成本尽可能最低。

3.2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的经营风险实质就是企业的资产风险, 因为经营风险是资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企业的资产性质和资产结构的不同, 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同。企业的总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要将企业的总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经营风险增加, 必须通过降低负债比率来减少财务风险。因此, 资本结构中负债比率是否最优, 还必须视经营风险大小而定。

3.3 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的关系。

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等财务指标的分析, 评价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 同时企业的长期租赁、担有责任、或有事项等因素对企业偿债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在优化资本结构时, 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 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当强, 则可在资本结构中适当加大负债比率, 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反之就不应该过度负债, 而应采取发行股票等权益性资本融资方式。

3.4 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

资产结构指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企业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结构会以多种方式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 有以下结论: (1) 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2) 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 更多地依赖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 (3) 资产适于进行抵押贷款的企业举债较多, 如房地产企业的抵押贷款就非常多。 (4) 以技术开发为主的企业负债则很少。因为, 资产结构不同的企业的偿债能力不同, 破产成本也不同。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比率高的企业的破产成本高。面对不同的资产结构, 企业要调整资本结构, 从而相应地降低企业的破产成本。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比率高的企业, 可以通过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比率来降低破产的风险。

3.5 财务的灵活性与资本结构安排。

财务灵活性, 是指企业动用闲置资金和剩余负债能力应对可能发生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 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能力, 是企业筹资对内外环境的反应能力、适应程度及调整的余地。长期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构成了资本结构安排。与过度举债相伴随的财务危机成本及代理成本的增加, 使债权人风险加大, 从而使其在债务契约中加入诸多限制性条款, 导致企业在投资、融资及股利分配等财务决策方面丧失部分灵活性。

综上所述, 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关键问题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成功的资本结构方案应据企业内在发展需要, 科学地去筹集资金, 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并充分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综合各项外部、内部因素, 选择即具备调整弹性, 有符合现阶段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最优资本结构”, 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摘要:资本结构是企业理财的关键环节, 也是公司治理的关键。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目前和将来的发展状况, 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现代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 都在努力寻求资本结构的最优化。本文在分析影响资本结构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资本结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丹.浅析优化企业的资市结构.法制与经济 (下半月) , 2007, 7.

[2]张寒明.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商场现代化 (下旬刊) , 2008, 3.

[3]康波涌.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现代经济, 2008, 1 (7) .

[4]由海燕, 宣大红.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初探.商场现代化 (中旬刊) , 2008, 12.

[5]谢咏梅.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3.

资本结构优化的案例分析论文 篇5

(一)四川长虹的现行资本结构

表3-1以下的图表是四川长虹上市来历年的资本结构情况:

四川长虹及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年度 资产(万元) 负债(万元) 资产负债率% 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 1,656,997 732,690 44.22 55.1320XX 2,872,510 1,610,370 56.06 数据新浪财经表3-2四川长虹负债结构

年度 流动负债(万元) 负债(万元) 流动负债比率%

575,537 577,708 99.62

2006 730,258 732,690 99.6720XX 1,489,240 1,610,370 92.48数据腾讯财经

从表3-2可以看出,长虹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相当高。流动负债

一般占总负债比例的一半左右较为合理。流动负债比重过高,尽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但必然会增加短期偿债压力,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企业稳健经营极为不利。

(二)资本结构动态优化分析

在这里我们运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法,可以得出最优资本结构的点大致位于资产负债率在50%的情况下,这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为9.81%。

应用加权平均资本得到最优资本结构点,这个最优资本结构是静态的,在这个资本规模和现有的条件下得出的。现在我们来分析影响长虹资本结构的宏观和微观的因素,来得出资本结构动态优化的方向。

1.宏观经济态势(2)实际借款利率。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从20XX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由此可看出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也将下调。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下调,实际贷款利率低于企业的资产总资产利润率的概率就更大,因此会刺激企业负债的增加。(4)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20XX年5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9%,增幅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1个百分点,形成了较明显的回落走势,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以来的一个重要变化。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降低,会抑制企业负债的增加。20XX年上半年,国家“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下,人民币升值及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等给公司经营带来了不利。但公司传统CRT彩电依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LCD电视,受外资品牌挤压,竞争较为激烈;PDP电视,市场整体增长较快,同时随着公司研发、市场资源投入的增加,公司PDP电视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冰箱行业,公司旗下的美菱冰箱已居于国内市场第二;公司的手机产品,市场表现日趋良好,份额正逐步提升,已居于国内主要品牌前列。

2.微观因素

(1)所有者及经营者的态度。因为这一点笔者无法找到任何关于所有者及经营者态度的相关证据,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这个因素被假定较往年来讲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该影响因素在这里被剔除。

(2)公司规模。长虹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国有企业,其融资环境是非常优越的。银行对类似于长虹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给予了特别关照,即使在20XX年已暴露公司存在巨额应收账款可能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情况下,银行仍然给予其15亿元的短期信用贷款和7000万元的长期信用贷款。大企业规模的性质成为刺激负债增加的因素。

(3)成长性。分析长虹主要产品所属的领域,其已迈入了成熟期,如果不大规模转型转产,公司的成长性已不大。成长性与刺激负债增加成负相关关系,因此低成长性会抑制负债的增加。

(4)资产结构。四川长虹属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其有形资产数量很大,也就是说资产结构中可抵押资产数量很大,因此该因素会刺激负债增加。

(5)独特性。四川长虹的主营业务是视频产品、视听产品、空调产品、电池系列产品的制造、销售。其生产的产品独特性不强,由此可看出公司的独特性不强,该因素与负债增加成负相关,所以其负向变化产生刺激负债增加的效果。表3-3同业比较(单位:亿元)

公司简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毛利率青岛海尔 189.02 9.14 8.34% 24.65%海信电器 61.76 0.93 3.07% 16.96%数据来自:和讯股票

(7)经营风险。四川长虹属成熟型的传统企业,其收益波动一般情况下并不大,所以其经营风险不大。因此该因素因水平低成为刺激负债增加的因素之一。

在这里对四川长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由于无法了解长虹公司情况的具体细节,因此在这里假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相同。刺激负债增加的因素有九项,而抑制负债增加的因素有三项,我们可以看出刺激负债增加的分力要大于抑制负债增加的分力,由此产生的合力效果是刺激负债增加。之前分析得出四川长虹的静态最优资本结构点位于50%左右,那么动态优化的方向应该是适度增加负债,也就是说负债至少应大于50%。参考行业近几年来的平均利润率,长虹的资产负债率有些过低,应该增加负债的力度。在负债结构上,尤其应该增加的是长期负债的比例,长虹的短期负债比例过高,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对该企业的经营是十分不利的。

(三)资本结构优化的政策分析及融资方案安排

实际负债率与最优负债率差别很大的公司有几个选择。第一,它必须决定是转向最优比率还是保持现状。第二,一旦做出了转向最优负债率的决策后,公司必须在快速改变财务杠杆系数和小心谨慎地转变之间做出选择。这一决策也会受到诸如缺乏耐心的股东或有关的债券评级机构等外部因素的压力所左右。第三,如果公司决定逐渐转向最优负债率,它必须决定是用新的融资来承接新项目,还是改变现有项目的融资组合。

迅速调整的优点是:公司可立刻享受到最优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好处,这包括资本成本降低和公司价值的升高。突然改变财务杠杆率的缺点是它改变了经理人在公司内决策的方式和环境。如果公司的最优负债率被错误地估计,那么突然的变化会增加公司的风险,导致公司不得不重新改变其财务决策。

对于长虹而言,其财务杠杆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较低。它是迅速还是逐步增加其负债率以达到最优水平取决于一系列因素:

1.最优资本结构估算的可信度

估算中的干扰越大,公司选择逐步转向最优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

2.同类公司的可比性3.被收购的可能性

对购并中目标公司的特征的实证研究指出,财务杠杆率过低的公司比财务杠杆率过高的公司被购并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在许多情况下,购并活动至少部分是用目标公司未用的举债能力来进行融资的。因此,有额外举债能力但推迟增加债务的公司就冒了被收购的风险。这种风险越大,公司越可能选择快速承担另外的债务。

4.对融资缓冲的需求

长虹可能出于保持现有项目的运作正常或承接新项目的考虑,需要保持融资缓冲来应付未来不可预期的资金需求。这也许也成为其与银行、政府交涉谈判的筹码。故而长虹不太可能快速用完他们多余的举债能力,以及快速向最优负债率水平转变,而选择渐变的过程。(四)从长虹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

1.长虹有明显的权益融资偏好2.长虹的负债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短期债务占总负债的一半水平比较合理。流动负债的风险较大,偏高的流动负债水平既约束上市公司扩大总负债,又影响了其高负债的能力,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在金融市场的环境中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利率上调、银根紧缩时,资金周转将会出现困难,从而增大了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下是宏观环境下的微观企业的理性选择,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均具有两面性,过度偏好于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改进,使得上市公司在安排资本结构时能够全面综合考虑几种融资方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从而构建既保证一定的财务灵活性又兼顾对管理者监督约束的,能够适应中国当前融资环境的有中国特色的合理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 篇6

关键词:资本结构;社会保险;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1 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企业职工的工资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数逐年增长,加大了企业经营的压力,为了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需要把握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总体情况,实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盈亏与工资挂钩机制,单位工效挂钩考核体系,让政策性工资增长不再旱涝保收,从而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绝大多数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明显向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倾斜,优化盈亏与工资挂钩机制,调动职工创效积极性。

2 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及内容

针对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应该形成以“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企业工资分配和调控体系。虽然这种新机制还不够完善,但从企业职工薪酬分配决定机制状况、企业现行分配模式及特点、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情况来看,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建设,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积极的方面迈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职工工资旱涝保收格局,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实施盈亏与工资挂钩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打破基层单位工资总盘子,以零增长为底限,多干多得、多盈多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近年来影响职工收入分配权益的重大比例关系;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及管理;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基本状况;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职工参与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基本情况;职工社会保险待遇落实及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情况;社会保险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这方面制度的建议;职工劳动经济权益被侵犯的情况以及因为工资、社保等问题引发劳動争议的情况;工会和职工民主参与企业收入分配情况,依法缴纳或缴存“五险一金”情况;当前工会参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作所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以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我国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缴费较多,其中养保险为28%,在世界上来说是很高的,相对于美国而言要高一倍,之所以会这么高,主要是源于过去的计划经济下,部分职工无需缴纳社保,企业也没有替他们缴纳社保,不过现在却要领钱,国家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相比计划经济时期有所减轻,但仍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彻底从该制度的管理服务事务中解脱出来,转而承担有限的资金供给及监督责任;职工个人从计划经济时期纯粹的福利享受者,变成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分担者,现在都是让现有职工缴纳的费用发给他们,提高了社保缴费率,这种政策缺乏公正性,也一直在讨论如何解决这种问题,从而降低当前的社保缴费率。对于现在一年的社保、养老支出每年多达两千两百多亿,如果能够降低一半,那么会有一万多亿的减费,这样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

3 优化资本结构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的执行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进行商业化运作,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公益类的国有企业应该以服务社会、保障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标,针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引入各类投资人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的执行监督机制。

针对董事会的职权也给予充分的落实,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时候不得干预,此外,还应该加强董事会的内部监管和制约,实行相应的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经营活力,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和劳动力市场相适应、和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增长机制,合理的选聘职业经理人比例,做到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合理流动机制。

3.2 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防止权利的滥用

通过管资本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的转变,重点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的回报率和安全,建立监管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建立覆盖全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企业内部监管,突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防止权利过重导致的权利滥用行为,对于资金较为密集、资产聚集和资源较多、权利集中的地方要加强监督,建立健全高效的协同外部监督机制,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提高监管效率,避免重复检查的现象。对于重大的决策要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查贪污、挥霍国有资产的行为。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目前收入差距不合理现象依然较为严重,要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引入竞争、打破行业垄断,还要加强垄断经营行业的管理,提高工资收入的透明度,发挥银行、会计事务所等中介结构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左己.配合“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积极推进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J].经济工作通讯,1994,11:7-9.

[2]林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宋晓舒.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张慧霞.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篇7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意义

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实施协调和资源配置存在成本,企业是为降低交易费用或增加集团利益联合起来的组织。组织靠行政权力分配资源,因此形成包含内部结构的分工体系和层级结构,即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业务特点、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状况等做出的。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形成组织结构,整合组织资源,实现组织价值和组织绩效的最大化。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将企业的任务、流程、权力、责任进行梳理和组合,分清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协作关系。遵循任务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管理幅度原则、责权对等原则、执行与监督部门分设原则等,通常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从设计形成的最直观形象的《组织机构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的部门设置、部门职能、命令链,判断组织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成果产生路径,并以此参照同类企业,初步判断组织结构的有效性。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类型

组织结构分为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直线制为垂直管理,下属部门受最高主管一个人指示,只适用于规模小而简单的企业;职能制是在主管外设置职能部门,协助主管工作,但会形成多头领导;直线职能制目前采用较多,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统一的同时,能发挥专业机构作用,缺点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事业部制被大型企业集团所采用,以产品专门化或区域专门化为设置导向;模拟分权制介于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之间,“模拟”事业部制的独立运行,但实际上只是“生产单位”,适合解决企业过大不利管理的问题;矩阵制包含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关系和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较为灵活,适用于项目化横向协作,用于攻关团队。

二、以岗位分析为基础,进行组织结构优化

(一)组织结构优化的时机

组织成长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伴随企业成长带来的业务量增大,分工细化,往往会出现部门和岗位责任不明、沟通不顺、资源共享不畅、劳动强度不均衡等等问题。比如在事业部制企业,因为营销网络的共通性,是否需要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在需要大量培训的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培训部是否需要独立于人力资源部存在。此时,组织结构需相应优化,实现组织功能耦合。组织结构优化与改革的区别,一是体量不同,优化是在保持组织结构稳定性基础上的小范围调整,改革是基于战略巨大变化的大刀阔斧的组织机构变动;二是目的不同,优化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改善协调和沟通,提高组织效率;改革是为应对企业外部市场变化,突破制约,大幅度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二)岗位分析于组织结构优化的价值

组织结构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当组织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进行部门设置下的岗位职责再界定,需要有适应岗位需求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操作技能的人力资源做支撑。岗位效率是最能直接反映组织结构合理性的指标———如果岗位设置不适应组织目标,会造成沟通不及时,在临界点的事情相互推诿,延误决策;分工不均,影响劳动积极性;难以区别体现工作量,工作技能和工作复杂度,影响员工进取。如果组织结构设计到岗位设置,是自上而下对人的匹配提出基本要求,那么从岗位分析到组织结构优化,是基于现有资源,自下而上对组织结构设计的调整。以期基于效率理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岗位上的价值,是企业人本管理的一部分。

(三)岗位分析内容与组织结构优化的关系

岗位分析包括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工作关系(汇报对象、督导对象、协调部门和单位)、入职要求、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劳动强度分析(复杂度、工作量、劳动时间)等,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层级、工作流程、部门设置和职权。组织结构优化是为保持组织相对稳定性的动态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原则有:精简高效,目标导向,职责分明,权责对等,分工协作,经济高效,信息畅通。正向的岗位分析流程为:通过组织结构设计,确定部门和岗位目标,根据设立岗位进行人员编制,确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反向的反馈流程为:基于岗位分析,反映岗位之间的关系和组合,层次划分,研判是否存在职责交叉、责任缺失、劳动强度不均衡、决策链过长等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事实,从而根据优化原则,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三、以指导优化为侧重,实施有效岗位分析

(一)岗位分析的前提

由组织结构设计形成的岗位分析,和以指导优化为导向的岗位分析,存在时间节点和目标的不同。前者是人员配置的事前分析,后者是人员调整的事中分析;前者是为组织招聘或定岗定编寻求匹配人员做指导,后者是为组织结构调整做参照,以提高执行力,适应业务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组织结构模式套用于同类企业———由组织结构设计的事前岗位分析往往理论化、理想化,在实际工作中不适应企业外部或内部环境,出现弊端。以指导组织结构优化为侧重的岗位分析,是以实际为出发点,减轻症结,偏向性地解决组织在沟通和效率上已经显现的弊病,需要偏重于岗位职责、工作对象、劳动强度分析。

(二)岗位分析的参与者

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员工本人,直接主管,人力资源部门或专家,最高管理者需要参与岗位分析。员工本人对岗位的工作职责、业务复杂度、工作量、工作流程中的问题最为清晰;直接主管清楚岗位所需任职水平,部门内分工,和其他部门间的决策关系及沟通障碍;人力资源部门或咨询专家,需要根据得到的初步材料,结合管理经验消除信息误差,进行岗位分析评价,从而给出指导意见;岗位分析需要得到最高管理者的支持,由岗位分析做出的组织结构优化决策,可能会涉及部门兼并或拆分,岗位在部门间调整,岗位减少等,最高管理者需要重视岗位分析者的劳动成果,在进行优化时以领导者身份统揽全局做好协调,否则岗位分析成果就失去价值。实际操作中,为客观性和专业性,可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进行。

(三)岗位分析步骤

岗位分析工作操作性很强,岗位分析的经典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工作日志法)、问卷调查法,岗位分析步骤是对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首先,通过组织结构图、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原始文件,掌握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的现有信息,准备基本的工作职责清单,并把可能存在职责交叉和空白的工作内容单独记录,以此作为访谈基础。其次,可在管理者的安排下,有针对性地首次视察工作现场。在对岗位形成初步印象后,对主管、员工进行访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听取意见,了解部门间和岗位间的协调关系,并记录影响组织效率的决策和沟通问题。访谈后,需进行二次视察工作现场,以澄清和确认访谈时得到的信息。调查阶段可根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实践证明,咨询公司结合企业状况,对现有问卷进行修改并使用,是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调查资料得出后,人力资源管理者需汇总各渠道形成的资料,检查访谈前准备的问题是否已完全落实,将部门和岗位工作模块化,对承担责任大小、工作难易、工作量及工作时点做出评价,得出岗位分析初步描述。最后,召集访谈者,对岗位分析结果进行审核,重点标注模棱两可、需要澄清的职责问题,命令链不明确的汇报对象问题,以及劳动强度偏差问题。

四、以提高效率为目标,运用岗位分析成果

(一)划分部门职责,分清权限责任

每种合理选型的组织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越性,而企业自身具有差异性和复杂性,即使是有相同部门设置的类似企业,因为工作重点和考核指标不一致,在临界任务权限、责任不清的情况下形成空白或断路,组织结构对目标完成的效果产生差别,因此组织结构需根据业务特点进行优化。岗位分析有助于发现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冲突、缺失等问题,明确权限和责任,界定部门需要共同合作项目的主、次要责任和义务,通过恰当的协调和控制,以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优化组织结构,推进部门工作。比如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根据关联度进行部门合并,精简机构,适度扁平化;将重叠职能划入同一部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二)梳理工作流程,加强部门沟通

流程是串起部门关系和岗位职责的路径,命令执行和高效决策需要畅通的工作流程设计做支撑,流程优化是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企业面对外部的政策变化、国际国内需求变化、渠道变化,内部的产品拓展、信息化建设、分工细化,需要由简单到复杂地调整流程进行匹配。岗位分析能够理清工作关系,体现工作链路,并通过分析工作流程的书面表述和具体表格,找到流程关键节点和缺失点。由企业管理层全盘考虑和整体规划,制定、优化流程和规范,增补新岗位或增加现有岗位职能,消除接口环节的沟通不顺,减少内耗,加快部门间信息传递,推进决策,使优化后的组织结构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要求。

(三)归口工作模块,设置专业岗位

劳动效率提高,以工作专门化为前提。伴随企业成长,原有一职多能的组织机构设置会落后于业务发展需要。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以及长期在专业领域形成的工作经验和人际脉络,具有较强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岗位分析中的工作内容分析,可提取出归属于同一模块的工作内容,根据重要性,按工作职能、面向对象或地域等属性分类,考虑回避原则后,将他们交由专业岗位处理。在企业层面,有助于业务处理前、中、后的进度跟进,能够避免对外事务多头管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员工层面,有助于员工职业规划和培训方向的选择,为企业培养专门化人才。

(四)评价劳动强度,均衡人力付出

部门责任和岗位职能的差异性,决定了人力付出不同。人力付出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付出,体现在承担责任、工作复杂度、工作量、工作时间节点不同。通过岗位分析评价劳动强度,能够结合岗位工作环境及人的生理因素,进行部门分工和岗位分工合理优化,调整组织机构设置,达到人力付出动态均衡。解决企业中劳动强度过大和人浮于事同时存在的对立问题,有效配置人员,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发挥人在生产中的价值,做到人本管理。

五、组织结构优化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组织结构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目标由组织成员的具体行动实现,组织成员的行动在岗位上被赋予。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下转第27页)(上接第25页)岗位,没有能满足岗位需求,胜任岗位职责,提高岗位效率的人力资源做支撑,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组织结构优化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基于岗位分析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是企业人本管理的一部分,路径为“组织结构设计→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岗位分析→组织结构优化”,强调组织设计与企业实际结合。

优化后的组织结构,要求权责分明、流程规范、分工合理、人岗匹配,将岗位职能发挥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对解决企业中部门和岗位权责不明、沟通不顺、资源共享不畅、劳动强度不均衡等问题有现实指导意义。企业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企业成长过程,是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设计的过程。随着现代企业组织成长,通过组织创新,用管理协调这个“看得见的手”,为企业带来更大生产力。

摘要:组织结构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岗位——基于岗位分析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是企业人本管理的一部分,作为对组织结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的优化,以期提高组织效率。对解决企业中部门和岗位权责不明、沟通不顺、资源共享不畅、劳动强度不均衡等问题有现实指导意义。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篇8

宏观因素: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政策取向历来对资本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二是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 企业在缺乏权益性融资的情况下, 就必须通过负债来维持生产经营, 而负债又主要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 这无形之中加重了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三是行业因素。不同行业自身状况和面临的外部环境存在差异。

微观因素:一是企业规模。大企业信誉好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 经验风险较低, 更容易取得贷款, 中小企业就比较难。二是融资成本。根据融资优序理论, 企业融资按资本成本从小到大排列, 其顺序为:内部融资、负债融资、股票融资。三是对风险的态度。如果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对风险采取保守回避态度, 那么企业的资本结构偏向于尽可能使用权益资本, 负债比重相应较小。

二、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应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为, 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不仅考虑了债权人的利益, 同时也兼顾了雇员和经营者的利益, 有利于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三、实际案例分析

(一) 江西崇义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第一, 反映资本结构变量:由于反映资本结构的变量较多, 将其归为三类:一是资本结构类别比率的量度指标。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加以研究, 它反映公司总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资金的比重。二是资本结构项目比率的量度指标。本文用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这一指标加以分析, 它可以反映一个公司依赖短期负债的程度。三是资金来源比重划分的量度指标。资金来源有两个渠道: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用股本加资本公积再与总资产相比, 即外部融资权益比率, 可反映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比例。

第二, 江西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近三年资本结构, 如表1所示。

(二) 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2007-2009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在降低, 说明公司的实力在增强, 债权保证程度增加, 所有者要承担的破产风险和财务拮据风险也降低;2007-2009年公司流动负债比率一直处于高位, 在80%左右上下波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负债经营时偏重于短期负债, 因而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只有极少部分偏重于长期负债;2007-2009年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占了企业整个资金来源的30%;且2007-2009年内部融资比率虽然一直上升, 但是总体比率还是较低。

(三) 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资本结构特征

经过以上分析, 江西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资本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该公司较大程度依赖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所占比重平均不超过15%, 但外部融资占呈总融资比率呈递减趋势。二是该公司的外部融资中, 偏重于负债融资, 因为权益融资比率平均只占30%。三是在负债融资中, 流动负债占绝对比重, 平均高达80%, 而非流动负债所占比重较小。四是该公司需要资金时首先考虑的来源是负债, 其次是发行股票, 最后是留存收益。

(四) 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 该公司较大依赖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所占比重较小。一是章源钨业有限公司在改制前是民营企业, 普遍负债较多, 资产负债率较高。二是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近几年内部积累能力与速度有限。

第二, 该公司负债融资中, 偏向于流动负债融资。一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 金融机构并不偏好于长期贷款, 因为风险较大;同时, 债券发行与债券市场的管制比较严格, 使得公司解决流动资金短缺的最直接方式是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二是可能与该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长期负债数据不实有关。因为许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都以流动负债的形式存在, 即在短期借款到期时, 以“借新债, 还旧债”的形式来获得一笔长期使用的资金。

(五) 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途径

第一, 存量优化和流量优化相结合。针对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形, 该公司的理性行为应当是尽可能通过认证股权、配股、发行股票或直接吸收投资方式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第二, 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与设计, 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因此, 章源钨业有限公司必须要建立一种合理的企业股权构成比例, 优化产权的配置结构、优化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各自生产经营机制。

第三, 利用弹性融资工具。企业经营的非确定性及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迁, 需要企业保持弹性资本结构, 利用弹性融资工具, 就是适应弹性要求较好的方法。在章源钨业有限公司采用的融资工具中, 可转换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都是较好的富有弹性的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高芳.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1) .

[2]、李延喜, 包世泽, 孔宪京.环境风险、资本结构、成长性与高科技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 2006 (11) .

[3]、曹婷.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研究综述[J].山东商业会计, 2008 (2) .

[4]、封铁英.资本结构选择偏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06 (11) .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篇9

SWOT是一种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 (Strength) , 劣势 (Weakness) ,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 实现公司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从而, 可以明确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 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对于制定公司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PEST分析法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企业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 从整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本论文利用PEST分析法, 针对不发达地区企业的现状, 分别从政治法律因素 (politics) 、经济因素 (economy) 、社会文化因素 (society) 和技术因素 (Technological) 四方面分析公司人力本投入问题的原因。

2 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不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外部因素剖析

2.1 不发达地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自改制以来, 不发达地区的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此间经历了许多考验, 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 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不发达地区大多处于内陆城市, 往往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路空交通便利, 物流业发展迅速, 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②劳动力优势。不发达地区大多人口密集, 农村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充足, 而且工资水平较低, 人力资本投入较少, 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③竞争优势。不发达地区企业的竞争对手较少, 实力也不高, 这就使得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得了一个巨大的优势。

目前, 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企业的决策层只重视遵从当前战术和策略, 忽视长远人力资本投入战略, 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同时企业缺乏应对突发状况, 具备长远眼光的战略策划人才。这是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化发展需求的矛盾。企业一直面向计划经济, 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与快速发展的不适应, 并逐步制约产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很多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生产工艺简单, 技术含量低, 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产品, 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市场背景下, 相关的专业人才, 例如, 新产品研发人员的储备和投入、应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2.2 不发达地区企业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在加入WTO后,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发达地区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为: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这给企业创造了潜力巨大的市场, 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更是我国水产企业扩展的目标市场, 同时, 外来资本大量注入, 企业实力得到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 我国企业将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为其发展创造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 政府职能转变, 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让企业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国加入WTO将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企业可以学习到国外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经验, 促进不发达地区企业借鉴国内外企业之所长, 有利于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运作机制、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本规划, 推进思维、技术、体制创新, 提高产品档次, 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机会与威胁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任何事件的影响都是相对的, 不发达地区企业在迎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市场竞争必然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转变过渡。入世后的国际资本竞争压力也将逐步增大, 会对不发达地区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二, 不发达地区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国内外许多公司采用高薪、高福利等政策吸引专业人才, 导致人才严重流失。竞争必然导致人才流失, 这是关系到水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 如何留住人才、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能力, 是企业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2.3 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首先, 人才体制、机制方面。人才资本的开发, 应该依靠市场机制, 政府只是引导的作用, 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目前, 在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 人才很难正常交流互动, 能力无法施展。同时, 人才的培养、利用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制约了企业人力资本的优势发挥。

其次, 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理论认为, 人才的竞争就是制度和政策的竞争。在政策因素中, 政府对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 促进行业有序化发展, 有助于让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更规范。

最后, 法制性因素。我国人事法制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 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还不能够适应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中的不发达地区企业也受到影响。为了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保护工作合法化, 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人才有关的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来保证企业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及管理沿着一条规范化、法律化的方向发展。

2.4 经济因素分析

从经济的角度看, 加入WTO给我国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能否认, 随着市场的开放, 各行各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同时国内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 部分地方缺乏改善人才环境的资金支持, 想改善人才环境, 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5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第一, 人才观念陈旧, 人才市场不够规范。

人才观念陈旧是制约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人才的认识上, 重学历, 轻职业教育, 重文凭, 轻职业技能;在人才的投入上, 重形式、轻实效, 缺乏人才意识。同时人才市场的建设不够规范, 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 不能使人才得到优化配置。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和制约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作用的发挥。

第二, 教育和培训体系欠缺。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 教育和培训也是保持人力资本持续增值的有效手段。以洛阳市电力行业为例,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对人才的培训少之又少, 企业人员得不到新的知识, 能力得不到提高, 人力资本增值更无从谈起, 这将严重制约人才的发展, 阻碍企业的创新。

2.6 技术因素分析

人力资源技术是企业为实现企业目标, 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行为。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技术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 缺乏全体员工的参与, 与具体的管理工作脱节;第二, 人力资源框架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思考;第三, 缺乏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途径。

3 不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优化的措施

本文认为, 优化不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研究就是促使人力资本优势发挥, 使其取得最优分配的宏观环境平台。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资金投入、人才市场等所有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对于企业而言, 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合理优化配置, 构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是关键。

第一, 是人才引进模式,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员工, 企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人力资本管理必须改变原有的引进模式, 加大投入—产出比, 从理论上加强资金的监管及相应配套的引进模式支撑。

第二, 是人才投入模式, 构建稳定的人才培训制度,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使其发挥自身最大潜能, 建设学习型企业, 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员工培训模式。人才投入是企业最根本的投入, 影响深远还牵动着其他方面的投入。企业要分别从不同方面, 从自身角度出发, 利用各种措施加大人才的投入, 建立人力资源专项基金, 形成人才投入方面的支撑;比如, 可以采取的较为可行的方法就是给予人才后盾的投入, 也就是打消其后顾之忧——家属安置问题的解决, 而这些费用都可以实际衡量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

第三, 是合理的、可以产生激励效果的薪酬体系, 这也是优化人力资本管理中最基本的部分。

第四, 是健全的人才优化配置模式, 使有限的人才配置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充分提高人才效益,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五, 是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综合看人才, 既要看素质又要看能力, 综合全面地去评价员工, 建立适应本企业科学、合理、完善的高人才评价体系。

人力资本对企业受益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 但是却没能纳入现行会计体系中加以核算和管理, 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尝试将人力资本定义为知识资本, 对知识劳动既给予记入成本费用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的报酬, 又给予股权形式的报酬, 以及其他包括安家费等, 使员工能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力资本管理, 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人才, 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不断完善自我以应对挑战。只有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 将人力资本纳入会计体系, 才能使企业真实、准确地衡量自身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SWOT和PEST法分析不发达地区企业的人力资本如何实现会计上的优化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篇10

一、企业竞争优势对上下游融资结构的影响

(一) 企业竞争优势:Port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 1980) 指出, 产业组织结构会影响产业乃至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并据此提出了“五力模型” (five powers model) 用于解释和分析产业特征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和决定因素。模型中的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我们重点分析与营运资本融资相关的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 。上游供应商主要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或降低产品单位价值质量, 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应商谈判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1) 本企业的生产对供应商产品在技术上的依赖程度;2) 供应商的市场影响能力 (或者说供应商在本行业中的市场地位) ;3) 本企业的市场影响能力 (或者说本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buyer bargaining power)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购买者谈判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1) 购买者生产对本企业产品在技术上的依赖程度;2) 购买者的市场影响能力 (或者说购买者在本行业中的市场地位) ;3) 本企业的市场影响能力 (或者说本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市场地位) 。

(二) 企业竞争优势对上下游融资结构的影响

根据Port五力模型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思想, 竞争优势较强的企业较之上游供应商和下游购买者 (客户) 具有更强的谈判力量, 在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易谈判中均可能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 (因为他具有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地位) , 并能从谈判对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由于竞争优势和产业地位的增强会改变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博弈格局, 因此, 竞争优势和产业地位的提升会强化企业的融资谈判力量, 并改善和优化与上下游企业的融资关系和融资结构。

当某企业的竞争优势 (行业内竞争优势或行业间竞争优势) 较为明显时, 该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商的交易博弈中会处于优势地位 (并呈现出买方市场格局) , 就能够利用其谈判优势从供应商获取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或迫使供应商降低信用条件。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在与下游购买者 (客户) 的交易博弈中会处于优势地位 (并呈现出卖方市场格局) , 就能够利用其谈判优势减少提供对客户的商业信用融资, 或迫使客户接受较高的信用条件。当某企业竞争优势较弱 (行业内竞争优势较弱或行业处于弱势地位) 时, 该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购买者的交易博弈中就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对上游供应商的购买依赖, 该企业可能无法从供应商获取较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或者被迫接受较高的信用条件。由于对下游购买者的销售依赖, 该企业可能被迫向下游客户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或降低信用条件。

应收账款是企业向下游客户提供销售信用时所产生的一项债权资产,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或提供劳务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企业向下游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1) 通过信用刺激客户的购买行为, 进而扩大销售和占领市场;2) 稳定与下游客户的商务联系, 建立持续的购销关系。企业提供销售信用的根本原因是来自竞争对手和行业弱势的压力。当企业产业竞争优势显著时, 该企业就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较强的谈判力量就可能减少对下游客户的销售信用融资或提高融资条件, 并迫使客户更快地偿还货款, 从而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当企业竞争优势不突出时, 该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谈判力量就较弱, 就可能被迫增加对下游客户的销售信用融资或降低融资条件, 并可能允许客户延长付款期限, 从而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因此, 竞争优势和产业地位的提升能够减轻企业在销售信用上的资金压力, 加速销售业务中的资金回笼, 并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是企业从上游供应商获取信用融资所形成的债务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应向销货单位支付的款项。上游供应商向本企业提供信用融资的主要理由也是占领市场和稳定客户。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业组织地位决定了企业从供应商获取信用融资的水平和条件。当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时, 该企业较强的谈判力量和较高的市场地位会迫使供应商提供更多的信用融资, 或降低信用条件, 并可能延长付款期限, 从而降低应付账款周转率。当企业竞争优势不突出时, 该企业较弱的谈判力量和较低的市场地位使其难以从供应商处获得更多的信用融资或只能接受较为苛刻的信用条件, 并可能被迫缩短付款期限, 从而加快应付账款周转率。因此, 竞争优势和产业地位的提升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供应商信用, 缓解企业在购买活动中的资金压力, 并延缓应付账款周转率。

二、经验证据

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分别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为因变量, 估计企业竞争优势 (用销售毛利率来衡量) 对上下游融资结构的影响。

表1的实证结果显示, 1) 竞争优势 (销售毛利率高) 会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2) 竞争优势 (销售毛利率) 会降低企业的应付账款周转率。

三、结论

本文的经验结果表明, 1) 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企业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博弈力量, 从而减少企业对下游客户信用融资的提供, 或提高信用融资条件, 进而加快应收账款的收账速度及其周转率。2) 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力量, 从而迫使供应商向企业提供更多的信用融资, 或降低信用融资条件, 进而减缓应付账款的付款速度及其周转率。3) 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加快了货款的回笼, 延缓了货款的支付, 有助于缓解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的资金压力。4) 竞争优势的增强有助于改善企业上下游融资关系, 优化企业上下游融资结构, 提高企业营运资本融资能力。5)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是营造良好商业信用环境的关键路径。

摘要:本文运用Port五力模型探讨了企业竞争优势对企业上下游融资结构 (经营性应收和经营应付项目) 的影响。文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显示:竞争优势的提升能够改善企业的上下游融资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依赖地位的企业需要向客户提供更多的商业信贷,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或垄断地位的企业却能够从供应商获取更多的的商业信贷。

关键词:Port五力模型,上下游融资结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文教学回归本位下一篇:大城市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