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2024-05-09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精选十篇)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篇1

我校思想品德学科“先学后教, 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 导入环节 (1分钟) 。我们大胆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重新建构。如:用故事导入, 激起学生兴趣;用时事导入, 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用问题导入, 启发学生产生疑问, 自主解决问题;用名言警句导入, 启发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等等。

第二步, 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分钟) 。做法:显示在屏幕或小黑板上。

第三步,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8分钟) 。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方法一: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 (如七年级学生) , 自学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我们一般针对内容的易与难设计3~6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圈、点、划、记找答案。方法二:学生在自学时能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 向教师提出问题, 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

第四步,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解析疑难 (7分钟)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 自主解决简单的问题后, 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 请同学帮忙解决。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由小组代表向教师提出, 由教师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五步, 合作探究活动 (10分钟) 。主要对复杂的问题, 展开讨论。教师必须让小组明确讨论任务, 规定时间, 充分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 学会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出理性的结果。

第六步, 小结 (2分钟) 。要求简洁明了。主要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小结, 也可以是对课堂学习表现的激励。

第七步, 当堂训练 (15分钟) 。主要设计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进行训练, 对选择题要当堂解决;对分析题, 有必要当堂点拨。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训练, 及时纠偏补错, 使知识牢固掌握, 能力自然增长。

通过实践, 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利有弊。

一、有利的主要表现

1.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叶圣陶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一般七年级学生自学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学教材, 教师给出提纲,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 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八九年级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要求更进一步, 能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 会提问, 能就相关内容提出质疑。两年多来我校思想品德课采用新模式教学后,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 彰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会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设疑, 学生能力提高更快。实践证明: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政治课的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而成为一种享受、一个愉快的体验

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 把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对复杂的疑难, 教师提供时间, 指导方法, 充分让小组合作展开讨论或辩论, 互动交流, 使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 才会主动积极, 执著地去探索, 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 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 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新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从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当堂训练, 教师出示训练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学生互评作业或由教师批阅。教师当堂批改或展示完成的学生作业,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不全面, 那是教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学生可能比教师想得全面。因此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 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力。

5. 体现了集体备课的力量

采用“先学后教, 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上课, 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环节, 容易出现内容和时间上的矛盾和冲突, 往往是时间满足不了内容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总结, 练好内功, 合理备课, 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 精选习题, 科学灵活地驾驭教材, 处理好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备课量大, 耗费在备课上的时间和精力要大于授课的好几倍。例如目前我校实施的学案导学正是集体备课的结果, 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导学案的设计, 从个人的初稿到集体讨论修正后才成为课堂上师生共用的学案。学案设计越合理, 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因此, 建立学科资源库, 管理完善教学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 有利于学科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弊端的主要表现

1. 教师引导很难到位, 深度不够

由于有些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 有时就讲得多了些, 讲多了就导致时间不够。例如讲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 这种现成资源的挖掘与补充, 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很难自主展开。如果不讲, 学生没能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共同探讨, 发表自己的看法, 又感觉知识深度不够。

2. 各环节的完善落实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自学提纲的设计不够明白易懂, 就会导致学生占用时间太多, 不利于各环节的完成。虽然各环节有时根据需要可以调剂时间, 但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练习的落实到位。

3. 有的学生讨论问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展开讨论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可是如果讨论题设计不够明了, 分组讨论任务、职责不明确, 有的学生就会趁机聊题外话。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合作意识淡薄, 如果教师把握不好, 可能会导致浪费时间或流于形式。

4. 课堂上拓展空间有限

开放性试题要求教师进行开放性教学,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所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 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 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 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 而要去尝试一下, 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就是说, 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对学生独树一帜的想法和做法, 要给予肯定与支持。“先学后教, 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

三、关于对策的思考

1. 自学提纲的设计更加细化, 要针对内容科学地设计问题。

让学生能自我完成, 让他们有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学会提问,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提问的能力, 掌握提问的方法和要领。

2. 课件制作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时恰当地链接社会生活, 如典型的社会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有:抗旱、抗洪救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雅安地震与珍爱生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选举法修正案与平等的权利;我国“神舟八号”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班德气候大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和链接典型的社会热点, 确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3. 讨论、探究方面, 提供时间, 做到主题鲜明, 目标明确, 民主平等, 人人参与。

鼓励学生敞开心扉, 大胆交流, 积极合作, 锻炼能力。

4. 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

重要观点或内容, 课堂上及时让学生理解并学以致用。

5. 新课导入、教学中的过渡和衔接应力求简洁、明快、紧凑;

浅显的内容节奏宜快, 还可以“跳跃”, 让学生不感到拖沓;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 节奏宜缓而不松;多层次分布训练,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理解消化。课堂节奏张弛得当,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先学后教的心得体会 篇2

陈友福

这学期我校继续试行“先教后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探索,本学期我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始研究新的教法。在此,我谈谈对先学后教的心得体会,与各位老师交流。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是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 篇3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思考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使广大一线教师能迅速掌握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操作方法。根据学院安排,我参加了2016年从8月7日至10日在贵阳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战演练及案例剖析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此次培训共安排了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翻转教学法(上)、(下)、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四个主题内容的学习。老师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的目标:让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愉悦、更高效。

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翻转”了对微课的看法,对翻转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制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像,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没有创新的微课完全失去微课的意义。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的实践中也发现,其实,微课的时间一般在三五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于视频格式。

微课类型分五类:解题型、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和其他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对应的微课制作。

二、什么叫翻转课堂

这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要义是:课前—知识传授,主动建构,及时反馈;课堂—知识内化的优化。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估计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翻转课堂的要点是: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进行点拨与延伸;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翻转课堂的优势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让学生有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并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互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使知识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吸收了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成为思想的强者,适应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翻转课堂”的优势表现在:1.学生利用课前看视频,课上更多是和老师交流互动;2.将更多的教学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习;3.信息量大,可选择余地大。翻转课堂的不足在于:1.条件是学生人手一部手机,而且人人都上网,恐怕不好办。2.教师讲课,不再面对一帮鲜活的学生,而是机器,课堂的激情不再。讲的是知识,学的是知识,心里想的是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何在?3.课前看视频,课上做作业,需要多少课前啊?时间何来?学生课表上的课程几乎都是作业课,学生不会感到乏味吗?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真正意义的翻转课堂需要网络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的支撑,课前学生通过手机、PC在网络中学习微课。随着互联网软件和硬件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应充分借鉴和利用这两种新教学方式的特点,一方面激发校内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提高区域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率,为提高社会教育机会公平与扩大教育机会尽力。

参考文献:

[1]黄发国.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

[2][美]乔纳森·博格曼.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篇4

其次还表现在教师方面。语文教师虽说在教学上花了很多时间,但却收效甚微,远比不上英语、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学成绩和一些科目相比也差距甚远,目前语文教学明显的特点是: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虽然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的实施已全面展开,但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有多差异,教师还是习惯“满堂灌”。恨不得在一节课里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把学生的思想塞得满满的,不容思考的空间,而且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这种重知识传授、轻思考,重教材讲读、轻探究深入,整齐划一的教学行为极易束缚学生。天长日久,学生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就像鸟儿失去天空,花儿失去阳光,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乐趣。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语文路上的绊脚石,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能力培养。

最后表现在教材上。升入初中,语文教材难度加大、深度和广度与小学相比都有明显的变化。许多知识点都基于小学的基础。学生如果小学基础没有打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于以上原因,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法,对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学后教”模式运用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先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课本中的“单元教学提示”,教材后的“研讨与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练习。“后教”,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和练习中暴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补充、更正。“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进行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构建初中语文“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能够形成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一定量的教学目标。

在“先学后教”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学和练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过程。课堂教学大概分为四大环节: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2.展示学生自学内容;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有作者简介、作品写作背景、概述文章内容、文章层次层意归纳、写作特色、精彩语段赏析等);4.课堂检测,针对学生自学情况,当堂检查落实掌握效果。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至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和教材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把课文放在单元教学中进行教学,是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衔接性。尽量在45分钟的一节课教学时间上做到自主高效。如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涉及这样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抓住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就基本把握住了全文的基本内容。

(二)展示学生自学内容

初一新生已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但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文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学能力有限,预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些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教师的自学指导“自学时间、内容、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等都要求明确。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我提出自学的指导:“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10分钟);画出课文具体讲了哪几种云及其特点(10分钟);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用横线把内容勾画出来(10分钟),5分钟后上台填表”。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三)创设良好自学氛围

“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开始阶段“费时费力”,但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琢磨、反思,总结经验,那么,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在自学过程中,除了按教学目标有重点进行教学外,在碰到一些疑难问题还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威力,让问题在学生中产生,在小组中解决,小组的力量不可忽视。如在教学《芦花荡》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本课故事性强,颇有传奇色彩,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因而教师可适时抛出问题:1.作品的写作背景?2.划出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在文中的具体体现?3.课文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任选3句,分析其妙处。以上几个问题紧扣文章,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基本都能答出。个别答不出的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配合手上有的参考资料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这样带着问题阅读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在“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保证,个体差异性得到了尊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自觉状态下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二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受益无穷。“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法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如我教学班上的陈强同学,平时语文成绩刚到及格线,学习较被动,可是有一次小组讨论回答,刚好是他会的,那节课他特别兴奋、认真,好几次举手抢答。我就适时地提问他,同时在班上表扬他积极回答的态度,没想从那以后,他听语文课特别认真,课后也能按时完成作业,语文成绩也提高在七十分线上。可见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大了。最终使教学中“要我学”的局面改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我要学”。同时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正确定位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是资源的提供者,是引导学生的指导者,使学生语文学习的某方面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升华。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语文教学模式做了一定的尝试,对学生语文自主能力的形成有较好的收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先学后教,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向阳.在初中语文“先学后教”模式中指导学生自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4).

[2]唐丽芳.谈初中语文如何开展“先学后教”[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9).

[3]余文森.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9(3).

[4]刘家访.“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5]柳永清.对初中语文“先学后教”模式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2(20).

[6]杨辉玲.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更高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

[7]王家新.《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5(5).

[8]郑满红.《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J].21世纪教育‘教案资讯,2015(10).

初中物理教学中先学后教的引入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2-083-01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中缺乏学习动力,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了,把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很直观的表现出来了,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 在“先学”的物理教学中,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先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不同学习情况,因此在教师制定学习目标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进行分层次的设定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进行新知识的先学过程。这样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目标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新知识的“先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学习能力进行预先学习,在教师讲解知识之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可以加快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物理课堂的先学过程中要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从总体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的“先学”过程并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它是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对要学的知识做出各个层次的学习点,让学生从这些学习点出发进行的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在提的问题中,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让学生深入思考,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慢慢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探索,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物理学习中的自觉性。比如在溫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列出学习步骤:温度具体概念,1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的具体使用步骤,温度计原理和分类这几个点,让学生进行“先学”,在学生自我学习过程中有步骤有目的的推进学习进程。

2. “后教”让学生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知识,在新的课程教学目标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主要位置,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就把这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了物理学习当中,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结果很重要但学生的自觉性也要不断提高。可以说教师的“后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先学”的基础上的,学生在对物理知识的先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能很好理解的问题或者解决不了的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先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知识的难点重点进行“后教”教学。在“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中,“先学”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教师的“后教”做好了铺垫,更好的进行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在以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后不懂得地方提出来再进行学习;而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中是以学生的“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学习,在本质上有了很大的区别。“后教”是教师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提前学习,了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现象,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使物理教学课堂更具新意,更能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后教”可以让教师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加扎实知识掌握更牢固,这样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得到了高层次的提高。比如在物态变化的学习中在学生“先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加大学习难度,把几种物态变化结合起来让学生系统的进行进一步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知识,并能把知识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3. 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在物理学习中

在物理课堂中“先学”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先学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小组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知识“先学”中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敢于进行自我挑战增强学习信心。在“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增加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解答难题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尽量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多动脑思考问题,勤动手做实验,多动口和同学讨论,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做到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正确对待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4. 检查学生学习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可以对“先学”成果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点评,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不但加深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使课堂学习积极起来,还能有效的发现学生主要存在的知识点的问题,以便于教师更有效果的安排“后教”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在“先学”中对知识上一些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学习,进一步发现,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养成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善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加系统的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提高知识层次,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其它学科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磊磊.数学思维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6(06).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篇6

先学, 即学生看书, 是第一次实践, 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自学内容, 一般是以教材为主要参考。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地发现过程, 确保参考材料难度适中, 以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发现。为了确保自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师还必须通过自学指导的提示, 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及检测的方式, 合适的自学指导有利于创设紧张的学习气氛, 也为高效课堂的创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认真看书, 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看书之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检测题, 检测自学效果。

那么对于学生自学之后产生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呢?这就进入了后教环节。所谓后教,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过程。这里的“教”, 不是由教师讲解, 而是组织学生更正、讨论, 是“兵教兵”。“兵教兵”既有利于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 达到补差, 又使尖子生通过帮助差生而自我提高, 同时, 这又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好机会。学生经过合作讨论, 可以解决大量基础性问题, 然而, 对于学生讨论之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老师则要讲。教师的讲不能就题讲题, 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应避免面面俱到, 四面出击, 而应以点代面, 该讲的要重点讲, 要讲得透彻。

经过先学后教,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那么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灵活运用呢?这是“当堂训练”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堂训练”, 是再实践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要依据课标制订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当堂训练题。训练题要突出重点知识, 注重综合拓展, 习题类型要根据教材知识灵活多变, 从不同角度强化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不同层次习题的完成逐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时间在20分钟左右, 不得少于15分钟, 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地完成。[1]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模式要求我们, 不能总是把重点放在大篇幅书写教学内容上, 否则, 必然会导致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学习, 限制并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使学生真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角色, 变演员为导演, 变讲授者为组织者, 还要转变观念, 从备课入手, 在自学检测题, 当堂训练题的设计上下工夫,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全过程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 学生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基础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加速, 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知识, 更主要的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能否在今后的竞争中夺得先机, 是否具有竞争力, 从根本上讲, 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无疑是满足其终身发展要求的重要条件。

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教材中, 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 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 去分析解决问题等, 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锻炼机会。

三、正确处理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先学后教, 改变了传统上教与学的顺序, 学生先学, 老师再教, 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课堂上, 学是主体, 教为辅助, 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学, 教师只起到了引导与总结归纳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的自学不是盲目的,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时间及检测要求, 是任务型学习。学生整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 并且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效率明显较高。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师在教育中要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这种模式下, 教师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思路,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想象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性是时代的要求, 但培养自主性并不是否定了教师的作用, 对于某些复杂学科内容, 我们不可能都要求学生在课堂的某一阶段短暂的时间内去“探索发现”, 某些教师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的东西, 如果非要他们自己去搞所谓“发现”, 则可能费时费力并且效果不好。因此, 将老师的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各取其优点, 才是最好的选择, 才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课改原则, 从而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蔡林森, 邱学华.蔡林森与洋思经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篇7

关键词:先学后教,兴趣,自主,探究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学的创新,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而“先学后教”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做法。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 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 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对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然而, 任何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新问题, 不能浅尝辄止、遇难而退或穿新鞋走老路, 只有不断地实践、思考、总结才能逐步完善。笔者根据在初中物理课堂实施“先学后教”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认识

(一) 主体性原则

“先学后教”是以学生为“轴心”的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它将过去的教师单向灌疏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 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发现知识”, 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转变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要善于抓住适合时机, 让学生先学 (自主或小组合作学) , 在实践与探索中自主建构起合理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 合作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围绕教学内容, 共同参与, 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活动过程。合作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兵教兵”。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因为独立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 而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弥补学生差异, 对培养学生交往的技能及合作的态度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先学后教”理念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根据具体内容不同, 物理课可分为下列几种课型:新授课 (概念规律课) 、学生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等, 不同的课型特点有不同的“先学后教”形式。

(一) 概念规律课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部分。概念规律的教学主要包括“引入、概念或规律的习得、概念或规律的理解应用”三大环节, 在“引入”环节有许多方式可以让学生“先学”,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实施“后教”, 促进学生对概念或规律的理解。常见做法有:

1.以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兴趣。在《大气压强》一节的引入时, 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将小试管套在装水的大试管中, 口朝下倒过来。小试管上升, 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都会非常惊奇, 原以为会掉下来的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 到底是什么力使小试管上升呢?学生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大气压概念的兴趣。

尽管学生立即就会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有些是意料之中的, 有些是意料之外的, 不管学生的猜测结果是否符合教师的意图, 教师都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 而要把结果交给学生通过“先学”来证明。

2.设疑方式“先学后教”。在学习《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节内容时, 我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与讨论: (1) 你可以提出哪些可能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的猜想? (2) 你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3) 你能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出有关浮力大小的问题吗?

学生非常踊跃, 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提供的方案和结果各有不同, 争执不下, 这就为课堂生成了教学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探究, 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

3.以练习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练习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 把学变为练, 以练促学、以练导学、以练定学。例如,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一道有关动能和势能变化的题目:如图1, 一个小球自A点开始自由下落, 经过B点和C点 (忽略空气阻力) 。求:

(1) 小球在B点和C点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改变?

(2) 在小球从B点到C点, 机械能有什么变化?

以上练习是对前面知识点———动能、重力势能的复习, 而通过复习, 又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新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

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先学”, 调用了学生储存的知识, 学生对新内容不会感到陌生。这样, 各知识点也是全面的、连续的、系统的、条理的。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很快地掌握新的知识, 归纳知识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4.通过“类比推理法”, 让“先学”更有效。例如, 在学习《电压》这节新课时, 我先让学生讨论有关水流和水压的知识, 在要学的新知识中找到联系点,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且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降低新知识的难度, 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图2是我布置新课“先学”时让学生类比的知识点。

这样, 虽然新课未进行, 首先通过类比推理, 使学生对新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 从而便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 不断充实完善。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二) 实验课

目前中学物理分组实验课教学以传统的“讲演+学生简单尝试”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看成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就可完成实验报告, 不必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这种教学极易使学生丧失对分组实验兴趣, 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更不利于通过物理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对“先学后教”设计了以下步骤, 并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初步尝试, 其课堂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 我尝试采用以下的方法:

1.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围绕实验目的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本实验目的、原理各是什么? (2) 本实验的器材是什么?思考选用它的依据? (3) 通过预习, 简明表述简单的实验过程。

2.对学生实验预习中碰到的问题作扼要点评与指引,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的一环。这里所指的“学生预习中碰到的问题”, 包括教师原来设计的问题和他们预习过程提出的问题。无论哪一类问题, 教师处理方法都应有所侧重, 有必要先回答的作扼要回答, 要求学生经实验讨论后才在第二次点评时回答的不要急于回答, 其原则是“点拨与启发”, 不占用过多的时间。

3.学生边讨论边分组实验, 教师重视巡堂与发现问题。教师在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实验过程中, 重视发现和提炼有共性的问题, 只要多留心, 每次进行分组讨论式实验教学总可以发现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有时会是有创见性的意见或问题, 这是教师所渴望出现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有: (1) 第一次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结合使用, 如何选取量程和读数。 (2)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应如何连接入电路。 (3)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不同实验小组交流心得, 教师归纳总结。只要是属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等所提出的问题, 无论难易主次如何, 都需要首先肯定其敢于发问后才有所侧重地问答。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符合其心理需要, 更为鼓励更多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一定的实验研究后敢于发问奠定基础, 极易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和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

5.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报告。以完成《物理实验手册》为主,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报告。

实践证明, 经过对传统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 实施“先思后议、先做后说、学生自主反思”之后,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与边讨论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大增, 并很快形成乐思好问的良好习惯, 实验报告的质量大有改观, 不但对既定的实验内容项目完成的质量高, 对引申性的问题思考热情也不断提高。

(三) 复习课

复习课是初三物理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 复习课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率, 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考的成败。进入初三系统复习, 学生已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学习, 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本人在初三教学运用如下的“先学后教”复习方式:

在每一专题复习前, 对即将复习的内容, 包括知识点、例题、变式、针对训练以试卷形式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做, 不强调学生全部做完, 会做多少就做多少, 不会做的可以在试卷上做记号。试卷会在课前全收全改, 课堂评讲就根据学生“先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真正做到“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评在易错点”。

在课堂上, 教师可针对问题指定学生讲解, 之后其他同学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踊跃发言, 大家评议, 教师对议得不深、不透的问题, 及时启发诱导, 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剖析、纠正, 对解题方法进行全面总结。当一个学生讲解时, 其他同学注意力都十分集中, 看台上的同学哪一点讲得不对, 哪一处概念不清, 哪一点又比自己考虑得全面深刻。当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有争议时, 可以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对争论不休的问题, 由老师当场解释, 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提高了效率, 也由此形成了一种置学生的“先学”于快乐的“自学”与“切磋”、教师的“后教”于总结归纳的“精讲”与“点拨”之中的新型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篇8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的改革与突破, 它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 使学生的问题、疑难提前暴露出来, 进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

“先学”, 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 学生先按照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后教”,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评定、补充、更正;“当堂训练”, 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 (时间不少于1 5分钟) , 以此进行严格训练。这样一来, 教师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了“第二线”, 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让每位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 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 在交流中反思, 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资源得到了共享, 人格得到了尊重, 智慧得到了认可和赞赏。同时, 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氛围内进行学习,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洋思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1.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性、性别、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差异, 进行观察和书面调查, 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 或在备课和教学操作中根据课的内容分成同质小组、异质小组。比如, 有的组以画图特长为主;有的组以文字输入为主;有些组以能力强的学生为主, 带几个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 这样有利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向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 形成资源共享。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 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与自己相似的学生, 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 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教师也可以参与小组的讨论, 与学生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实现分级学习的最终目的。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有效实施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模式的核心是:教师的作用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 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 而是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从中心走向边缘。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 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 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充当的角色, 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地位不是退化了, 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了, 更加不可缺少了。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应抓住学生心理, 充分地了解学生, 精心设计好教学中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 准备学生学习的支撑文件清单、学生演示文稿范例和学生网站制作范例;设计好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评价量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 教师应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 教师应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 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作品;在任务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展示学生的成果。

(2)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小组学习进入“先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 不要急于讲解, 先让学生讨论分析, 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 有些是以前学过的, 可以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 即隐含的新知识点, 这正是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技巧, 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 设置一些情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水到渠成,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 还有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 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模式教学的重点之一, 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并且善于独立思考。

(3) 恰当引导, 进入“后教”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归纳总结, 加上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已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初步形成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后, 部分对于知识不够清晰、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的学生, 得到了及时的补救, 跟上了班级教学进度。同时, 较优秀的学生在此阶段则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 操作过程中也能有所创新。对于多数学生而言,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提高了各种能力, 逐渐向优秀学生靠拢。这样, 通过这一阶段,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自主创新方面都有所提高。比如, 教师提到关于网络搜索的问题时, 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回答:我们都访问过中央电视台网站、百度、谷歌网站等。当遇到问题时, 我们会到百度、谷歌网站去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 教师要加以解释,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及其工作原理, 这样才能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 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4) 有效实施小组竞争, 进入“当堂训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 学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把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素材集成交给学生练习。当堂训练的课堂作业:第一组是素材图片的处理与合成, 第二组是文本信息的选取与加工, 第三组是动画的构思与制作, 第四组是声音的处理与加工, 第五组是视频的处理与加工。教师规定各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主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并且每组的任务素材又不一样, 这样不但增加了趣味性, 而且实现了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当堂训练”阶段, 学生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 发展了思维能力,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 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 哪些学生做得还不够, 为下一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学生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锦囊”, 教师如何将里面的东西展示出来呢?这需要我们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勤于好问, 发掘学生潜藏的无限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关键是有没有一把打开“锦囊”的钥匙。相信学生的创造力, 给学生多留一点创作的天地, 就会多一份创造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广文, 苗洪霞.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 2001 (8) .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 1999 (12) .

[3]刘树仁.新基础教育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现代教育科学, 2002 (8) .

[4]田小群.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探究[J].英语辅导 (疯狂英语教师版) , 2004 (8) .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篇9

关键词:先学,后教,提升,能力

一针对现状, 反思得失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反馈情况, 笔者了解到农村基层中学师生地理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效果不好。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地理教学方法

由于基础教育的落实及电视、网络的普及, 学生接受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强, 但在课堂上学生基本离不开教师布置的框架, 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和自主能力得不到创新、发展和提高。课改虽然改变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法, 但摆脱不了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师生仍在为“应试能力”奔波, 不能形成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发展性能力”而无法面对现实与未来的挑战, 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改进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2. 学生学习方式

课改虽然改变了一些教条僵化的做法, 但通过对几届刚上高一的学生调查了解他们初中学习地理的情况时, 95%的学生都说初中的学习除了课堂上跟随老师外, 课后的作业均是由老师安排好的, 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很乏味, 教师只关心是否记住教材已有的知识。学生的学习, 在目标上, 重内容掌握而轻能力发展和探究学习风气的形成;在形式上, 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的施舍者;在评价上, 注重正确答案及以分取人。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才能与时俱进。

二运用“先学后教”, 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运用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 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 气温和等温线分布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中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 教师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启发, 从而得出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洋流、地势对气温分布影响的结论, 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先学后教”,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特别是善于发现问题、不仅是一种习惯, 更是一种能力, 从某种角度讲,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地理教材时, 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读, 思读结合。例如, 在讲解气候类型时, 让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什么?特征有哪些?分布规律是什么?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还有哪些特例?这些特例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这样“先学后教”就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先学后教”, 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学生对地理课本的学习由被迫到自觉需要一个培养过程, 教师应分阶段指导学生自觉阅读分析。学法指导上采取从课内统一自学到课外自行自学, 从教师列自学提纲过渡到学生自行整理学习提纲, 从点到线到面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做到循序渐进。

1. 课内先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内“先学”的过程中, 一开始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读课本, 比较肤浅, 抓不住重难点。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自学状态, 形成良好的“先学”习惯, 教师就要在学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 把教参上的章节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 告诉学生,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重点。同时将备课中每一节的知识框架改为学习提纲, 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学习提纲和目标进行有序的自学。这种学习可延续至课余时间, 教师要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积极引导, 培养学生发展性能力

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开始时学生基本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先提问, 让学生思考、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例如:在“城市和城市化”的教学中,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然后, 让学生思考:“你附近的农村是否有人迁到周围的小城镇或城市?他们迁往城市的目的是什么?地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什么现象?这种人口的迁移有何利弊?……”再次, 让学生明确不同的人向城市迁移的目的和动机, 进一步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推力——人口急剧增长造成乡村的劳力过剩, 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拉力——城市的就业机会多, 教育文化设施较齐全, 交通便捷等。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对提高学生发展性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3. 课后质疑,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是老师孜孜以求的可使学生受用终生。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地理仅是课堂上的事, 课后不闻不问, 这不符合学习规律。因为学习不仅要学新知识, 更要不时地巩固, 加深理解。所以在课内自学基本成熟后, 让学生在课后钻研相关内容, 不要停留在课内的疑难之处, 而是通过思考、练习, 提出1~2个有一定层次的问题, 进而联系当地实际, 如修建梅州市梅西上官塘水库工程对本地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 教育学生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几年的探索试验, 高中地理基本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有较明显的提高, 高一学年期末考地理科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平行班——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能够独立学习地理, 合作交流能力也有明显改善, 且这种习惯与能力正向其他学科渗透, 为今后的完全独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几年的探索实验证明, “先学后教”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篇10

关键词:课堂模式;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展示反馈;高效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以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为依据,强调了工作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从做中学”强调的“做”主要是个人亲自尝试的工作和活动,获得个人的经验,以使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学生应该通过做事来学习,从“做中学”,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我市推广的“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模式,是在洋思和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高效课堂模式,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把讲台交给学生,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相互讨论,互助学习,采取“兵教兵、兵练兵、 兵强兵”,老师教累计不超过15分钟。该模式的教学理念无疑是教育家倡导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做”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生物课是中学教学的必修课,有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科特点。采用“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模式,能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做”的机会和主动“学”的机会,提高了生物常态课课堂效率。

一、“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模式

1.重建课堂结构

在分析研究学生“同质”或“异质”的基础上进行分组,通常6人一小组,餐桌式围坐,每班8~9小组,每小组为一个学习单位,每组选一名成绩好、责任感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活动,每组确定2名小老师,确定他们在小组中的“领头雁”地位,小组长、小老师随时可以帮助身边的同学。

2.教学思想目标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模式能使学生主动按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全面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把获得知识、满足求知欲的动机激发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稳定学习动机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

3.操作程式

教师:研究课标和教材—确定学习目标与学法—答疑解惑—反馈回授。

学生:依标自学—切磋讨论—展示、评价—运用巩固。

二、教学活动

1.先学——自主互助

教师通过课前制作好的“导学案”让学生看,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例“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这一课的导学案:

(1)基础知识梳理(自学)(5~7分钟)

导学:①认真看书78~79页,结合蝗虫的生活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找出导学问题答案。

②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组织好答案问题:

A.蝗虫的生殖方式 ,受精方式 发育经历了 个时期。

B.比较蝗虫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区别: 。

C.比较蝗虫成虫和幼虫的生活习性,区别是否相似。

D.蝗虫发育过程所 , , 的三个时期。

(2)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与议)(10~15分钟)

导学: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80~82页,各小组根据自身饲养家蚕的经验在小组内进行讨论81页问题,并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问题:

①若虫与成虫的区别?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对不对?

怎么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

③毛毛虫和蝴蝶是同一种生物吗?怎么解释?

④家蚕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⑤每小组画出观察到的家蚕的生活史的几个典型时期的图像。

⑥思考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课堂上有导学案,对于基础导学问题,学生依据导学提示通过读书看图,在确定的时间内都容易找到答案并画线标记,并完成基础导学问题。对于导学案中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有一定难度,要探讨,小组学生共同讨论,每个学生都各抒己见,积极愉快地投入小组学习中,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了钻研问题,当问题解决了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的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助,对于学困生来说容易获得帮助完成学习任务;优秀的学生在教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升,优秀生带动学困生,形成传帮带,形成充满学习激情的课堂,教师机械重复地讲的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了。学生的先学有目标、有方向,学生的学习不累了,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

2.后教——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辅导,掌握自学情况,掌控进度,及时表扬速度快、效率高的学生,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给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态度,鼓励他们赶上进度,还能给学生个别答疑解惑,规范不正确的表达,纠正不正确的理解,把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难点所在,以便有的放矢地反馈回授。例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这堂课中,学生对变态、若虫、跳蝻等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老师有必要点拨昆虫的发育过程中,将幼虫与成虫比较,从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显著变化,这称为变态。幼虫与成虫比较,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像成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因此叫若虫,蝗虫的幼虫(若虫)叫跳蝻,理清这几个概念,学生对不完全变态发育这个核心概念就理解了,容易记忆了,对变态发育概念也就易理解了。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概念,如“应激性和适应性”“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等难区分,学生学习时渴望老师指点。总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3.展示——评比评价

初中生爱表现,好竞争,喜欢评比,课堂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展示机会,把时间和空间充分留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在黑板的左上角设置评比栏,以组为单位,以竞赛的形式展示自主学习的效果。

首先,在对基础问题进行展示时,让学困生先上,做对则加分,其他学生认真听仔细看,随时帮助找错误,分析原因纠正错误,积极点评,给予纠错的小组酌情加分,这不仅使学困生明白其错误原因,也给优等生加深了理解。

其次,在对合作探究问题进行展示时,尽量给各小组安排任务,小组选题采取抽签方式进行,再由各小组派一组员根据自己抽到的问题做出展示,先小组内质疑纠错,无误则加分,有误组内查不出,其他小组帮忙,帮忙改的小组要说明错的原因、怎么改,改对则酌情加分,有的问题全班都答不完整,则由老师启发式讲解,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么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老师可以启发:春蚕吐丝完变成什么?学生肯定答出是蛹,很快有学生答“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展示过程中有评比、有加分,初中生是兴奋的,抢着举手上去展示,在座位上的学生随时准备找人家的错处,听得认真,积极思考。对于上去展示的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对于下面的学生随时质疑纠错、评价,快乐地做事、快乐地学习。整个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效率更高的。老师在展示环节起穿针引线的组织作用,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展示做适当引导、恰当的评价,课终作必要的小结,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嘉宾”。

4.反馈——归纳巩固

通过学生的快乐展示,就问题来解决问题,学生学会的知识是零散的,是断点的,在课的最后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并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该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学”,改进了老师的“教”,改变了传统课堂的“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这高效的课堂中快乐成长。

三、“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建议

1.时间的把握

这种课型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的时间有限,如何精准把握时间是完成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的保证,特别是讨论和展示环节,主要由学生完成,时间不好掌握。由此,老师在课前设置讨论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数量,难度的把握,确保在规定时间能完成,万一在实施时无法按时完成,应灵活处理,删减讨论内容,或改为老师讲述或改为课后思考,使每一个环节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能按时完成。

2.讨论问题的设置、调整

课前讨论问题的设置是事关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设置得太简单,学生没兴趣,能力也无法提高;设置太难,讨论开展不下去,量太多,讨论不完,量太少,学生提前完成容易造成纪律涣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容量的大小,合理设置讨论内容。教学内容少或较简单,可全部由学生自学讨论完成。若教学内容较多或难度较大,则只能部分由学生完成,部分由老师讲解。此外,在刚开展这种教学模式时,学生自学、讨论的内容应安排少些、简单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力逐步提高,也更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后,再逐步加量、加难度。

老师对问题的设置,不可能总是那么完美,在实施时,还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的进程状况,进行及时调整,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相关知识或给予适当的提示等,以确保学生自学讨论能顺利完成。

3.老师在课前还应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准备一些模型或实物,帮助学生自学讨论,或提前布置一些准备工作由学生课前完成,确保一节课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读书人下一篇:会计软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