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服务设计

2024-05-07

校园公共服务设计(精选十篇)

校园公共服务设计 篇1

1 校园服务平台的设计

1.1 系统设计

建设校园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校园网用户提供服务, 而最具特色的就是平台信息的及时更新, 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要求网络服务平台对已有信息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具体的功能管理如图1所示。

(1) 修改信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 对已改变的信息进行修改。

(2) 添加信息:当有新的信息出现后, 可以及时正确的添加该信息, 确保系统的时效性。

(3) 删除信息:当信息淘汰时, 应及时的删除该信息, 以免对查询的结果产生错误的影响和对数据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 管理功能:管理员在登陆管理页面以后, 可以根据需要, 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 以方便初始管理员联系, 也可修改自己的登陆密码。初始管理员除了可以修改自己的资料以外, 还可以帮助其他管理员修改资料。当其他管理员遗失密码后, 可由初始管理员将其密码改回。

(5) 下载功能: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在后台上传的各类信息资料, 为用户提供下载链接, 方便师生使用。

(6) 查询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字及查询方式, 在数据库中进行相关资料的筛选, 最终给出相应的结果。

1.2 数据库设计

这个平台在数据库方面是以查询为主, 里面很多的信息是从其他方面导入这个平台的, 比如各种费用的数据是从我们的计费系统中导出。而流量信息是从流量管理中导出等。首先建立了管理员资料表users.dbf, 用来存储管理员等登陆信息以及相关个人资料, 具体字段如图2所示。

2 校园服务平台的实现

登录界面的实现如图3所示

通过建立校园服务平台可以直观的让用户看到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用户能及时得到自己需要的服务需求。也使网络管理中心与校园网用户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加紧密, 二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我们可以及时的通过用户在平台的留言及下载统计数据, 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样中心人员可以及时针对用户的变化而变化, 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及其构成的计算机网络也进入了高速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改变使得高校校园网络也随之改变。针对校园网的急剧变化, 网络管理人员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服务平台,设计,实现

参考文献

[1]任文玲.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2007 (9) :1262-1263.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篇2

摘要:截至为止,教育部公布的我国高等学校数量有2914所,对比增加了35所,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校园公共艺术作为校园环境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校园文化素质、塑造人文艺术氛围、发挥和传播校园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美化校园环境,还要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单纯追求艺术价值的校园公共艺术是不可取的,结合地域特点适应环境的基本理念,通过创新设计,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师生参与公共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认识和文化素养。从研究公共艺术、校园公共艺术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出发,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为例,对中南大学校园环境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合理化意见。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问题;建议

1概述

1.1公共艺术的概念

正如费城现代艺术协会主席卡登(Carden)所指的那样:“公共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而是一种联结社会服务为基础,藉由公共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存在,使得公众福利被强化。”公共艺术并非一种设计风格或者流派,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化意义上公共艺术体现了自主、开放、交流和共享的公共空间。大众艺术是公共艺术出现的雏形,因此,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互动性以及地域性强的特点。

1.2高校校园公共艺术概念

校园公共艺术,字面上来说,可以指与校园相关的所有公共艺术,包括独立制作和附属于校园空间的艺术品。从校园文化的层面来说,它包括校园的自然景观以及校园的师生活动。校园公共艺术的范围相当广泛,从教室课桌到校园公共环境中的休闲座椅,都属于校园公共艺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存在于学校的地理范围内,蕴含着艺术审美的同时,赋予了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从当今高校对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只有通过课堂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校园公共空间中物化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改变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台湾学者胡宝林曾指出,美化或欣赏校园环境并不是校园公共艺术创作的核心目的,它是公共领域的艺术作品[1]。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能引发师生们的共鸣,是他们参与和生活的空间,彼此有着共同的记忆,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学校的某种情愫。如果说从成员参与的角度来界定校园公共艺术,综合考虑师生共同的经验(甚至包括周边社区的人),表现为一种学校文化、学习体验或生命意识,也是师生们对校园文化和校园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甚至可以称作学校品牌形象的.识别。公共艺术的探讨范围着重于校园空间内的公共艺术,简称“校园公共艺术”[2]。由于受众群体不一样,公共艺术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有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气质、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作用,还要有艺术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在校师生在无形中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3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校园公共空间是校园的重要环境,公共艺术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大量新的校园公共空间缺乏公共艺术,使得校园文化缺乏具体的载体和传播方式[3]。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为例,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在20入选全国双一流高校,拥有四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湖南唯一一所副部级大学,是湖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1.3.1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多以园艺、雕塑、水景以及广场的形式出现,在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上相对丰富。1.3.2校园公共艺术的有效性中南大学新校区作为一个新建不久的校园,在公共艺术设计上:水景和自然绿地的面积广泛,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离,虽然道路流线相对较远,但两者在功能上合理结合,给人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南大学校本部,作为一个有一定历史感的校区。在建筑上以古建形式为主体呈现,配合古树等绿植,既古老又有历史的沧桑感,大树与绿化的结合充分展现了校区的历史。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同样有着一定的历史,使得整个校区略显陈旧感,部分雕塑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但是在绿化环境上却占有一定的优势。

2存在的问题

第一,雕塑装置方面。对比三个校区的校园公共艺术景观,雕塑上多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多数没有与学校或学院的特色相结合,因此,大部分雕塑造型呆板、缺乏新意。例如,位于中南大学新校区的建艺院、物理与电子学院、机电学院以及外国语学院等学院楼前的雕塑都是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缺乏各个学院的办学、专业等标志性特色。第二,水景水体方面。在水景方面中南大学校园设置较多,例如,校本部和铁道校区设计有池塘,新校区设计有湖景,但是缺乏水景的动态设计,与大众的互动性弱,缺乏亲水设施的设计。第三,建筑小品方面。中南大学三个校区的主建筑造型、色彩等不同,本部和铁道校区作为老校区,以古建红砖建筑为主,而新校区是现代建筑的造型,多以玻璃幕墙、白瓷砖等建筑材料为主。例如,新校区地广人稀,建筑外部的小品相对较少,起不到空间过渡的效果。第四,植物造景方面。在中南大学的校园里最常见的道路只有车行道、人行道,在道路两侧种植简单的树木,对于树木的外部造型设计感弱,缺乏对植物景观艺术的美感体现。第五,公共设施方面。校园公共设施在设计时有些机械化和主观性,没有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造型和功能都是老式的、简单的。比如中南大学的新校区,石凳的裸露、造型的单一、垃圾桶的缺乏等都过于简易,使用度低。第六,环境空间的认知与文化引导。缺乏对校园环境空间的认知和文化引导,缺乏校园特色,识别度低。第七,广场景观方面。中南大学校园广场景观多以楼前广场景观为主,基本以硬质地面铺装、草地等形式呈现,空地没有合理规划,缺乏相对人性化的设计。

3合理化意见

校园公共艺术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中占有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布局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我们不仅要理解校园公共艺术,还要分析和遵循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舒适性原则、生态原则和人文主义原则[4]。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为大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塑造提供了保障。

3.1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在设计时应考虑校园公共艺术特色的确立,这是对校园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尊重和探索,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不同学院之间应该确立自身的特色,在设计布局装饰上进行区分,让各个学院各具特色,还可用相同材料、形式等来整合统一。

3.2舒适性原则

不论是公共艺术还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其本质都是为人服务,为人所用,只是使用的人群各异,因此,必须要考虑使用人群的舒适性。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舒适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感受,还体现在教师、学生们体验轻松、自然安逸的生活、学习环境。

3.3生态性原则

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人类的天性,校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同时为师生提供了生活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因此,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应考虑环境生态和可持续的问题。

3.4人文性原则

高校作为提供教育教学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使命。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环境,更离不开校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成长。

4结束语

在国家经济水平日益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大众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改变。高校师生对校园公共艺术美的需求也是积极的、多元化的。合理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在21世纪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内心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典雅的校园公园,一个安静自然的校园公园,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以及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让大学生舒舒服服地学习和交流,使它具有时代感、使命感以及师生们对大学校园的认同感。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在公共艺术设计上要得到大众特别是使用人群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对校园的师生有更好、更积极的内化作用。通过对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提出高校校园建设应与校园公共艺术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对校园环境的改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内心情感。因此,在对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进行设计时应将这种潜在的、内化的情感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多、更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帅.粤台两地高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比较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2]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施慧.来自校园的公共艺术报告[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校园公共服务设计 篇3

关键词:行为心理;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浙江师范大学

在校园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的面貌可谓是日新月异,但是在美好的背后,我们常常可以在校园中发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违背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和给使用者造成不便的校园公共设施设计,而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研究的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

一、校园公共设施现状分析

公共设施作为校园信息的载体,在人与环境的交流中起着媒介作用,因此在校园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应从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量身定做”。但通过调查发现,校园公共设施设计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1、色彩语言不统一,不符合师生心理需求。

2、形态和形式单调,缺少独创性和统一性。

3、在尺寸、摆位和数量上不符合人体工程学。

4、材料使用上对人体的舒适度考虑欠缺。

二、行为心理学的概念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本文中的行为心理是指研究在校师生在参与和体验校园公共设施的过程中,通过对公共设施的接触所反应出来的行为心理现象,以及对在校师生在行为心理方面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心理需求。

三、行为心理角度探究校园公共设施设计

(一)归属心理

从唤醒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个校园的特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刺激,它会提高师生的唤醒水平,使其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绪,同时从领域性的角度来看,校园的特色可以增加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使师生从内心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其情感的归属。

1.色彩

“色彩是会说话的”这句话正表明了色彩是带有感情的,人们通过的色彩的识别,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和联想;同时色彩作为视觉识别中的第一要素,是最迅捷的信息符号。因此在校园公共设施的中,我们需要十分注重色彩的设计,把校园的色彩文化和师生的情感心理相结合,营造一种和谐的色彩氛围,发挥其在情感心理上的导向作用。

本案的色彩设计中,我们对校标的主体色调墨绿色进行变化和延续,作为主色调;同时在考虑师生的情感心理上,我们采用了代表冷静、沉着的浅蓝色和代表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中黄色和玫红色。

2.形態

形态作为视觉识别的第二要素,在视觉的识别过程中仅此于色彩的识别。在公共设施形态的识别、反射、联想的一系列过程中,使用者主要从中感受校园的文化,这也正是师生与校园公共设施形态的行为心理需求。

本案的形态设计中,我们对浙师大英文缩写“ZJNU”进行变化和创新,与色彩体系相结合,应用于师大文化宣传栏、制度牌、路标牌等一系列公共设施中,在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同时,达到公共设施形态上的独创性和统一性。

(二)舒适心理

公共设施设计应回归到最基本的功能状态,即为大众服务,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要,满足人们渴求舒适的心理。校园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在校师生和在职员工,所以在公共设施的造型、位置、方式、数量主要考虑师生和员工的行为心理需求,尺度适合他们的使用,更加人性化,充满人情味,方便更多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和不同时间段的使用性能。

1.尺寸

从人的舒适心理出发,校园公共设施在尺寸上的舒适性集中体现在校园内一系列的休息座椅,因此应在座椅设计中要用合适的坐面、坐高等尺寸,同时要考虑到公共设施摆放的相间尺寸,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区分开来。

本案的公共座椅设计中,我们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对座椅的尺寸进行合理设计,同时结合色彩和形态设计,将两者应用到各系列公共座椅上,且座椅可随师生行为心理需要随意摆放,增加公共设施的趣味性和能动性。

2.材质

材质往往是人们在参与公共设施体验中较尺寸产生的第二感受,在具备舒适的尺寸条件下,材质的舒适度往往决定了公共设施设计的好坏。在校园中,我们随处可见大小规格一样的不锈钢垃圾桶、不锈钢座椅和铁制的公共健身器材,首先,此类金属质感的设施容易让人产生冰冷、强硬的心理感觉,而使得人们不太愿意参与到此类设施的使用中去,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人在生理上产生各种不舒适。

在浙江师范大学公共设施的材质选择上,我们选用原木、金属和软质材料相结合,使得新的公共设施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给使用者带来舒适,使得人们愿意参与到公共设施的使用和保护中去。

四、结语

在当今校园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校园公共设施已经成为承载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建设对师生关爱集中体现。同时,优秀的校园公共设施设计将给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使师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净化,增强师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为人类带来了一定的精神价值。

本文通过对师生行为心理的研究,对浙江师范大学的校园公共设施设计进行探究和实践,希望今后校园公共设施设计能引起建设者和设计者的关注和重视,建设更美丽,更和谐的新校园!

大学校园中的公共艺术设计 篇4

1、公共艺术设计是改善大学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伴随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意识的觉醒,现代公共艺术在20世纪中期迅速的产生和发展开来。现代公共艺术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艺术在当代背景下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拓展。城市是公共艺术发展的载体,但相对于公共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它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停的增长和细化。校园公共艺术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与文化背景下新型增长的艺术传播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出其特定的审美性,也是一种文化艺术教育的有效传播途径,更能体现校园这一特定场所的“公共性”特质和普及教育。大学校园是一个典型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公共场所,公共艺术在完善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建设,优化校园景观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校园环境中对公共艺术的普遍认识

大学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设计现在还处于一个初步探索阶段。公共艺术的发展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不断发展的,对于大学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来说,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首先,现代公共艺术的概念源自于定义国家价值的纪念塔(碑)、壁画、建筑等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基本形式以雕塑、壁画、景观等为主。现阶段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出现了较多乱象:(1)题材、形式单一,在校园入口、草坪或广场中设置一个抽象、简单的雕塑就成为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几根大钢管拼接几个大圆球,代表着“积极向上”、“奋斗”等含义,既不能体现校园这个特定环境的艺术氛围也毫无代表性。(2)与环境联系较少,公共艺术作品大多相对独立的存在,与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联系不足,往往缺乏和校园某一特定区域或背景相联系,出现了体量不均,放哪都一样的不合理现象。(3)作品缺乏审美性、缺乏人文关怀,千篇一律,形式内容效仿太多,失去了公共艺术作品的独特个性,内容空洞。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公共艺术设计的方向与使命

1、文化诉求与品牌提升

大学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现代文化的播散者、是科技文化的制造者。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黑格尔曾说:“没有大学文化的大学如同没有神的庙宇”。每所大学都秉持属于自身文化特色,从学校历史沿革、特色专业建设、特色领域及代表人物等,都是自身发展的特殊表现。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应更好的体现出大学文化特性,汲取优良文化传统,运用现代前沿科技产物,注重设计作品与人与环境的交流与互动,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这样不仅能打破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题材、形式的单一,而且能够充分激活校园公共空间的属性,使之成为公共的、开放的、互动的、交流的活跃空间,提升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2、多样性与特色需求

现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并无统一的定论,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人们对其定义而改变,它不仅包含着公共环境中的雕塑、壁画、景观、建筑等视觉艺术,随着人们认知的改变它涵盖着公共文化活动、策划、展演等动态演示,主张“公共性”、“参与性”、“互动性”等,所以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就不单单只是局部某一个雕塑方案或壁画方案设计那样单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形式、类型的多样呈现,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区域划分中应该找到适合的载体去体现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教学区,分属不同的教学楼或学院系部,可以充分考虑学院的特色表达,以雕塑、壁画、海报、装置等静态长期保留的样式存在;在文娱区,可以设置一些活泼的景观小品,活化空间,甚至可以考虑到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文化墙,可以设置一个主题,以壁画、涂鸦、装置、浮雕等形式短期内存在,这样更能激发学校的主体,学生、教师参与其艺术活动中,激发大家对美的认知及陶冶情操。

3、共融性与环境需求

大学校园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包括绿植、水流、土壤、岩石,这四种因素构成了校园自然环境。作为设计的基础,它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公共艺术作品设计的是否成功看其置入环境之中是否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是否能保持与四种因素的均衡并存。人文环境主要包含学生和教师所形成特殊的教与学的文化氛围,以及校园文化历史沿革。每所大学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与内涵,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对师生产生影响,而这些人文特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到沉淀,变得愈发深邃。这种人文背景环境是潜移默化的,设计者是否能找寻到这种文化特质对于设计作品的文化深度和品质体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所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只有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环境为载体,融入环境、美化环境、提升环境的品格,才能体现出一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品质。

4、公共性与场域性

校园中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公共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媒介在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为主体服务。“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主张公众参与,并非单指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从艺术品的接受来看公共艺术作品,包含“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主体”、“接受者”三者。只有当一件艺术作品被欣赏者所接受,这才能算一件作品的完结。校园公共艺术作品的接受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只有当艺术作品能被校园这个场所中的主体接受,且发挥了审美价值才能体现作品存在的意义。“公共性”还表现在公众广泛参与,在互动与交流中形成作品本身,这也是公共精神的体现。在校园这个环境中调动师生的广泛参与,产生互动与交流,不仅能开拓设计者的思路,更是一种以接受者的审美认知为中心的创作活动,能够更好的体现审美对象的价值。

三、结语

校园保安服务合同 篇5

甲 方:清镇市暗流乡下坝小学

地 址:暗流乡下坝村

电 话:2750302

乙 方:贵阳市保安总公司清镇分公司

地 址:清镇市云岭中路(市公安局办证中心二楼)

电 话:***2621008

联系人:周春明

为保障甲方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结合保安工作具体情况,经甲乙双方友好、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总则

(一)根据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决定:派驻甲方的保安人员由乙方负责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交由乙方管理,甲方所缺的保安人员由乙方向甲方派出,且要求政治素质合格、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业务过硬,在甲方指定范围和时间内执行巡逻、守护等安全防范职责。甲、乙双方对校园的保安人员共同进行管理,保安人员必须服从学校的领导,维护校园的正常工作、学习秩序。

(二)执勤地点:学校。

(三)执勤范围:校园及周边200米内。

(四)执勤时间:在不违反劳动法的前提下,由甲方统筹安排。

第二条甲方权利和责任

(一)在履行合同期间,甲方应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大力配合乙方共同搞好保安工作。

(二)甲方在使用保安人员期间,应指定专人负责与乙方协调和处理解决因保安工作出现的所有问题。

(三)甲方在合同期间,根据保安工作实际情况需要,应给予保安人员提供必备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四)甲方在必要的范围内,为保安人员提供适合的安保防范器材以确保安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甲方有权对保安人员执勤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合理、合法的管理要求,并严格进行管理。如发现保安人员不能尽职尽责,经教育不改者可向乙方提出更换。

(六)甲方不得强制或指令保安人员从事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因此而产生的对第三人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由甲方自行承担。同时,因甲方的违规指派工作而使保安员以及乙方权益受损,亦由甲方依法承担责任。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责任

(一)保安人员要维护甲方正常工作等秩序,搞好治安防范。对校园及周边200米内出现的治安事件积极制止,对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火灾等事故,应采取相应措施,并保护好现场,同时向甲方负责人报告。若发现现行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场扭送至学校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处理。因乙

方派驻的保安人员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的安全保卫职责,造成甲方的损失,乙方在相应的范围内给予甲方赔偿。

(二)乙方要负责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教育、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保卫服务质量。

(三)保安员的人事管理由乙方负责。乙方对派驻保安员应先交待合同责任范围和纪律要求,严格遵守甲方的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和严格遵守纪律。

(四)乙方派往甲方工作的人员,若因为维护甲方合法利益而因工伤亡的,工伤赔偿责任由乙方承担,甲方配合乙方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条共同责任

(一)甲乙双方根据本合同之规定,乙方按时间要求向甲方派驻保安员名,甲方按每人每月人民币一千七百元整(含三金)的费用标准划拨给乙方,乙方按其用工情况发放保安员工资。

(二)合同期间在执勤范围内所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甲乙双方负责人都应主动相互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处理和解决,不能推委或不管。

第五条违约责任

(一)由于甲方的原因(不可抗力因素除外),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条款或造成合同终止,甲方应按保安时间付足实际费用。

(二)由于乙方的原因(不可抗力因素除外),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条款或造成合同终止,由乙方按月保安费的200%补偿甲方。

(三)甲方未按约定期限、金额支付保安服务费用,乙方有权终止合同履行,并要求甲方补足拖欠的保安费。

第六条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履行时间为2010 年7 月15日至2011年7月14日,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

第七条争议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应本着友好、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通过清镇市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八条其他约定

(一)在合同执行期间,如需调整保安服务费用,经双方协商一致并经双方以书面形式确定新的服务费用标准。

(二)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三)甲、乙双方对本合同制定的附件及书面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单位:乙方单位: 贵阳市保安服务总公司

清镇分公司

法人代表签章:法人代表签章:

电话:***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校园公共服务设计 篇6

用户历程法致力于将使用服务或产品的目标用户置于设计流程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将设计对象置于核心,这是保证服务质量的最好方式。当用户成为设计团队的一部分时,焦点从每个接触点的完善转向用户与整个服务互动时所经历的使用历程。

用户历程法

1.用户历程法是服务设计衍生的重要方法论

尽管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制造业曾经在商业世纪里占主导地位,但这种状况正在迅速的发生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越来越便捷,服务行业变得越来越盛行,它在很多发达国家的GDP中能够占到70%~80%。从而催使很多专家和从业者为服务创建全新的服务语言。服务设计应运而生。“服务设计”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91年,英国希敏斯特大学商学院的高级讲师比尔.荷林斯所著的《完全设计》中。这是第一部明确论述服务设计的巨著。此后,服务设计网络组织(这个组织由学者、从业者和其他对此关注的团体组成)受到服务设计先驱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波吉特.马杰教授的启发,定义了服务设计。

(1)旨在创建有用、可用、期望、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服务;(2)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方式,它关注用户体验,并将服务接触的质量看做是成功的关键价值;(3)是一个以集成的方式考虑战略、系统、流程和接触点设计决策的整体分析;(4)是一个有条理的迭代流程,它在学习周期中集成了以用户为向导、以团队为基础的跨学科的方式和方法。

用户体验是服务设计关注的焦点,是把服务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干系人及其他相关元素联系在一起的终极目标。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尤为关键,因此,用户历程法的出现,成为服务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方法论。

2.用户历程法概述

用户历程法是设计师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身临其境,对目标用户在一个完整的服务体验过程中每个体验阶段情况进行分析,绘制用户历程图。用户历程图,就是用可视化的信息,详尽地解读用户的每个体验阶段、行为流程、接触点、用户情绪、情绪原因、和设计机会点。在用户历程图的基础上,从每个接触点出发,寻找用户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最有效、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最贴近用户情感,符合用户需求的最有效的设计。

3.用户历程法步骤

(1)明确目标用户人群并说明选择该目标用户的原因。

(2)绘制用户历程图,从目标用户的角度出发,在横轴上注明目标用户体验服务或者使用该产品的全部历程。

(3)在目标用户的全部历程中选定用户与服务或产品的的接触点。

(4)在每个接触点注明彼时用户的情绪。

(5)分析用户产生该情绪的原因,及用户体验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6)运用跨界整合知识来回答或解决每个接触点面临的具体问题。

用户历程法致力于将使用服务或产品的目标用户置于设计流程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将设计对象置于核心这是保证服务质量的最好方式。当用户成为设计团队的一部分时,焦点从每个接触点的完善转向用户与整个服务互动时所经历的使用历程。

用户历程法在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中的应用

1.信息设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对信息及时准确感知,成为当代人类生活生理及情感重要需求。因此,信息设计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大新议题。信息设计是一个搜索、筛选、整合、传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视觉与信息互相转化的过程,也是设计师与受众之间互动的过程,设计师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整理运用视觉传达的手段,将文字、图形、色彩整合,将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而有效的呈现出来,为受众提供引导、指示、理解或解答。它不局限于传统设计在信息视觉表现力上的传达,而是更加关注受众的需求,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2.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

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系统是校园公共活动场所中所必须的设施。本文所涉及的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即为以校园生活中的学生为目标用户的信息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记号、符号、形态等构成的视觉图像系统的设计,用可视化的信息引导学生行为,满足学生校园公共活动的基本需求,造出一个更符合现代人标准的校园公共生活环境,成为校园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媒介,塑造校园公共环境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形象,为学生创造最便捷,最合适,最情感化的校园生活体验。

3.用户历程法在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中的应用

如图1.所示,本文以校园餐厅就餐这一行为流程,阐释用户历程法在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图1 校园餐厅就餐用户历程图

首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亲身体验,罗列出目标用户的行为流程,找到行为流程中用户与服务的每个接触点。由于学生占用户主体部分,所以本文把学生作为目标用户的选择。学生就餐的行为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找到餐厅入口,进入餐厅,然后饭前洗手,接着考虑自己想吃的食物类型,或者选择去哪家窗口就餐,选择之后点餐,等餐,拿到食物之后去消毒柜取筷子、勺子等餐具,然后找到合适的空位坐下,开始就餐,饭后要将用过的盘子、碗、筷子、勺子等餐具放回餐具回收处,最后离开餐厅。

其次,根据学生用餐行为流程,明确学生在这一系列行为流程中每个阶段不同的情绪变化。从而针对学生每一阶段不同的情绪变化,寻找情绪变化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餐厅入口开始,有很多新生不熟悉校园环境,找不到餐厅位置,餐厅入口等目的地,会出现迷茫的心情,寻找的状态,伴随用餐前的饥饿状态,也会出现焦急、迫切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在餐厅建筑外表及餐厅入口处设置特色鲜明且醒目的导向标识信息,以便学生最快速、最方便地顺利进入餐厅。

进入餐厅后,由于校园人口众多,用餐高峰期餐厅来往人群多,易造成餐厅内交通不顺畅,来往学生容易发生拥挤、碰撞的状况。因此,需要设置明确的餐厅出口和入口通道导向标识信息。就餐前洗手,偌大的校园餐厅,洗手间的方向,位置,设置醒目的导向标识信息也至关重要。

由于学校餐厅餐品种类繁多,不同餐品的窗口排列没有规律,以致学生在选择自己心仪餐品的时候出现迷茫,到处浏览,寻找的状态,因此,将众多就餐窗口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分区,并设置品类信息标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大体可分成米饭区、面条区、汤/粥区、小吃区、饮料区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投票等方式找出最符合多数人用餐习惯的分类方式。当学生找到心仪窗口进行点餐时,又会出现纠结的心情,这就需要每个窗户设置最有特色,最吸引人的菜单信息,方便学生选择。点餐完毕,进入等餐阶段,学生会出现焦急、无聊的心情,针对此问题可以在等餐处设置一些简单的娱乐设施或者小游戏,以便学生打发无聊的等餐时间。另外在点餐或等餐阶段,时常会出现学生因为出餐顺序发生争执的情况,因此,在窗口前设置点餐区、等餐区的排队信息标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出餐后,学生端着刚出锅的高温食物取餐具,寻找空座位时,常会出现交通不便、互相碰撞等状况,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设置合适取餐具通道及导向标识信息、合理安排座位排布,都是至关重要的。就餐时,除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之外,座位的舒适度,就餐环境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学生对食物味道的评价。因此可以设置最符合人体工学的座位,可以在餐具、桌椅的造型及色彩上,选择能刺激食欲的颜色和造型。例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多以橙色、红色等暖色调为主,刺激食客食欲,提升购买力度。也可以在合适的位置适当增添一些装饰、隔间、屏风等物件、给予需要较私密空间的学生方便聊天,减少噪音的空间,提升就餐服务的体验满意度。

就餐完毕,学生需将使用过的餐具放置餐具回收处。很多新生不了解学校餐厅就餐制度,因此,在餐具回收处设置明显提示信息也尤为重要。最后,就餐行为流程结束,学生离开餐厅。针对学生整个就餐体验满意度调查,纵览全局、查漏补缺,找出每个接触点未发现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再制定不同解决方案。

用户历程法在学生就餐这一行为流程中,充分发现学生每个阶段不同行为特征,针对不同行为特征制定不同适应行为特征的方案,引导学生就餐行为,创造良好的就餐秩序,提升学生就餐服务情感体验。

总结

布吕科勒·哈特穆特教授曾经说过,人类 8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其中视觉形式和认知进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在校园中对学生的信息感知起到了一定媒介作用。用户历程法应用在校园公共环境信息设计中,注重学生和设计之间的互相传递,重视视觉沟通,创造以直观表现传达抽象信息的方法。从服务设计“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出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在每个接触点对环境信息设计中的信息感知,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提升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品质,进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助力。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微信校园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研究 篇7

关键词:微信平台,开发建设,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后勤服务微信平台为实例,阐述了微信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与建设的有效途径。

由于互联网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终端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微信服务等社交软件在各高职院校迅速搭建服务平台。这既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又是追求经济利益以及高效率的结果。以越来越快的网速和操作越来越方便的电子产品为基础,这一类社交软件服务平台极大程度得将学校管理部门以及师生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了,这变更了传统上低效率的交流方式,加快了有效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强了必要的社交联系,为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也是未来账上校园服务的趋势。但是,由于受到软件技术的限制、硬件上的制约,以及推广方面的问题,目前微信校园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建设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1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止,各大职业院的微信服务平台特别是微信公众号主要都是交于学生来管理与运营的。模式一般是在校的学生社团成员申请建设,然后学生负责运营,信息的更新与收集都是有学生零零散散完成[1]。这种管理与运营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学生在校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以及从事其他的活动,用于运营和管理微信平台的时间相对有限,往往来不及及时更新相关讯息,对于微信服务平台的互动版块,这种管理模式也会导致师生在该服务平台上给出的建议投诉等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用户的体验好感度降低。其次,由于校园的微信服务平台是由学生申请和管理的,在管理员毕业离校之际,管理事物的交接也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再者,由学生或社团申请、运营和管理的微信服务平台受限于管理员所处的位置,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内容会相对比较有限,导致平台无法发挥最大用。最后,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定位往往定位不清。目前微信平台能够提供的公众号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2]:订阅号、服务号以及企业号。而大部分高校往往会面临一个问题:到底该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针对这两种平台不同的服务风格,难得兼得益处,而一旦下来平台类型投入运营之后,想要更改公众号的运营类型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用户粘度以及资源的浪费与损失。

2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学校不仅要考虑到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平台的具体用途,适当的加进具有特色的功能与服务,以此来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微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该平台应有的功效,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促进师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增进有效沟通与交流。

2.1 立足于学校实际,建设具有特色的微信平台

在搭建与管理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时候,要切实考虑好三方面的情况[3]:首先,明确本校服务平台的受众与性质,考虑全面的功效,力争该平台可以为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其次,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以及部门从事微信服务平台的管理与运营。再者,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与运行,考虑好师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与喜好,推出更加丰富的菜单功能与个性化定制服务。最后,应该突出学校微信服务的特色,并且及时更新相关的资源,不断创新。结合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平台,此公众号的注册类型是服务号,其中具体的服务菜单包括互动建议、个人中心、维护报修、校园订餐、校医服务、电费充值、饭卡充值、动态资讯、近期公告等功能。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平台的这些功能主要分为三类:信息查询、服务订购、互动交流,每一项菜单都无不体现着该校后勤服务的特点。个人中心与师生个人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电费充值记忆电费充值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可以不用跑腿不用排队就能给宿舍充电给饭卡充值;维护保修、校医服务等功能,确保了报修与就医的方便以及时效性;另外动态资讯、近期公告等菜单,第一时间向师生告知学校后勤部门关于食堂整改等等的意见。注入此类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生活,这说明微信平台逐渐朝着创新化、人文化以及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师生的联系,方便大家的生活。

2.2 打造学校科技孵化服务的沟通平台

根据腾讯公司的统计数据[4],截止至2012年3月底,微信的个人用户量已经超过1亿,到2015年底,微信的活动账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7.0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使用微信服务,通过移动网络上网。而且,很多的用户月流量使用越来越大,有80%的用户超过了100M。超过50%的用户通过微信平台结交好友,病与自己的社交圈进行交流互动。同时,高职院校生是使用微信评平台的重要人群。学校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依照该夜店,不断更新和改进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功能。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微信平台出来常规的查询与互动功能外,还可以加入其它一些特色服务,提高校园微信服务平台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娱乐的影响和号召力。

2.3 力争强强联合,全面为师生服务

一般来讲,每一个微信服务平台都有本身相对成熟的应用功能。.运营与管理自身平台时,可以相应考虑科学加入第三方功能,丰富平台的服务类型。比如,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平台在确保自身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了另外一个公众号平台:“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习生及继续教育学生”,该微信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习生及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而开发的。后勤服务平台与习生及继续教育学生服务平台结合起来,可以指引学生针对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查询,既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随着微信服务本身的完善,在以后的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建设中,应该详细的了解师生的需求,清楚该微信服务平台的定位,完善自身特色,吸收其他的平台的优点与功能,更好地传播学校文化,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安排专业的人才对平台进行管理,将微信服务平台打造的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3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与实现

3.1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探索

在搭建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管理需要相应的服务器。微信服务平台有编辑模式以及开发模式两种[5]。所谓编辑模式,就是为了实现用户的订阅与回复,以及其他比如任意词回复活着关键词回复等功能。在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管理微信公众号中,该服务可以很好地实现互动建议、维护报修等功能。开发模式利用第三方接口可以实现该服务平台的个性化定制,而很多第三方接口也是基于微信模式的。因此可以利用开发模式的丰富资源实现相应功能开发,满足微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搭建,主要以微信的社交化营销与生活服务系统为对象,以庞大的师生用户群为依托,利用开放了的微信API接口,扩展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相应服务功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生活便捷性。

3.2 校园微信服务模式的实现

1)系统框架[6]:本系统主要利用百度公司提供的微信API接口和第三方提供的接口,使用PHP语言,基于MVC模型进行软件开发,使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在开发模式下首先进行基本功能设计,例如消息的自动回复、图片消息、地理位置消息、链接消息和图文消息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LBS开发、API的调用、数据库及缓存应用。当前校园用户的主要功能需求是支持自动回复、电费查询、饭卡余额查询、周边餐饮服务、快递查询等,以上框架完全可以胜任。

2)功能模块的实现[6]:该服务模式的开发工具主要采用Wamp Server和Eclipse PHP Studio 3,微信API作为系统的最低层,主要调用百度公司及第三方提供的微信API接口,本系统最终代码部署到百度公司提供的微信服务器上。

参考文献

[1]杨志胜,彭家阳,柯蔚芳,等.高校微信营销发展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1):131-133.

[2]姜福泉.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6,18(13).

[3]张琰,曾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校园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8):54-55.

[4]杨清.微信5.0:腾讯的O2O预谋?[J].国际品牌观察,2013(9):124-125.

[5]刘晓智,胡燏.浅析微信公众平台下编辑模式与开发模式的异同[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98-98.

基于云服务的智慧校园方案功能设计 篇8

1 基础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范围内,以实现教学、教务、安全等信息化管理为目的。为学校提供的教学科研、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区域:出口安全区域(多链路负载均衡、智能DNS、应用流量控制、地址转换、上网行为审核等),分为核心区域、汇聚区域、无线区域、管理区域。校园网采用成熟的万兆网络技术及相关设备,能覆盖到校园内的每个角落,保证学校师生安全方便快捷地实现多点线路接入互联网[1],满足冗余性要求,支持互联网、校园广播网、电视网、安防网、多媒体教学网络等。

2 资源服务云平台

资源服务员平台为学校免费提供部分数字化资源,用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不但保留与国家、省、市等各个资源平台、各个私有云资源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能够很好地支持教室资源共建共享[2],方便学校、教师、学生随时调用所学的各类型互联网优质资源,提供访问互联网公开资源、供应商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名师资源、教师自主创建的资源。

3 基础公共数据服务平台

基础公共数据服务平台要具备以下几个平台:

3.1 云桌面综合管理平台。

利用桌面虚拟化技术,将学校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用到的平台及系统虚拟化为桌面应用,按照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每个教职员工的账号授权,将每个教职员工使用权限内的桌面应用分门别类地平铺到系统桌面,方便教职员工一个账号登录就可使用所有需要的平台和系统功能。

3.2 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

是智慧校园所有业务应用系统的公共数据库,处于中心位置,基础数据库保持最完整、最准确的数据,提供给其他业务系统使用。

3.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以SSO单点登录系统为基础,可以管理和分发用户的权限和身份,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提供用户和权限管理服务。

4 校园管理平台[3]

校园管理平台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包括:综合信息门户、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可以实现统一账户登录、统一权限分配、统一技术标准。

4.1 综合信息门户系统。

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统一集成到一个平台之下,根据每个校园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2 办公管理系统。

为学校建立一种开放的网络化、高效的办公和教学新环境,支持群体协作、流程控制、信息查询和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

4.3 教务管理系统。

涵盖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网上选课、课表管理、学生学籍、学生成绩、教学考评等各个环节。

4.5 校园一卡通。

实现校园身份认证、消费、考勤、门禁、信息查询、资产管理、车辆管理和会议签到等多种功能,将应用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5 教学应用系统平台[3]

5.1 教研备课系统。

主要是实现教师用户方便、快捷完成课前在线备课、教学研究等教学任务,还可以提前部署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随堂测试等。

5.2 网上阅卷系统。提供一卷多阅、误差控制、隐藏考生信息、快速统计等功能。

5.3 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

实现网上开展学习的网络远程教育,试卷自动生成、客观题自动批阅,支持PC和PAD等终端。

5.4 微课教学管理系统。

系统由微课程自作、微课云平台、移动客户端三个部分组成,能快速地实现人人会做微课、还原课堂实录、生成微视频课程。

最后本设计方案还设计了智慧教室和录播教室。智慧教室:以教育云为依托,以电子书包为主要终端,充分整合校园网和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施设备,实现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等,帮助提高课堂关注度、提升学习效率[4];录播教室: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协同控制录制机、摄像机、吊麦、音频处理等相关视频设备,通过触摸屏或者电子白板,营造出一个高精度屏幕显示、高保真音质的现代多媒体视听教学环境,实现远程视频直播等功能。

6 结束语

本方案由学校自主提出方案,银行投资建设,原则是统一设计,分步实现。目前智慧校园的大部平台已经完工,经过半年的使用证明,本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和达到了预期的效益,方便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和生活。

摘要:文章介绍了当前智慧校园的功能,以作者所在单位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慧校园”工程项目为例,阐述了“智慧校园”系统的系统架构、功能模块,融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各个功能,提供了“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周强.接入技术与基础网络设施之适应性研究[J].第二十三届媒体融合技术研讨会(ICTC2015)论文集.

[2]郑广成.一种SOA云服务平台架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2).

[3]将家傅.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云服务基础上的智慧校园设计思路 篇9

关键词:云服务,智慧校园,云计算

目前, 高校基本都已具备自己的校园网络环境, 规模也比较大, 这就为智慧校园奠定了一定的网络基础。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往往是局限于内部的, 所以在高校内部也会存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变得不利于流通, 高校内部的信息和资源的互通成了搭建平台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 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资源分配情况, 本文将讨论利用云技术和虚拟技术构建校园云平台, 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校园的构建。

1 云技术及云计算

构建智慧校园, 云计算和云服务是关键技术, 所以我们要对云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云计算和物联网是两个新兴的概念, 物联网是建立在云平台之上的一种应用模式。物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云平台系统的不断完善, 云平台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海量信息处理能力。同时, 在云服务的基础上, 物联网可以和传统互联网有机融合起来, 是搭建智慧校园网络平台的基础。

云计算技术的关键在于, 通过分布式计算机将计算任务分解, 而不是传统本机计算或服务器计算模式, 企业的数据中心运行模式则更像是互联网计算, 这让企业能够在应用中获取所需资源, 并根据计算要求来调整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是对网络和互联网的一个抽象, 广义的云是通过网络实现的按需扩展服务, 这种服务于很多软件和网页应用有关, 这使得运算能力成为一个分布于网络的概念, 计算也成了流通与网络的服务商品。云计算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 S、平台服务Paa S和软件服务Saa S三种, 为不同的计算需求提供相应。

2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概念是从智慧地球延伸出来的, 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支持。我国在2010年由浙江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 这种全新的概念描述的是一种新时期的校园,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学习, 利用科研平台提高资源共享, 网络教务平台增强学校的管理能力, 以及基于校园网络的文化生活和便捷的校园生活。智慧校园的整体目标是, 在云服务的基础上, 对学校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合理共享教育资源, 实现公平教育和公平管理, 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为教育改革提供动力。

2.1 智慧校园的整体结构

2.1.1 智慧校园的建设框架

简单来说, 智慧校园的框架可以大致分为四层, 分别是基础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和统一服务层。同时, 为了智慧校园的安全性和通用性, 还需要维护系统和信息标准系统进行约束和保护, 作为智慧校园的周边支撑。基础层主要有互联网和教育网组成, 辅助3G/4G和WLAN无线网络实现更加全面的网络覆盖, 构建一个全校范围的网络环境。应用支撑层包括云服务平台, 认证平台和外部资源接入平台, 主要为智慧校园提供各种服务支持。应用程包括教育管理功能、学生管理功能、教育管理功能和辅助功能等, 通过网页和客户端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的交互服务, 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 成为智慧校园的用户, 并使用智慧校园提供的相关功能。另外, 信息标准体系确保智慧校园内信息等拥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 方便传输和信息的分布式处理。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智慧校园的信息安全, 在使用外部资源时能够避免网络攻击。

2.1.2 智慧校园的设计核心

智慧校园的核心是泛在网络, 传统有线网络模式很难实现全校园的网络覆盖, 所以结合无线网络WLAN, 3G/4G移动网络和Wi Fi网络, 实现无线网络信号的全面覆盖。除此之外, 还要增加有线宽带的网络供应时长, 通过SSID实现区域免费网络使用, 为云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的私有云环境和电信服务商的共有云相结合, 搭建更加全面的资源平台, 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拓展物联网应用范围, 利用物联网应用将移动设备和更多的应用模块囊括进来, 支持更多的社会资源。

2.1.3 智慧校园的预期实现

智慧校园将在很多方面改变校园的工作的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 智能校园提供了基于全网的信息管理系统, 更有助于高效的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教师来说, 在教育资源平台中, 教师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 同时学习更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 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 协助教师展开科学研究。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生活变的更加便捷, 选课、评价以及反馈等, 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于培训人员来说, 培训方式将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展开, 更有助于培训的效果。

校园校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的一卡通服务,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可能涉及到很多卡和证件, 将这些内容集中于一卡, 实现校园内部的统一使用, 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校园管理的监控和调度, 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实现, 集中的监控调度让学校内部环境更加井然有序。校务办公, 通过网络实现各类报表以及申请的批复, 接触了很多工作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大大提高了校务办公的效率。在线学习平台, 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外主动的进行又需要的知识获取, 将课堂资源上传到云平台中, 方便学生的反复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2.1 关键技术概述

智慧校园主要涉及的专业技术有: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智慧校园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 将各类教学资源和管理对象抽象成可以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可以进行管理的内容, 实现虚拟化的资源分配, 使网络计算负载更加平衡, 提高整体的资源应用率。数据库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支持技术, 对于学生的管理等都需要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存储, 并且服务器要能够并发处理大量学生的访问, 优化查询。

另外, 智慧校园的信息标准体系和维护体系是整个智慧校园的重要保障, 信息标准体系在网络环境下统一规范, 为应用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保障, 并且在大量数据的合并和取用更加安全。安全维护机制让智慧校园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并且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备份, 关键时刻利用还原技术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2.2.2 校园云的构建

智慧校园的网络构建, 要在原始校园网的布局下, 结合电信云平台构建校园云环境, 部署快相应快, 整体运行效率高可靠。依托电信云平台可以轻松部署大量的校园应用, 打造一批学习、生活服务产品。通过校园的移动网络平台, 引入外部教育资源和就业信息等等, 改变校园网络自闭的格局, 构建更加开放的校园云环境。

2.3 智慧校园的应用

智慧校园的应用主要包括校园管理应用和校园生活应用两个方面。校园管理包括学生课堂考勤、机房上机管理、图书馆管理、宿舍管理和教务信息的管理。校园生活应用包括消费系统、教务信息查询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校园新消息查询新系统等。

2.3.1 校园生活应用

消费管理系统采用了RFID技术, 使用统一的电子标签卡和RFID读写设备, 实现无现金的消费应用。电子标签卡用于模拟消费金额量, 将电子标签卡与银行卡或网络支付接口绑定, 就可以实现自动充值和消费。

学生考勤应用是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通常学生的考勤情况都是有教师来完成的, 但是统计过程占用课堂时间, 不便于整体统一管理。利用考勤应用, 在上课前用校园卡进行考勤登记, 进入教室就已经完成考勤登记, 课堂时间被更加高效的利用。

2.3.2 教学管理应用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借助统一的管理软件, 对教师、教室进行分配, 教师也可以在登录系统后进行自助申请, 如果教室没有被占用就可以进行使用, 减少了申请教室的步骤,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 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以此来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对教师的评价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智能化图书馆应用, 利用物联网将图书馆虚拟化处理, 学生和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 对所需书籍进行查询和在线预约, 方便教师和学生对书籍的取用。而且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 图书馆可以将书籍文献进行更加科学的归档和分拣,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检索效率, 方便图书馆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 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都是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等级的。在实验室设置环境监控设备, 能够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监控, 方便定期的巡检, 预防实验室的故障, 方便维护。

2.3.3 协同办公应用

智慧校园在云平台的基础上, 能够实现多终端的在线协同办公。云服务本身就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的, 所以在校园云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协同办公。在云平台和数据库的支持下, 允许多终端互斥访问请求信息, 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也提高了管理资源的应用效率。

3 结束语

智慧校园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 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有更加便捷的校园体验。借助物联网和虚拟化技术, 将校园应用变得更加唾手可得, 在校园内的活动都更加方便统一。同时, 在云平台提供的丰富接口的基础上, 也聚合了海量的网络信息, 教学资源平台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当然, 智慧校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隐私安全和技术规范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云技术的不断完善, 这些问题也能够引刃而解, 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 2011 (S1) .

[2]严大虎, 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06) .

[3]邓赵红, 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4]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 2010 (07) .

[5]王瑾.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21) .

校园公共服务设计 篇10

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本数字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软件是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应用于北京师范大学 (BNU) 校园规划与管理, 建立一个集地图、文档、表格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完成复杂的查询、显示、统计、分析任务, 便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与三维可视化的管理、分析与决策, 同时也便于广大师生查询所需地理位置和导航服务信息。该系统的任务是实现“自习室实时向导”、“最优路径选择方案”和“三维虚拟校园”的目标, 一方面能够让师生和校外人员便利查询校园的基本设施位置情况, 并提供三维虚拟导航服务, 让用户在虚拟校园里闲庭信步, 在楼宇间自由翱翔, 360度感受校园风采;另一方面, 系统结合了教务课程系统, 为学生按时间段和楼宇信息提供自习教室, 并根据用户当前所在位置查找出到自习室的最短线路, 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2 系统详细设计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的架构模式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 即C/S软件系统体系结。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空间数据库和基本信息数据库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架设在服务器, 而功能操作应用程序架设在普通客户端。

2.2 功能设计

BNU数字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含三个子系统服务功能。

(1) 自习室实时查询系统。

检索出用户选择时段能够用于自习的教室, 列出距离用户所在地最近教学楼的所有自习室, 根据用户的偏好, 显示考虑路障信息后最短路径和教室所在楼层的位置信息。

(2) 最优路径查询系统。

根据用户设置的前往地点, 根据校园路障, 计算用户进行网络多点位置访问的最优路径。

(3) 三维校园虚拟导航。

根据用户设置的信息, 动态查询、显示校园的三维实体;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地点, 提供导航和三维漫游;用户进行三维漫游, 360度自由旋转感受BNU校园风光。

2.3 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思路, 将属性数据与空间几何数据相关联, 系统采用GeoDatabase来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GeoDatabase是ArcGIS引入的一种全新的空间数据模型, 实际上是建立在DBMS之上的统一的、智能化的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 使得要素可以有自己的行为和属性, 并且要素类具有继承性、多态性和封装性。这样, 以更加符合自然的行为和人的思维方式去组织数据, 更精确地模拟真实世界。如图1所示:

3 系统开发与实现

3.1 开发平台选择

目前三维GIS的相关研究与系统开发主要表现为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底层开发实现, 如VC++和OpenGL的开发方式;二是在现有平台上二次开发实现, 如使用ArcGIS的ArcObjects;三是在现有三维可视化软件上通过插件的形式加载数据查询和显示的功能模块, 如实时驱动软件Vega。这三种方式各有其特点;结合本的系统设计和集成要求, 我采用Microsoft Visio Studio平台 (C#) 语言和ESRI公司的ArcGIS Engine产品进行二次开发。

3.2 数据准备与制作

本系统需要采集的教室课表数据通过教学服务中心系统获取,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校园遥感影像数字化采集完成, 建筑高度信息和纹理图片通过校园实地测量采集完成。

三维校园虚拟场景和建模的制作, 考虑到建筑物具有形状复杂、细节程度高等特点, 采用Google SketchUp和ArcGIS Scene无缝集成转化实现。首先在SketchUp中建立校园三维场景和各个建筑物模型、贴图纹理完毕, 然后导出成为ESRI的MultiPatch (.mdb) 格式, 最后通过程序调用Scence中的三维场景数据接口。

3.3 系统实现

在所有数据模型准备完毕后, 在Visio Studio 2005开发平台上进行本系统开放的代码编写, 采用组件式的开发思路, 自习教室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MIS) , 而空间分析部分是GIS功能, 结合二者特点, 独立开发与二次开发集成, 开发人员可以像管理数据库表一样熟练地管理地图等空间数据, 即插即用, 方便快捷。

3.3.1 自习教室实时查询

设置查询自习时间段, 选择目标教学楼, 得到最短路径, 同时提供课表信息, 如图6所示。

3.3.2 校园网络最优路径查询

网络多点最优路径算法通过ArcGIS Engine的SaptialAnalysis模块开发接口实现, 结果如图4所示。

3.3.3 三维虚拟校园

三维虚拟校园模块具备了校园三维建筑的信息查询、编辑、更新、统计分析、系统维护等基本的信息管理基本功能, 如图5所示。

在本系统三维校园虚拟导航模块中, 通过实时控制方式或指定路径方式进行导航漫游 (图6所示) 。 (1) 实时控制漫游:用鼠标控制漫游方向, 并适当调整漫游的速度、角度、俯仰灵敏度和翻滚灵敏度等。漫游完毕之后可将本次漫游的路径予以保存, 然后按原路重播漫游过程, 也可清除漫游路径后重新漫游。 (2) 指定路径导航:在界面内选择校园内的导航起点和导航终点, 系统实现基于最优路径的三维虚拟导航漫游, 并且提供“三维导航动画按钮”, 可以连续捕获多幅当前视图, 将导航过程制作成导航Flash动画或直接播放。

4 结语

我国各个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正在高速发展之中, 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 对于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科学可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建设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实现的重点和难点是三维虚拟校园的构建、存储以及表达。目前, 三维GIS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太成熟, 加之开发单纯的三维成本昂贵且实用价值有待实践另外, 三维数据的获取和三维数据的建库管理对目前的技术来说更是一大挑战, 因此本系统使用现有的专业三维建模软件SketchUp与ArcGIS软件支持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进行相互转化, 实现虚拟三维校园的构建, 并实现了三维漫游和指定路径导航服务。随着虚拟现实和三维GIS建模技术的发展, 三维虚拟校园系统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振华, 赵刚, 冯强.ARCGIS三维数字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 2007 (17) .

[2]毛学刚, 李明泽, 范文义.三维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8 (1) .

[3]王志恒, 杨国东等.基于ArcEngine的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 2008 (6) .

上一篇:英语综合素养下一篇:算法的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