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服务外包

2024-05-07

高校校园网络服务外包(通用6篇)

篇1:高校校园网络服务外包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水电维护外包合同

甲方: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后,决定签订本合同。第一条 外包服务范围:

(一)服务地点:甲方所属校内所有教室、办公楼及相关区域的所有物业水电设备设施日常维护及相关工作。

(二)服务内容:完成甲方单位涉及水电的相关工作,如用水用电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各类电器设备(空调主机及电脑硬件除外)故障的修复;含非工程性水电施工的穿墙、打孔、切割;水电开槽、布线、穿线、埋槽。

(三)合同服务期限: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第二条 甲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一)根据工作需要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及本合同条款对乙方相关服务进行监督、检查。

(二)乙方维修施工期间,甲方予以配合。

(三)按照本合同有关规定,支付承包费用。第三条 乙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在正式为乙方提供服务前,应熟悉甲方所有电气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安装地点、线路布局、工作原理及安全运行要求等,从合同生效起,提供的主要服务为:

(一)全天候为甲方提供水电维修响应服务。在接到甲方的日常安装、维修或其他相关事宜需要乙方配合的通知后,乙方必须在甲方指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

(二)每周二、周四对甲方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及其附属区域巡检一次,并填写相应的记录,发现和排除故障隐患,在此基础上每月对甲方的水、电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化整改或节能建议及可行性方案。

(三)认真、负责地答复甲方关于设备故障的有关问题。

(四)其他与水电使用、安全相关的工作。

(五)在向甲方提供服务期间,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甲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并接受甲方的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双方确认,乙方与甲方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乙方不是甲方员工,不享受甲方员工待遇,甲方除按约定支付乙方劳务费外不再对乙方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

(六)乙方自带维修的必须工具,并要保证安全性、良好实用性,乙方自行承担工具维修费和损耗费用。

第四条 乙方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乙方责任发生的安全事故,其费用和责任均由乙方负责。

第五条 在日常的维护管理中,维护、维修过程中因乙方过失造成的校内设备设施及其零配件的损坏,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六条 未征得甲方同意,乙方不得随意调整或拆卸硬件设备,不得随便更改相关的设置。当甲方设备故障严重,而无法现场修复,必须由乙方拿回维修,乙方需经甲方同意。如果更换部件可能会影响办公设备的功能、性能、乙方要在与甲方协商认同后进行。

第七条 费用结算: 乙方须每周二、周四例行检查到甲方开展工作,甲方每季度支付乙方元。

第八条 乙方不能及时排除故障或达不到甲方的工作要求,影响甲方工作的正常开展,甲方有权相应减少支付乙方承包费用;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要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条 在合同期内,如乙方不具备水电维护作业资质或能力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条 纠纷处理方式:

双方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甲方所在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一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双方本着互利、互谅原则协商解决,必要时可签订补充条款。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能正常履行合同时,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一)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二)本合同签订后工程不得转包。

(三)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马坝初级中学厕所保洁劳务外包协议

甲方: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乙方(承包人):

根据甲方需要,结合乙方自愿,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前提下,就甲方将其厕所的保洁劳务外包给乙方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已经充分了解甲方厕所保洁劳务的具体内容,并自愿承包该项劳务;甲方对乙方承包该项劳务实行包干价,费用标准为每月元(小写:元/月)。甲方在每月5号支付上个月的保洁劳务费。

双方确认,乙方与甲方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乙方不是甲方员工,不享受甲方员工待遇,甲方除按约定支付乙方劳务费外不再对乙方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甲方也不得以管理本单位员工的规章制度约束乙方,乙方按双方约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保洁事务后甲方即应支付约定的劳务费保洁劳务外包协议

乙方提供保洁劳务所需保洁用品及劳保用品由甲方负责,乙方出具相关物品清单,由甲方审核购买。

二、乙方在从事保洁事务的过程中应妥善注意安全,如因乙方过失导致其自身或第三方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乙方承担相应责任。

三、乙方提供保洁劳务的时间及范围:

1、保洁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12:00-13:30,下午18:00-19:30,每天对学校教学区厕所清洁两次。双休日及经甲方通知的节假日,乙方可以不提供保洁服务。如遇特殊情况(如有重要客人参观等)需要临时保洁服务的,经甲方通知,乙方应及时提供保洁服务。

2、保洁范围及标准:

卫生间天花,墙角无蜘蛛网地面无垃圾,痰迹,墙上无污渍等。蹲坑无积物,便池无污垢,洗手盆台面无污渍,地面清洁,纸篓每天倒,整个厕所无异味。

四、其他

1、乙方应妥善保管、爱护和合理使用保洁用品和劳保作品;

2、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发现未关好的水龙头、照明灯,及时关好;

3、乙方因故不能按约定提供保洁服务的,应事先向甲方报告,并采取合适应对措施;乙方无故不提供保洁服务的,甲方有权按50元/天的标准扣除劳务费,情节严重者可以解除合同;乙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标准完成工作,质量不达标的,由甲方按10元/次的标准扣除劳务费,当月累计三次以上,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

五、本协议期限为一年,从2017年9月1日起至2018年7月31 日止;合同期满后双方无异议即可顺延,不另立合同。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保洁劳务外包协议

甲方: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乙方(承包人):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花草树木修剪及校园杂草清除外包合同书

甲方: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乙方(承包人):

根据甲方需要,结合乙方自愿,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前提下,就甲方将花草树木修剪及校园杂草清除劳务外包给乙方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已经充分了解甲方花草树木修剪及校园杂草清除劳务的具体内容,并自愿承包该项劳务;甲方对乙方承包该项劳务实行包干价,费用标准为每年元(小写:元/年)。甲方在每年九月底支付上一年的劳务费。

双方确认,乙方与甲方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乙方不是甲方员工,不享受甲方员工待遇,甲方除按约定支付乙方劳务费外不再对乙方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甲方也不得以管理本单位员工的规章制度约束乙方,乙方按双方约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花草树木修剪及校园杂草清除事务后甲方即应支付约定的劳务费用

乙方提供花草树木修剪及校园杂草清除劳务所需一切用品。

二、乙方在从事花草树木修剪及校园杂草清除事务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因乙方过失导致其自身或第三方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乙方承担相应责任。

三、保洁范围及标准、1、校园内绿地无杂物,无侵占、无杂树树木无枯枝、无挂枝;

2、花草树木修剪及时,保持绿地无杂草,使校园内有新气象。

四、其他

乙方因故不能按约定提供花草树木修剪及校园杂草清除服务的,应事先向甲方报告,并采取合适应对措施;乙方无故不提供服务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标准完成工作,质量不达标的,甲方有权扣除相应劳务费。

五、本协议期限为一年,从2017年9月1日起至2018年8月31 日止;合同期满后双方无异议即可顺延,不另立合同。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保洁劳务外包协议

甲方: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乙方(承包人):

篇2:高校校园网络服务外包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实行物业管理服务外包的原因,分析了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优化高校物业管理体制的对策。要切实把握高校物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选择好服务外包的模式和项目;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物业服务外包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兼顾经济性和公益性,将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

【关键词】 高校;后勤服务;物业管理;外包;对策

众所周知,国家设置高等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人才。高校后勤部门虽不是教育教学机构,但承担着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起初,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机构都由学校自己负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也越来越不适应于新的形势。随着许多高校的不断创新尝试,目前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方式采用物业外包的形式,使物业服务品质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改革的大环境下,依然有一部分高校在后勤管理体制变革创新中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从而使改革停滞不前、举步维艰,无法使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走上新的台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改革滞后呢?一方面,高校后勤体制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局势还不明朗;另一方面,乃是高校管理者自身理念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从而使改革创新工作不能取得有效突破。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更高品质的实现高校物业管理外包工作。

一、高校在改革中实行物业管理服务外包的原因

对于高校而言,物业管理工作看似不是主要侧重点,但它为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方面提供服务保障,而且良好的物业服务质量也是学校不断前进发展的后勤保障。学校不同于企业,物业管理看似不如专业物业管理机构精细化,学校物业管理也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高校的物业管理运作却丝毫不能差于其他物业形式,服务质量也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物业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和专业,普遍具备“机构大而杂乱”、“小而周全”的显著特征。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自给自足,封闭滞后,完全不与外界合作,我们姑且称之为全包型物业管理,此类高校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在这种模式下,物业管理偏重于投入,不重视产出;偏重于为公共服务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偏重于师生福利而不顾学校经济实力。虽然高校不是盈利机构,物业服务也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这种不科学的物业管理模式造成学校物业管理经费捉襟见肘,基本靠学校经费补贴,致使学校无法将全部精力致力于教育、教学、科研等主要工作。而且物业服务品质也普遍低下,致使师生与物业管理部门矛盾丛生,颠倒工作主次,使学校得不到良性发展。在这种体制下,我国高等院校物业管理资源重复浪费,管理效能普遍低下,从而使高校物业运营风险系数增大,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的前景越来越暗淡,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虽然不是主要工作,但在这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下,学校的良性发展受到了制约,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后勤管理急需改革,科学、合理、高效的物业管理模式是高校物业管理改革的目标。高校物业管理外包之路便适时地呈现在了改革者眼前。

二、高校物业管理外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高校物业管理外包优势

“外包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外包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高校物业管理毕竟有其独特的地方,不可能将其完全放手外包,可以将一些次要的、无关学校核心的管理工作外包给有实力的专业组织。这样可以充分将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管理效率发挥出来,取长补短,为高校所用。学校就可以摆脱繁琐、低效的物业管理工作,将力量转移至教育、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上来。和以前效率低下、社会化程度低、管理混乱的传统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相比,物业外包的管理模式无疑更具有优势。

(1)减少办学成本,整肃低效混乱的高校物业管理形象,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院校物业管理统归后勤机构管理,在这种体制下,高校后勤机构设置普遍存在人员冗杂、机构臃肿,导致工作效能低下,增加了物业管理工作的运营成本,浪费严重。运用物业管理外包的形式改革现有的高校物业体制,利用专业组织的工作优势和规模化高效率的特点,既能改善高校物业服务效率,又能很大程度的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塑造高校良好的办学形象。另外,通过改革物业管理模式,可以使高校真正切实的实现“教学相长、育人强国”的办学宗旨,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有效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2)有效避开不必要的责任和纠纷,降低管理风险。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育人才,同时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在这些主要任务之外,高校管理者还应做好校园环境安全、和谐融洽的服务工作,这些工作无疑都是物业后勤的主要工作。在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眼中,学校管理者对在学校的各色人等的财产人身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如果与之相关的人(尤其是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失,那么问责对象往往会指向高校管理机构,学校的管理风险系数无疑增高了不少。通过改革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实行物业外包的物业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运用社会力量的合理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高校后勤管理机构的生产力得到发展,从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社会责任中解放出来,有效减少学校管理风险系数。

(3)有利于推动社会外部的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遵循“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的原则,实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外包体制,在节省学校经济开支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学校可以从容不迫的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等主要工作上来,而且改善了物业管理服务的品质。实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外包体制,可以有效地开发扩大高等院校物业管理外包服务市场,扩展相关服务行业产业链条,实现社会专业物业管理机构公正、公平、公开的参与竞标,形成行业良性竞争机制,引进科学的理念和制度,任用杰出的物业管理人才,最大程度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2、高校物业管理外包的不足和限制条件

(1)由于信息的不流畅和不对称,高等院校物业管理改革步履维艰。高等院校物业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办学成本,利用专业物管机构的管理机制和资源,优化服务质量。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信息不流畅和不对称的情况出现,在高校物业管理改革开始阶段,由于高校没办法对社会物业运营机构的经营管理情况获取足够的了解,加之目前物业外包体制尚不完善,也未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而且整个物业行业的体制也不完善,这就给高校物业管理者出了个难题,如果选择不当,高校希望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降低办学成本的初衷可能适得其反,也会承担更多的风险。

(2)社会物业管理机制与高等院校原有后勤物业管理机制难以做到有机协调。社会物业组织管理机构在对高校物业服务进行整合接管时,由于服务对象不同于社会人员,业务范畴也不尽相同,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些棘手的难以协调的矛盾。加之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高校物业服务外包必将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高校的后勤管理范围涵盖面广,包括教师公寓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学生教师管理、学生及教师人身及财产安全管理等,这会让社会物业管理机构在短时间内必然产生难以适从的感觉。

目前,高校物业外包体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些高校已经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物业管理机制,有些高校还在摸索阶段。而且政府部门也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管理这方面的业务,高校自身对物业外包的改革目标与计划模棱两可,大部分是照猫画虎,模仿照搬情况比较普遍。

三、当前背景下,优化高校物业管理体制的对策

1、切实把握高校物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选择好服务外包的模式和项目

高等院校物业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实现物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思索以下几个问题:

(1)高校物业管理体制改革是否按照外包模式进行。合理的物业管理体制能优化服务质量,选择什么样的物业管理体制关乎学校大局发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学校,可以说高校物业改革处于风口浪尖。因此,高校对于物业外包一定要制定周祥完备的计划与应对风险措施。

(2)如果实行物业外包,将哪些服务项目外包。高等院校后勤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还是很完备的,有基础设施维修、环境保洁、商户管理等服务,管理层必须经过科学而周密的论证后,决定将哪些项目外包出去,哪些项目留给学校自己管理。这些决策无一不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得失。

(3)如何选择物业外包的时间节点。选择实行物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时间点也很关键,要对学校的情况进行充分评估,还应考虑学校的自身经济条件,以及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和物业管理发展情况。在充分做好各种前期准备之后,着手改革便会取得成功。反之,进行改革的时间点不好,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便有半途而废的危险。

(4)选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社会组织机构。选择好社会物业组织机构对于高校的物业改革也很重要。在遴选社会物业组织之时,由于高校难以了解清楚物业服务机构的全部情况,高校可以选择竞标的方式来了解与选择物业管理服务商。经过反复考察后,从广阔的市场中精选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有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物业服务商。首先要确定社会物业服务商的管理原则;其次是确定社会物业服务商的评价准则和标准来选择。

(5)如何外包。高校物业管理如何实施服务外包,选择经验丰富、管理水平出色的物管机构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物业改革的质量。因此,在高校物业改革进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规划步骤,建立公平透明的招标制度,明确合同条款,并在物业外包后及时建立高效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以使物业承包商的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物业服务外包的管理水平

纵观已经实施物业改革的高校,有经验也有教训,失误之处无外乎物业外包商无视合同要求,甚至钻合同漏洞,使得物业服务水平与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都是高校管理部门忽视监督管理工作造成的。因此,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加强现代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应着手成立专门的管理物业外包商的机构,以实施对外包商的有效监管,制定明确的监督管理标准,并研究学习相关制度,借鉴国内外经验,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态度上,管理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杜绝违规操作,保证物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

制定完善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措施是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的有效办法。对物业服务的内容、工作方式方法等一些细节性的工作,一定要有考核的具体条文。考核形式包括:物业外包机构自身考核、高校管理机构对外包机构的考核以及师生对外包机构的考核和物业工作人员自我评价等。高校物业改革领导小组定时进行评审评分,师生都应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将考核结果公示,并根据奖惩制度实施奖励与惩罚。物业外包服务商应虚心接受师生的服务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另外,还可以委托专业评价机构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为其服务提升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4、兼顾经济性和公益性,将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

社会物业管理组织接受高校物业管理改革需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与高校物业管理机构的公益属性有相违背的地方。基于此,既要维护高校物业管理机构的公益属性又不能损失物业承包商的利益便成了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一般来说,在保障物业公益性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发挥高等院校的各项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酌情补助物业服务商。在此基础上,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做好长期规划与远期规划,分步进行,稳步推进高校物业改革。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改革也蓬勃发展,高校物业服务外包是大势所趋。而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高校管理者必须谨慎面对,妥善处理,将高校物业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推进下去。

【参考文献】

篇3:高校后勤改革新视角:服务外包

其一, 思想观念落后于社会变革。一直以来, 高等高校 (以下简称高校, 本文不对高校和大学作实质性区分) 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和高校办社会模式的影响, 在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面前, 显得很不适应。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仍然有很多高校后勤集团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竞争意识, 没有服务取胜、质量取胜的经营理念。就高校而言, 从思想上还未将后勤集团企业当作真正的自主经营公司, 仍然习惯于将后勤集团企业作为高校的职能部门, 由高校直接任命后勤集团企业的干部, 由高校确定后勤企业干部的行政级别, 并经常对后勤集团企业的具体管理事务进行行政化处理;就后勤集团企业而言,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与认识, “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 独立能力不强,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找高校解决。有些后勤集团企业甚至以稳定为借口, 向高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 也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展。

其二, 后勤改革落后于高校发展。高校后勤要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必须考虑后勤集团企业、宏观经济环境、高校内部改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充分认识和处理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校发展的关系。就高校而言, 各个高校之间在办学规模、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差别, 关键是各高校的发展目标也不相同, 这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与高学自身的发展相适应, 要把为高校发展服务作为后勤集团的基本目标, 要以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服务宗旨, 同时谋求自己发展, 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新型高校后勤的建立,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等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基本达到一定的水平, 才能发挥出协同效应。现在, 各高校发展迅速, 教学、科研等主要方面都取得很大发展。如果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明显不平衡, 就意味着在客观条件下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并存, 运行中的矛盾、问题必然很多, 对教学和生活秩序产生不良影响也就在所难免, 而且不好控制。为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就放慢了脚步, 这也是现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由早期的“大张旗鼓”, 改为现在“降低调门”现象的现实反映。

其三, 管理制度建设落后于后勤改革发展。目前, 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后勤集团企业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 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勤集团企业大多数是校内模拟企业化管理, 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 高校与后勤集团企业实行甲、乙双方合同关系, 由后勤管理部门代表高校对后勤集团企业实施合同管理, 从“高校办社会”走向“高校办校内企业”过渡。许多高校的通行做法是每年初根据上年的情况, 核定支付后勤集团企业协议款项, 然后年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 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保证, 才能实现其既健康有序又高效地运行。但是如许多老的制度不适应新情况, 新的制度又不是由专门统一的部门组织起草, 而是由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各自为阵, 部门思维的考虑往往十分较多。还有许多制度内容都比较抽象, 不具备操作性, 加上执行监督制度方面的不健全, 为保护局部利益而违反制度的现象比较多。在这些方面, 还亟需进一步的完善。

二、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其一, 高校后勤服务范围的界定。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其属性决定了职能, 职能又催生了高校两大工作系统———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 两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两者互相支持, 互相协调, 共同完成大学使命 (杜希民等, 2004) 。除了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所进行的活动外, 高校内还存在围绕大学活动师生员工的吃、住、行以及围绕此进行的一系列外围辅助性服务保障工作, 称之为后勤服务。高校组织所进行的教学、科研等主要活动离不开餐饮、交通、住宿、宿舍管理、教室管理、保洁、保安、绿化等服务的支撑, 有了这些支撑, 才使得教学、科研活动进行得更顺利和有效。这些服务对于高校并不具备唯一性和不可置换性, 这个服务体系游离于高校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之外, 具有明显的服务特征。这种特征与其他社会组织充满了共性。其他的社会组织也具有相似的后期服务工作, 只是教育部门有自己的特殊性, 使得高校服务工作带有自己的特性, 但是这并不妨碍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特性。正是这样, 后勤服务才有社会化的可能。

其二,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贸易理论的解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重要而困难的改革, 在保持现有高校后勤规模保持不变或者逐步缩小规模前提下, 高校发展增量后勤业务需求部分全部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转移出去, 探索经验, 同时增加现有后勤集团的压力, 这样, 以外促内, 通过专业公司的专业化运作, 增强后勤集团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这需要由高校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种外包业务。后勤服务外包是个复杂的系统工作, 需要高校领导层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也是高校获得竞争力的方式之一。通过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带来效率水平的提升。这主要是从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分离揭示出经济活动的空间展开和相对独立的分布可能产生的节省生产成本的利益。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 随着产量的增加, 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 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 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 从而使总成本下降。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 (而非绝对差别) ,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 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高校后勤集团企业与社会化的专业性规模企业相比, 在后勤服务领域存在差别, 高校处于比较劣势。这些因素导致规模化的专业性的社会企业相比较高校后勤集团有成本上的优势, 后勤服务外包更符合高校自身的比较优势, 可以获得更多利益。

其三, 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交易成本理论是罗纳德·科斯 (R·H·Coase) 教授于1937年首先提出, 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由于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 之后的经济学家形成“交易成本经济学”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学派。交易成本理论认为, 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方法, 在不同的制度下, 交易成本是可以计量和比较的。因此, 交易成本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活动中。高校后勤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通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 比较不同的体制下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交易成本, 可以分析我国高校后勤服务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交易成本理论认为, 企业对特定投入品或投入工序流程, 需要考虑的是通过市场从外部购买还是在企业内部制造的问题。在生产成本相同的假定下, 内部制造和自身提供会使得企业规模扩大而需要支付较高的组织成本, 从外部购买需要利用市场机制而支付交易成本, 理论上可以假设最后一个外包出去的投入环节应大体满足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在边际上相等的条件。也就是说, 可以不断服务外包直到边际组织成本和边际交易成本相等为止。近年来, 我国高校后勤倡导社会化改革模式, , 引入社会力量将后勤项目以委托、合作或承包等形式进行社会化管理模式, 或采取政府引导、多校联合、优势互补等联合后勤模式, 等等。高校是自办后勤还是社会化主要看交易成本, 选择成本较低的方式, 采取服务外包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 使得高校能够集中资源投放在教学科研上面。但是如果是管理要求高、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市场不规范或当地市场程度不高以及服务质量不易监督的项目, 还是选择自己办。

其四, 产业组织与企业战略竞争理论的解释。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竞争理论强调市场环境的特点以及竞争对手的互动关系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 在竞争加剧和需求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组织结构的轻便或“瘦身”能够带来应变度和灵活度增加的竞争优势, 构成外包利益的又一潜在来源。对于高校而言, 给与后勤集团企业足够的竞争压力也是促进其改善经营, 迫使其提高技术、降低成本, 更好的为高校服务。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使后勤集团企业的单位成本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外包服务项目的方式迫使后勤集团企业面临部分的竞争压力, 使其适应有外部竞争压力的经营环境, 从而改变经营方式, 放弃垄断思维, 争取总成本领先, 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服务。

简而言之, 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利益可分为以下方面:通过比较优势效应带来成本降低的利益, 节约高校资源;通过规模效应带来成本降低的利益, 使高校师生获得更廉价的和更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经验学习带来学习效应和利益, 帮助后勤集团企业学习更先进、科学和专业的管理方法;通过改变成本结构增强应变灵活的利益, 高校用于后勤保障系统的资源减少, 也就意味着可以增加教学和科研投入, 这关系到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生产系统网络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利益。

三、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管理机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后勤服务外包在给高校带来收益机会的同时也蕴含着较高的风险, 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后勤服务外包的价值实现。例如, 因为代理问题所产生的双方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接包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以及偶发性事件等等。因此, 需要对服务外包进行有效的管理。后勤服务外包的管理又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

首先, 事前管理最为核心的是契约管理。契约管理涉及到签约前服务提供商的选择、签约中双方协商和签约后的契约管理。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交易双方都掌握自己的私人信息, 并依靠这些私有信息来增加自己的谈判力, 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 签约前对服务提供商的甄别显得相当重要, 甚至直接关系到服务外包的成功与否。由于服务外包契约双方不仅仅是买卖关系, 而是要求双方团队有很紧密的个人交往。服务外包协商不是“零和博弈”, 而是合作博弈, 不是通常的在协商中赢得谈判条款和击败对方。服务外包提供者要求的是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 这种关系能够保证有效的投资并为实现双赢而努力。这时, 高校作为发包方和接包方协商的策略是合作性、寻求长期合作、追求灵活的契约条款。这样的服务外包契约一般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监督和评价、决策的配置、激励。同时还面临长期契约和短期契约的选择问题, 长期契约有成本较低, 避免谈判的优势, 短期服务外包契约有一定程度上灵活性, 可以增加接包方竞争等优势。当然, 签订服务外包契约还有契约终止问题, 条款的刚性和弹性、决策权配置、监督和评价条款、激励条款、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等需要考虑的问题。签约后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契约的执行中, 通过执行条约中的硬性规定, 来保证接包方有能力完成任务。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考察、财务报表分析、历史数据分析等进行考证。

其次, 事中管理也是外包能否成功的关键。事中管理更多体现在质量控制方面, 而不是仅仅签订接包商就了事。高校作为发包方在与接包方合作过程中, 需要通过对接包方的质量控制来确保接包方所提供的产品质量, 同时实现与接包方的共同改进。特别是在批量供应阶段, 采购产品的质量、价格、供货的及时性等对发包方获得产品 (服务) 的质量和发包方的实现其目标和初衷都极其重要。因此在这个阶段, 作为发包方的高校需要关注接包商的采购管理、检验控制体系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等都要密切关注和分析, 最好采用量化分析标准来判别接包方是否能够胜任当初签订协议时的承诺。

最后, 事后管理主要涉及契约的终止以及法律诉讼等, 一般而言, 外包契约的终止权在高校 (发包方) 。根据契约的规定, 如果接包商不能很好的履行约定或达不到很好完成承诺的能力时, 高校就可以终止契约协议。这其中就涉及到法律、知识产权等风险, 这些都需要在发包前考虑到, 并且最好能在契约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朱晓文:《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与路径创新》, 《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0期。

[2]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概况》,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80/info4180.h。tm

[3]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国办发[2000]1号。)

[4]卢锋:《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角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彭说龙:《国外大学后勤的主要模式——服务外包》, 《特区经济》2006年第11期。

[6]汪应洛:《服务外包概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财政部高等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规范研究课题组:《高等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规范》,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美) 简·林德著, 马燕译:《转型外包》, 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篇4:高校校园网络服务外包

摘 要:我国酒店行业在与高校酒店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未能从本质上解决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率高、高校酒店专业学生就业满意率低的两难境地。通过对酒店行业及高校酒店专业现状分析,提出我国酒店行业依托高校酒店专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培育一支素质全面、竞争优势明显的高层次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考。

关键词:酒店行业;高校酒店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88-02

一、酒店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定义

在国际酒店业中,外包是国外酒店普遍采用的“节流”方法之一,也是饭店组织柔性过程中增强饭店环境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外包,酒店可以整合外部互补性的专业化资源并与之结成战略联盟,从而达到降低成本于风险、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以达到增强酒店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

酒店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是基于酒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酒店企业自身长期发展规划及高校社会服务功能,酒店集团、企业从战略决策角度及组织结构调整角度出发,将人力资源业务中关于人力资源需求供给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培训、人才储备等核心或边缘项目,依托高校酒店专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开展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合作,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现行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在借鉴了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形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学情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互动性的产学合作的三个阶段,高校酒店专业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虽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但是一方面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阻碍,偏重学科教育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实践能力弱,无法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按照酒店行业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其所构建的校企的关系非常松散,与企业的联动流于理论上的说教,形式上“作秀”,加上人才培养为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培养周期较长、所耗费时间和资金成本均较高,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普遍停留在“冠名班(订单班)”的粗浅模式。从产学合作阶段分析,大多数高校酒店专业仍停留在浅层次阶段,具实质意义的深度参与、渗透并不多见。

三、酒店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优势分析

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旅游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统筹引导,整合旅游教育资源,搭建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平台,让院校与企业共同谋求校企合作发展,为我国酒店行业依托高校酒店专业构建人力资源提供了政策保障优势。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的构建,将高校和企业两者的本位模式的优势进行结合,架起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实现了供求双方的紧密结合。第一,高校通过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定位学生修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和积极反馈等,有助于学生了解特定企业文化、改革高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就业率及就业满意率等问题。第二,酒店企业依托高校在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上的优势将人力资源需求供给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培训、人才储备等核心或边缘项目,依托高校有效解决酒店行业人员流失问题、人才储备问题、企业招聘成本问题等。

四、构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基地的问题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应以“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为基本原则,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深层次的产学共赢。建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基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高校酒店专业关注的问题

1.目标酒店的选择

高校在与酒店企业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时,必须考虑该酒店企业或酒店集团的综合实力,应涵盖软硬实力两方面。传统的校企合作主要关注酒店的星级、酒店的品牌、酒店所处的区位优势、提供的实习岗位及相应的薪酬等;而对于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而言,除以上关注点之外,还必须考虑酒店企业或酒店集团未来时期的发展计划、扩张形式、经营业务及服务产品的时代变化性、薪酬体系及晋升机制、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等。

2.校内师资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校可以依托酒店行业,进一步改善校内师资职业技能不足的现状;同时也可以承担酒店集团或酒店企业内部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资格认证考核任务及在职教育培训,为企业服务,进一步与行业接轨。

3.酒店企业职业管理团队的构建

传统的校企合作,企业人士在高校主要以开展讲座等形式,传递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形式比较单一,且无法在时间的连续性、人员的稳定性上给予保证,酒店行业企业尤其明显。通过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以一家或几家酒店集团、企业的职业管理团队作为相应的基地战略合作伙伴,为各自酒店集团、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及储备等方面提供服务。第一,对于学生学习、培养而言更有针对性;第二,在时间和人员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也有利于在学生中强化企业形象,提升品牌效应;第三,弥补校内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的脱节,如酒店收益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二)酒店行业关注问题

1.培养周期、成本的控制

高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周期普遍较长,一般为3至4年。诸多酒店企业只单方面地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工作,酒店企业只是在高校酒店专业实习双选期间进入高校进行实习生招聘,往往带来的就是高校及企业、企业及学生之间两两的不熟悉,不利于工作的开展。酒店企业应打破传统观念,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相应的带薪兼职岗位给学生创造实践认知机会,去弥补培养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的劣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招聘及用工的成本支出。

2.酒店文化、服务意识的推广

对于酒店工作而言,操作标准、业务流程等知识容易学习并掌握,但酒店企业文化及服务意识则需要通过较长时间,使之养成一种习惯。相对于社会招聘而言,学生在意识观念及服务理念方面接受能力较强,有助于深度理解酒店文化及服务理念,对酒店企业树立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降低流失率。一方面酒店企业可通过参与高校酒店专业技能比赛,在作为评委的基础上可将酒店产品作为奖品提供给获奖学生,让其体验;另一方面,酒店企业也可选拔学生作为代表参与企业内部或行业技能比赛,进入酒店企业内部并接受指导。通过以上两方面让其感知酒店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对酒店企业的深层次认知。

3.酒店业务操作流程的认知

酒店企业招聘学生进行实习,希望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学生对酒店具体标准工作业务操作流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呈现工作能力不足的现象,导致酒店企业还需再次对学生进行培训,既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成本。通过建立基地,校企双方可以在课程内容上进行重新设计,引入相应合作酒店集团或企业的SOP、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说明,真正做到让学生上岗即可操作,降低工作失误,提高服务满意率。

(三)酒店专业学生关注问题

1.酒店企业的薪酬、晋升机制

酒店企业的薪酬体系及职业晋升机制是越来越多的高校酒店专业的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其是否从事该行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通过参与到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酒店企业可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按照考核结果将学生学习阶段时间折算成一定的工作年限,为其在酒店集团或企业工作时核算薪酬、晋升职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化,有利于提升其积极性及稳定性。

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目前,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一般依据在招聘时对其的考核结果,被安排进相应的部门工作,且在此期间轮岗学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利于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及职业发展。其实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及工作,在对本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酒店集团、企业必须给予重视和考虑,为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每一阶段的成长目标及所需具备的相应要求,降低人才的潜流失和不稳定因素。

五、结论

酒店行业依托高校酒店专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有效地打破了高校酒店专业人才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一方面提高了高校酒店专业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另一方面酒店行业,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人员教育层次,以到达适应我国酒店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实际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时,还需要对高校酒店专业、酒店行业企业、酒店专业学生三者设定有效的配套保障及制约机制,确保其能更好地顺利开展,其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2010、2011、2012.

[2]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011、2012.

[3]曾蓓.饭店实旋外包服务的风险及规避[J].商场现代化,2006,(2):77.

[4]王兴琼.饭店外包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2):46-52.

[5]付检新.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影响因素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7-8.

[6]靳晋.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4):112.

[7]宋佳佳.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5):196-197.

篇5:高校校园网络服务外包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商务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商务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业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和《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事部 科技部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6号)的精神,现就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重要意义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

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外包产业涉及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各类高校要在相关

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201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

三、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商务部和教育部负责联合认定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设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并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等标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当地高校、社会培训机构、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和实训、实习工作。各地要加强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培养培训质量,满足服务外包企业用人要求。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组织和接纳高校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商务部和教育部定期公布服务外包企业录用各个高校和经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的高校学生数量。商务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库,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储备。

四、调整专业结构适应服务外包产业需要

地方所属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以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职业技术软件学院要把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其中,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培养高端服务外包人才为主,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总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各类高校应在服务外包产业所涉及的专业增设服务外包专业方

向。

五、采取灵活措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所涉及专业的特点,采取灵活措施,按照国际先进技术和全球化的理念,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可在原有专业内开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增设服务外包课程。可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开设服务外包课程。可将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培训前移至校内完成,帮助高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

六、加强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设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要按照商务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有关标准,认定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为“服务外包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实习实训质量需得到参加实习实训高校和企业的认可。高校要积极改革原有的实习模式,与服务外包企业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要签订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实习实训协议,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加重实习实训学生的经济负担。服务外包企业要积极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和勤工俭学。商务部、教育部将服务外包企业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情况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深化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

教育部和商务部将邀请“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人民政府、服务外包企业和高校,成立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联盟,推进企业和高校的战略合作。参加合作联盟的有关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产品和技术研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合作。各地要加

强对合作联盟的政策支持。合作联盟要促进人才交流,根据校企达成的共识,鼓励企业派遣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兼职,高校派遣教师到服务外包企业挂职。

八、建立服务外包课程教师培训网络平台

教育部将建立服务外包课程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合作联盟企业和高校的优质资源,大力培训服务外包课程教师。高校要将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挂职计入教师工作量。

九、努力做好服务外包人才就业工作

要把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各地商务、教育部门要按照每年促进服务外包领域全国新增2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制订本地区的具体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商务部门要切实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积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高校广泛联系并吸引服务外包企业到校园开展招聘活动;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宣传引导,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服务外包企业和高校要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中国服务外包网等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高校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及毕业生情况、服务外包企业招聘信息和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的信息,增加高校毕业生到服务外包企业的就业机会。

十、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力度

鼓励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业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每录用1名

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的培训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

各地教育、商务部门要结合当地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情况,研究出台支持本地区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政策,促进本地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持续、协调、有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篇6:高校校园网络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高校校园网络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校园网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应用给高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校园网络传播伦理问题,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当针对用户群特点采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弥补相关法律建设滞后带来的问题.

作 者:张相坤 ZHANG Xiang-kun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11300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年,卷(期):30(3)分类号:G20关键词:网络 传播 伦理

上一篇:文明教师评比细则下一篇:司法部司法考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