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凌云

2024-05-22

广西凌云

广西凌云 篇1

1.1 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凌云地台大-超大型硫铁矿位于右江裂陷盆地凌云孤立碳酸盐台中 (图1) , 区域出露的地层有中泥盆统——中三叠统、第四系。中泥盆统——二叠系为碳酸盐岩, 三叠系主要为碎屑岩,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岩溶凹地中。其中, 上二叠统合山组为硫铁矿的产出层位。硫铁矿为煤系沉积型矿床, 硫铁矿与共生沉积型铝土矿构成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的铁铝岩 (层) 。煤矿位于上二叠统合山组中下部。晚二叠世是硫 (铁) 、铝、煤矿产成矿的重要时期。

1.2 区域构造

凌云台地经历多期次的构造活动, 加里东运动后于早泥盆世沉降, 至中三叠世沉积了4000多米厚的地层。早二叠世晚期东吴运动使得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整体抬升接受剥蚀, 后于晚二叠世沉降, 沉积了上二叠统合山组地层, 两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面上沉积了一层厚0.5~15.0m不等的铁铝土层, 是硫铁矿赋存层位;上二叠统合山组第一段沉积了岩性为中—薄层状灰岩与薄层状碳质泥岩 (或煤层) 互层的复理石建造, 具1~5个旋廻, 是煤矿赋存层位。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活动, 形成了凌云台地、凤山台地、天峨台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印支运动 (广西运动) 期间台区内地层褶皱隆起, 形成了部分穹隆和一系列北西向和北东向褶皱并伴有北西向纵张断裂及北东向横张断裂, 盆区内为深水相主要接受碎屑沉积。燕山运动期间原盆地区的深水浊积岩相形成以北西向为主的褶皱, 原台地区内的断裂和褶皱也有复活迹象。与矿区关系密切的社坡复式向斜也在这一期间最终形成。

1.3 岩浆岩

主要为晚白垩世石英斑岩 (K2λπ) , 呈脉状、岩墙状产出, 分布于台地西部加尤一带和台地东部明山一带。前者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总长17km, 岩脉沿北东--南西向断裂及其附近的裂隙充填;后者为北西--南东向展布, 长大于11.5km, 岩脉沿北西--南东向断裂侵入。单脉长数十米至700m, 宽数米至100m。侵入最新地层为中三叠统。

2 典型矿床特征

硫铁矿产于晚二叠世合山组底部, 目前已发现矿 (点) 床8处, 其中大-趈大型矿床二处, 即凤山杭东和褔家坡硫铁矿床, 中型矿床二处, 即保上和交摩硫铁矿床, 在矿区内逻楼向斜、大石板向斜、东和及磨贤向斜均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并均发现有矿点。现以褔家坡硫铁矿床和保上硫铁矿床论述其特征。

2.1 褔家坡硫铁矿床

2.1.1 褔家坡硫铁矿概况

褔家坡硫铁矿床位于广西凤山县中亭乡先锋屯—平乐乡那兰屯右江裂陷盆地凌云碳酸盐台地东部, 区域性巴合背斜东北翼的次社坡复式向斜中。出露的地层有:台地相碳酸盐沉积的二叠系马平组、栖霞组、茅口组、三叠系逻楼组、板纳组、兰木组。硫铁矿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合山组第一段 (P3h1) 。

2.1.2 褔家坡硫铁矿矿体特征

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构造简单, 呈层状, 无夹石, 矿体呈缓倾斜的单斜, 少有波状起伏, 产状变化小, 大致倾向东北, 倾角5°~38°。硫铁矿矿石为含黄铁矿化铝质岩、黄铁矿化含碳泥岩、铁铝质粘土岩等,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脉石矿物为水铝石、勃姆铝矿、胶铝矿、绿泥石、高岭石、绢云母等;矿体品位稳定。区内无断层, 对矿层无影响。溶洞较发育, 呈裂隙型或直筒型, 大小10~25m, 对矿体的氧化流失有一定影响, 经过钻探工程揭露表明, 一般以溶洞为圆点中心往四周60m的范围内硫铁矿均被氧化流失。

2.1.3 褔家坡硫铁矿矿石质量

2.1.3.1 矿石的结构构造

硫铁矿具自形~半自形结构、粉砂~泥质结构、粉状结构、显微鳞片状、变余泥质结构, 斑团状、草莓状、浸染状、结核状构造。

2.1.3.2 矿石的矿物组成

主量矿物为黄铁矿、一水硬铝石、勃姆铝矿、胶铝矿、云母—蒙脱石混层矿物, 次量矿物为叶腊石, 还有少量高岭石、绿泥石, 并含少量的白铁矿、锐钛矿及白钛石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含量7%~30%) , 极少量白铁矿、锐钛矿及白钛石。

2.1.3.3 矿石的伴生有益、有害组分

矿石中伴生有害组分砷、炭、氟、铅、锌的含量极低, 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影响甚微;矿石中除铁 (Fe) 、钛 (Ti O2) 、硅 (Si O2) 、铝Al2O3含量较高外, 还有钴 (Co) 、镓 (Ga) 含量也较高, 以上6种伴生矿产可考虑综合回收利用, 其它伴生有益组分含量未达到综合利用要求。

2.1.3.4 矿石类型

1) 矿石自然类型。矿区硫铁矿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黄铁矿化铝质岩、黄铁矿化含碳泥岩、铁铝质粘土岩 (泥岩) 、含黄铁矿化杂砂岩等, 矿石中普遍具轻变质。

2) 矿石工业类型。矿区硫铁矿矿石矿物组合主要表现为黄铁矿、一水硬铝石、水铝氧石、勃姆铝矿、胶铝矿、水 (绢) 云母及粘土矿物组合。硫铁矿矿石工业类型为黄铁矿矿石。

3) 矿床工业类型。矿区硫铁矿矿床是在温和潮湿的海滨气候环境下沉积形成的, 并伴有煤层共生, 属煤系沉积型硫铁矿矿床。

2.1.4 褔家坡硫铁矿矿床成因

矿区自下二叠统茅口阶灰岩沉积后, 受东吴运动的影响, 地壳整体抬升为陆地, 经过一段时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凹凸不平的卡斯特地貌, 到晚二叠世开始又沦为海侵, 海侵初期, 上述地形区则形成了海滨地带半封闭盆地, 此盆地是硫铁矿层沉积与富集、形成煤层的先决环境条件。硫铁矿矿床的成因分为搬运—分解—沉积成矿阶段、右江凹陷成矿阶段两个阶段。

2.2 保上硫铁矿床

2.2.1 保上硫铁矿概况

保上硫铁矿床位于广西桂西凌云县城的东北部45°方位, 直距约18km的车家湾——赶场坳逻楼向斜南西翼, 出露地层有中二叠统茅口组, 上二叠统合山组;下三叠统逻楼组、中三叠统板纳组及第四系。岩层多呈北西——南东走向, 局部走向近南北向;断裂以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为主。矿区内蚀变作用较弱, 主要表现为硅化、黄 (褐) 铁矿化、高岭石化及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经过详查工作, 查明矿区有硫铁矿体7个, 分为陇垌、车家湾、杂福、那浪、瓦厂湾及木碑共六个矿段。查明硫铁矿赋存于中二叠统与上二叠统平行不整合面之上的合山组底部;矿床规模中偏大型。

2.2.2 保上硫铁矿矿体特征

经系统工程控制矿体规模为中偏大型;矿体形状简单, 呈层状, 无夹石;矿体构造相对简单, 总体呈单斜, 产状变化大, 倾向东北, 倾角24~47°, 平均倾角35°;局部褶皱发育, 对矿层有一定影响。矿体厚度稳定, 矿石品位稳定。矿体顶板为合山组灰岩、泥灰岩 (煤) 及含燧石灰岩, 底板为茅口组灰岩、微晶灰岩。区内无断层, 对矿层无影响。

2.2.3 保上硫铁矿矿石质量

2.2.3.1 矿石的结构构造

硫铁矿具自形——半自形结构、粉砂——泥质结构、粉状结构、显微鳞片状、变余泥质结构, 斑团状、草莓状、浸染状、结核状构造。铝土矿为灰白——灰黄——褐黄色, 泥质结构、豆粒、皮壳状结构, 块状构造, 质地较松软, 具褐 (黄) 铁矿化, 弱硅化。

2.2.3.2 矿石的矿物组成

主量矿物为黄铁矿、一水硬铝石、勃姆铝矿、胶铝矿、云母——蒙脱石混层矿物, 次量矿物为叶腊石, 还有少量高岭石、绿泥石, 并含少量的白铁矿、锐钛矿及白钛石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极少量白铁矿、锐钛矿及白钛石。脉石矿物为一水硬铝石、勃姆铝矿、胶铝矿、绿泥石、高岭石、绢云母、叶腊石等硅铝酸盐类矿物。

2.2.3.3 矿石的伴生有益、有害组分

硫铁矿有益组分主要铝, 可考虑综合利用, 其它元素含量较低, 综合利用意义不大;矿石中有害组分为砷、氟、铅、锌和炭, 砷、氟、铅、锌的含量极低;局部炭含量较高。总体对矿石选冶影响不大。

2.2.3.4 矿石类型和品级

硫铁矿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黄铁矿化铝质岩、黄铁矿化含炭泥岩、铁铝质粘土岩 (泥岩) 、含黄铁矿化杂砂岩等沉积型碎屑岩, 矿石中普遍具轻变质。硫铁矿矿石矿物组合主要表现为黄铁矿、一水硬铝石、水铝氧石、勃姆铝矿、胶铝矿、水 (绢) 云母及粘土矿物组合, 工业类型为硅酸盐黄铁矿矿石。硫铁矿矿石品级属Ⅲ级品, 部分为低品位硫铁矿矿石。

2.2.4 保上硫铁矿矿床成因

本矿区自下二叠统茅口阶灰岩沉积后, 受东吴运动的影响, 地壳整体抬升为陆地, 经过一段时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凹凸不平的卡斯特地貌, 到晚二叠世开始又沦为海侵, 海侵初期, 上述地形区则成了海滨地带半封闭盆地, 此盆地是硫铁矿层沉积与富集、形成煤层的先决环境条件。

硫铁矿层或含黄铁矿铝土岩之上发育一薄层煤矿, 表明当时是温和潮湿的气候环境, 适于植物大量繁殖。附近或较远古陆的铁铝硅酸盐类岩石, 受区域性硫化作用影响被硫酸破坏, 铁、铝、硅等元素成离子状态析出, 氧化铝和硫酸盐类成酸性胶体溶液沿地表搬运转移, 使存在于地表的有机胶体物质和氧化铝等酸性胶体溶液结合成非常稳固的络合物, 继而远距离搬运至具有大量中性溶液的滨海盆地时而被破坏, 在适宜的PH值4~7的水中分解而沉淀。因二氧化硅含量过高而形成铝硅比值较低, 较难利用的铝土岩。硫铁矿石中的黄铁矿来源有:1) 与氧化铝一同搬运转移而来;2) 当时温和潮湿的气候繁殖的大量微生物、植物死亡, 大量有机质的分解, 迁移富集于海盆内。

3 成矿条件分析

3.1 古地理、构造背景

早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使地壳上升成陆接受剥蚀的古地理环境出现在包括本区域在内的桂西及桂中广大区域, 随后晚二叠世的海侵使这一广大区域变为局限海台地沼泽的环境, 形成有利煤系沉积型矿床的成矿条件, 古地理沉积环境是形成煤系沉积型矿床重要基础条件。

台地边缘的同沉积断裂活动, 造成晚二叠世台内与台外古地理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根据1∶20万田林幅区调资料分析, 同生断裂的作用使台地相对上升, 一是保持相对稳定利成矿的沉积环境;二是沉积过程中, 通过基底断裂富硫热液迁移沉淀在古风化剥蚀面和其上地层。资料显示, 晚二叠世凌云以西为深水盆地沉积, 而凌云以东——保上——凤山县平乐一带的区域其底部铁铝岩层稳定 (图2) , 属台地—沼泽相, 形成利于硫 (铁) 、铝、煤矿形成的沉积环境, 这与基底断层的作用有关。

3.2 地层条件

含矿岩系合山组岩性稳定, 出露较完整, 分布较广, 是硫铁矿、沉积铝土矿及煤矿产出层位, 矿产资源远景较大。据岩性组合特征, 以煤、泥岩或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消失划分上、下两个岩性段。

3.3 矿区矿产前景

中二叠统与上二叠统平行不整合面之上铁铝岩层较普遍;同时在相邻凤山杭东、福家坡已发现中、大型硫铁矿床及多处煤矿点, 矿区与广西平果特大型铝土矿床同处右江再生地槽, 矿两者的沉积型相同, 都在合山且底部, 古地理、古地貌相同, 含矿岩系同属局限海台地沼泽环境。综合上述, 区域成矿条件好, 在本区寻找硫铁矿、沉积型铝土矿和煤矿等矿产有较好的前景。

4 找矿标志与找矿靶区

4.1 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硫铁矿为沉积型矿床, 赋存于中二叠统与上二叠统平行不整合面之上合山组底部的铁铝岩 (层) 。煤矿赋存于上合山组中下部的灰岩、燧石灰岩及泥岩中。寻找硫铁矿 (褐铁矿) 、铝土矿的有效标志是铁铝岩层;煤矿为含煤泥岩及煤线。

4.2 找矿靶区

根据“桂西地区斜坡相找金和盆內找硫铁矿 (褐铁矿) 、铝土矿”成矿模式, 凌云地台可划分更新-杭东找矿靶区、逻楼-大石板找矿靶区、金牙-明山找矿靶区和磨里-那爱坪-加尤找矿靶区。

4.2.1 更新-杭东找矿靶区

该区内广泛岀露百蓬组 (T2bf) 和合山组 (P3h) , 百蓬组 (T2bf) 二段为微细粒卡林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合山组 (P3h) 底部硅铝岩层是硫铁矿主要赋矿层位。区內已发现金矿 (化) 点两处、硫铁矿矿 (化) 点三处, 为一级金矿找矿靶区和一级硫铁矿找矿靶区。

4.2.2 逻楼-大石板找矿

该区内广泛岀露合山组 (P3h) , 合山组 (P3h) 底部硅铝岩层广泛岀现, 并见硫铁矿。区內硫铁矿矿 (化) 点三处, 其中交摩矿区已提交大一超大型勘探基地。矿区具备盆內找硫铁矿 (褐铁矿) 、铝土矿成矿环境, 为一级硫铁矿找矿靶区。

4.2.3 金牙-明山找矿靶区

该区内广泛岀露百蓬组 (T2bf) 和合山组 (P3h) 、百蓬组 (T2bf) 和合山组 (P3h) 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百蓬组 (T2bf) 二段为微细粒卡林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合山组 (P3h) 底部硅铝岩层是硫铁矿主要赋矿层位。区內环凌云地台断层发育, 区內已发现金矿 (化) 点三处。矿区具备斜坡相找金和盆內找硫铁矿 (褐铁矿) 、铝土矿成矿环境, 为一级金矿找矿靶区和二级硫铁矿找矿靶区。

4.2.4 金牙-明山找矿靶区

该区内广泛岀露百蓬组 (T2bf) , 在加尤北东岀露有合山组 (P3h) 、百蓬组 (T2bf) 和合山组 (P3h) 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百蓬组 (T2bf) 二段为微细粒卡林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合山组 (P3h) 底部硅铝岩层是硫铁矿主要赋矿层位。区內环凌云地台断层发育, 区內已发现金矿 (化) 点五处、硫铁矿矿 (化) 点一处。矿区具备斜坡相找金和盆內找硫铁矿 (褐铁矿) 、铝土矿成矿环境, 为一级金矿找矿靶区和二级硫铁矿找矿靶区。

摘要:凌云地台大-超大型硫铁矿位于右江裂陷盆地凌云孤立碳酸盐台中, 硫铁矿产于晚二叠世合山组底部, 目前已发现矿 (点) 床8处, 其中大-趈大型矿床二处, 中型矿床二处, 矿区受东吴运动的影响, 形成海滨地带半封闭盆地, 经搬运—分解—沉积成矿阶段和右江凹陷成矿阶段沉积成矿, 因此研究其成矿与找矿意义深远。

广西凌云 篇2

广西省凌云县森林资源报告与开发

摘要 通过林权改革对凌云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对其中几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重点树种的数量、分布、保存原因及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树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广西凌云

一、概述

凌云位于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境内由山峦迭障,岩溶广布,属喀斯特地貌。全县总面积306万亩,耕地面积16.75万多亩,其中水田5万多亩,旱地12万多亩。全县有荒山60多万亩,其中宜牧宜林荒山40多万亩。

凌云县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2%,自然植被属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全县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主要有香果树、福建柏、巴尾树等。经济树种有八角、油茶、油桐、板栗、核桃、蝴蝶果、麻竹、白毫茶等。其中八角以质量好、高产、高效著称广西;凌云白毫茶以品质独特,天然保健而驰名中外,被评为中国名茶。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红松、红椿、香樟、苦楝、酸枣、华木等。果树有柑、橙、桃、李、黄皮、枇杷、柿子、川木瓜等30多个品种,药用植物主要有金银花、何首乌、黄精、黄柏、山克根、昆明鸡、血藤等150多个品种。

二、自然状况

泗城镇地处凌云县城所在地,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土山面积193平方公里,石山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8180亩。全镇现辖15个村,5个社区,259个村民小组,298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37702人,其中农业人口26590人,居住着壮、汉、瑶3个民族。泗城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053年,宋皇朝就在这里设置了泗城州,辖滇、黔、桂三省边疆县地,为当时整个广西仅有的3个直隶州之一。历代为州、府、县建制之地,素有“书画之乡”、“满城功名门弟”之美誉。30年代,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三进三出凌云城,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全镇

主要经济林有八角、茶叶、酸梅、油茶、川木瓜、牛心李等。主要木材有杉木、椿木、栎类等80多个品种,全镇森林覆盖率76%。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峰峦峻秀的云台山,有怪石嶙峋、擂辟罄响的石钟山,有瑰丽奇绝、鬼斧神工的纳灵洞,有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澄碧河之父水源洞等。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准定位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大特色产业。该镇在种桑养蚕、石材加工、烟叶生产、油茶生产等优势产业下功夫,着力打造成为“专业村”。凌云县泗城镇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结合本地石山多的特点,组织群众大力种植速生、材质优良的乡土树种酸枣、苦楝树。2002年以来,该镇退耕还林28043.4亩,成活率保存率都达到林业主管部门要求的各项指标。同时,该镇又结合实施了国家公益林补助基金试点工程207521.7亩和农村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山顶公益林封山,山腰退耕还林,山下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的模式。这三个项目的配套实施,改变了石山区农村传统的取燃方式,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民增收。

三、凌云县林木种质资源

广西素有“世界八角之乡”美称,远销港澳、东南亚,全县拥有14.5万亩;凌云大红八角素称香料之王,是凌云最著名的特产之一,近年来八角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85%、世界的70%以上。凌云八角风格独特,果型比一般八角大,肉质肥厚,芳香特别浓郁持久。八角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香料,在医学上有寒温,理直止痛,止咳健胃的功效,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八角叶可制茴油,茴油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香料,特别是化妆品更离不开茴油。随着林种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内外市场对八角产品需求的增加,广西八角仍将保持增长的态势。正由于近两年广西八角产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广西八角价格也连年下跌,市场低迷。目前新鲜春八角农户收购价一般在0.7元/斤左右,干八角因品种、质量及干度的不同市场销售价格在2.5-4元/斤不等,这与2001年30-40元/斤的八角销售价格已有了天壤之

别。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除了广西的八角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外,近两年广东、云南的部分县市也在继续扩大八角的种植面积。然而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给这一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阴影。

酸梅,是高级保健食品,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脯、果丹皮、果汁、露、罐头等系列食品,是健胃、防暑良药。酸梅适应性强,北温带大部分地区都可栽种,经营管理上技术要求不高,是长效经济树种,单产高,果品深受人们欢迎,社会需求量大。酸梅有多种繁殖方法:、分根繁殖;

二、种子繁殖酸梅属蔷薇科(Prunu、mume)梅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植物,以果实清香味酸而得名。果实内含有柠檬酸、苹果酸和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等物质。酸梅具有生津止渴、安神、开胃健脾、消暑清热的功效,是目前国内外畅销的高级饮料。酸梅果加工成糖梅、陈皮梅、梅干,能治久泻、痢疾、伤寒。

油茶,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为我国原产乡土树种,已有2000 多年栽培历史。凌云油茶种植面积已达19万,茶油油色澄亮,香纯味正,因营养丰富,素称食用油之王。茶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可媲美橄榄油。油茶在山区种植,不与粮棉争地。而且它耐旱,易成活,也不需要打理,是一种易种植的经济作物,尤其适合在广西高山上种植。它的缺点是产量低,出油量少。但正是由于这种缺陷,导致茶油的价格昂贵,大力发展油茶,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保障粮油安全,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杉木和松木。杉木和松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材树种。在广西中南部、北部都有种植。它可以很好的与桉树混种,但桉树比例不宜超过30%。这两个树种成材年限较久,而且为了防御过分砍伐,凌云县林业局限制了砍伐年限,杉木必须种植28年、松木24年才能砍伐。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是较好的家具用材。松木相对来说生长得较快,木质酥松一些,价格也较便宜。

茶叶。主产于广西凌云县四季云雾缭绕的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之自然无公害而特具风味,成为茗中上品。

广西茶叶在继续巩固种植面积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浪伏有机茶又获得了国家质量QS认证,有17个茶样在2006年“桂茶杯”评比中全部获奖,其中2个金奖。年产干茶近2000吨,产值达6000万元,为茶农人均增收65元。引进区外资金2500万元建成红茶生产线,年可生产出口红茶6000吨,产值突破9000万元。

麻竹。麻竹是凌云县传统经济林种之一,在凌云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竹笋是凌云县久负盛名的特产之一,营养特别丰富,是一种高纤维素,低脂肪又富含氨基酸的绿色食品。

四、凌云县林木资源开发与利用

凌云县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较偏、经济发展程度约束、交通限制等原因,目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六点要求。一要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圃建设进程,尽早培育出优质良种油茶苗木。二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示范样板林。三要抓好新造林抚育追肥等管理工作,适时抚育追肥,有效巩固造林成果。四要积极探索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五要强化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六要研究并把握好相关政策,加强联系协调与沟通,营造项目实施良好大环境。

对用材林的开发利用需要注意几点,首先,鼓励种植,由于用材林的成长年限较久短时间不能给人民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固定泥土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要鼓励种植。其次,要严格把关砍伐政策,禁止非法砍伐,提前砍伐。再次,较好的利用土地资源,用材林一般可与其他树种混种,这样即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可以使树种相互促进生长,还可以得到双倍经济效益。

凌云的茶叶扬名千里,尤其白毫茶是茶中佳品。我认为茶叶可以成为凌云的支柱产业,应该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一是立足高远,做好“大品牌、大产区、大市场”的文章;二是创新体制,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三是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兴茶能力;四是搞好规划,狠抓茶源培植;五是完善服务体系,为茶叶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六是进一步加强茶文化建设和经营,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

八角分布的地区不多,主要在中国、越南、泰国北部,而广西凌云占全国八角产量85%,因此它的市场很大,很有发展前景。但目前凌云的八角还只是限于初级加工,且价格不稳而且便宜。开发八角的经济价值应该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首先要优化品种,广西现在种植八角10多万亩,品种各异,优化品种可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其次,扩大规模走产业发展之路,这样即可以稳定价格和产量,又可以增加村民的积极性和收入。再次,引入投资和先进技术,将八角进行细加工再出售,这样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等。

五、林木资源保护对策与建议

完善制度,限制采伐。凌云县是广西省的两个自制县之一,在很多方面都有优惠政策。比如在树木砍伐这一方面就有很多的政策的漏洞。除了每年政府规定需要的木材产量之外,对于剩余的木材可由县自由办理砍伐证砍伐,这样过于自由的政策给私人砍伐钻了很大的空子,一些木材走私犯专门找偏远地区的贩卖木材,从中获利。当然人民的安全和法制意识也需要提高,自然灾害的预防、自救意识需要更好的宣传。

明确森林的使用权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这也是我们本次林改活动的真正目的。凌云县地广人稀,从我们工作的经验可得知一般一户人家有三百亩林地。更重要的是很多边界地区存在争议地,这起源于中国60-70年代,集体经济时期后期,当时的分地办法就是先占先得,而且杂乱无章,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成了今天的局面。对于争议地一般人们不敢做长期打算,怕有变故,导致林地荒芜。

调整农民收入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凌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很低,主要是靠卖木材、茶油、八角等维持家计,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价格受压迫经济收入更加少,再者就是去城里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如果开发其他产业,比如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天然的环境。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或引入其他的经济作物和调高价格,避免人民将砍伐树木当成主要的经济来源,森林资源从根本上得到有

效地保护。

深度开发森林资源,将粗加工转化为细加工。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再生时间较长,比如用材林,25-35年才能达到最佳砍伐期。因此必须将资源细加工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而不是多而廉,大量出售原材料。细加工需要引入投资和技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对整个凌云来说无疑不是促进其经济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好办法。

上一篇:多功能互补下一篇:桑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