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播玉米

2024-05-15

复播玉米(精选五篇)

复播玉米 篇1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阿克陶县加马铁列克乡二村四小队,试验地前茬作物小麦,中性土壤,肥力中上水平,灌排方便,保水性能良好。拖拉机耕地后震压耱地,人工平地。播前亩施农家肥5 t、磷酸二铵50 kg。

1.2 参试品种

冀单32号、旺禾18号、新京早8号、石玉905、和单1号,以新玉9号作对照。

1.3 试验方法

采取区试和示范同步进行的方法,随机排列,重复三次。试验地净面积584 m2(长40.0 m,宽14.6 m),行距60 cm,株距25 cm,总面积902.5 m2,试验地四周均设保护行。

按亩保留4500株播种,机械覆膜(采用140 cm宽膜覆盖,一膜4行),人工点播,每穴3粒。试验田管理与大田相同,全生育期共追肥2次,中耕除草3次,灌水5次。由于当地品种在拔节期发生虫害,打防虫药乐斯本2次。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石玉905生育期85天,比对照早熟7天;和单1号生育期82天,比对照早熟10天;新京早8号生育期95天,比对照晚熟3天;冀单32号生育期97天,比对照晚熟5天;旺禾18号只有75%达到成熟。

2.2 生育性状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以新京早8号植株最高,以下依次为冀单32号、旺禾18号、新玉9号、石玉905、和单1号;双穗率以冀单32号最高,以下依次为旺禾18号、新京早8号、新玉9号、石玉905、和单1号;冀单32号、旺禾18号、新京早8号无黑穗病和玉米螟发生。

2.3 产量成因、室内考种和经济性状比较

从表3室内考种情况来看,穗长旺禾18号为22.5 cm最长,其他依次为冀单32号、新京早8号、新玉9号、石玉905、和单1号;穗粒数以冀单32号最高(610粒),其他依次为新玉9号、新京早8号、旺禾18、石玉905、和单1号;千粒重以冀单32号最高(330 g),其他依次为新京早8号、新玉9号、旺禾18号、石玉905、和单1号。

2.4 产量结果调查

根据试验各小区实际产量测定,冀单32号居第一位,折合亩产629.8 kg,比对照增产20.6%;旺禾18号、新京早8号、石玉905、和单1号分别比对照减产10.3%、24.2%、54.0%、76.0%(见表4)。

3 结论

复播玉米 篇2

关键词 玉米;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02

玉米生长除必须的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外,还需要钙、铁、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如果玉米缺铁,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心叶症状重;严重时心叶不出,植株生长不良生育延迟,甚至不能抽穗;缺锌,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枕重叠,顶端似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空秆多,果穗缺粒秃尖,甚至整株死亡;缺硼,幼叶展开困难,叶脉间呈现宽的白色条纹,茎基部变粗,变脆,严重时雄穗生长缓慢或很难抽出,困穗的穗轴短小,果穗畸形,籽粒行列不齐,着粒稀疏,籽粒基部常有带状褐疤;缺钙,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叶缘白色斑纹并有锯齿状不规则横向开裂,顶叶卷呈“弓”状,叶片粘连,不能正常伸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地址与环境:试验安排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依克沙克村。供试作物:品种为当地主栽玉米品种新玉57号。供试肥料:氮肥(尿素46%)、重过磷酸钙(五氧化二磷46%)、硫酸钾(氧化钾50%)、铁肥(铁13%)、锌肥(锌34.5%)以及硼肥(硼15%)。

1.2 肥料施用方法和用量

磷肥、钾肥、铁肥、锌肥和硼肥全部作底肥,根据土壤类型氮肥的30%做底肥,70%作追肥,追肥分2次施用。施肥时,把纯养分量折算成实际肥料施用。

1.3 试验处理

处理内容:不施肥区(空白对照),为对照1;肥底区(施肥最佳的氮磷钾肥料),为对照2。氮、磷、钾+铁(2.5 kg/667 m2)、氮、磷、钾+锌(1.5 kg/667 m2)、氮、磷、钾+硼(500 g/667 m2)。

硫酸钾做硫肥,故需保证各处理钾肥等量。

该试验设计是氮、磷、钾、铁、锌和硼6个因素、5个水平。

1.4 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试验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试验小区的形状为长方形,宽度3.2 m,长度7 m小区面积22.4 m2。

标准施肥量尿素30 kg/667 m2、重过磷酸钙20 kg/667 m2、硫酸钾5 kg/667 m2),铁(2.5 kg/667 m2),锌(1.5 kg/667 m2),硼(500 g/667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比对照,氮、磷、钾+铁、氮、磷、钾+锌、氮、磷、钾+硼处理增产量分别为16.14、13.88、16.08 kg,增产率分别4.7%、5.9%、4.6%,增纯收入分别4.08、4.02、13元。

2.2 玉米生长过程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中量元素肥料对复播玉米具有促进生育进程的效果,玉米早抽雄2 d、早吐丝2 d、早成熟3 d。中量元素肥料对玉米增产、节水、抗旱效果也十分显著。

2.3 结实率分析

施用中量元素肥料有利于改善复播玉米经济性状。每穗实粒数分别平均增加1.08粒,结实率分别提高1.02%,有效秸秆量每667 m2增加3%~4.2%。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复播玉米上施用中量元素肥料有比较明显增产效果,但饲料品质、抗旱、节水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春小麦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篇3

1 春小麦栽培技术

1.1 整地

小麦地前茬为棉花, 播前要求灭茬整地, 耕深达到一定深度, 做到不漏耕、不重耕, 使土壤表面平整、细碎, 上松下实, 有利于保墒保证, 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播前用40%燕麦畏随喷随耙, 晾一昼夜后进行播种, 播深4~5cm。

1.2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净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纯度98%的新春14号种子。每100kg种子用40%拌种双150g进行干拌, 并充分拌匀, 堆闷4~6h后进行播种[1]。

1.3 播种

2009年3月27日采用机械播种, 播种量为375kg/hm2。采用120cm打埂器作业, 埂宽20cm;每台播种机24行, 行间距14cm。株行距15cm, 做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镇压确实。

1.4 科学施肥

1.4.1 基肥。

播种前,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足基肥, 犁地前施有机肥30t/hm2、磷酸铵120~150kg/hm2、尿素75~120kg/hm2, 增施硫酸钾45~75kg/hm2作基肥, 以全耕层施入较好。

1.4.2 种肥。

播种时通过播种机带磷酸二铵75~105kg/hm2作种肥, 为小麦苗期增补营养。

1.5 合理灌水

播种后, 每50m左右修1条毛渠[2]。4月2日浇头水, 浇水前追施尿素225kg/hm2。5月2日灌二水, 灌水量1 200m3/hm2左右。浇二水前追施尿素150kg/hm2。5月15日浇三水, 浇水前施尿素75kg/hm2。5月30日浇四水, 浇水前追施尿素75kg/hm2, 7月5日浇五水。

1.6 除草与化控

在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 用二甲四氯3kg/hm2、矮壮素2.25kg/hm2对水450kg/hm2喷雾进行化除和化控。

1.7 适时收获

7月15日进行机械收割, 此时为小麦完熟期, 小麦千粒重最高, 品质好, 但在收获前要去杂, 小麦收好获及时晾晒, 做到单收单储。

2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2.1 播种前管理

小麦收割前5~7d灌麦黄水1 050m3/hm2, 犁地前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施尿素120kg/hm2、磷铵225kg/hm2、农家肥22.5t/hm2作基肥, 深翻入土, 全耕层施入。

2.2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用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中原单32。播种前, 晒种1~2d, 每100kg种子用拌种双150g干拌种, 堆闷12h后播种, 以防玉米瘤黑粉病危害。

2.3 播种

用种量75kg/hm2, 播种4~5粒/穴, 播种深度3~4cm, 覆土厚度2cm。选用70cm的地膜进行覆盖, 一膜二行, 平均行距50cm, 株距24cm, 保苗株数7.95万株/hm2左右。7月15日播种。

2.4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进行放苗, 并苗查补种。苗期耕翻2次, 耕深12~15cm。复播玉米长至6~7片叶时, 结合中耕松土追尿素225kg/hm2。间隔15~20d, 全生育期共浇水3水。并头水前进行揭膜促进玉米气生根下扎, 增强抗倒伏能力[3]。

2.5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 搞好秋翻冬灌;开春后及时铲除玉米田边埂及林带杂草, 用专性杀螨持等药剂, 对玉米田块四周进行药剂封闭, 及时切断玉米叶螨来源;在中后期发生玉米叶螨为害的地块, 将下部受害叶片打掉, 集中带出地外掩埋, 并随即浇水, 保持田间湿润。玉米螟防治, 可在春季4月中旬前集中碾压、焚烧玉米秸秆, 或采用BT、爱呋叮等农药封闭场院玉米秸秆堆、嗽叭口期灌心的方法进行防治。也可在迁飞期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等[4]。

2.6 收获

青贮玉米于10月2日左右收获。

摘要:阐述了春小麦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模式, 并介绍了该模式下春小麦、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小麦,青贮玉米,复播,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水柱, 任怀民, 张献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8) :87.

[2]杨进有, 曹秀霞, 杨有贵, 等.小麦套种玉米经济效益及其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1) :107, 109.

[3]白栋才, 师介景.谈“小麦套种覆膜玉米”的带田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0 (5) :1-3.

复播玉米 篇4

KWS6333由德国KWS种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杂交选育而成,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引入新疆试验种植,2010—2011年进行复播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极早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自治区生产试验。该品种熟期早、性状稳定、稳产性好,2014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特征特性

KWS6333属极早熟品种,生育期(出苗—成熟)南疆复播约82.7 d,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绿色,叶片数17片,茎浅紫色,茎粗2.4 cm,雄穗分枝4~5个,花粉量大,护颖绿色,花药紫红色,花丝紫红色;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36.4 cm,穗位86.9 cm;果穗长锥型,苞叶松紧适中,脱水速度快;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白、红色各一半,穗长15.5 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28.9粒,千粒重252 g左右。

3 产量表现

KWS6333参加新疆自治区极早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012年折合产量509.8 kg/667 m2,比对照新玉10号增产21.2%;2013年折合产量485.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28%;两年平均产量495.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6.8%。在2013年新疆自治区极早熟组玉米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20.2 kg/667 m2,比对照新玉10号增产17.1%,田间表现性状稳定,丰产稳产性好、抗倒性强。

4 南疆复播种植技术要点

4.1 播前准备与播种

4.1.1 种、肥准备

到正规网点购买KWS6333种子及肥料,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

4.1.2 前茬处理与播前准备

南疆小麦—玉米复播田,在前茬小麦收获前7 d左右浇麦黄水,一水两用。麦收后及时拉运,清理田间麦草。施底肥磷酸二铵20~25 kg/667 m2,立即耕翻;边翻地,边整地播种。

4.1.3 喷施除草剂

采用90%禾耐斯喷雾处理土壤,以防除田间杂草。

4.1.4 抢墒播种,合理密植

采用覆地膜宽窄行种植,行距30 cm×70 cm或40 cm×60 cm,建议采用单粒点播技术播种。一般KWS6333适宜密度6 000株/667 m2左右。

4.2 苗期管理

显行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中耕深度15 cm左右,护苗带6~8 cm,确保中耕质量,严防埋苗、铲苗。在玉米4~5叶期使用40%阿特拉津(莠去津)喷施土壤表面,防除杂草。

4.3 穗期管理

灌水前可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25~30 kg/667 m2。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灵活灌水,头水一般在6~7叶期进行,之后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进行灌水。

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和玉米螟幼虫孵化盛期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加细沙制成毒砂进行灌心,或者用速杀特药剂喷施防治。

4.4 花粒期管理

4.4.1 肥水管理

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田间不能出现干旱,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灌水,同时应根据土壤和生长情况随水追施尿素5~10 kg/667 m2,直至进入蜡熟期,尿素追肥量达到30~35 kg/667 m2,至玉米生理成熟方可停水。

4.4.2 防治虫害

对红蜘蛛、叶蝉、双斑萤叶甲的防治,可采取如下方法:(1)采用药剂点片防治;(2)适期用药,突出一个“早”字;(3)为兼治二代玉米螟,杀螨剂与吡虫啉混合喷雾;(4)红蜘蛛发生严重时,可用异丙磷乳油加细沙配成毒土,傍晚时撒于玉米行间,每4~6行撒施一行,此药毒性高、气味大,施药时应注意安全。

4.5 机械收获

适时晚收是保证产量的重要环节,正常情况下,KWS6333玉米达到生理成熟(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后,籽粒含水量降至30%以下收获较为适宜。

复播玉米 篇5

1 茬口安排

早熟马铃薯在1月下旬至2月初播种, 6月上中旬收获, 收后复播夏秋大白菜;玉米4月中下旬育苗, 5月上中旬移栽, 10月收获, 收后在其行上复播蚕豆;蚕豆11月上中旬播种翌年3月下旬收获。马铃薯套种玉米总植带宽1.8 m, 其中马铃薯带0.9 m, 种植2行, 收后种夏大白菜;玉米带0.9 m种植2行, 单株定向移栽, 地膜覆盖, 收后种蚕豆。

2 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的适宜品种, 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 结薯集中, 薯块大, 产量高, 商品性好[1,2]。为争取上市季节及接茬, 威宁地区可选择早熟的费乌瑞它。

2.2 选地整地

马铃薯栽培宜选用疏松、肥沃的土壤, 尤以半砂壤土为好, 最忌板结田。同时还要选用前作未种过番茄、辣椒、茄子的田块, 最好选前作是稻科及根菜类的田块, 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性良好、肥力中等的砂壤土。整地前施足基肥, 一般施有机肥15.0~22.5 t/hm2、磷肥750 kg/hm2、高浓度复合肥450 kg/hm2。此后进行翻犁碎土, 平整后播种[3]。

2.3 适时播种

早熟马铃薯一般在农历12月或1月播种, 种植时采用双行挖窝起垄净作方式种植, 要求按行距80 cm, 株距20 cm, 开沟种植, 种植6.0万窝/hm2。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地膜覆盖种植, 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 确保出苗。

2.4 田间管理

在苗齐后进行1次深中耕, 以消灭田间杂草;苗高15 cm时结合追肥进行浅中耕小培土;封畦前进行第2次浅中耕大培土。马铃薯水分管理的原则是前促后控, 而且费乌瑞它需肥水, 因此前期早浇水, 促幼苗早发, 开花后酌情浇水, 使其地下部协调生长[4]。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 特别是晚疫病。可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瑞毒霉等轮换使用, 隔15 d喷1次, 连喷3次。

2.5 及时收获

终花后30 d左右, 主花序基部角果呈枇杷色, 种皮呈黑褐色或黄色时, 为适宜收获期, 即8成熟、10成收, 应及时收获。自然成熟或割秧后, 选择土壤湿度低、天气晴朗时收获。

3 玉米育苗移栽高效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玉米应选择中熟或中偏晚熟的杂交高产品种, 如黔单2号、渝单8号、屯玉1号、登海11、川单15号、农大3138、正红6号、正红2号、正红115等品种。威宁地区一般选用高产、中熟的黔单2号等。

3.2 播种育苗

为便于及时接茬, 在蚕豆收获就及时育苗, 一般在4月上中旬即清明前后为好。播前晒种2 d, 若是前后茬紧, 可采用玉米软盘或肥团育苗移栽。在紧靠大田地块选择背风向阳的地块制作苗床, 用30%优质营养土+70%优质农家肥加水浸透后, 捏成拳头大小的营养球, 每个营养球播1粒种子摆齐盖土, 浇透水后盖膜。出苗阶段要保持床土湿润, 出苗后要及时破膜。对旺长的要及时挪团断根, 蹲苗促壮[5]。

3.3 适时移栽

当玉米苗龄25~30 d、叶龄4叶左右时开始移栽, 大小苗分级、定向移栽。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 移栽的前一天苗床要浇透水, 起苗要少伤根, 多带土。采用双行挖窝单株定向移栽, 窝距30 cm, 栽植6.75万株/hm2左右, 栽后要浇透水, 栽后覆土保墒, 并及时盖膜、破膜。

3.4 田间管理

要及时中耕培土, 早施苗肥、重施穗肥、抽穗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 根据土壤墒情, 灌浸沟水, 保持土壤湿度, 雨后及时排水。用粉锈宁防治锈病;玉米大小斑病发病初期用多菌灵防治;用杀虫双大粒剂或水剂防玉米螟;用乐斯本防治地下害虫;用吡虫啉防治蚜虫。成熟后及时收获。

4 夏秋大白菜高效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夏秋大白菜的种植, 生长都在高温季节, 要求选择耐热、耐病、早熟的品种。应选择适宜威宁县气候特征的兴滇14号、高抗王2号等耐热、抗病、高产适销品种。

4.2 选地整地

夏秋大白菜对地块、茬口选择比较严格, 要求旱能浇, 涝能排。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地, 且以葱蒜类、豆类、瓜类为最适茬口, 忌十字花科茬口。夏白菜生长旺盛, 对水肥需求大, 但不耐涝, 因此应采取重施基肥高垄种植的栽培方式, 在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清除杂草、残株, 早翻耕、细碎, 备好农家肥, 早做好播前准备。

4.3 播种

采用直播法播种, 一般用种量0.75~1.50 kg/hm2, 播种时采用双行挖窝株距35 cm, 施农家肥22.5~30.0 t/hm2、复合肥450 kg/hm2作底肥, 然后播种, 播后镇压, 有条件时上覆1层细沙, 以保全苗。播后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透水。

4.4 田间管理

齐苗后开始间苗, 共进行3次。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 实行最后一次定苗。结合间苗, 进行中耕、除草, 疏松土壤、增进土壤透气性。追肥以速效肥好, 定苗后可施尿素150~225 kg/hm2, 在大白菜结球至包心前重施1次追肥。水分管理上, 小水勤浇进行降温, 雨后及时排水[6]。及时喷药防治菜青虫、蚜虫, 预防病毒传播和软腐病。

4.5 及时收获

夏秋早熟栽培的大白菜生长期一般只有35~50 d。白菜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如采收过迟和对病害防治不及时, 易诱发病害而造成减产。

5 鲜食蚕豆高效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

大、生长期短的品种, 如日本大白蚕、慈溪大粒1号、大粒1号等。

5.2 适时播种

在收获玉米后11月上中旬就及时播种。采用双行挖窝种植, 窝距40~50 cm, 栽植1.5万株/hm2左右。用种量为60~75 kg/hm2, 播深控制在3 cm左右。

5.3 田间管理

蚕豆喜湿润但怕涝害, 灌水应掌握速灌速排, 切忌细水长流, 慢灌久淹。施足基肥, 苗期可追施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150~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左右。后期还要进行根外追肥。及时进行整枝打顶工作, 包括去除主茎、整枝疏苗、摘除顶心等。并适时防治病虫害。

5.4 及时采收

一般在蚕豆开花后25~30 d, 当豆荚表现饱满、籽粒呈现淡绿色、种脐尚未转黑时即可采收鲜豆, 可以分批采摘上市。

参考文献

[1]戴兴临, 汤洁, 张弢, 等.江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2) :188-190.

[2]温亚丽.河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种业导刊, 2010 (4) :23-24.

[3]乔奇, 陈龙华.脱毒马铃薯春作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3) :38.

[4]潘海虹, 曲淑萍, 敖永军, 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4) :106-107.

[5]马毅, 霍建中, 冯留锁, 等.鲜食糯玉米研究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8 (10) :2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复播玉米】相关文章:

与玉米有关的睡前故事-金色的玉米棒05-03

夏玉米04-23

玉米营养05-12

玉米农田05-19

玉米病害06-03

小麦玉米06-09

高二日记:玉米05-25

防治玉米范文05-16

制种玉米技术04-18

打玉米作文04-21

上一篇:司法原则下一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