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品种

2024-05-23

玉米小品种(精选七篇)

玉米小品种 篇1

1. 抚玉20

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以抚110为母本、抚2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于齐319×农大178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于丹360×铁9010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与对照辽单565同期,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97厘米, 穗位120厘米, 成株20~22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颖壳绿色。果穗锥形,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8.5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硬粒型, 百粒重40.2克, 出籽率79.1%。籽粒容重783.6克/升, 含粗蛋白9.82%、粗脂肪3.14%、粗淀粉71.14%、赖氨酸0.24%。中抗大斑病、茎基腐病, 抗灰斑病、丝黑穗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750.7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2.1%;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72.3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1.4%。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抚顺、铁岭、本溪、朝阳、阜新等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2. 丹玉606号

丹东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丹1133为母本、丹3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综合群体选系, 父本来源于旅大红骨集团37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与对照辽单565同期,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298厘米, 穗位122厘米, 成株19~20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9厘米,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6.8克, 出籽率80.3%。籽粒容重788.1克/升, 含粗蛋白10%、粗脂肪4.22%、粗淀粉72.59%、赖氨酸0.25%。高抗丝黑穗病, 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 感灰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768.1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4.7%;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711.2公斤, 比对照增产17.8%。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38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抚顺、铁岭、本溪、朝阳、阜新等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3. 铁研55

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以铁0102为母本、铁2444-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于Mo17×美国先锋杂交种P07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29天左右, 比对照辽单565早2天左右,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307厘米, 穗位122厘米, 成株19~20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短, 苞叶中, 穗长17.2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橙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8.3克, 出籽率81.5%。籽粒容重771.2克/升, 含粗蛋白9.12%、粗脂肪3.68%、粗淀粉73.38%、赖氨酸0.34%。感大斑病、灰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 高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 14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719.3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7.3%;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47.8公斤, 比对照增产7.3%。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8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抚顺、铁岭、本溪、朝阳、阜新等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4. 屯新1019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沈阳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以HY12为母本、吉85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外引种质选系, 父本来源外引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与对照辽单565同期,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白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98厘米, 穗位119厘米, 成株19~21片叶。花丝、花药、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中, 苞叶短, 穗长18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40.2克, 出籽率78.9%。籽粒容重768.6克/升, 含粗蛋白10.9%、粗脂肪4.17%、粗淀粉72.9%、赖氨酸0.26%。中抗大斑病、灰斑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 14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723.2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8%;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39.4公斤, 比对照增产5.9%。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抚顺、铁岭、本溪、朝阳、阜新等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5. 奇立科802

沈阳世宾育种研究所2005年以B57为母本、Y71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国外杂交种× (5003×7922) 选系, 父本来源 (340×5206) ×CX9801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96厘米, 穗位134厘米, 成株19~22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7.6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7.2克, 出籽率83.4%。籽粒容重743.3克/升, 含粗蛋白10.83%、粗脂肪4.07%、粗淀粉72.46%、赖氨酸0.33%。中抗灰斑病、茎基腐病, 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6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693.1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3.4%;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33.4公斤, 比对照增产20.8%。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6. 桥景607

大石桥市种子有限公司2005年以J54-2为母本、J22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美国杂交种×铁7922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丹340×黄早4改良系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298厘米, 穗位120厘米, 成株19~21片叶。花丝、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6.8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8.7克, 出籽率85.4%。籽粒容重760.1克/升, 含粗蛋白11.44%、粗脂肪4.1%、粗淀粉73.23%、赖氨酸0.3%。抗大斑病、茎基腐病, 中抗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 感灰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6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677.9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07.8公斤, 比对照增产15.9%。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300~3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7. 塔格702

沈阳谷雨种业有限公司2006年以T24为母本、F3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国外杂交种×京M647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国外杂交种×MO17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94厘米, 穗位111厘米, 成株18~21片叶。花丝、花药、颖壳绿色。果穗锥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8.3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2.8克, 出籽率84.1%。籽粒容重755.1克/升, 含粗蛋白10.65%、粗脂肪4.25%、粗淀粉72.5%、赖氨酸0.3%。中抗茎基腐病, 丝黑穗病, 感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86.6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4%;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75.1公斤, 比对照增产9.2%。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8. 联达128

郭志强、辽宁联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以阜黄56为母本、丹99长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铁9206×铁C8605-2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外引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305厘米, 穗位135厘米, 成株19~22片叶。花丝、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短, 苞叶中, 穗长19.4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41.3克, 出籽率81.1%。籽粒容重734.4克/升, 含粗蛋白10.52%、粗脂肪5.03%、粗淀粉72.7%、赖氨酸0.33%。中抗大斑病、灰斑病、茎基腐病, 抗丝黑穗病, 高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6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678.8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1%;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75.5公斤, 比对照增产9.3%。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8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弯孢菌叶斑病高发区慎用。

9. 大民399

盖州市辰禾种子有限公司2003年以J54-2为母本、C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美国杂交种×铁7922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丹598×J002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27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5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96厘米, 穗位118厘米, 成株19~21片叶。花丝紫色, 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锥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8.4厘米, 穗行数16~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6.9克, 出籽率85.5%。籽粒容重755克/升, 含粗蛋白9.91%、粗脂肪3.54%、粗淀粉73.56%、赖氨酸0.29%。中抗大斑病、灰斑病, 高感弯孢菌叶斑病, 感茎基腐病、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61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3%;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38.7公斤, 比对照增产10.6%。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10. 千松1 01

铁岭市铁南种子有限公司2006年以G224为母本、TY47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美国杂交种×美国杂交种1141P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 (丹598×340-1) ×340-1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317厘米, 穗位140厘米, 成株20~23片叶。花丝、花药、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8.2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3.9克, 出籽率83.4%。籽粒容重759克/升, 含粗蛋白10.7%、粗脂肪4.46%、粗淀粉73.09%、赖氨酸0.25%。中抗大斑病、灰斑病、茎基腐病, 高感弯孢菌叶斑病, 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81.4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3%;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77.2公斤, 比对照增产7.3%。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11. 良玉518号

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2005年以M54为母本、M5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美国杂交种×铁7922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 (丹598×昌7-2) ×丹598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29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3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82厘米, 穗位112厘米, 成株19~21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锥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8厘米,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42.5克, 出籽率84%。籽粒容重743.6克/升, 含粗蛋白9.76%、粗脂肪3.81%、粗淀粉73.46%、赖氨酸含量0.3%。中抗灰斑病、茎基腐病, 抗丝黑穗病, 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4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51.9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65.7公斤, 比对照增产5.2%。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38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2. 沈玉35号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种业有限公司2006年以AT801为母本、沈16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 (国外杂交种×478) ×9046选系, 父本来源国外杂交种×昌7-2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29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3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中。株型半紧凑, 株高293厘米, 穗位122厘米, 成株19~1片叶。花丝、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8.2厘米, 穗行数16~8行, 穗轴粉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3.3克, 出籽率84.2%。籽粒容重768.0克/升, 含粗蛋白10.64%、脂肪4.03%、淀粉含量74.04%、氨酸0.28%。中抗灰斑病、茎基腐病, 抗丝黑穗病, 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6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668.8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1%;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50.9公斤, 比对照增产4.6%。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3. 新丹336

辽宁辽丹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以B247为母本、B25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 (B73×C8605-2) ×B73选系, 父本来源MO17×国外杂交种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77厘米, 穗位109厘米, 成株19~22片叶。花丝、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短, 苞叶中, 穗长18.7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粉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9.8克, 出籽率84.1%。籽粒容重747.8克/升, 含粗蛋白10.18%、粗脂肪3.65%、粗淀粉73.38%、赖氨酸0.28%。中抗大斑病、茎基腐病, 抗灰斑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68.3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95.7公斤, 比对照增产3.1%。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8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14. 致泰3号

沈阳世宾育种研究所、大连致泰种业有限公司2005年以C H1387为母本、C H44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郑58×齐319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Lx9801×LD61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 与对照郑单958同期,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中。株型半紧凑, 株高300厘米, 穗位144厘米, 成株20~22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锥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8.8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8.4克, 出籽率84.5%。籽粒容重744.1克/升, 含粗蛋白10.3%、粗脂肪含量5.07%、粗淀粉71%、赖氨酸0.3%。中抗大斑病、灰斑病、茎基腐病, 抗丝黑穗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4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71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35.6公斤, 比对照增产2.2%。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5. 蠡玉37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5年以L5895为母本、L29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郑58与Mo17杂交、回交选系, 父本来源昌7-2×D981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浅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白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85厘米, 穗位134厘米, 成株20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短, 苞叶长, 穗长17.3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百粒重39.1克, 出籽率84.5%。籽粒容重723.1克/升, 含粗蛋白7.69%、粗脂肪4.24%、粗淀粉76.08%、赖氨酸0.26%。中抗大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 感灰斑病, 高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75.1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87公斤, 比对照增产6.5%。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弯孢菌叶斑病高发区慎用。

16.丹玉207号

丹东农业科学院2006年以自选系T257为母本、昌7-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 (浚205×7922) ×丹黄17选系, 父本来源外引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白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91厘米, 穗位139厘米, 成株20片叶。花丝、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中, 苞叶短, 穗长18.1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百粒重34.5克, 出籽率85.1%。籽粒容重734.8克/升, 含粗蛋白7.23%、粗脂肪3.03%、粗淀粉78.3%、赖氨酸0.26%。中抗大斑病、茎基腐病, 抗灰斑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4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55.7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70.7公斤, 比对照增产3.6%。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17.铁研58

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以铁0102为母本、铁032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Mo17×美国先锋杂交种P07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铁98042×铁7922二环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290厘米, 穗位129厘米, 成株21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绿色, 颖壳紫色。果穗锥型, 穗柄中, 苞叶中, 穗长15厘米, 穗行数12~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 百粒重35.7克, 出籽率84.4%。籽粒容重774.2克/升, 含粗蛋白8.78%、粗脂肪3.76%、粗淀粉75.88%、赖氨酸0.28%。高抗丝黑穗病, 中抗弯孢菌叶斑病, 抗灰斑病, 感大斑病、茎基腐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4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59.5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15.4公斤, 比对照增产11.7%。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8.锦玉29号

锦州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G285为母本、B29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郑58×MO17杂交、回交选系, 父本来源黄早四×热带血缘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279厘米, 穗位132厘米, 成株20~21片叶。花丝紫色, 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筒型, 穗柄短, 苞叶中, 穗长16.8厘米, 穗行数12~16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百粒重35.9克, 出籽率85.3%。籽粒容重769.1克/升, 含粗蛋白8.98%、粗脂肪4.96%、粗淀粉75.04%、赖氨酸0.24%。抗大斑病, 中抗灰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 高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69.4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29.4公斤, 比对照增产14.2%。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4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弯孢菌叶斑病高发区慎用。

19.石玉9号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以海55为母本、W314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478×330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 (W314×K36) ×W314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紧凑, 株高272厘米, 穗位128厘米, 成株21片叶。花丝、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锥型, 穗柄短, 苞叶中, 穗长17.5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百粒重35.9克, 出籽率85.2%。籽粒容重781.7克/升, 含粗蛋白10.15%、粗脂肪4.58%、粗淀粉72.78%、赖氨酸0.22%。抗大斑病, 中抗茎基腐病、丝黑穗病, 感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引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4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704.6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49.6公斤, 比对照增产8.3%。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密度为4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辽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20.郁青263号

铁岭郁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以07U11为母本、AM2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 (C8605-2×C7922) 与5003、9046、K14、7922、A801混粉综合选系, 父本来源丹598与丹340、营851、K12、C9010、昌7-2混粉综合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 与对照丹玉39同期,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317厘米, 穗位144厘米, 成株20~23片叶。花丝浅紫色, 花药紫色, 颖壳绿色。果穗锥形, 穗柄中, 苞叶长, 穗长18.6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8.8克, 出籽率82.8%。籽粒容重710.0克/升, 含粗蛋白11.16%、粗脂肪4.62%、粗淀粉72.5%、赖氨酸0.3%。抗大斑病、丝黑穗病, 中抗灰斑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19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666.6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增产12%;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96.9公斤, 比对照增产33.5%。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300~3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活动积温30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1.飞天129

沈阳市法库农业科学院、武汉敦煌种业有限公司2006年以法1778为母本、法982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 (5003×78599) ×A801选系, 父本来源铁9010×丹598红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 与对照丹玉39同期,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强。株型半紧凑, 株高315厘米, 穗位144厘米, 成株21~23片叶。花丝、颖壳绿色, 花药浅紫色。果穗锥型, 穗柄长, 苞叶中, 穗长19.5厘米, 穗行数16~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百粒重41.1克, 出籽率80.8%。籽粒容重736克/升, 含粗蛋白11.7%、粗脂肪3.86%、粗淀粉70.01%、赖氨酸0.2%。中抗大斑病, 抗灰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18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81.9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增产11.7%;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90.4公斤, 比对照增产25.7%。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000~3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活动积温30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2.辽单481号

辽宁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辽124为母本、辽166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7922×5003二环选系, 父本来源丹598与辽2355 (丹340变异株中自选的红轴硬粒系) 、瓦138、连87混合授粉后再与丹598回交选系。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29天左右, 比对照丹玉39早3天,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叶缘紫色, 叶片绿色, 苗势中。株型半紧凑, 株高334厘米, 穗位152厘米, 成株22~24片叶。花丝、花药、颖壳绿色。果穗锥型, 穗柄长, 苞叶长, 穗长17厘米, 穗行数18~22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4.1克, 出籽率80.7%。籽粒容重701.6克/升, 含粗蛋白11.36%、粗脂肪4.2%、粗淀粉72.34%、赖氨酸0.25%。中抗茎基腐病, 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 感弯孢菌叶斑病。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17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643.2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增产7.6%;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44.2公斤, 比对照增产21.7%。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3800株。

如何选育玉米品种 篇2

种子市场化运作, 为农民选购优质、高效玉米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使得新品中推广应用得到保障, 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逐年提高, 但有少数农民在选购玉米的品种上, 还存在盲目性, 具体表现在一是一味追求“新、奇、特”品种, 在没有充分实验的前提下, 盲目引种, 导致越区种植, 蒙受损失。二是盲从性, 自家种地看邻里, 别人买啥就买啥, 导致和自家地块不相适应, 造成减产。三是听命于某些商家虚假宣传、炒作、稀里糊涂选种, 得不偿失, 这几年上当受骗的农户大有人在。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选择玉米品种。如何选好玉米良种, 是关系到农业增收的关键问题。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

玉米的生长和当地的光照多寡息息相关。光照条件好的, 热量条件相对也会很好, 这样就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植株的光合作用就比较充分, 这就要选择生长期长一些的玉米品种, 有利于该品种的生长发育, 提高该品种玉米对于热量的有效吸收和存储, 相对延长玉米的成熟期, 使之能够转化成该品种玉米的粮食产量, 有利于提高粮食的转化率, 增加粮食单产和总产, 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玉米的质量品质, 使色泽和千粒重增加。如果当地热量条件较差, 我们就应该选择相对成熟期较早的玉米品种, 使该品种玉米在尽可能短的生育期之内, 能够尽可能多吸收一些热量资源, 提高光合作用, 有利于粮食的转化。

二、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

选择玉米品种, 也要因地制宜, 不可盲目跟风, 对于增产潜力较高的品种, 相对来说, 对于水肥和土地养分的需求也会相对较高, 而那些产量较低的品种, 对于水肥条件和土质的要求也会降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玉米品种时, 要根据不同的地块和生产条件去选种, 做到在稳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对于生产条件不是要求过高的品种, 做到稳中求高产。

三、根据前茬种植选种

玉米虽然是一种耐重茬的作物, 但是对于连年的耕种也会产生不利于品种生长的情况。如果能够了解不同品种的特性, 做到查漏补缺, 选择合适的同系列品种, 但是抗病性不同的品种, 就有利于下一茬的生长发育, 又能够不减产。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 最好不要超过四年种植, 否则往往会造成土质下降, 土壤中病菌残留量加大, 使种子出现退化的现象, 造成一定的减产和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现象的发生。

四、根据病害选种

各地由于气候、土质、降雨量、作物种植品种的不同, 又由于地温、养分的不同, 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各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种时, 要立足于当地生产条件的实际,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高产玉米品种。

五、根据种子外观选种

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产量的高低, 玉米1级种子 (纯度98%) 的纯度每下降1%, 其产量就会下降0.61%。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优质的种子包装袋为一次封口, 有种子公司的名称和详细的地址、电话;种子标签注明的生产日期、纯度、净度、水分、出芽率明确;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整齐一致。

六、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

我国由于地域广阔, 横跨好几个积温带, 由于各地常年积温情况不尽相同, 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玉米品种, 对于积温高的地区, 就要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 对于积温低的地区, 就要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对于雨水条件较好的地区, 可以适当选择高产的品种, 对于降水偏少的地区, 则可以选择相对较为抗旱的玉米品种。但是, 对于玉米品种的选择, 也不要盲目教条, 更需根据当地积温和降水条件, 综合进行判断评估, 选择综合性价比较高的品种, 做到有的放矢, 切不可存在从众心理, 盲目跟风,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篇3

试验地于2008年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科研站旱田园区, 前茬为小麦, 采取伏翻、秋耙、秋起空垄, 春施肥的方式, 每公顷施基肥270kg, 其中尿素90kg、磷酸二铵75kg、氯化钾60kg、生物钾45kg;种肥施磷酸二铵75kg/hm2;封垄时追施尿素90kg/hm2。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4行区, 行长10m、行距65cm, 株距25.6cm, 每小区面积26m2。栽培密度设计为6万株/hm2, 四周设保护区, 区间道1m。参试玉米品种:垦饲1号、龙育1号、高油115、高油106、吉饲8号、吉饲9号、吉单261、中原单32号 (CK) 、阳光1号 (参考CK) 共计9份材料。

5月9日人工穴播, 每穴3~4粒, 播后镇压, 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出苗后观察记载物候期和农艺性状, 于9月15日人工收获, 其中生物产量的测定方法为:收获每小区中间两垄13m2, 全部从茎基部3cm处割下, 测定其地上部的生物产量, 计算小区产量, 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干物质测定方法:取2株代表性样品称其鲜重, 取回后用烘箱105℃烘至恒重时称重, 称其干物质。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青贮玉米生育性状表现分析

通过生育性状调查可以看出:收获时高油115、吉饲8号和吉饲9号处在乳熟末期, 龙育1号处在乳熟中期, 阳光1号 (参考CK) 处在蜡熟中期, 其它几个品种达到蜡熟初期。

2.2青贮玉米产量分析

2.2.1 鲜重产量分析

除了高油106 (鲜重63.3t/hm2) , 所有品种的鲜重均高于对照 (65.6t/hm2) , 增产幅度为0.9%~27.6%, 排在前几位的品种依次是吉饲8号 (83.7t/hm2) 、吉饲9号 (78.5t/hm2) 、龙育1号 (76.8t/hm2) 、垦饲1号 (75.1t/hm2) 和高油115 (71.5t/

undefined

hm2) 。

2.2.2 干物质产量分析

所有品种的干物质产量均高于对照 (干物质19.2t/hm2) , 增产幅度为11.2%~28.1%, 排在前几位的品种依次是吉单261 (24.6t/hm2) 、高油106 (24.3t/hm2) 、龙育1号 (24.0t/hm2) 、阳光1号 (23.1t/hm2) 和高油115 (23.0t/hm2) 。

2.2.3 营养产量分析

所有品种的营养产量均高于对照, 增产幅度为15.5%~42.4%, 排在前几位的品种依次是吉单261、高油106、龙育1号、阳光1号和垦饲1号。

2.3对产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9个青贮玉米的鲜重、干物质产量和营养产量用新复极差测验 (LSR法) 进行统计分析。

2.3.1 对鲜重进行统计分析

吉饲8号、吉饲9号、龙育1号和垦饲1号增产极显著;吉饲8号和吉饲9号对阳光1号增产极显著, 龙育1号和垦饲1号对阳光1号增产显著。

2.3.2 对干物质产量进行统计分析

除了吉饲8号, 所有品种都增产极显著;吉饲8号增产显著。

2.3.3 对营养产量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品种都增产极显著;吉单261对阳光1号增产显著, 吉饲8号对阳光1号减产显著。

3小结

a.吉饲9号和龙育1号的鲜重、干物质和营养产量均较对照增产极显著, 建议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但由于熟期偏晚, 建议搭配种植阳光1号或活秆成熟的商品玉米, 以提高青贮质量。

b.垦饲1号和吉单261的鲜重、干物质和营养产量均较对照增产, 高油106虽然鲜重略低于对照, 但是干物质和营养产量均较对照增产极显著, 这3个品种熟期适宜, 建议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玉米品种(系)对比试验 篇4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于2012年设在黑龙江省尖山农场科技园区, 土壤为淋溶黑钙土, 有机质含量35%, pH值为6.68, 前茬大豆, 地势平坦、无药害, 秋深松1遍, 耙2遍, 秋施肥起垄, 垄距1.1m, 公顷设计保苗9万株, 公顷施肥磷酸二铵200kg、尿素200kg、钾肥50kg作种肥, 苗期机械深松1遍, 中耕2遍, 追施尿素100kg/hm2。

供试玉米品种 (系) :德美亚1号、龙单36-KF9002、龙单36-KF9354、龙单36-9329、龙单36-6001、播乐、登海19号、克24、垦单24号、引744、W902A、W901、新美龙4号、丰单3号、38P05、克单14号、登海20号。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 重复1次, 种植密度9万株/hm2。4月26日播种,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喷洒乙草胺1.5kg/hm2, 噻吩磺隆40g/hm2。缓解药害;在玉米2叶1心期叶片喷洒。在玉米7~11片时 (可见叶) 对玉米进行控旺补充营养, 预防病害处理。在玉米大喇叭期 (14片叶前) 对玉米进行预防玉米螟, 蚜虫和追肥。

2试验结果与分析

a.龙单36-KF9002生育期113d, 穗呈柱形, 硬粒, 百粒重36.4g。子粒顶圆, 质地坚硬, 品质好, 熟相与德美亚相近, 芯轴白色, 粒黄饱满, 公顷产量14743.2kg。比对照增产6.55%。收获前穗下垂, 穗柄韧性强, 秆强不倒。较适合密植。

b.龙单36-KF9354子粒蜡熟中期, 穗柱形, 子粒马齿型, 粒黄轴白。百粒重32.2g。先期叶片呈黄绿色舒展, 长势齐。后期脱水快, 棒大, 秆强不倒, 收获前, 秆尖部分折断, 穗下垂。株高达3m, 较抗大斑病。

c.龙单36-KF9329子粒乳熟中期, 穗锥形, 粒马齿形, 呈黄色, 轴红色, 苗期叶色深绿, 叶片舒展, 株高整齐, 长势缓慢, 后期长势快, 株高达3.4m, 但发育较晚, 抽雄较对照晚8d。收获前, 雨后穗下垂, 皮略张开。秆尖部分折断, 秆强不倒, 叶柄韧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

d.龙单36-KF6001生育期116d, 比对照早, 穗锥形, 硬粒型, 橙色, 轴红色。百粒重29.4g, 苗先期长势快, 叶片上举, 后期秆虽细但不倒, 穗不垂下, 叶柄韧性强, 穗皮略张开, 无空秆, 易于机械收获。

e.播乐子粒蜡熟晚期, 穗锥形, 半马齿, 粒橙色, 轴红色, 百粒重28.9g。苗期叶片不舒展, 卷曲, 呈灰绿色, 长势缓慢, 后期因气生根不匀易倒, 不抗倒伏。穗下垂, 穗柄韧性强, 不掉穗。

f.登海19号子粒蜡熟中期, 穗柱形, 硬粒里黄轴白, 百粒重23.6g。苗期株高整齐, 叶片卷曲不舒展, 呈灰绿色。后期穗上部秆弱易折, 穗不下垂, 穗柄因冻而脆, 皮略张开。瘤黑粉病较重。

g.克24子粒蜡熟中期, 穗锥形, 半马齿, 轴红色, 百粒重25.8g。苗期株型收敛, 叶片灰绿色, 丝黑穗病较重, 气生根弱, 较少, 秆细, 穗上部易折, 有轻度倒伏现象, 不利收获。先期子粒灌浆快, 后期脱水慢, 穗垂下。

h.垦单24号子粒蜡熟晚期, 穗锥形, 半马齿。粒呈橙色带红点, 轴红色, 百粒重20.4g。苗期长势不齐, 叶片窄, 黄绿色, 卷曲不舒展, 子粒脱水快, 穗垂下, 皮略张开, 叶柄韧性强, 不掉穗。秆强, 利于机械收获。

i.引744子粒蜡熟晚期, 穗呈短锥形, 半马齿, 粒暗黄色, 轴红色, 百粒重24.2g。苗期株高整齐, 较对照矮, 颜色灰绿, 后期秆不强, 易在穗上部折断, 穗垂下而且穗位矮, 不利机械收获。

j.W902A子粒达蜡熟中期, 穗柱形, 粒黄轴白, 粒大, 百粒重达38g。苗期长势齐壮, 叶片灰绿舒展上举, 棒大, 穗位高, 气生根少, 有轻度倒伏。皮略张, 叶柄脆。产量高, 达17659.5kg。比对照增产27.63%。

k.W901子粒蜡熟晚期, 穗柱形, 硬粒, 品质好, 粒橙色, 轴白色。百粒重28g。熟相与德美亚相近, 苗期绿色, 因土地低洼长势不齐、矮小, 高岗地长势齐壮。后期起身快, 秆强, 穗位高, 不下垂, 皮略张开, 叶柄韧性强, 利于机械收获。脱水快棒大, 比对照产量略低。

l.新美龙4号子粒乳熟中期, 穗粗, 锥形, 中齿, 百粒重32.2g。粒黄, 轴红色, 较粗, 秃尖长。苗期整体长势不整齐, 受低洼地影响较大, 叶色深浅不一, 不耐涝, 后期因气生根弱易倒, 穗位高, 下垂, 穗柄韧性强, 不抗倒伏脱水慢, 不利收获。

m.丰单3号子粒乳熟晚期, 半马齿, 粒呈轴红, 百粒重28g。苗期长势较对照稍矮, 颜色黄绿色, 后期秆强, 穗下垂, 皮略张开, 叶柄韧性强。但弱苗易倒, 脱水慢。较利于收获。

n.38P05子粒蜡熟早期, 穗柱形, 中齿, 粒黄轴红, 百粒重29.7g, 苗期叶片灰绿卷曲, 后期颜色深绿, 与德美亚相近, 长势齐壮, 叶宽, 上部叶片上举, 穗垂下。皮略张开, 叶柄脆。秆强不倒, 利于机械收获。

o.克单14号子粒蜡熟中期。粒暗黄马齿型, 红色, 百粒重38.9g。苗期长势整齐, 黄绿色, 后期秆上部易折, 穗下垂, 皮略张开, 叶柄韧性强。但产量较高, 达16630.7kg, 比对照增产20.19%。

p.登海20号子粒蜡熟中期, 穗锥形, 半马齿, 粒暗黄, 轴白色, 百粒重23.9g。苗期长势不齐, 弱小, 颜色深浅不一, 抗逆性弱。后期茎秆尖部易折, 穗下垂, 皮略张开, 叶柄韧性强, 较易收获。

3小结

玉米品种的科学选用 篇5

1 科学选种

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合的品种

应按正常年份来选择不跨熟期、跨区域的品种, 这样能够保证品种正常成熟, 也会提高产品质量。选定品种后, 要确保提高产品质量还要做到科学灌水、施肥, 加强田间管理。玉米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就是霜前充分成熟。玉米的成熟有三个生理阶段, 分别是乳熟、蜡熟和完熟。玉米的乳熟期一般在抽丝5 d以后开始, 这段期间内籽粒内含物呈乳汁状或浆状, 很容易挤出,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冒浆。乳熟期一般持续15~20 d, 籽粒体积达到最大的时候是乳熟末期, 干物质累积量约占总量的70%, 含水量大于50%。接着就是蜡熟期, 籽粒内含物呈浆糊状或蜡状, 可以用力挤出, 这是人们常说的定浆。蜡熟期一般持续l0~15 d, 籽粒干重达到最大的时候是蜡熟末期, 含水小于40%, 本品种应有的外观特征也已经出现, 用手指划会有划痕, 但不会破,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盖。然后进入完熟期, 籽粒干物质累积已经基本停止, 逐渐脱水变硬, 但部分有机物会继续转化为淀粉。

1.2 选用优质高产的品种

玉米生产的基本目标就是做到优质高产。不同的玉米品种生育期也是不同的, 产量潜力也是不同的。玉米质量与品种选择、栽培方法、种植区域及加工贮藏条件密切相关。

1.3 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玉米的抗逆性包括耐旱性、耐低温性、耐瘠薄性和抗病性等。品种一般具备抗逆性强的特点是出苗快、苗壮。从雄穗散粉到雌穗抽丝的这段时间不长、授粉结实好。大斑病在田间自然发生小于2级, 丝黑穗病不高于3%且茎腐病较轻。还伴随着特征如, 群体边行有双穗, 中间不空秆等, 综合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

1.4 采用耐密型、半耐密型品种

耐密型、半耐密型品种和稀植型品种相比, 水分利用率要高出5%左右, 增产不低于5%~10%。所以, 选用耐密、半耐密型品种对商品粮等级的提高也是一种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重要措施。当选用耐密、半耐密型品种时, 要选择活杆成熟、外观品质好且成熟时含水量低的。

1.5 选用抗旱型玉米品种

抗旱型玉米品种的特点是根系吸水力强, 茎叶保水力好, 而且利用水分经济, 在干旱条件下也会较好的生长, 同时减产少。在温度较低的时候, 出苗齐还不会很慢, 幼苗受害的几率也很低, 后期籽粒灌浆也较快, 籽粒也较饱满。选用抗旱品种是在半干旱地区发展玉米产业的重要环节。由于抗旱品种自身较强的抗旱力, 所以在等量水的情况下能生产更多的玉米。

2 科学选种的主要途径

2.1 选用通过审定的品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 其中玉米品种实行审定制度, 国家所各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组织实验的检测正式推广之前的新品种。因此, 选用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品种, 并种植在适应的地区, 就会保证品种的产量、质量和抗病性。

2.2 少量试种

审定公告中对于某品种的描述不一定与该品种在当地的实际表现完全一样, 因为不同的地区环境是不一样的。因此, 各地乡镇农技人员和农户可从育种单位或种子公司引进或购买一些玉米新品种的少量种子进行试种。试种时对该品种的特点和栽培要点也要考虑到, 需要与当地普通农户相仿的肥水条件, 并且一定要将当时当地的主栽品种种在边上。通过比较新品种与主栽品种明确新品种是否有增产潜力、是否适合当地种植等。

3 种子标准化

合格种子的标准很多, 其中, 对普通农户来说有合格的标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发芽率

玉米杂交种子发芽率低于85%的, 都是不合格种子。对于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检测, 一般农技人员和农户自己就可以检验出来。

3.2 纯度

玉米杂交种子纯度低于96%的, 也是不合格种子。对于种子的纯度检验相对复杂, 一般农技人员和农户是无法检验出来的, 但可根据籽粒性状初步判断, 籽粒类型、大小和色泽是否一致等。

3.3 净度

玉米杂交种子的净度低于98%的, 也是不合格种子。净度检验标准方法也是很复杂的, 但可通过肉眼进行初步判断。

3.4 水分

玉米杂交种子的水分高于13%的, 长城以北地区可放宽至16%, 这样的种子也是不合格的。

3.5 包装

玉米种子的包装袋上应注明作物名、种子类别和种子净含量。包装袋上应附有种子卷标, 注明作物名称、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和审定编号、产地和生产时间、产地检疫证明或证书编号、种子净含量、种子品质、生产商名称和生产许可证编号、联系地址和电话等内容。

总之, 优质玉米高产的关键就是科学选用品种, 应因地制宜的选用品种, 配置合理的品种结构, 根据不同生育期的品种进行搭配种植, 防止因环境因素而导致减产。

摘要:优质玉米高产的关键就是科学选用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不仅要考虑到品种的来源, 还要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种植制度和当地实际选用品种。本文重点论述了几种玉米品种科学选用的方法。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篇6

关键词:玉米,品种,性状,产量,吉林通化

为拟通过严格的田间试验, 明确不同品种的性状和产量, 了解和探索适合通化县的玉米新品种, 为适合通化地区玉米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1,2,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金斗乡砬缝村, 地块平整, 土层深厚, 壤土, 肥力中等, 前茬为玉米。

1.2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15个, 分别为宁玉525、通单248、吉单631、禾玉3、吉单535、先玉335、良玉208、农华101、迪卡516、吉单558、宏育416、宏育203、新禾1号、嘉平11、吉平1。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15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先玉335作对照 (CK) 。采用地区比对设计, 每个品种种植7垄, 垄长20 m, 行距0.6 m, 不设重复。5月6日播种, 施用48%玉米专用复合肥600 kg/hm2作底肥, 出苗后及时间苗和定苗。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

1.4 调查统计

每个小区取3点, 每点10株调查玉米的生育性状及品种抗病性。收获前取样测产, 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样点, 进行试验考种、分析等[4,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构成及产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在参试的15个品种中, 以先玉335为对照品种, 按增产高低排名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宏育203、通单248、新禾1号;百粒重排在前3位的品种分别宁玉525、吉平1、宏育416, 百粒重分别为40.1、39.2、38.2 g, 其他品种的百粒重均低于对照 (CK) ;以宏育203的穗粒数最多, 为796.00粒, 其次为通单248, 穗粒数为771.20粒, 禾玉3的穗粒数为740.00粒, 吉单535、良玉208比对照 (CK) 高, 其他品种低于对照 (CK) 。

2.2 生育期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供试15个品种, 都能完成其生育期。其中, 先玉335、宏育416和宏育203的生育期最短, 均为122 d, 禾玉3的生育期最长, 为129 d, 其他品种生育期介于123~128 d。通单248和宏育203较好, 为8级, 宏育416最差为5级, 其他品种介于6~7级。

2.3 病虫害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 2014年大斑病比较严重;禾玉3和农华101的空秆率均为1.00%, 宏育416的空秆率为0.60%, 吉单558、嘉平11和吉平1的空秆率为0.10%, 新禾1号的空秆率为0.12%, 其他品种均为0.5%;螟虫折茎率方面, 宏育416最严重, 为9.0%, 吉单558其次, 为8.4%, 先玉335 (CK) 为6.0%, 宁玉525和吉平1最少, 均为5.0%;倒伏率方面, 先玉335 (CK) 为0.5%, 良玉208为2.0%, 农华101和嘉平11为1.0%, 其他品种未见倒伏;各供试品种在畸形穗率、倒折率、丝黑穗病、黑粉病、茎腐病和君子兰苗调查项目上未见发生。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以上产量结果及品种特征特性及抗逆性综合分析, 宏育203、通单248和新禾1号产量高, 穗长粒多, 抗病性、抗逆性较强, 有继续试验和扩大示范的价值, 宏育203籽粒不如其他品种饱满[6]。

参考文献

[1]董俊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6) :33.

[2]段震宇, 王友德, 陈树宾, 等.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5) :19963-19964, 19991.

[3]罗新宁, 蔡淑珍.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农村科技, 2006 (5) :14.

[4]王秀枝, 陈锦, 孙治华, 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6) :17-18.

[5]王祎刚, 张波, 张志辉, 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70-7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篇7

选择9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块地种植, 在栽培管理上统一管理, 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下, 能够最高产、高效的玉米品种。

2 参试品种

现有的品种由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 (XS7128) 、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3 试验设计

这9个品种随机排列在大田播种, 排列为从西往东一号品种排到: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 (XS7128) 、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每一个品种播种面积不小于0.2hm2。

4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奇台县坎尔孜乡东坎尔孜村, 试验农户:艾斯卡尔。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经土壤化验结果该地块土壤中碱解氮100g/kg, 有效磷10.6, 速效钾309, 有机质26.1。

5田间管理

验地试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 4月18日机械铺摸播种, 播行55~50cm, 采取宽窄行, 株距22cm。从西往东排列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 (XS7128) 、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播量3kg/667m2。5月4日出苗, 5月14~15日间定苗, 5月9日和19日进行两次中耕, 5月4日喷施除草剂天仙配用量50g/667m2, 因玉米对除草剂有敏感性打完此药后在玉米田里有了多多少少的影响, 对新玉45号特别敏感, 玉米损害率达到30%左右。6月10日进行机械施肥, 化肥用量, 硫酸钾3kg, 二铵13kg三料10kg。6月20日灌头水, 全生育期灌7次水, 6月25日玉米长到小喇叭口期时, 为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用呋喃丹投入。7月10日为防治野蛮的危害结合灌水口放入锐劲特, 用量为200g/667m2。9月10成熟, 9月15日收获。

6 调查及结果

试验地出苗后每3天观察一次进行记载, 每个处理中去三个点, 定点调查, 点上调查记载 (见表1、2) 。

7 结果

经过9个品种大田种植比较看来, 不管是生长长势也好、还是产量结构也好, 巡天16号和KX1568这两个品种有明显效果。产量排名来看玉米巡天16号品种排位第一、KX1568品种排位第二、中良909品种排位第三、吉祥一号品种排位第四、KX3564品种排位第五。当然亩效益也在按照产量排位一样, 所以我觉得这个品种很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雷钧杰, 赵奇, 陈兴武, 等.北疆复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新疆农业科技, 2005, (2) :9.

上一篇:符号主义下一篇:脉络通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