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常见病防治

2024-05-07

产蛋鸡常见病防治(精选十篇)

产蛋鸡常见病防治 篇1

鱼粉和盐中毒, 发霉饲料中毒常见鸡饲料中毒, 因为有时喂生豆饼和油菜籽, 中毒病鸡在嘴里流棕色或黑色液体, 大便变成黑色, 解剖直肠可以观察到有黑色液体, 胃和胃腺下垂, 粘膜蜕皮、充血和出血的症状。

发病之后, 病鸡和饲料毒素中毒程度有相关性, 年龄和体重是影响鸡中毒程度的因素。一般来说, 老鸡和中毒程度深的年轻鸡, 中毒症状将更早出现。食物摄入量, 摄入有毒物质急性中毒会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后死亡, 且难以治疗。鸡的死亡率与摄入的有毒物质和毒性强度有极大关系。慢性中毒, 因为长期摄入低毒物质、毒素累积的结果, 一般症状在十多天后出现, 死亡也更加分散。消化道吸收有毒物质, 精神状态异常的鸡, 食欲不振, 一部分会出现神经症状, 影响蛋鸡鸡蛋的产量, 主要的解剖症状可见肾肿大[1]。

2鸡中毒的常见原因

饲料中毒:饲料中毒主要是毒豆饼引起的, 鸡会出现腹泻和贫血的症状, 如果摄入有毒油菜籽, 产蛋将减少。

盐中毒:这种情况是饲料中使用盐份太多的缘故, 而不是由于混合不匀造成的。表现强烈口渴, 食欲废绝, 下痢, 两脚无力或麻痹, 行走困难, 呼吸困难。

药物中毒:长期摄入低有毒物质, 主要是磺胺类药物中毒, 嘧啶磺胺, 长效磺胺、磺胺嘧啶等中毒, 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全身虚弱, 症状是黄色鸡粪, 有时呈灰白色, 产蛋下降与下软蛋或棕色皮蛋, 部分鸡死亡。鸡皮肤, 肌肉, 和内脏器官出血。可以看到, 冠髯青紫, 可视黏膜黄疸, 贫血现象。腺胃黏膜、肌胃角质膜下及小肠黏膜出血。肝脏肿大, 呈现出微弱的红色或黄色坏疽, 或局部坏死。脾肿大有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区, 肾脏肿大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呋喃药物中毒:呋喃唑酮中毒, 常见的表达是尖叫, 兴奋和扭脖子, 鸡翅膀和腿会变得僵硬。鸡解剖检验看到, 口腔充满黄色粘液, 肌胃角质部分脱落。肝脏充血肿大, 胆囊扩张, 病程较长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性肠炎[2]。

双胍类药物中毒:药物中毒病鸡症状是闭目, 震颤, 或直接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和甲醛中毒:吸入一氧化碳后, 鸡兴奋, 呼吸困难, 尸检结果可以观察到心脏和肺部樱桃红颜色和肌肉颜色白、心包积血。甲醛中毒鸡会流泪, 眼皮又红又肿, 解剖肺水肿, 可以观察腹腔积液等症状。

其他药物中毒:鸡对寒冷很敏感, 过度饮水会导致腹泻, 中毒引起的尿素, 过多使用庆大霉素剂量使鸡死亡, 马杜拉药物过量会导致肠道出血症状, 鸡的产蛋量降低。

3常见中毒性疾病预防控制

生产中, 如果观察到鸡的中毒症状, 需要停止喂食, 检查是否是食物中毒, 分析并找出中毒的原因, 提供辅助治疗, 常用的有糖水, 能促进肾排泄, 促进肝脏解毒。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严格控制饲料质量, 做好饲料的管理, 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平时要保持鸡舍干燥清洁, 保持房间通风换气。使用药物治疗时, 需要按照说明书使用, 避免过度剂量, 如果确需增加使用剂量, 应询问兽医。药物与饲料混合, 最好先和水混合, 然后添加到饲料, 彻底合并。药物剂量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尤其是当你需要使用的药物毒性特别大, 需要增加数量, 也要遵循指导人员的指令, 可以增加剂量, 材料拌匀, 必要时使用少量的饲料或饮水拌匀, 然后混合在饲料或饮水中[3]。

4总结

中毒初期, 尽快通风换气,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有毒空气, 把鸡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立即停喂含盐量太高的饲料, 给予充分饮水。严重时可间隔1 h供水, 水中加入葡萄糖、维生素C效果更好, 立即停止使用发霉饲料。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为所有类型的鸡中毒进行预防和紧急处理。生产中提高管理, 控制好饲料的采购, 是减少蛋鸡中毒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和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德友.畜禽中毒性疾病病料的送检[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 (01) 51

[2]刘紫金, 王孝荣, 姜爱芳.常见鸡中毒性疾病的特征与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0 (11) 37.

初产蛋鸡常见的3种非传染性疾病 篇2

一、生理性腹泻

1. 临床症状

粪便不成形,其内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鸡群饮水量增加,严重鸡群出现甩水现象,造成鸡舍地面潮湿,用抗生素治疗有些效果,但不能根除,停药后复发。一般鸡群会自然恢复。

2. 病因分析

①初产蛋鸡更换产蛋高峰料过早,更换过渡时间过短。高峰料中钙质和蛋白质含量比育成料高很多,初产蛋鸡产蛋率较低,钙需要量少,饲料中钙的增加由肠道进入血液后通过肾脏排泄,过量的钙质会形成尿酸盐沉积,造成鸡群水样腹泻。如果更换高峰料过渡时间过短,石粉和豆粕突然大量增加会造成鸡肠道不适,导致腹泻发生。

②初产蛋鸡饮水量增加。育雏育成期鸡群饮水量一般是饲料摄入量的1.5~2倍,产蛋鸡群饮水量一般是饲料摄入量的2.5~3倍。初产蛋鸡由于产蛋需要,饮水量会大幅增加,从而加重腹泻发生。

3. 预防

初产蛋鸡饲料更换要缓慢,特别是石粉或贝壳粉不可一次加足,根据产蛋率增长幅度,每周石粉增加3%~4%,两周时间增加到最大量;豆粕增加也应该循序渐进,每次增加1%~2%,经1周以上时间增加到最大量。

4. 治疗

治疗措施以修复肠黏膜和恢复肠道机能为主,忌投服大量抗生素,抗生素治疗时间一般为3天,不可超过5天。为了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可以使用益生素和酶制剂。

二、难产

1. 临床症状

蛋鸡产蛋率10%~50%时常出现零星死亡,而且以后半夜死亡居多,以500只鸡为例,每天死亡少则1~2只,多则7~8只。鸡发病初期精神不振、打瞌睡;后期双腿麻痹、瘫痪,排乳白色蛋清样的稀便或白、绿、黄色黏稠粪便,手触泄殖腔可摸到鸡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常会迅速死亡。

2. 发病原因与对策

①产蛋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太高或维生素含量不足。产蛋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12%以下,并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A、D、E。

②蛋鸡开产前补钙过早、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合理。生产中应在开产前15天进行补钙,日粮中含钙量以3%为最好,并使日粮中的钙磷比例保持在4∶1的平衡状态,以促进吸收。

③光照时间延长过快,光照强度过大,产蛋率上升过快。生产中蛋鸡18周龄左右开始人工补充光照,每周增加30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为止;光照强度以3~5瓦/米2为宜,灯距地面2米,灯间距3米,以保证舍内各处都能得到均匀的光照。

④鸡舍气体污浊,通风不良。难产大多发生在夏天,所以必要时安装排气扇,搞好鸡舍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便。

⑤鸡群发病治疗不及时。生产中应勤于观察,发现患鸡立即隔离进行人工助产。

三、脱肛

1. 临床症状

母鸡产蛋后泄殖腔或输卵管不能正常回缩而出现外翻。发病率1%~2%,也有的鸡群高达3%~5%。

2. 发病原因与对策

①鸡群整齐度差。个体大小不一的鸡合群饲养,大鸡因采食过多而肥胖,致使肛门周围组织的弹性降低而使产蛋时外翻的输卵管难以复位而脱肛;小鸡因营养不良而瘦弱,体成熟较差,也易引起脱肛。生产中可采用大小分群饲养,给予合理日粮来解决。

②开产过早。开产前光照时间过长,后备母鸡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造成蛋鸡性成熟提前而过早开产,此时蛋鸡还未达到体成熟,生殖道狭窄造成脱肛。在生产中,育成期的光照应控制在8小时左右,开产后逐渐延长到14~16小时;严格按照蛋鸡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保证蛋鸡正常生长发育,可采用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增加日粮能量浓度、促进体成熟的办法来解决。

③缺乏水分。饮水不足或腹泻脱水导致输卵管黏膜润滑作用降低。长时间的腹泻使蛋鸡机体的水分消耗过大,严重的可达到脱水的程度,致使输卵管黏膜不能有效地分泌滑液,生殖道干涩,鸡产蛋时强烈努责造成脱肛。生产中要保证水分的供给,消除引起脱水的原因。

④缺乏维生素。产蛋鸡日粮如果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就容易发生生殖道炎症。蛋鸡开产后,应根据营养需要供给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以防输卵管和泄殖腔黏膜上皮角质化,使抗病性能下降而发生炎症,造成输卵管狭窄而引起脱肛。

⑤鸡群拥挤,卫生条件差。鸡舍内氨气浓度较高,使鸡群时刻处于应激状态,这也是导致脱肛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小结

在养鸡生产中,避免初产蛋鸡生理性腹泻、难产和脱肛要从控制鸡舍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满足不同阶段营养需求上下工夫 ,应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还是光照时间等,并不是越多越好。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汾阳市南二环新政府大楼四层畜牧兽医局 邮编:032200)

蛋鸡饲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篇3

首先要选择优种纯系鸡苗, 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 有相当技术水平, 鸡群体健壮, 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在饲料使用上, 要选择信誉度高, 饲料质量稳定, 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 才能保证优良品种生产性能的发挥。

要有好的环境, 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 生产设备完好, 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在0~42日龄为商品蛋鸡的育雏期, 雏鸡出壳消化机能不健全, 一方面靠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饲料, 另外靠本身腹腔中没吸收完的卵黄提供的营养物质, 应适宜在33~34℃和充足的饮水有利于卵黄的吸收。6~9日龄进行断喙, 上喙断1/2, 下喙断1/3, 为防止出血, 在断喙前两天和后三天要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3粉, 加强鸡白痢, 鸡球虫的防治, 对鸡群消毒, 每周两次以上, 扩群要称体重, 体重达标应提前更换饲料, 若低于标准应继续使用雏鸡料, 待体重达标后再更换为育成期饲料。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指43日至140龄的青年鸡, 此阶段主要是提高成活率和整齐度, 为产蛋打下基础。9~18周龄蛋白不应超过15.5%。在保证骨骼发育的前提下, 尽量喂给含钙较少的日粮, 锻炼鸡保留钙的能力, 注意钙、磷平衡, 防止软腿病发生。

在育成期要每天维持光照8小时至16周。18~20周龄要进行修喙, 查漏补缺, 在18周龄时要称重达标, 每周增加30分钟光照到16小时为止, 产蛋率达到5%时换高产蛋料。喂料时间一般每日4次 (7:00、11:00、15:00、18:30) 按耗料标准控制用量。每两周称重一次, 根据体重变化, 调整饲喂时间, 水槽要常有水, 每月饮一次消毒药水, 用量按说明。每周对鸡舍进行一全面消毒, 两天刷洗一次水槽, 每日打扫一次卫生, 及时清粪, 注意通风换气, 夏季做好降温防暑工作, 及时挑出笼内的病鸡及弱小鸡, 单独饲喂, 及时淘汰和处理弱、残死鸡, 做好各种表格的记录工作, 防鼠防盗, 保证安全生产。

3 产蛋高峰前期及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通过观察鸡群及时掌握鸡群的状态, 便于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鸡群生产稳定, 进入产蛋期, 鸡群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变化。在生产中出了“三快”, 即蛋重增大快、产蛋率增长快、体重增长快。因此生产蛋期对蛋鸡的管理必须围绕“三快”进行, 饲料配合要科学合理, 要尽量选择适口性好的原料以增加采食, 尽量减少棉粕、菜粕等杂粕的应用, 以减少各种应激。

由于初产蛋的“三快”, 常常会使鸡体出现负生长, 即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 这样就要动用体内的能量储备, 从而使鸡体重消耗而减轻, 生产上往往造成无高峰期或高峰期短, 整个鸡群出现体质差, 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低, 很多鸡群在开产后容易得病。因此, 要加强管理, 减少各种应激, 在合理调整饲料的同时, 可增加一些高能蛋白质或高能油指, 为增强体质, 减少应激在饮水中可以常添加速溶电解多维。

4 疾病防治

目前, 商品蛋鸡的饲养模式规模小, 一般为一千到三千只, 养殖户多, 饲养密度大, 饲养户往往是集中在形成于养殖大县或大村, 密集饲养, 条件简陋。生产安全观念落后和措施不当, 病死鸡随意处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使用的疫苗往往是看价格而忽视品质。免疫次数少, 能省就能。重治轻防, 宁愿花大钱购药治病, 也不愿花多点钱使用优质疫苗, 导致蛋鸡在育成期发生呼吸道综合症和死亡。发生产蛋期产蛋下降, 严重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困扰着蛋鸡群的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病、减蛋综合症和其它传染性疾病等。

4.1 新城疫 (ND)

当前存在的问题:育雏期使用非SPF鸡胚制作的ND弱毒活苗, 易引入蛋鸡的传递性病源和引发呼吸道疾病, 只使用廉价劣质的新城疫灭活疫苗, 造成免疫水平低, 导致鸡群30~50日龄发生呼吸道综合症和死亡率增加。不重视产蛋前的防疫质量或防疫次不够, 导致产蛋鸡生产上升期和高峰期, 易感染新城疫, 出现以降蛋为特征的非典型新城疫。

应考虑的措施是:确实做好育雏、育成期的基础免疫, 强化产前的免疫接种和爬坡期的再补防, 增加活苗加活苗的接种次数, 而所有这些免疫的效果如何, 则取决于所使用疫苗的品质, 所以应选择SPF鸡胚制作的弱毒疫苗和优质灭活疫苗, 产蛋前强化新城疫疫苗免疫是确保产蛋鸡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保证。同时为雏鸡提供母源抗体缓解新城疫弱毒疫苗首免的呼吸道反应。

4.2 禽流感 (AI)

当前存在的问题:重视防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而轻视低致病性禽流感 (如H9亚型毒株引起) 的防疫, 即仅使用政府提供的免费或有补贴的禽流感疫苗 (H5亚型) , 而不愿花钱购买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其实H9亚型比H5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实际养殖中普遍存在, 是引起青年鸡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鸡产蛋下降的常见病因。而且他能诱导或加重其它致病源的病害作用。

需要考虑的措施:接种优质H5和H9单苗, 确保免疫效果, 冬春季节, 蛋鸡在产蛋前免疫H5、H9亚型疫苗至少3次, 产蛋中期至少加免一次。

控制疾病除强调免疫外, 应尽可能的强化鸡场周围和鸡舍内的生物安全措施 (如隔离、消毒) 减少应激, 保证转栏前蛋鸡舍的清洗、消毒完全和空栏时间。

4.3 传染性支气管炎 (IB)

主要存在的问题:3日龄内未接种IB弱毒疫苗, 易造成早期感染导致假母鸡, 此现象在多日龄组成的鸡场更易发生。早期不使用IB灭活疫苗, 难以防止多种血清型传支病毒的感染, 此时感染同样损害雏鸡生殖系统的发育而影响产蛋性能, 忽视开产前传支的免疫, 因打不到有批准文号的低价多联苗就干脆使用新减二联灭活菌而不接种IBV灭活疫苗, 导致产蛋期感染IBV而发生降蛋和蛋品质降低。另外, 目前市场上多种新支减三联灭活疫苗, 含IBV抗原的量严重不足, 根本不能诱导产蛋鸡产生高水平抗体, 毫无使用价值。

需要考虑的措施:选择优质传支灭活弱毒疫苗在孵化场接种, 避免早期感染。3~4周龄接种优质IB灭活疫苗预防多种血清型IBV。开产前接种优质新支减或新支法减灭活疫苗。

5 总结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4

1.营养因素

突然更换不同厂家的饲料、日粮中饲料组成原料的改变,或使用发霉变质的劣质饲料均可引起产蛋率下降;使用便宜的饲料,不能完全满足蛋鸡产蛋的营养需要,造成营养不平衡;饲料中营养的缺乏或过高,原料品种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等因素都可造成产蛋率下降。

防治:严格遵守蛋鸡的营养标准,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性。提高饲料管理水平,防止发生霉变,同时不可频繁变更饲料和饲料原料。不同年龄段的鸡要有不同的饲料配方,如果蛋鸡产蛋率正常,体重不下降,就没有必要更换饲料配方。

2.管理技术因素

在饲养过程中,蛋鸡的饲喂量和饮水不足,或饮用水水质差等问题,都会引起产蛋量的下降。另外,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将不同年龄段鸡的饲料搞混,饲养人员衣服、窗帘布颜色、作业时间经常变换、消毒、防疫等,都能造成产蛋率的下降。

防治:应加强饲养管理,饲养人员要统一服装、作业时间和规范程序,在蛋鸡产蛋期,尽量避免人员参观,减少在鸡舍内的走动。引种前要对鸡舍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1次,如果蛋鸡发生传染病,舍内湿度较低、尘埃较多时,可适当增加次数(每周2~3次)。经常检查供水系统,及时排除供水系统障碍,保证充足和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并且水温要与鸡舍温度相同。喂干粉料,同时注意补喂砂砾。

3.环境因素

光照时间和强度的无规律变化,鸡舍内长期不开窗户或风扇,造成通风严重不足,夏季长时间高温高湿,冬季低温未做好保温措施,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

防治:在产蛋阶段,应遵循光照时间宜长不宜短,保持舍内光照均匀等原则。同时应完善通风系统,发现舍内空气污浊时,适时开窗通风或打开风扇,降低鸡舍内的氨气密度,减少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另外,必须保证鸡舍冬暖夏凉、通风良好,采取夏季降温和冬季升温的措施,从而保证鸡舍内的最佳温度和湿度。

4.疾病因素

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疾病主要有(1)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 减蛋综合征等;(2)寄生虫病:球虫病、白冠病、螨虫病等;(3)细菌性疾病: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

防治:疾病是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杜绝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5.药物因素

家禽对药物的敏感性很大,如痢特灵等药物虽然能够抑制蛋鸡产蛋量的下降,但用药不当可能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磺胺类药物能使蛋鸡血钙水平下降、蛋质变差;拟胆碱类药和巴比妥类药物能影响子宫的机能而使产蛋提前,造成产蛋周期异常,蛋壳变薄、下软壳蛋等,产蛋家禽对乳糖尤其敏感,饲料中含乳糖15%时,产蛋会明显受到抑制,超过20%则生产停滞。

防治:防治疾病时,应注意对产蛋鸡群合理用药,对一些会抑制产蛋量的药物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6.疫苗因素

影响产蛋量下降的疫苗有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

防治:严格遵循免疫程序,将所有的疫苗接种计划都在鸡群进入产蛋期前接种完,在鸡群进入产蛋期后非紧急情况鸡群一般不要再接种疫苗。

蛋鸡产蛋期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篇5

1 初产鸡产蛋率上升缓慢

1.1 分析原因

(1) 后备母鸡培育不好, 鸡群体重不均匀;

(2) 没有及时更换高峰期饲料;饲料质量不好, 比如:饲料配方不合理、原料劣质、蛋白低等;

(3) 育雏期或育成期曾患过肾型传支、沙门氏杆菌、新城疫等疾病;

(4) 鸡群患有慢性、隐性、非典型性疾病, 比如:慢呼、小肠球虫、霉菌病、非典型新城疫等, 使鸡群处于亚健康或非典型状态。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引起产蛋率上升缓慢。

1.2 解决措施

(1) 要搞好育雏期的管理、更要做好育成期后备母鸡的饲养管理, 选用优质全价配合饲料, 使得鸡群体重达标、均匀度好, 及时更换高峰期饲料;

(2) 根据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免疫, 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掌握好温度、湿度、通风的协调关系, 以防感冒、呼吸道等病的发生;

(3) 及时预防球虫病, 坚决禁用发霉饲料。

2 没有产蛋高峰

2.1 分析原因

(1) 种鸡品种有假, 如果不是按照良种繁育体系繁殖的商品代鸡, 不仅不具备杂交优势, 甚至造成杂交劣势, 不可能有产蛋高峰期;

(2) 育成期管理不当, 实际生产中大多养殖户只重视育雏期的管理, 追求较高的成活率, 但不重视后备鸡的管理, 到了开产期有的鸡肥, 有的鸡瘦, 均匀度很不整齐, 当然就没有产蛋高峰;

(3) 产蛋期患病后管理不当、用药不当、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都可引起某些鸡产蛋难以恢复, 影响产蛋高峰;

(4) 长期使用未经脱毒的棉籽粕、菜籽粕或长期使用劣质饲料, 使鸡生殖机能受到损害。

2.2 解决办法

(1) 选择正规种鸡场, 购进优良种鸡;

(2) 加强后备鸡、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不断淘汰或调整瘦弱鸡, 保持均匀度要好;

(3) 产蛋期间尽量减少各种应激、患病后要及时确诊治疗, 尽量少用或不用影响产蛋的药物, 比如:磺胺类药、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等, 用药量不要过大, 治疗要彻底;

(4) 选好料, 不要用劣质饲料。

3 产蛋率下降

3.1 分析原因

(1) 疾病: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病毒性疾病如: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支、禽流感等, 能使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霉形体、传鼻、沙门氏菌等, 使产蛋率持续缓慢下降;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白冠病、螨病等, 可使鸡产蛋率严重下降;营养障碍病也可引起产蛋下降;

(2) 环境因素: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的变化, 通风严重不足, 天气闷热或恶劣天气的袭击, 长时间断水等都可因应激而引起产蛋下降;

(3) 营养因素:日粮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或质量有问题比如:种类突然变更, 饲料搅拌不匀, 饲料发霉变质, 盐分高, 石粉添加量偏高等, 也能引起产蛋率下降。

3.2 防治措施

(1) 严格依照本场免疫程序做好各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疫苗质量要保证, 剂量要充足, 但不可太过量, 接种方法要正确, 平时注意监测抗体水平, 确保免疫质量;

(2) 搞好鸡场环境卫生, 注意气候变化等, 把各种应激减少到最小;

(3) 一般情况下产蛋期不要更换饲料。

4 啄肛

4.1 分析原因

(1) 饲料因素:一是饲料能量过高, 母鸡过肥、难产、脱肛引起啄肛;一方面饲料营养不足, 蛋氨酸和胱氨酸不足, 矿物质、A、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啄肛;

(2) 环境因素:通风不良, 空气污浊, 光线太强引起啄肛;

(3) 管理因素:鸡群密度过大, 喂料不定时, 空槽时间长等也能引起啄肛;

(4) 疾病因素:体表寄生虫, 肠道疾病及泄殖腔炎症或外伤出血等诱发啄肛。

4.2 防治措施

(1) 根据鸡群不同的饲养周期提供营养合理全价饲料, 定时饲喂;

(2)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舍内卫生, 多通风, 稳定光照, 保持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 定期驱虫;

(4) 开产后定期用大肠杆菌和输卵管消炎药预防;

(5) 药物治疗:饲料中加入1%的硫酸钠或硫酸钙可防止互啄;加入2%羽毛粉可防止啄肛。

5 蛋壳变薄、破损率高

5.1 分析原因

(1) 疾病影响:被新城疫、禽流感、传支、减蛋综合症、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菌感染后, 蛋壳质量明显下降;

(2) 饲料影响:日粮中钙含量不足、钙磷比例不当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

(3) 年龄影响:日龄越大, 蛋重增加, 蛋表面也增加, 但蛋壳变薄, 蛋壳破损率增大。

5.2 解决办法

(1) 加强疾病防控, 发现疾病, 及时治疗;

初产蛋鸡脱肛原因及防治 篇6

1.1 日粮引起脱肛

蛋白质水平过高,日粮钙、磷、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含量不足均可引起脱肛。日粮能量过高,蛋鸡腹部沉积较多的脂肪可致其提早产蛋,遇输卵管狭窄、过分努责时可引发脱肛。

1.2 光照引起脱肛

光照时间突然延长易造成母鸡脱肛。光照对雏鸡和育成鸡的生长发育及产蛋鸡的产蛋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会造成母鸡卵泡提前发育,促使鸡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能促进钙的代谢。提前产蛋是引起母鸡肛门外翻的原因之一。

1.3 疾病引起脱肛

慢性(习惯性)拉稀性疾病能引起脱肛,鸡伤寒、慢性禽霍乱、禽副伤寒,长期饲喂霉变腐败饲料引起的消化道炎症,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病后期等都能引起拉稀。

拉稀导致脱肛的原因为:长期拉稀导致机体中气下陷,肛门失禁而脱肛;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致肠管、输卵管及泄殖腔并发炎症,当鸡排蛋困难,过度努责时可引发脱肛。

1.4 高产引起脱肛

有的养鸡户在产蛋高峰期过分给鸡加强营养(特别是过量补充蛋白质),使鸡产蛋过多、双黄蛋过大、特大蛋比例达1%~2%,造成蛋鸡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肛门失禁而脱肛。

1.5 不利环境的影响

母鸡产蛋时受惊吓;有啄癖的鸡啄产蛋鸡外翻的肛门时都可造成脱肛。

1.6 未断喙引起脱肛

雏鸡阶段未断喙或不科学地断喙,雏鸡达产蛋年龄时会因自啄或互啄而引起脱肛。产白壳蛋的鸡脱肛发生率高于产褐壳蛋的鸡,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 临床症状

病初患鸡肛门周围湿润,有时从肛门内流出白色或黄色的黏液,以后有3~4 cm的肉红色物脱出肛门。时间一长,脱出物变为暗红色,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炎症、水肿和溃疡,脱出物易被鸡群啄伤而引发死亡。

3 预防

3.1 控制日粮喂量

育成期特别要控制蛋白质的喂量,让鸡保持中等体况。产蛋期要加喂青饲料,日粮中可加入胡萝卜、苜蓿和适量的维生素AD粉,1%~2%生石膏,1.5%~2%食盐和0.03%硫酸镁溶液等维生素和矿物质。

3.2 光照

育成鸡每天光照时间为8~9 h,不宜超过11 h;产蛋鸡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 h,不超过17 h。光照强度以鸡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鸡群按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6只为宜。

3.3 断喙

雏鸡在6~9日龄断喙,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30日龄再检查补断。

3.4 保持安静

鸡舍保持安静、洁净、干燥、通风,防止鸡群受惊吓。患啄癖的鸡单独饲养或淘汰。

3.5 注意疾病的防治

注意观察蛋鸡粪便,发现鸡只拉稀应及时治疗。禁用霉败饲料喂鸡。

3.6 加强饲养管理

产蛋鸡进入产蛋高峰后不仅产蛋量增高,而且体重也在增加,所以要注意营养物质的供应。应根据鸡群的产蛋水平合理配制日粮,以免引起减产、脱羽、脱肛。

4 治疗

4.1 刚脱肛时

脱肛部分露出不多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硼酸水将其洗净后送回(每天处理3~4次),并在肛门表面撒上磺胺粉、金霉素等抗菌消炎。

4.2 脱肛严重时

先用温水清洗脱肛部,再用3%明矾水洗净,随后热敷,热敷时在肛门上垫一层清洁的干布,并不断移动,然后手托消毒纱布将脱出部分送入泄殖腔内,最后用脱脂棉蘸酒精消毒肛门周围。病情较重的,除按以上方法处理外,还要做烟包式缝合。缝合前,必须取出留在泄殖腔中的蛋,缝合处应留出排粪孔。

4.3 药物治疗

人工整理复位脱出物,然后从肛门给予青霉素40万单位防继发感染。中药治疗用补中益气丸,可将其制成绿豆大小的粒,外包面食,每天喂3次,每次3 g,连用2 d。可用党参、黄芪、白术各7.5 g,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各5 g,陈皮4 g,可枳壳3 g煎汁去渣加红糖500 g拌匀喂服。

4.4 护理

春季产蛋鸡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篇7

1 感染腹泻的原因分析

1.1 非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

鸡群腹泻若是因为饲料造成的, 则称为饲料源性腹泻。

饲养者选择蛋鸡种鸡时, 应该尽量挑选具有高产、抗病遗传性能的优良品种, 以期得到性状比较好的后代;蛋鸡群的饲养管理应该具有相应的科学性, 供给蛋鸡的全价饲料必须符合蛋鸡的营养需要, 采用合理的供应模式, 给蛋鸡群创造适宜其优良生长发育及生产的生活环境, 以保证优良的遗传生产性充分发挥。

建饲养场要根据自己鸡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防疫卫生制度, 进行科学的饲料配方, 选择优质原料, 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而配制的不同规格的预混料, 按说明配制全价料, 合理适时给鸡群供应, 严格杜绝乱用料的情况发生。

蛋鸡如果处于产蛋高峰期, 供给的饲料应该适应产蛋鸡对Ca、P的需求, 但是如果在饲料中大量的添加石粉及贝壳粉, 会对蛋鸡的肠道产生强烈的机械性刺激。此外蛋鸡腹泻时其采食、饮水、精神没有异常, 仅是产蛋率增长的比较缓慢。有些饲养者供给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料麸皮含量偏高且粗纤维多, 很难消化, 增强了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 加快了肠道的蠕动, 从而引发蛋鸡群腹泻。

如果供给蛋鸡群的饲料中有偏高的食盐量, 蛋鸡饮水过多, 会导致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升高, 相应的吸水性和保水性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加强, 排泄的粪便比较稀, 从而发生腹泻。

育成期蛋鸡在天气炎热且气温较高的夏天, 鸡只为调节体温而饮水且量大, 尤其是凉水的饮用量偏大以解热, 导致了蛋鸡的肠内容物变稀, 再遇到凉水的刺激, 也会加快了肠道的蠕动速度, 从而引起腹泻。

1.2 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

此种类型的腹泻主要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到位、综合防疫情况差, 从而导致鸡群的生存环境恶劣、污染严重, 最终导致鸡群发生感染性腹泻。在蛋鸡的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避免因为忽视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防治措施

防治蛋鸡腹泻时, 应该综合分析腹泻的原因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降低饲养者的经济损失。

2.1 非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的防治

如果初产阶段蛋鸡发生非感染饲料源性腹泻, 应对其采食的饲料配方进行调整, 适当减少豆粕、石粉、贝壳粉、麸皮的用量, 比较适宜的料为产蛋初期料 (或预产期料) , 然后随着蛋鸡的逐渐适应而将以上物质的用量提高, 但是要尽量保证蛋鸡可以有一个合适的过渡期, 避免蛋鸡受到较强的应激刺激。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 饲养者可以尝试用酵母代替麸皮, 提高采食饲料的酸性, 或者直接将酸性物质添加在饲料中,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蛋鸡的消化机能, 同时还能够相应的保证机体日常代谢的需要, 所以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上做法, 通过对于蛋鸡采食饲料的调节而防治蛋鸡腹泻。

给蛋鸡群适当的添加维生素, 如用金维他每瓶100g加水400kg, 蛋鸡群自由饮水, 不但能够提高蛋鸡机体内的营养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还能够加速损伤的肠黏膜修复速度, 避免蛋鸡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此外, 对蛋鸡的饮水量应该进行适当的控制, 一般饮水量应该控制在全天饮水量的2/3即可。

2.2 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的防治

散养产蛋鸡脱肛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8

1 脱肛原因

(1) 病鸡多数过于肥胖, 肛门周围组织弹性降低, 阻止输卵管正常复位。

(2) 光照时间过长, 促性腺激素分泌亢进, 产大蛋、双黄蛋、套蛋、无黄蛋时用力过分。

(3) 日粮中缺乏VA、VE及微量元素、粗纤维等, 致使泄殖腔角质化或发生炎症, 防卫能力降低, 母鸡终日伏巢。

(4) 母鸡产蛋过多或输卵管内发生炎症, 造成输卵管内油质分泌不足。

(5) 产蛋鸡饲养密度过大, 鸡舍内含氨量高。

(6) 某些致病因素, 如球虫病、白痢、体表寄生虫或卵巢机能减退等的影响。

2 预防措施

2.1 及时断喙

仔鸡断喙一般在6~9日龄进行 (10~14日龄检查一次, 长者可再断喙) , 采用断喙器或电烙铁、斜嘴钢丝钳、剪刀等, 将上喙切除1/3, 下喙切除1/4, 以在鼻孔前部不出血为度 (可将喙放在刀片上灼烫2~3S, 以防流血) , 防止追啄。

2.2 控制光照

生长中的仔母鸡一般每日光照8~9h, 不宜超过11h, 成年产蛋鸡每日光照14~16h, 不宜超过17h, 光照强度以鸡能看见饲料和饮水即可, 且夏天应避免阳光直接射入鸡舍, 一般情况下, 1~2周、生长期和产蛋期的光照强度分别为23LX、6~12LX为宜。

2.3 改善饲料结构

在饲料中应及时补充VA、VE的不足 (可饲喂胡萝卜、苜蓿、青菜及添加剂等) , 并防止缺乏粗纤维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以2.5~5.0%为宜) , 同时补喂砂砾 (2周龄内用2mm砂, 后改用3~5mm的砂, 每周2次, 每次每百只鸡喂500g) , 并注意饲料内含硫氨基酸中, 蛋氨酸的数量不少于50% (可在饮水中添加DL—蛋氨酸和VB2) ;为防矿物质缺乏, 可在料中添加肉骨粉、硫酸锌、硫酸亚铁、硒酵母或1%硫酸钠、1~2%的生石膏粉, 同时提高料中含盐量至1.5~2%, 并适当控制料中动物性饲料的喂量。

2.4 控制饲养密度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每只鸡占有食槽位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 每只成年蛋鸡需要的食槽长度为17cm;二是指每平方米面积所容纳的鸡数, 一般情况下, 蛋鸡开产前, 应由每平方米8~10只降到5~6只为宜。

2.5 选优淘劣

要注意保持鸡群健康, 一旦发现患有输卵管炎、泄殖腔炎的鸡, 无治疗价值者应及时隔离并淘汰。

2.6 增加运动, 保持安静

尤其是圈养或笼养蛋鸡要设有必要的运动场, 面积至少是鸡舍面积的2倍, 并在场内设置砂浴池, 夏季有遮阴设备, 同时还应保持舍内及周围环境安静, 免疫、驱虫及投料等应按程序进行, 以防鸡群受惊、降低鸡体的抗病能力。

3 治疗措施

(1) 早期隔离, 加强管理。

(2) 药物治疗:脱出部分, 用0.1%高锰酸钾溶液、0.05%呋喃西林溶液或饱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用手指轻压送回肛门, 然后在肛门外周用75%酒精1~2ml进行多点注射, 至不再努责即可;或直接在肛门周围进行皮肤烟包缝合, 至母鸡不再努责时方可拆线。反复脱肛者应淘汰。

产蛋下降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 篇9

一、流行病学

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母鸡和种公鸡。该病以垂直传播为主,还可通过公鸡精液传播。不同品系的鸡对该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别,产褐壳蛋的鸡最易感。主要感染25~30周龄鸡,35周龄以上较少发病,其他年龄虽可感染,但无症状。鸭和鹅也易感该病。

二、临床症状

该病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以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下降为特征,产蛋率比正常鸡下降30%左右。感染鸡常产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和大小不一的蛋,褐色蛋褪色,蛋壳表面粗糙,蛋白呈水样,蛋黄色淡或蛋白中有血液或其他异物等。

三、病理变化

该病无特征性病理变化,但个别患鸡卵巢变小、萎缩。子宫和输卵管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和出血性病变。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

1. 临床综合诊断。在生产过程中,饲养密集的鸡群发生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在诊断时应注意分析和判断。产蛋下降综合征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很难区别,两病均有群体性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以及蛋质低劣的特征,但后者有呼吸道症状。另外,鸡大肠杆菌、成年母鸡沙门氏菌病、禽霍乱、鸡毒支原体感染、传染性鼻炎、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传染病也伴有产蛋下降症状,但病理变化明显,较易与产蛋下降综合征区别,但最好做病原分离和鉴定。

2. 病原学诊断。无菌采集患鸡的子宫黏膜、泄殖腔、输卵管和咽喉部拭子、劣质蛋清、抗凝血等的一种或数种病料,处理后接种于10~12日龄鸡胚 (无腺病毒抗体)尿囊腔,进行分离培养,再用已知抗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或病毒中和试验鉴定分离的病毒。

3.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做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体,以做出追溯性诊断。如果鸡群血凝效价在1∶16以上,则证明此鸡群已感染该病。此外,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等都可用于血清学诊断。

五、治疗

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发病初期若不重视,后期传染迅速,会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损失。该病发生后主要采取隔离发病鸡,搞好消毒,加强管理,对重症鸡进行对症治疗等措施,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疫病,减少死亡。另外,同群鸡可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和黄芪多糖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疫病的进一步扩散。

六、预防

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措施,加强鸡场和孵化场消毒,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控制鸡舍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在配制日粮时要注意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平衡,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可在鸡4月龄左右时接种灭活疫苗,7天后可检测到抗体,免疫期为1年,也可接种产蛋下降综合征与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同样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还要做好新城疫、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减少混合感染。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可以防止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传入或扩散。若要从外地引种,要选择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鸡场,同时还要加强检疫工作,对引进的鸡须隔离观察2周,无异常后方可入舍混群饲养。对引进的种鸡,产蛋后血凝抑制试验抗体阴性者才能做种用。

(作者联系地址:李晓杰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兽药监察所 邮编:463000;刘 娜 遂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邮编:463100;李永彬 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463000)

初产蛋鸡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10

1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1.1 临床症状

拉稀的鸡只精神状况良好, 采食正常, 饮水增多, 蛋壳颜色正常, 鸡群中发生少量死亡 (皆因过度脱水而死) ;发病日龄一般在120~150日龄, 即蛋鸡开产初期;整个病程历时1个月左右, 短的15d;主要症状是刚开产就表现拉水样粪便, 水粪中夹杂着未消化的饲料, 固体成分较少, 颜色正常, 拉稀的鸡只泄殖腔周围羽毛较湿。

1.2 剖检变化

解剖患病鸡, 肠粘膜脱落, 内有黄色气泡状粘液, 个别肠粘膜出血, 肠管肿胀, 泄殖腔充血, 肾脏充血肿胀, 个别鸡肾脏有尿酸盐。

2 发病原因分析

2.1 鸡只代谢及免疫技能异常

初产蛋鸡代谢旺盛, 生理变化大, 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 使得大部分营养物质供应产蛋, 免疫物质的产生相对减少, 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功能下降。再加上此时饲料更换过快, 消化道难以适应, 从而引起消化功能异常, 发生腹泻。

2.2 饲料配制不科学或饲喂了霉变饲料所致

养殖户为减少成本, 往往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米糠、麸皮, 使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过高, 肠道蠕动速度过快而引起腹泻,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 持续拉稀的时间越长。当产蛋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超过16.5%时, 增加了机体的代谢和排泄负担, 尤其是肾脏的负担加重, 从而发生尿酸盐沉积, 损害肾脏, 引起痛风发生而导致腹泻, 或饲料霉变导致腹泻。

2.3 误诊误治

误把非病原性腹泻当成病原性腹泻治疗, 单纯使用抗生素, 结果大量、长期、重复使用, 造成了机体消化功能紊乱和肠道内正常菌群比例失调, 引起药物性腹泻。

2.4 饲料中食盐含量超标

饲料中食盐含量超标时, 鸡群由于口渴而大量饮水也会造成腹泻, 一般食盐的供给量应是0.3%。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加强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

加强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 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和继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饲料配方, 在育成后期,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 不能添加米糠, 麸皮含量控制在10%以内, 石粉和贝壳粉应控制在4%以内, 粗蛋白含量不超过16%, 食盐不应超过0.3%, 饲料不能发生霉变。

3.1.2 降低应激

减少不良刺激, 对初产蛋鸡群进行换料时, 要循序渐进, 一般在3d内换完, 以防止饲料中过高的鱼粉和蛋白质对肠道的刺激;对发病鸡群要减少饲料中钙质的添加量, 并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碳酸氢钠, 或在饮水中添加0.1%的维生素C, 连用7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可防止换料应激, 通风换气, 有效预防各种应激的反应。

3.1.3 保护鸡只肠道菌群平衡

保护肠道菌群平衡, 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益生菌制剂, 有利于维持肠正常菌群平衡, 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和调节能力, 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3.2 治疗方案

3.2.1 饮水

用克利宁【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 兽药字 (2001) 20032757, 瑞普 (天津)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三黄翁口服液【兽药字 (2008) 20036711, 瑞普 (天津)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百毒唑【津饲字 (2006) 009113, 瑞普 (天津)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及浓缩鱼肝油粉混合饮水。

3.2.2 拌料

在饲料中拌入复方禽菌灵 (四味穿心莲散) 和ADE复合维他命鱼肝油及复合酶混合拌料, 上述药物连用5~7d。

上一篇:挑战家庭影院电脑下一篇:操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