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22-09-11

1 引起蛋鸡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分析

1.1 疫苗的质量差

疫苗的免疫副反应主要是疫苗的过敏反应引起的, 疫苗的过敏主要是佐剂的过敏, 疫苗中佐剂质量决定了疫苗的质量, 疫苗中佐剂的好坏决定了蛋鸡免疫副反应的大小。因为可造成机体反应的物质是疫苗中的致敏原, 其致敏原包括:抗原、佐剂、保护剂、培养物等, 佐剂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实践中, 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种疫苗, 免疫副反应差异很大, 一般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实力雄厚的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疫苗副反应就小;不正规的厂家生产的疫苗, 因为其技术因素等多方面不到位, 疫苗免疫副反应就大。

1.2 疫苗抗原毒力与蛋鸡免疫日龄不符

蛋鸡的日龄大小决定选择疫苗毒力适合的疫苗。因为鸡只日龄过小时, 免疫系统不完善, 强毒力疫苗会引起鸡的严重免疫副反应, 甚至引起发病死亡。尤其是鸡新城疫Ⅰ系疫苗, 属中等毒力, 60日龄以下的蛋鸡不能免疫, 否则轻者引起呼吸道疾病, 重者继发鸡新城疫疾病。传染性喉器官炎疫苗免疫要求在35日龄以后免疫接种, 否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结膜炎反应。

1.3 免疫时机不对

免疫必须是鸡体处于健康状态下进行, 发病期或疾病正处在潜伏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时, 切不可免疫。另外, 阴天下雨、季节变换、换料、转群等应激状态时, 以及蛋鸡高峰期也是蛋鸡最敏感时期, 这些时机免疫疫苗都会使免疫副反应加大, 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4 免疫剂量过大

目前, 有些养殖户缺乏基础知识, 心里总想着多多益善, 随意加大免疫剂量, 比如新城疫IV苗饮水量高达8倍量饮水, 结果引起呼吸道副反应, 甚至诱发支原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肌注0.8-1ml, 不仅副反应大, 肌注部位由于吸收不完全, 长时间后局部感染, 而引发疾病。

1.5 免疫操作方法不当

抓鸡动作过于粗鲁, 鸡只受到惊吓, 应激过大, 使免疫副反应加大;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部位错误, 使注射部位糜烂或大面积发炎坏死等引起细菌感染。比如颈部皮下注射疫苗时, 注射部位太靠近鸡头上部或针头方向超向鸡头部时, 常引起头胀、脸肿 (一般注射疫苗2-5日后出现) ;腿部肌肉注射疫苗时, 在腿外侧肌注易损伤坐骨神经, 严重时会瘫痪, 甚至死亡;在腿内侧肌注易刺破大动脉血管导致鸡只死亡;胸肌肌注时, 注射过深, 易刺到肝、心脏时, 导致鸡只大量出血而死亡。

1.6 免疫接种过于频繁

没有间隔期短或者免疫接种过于集中, 免疫反应相互作用, 导致鸡免疫反应加大。比如:新城疫传支二联疫苗免疫后, 必须间隔5d, 才能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 否则会使免疫副反应加大, 其实其他疫苗也一样间隔时间应越长, 免疫副反应越小, 免疫效果会更好。目前, 很多养殖户不做抗体检测, 只是凭拟想的免疫疫苗。免疫疫苗最频繁的是新城疫IV系疫苗, 有些养鸡户15d免疫一次, 不断增加剂量, 这样不仅免疫副反应加大, 而且免疫效果会更差。

2 防治措施:

2.1 选择高质量的疫苗

购买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有农业部批准文号的疫苗, 质量好的疫苗其抗原、佐剂等都好, 免疫接种后, 不仅免疫副反应小或没有副反应, 而且免疫效果好, 能真正起到防病抗病的作用。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定要根据本地区域疾病流行情况以及本鸡场疾病发生实际状况, 合理选择使用适合的疫苗, 制定本场最佳免疫方案, 免疫时间严格遵循免疫程序实行免疫。

2.3 免疫必须只在健康状态下进行

免疫前, 给鸡群投喂黄芪多糖、VC、多种维生素, 也可拌喂一些中草药等, 以起到抗菌消炎、增强鸡体免疫力的作用, 使免疫副反应减小或不产生副反应, 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

2.4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多参加一些业内专家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 掌握基本的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知识。熟练掌握疫苗的接种时间、免疫剂量、操作方法、免疫注意事项等, 不断地从学习中实践, 实践中学习, 提高自己, 尽可能减少免疫副反应带来的经济损失。

2.5 对产生免疫副反应后的鸡群积极治疗

对发生副反应的鸡只积极对症治疗、对每次副反应都要做出原因分析, 总结教训, 争取下次避免。

总之, 我们养殖户要不断学习, 不断适应新常态, 加强自身技术素质, 加强饲养管理, 掌握疾病防控知识, 尽可能减少损失, 增加经济效益。

摘要:养鸡业是家禽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鸡免疫的相关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同时对整个家禽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分析蛋鸡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入手, 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蛋鸡免疫副反应,家禽业,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丕民.蛋鸡免疫抑制病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 2016 (4) :146-146.

上一篇: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28例临床分析下一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建设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