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4-18

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8篇)

篇1: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出性的害虫。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吸取稻株汁液而使稻秆干燥。全年发生7~8代,上半年第3代、下半年第6代为主害代。稻飞虱成虫有两种翅型虫态:长翅型、短翅型。当稻田大量出现短翅型成虫(大肚虫)时,是稻飞虱大暴发的先兆。当分蘖期虫口密度达1000头/百丛,穗期虫口密度500头/百丛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5%扑虱灵粉剂50克或10%吡虫啉20~30克,对水60千克于低龄以前喷杀。成虫较多时用20%叶蝉散乳剂100克或80%敌敌畏或毒死蜱100克,对水60千克喷杀。施药时,适当保持田水层可提高防治效果。

2、卷叶虫。1年发生6~7代,以第2、3代(早稻)、第5、6代(晚稻)为主害代,早稻受害比晚稻严重。卷叶虫发生的轻重主要与气候和水稻品种长势有关。高温干燥对此虫发生不利,湿度大、稻株生长嫩绿的田块受害较重。水稻分蘖期间受害,只要不是满田白叶,对产量影响不很大;孕穗至抽穗期间,当剑叶及倒二叶受害严重时,不仅影响抽穗,还导致秕谷增加,影响产量。防治:在幼虫1~3龄期,用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或用90%杀虫单粉剂50克,或用5%锐劲特40克,或用50%杀螟硫磷乳油50~75毫升对水60千克~70千克喷雾。

3、稻瘟病。全生育期及全株各部分均能发病,按发病时期及不同部位分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秆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叶瘟病斑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4种,慢性型、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常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在有菌源的前提下,主要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气候、栽培技术、病菌变异等因素也有很大影响。防治:①种子消毒可以杀死谷种所带的病菌,用25%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或用强氯精300~400倍液消毒12小时(先预浸种12小时)。②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富士1号(稻瘟灵)100毫升,对水60千克~75千克喷洒防治。三环唑对穗瘟防效显著,富士1号对叶瘟、穗瘟防效均较好。无公害药物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50倍,或8%噻菌灵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千克拌细沙,于叶瘟发病前7~10天撒施(保持3厘米水层),或在始穗前20天撒施防治穗瘟。

4、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瘟,发生轻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肥水管理,温度高、湿度大,发病严重,田间菌核留量与初期病害轻重有密切关系。防治:①减少菌核残留量。②科学肥水管理,加强健身栽培。③药剂防治,一般稻株分蘖封行期病丛率50%和孕穗期病丛率10%时,各施药1次,如抽穗期病丛率达20%需要再施药1次。常用药剂:井岗霉素水剂和粉剂是目前防治纹枯病普遍使用的杀菌剂,也可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禾穗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液60千克~70千克,着重喷至稻丛中、下部。

篇2: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水稻虫害已知的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始终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抓手,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科学用药,示范带动,应急控制,确保水稻、玉米生产安全”的策略,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病虫动态监测预报为先导,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化学农药的综合配套技术,把病虫草害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大力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项目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提高。在防治重点上,水稻重点抓好稻水象甲、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病害(1)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稻瘟病的主要特征如下。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良种。②培育无病壮秧。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叫花脚杆、烂脚瘟。该病初发时,在稻株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暗绿色小斑,像开水烫了一样,病斑逐渐扩大,中间呈灰绿色或浅褐色,后变成灰白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呈褐色。防治方法: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O.2—0.25千克兑水75千克喷洒。

(2)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2、水稻虫害

(1)稻水象甲检疫性害虫防治。药剂拌种,用5%丁硫百克威或30%的比虫啉药剂

拌种,避免种子带虫卵等;在大田移栽前3-4天用丁硫百克威药剂对苗床防治,实现 “带药”移栽,减轻稻水象甲幼虫危害。用30%的比虫啉药剂兑水稀释后浸秧根,防治幼虫;针对苗期防治不到位或防治效果不好的田块,指导农民用丁硫百克威配制毒土撒于田块,毒杀稻水象甲。

(1)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但我们六广地区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 1千克拌细土30千克 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2)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面积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锌硫磷O.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 兑水50—60千克 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繁殖量大,生命力较强,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

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 兑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 兑水喷 洒。

(4)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

篇3: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 水稻病虫害特点分析

1.1 病虫害种类多、数量大

根据我国水稻种植中出现病虫害现象的数据统计可知, 我国水稻的病虫害种类有30余种。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多于北方地区, 并且由于南方的气候以及环境的差异, 导致在南方地区有着集中和比较多的害虫种类。由于病虫害的种类多, 数量大的特点, 导致预防病虫害成为了非常困难的问题, 一般的药物预防只能在很少的程度上对几种常见病虫起到效果, 无法达到一对一的作用, 而且这种预防手段只是在小范围内有效, 无法大面积起到作用。

1.2 病虫害持续时间长

水稻与其他作物不同, 水稻在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就广西而言, 在水稻秧田期则会遭到立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影响。水稻在种植中期就容易受到恶苗病、稻飞虱、细条病等病虫害的影响。在水稻的抽穗期, 稻飞虱的状况依旧存在, 并且在这一时期又会出现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灾害。这种病虫害的轮番袭击会让水稻没有一个好的有利生长环境, 会让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对水稻的优质、高产生产是非常不利的。

2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概述

防治水稻病虫害侵袭既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条件, 也是提高水稻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归纳和总结, 现在能够根据我国南方的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

2.1 种植防治

由于广西水稻都是大面积种植, 为了保证这种种植模式就需要保证水稻大面积种植是布局合理的, 不能一味的为了增加产量而导致种植面积过密。种植面积过密会导致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十分良好的生长环境, 盲目大面积过密种植只会让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 是十分得不偿失的。为了缓解这一现象, 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良种优植”, 只有充分的贯彻了这一理念, 才能在接下来的防治中取得明显的效果。

2.2 物理防治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是离不开温度和水分的, 水稻生长的这一特性就要求我们在生产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对其进行肥水管理, 也就是要对其进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的基本点为时间的把握和保证温度适宜。时间的把握是指许多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时间段, 只要我们能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或者是病虫害刚开始的阶段就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 保证水稻的生产数量和质量。

2.3 合理用药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 对其进行合理用药是保证水稻健康生长的外部因素。但是这种病虫害防治办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避免药物的滥用, 防止在用药时出现错误用药的情况, 从而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在发现水稻出现病虫害是需要及时的对其用药, 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蝽象等害虫和稻穗颈瘟等病害。由于水稻的生长周期不同, 各节位芽的生长周期也是不相同的。所以, 在对水稻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保证在各阶段水稻的生长都是健康的, 这是增产增收的前提和保障。

3 广西几种常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3.1 立枯病防治

必须要对苗床土壤的酸碱度进行检测, 如果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要进行调节, 可以使用调酸肥料调节土壤p H值至4.5~5.5。而后可以使用70%的敌克松2 g/m2稀释600倍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一般来说, 播种量为25~30 g/m2为宜不要过密导致出现弱苗, 易感立枯病。最后是药剂防治, 最易发生立枯病浸染死苗, 可用敌克松或立枯灵按照标准的稀释倍数稀释以后进行叶面喷雾, 隔5~7 d再喷1次, 连喷2次;同时, 保证苗期土壤湿润。

3.2 稻瘟病防治

大力推广优良高产抗病良种但是一定要合理配搭与适期更替;同时, 加强对水稻种植情况的监测保证出现病情能够及时发现。也必须要对种子进行消毒, 避免有种子带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加强田间的管理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做到施足基肥, 早施追肥, 配方施反。一般也需要及时进行药物的防治, 一般使用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丰登可湿性粉剂等药物

3.3 纹枯病防治

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所以可以根据水稻的抗病情况选择抗病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品种。必须要做到及时大面积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病草不能够只施氮肥, 也必须要增施磷钾肥的使用, “前期不披叶, 中期不徒长, 后期不贪青”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合理的抓住有效防治期进行防治, 广西地区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中旬需要进行施药防治。一般使用井冈霉素水剂以及爱苗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3.4 稻曲病的防治

百优1025, 桂两优2号, 特优582等这样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就适宜推广, 当然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控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用使百克或浸种灵稀释合理倍数的溶液进行种子的浸泡, 连续浸种5 h。合理的施肥, 科学的进行管理。水稻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的阴雨天时, 要及时喷药防治稻曲病的发生。

3.5 二化螟防治

防治二化螟必须要抓牢“统防秧田、综治本田, 狠治一代, 重视二代”的防治策略, 及早春耕灌水, 杀死越冬幼虫。同时, 可以采用深水灌溉并且浸泡的方式大量的消灭二化螟。合理的种植管理提高水稻自身抗二化螟的能力, 也必须要注意到天敌对二化螟的防治作用, 保护其天敌, 做到不伤害。

3.6 稻蓟马的防治

铲除田边、沟旁杂草和枯叶, 减少越冬虫源。像可以采用配方施肥或施用新型腐殖酸复混肥, 抑制成虫产卵量, 减轻为害。狠抓秧田, 主防若虫, 兼防成虫。喷洒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丁硫克百威乳油、锐劲特胶悬剂等药剂也是防治的有效手段。但是必须要注意施药的时间。

3.7 稻纵卷叶螟防治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稻纵卷叶螟防治必须要合理施肥, 并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 分期分批放蜂;还可以使用阿维菌素 (爱维丁) 或阿维·毒死蜱、辛硫等进行喷雾。但注意防治要及时。

3.8 稻飞虱防治

一般考虑选育抗虫品种并实行严格栽培管理上实行同品种连片种植;对不同的品种或作物进行合理布局;保护天敌。前期预防可以使用醚菊酯悬浮剂;爆发时使用醚菊酯 (稻飞龙) 、马拉硫磷、毒死蜱等。

4 结语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产量的提高必然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本文中还有诸多的常见病症情况没有进行讨论分析, 定会在未来进行完善。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在我国各大水稻产区都受到了极高的重视, 而广西作为重要的水稻种植产区, 也必须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只有避免水稻病虫害才能够提高产量,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研究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和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并据此采取具体的防治方法才能稳定提高水稻产量, 确保粮食安全。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广西

参考文献

[1]杨健源, 冯爱卿, 陈深, 等.广州市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J].中国稻米, 2011 (6) :99-101.

篇4: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浅析

水稻二化螟谷名钻心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还能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

1.为害特点

二化螟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

2.发生特点

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在稻株近水面处,夜晚活动,有较强地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或叶鞘上,结成椭圆形卵块。苗期和分蘖期多产在茎部2~3叶尖端1~2寸处,分蘖后期和圆秆抽穗期多产于近水面的叶鞘上,以第二代叶鞘最多。幼虫初孵化后沿叶向上爬行或吐丝下垂至茎秆,由叶鞘与茎秆之间侵入,先形成枯鞘,2龄后分散为害,造成枯心。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一头幼虫可为害几株苗。二化螟幼虫生活能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一般低温多湿年份有利于二化螟发生。

3.防治方法

(1)挖掘稻根,消灭越冬幼虫。

(2)深灌灭蛹,在化蛹盛期前先浅水,后深灌,消灭幼虫。

(3)药剂防治。50%杀螟松乳油,亩用100mL,或90%晶体敌百虫,亩用150g,或20%三唑磷乳油,亩用100mL,加水50kg喷雾;18%杀虫双水剂,亩用200mL,或18%杀虫双水剂100mL和苏云金杆菌B、t乳剂100mL,或5%杀虫单可溶性粉剂,亩用40g,加水50kg喷雾;或5%杀虫双颗粒剂1~1.5kg,拌土15~20kg撒施。

二、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群众称它为绑虫、舐虫,良性杂,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麦子、玉米、高粱等。

1.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桶状虫苞,幼虫藏身其中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甚至抽不出穗来。

2.发生特点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向南1年发生1一11代。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多潜伏在生长茂密的田块。卵多产在生长茂密的稻田里,并散产在嫩叶表面,1头雌虫可产卵80~90粒。初孵幼虫先爬至心叶鞘内啃食叶肉,叶片形成白斑。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末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有转叶为害习性,一生可食叶5~6片,多达10~15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幼虫期23~25d,成熟后在稻茎秆基部接近水面处化蛹。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稻株前期猛发嫩绿,后期贪青晚熟,可减轻受害程度。

(2)药剂防治:18%杀虫双水剂亩用150mL,加水50kg喷雾,或加水5~7.5kg弥雾。B、t乳剂每亩150~200g加杀虫双水剂25~50g,加水50kg喷雾。50%杀螟松乳油,亩用50~75mL,加水50kg喷雾。50%甲胺磷乳油,亩用25~50mL,加水50kg喷雾。

注意事项:①用药时间一般以早、晚为好;②施药田保持水层4~5cm,可提高防效;③高温季节使用剧毒农药,要注意安全,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三、稻飞虱

飞虱种类很多,但真正对水稻造成严重为害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辽宁稻区发生的种类以白背飞虱为主。

1.为害特点

飞虱以成虫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吸食汁液,初期呈棕褐色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呈黑褐色,全株枯死,倒伏,有时造成绝收。飞虱还以锯形产卵管划破鞘,于其中产卵,发生量大时,叶鞘伤痕累累,引起倒伏和减产。灰飞虱除直接为害外,还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2.发生特点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北方稻区均不能正常越冬。产卵在叶鞘内部,每个卵块有卵10余料,每头雌虫产卵200多粒。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长翅型能飞,短翅型产卵能力强,田间大发生期间以短翅型为主。

稻飞虱有强烈地趋光性,一般在晚间无月光、无风、温暖的天气最为活跃,灯下可诱到大量的长翅型成虫,可利用此习性预测滔飞虱的发生期。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水肥管理,避免氮肥过多引起徒长,适时烤田,促控结合,防止封行过早,贪青晚熟。

(2)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稻田青蛙。

(3)药剂防治: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g,或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亩250g,或20%叶蝉散乳油,每亩100mg,加水50kg喷雾;25%速灭威可湿眭粉剂,每亩150g,加水喷雾。80%敌敌畏乳油,每亩150mL,拌潮土20~50kg撒施,适于燥田使用。.

四、稻蝗

稻蝗种类很多,主要为害水稻,还为害玉米、高梁、谷子、小麦等。

1.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都吃食稻叶,轻的造成缺刻,严重的吃光全叶;穗期,会咬伤、咬断穗茎,咬坏稻粒,形成白穗,秕谷和缺粒等。

2.发生特点

北方一年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多产于田梗、沟边、湖边以及荒草地和堤岸等潮湿、疏松的表土中,深约1.2~16cm。若虫初孵时先集中在杂草或田边稻株上取食,3龄后活动力增强,向田中迁移为害。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春铲除田梗、沟渠边深3cm的草皮、消灭蝗卵。结合春耕,打涝上浮带卵块的杂物烧毁。

(2)化学防治:主要抓住稻蝗未扩散前集中在田梗、地头和沟渠边等杂草上即2、3龄若虫高峰期及时用药防治。40%乐果乳油,每亩50mL,或50%甲胺磷乳油,每亩50mL,或50%杀螟松乳油,每亩100mL,加水50kg喷雾;40%敌马合剂,每亩100mL,加水喷雾。20%杀灭菊酯乳油,每亩25mL,加水50kg喷泉雾。

五、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全国稻区普遍发生,在辽宁一些高产田块有发展的趋势。

1.症状识别

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互相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灰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上剑叶,甚至造成穗部发病,大片倒伏。

2.发生特点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从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延形成新病斑,当菌核落入水中又可借水流传播。氮肥施用过多,前期生长过旺,提早封垄,会加重病害。

3.防治方法

(1)改进栽培管理技术: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肥水管理与防治稻瘟病相似。

(2)消灭和减少菌源:秋季深翻稻田,将带有菌核的病残土翻入土壤深处。第一次泡田时,在下风头田边打捞菌核,并将捞得的菌核深埋或烧掉。

篇5: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论文

关键词:水稻生长;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病害以及虫害的侵袭,并且因为病虫害的侵袭给水稻生长及收获所带来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因此,要想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及收获就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水稻常见病害有如下几种,分别是: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稻瘟病,其发病原因是水稻长期处于深水灌溉状态或者处于过分干旱条件下以及施用了过量的氮肥等。其发病时期有三个,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其种类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以及谷粒瘟。由于该病对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对该病早预防、早发现。为此,对于该病的防治要从种子处理开始,通常用1%的石灰水对种子进行浸泡,浸泡的目的在于通过浸泡起到消灭水稻种子上所隐藏的引发稻瘟病病菌的目的。对于该病的预防也可以从选种开始,也就是说要选择一些抗菌能力强的优良水稻品种进行培育以及栽种。水稻纹枯病是由于稻秧栽植过密、氮肥施用量不合理以及对水稻没有进行合理灌溉等原因所引起的。因此,对于该病的防治要从对水稻进行合理施肥以及灌溉开始,在水稻栽植时要施足基肥,在抽穗时要进行追肥,并且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要把握好对水稻施药的时间,一般会在水稻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水稻条纹叶枯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灰飞虱子携带病菌传播所引发的。因此,对于该病的防治主要侧重于对灰飞虱的防治,也就是说要对稻田进行及时清理,从而从源头上切断病毒的传播源。水稻常见虫害防治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遭遇到的虫害侵袭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水稻螟虫、稻飞虱以及钻心虫。水稻螟虫又分为二化螟、三化螟以及稻纵卷叶螟三类。其中稻纵卷叶螟又叫襄叶虫,主要通过幼虫对水稻进行伤害,一般情况下幼虫会吐丝将稻叶纵卷起来,然后将水稻叶肉大面积吞食,严重时可使稻叶一片枯白。对于该虫的防治,主要采用施药喷雾的方式进行,一般会用钻心炮乳油对水稻进行喷洒。对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在幼虫孵卵期进行最佳,一般会用杀虫双等药物对其喷洒。对稻飞虱的防治。稻飞虱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白背飞虱,另一种是褐飞虱。白背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的前期生长,褐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的后期生长。一般会采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者敌敌畏等药物对其进行喷洒,从而达到灭虫的目的。对钻心虫的防治。钻心虫对于水稻的危害主要在于钻心虫的幼虫会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时期打入水稻植株内进行取食,可造成水稻枯心、枯穗。一般采用杀虫双水剂与水进行适量比例配置然后对其进行喷洒,或者采用杀虫双粉剂与细土进行搅拌然后对其进行喷洒。

3综合防治技术

俗话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此,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此外,还应结合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因地制宣地采用不同的手段来确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对于水稻病虫害防治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五种。

3.1植物检疫

进行植物检疫的目的在于避免或者减少外来植物携带病虫害入境,因此,有必要对外来入境的植物进行较为严格的检查。在对外来植物入境进行检疫过程中,先要做的是查虫诊病,也就是说要明确对水稻造成伤害的主要是虫还是病,进而对其种类也要知晓。当遇到不太确定的病和虫时要及时请教当地的农技人员,并根据农技人员的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对于水稻种子的选择以及对水稻田进行肥水管理。对水稻种子的选择毫无疑问应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并采用浸种灵对其进行浸泡以此来达到对种子进行消毒的目的。对水稻田进行肥水管理,是说要对水稻田进行合理施肥以及灌溉。就施肥而言,一般要求施足底肥、尽早追肥。至于灌溉则要求遵循秧苗期,防止水大淹苗,此外,对于大田期还要遵循不串灌的原则。

3.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通过喷洒相应的化学药物来达到消灭水稻病虫害的目的。对于这种方法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对症下药,也就是说要根据入侵的害虫来决定喷洒什么药物,但也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喷洒的药物既要保证不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又要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二是在农药的选择上,在选择农药时要尽量选择对水稻危害小的农药,从而使得水稻的品质不受到污染,也使得水稻的生产、加工以及食用不受到影响。

3.4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所谓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对害虫进行人工捕捉的防治方式,此外,也可以采用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使用物理防治方式的目的在于,在不影响环境以及水稻品质和水稻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消灭侵袭水稻害虫的目的。同时,这也说明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益深入人心,并最终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落实。所谓生物防治是通过培养害虫天敌的方式对害虫进行防治。这对于维护食物链的正常运行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田红,黄梅.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旅技服务,2009,(05):34-36

篇6:4种新生儿常见病症状

1.新生儿肺炎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2.新生儿败血症

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

资料

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

3.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4.化脓性脑膜炎

篇7: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建阳市地处福建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 d,年均降雨量1 700~2 400 mL,年平均日照1 802 h,土壤类型丰富肥沃。近年来水稻矮缩病常常大流行,发病后可供补救时间短,农民损失严重,对水稻生产潜在风险极大。常见有水稻普通矮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后在大田表

现很类似,农民分不清那一类型就容易错过防治最佳时期。

1 水稻普通矮缩病(简称普矮病)

该水稻病害我市上世纪80年代未见发生,90年代初在连作晚稻田零星发生,1995年后逐步在低海拔区(215~250 m)的单晚稻田发生,发展到中海拔区(350 m左右)的单晚稻田,涉及所有乡镇,发生面积0.24万m2丛发病轻的0.3%~9.4%,重的36.2%~52.0%,为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普矮病为水稻病毒病,其传播媒介主要是黑尾叶蝉传播。病毒在带毒的黑尾叶蝉体内越冬,第2年春季成虫迁飞到秧地成为初侵染源。

1.1 症状识别 受害植株矮缩和叶片变色,生长衰退。病株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僵硬短小,在叶片、叶鞘的叶脉间出现黄白色排列成行的断续点。一般不能抽穗,发病迟的虽可抽穗,但呈现包颈穗、结实差,穗小、秕谷多。

1.2 发病原因 普矮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黑尾叶蝉,病毒存在于黑尾叶蝉体内,使其成为传毒昆虫。无毒虫可通过吸食病株汁液而获毒传病。黑尾叶蝉主要在绿肥田及其他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成虫迁飞到秧地成为初侵染源。

1.3 防治措施 1)及时防治:在发病区从秧苗一叶包心起,就要抓紧防治。

2)同时用药:在同一片田里同时用药,能防止带毒虫媒短距离迁飞传毒。药剂选用 20%扑虱灵加敌敌畏水液均匀喷施2~3次。

3)拔除病株。返青后及时检查,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补插健株。

4)田间管理。大田开始发病时,要立即排水晒田,追施石灰、草木灰和磷、钾肥,并进行中耕,促进新根生长。

2 水稻黑条矮缩病

20世纪前我市尚无发生该病,我市1代灰飞虱发生量极大,水稻黑条矮缩病首次在我市发生大面积流行,当时大部分农民当做水稻普矮病处理,结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经过请教专家后才得知是黑条矮缩病。一般发病田块损失产量1~2成,重者损失3~5成。

2.1 症状识别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共同特征是:病株明显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僵直,新叶有的出现扭曲皱缩。在不同时期发生症状是:

1)秧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

2)分蘖期症状。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

3)抽穗期症状。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褶皱;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粳糯稻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黑条矮缩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

2.2 发病原因 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要针对一、二、三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和本田并形成三个发病高峰的特点,要分阶段进行多次防治才能奏效;严格采取“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

2.3 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种子处理。在结合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应用优质吡虫啉做好浸种工作,减轻秧苗灰飞虱传毒。2)秧田期和大田初期防治。杂交水稻秧苗二至七叶期是灰飞虱的主要传毒关键期,做好秧苗期和大田初期治虱防矮是控制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措施。3)药剂防治技术。选准药剂,用足药量,统防统治,不同药剂配方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适宜的药剂配方有:①40%盖仑本90 mL/hm2+25%噻嗪酮0.9~1.5 kg/hm2;②20%啶虫脒150 g/hm2+25%仲丁威乳油2.25 kg/hm2等药剂。

3 矮缩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篇8: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贵州省东南凯里市舟溪镇进行, 其地处北纬26°29′15″, 东经107°55′58″, 海拔高度720 m, 年平均气温13.6~16.2℃, 年平均日照时数1 255 h, 年降雨量1 140~1 290mm。试验地水利条件好, 排灌方便, 阳光充足。前作为油菜, 土壤类型是黏土, 栽种前机械化整地。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内5优317。供试药剂为22%苄·乙可湿性粉剂 (浙江天丰化学有限公司)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 (江苏健谷化工有限公司) 、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浙江中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即22%苄·乙可湿性粉剂750~1 200 g/hm2 (A)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300 g/hm2 (B) 、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150~225 g/hm2 (C) 、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 (D) , 以清水作对照 (CK) 。3次重复, 小区面积4 m2。

1.4 试验方法[2,3]

4月10日开始育秧, 5月20日移栽大田, 5月27日采用毒土法撒施除草剂, 大田水位一般保持在3~5 cm, 施药后2、5、15、30 d分别观察记录移栽水稻生长情况, 施药后15、30、45 d调查每个小区的4个点 (每点面积为0.25 m2) 内的杂草残留株数, 药后45 d增加调查杂草地上部鲜重, 最终计算出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K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杂草株数 (鲜重) , Pt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杂草株数 (鲜重) 。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2、5、15、30 d调查秧苗性状可见, 22%苄·乙可湿性粉剂水稻无药害症状, 此药剂对作物安全;在施药15 d后,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产生轻微的药害, 症状为稻株矮、黄化等;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产生轻微药害, 症状是叶片由绿变黄。在施药5 d后, 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产生轻微的药害, 药害症状为嫩叶纵卷, 分蘖有一定扭曲。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和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产生的药害, 在后期通过及时的水肥管理, 水稻生长又得以恢复。

2.2 对常见杂草的总体防除效果

4种除草剂对移栽田常见杂草株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在施药15 d后, 对马唐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D、A, 均达到90%以上, 其次是处理B (77.2%) , 处理C较差 (25.4%) ;对稗草防治效果依次为处理A (91.5%) >处理D (81.2%) >处理B (52.6%) >处理C (15.6%) ;对莎草、四叶萍和鸭舌草均有一定的防效, 防效均在80%以上;除处理D对野慈菇的防效较差外 (57.3%) , 其他3种药剂防效均接近80%。在施药30 d后, 防治马唐效果较好的是处理D (98.4%) 和处理A (98.2%) ;对稗草防效在80%以上的为处理A (86.3%) 和处理D (81.9%) ;对莎草、四叶萍和鸭舌草均有一定的防效, 防效均在80%以上;对野慈菇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A (85.2%) , 较差的为处理D (60.7%) 。在施药45 d后, 4种除草剂防治效果与施药30 d后无明显差异。

4种除草剂对杂草的鲜重防治效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处理D、A对马唐、稗草防治效果较好, 防效较差的为处理B、C;4种除草剂对莎草、四叶萍和鸭舌草均有较高的防效;处理D对野慈菇防治效果较差, 其他3种药剂对其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 均在80%以上。

2.3 水稻产量对比

通过DPS数据分析软件对使用4种除草剂后水稻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药剂处理区的有效穗与对照差异显著, 其中有效穗最多的为处理A (893.55穗) , 其次为处理B和处理D, 较少的为处理C;实粒数在各个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实粒数多少依次为处理D>处理A>处理B>处理C>CK;结实率无差异性;产量方面, 以处理A、D产量较高, 分别为10 080.00、9 979.95 kg/hm2,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黔东南地区移栽稻田目前广泛应用的4种除草剂中, 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马唐、稗草、莎草、四叶萍和鸭舌草防效理想, 但对野慈菇防效不理想;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和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对莎草、四叶萍、鸭舌草和野慈菇防效理想, 但对马唐和稗草防效不理想;22%苄·乙可湿性粉剂对马唐、稗草、莎草、四叶萍、鸭舌草和野慈菇防治效果理想, 是防治水稻移栽田杂草最理想的除草剂。因此, 在使用除草剂时, 一定要选择适宜的除草剂, 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防治水稻移栽田杂草要根据各种杂草的发生特点, 要采取狠抓前期, 挑治中、后期的防治原则, 通常是在移栽前或移栽后的前 (初) 期采取土壤处理, 以及在移栽后的中后期采取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在田间施撒除草剂时, 如操作不当容易对水稻产生药害, 一般施药时应保持水层3~5 cm, 但不要淹没水稻心叶, 并让田间水层自然落干, 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4]。一旦发生药害, 轻者移栽苗生长缓慢, 分蘖减少, 重者移栽苗大量死亡, 即使重播补苗也不能存活。因此, 产生药害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如先排放浊水, 排水露田, 再补苗, 然后采用间隙浇灌, 以减少除草剂的残留, 从而减轻药害程度, 或者耘田中耕, 把表层土吸附的药剂深翻入土中, 减少药剂对水稻根系的作用。耘田后2~3 d施复合肥30~60 kg/hm2, 促根长叶, 加快生长。并喷施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促进作物生长[5]。

参考文献

[1]杨黎, 吴厚道.黔东南州水稻生产探讨[J].耕作与栽培, 2011 (5) :44, 47.

[2]刘蕊, 朱金文, 周国军, 等.5种除草剂组合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的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3) :363-366.

[3]颜春妹, 陆爽, 吴雪源, 等.25 g/L五氟磺草胺OF防除直播水稻田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1) :115-116.

[4]朱文达, 宋志红, 张宏军.56%二甲四氯钠粉剂对稻田3种杂草的防治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9 (4) :444-446.

上一篇:北师大三年级优质教案下一篇:一处美景惹人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