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2023-02-15

第一篇: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1玉米大斑病

a.种植抗病品种。①实现抗源基因区域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种植一套抗病基因品种,在另一地区里种植另一套抗病基因品种,使抗病品种的布局合理,起到隔离作用,限制毒力小品种的定向选择,以防大斑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和扩散。②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防止在一个地区内品种抗病基因(种质资源)单一化,使品种群体的抗病性在遗传上是异质的、多样的。③重视品种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b.彻底消灭菌源。秋收后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尤其对严重感病的秸秆要及早处理,以便减少翌年的浸染菌源;亦可通过机械收割时粉碎秸秆进行还田或站秆翻地,以及秋季深翻等,将病残体及病叶深埋地下,加速其腐解,从而也起到加速病菌消亡的目的。

c.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区可以用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

2玉米瘤黑粉病

a.轮作。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可显著减轻发病,一般可与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轮作2~3年。

b.选育抗病品种。配制杂交组合时,应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遗传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生理小种等问题。

c.割除病瘤。及时割除病瘤,减少病菌积累,且可减轻当年的再浸染。割除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烧掉,以减少菌源。

3玉米丝黑穗病

a.实行轮作。尤其病重田块,应与大豆、小麦、谷子等作物进行3~4年轮作。

b.适期早播。过早播种,地温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时间拖长,易受病菌侵害,过晚可减轻病害,但成熟过晚,易遭霜害,故应适期早播。

c.种子处理。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25%羟锈宁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4%~0.8%)拌种。

d.除掉病株或病穗。在黑粉子孢子尚未散出前,割除病株或摘除病穗,深埋或烧掉。减少越冬菌源,减轻翌年的病情。

e.秋季深翻。一定要注意翻地质量,不能将病株残体露在土外。

f.拔除病苗。人力充足而且发病重的地区,可进行人工拔除病苗,但需晚定苗,拔除病苗后如出现缺苗进行补苗,以防缺苗影响产量。一般玉米7~8片叶时病苗长相明显,此期进行辨别准确率高。在无经验或病株率低的地区不宜采用。

g.选用抗病品种。玉米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各地应选育和利用本地区较为抗病的品种。

第二篇:水稻病害防治

措施

(一)防治重点区域和对象

华南稻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双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为主攻对象。

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中南部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黄淮稻区主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为主攻对象。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北部单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主攻对象。

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单季稻种植区,以稻瘟病、二化螟和条纹叶枯病为主攻对象。

(二)主要技术措施

稻飞虱:重点做好水稻生长中后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西南稻区要注重防治水稻前期的迁入代。水稻孕穗前要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防治指标可放宽到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于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防治,优先选择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江南、江淮、环渤海湾稻区做好秧田期、移栽分蘖期的灰飞虱防治,控制灰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区,抓好中晚稻药剂浸种或拌种和秧苗期稻飞虱防治,打好秧田送嫁药,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稻纵卷叶螟:重点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卵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Bt.等生物农药防治,防治指标百丛50个束尖。

螟虫:水稻分蘖期防枯心,破口抽穗期防白穗。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沤田,压低虫源基数。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卵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应用Bt防治。坚持按防治指标开展化学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三化螟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防治。

稻瘟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做好叶瘟和穗瘟的预防。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早稻和单季稻秧田打好送嫁药,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实施药剂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好田,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时进行药剂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的防治。重点抓好药剂拌种或浸种及带药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选用速效和持效药剂并配合抗病毒剂防治。华南和长江中游单季稻区,可适当调整栽插期,使水稻感病敏感期避开白背飞虱迁入期。秧田应远离感病早稻田和玉米田,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弃用感病秧苗。常发区增加移栽密度,预留备用秧苗。田间发现感病植株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地毒源,并从健丛(株)上掰蘖补苗,重病田应及时翻耕改种。

稻曲病:选用抗性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

四、专业化防治主推技术

(一)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天,可杀死70%-80%的螟蛹,有效降低虫源基数。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可杀死90%以上的螟虫。

(二)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根本措施。

(三)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技术

在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开始,田间设置二化螟性信息素,每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厘米。集中连片使用,可诱杀二化螟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种群数量。

(四)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早稻用咪酰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用吡虫啉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和稻蓟马。秧苗移栽前3-5天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双季早稻施用送嫁药,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施用送嫁药,预防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及传播的病毒病。

(五)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1.苏云金杆菌(Bt)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采用Bt防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注意Bt对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2.井•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技术。在叶(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时,采用井•蜡质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均匀喷雾,齐穗后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不污染环境,对水稻安全。

3.井•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技术。于水稻孕穗期破口抽穗前7-10天,施用井•蜡质芽孢杆菌,可有效预防稻曲病,并兼治纹枯病。

(六)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

常用措施有: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瓢虫、草蛉、青蛙等天敌;释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七)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黑蝽等多种害虫。

(八)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

水稻移栽后7~10天扎根返青、开始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九)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醚菊酯防治褐飞虱,噻虫嗪、烯啶虫胺防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防治稻瘟病,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预防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防

第三篇: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水稻虫害已知的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始终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抓手,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科学用药,示范带动,应急控制,确保水稻、玉米生产安全”的策略,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病虫动态监测预报为先导,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化学农药的综合配套技术,把病虫草害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大力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项目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提高。在防治重点上,水稻重点抓好稻水象甲、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病害(1)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稻瘟病的主要特征如下。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良种。②培育无病壮秧。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叫花脚杆、烂脚瘟。该病初发时,在稻株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暗绿色小斑,像开水烫了一样,病斑逐渐扩大,中间呈灰绿色或浅褐色,后变成灰白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呈褐色。防治方法: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O.2—0.25千克兑水75千克喷洒。

(2)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2、水稻虫害

(1)稻水象甲检疫性害虫防治。药剂拌种,用5%丁硫百克威或30%的比虫啉药剂

拌种,避免种子带虫卵等;在大田移栽前3-4天用丁硫百克威药剂对苗床防治,实现 “带药”移栽,减轻稻水象甲幼虫危害。用30%的比虫啉药剂兑水稀释后浸秧根,防治幼虫;针对苗期防治不到位或防治效果不好的田块,指导农民用丁硫百克威配制毒土撒于田块,毒杀稻水象甲。

(1)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但我们六广地区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 1千克拌细土30千克 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2)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面积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锌硫磷O.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 兑水50—60千克 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繁殖量大,生命力较强,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

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

的叶蝉散0.15—0.2千克 兑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 兑水喷 洒。

(4)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第四篇:元江热坝区杂交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摘 要:针对元江热坝区杂交水稻生产中常见的两病的发病条件、发病症状,两虫的为害症状、危害特点以及两病两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杂交水稻;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 435.11

文献标志码 B Hybrid Ric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Yuanjiang Li Meihu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hot Yuanjiang in hybrid rice production in the two common disease conditions, the onset of symptoms, two insect damage symptoms,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wo diseases and two insect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Keywords hybrid ric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元江县热坝区属干热河谷气候,温、光、热、水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年平均气温23.8℃,积温7500-870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是种植双季杂交水稻最适宜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多变、田间管理、耕作栽培制度改变、部分种子不抗病等因素,病虫害发生率有所上升危害趋势,造成了种植户的经济损失。为确保元江县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元江杂交水稻区的主要病害,早、晚稻均发生,晚稻重于早稻。对产量影响较大,减产达30%以上,重的可达50%~60%,有的甚至颗粒无收。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害大多叶尖或叶缘开始,先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的水渍状条纹斑点,以后沿叶缘或中脉发展成为波纹状斑,病部和健部分界线明显,几天以后病斑变成灰色或枯黄色。该症状主要发生在秧田后期和移栽后返青分蘖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第一片叶呈现失水、青卷,最后呈枯萎症状,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萎,常引起缺蔸或死丛现象。 2 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元江杂交水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发生在晚稻上,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20%以上,重的可达50%~60%,有的甚至颗粒无收。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稻叶,病斑初显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迅速在叶脉间扩展,后变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1 mm,长10 mm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同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 3 水稻二化螟

水稻二化螟,以成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在元江一般较轻年份损失5%左右,大发生年份损失20%以上。 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水稻二化螟卵主要产在叶色浓绿,茎杆高大,粗壮的植株基部。幼虫三龄前不移动,主要集中在叶鞘间为害叶鞘,形成褐色条斑即“枯鞘”,二龄开始蛀茎,三龄开始转株为害。分蘖后期蛀茎形成枯心苗,孕穗期蛀茎形成死穗,抽穗期蛀茎形成白穗或伤株。 4 稻纵卷叶螟

又名稻纵卷叶虫、俗称刮青虫、白叶虫、包叶虫等,是水稻生长期的主要害虫。在元江危害晚稻较为严重。初孵幼虫栖于心叶或晚生分蘖的嫩叶中啃食叶肉,孕穗期也能栖于穗苞中啃食颖壳和叶鞘,造成半透明的白色细条状斑点。2龄期在心叶或稻叶尖部吐丝,两边叶缘缀连形成稻叶束腰,称“束叶期”。3龄期形成单管状虫苞,叶肉食尽后留下白色表皮。1-3龄的取食量约占一生总取食量的20%左右,3龄后进入暴食,常2-4叶束在一起,成为虫苞,幼虫在虫苞内取食,形成大量白叶。 5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

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抗病丰产品种或从无病区留种,并做好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和浅水勤灌,增强水稻抗病力排灌分开,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迟、过量。药剂防治:用20%噻枯唑(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菌毒清乳油300-500倍液进行防治。

6 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要严格实行植物检疫,未经检疫的稻种不许随意调运;易感品种和有发病史的种子不得使用。抓好大田管理:采用“浅、薄、湿、晒”的排灌技术,切勿深水灌溉和串灌漫灌,防止禾苗生长过程中遭受涝渍灾害;特别要注意不要与发病稻田发生串灌,以免病菌蔓延;施肥要适时适量,氮、磷、钾搭配,对零星发病的新病田,早期摘除病叶并烧毁,阻止菌源扩散危害。药物防治:1)种子消毒。用85%强氯精300~400倍溶液浸种12 h,洗净后视种子吸水情况进行催芽或继续浸足水;2)用25%叶青双400~500倍液,或25%叶枯灵3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药2~3次,间隔6~7 d 1次。 7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1)减少虫源基数,抗虫的优良品种;2)二化螟具有趋嫩绿性和趋茂密习性,因此,要科学地处理好水、肥、栽培密度与二化螟的发生关系。大面积推广水稻稀播稀植技术,大力提倡水稻氮、磷、钾配施等技术。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在稻田中每隔150 m左右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杀死螟蛾。药剂防治:防治螟虫应掌握“准、狠、省”的原则。在卵孵化高峰期1~2 d 667 m2用5%锐劲特悬浮剂1 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EC1 000~5 000 40倍液进行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田间应保持3~5 cm深的水层,让其自然落干。 8 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1)选用抗(耐)虫的良种;2)合理施肥;3)科学管水;4)消灭越冬虫源。生物防治:1)保护自然天敌;2)以菌治虫: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1龄幼虫盛期,施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制剂。药剂防治用:0.3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施药期间应灌浅水3~6 cm左右,保持3~4 d。

第五篇:草鱼鱼种常见病害防治

张鑫成

(一)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

症状: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血,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鳃丝出血或苍白,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糜烂、无食物。

防治方法:第一天,水质保护解毒剂,每亩每米667~1000克全池泼洒,第二天,杀毒灵,每亩每米300~500克全池泼洒,同时,恩诺沙星粉(每1千克饲料添加2~3克)+保肝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3~6克)+三黄散(每1千克饲料添加3~5克),三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5~7天。

(二)肠炎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杆菌。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替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脓血流出,鳞片易脱落。

防治方法:鱼安,每亩每米83.3~100克全池泼洒,同时,鱼肠安(每1千克饲料添加15克,第一次用量加倍)+肝肠宝(每1千克饲料添加2.4~4.8克)+三黄散(每1千克饲料添加5克),三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2~3天。

(三)水霉病

病原:水霉或绵霉感染伤口。

症状:体表或鱼卵长有成团的灰白色棉絮状物,鱼体受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的水霉菌丝,如旧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失常,皮肤粘液增多,随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水霉清,一次量,每亩每米66.7~80毫升全池泼洒。

(四)烂鳃病

病原:柱状嗜纤维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方法:第一天,水质保护解毒剂,每亩每米667~1000克全池泼洒,第二天,杀毒灵,每亩每米300~500克全池泼洒,同时,败血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5~10克)+保肝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3~6克),两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5~7天。 (五)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

防治方法:第一天,车轮虫特杀,一次量,每亩每米133~167克全池泼洒;隔天,克毒灵,一次量,每亩每米200~300克全池泼洒;同时,腐皮必克(每1千克饲料添加2~2.6克)+败血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20克)+保肝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3~6克),三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3~5天。

(六)白头白尾病

病原:黏球菌、霉菌、呼肠孤病毒等。

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前的头部前端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黏附其上。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不久死亡。草鱼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是常见的严重鱼病。

防治方法:克菌灵,一次量,每亩每米200~300克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同时内服,氟苯尼考粉,一次量,每1千克饲料添加2~3克,连用3~5天。

(七)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体表粘液增多,鳃组织腐烂,鱼体发黑,有时出现“白头白嘴”现象或成群绕池狂游,需镜检确诊。

防治方法:第一天,水质保护解毒剂,每亩每米667~1000克全池泼洒,第二天,车轮虫特杀,一次量,每亩每米133~167克全池泼洒;第三天,二氧化氯,一次量,每亩每米150~200克全池泼洒;同时内服,鱼虫清,一次量,每1千克饲料添加2克,连用2天。

(八)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寄生于体表和鳃上,破坏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鳃瓣浮肿,灰白色,鳃盖张开,鱼体发黑。

防治方法:指环杀星,一次量,每亩每米67~100毫升全池泼洒;第二天,杀毒灵,一次量,每亩每米300~500克全池泼洒。

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027-87227220 传真:027-87377381

上一篇:商场员工星级评定制度下一篇:市出租车行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