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024-05-14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精选十篇)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篇1

企业内部开展设备租赁要因地制宜, 严格确认设备的新度系数, 且租金不宜过高, 对使用者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同社会租赁要有所区别。租赁单位要对本企业的设备认真负责, 以主人翁的精神管好和用好设备。

1 企业内部设备的有偿使用办法

长期以来, 我国各施工企业总是以“大而全, 小而全”的模式配置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部分设备闲置, 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闲置设备的价值约占固定资产的5%左右。可以试行“公司内部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具体分两步实施:首先, 组织专业人员对公司所有的设备进行新度系数的评估和登记;其次, 根据工程需要将设备调人各项目经理部, 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使用费暂定为设备现有价值的2%-4% (本办法在评估阶段试行) , 设备的保值增值率及新度系数也可以通过评估决定, 如果设备维修保养得当, 适时更换部分零部件, 就有可能向保值增值方向发展, 其新度系数随之也会提高。

2 加强设备的“管、用、养、修”

2.1 管

为提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促进设备的优化配置, 企业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进一步加强企业设备管理, 使设备在使用阶段充分发挥机械效能, 创造最佳效益。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 使其寿命周期最长, 费用支出最合理。

2.2 用

合理配置设备, 还应配备合格的机械操作工人, 充分调动操作工人的积极性, 坚持岗前培训及考级制度, 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作业。对临时聘用的人员更应抓紧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要求每个操作工人严格遵守作业原则。对大型关键设备要实行定机定人和机长负责制, 以提高设备效率,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3 养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在对设备进行实时状态监测的同时, 从实际出发, 加强完善月强保制度和日常维护工作。“月强保制度”, 即根据机械设备的工况、工作环境和设备利用率等提出不同的维修保养计划。有条件的企业可实行周检或月评制度, 及时总结和推广设备保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 以鼓励先进, 改进不足。

2.4 修

随着生产厂家监测手段的日趋完善,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今工程机械设备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维修这个环节上, 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如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 (TPM) , 应该以状态监测为基础, 以可靠性为中心, 以状态检测维修为主的多种维修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设备及其使用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 以使设备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同时还应推进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充分利用设备维修市场, 以较低的维修费用获得良好的维修质量。

3 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是维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地储备和供应高质量的备件, 不仅有助于按期完成维修任务, 而且还为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3.1 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是一种从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多项或多因素的事物中, 找出主要矛盾, 抓住重点因素, 照顾一般因素的管理方法。它把同类备件划分为A、B、C三类, 其原则是:

(1) 把对维修和生产影响较大的备件归人A类, 占库存资金额的60%-70%; (2) 把加工难和订货周期长的备件归人B类, 占库存资金额的20%-30%; (3) 把占用资金较多的备件分为C类, 占库存资金额的10%-20%。

3.2 计算机辅助库存管理

企业内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不仅可以建立企业的总台帐, 减轻日常记录、统计和报表的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提供备件储备量和资金变动信息, 同时还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及时调剂余缺, 满足设备维修的需要。计算机管理为备件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3.3 集中采购

为保证配件质量, 杜绝备件采购方面的漏洞,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对一些占用金额大、用途广的零配件可实行招标采购的办法, 同时走备件社会化的道路, 即企业为备件供应商提供库房, 供应商到施工现场服务, 企业对其提供的零配件实行托管, 并根据消耗用量按季度或年度与供应商结算。

4 结语

实行闭环管理提高国企管理水平 篇2

河南富昌公司劳资部王冬梅

经济似海,企业似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依水而存;另一方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受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的综合作用,企业不断地进行着组织的演变和制度的变迁。从小企业到大公司,再到巨型企业集团;从单人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等等。伴随着企业组织的演变和制度变迁,有一种更能体现人类文明和管理进步的新的管理原理,闭环管理应运而生。

一、闭环管理的含义

个人认为,所谓的闭环管理就是一个问题发生,只有进行了有效解决后,才能算是功德圆满。闭环管理的目的是要绝对避免一个故障出现,解决问题时互相推诿以致不了了之的情况发生,最大限度地排除事故隐患。闭环管理的实质是激励,核心是反馈,即建立员工激励经营者的工作机制。

二、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原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适度

1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防范经营者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国有企业所有者除了加强约束和监督,还应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这样逐步形成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样,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不仅有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而且有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随着企业文化和竞争手段的发展,在所有者即经营者时代,出现了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这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一境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时代,出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二境界;在企业利害相关者觉醒求同时代,将会出现员工对经营者激励机制,这将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三境界。

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就企业管理系统而言,经营者可视作系统的始端,员工可视作系统的末端。员工的利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经营者的努力。为了维护和提高本身的利益,广大员工可以通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商定一定的反馈种类、反馈途径、反馈条件、反馈力度和反馈周期,制定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三、怎样建立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个人认为,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闭环管理系统,必须抓好三个重点控制环节:

(一)搞好目标任务的确定。

搞好目标任务的确定是企业管理的前提,制定目标任务一定要科学。

(二)设计完成目标任务而产生的科学流程。

设计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是落实、完成工作目标的关键环节,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结合现代企业管理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必须重视反馈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尤其是信息反馈系统和利益反馈系统。到目前为止,利益反馈系统基本没有。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现代大型企业若看作是一种系统,那么按照控制论的观点,现代大型企业从激励体系角度则可看作是一种开环系统。在这个开环系统中,我们能够看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看到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还没有正反馈环节。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即在现代管理系统基础上构造具有激励性质的正反馈机制(正反馈环节),将开环系统转变成闭环系统,从而改善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增强系统内部的凝聚力、驱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本身产生自激发展功能,3促进系统良性循环。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存在这样一种作用机理,即在满足特定反馈条件时,经一定的反馈周期和反馈途径,由系统末端发出脉冲式的利益流作用于系统始端,强化始端功能,进而强化中间功能及末端功能。整个系统功能提高后,一方面可降低系统内部利益的损耗,另一方面可从系统外部获取利益增量,两方面利益之和大于反馈利益。因此,不仅可以补偿系统末端的利益,还可以增加其利益。系统末端利益增大后,反馈利益会相应增大。依次循环,系统功能会逐步提高,系统利益会逐步增大,这就产生了系统自激的良性循环。

(三)抓好流程运行当中的节点衔接。

‚成功的管理层要想带领员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必须控制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才能确保顺畅地完成整个生产流程‛。而要抓好流程运行当中的节点衔接,就必须建立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简而言之,是通过培训全体员工,在多数员工自愿的前提下,经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审议和通过,建立永续性员工基金,设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基金监察委员会,制定员工对经营者的奖励办法及奖励决定程序,在满足一系列条件的情况下发生激励的一整套循环机制。以2000人的大型企业为例,平均每人每月向员工基

4金交纳10元,则该基金每年可收入24万元,获得员工基金奖励的经营者自离任后每年可得到6~10万元,直到终身。随着企业利润和员工数量的增减,员工收入、员工基金、经营者奖金相应作动态调整。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认为,企业实施正反馈机制是构造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的发展,是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一种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系统内部广大员工投资到经营者的整体行为,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一种有效机制。企业正常实施正反馈机制,不仅可使经营者获得新增利益,而且可使员工和所有者获得新增利益。经营者获得的新增利益,直观而论是从员工利益中获取的,实质是借员工的利益先运行一步,真正的隐含来源是外部市场和内部损耗。企业实施正反馈机制,有利于形成系统内部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可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所有者众多和分散而造成的所有者管理缺位问题,这一点对国企改革、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企业实施正反馈机制,可促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国家在政治、经济、就业、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可受益。

如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篇3

(宁夏医科大总院门诊部宁夏银川750004)【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29-01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我院属于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附属医院,护理管理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护理品质,护理技术高低对医疗安全、诊疗技术的发挥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信产生深远影响,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使每位护士的潜能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直被广大护理管理者视为核心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传播最前沿的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护理品质。笔者将探索情况介绍如下。

1 树立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新理念护士长应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服务,护士长应为临床一线护士做好服务,解决护士们的实际困难,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安心做好每天的护理工作。为此要加强护理团队中薄弱人群的重点培训[1],挖掘不同层次护士的潜力,充分创造条件,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激发学习热情[2],帮助护士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2 加强护理管理实效性的对策2.1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 将条款多、文字繁琐的护理管理制度自行修订,变为简明、扼要、可操作并在质量督察中具有可行性, 讲授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管理艺术、护理管理记录本规范、护理查房分类、护理科研论文撰写法、提高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等一系列内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科学管理与经验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针对现有临床护士年轻化比例增高和护理综合技术不够扎实的现实,就如何实施规范化管理,从人治过渡到法治,如何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人文关怀,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护士的潜能和团队精神,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给年轻护士长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介绍。2.2 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措施 护理管理监控是减少管理偏歧的基本保证。管理监控措施使用不当会起误导作用,应经常采取调研的方式,以便随时鼓励大家人人参与管理,每个人都有管理质量的责任范围,将所发现所负责范围的管理问题集中登录于管理记事文件夹,以便及时发现管理的弱点,从而了解自己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随时现场评论,集思广益,及时纠正,力争改正率达100%,使护理管理充分体现管理的持续改进。2.3 以人为本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士长在管理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科内每位护士生日时都会收到一张写满全科护士祝福的贺卡,上面既有祝福也有鼓励还有护士长对该护士工作性格特点的评语和寄予的期望。护理管理的实战经验,而且拓展了大家的视野,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使护理管理队伍信心倍增,凝聚力更强,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2.4 加强细节管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为帮助护士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各种小问题,并及时改正,降低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率,3 效果3.1 满足护士个性化需求,护士满意度提高 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与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密切相关[3],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了不同层次护士的个性化需要,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3.2 患者满意度和科室护理质量提高 自2004年至今,每月患者满意度調查的满意率平均为99.5%,较2003年同期提高1.25%,。3.3 护理管理的目的 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行为活动符合工作要求,并满足患者需求。有效的管理,就是用最佳的参数、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质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难控因素多,可变因素多,只有将严密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的最有效合力[4],以使护理管理达到质量自律状态的管理最高境界。为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传播最前沿的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1]李大洪.从木桶原理谈员工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2):26[2]王华芬,沈晓如.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244[3]陈梅.人本管理思想护理管理论文库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5,13(1):39[4]施雁,陈翠萍,王雅芬.护理质量委员会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45

实施设备综合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篇4

一、行业机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

2009年9月, 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了首次全国烟草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 这是烟草行业重组后召开的第一次设备管理专题会议, 也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行业设备管理职能后的第一次专题会议。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后, 面对生产点多、装备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良的不利局面, 应审时度势, 加快发展, 不断保持技术装备水平与行业同步, 提升竞争力。坚持以“设备完好, 持续改进, 提高效能, 保障运行”的行业设备管理目标为指引, 在确保设备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保持完好状态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成本控制的经验, 应用新技术, 研究新工艺, 适应新需求, 科学统筹规划设备资源, 努力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 要求设备管理工作者要迅速更新设备管理理念, 重视设备基础管理和技术进步工作, 实施设备综合管理。

二、公司一体化多点管控模式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河南省卷烟工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应围绕公司经济运行这一中心工作, 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提高设备保障能力为基点, 努力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促进设备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合理运行, 提高整体效率, 充分发挥设备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实现品牌多点生产同质化的要求, 从而不断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求各生产点不断创新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适应新需要, 统一各生产点的制丝工艺技术, 加快卷包设备的更新置换, 并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发展的动态, 及时做好现有设备升级改造, 不断提升设备对工艺和质量的保障能力, 确保设备高质、高效运转。积极开展设备效能竞赛和技术创新, 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实现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按照“智能化生产, 数字化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建立起完整、详实的企业运营数据库, 实现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三、实施设备综合管理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 安阳卷烟厂不断加强设备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从坚持做好设备的基础保养和维护工作入手, 形成了制丝车间的设备点检和设备区域承包制, 动力车间的巡检加委外专业保养模式, 以及卷包车间的例保“分段保养法”及设备轮保等模式, 使设备长期保持了完好、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 为企业标志品牌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积极探索“设备健康管理”新理念, 把事后维修的设备缺陷管理及预防维修的设备过剩管理, 向以精细化、科学化为核心的“设备健康”管理转变。探索建立科学的设备检、维、修体系, 不断增加设备维修的手段, 对重点设备采取轮保、项修、大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 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研究。实施“设备健康管理”, 依据设备健康档案对设备进行一生跟踪管理, 使设备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粗放管理迈向精细化管理, 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 为实现设备综合管理奠定基础。通过积极开展TPM管理及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找到主要设备管理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实现卷烟设备管理上水平。

四、实施设备综合管理应掌握的基本内容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 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 要求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的物质运行形态, 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 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管理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实施设备综合管理可以充分体现设备管理的“一生原则”、“全员原则”和“价值原则”。通过开展全员生产维修TPM新模式, 借助设备管理专用软件进一步细化、量化设备管理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的技术人员激励机制, 从而实现设备综合管理的真正目的。

1.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实施设备综合管理, 需要建立一支精干的设备专业管理队伍。要通过优化组合、量化考核、年度考核等建立具有竞争压力的人员动态考核体系, 真正形成副厂长主管、设备部门主抓、车间设备主任具体负责、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工段和班组成为主体的设备管理网络。同时积极推行TPM (全员生产维修) 新模式, 使全体员工都投身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 形成生产靠设备、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统一理念。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充分发挥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同时深入开展“6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 活动, 使操作人员做到“四懂” (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和“三会” (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各级生产现场人员关注、熟悉、了解设备, 不断固化设备现场的标准化作业, 通过开展“6源” (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缺陷源、浪费源、危险源) 深度治理活动, 不断打造优良整洁的现场设备环境, 达到行业清洁生产的标准。

2.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 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 而对经济效益不很重视。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 就可以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做法, 改变在设备使用上只重工艺需要, 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通过设备管理专用软件量化设备管理的各项指标, 实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准确结合, 进而达到“设备保工艺, 工艺保质量, 运行低消耗, 生产高效率”的设备管理最终目标。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 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 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运用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 在选购设备时就不会只重视采购成本而忽略使用成本。

3. 设备综合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相结合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篇5

徐为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常由收费、通信、监控三大部分组成。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机电工程的三大部分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紧急电话由于移动通信的普及被悄悄取代;收费系统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视频监控从各收费站扩展到全线等等。

现代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其固定资产的70%为设备,与传统的行业相比,现代高速公路机电行业设备通用性相对淡化,个性愈加突出,科技的发展使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信息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的含量迅速增加。精密设备、大型设备的研制和开发,以及国外先进设备的大量引进,无疑给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带来很大的方便。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及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如何搞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如何做到设备的优化配置,使设备优质、高效地运作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是当今收费站点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部分收费站点受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影响和束缚,其设备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利用率低下、不平衡,设备老化,役龄长、技术含量低,仍有大量属于淘汰的设备在役;设备管理水平低,重复建设率、重复购置率高;设备构成不合理,通用设备比例大,大部分收费站点难以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问题是影响车辆通行效率、设备运行速度的重要因素。解决好这些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技术、经济、政策手段对设备进行管理

做好设备的技术管理,要做到:正确处理好设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强化设备技术经济论证,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正确处理好技术先进与适用之间的关系,强调在适用的基础上求先进,在先进的前提下讲实用,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使现有设备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能。

经济手段是利用经济杠杆来追求设备周期费用最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备的经济管理已成为设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设备的经济管理要以效益为导向,科学合理地配置机电设备,使其向效益好、便于维护管理的方向倾斜;强化设备管理,使其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建立以“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的设备管理运作机制。做好预防性试验,严格控制设备的重复购置,考核设备利用率,充分论证投入产出比,及时加快陈旧设备的更新改造,使在役设备处于最优化状态,达到最合理配置。

政策手段是指充分贯彻设备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设备的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下,设备管理者要研究现行经济政策,精通设备管理的政策法规,掌握国内外最新设备管理动向,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经验、方法和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于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设备市场,企业定期上报闲置设备,最大限度地对闲置设备进行社会调剂。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对设备进行管理

在政企分开、企业依法行使自主权利的今天,政府只对整个企业管理进行宏观调控,而不作微观干预,设备管理属于企业自己的事情,为此企业应加大设备维修和管理的重视力度。企业要一方面依托产学研及各种协会、学会组织从中得到技术和决策支持,使设备的技术属性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设备管理体系,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长期、优质运行。

1.健全组织保证体系,树立主人翁意识,从总经理到一线人员树立起关心设备、爱护设备的思想,使人人都参与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人,使管理者和职工人人都严格要求,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开拓发展,实行管理目标最优化。

2.健全制度体系和约束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部委及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把设备管理作为生产过程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制定和实施以生产者和管理者为执行主体的合理可行的制度,做到目标定量化,措施具体化,责任纪律化,奖惩严格化。对生产者强制实行对设备的定期检修、保养;对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进行强制监督、考核和岗位培训。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做到事故为零,质量缺陷为零,停工时间为零,浪费为零。

3.健全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强化经济责任考核,力争做到设备管理标准化,管理目标定量化,管理程序规范化,管理

考核一体化。

4.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制定设备管理和维修评优、上等级条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岗位竞赛、技术比武,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维修模式,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修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实行资源优化管理,使设备资产的运作情况、分布、构成、变动、利用等及时得到反映,把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充分结合起来,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配备必要的设备维修力量,广泛应用先进的状态监测诊断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和监测,及时掌握设备的劣化趋势,准确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排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实行计划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建立包含故障维修、周期性计划维修、可靠性维修、状态维修的综合维修模式,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和施工方法,实现由被动维修向状态维修过渡,不断提高检修维修施工的现代化水平。

芜湖长江大桥公路桥有限公司

如何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管理水平;改进方法;探究

医院档案,包括为医院提供服务的各类与医疗相关的文件资料,与医院发展进程有关的资料文书等,这些文件文书包含的内容可以是图像,录音等。档案管理的水平是医院最为宝贵的经验之一,积极的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以及完善工作,使医院档案为该医院的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医院开展的医疗学术研究以及技能沟通等方面保驾护航。总之,探究一些提高档案整体管理水平的对策,这是是目前我国医院开展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档案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

1.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需要招聘更多的人员为医疗事业服务,正因为这个缘故,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大部分都是非档案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又因为医院没有对这些人员采取对该专业的培训工作,人员均是在任职岗位的实践中学习技能,他们的技术不娴熟,又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工作态度不端正,因此在管理工作进程中,丢档现象经常发生,此时管理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2.档案资料分散,不能集中收取。之所以对档案资料零散的收集,一是因为管理员意识观念淡薄;二是因为时间紧迫导致他们只对上级下达的文件以及与该医院发展有关的文件纳入档案库房中存储,而那些医疗各类活动中,例如每周会议上总结的各种资料的会议报告得到是不合理的搁置,不能安放在档案资料管理的库房中。其实造成档案资料收集不具体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医院没有对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实施监察工作,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流程开展工作等。

3.档案管理员的专业技能不娴熟,没有树立创新观念。我们洞察我国医院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征程,发展医院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人员,特别是临床和护理专业人员的服务技能的培训工作,而严重忽视了对档案管理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引导工作。我们知道,在医院事业发展中,病历档案的书写工作具有一项严谨性强,复杂度高的特点。只有积极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工作,才会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迈向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有助于管理员建立谨慎认真的工作作风,这样在该医院档案管理中就会避免在病历书写中出现档案管理员代替上级住院医师签字的不良现象。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学问,管理的质量牵扯到该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管理工作走规范化,现实化以及创新化的路线可以杜绝医疗纠纷的产生。总之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医院应该实施监督体制,调动整体管理员的思想意识,扭转他们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最终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达成。

二、将学习作为第一任务,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工作内容

医院应该在特定的时期加强《档案法》的宣传工作力度,这些特定的时期包括新的管理员工入职的前期,使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质,通过对《档案法》中涵盖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他们就会领悟到其中深刻而久远的现实意义。同时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意识必须加强,他们起着带头的作用,当管理员工看到部门领导都在虚心的学习《档案法》时,员工就会相應的被带动,激发了他们学习档案管理方式的积极性。当学习的氛围被创造出来时,档案管理工作处呈现不一样的景象,管理工作流程秩序严谨,档案资料的安全性也会提高。

三、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中的主要充分之一,因而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之间与档案管理的质量挂钩。目前我国医院的力争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持久健康发展,所以就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团队的建设力度,积极健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这都是医院事业发展紧抓的工作内容。要实现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医院可以依据本院的现实情况以及日后的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合适的途径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使管理人员定期的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活动;鼓励优秀的管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课程或者是进修工作等。为了达到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医院应该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想法设法将对管理人才培养的工作项目归总到医院人才培养的整体计划范畴之内。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外在动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它也需要内在动力的驱动。因而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自觉的树立时刻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意识观念,主动的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完善自身的技能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主人翁的姿态去积极参与所处医院举行的各项与医疗事业有关的科研活动,对其本质进行探究,这样他们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就会顺利一些了。树立创新的理念,就要求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及应用,使档案资料更高效的辅助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征程。

四、结束语

其实,医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行有效的解决,例如通过建立监管机制对管理工作中的细枝末节进行监督。因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医院现有的病历开展管理工作,因此可以通过增强病历方案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力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的目标。总而言之,要想切实的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就需要院方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实践,努力完善管理机制,最终使档案管理事业带动医院整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良.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J].科技资讯,2012.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篇7

1 对待学生要有客观公正的认识评价

“一百位学生就有一百种个性。”面对一个年龄相仿、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学生群体,班主任教师要进行彻底地了解和分析,全面熟悉与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状况,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赢得工作主动。

首先,正确分析学生的基本特征。一般说来,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从成长角度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一个人心理性格趋于稳定发展之前的动荡时期,其中的绝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二是学生来到职业院校,一般都带着很大的失落感、迷茫感和自卑心理。这样的愁肠百结加上对未来追求的缺失时时占据心房,让他们不仅毫无动力而且焦躁不安;三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放松、骄纵和诡异,使得不少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其次,全面剖析共性的形成原因。细细分析,主要有这样六种原因:一是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时期形成的正常反应;二是社会发展时期所有独生子女共同具备的时代性特征;三是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和家庭不良教育联合组成的外部影响;四是因学习成绩等多种因素在中学时代长期遭受挤兑和压抑而形成的障碍性心理;五是由于个人追求的目标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和冲突所导致;六是对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信心。再次,客观评价学生的优势状况。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学业上有所欠佳,但他们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自有不同的优势存在。譬如,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过去因为没有“读死书”和“死读书”,缺少那种“书生呆气”,思想相对活跃,发展潜力空间较大,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多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本来就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特长。这些都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对此,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班主任教师应当多加重视和关注,并加以认真挖掘和充分利用,对做好班务管理和教育大有帮助。

2 师生之间要有民主和谐的关系氛围

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以后,学生们十分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中学那种紧张累人的学习生活和教师、家长的“死跟烂盯”,但是,他们对突如其来又截然不同的轻松学习和快乐生活以及若即若离的师生关系又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一是师生之间要平等互信。高校学生已趋向成人化,他们时刻注意和非常注重来自外界的各种反应,因为接触较多和关系相对密切的缘故,对来自班主任教师的态度评价显得特别得敏感。所以班主任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要本着平等合作的良好心态,坚持以宽容信任为怀,在言行上主动向他们释放亲和力,在工作上注重抓大放小和战略性指导,不必实际上也不可能事事俱到、亲力亲为,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情感使者”与“和平使者”的人物形象。

二是要善于协调生生关系。“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当学生之间出现一些问题或矛盾的时候,班主任教师应当在全面掌控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原则性的梳理和分类:性质一般的,交由当事双方自行处理,或者通过其他学生如班委会成员去协调解决;原则性较强、性质比较严重的,在处理方法上也要讲求智慧和艺术,千万不能“水清无鱼”甚至“拍案立判”,否则,极可能形成“口服心不服”而埋下工作上的隐患。应当在正确疏导的前提下协调处理、艺术性作结,力求让双方心悦诚服,尽量不留后患。

三是评价学生以激励为主。要坚持“众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拒绝、选择和淘汰”学生。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闪光点”、或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方式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赞赏、鼓励和表扬,并提出再接再厉的希望和要求。特别对那些性格自闭、能力不强和所闻的“问题学生”,要对他们施以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平等友好和重视关爱,促进他们在和谐环境下能够快速进步、自重自信、健康成长。

3 班务管理要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纪律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班务章程应体现“四项基本原则”:一是超前化原则。在开学之初,一套比较成熟的班务规章制度就要公布于众,进行“安生告示”,让学生学会在适应中理解,在理解中执行,在执行中逐步规范和完善自己。做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二是常规化原则。要本着“无以规矩,难为方圆”的发展性眼光,重视对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千万不可放松对他们进行养成性教育。常规教育一旦取得实效,班务工作将会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目标性原则。要本着“学生发展意识”和“发展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始终怀有目标感和努力方向,章程太细太具体执行起来畏首畏尾,容易造成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四是可信守原则。要贴近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章程,注重实际达成度。制度形成共识之后,坚决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以保证其严肃性。

4 素质教育要有令人鼓舞的活动内涵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传播者,作为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职业院校及其各类教师,承载更为重大的责任意识和现实目标,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实际需要,千方百计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鼓舞人心的素质教育。班主任教师更要秉持“敢于拼搏、勇于进取、能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积极谋划、冲锋在前。

一是广泛开展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比较暗淡、意志相对薄弱,因此,我们要通过古今中外的伟人轶事,通过身边人的平凡事,通过职校毕业生的成功创业事迹,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励志教育,不断地催人奋进、鼓舞士气。

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创设环境和条件,经常举办一些热情参与的文娱体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如文学、书法、音乐、摄影等知识讲座;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卡拉OK、书法、演讲等比赛;配合所学专业举行知识技能竞赛;选择特长生组建各种业余团队,等等。既丰富学习生活,又在活动中磨砺学生的精神意志,培养他们创优争先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开展社会价值和创业意识教育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产生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专业认识,强化职业意识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及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向学生介绍劳动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信息,进行求职就业模拟培训。提供学生求职心理、职业形象自我设计和能力测定等咨询,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应聘体验。培养学生“自我推销”能力,进行创业意识培训,为促进他们的发展提供前瞻性教育和服务。

摘要:由于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招生门槛一再降低,直接导致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这种比较复杂的决定性因素给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挑战。本文认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教师只要具备“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乐观精神与豪气,把复杂因素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历练和考验,以人为本、积极应对、策略谋虑,就一定能取得圆满的成效。

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探索 篇8

1影响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因素

1.1 人为因素

据统计, 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80%以上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一方面,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对事故的警惕性较差。一部分人员在上岗时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岗前培训, 或者即使培训过, 也是草草了事, 并没有引起员工的足够重视。另一部分员工本身的安全意识就比较淡漠, 即使走上相关工作岗位, 也表现出比较松散的状态, 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另一方面, 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作怪, 导致一点点看似细微的错误最后引发重大事故。事实证明, 电气设备运行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任何一点的疏忽都会造成重大的隐患, 即使当时并没有直接引发事故, 也会为以后的事故发生埋下伏笔。

1.2 管理制度

部分企业由于使用电气设备的时间不长, 特别是一些小规模企业, 没有及时总结设备管理工作规律, 管理制度不健全。从员工培训到工作细则再到违章处罚, 管理制度一定要细致入微, 并且要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地修改完善, 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企业要长足发展一定需要管理来维护, 只注重生产而忽视管理, 就等于只关注了眼前利益, 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就目前来看,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电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特别是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有待提高。

1.3 技术因素

能否赶上科技进步的脚步, 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也是管理到设备管理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是比较落后的。设备使用与检修人员定时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并记录数据, 然后进行存档。只有在设备出现问题或紧急情况下才会查阅检验档案。这中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设备运行状况随着时间是不断变化的, 而这种定期检查存档的方法不能及时反应设备的运行状态。另外, 这种存档的方法不利于各部门间对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的管理 。

1.4 设备自身因素

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生产厂商, 质量是不一样的, 包括同一公司的同一款产品, 生产批次不同, 质量也会有差异。因此, 设备不同也会影响到具体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有些小企业, 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已经超期运行的设备, 是非常危险的。

2强化电气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员工素质的提高是搞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关键。首先, 一定要更新观念,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性。只要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工作要求, 细致入微地观察电气设备的运行变化, 就能够显著改善电气设备管理的现状。其次, 要定期进行员工培训, 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保证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接受到培训。要鼓励相关工作部门的交流,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 可以提供给工作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 提高员工的素质。

2.2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 保证工作的纪律性。首先, 要细化管理制度, 责任到人, 包括设备运行总负责人、每日负责人等都要明确。这样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 也能保证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直接找到责任人。其次, 要提高制度的执行效力。制度的制定只是一个前提和基础, 真正有效的实施才是最终的目标。可以采取适当的奖惩手段来提高管理制度的威信力,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

2.3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传统的数据记录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互联网一统天下的今天, 应该做好互联网技术和电气设备管理的衔接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能够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 能够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合作, 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 让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时刻处于大家的关注之下, 能够有效监督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

2.4 保证电气设备质量

针对不同品牌的产品质量完全不同的情况, 要严格控制好设备的购买。在购买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深入了解不同产品的性能、价格和市场评价,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采购产品, 一定要保证电气设备的质量。

3结语

面对企业电气设备更新换代快的状况, 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只有提高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才能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邱仕义.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强化设备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篇9

随着科技的进步, 我国的数控设备、精密设备以及进口设备数量在成倍的增长, 给机械制造业、快速加工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了搞好设备管理, 做到优化配置, 使设备能优质、高效地运作, 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安全设备。

1.1 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必须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 主要包括:设备质量、设备改造、设备调剂、设备维护。

1.1.1 设备质量。

设备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制造厂要力求做到产品可靠、耐用、高效、经济, 以及好用、好修和美观。品种是成套的基础, 成套是形成生产能力的手段。服务是使用和制造之间的桥梁。出厂产品应实行三包:包用、包修和包换。

1.1.2 设备改造。

根据我们的国情, 我国的设备管理必须走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的道路。能改造的尽量改造, 该报废的就报废, 需要更新的就更新, 总之要合理地使用好固定资产折旧资金和大修资金。

1.1.3 设备调剂。

设备综合管理强调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 要求以经济观点指导技术管理, 即购置设备、设备修理必须进行经济核算, 加速处理闲置设备, 紧紧围绕设备的技术经济综合指标抓设备管理和对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1.1.4 设备维护。

日常维护极为重要, 设备维护工作搞好了, 可以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因此,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安全和污染防护工作十分重要, 走维护与检修相结合的道路, 以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

1.2 安全设备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 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并定期检测, 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1.2.1 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

设备安装好后, 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的安全项目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 静态检查项目在设备不运行的条件下进行, 如设备表面安全性、安全防护距离等;如控制系统安全性能、可动部件安全防护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性能与可靠性、设备运行中尘毒、易燃等的产生情况等。

1.2.2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的安全要求。

安全设备使用应建立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实行操作证制度, 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1) 设备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设备操作手册》, 按相应的操作规程操作, 并对设备售后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考核合格后, 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 持证上岗。 (2) 专职安全员和设备管理员应经常到现场查看,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随时提醒操作手注意, 并通知整改, 对于违章作业的予以制止。 (3) 安全事故发生后, 应查明事故经过, 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做出事故报告, 报项目领导批示后写出事故通报张贴, 以便教育事故操作手和警示所有操作人员。

1.2.3 设备安全检测的要求。

安全检测是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预测设备运行变化趋势的有效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避免安全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 保证生产经营安全。

1.2.4 设备的报废与淘汰。

设备经长期运行使用, 不断磨损、老化, 生产效率、安全性、可靠性不断下降对这些设备就应进行报废处理以避免因设备不安全而引发事故。设备报废或淘汰后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已报废、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与设备。

1.2.5 建立设备安全档案。

设备的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它为生产经营单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和数据, 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 可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为设备安全检查、检测、故障诊断、隐患整改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关键设备的管理

所谓关键设备是指数控、精、大、稀、进口设备等。关键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据统计, 有1/3的关键设备故障是人为造成的, 而且一般性维护 (如注油、清洗、检查) 是由操作者进行。因此, 要增强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使其尽快掌握机床性能,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针对关键设备的特点及我所实际情况, 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设备的不同结构、运动特点和控制方式规定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 指导操作人员正确掌握操作技能, 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减少故障及防止事故发生。

2.2 培养合格操作者

对操作者必须加强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 使其既能熟练安全操作设备又能精心维护保养设备。在上岗前要进行技术知识、操作能力和使用保养知识考试, 合格者获得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设备。

2.3 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现有设备的潜力, 为发展生产和搞好建设, 以及为增加社会财富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 应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技术革新, 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 改善和提高设备素质, 增强设备效能, 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缩短检修工期, 减少停机损失, 降低检修成本。 (3) 物尽其用, 积极清理并调剂、利用闲置设备。 (4) 采用新工艺积极开展旧件修复。 (5) 大搞综合利用, 节约资金支出。

2.4 采用科学管理方式

建立设备信息库, 实行资源优化管理, 使设备资产的运作情况、分布、构成、变动、利用等及时得到反映, 把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充分结合起来,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1)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备的拥有量让售后服务工程师提供一份配件采购计划, 再由项目资深修理工、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审核和修正后方可报批和采购。 (2) 无论一个项目有几个配件库还是一个项目有几个分部, 不能各自为政, 配件资源应该共享。 (3) 当设备零部件损坏无法使用, 急需修复, 但该配件在当地又无法获得需在国内采购的时候就产生了急需配件。急需配件的采购应简化采购程序, 时刻保持采购渠道的畅通, 对每一批配件应采取专人跟踪负责制。 (4) 处理好与售后服务人员的关系, 因为他们手里大多本身就有一批配件再则他们了解的配件信息也比我们多, 处好与他们的关系就能更好的了解配件信息, 及时得到所需的配件。一个大的项目应设一个专门的配件管理人员来处理此关系。 (5) 有些设备的配件在当地是可以寻找到替代品的, 一个项目走上正轨后, 应让配件管理人员到当地市场多了解配件信息, 以便需要时采购。

2.5 人才培训

为满足高新技术的挑战, 人才培训也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现代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要适应综合管理的要求, 要面向多学科多技能, 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动手操作能力。

3 结束语

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 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 还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 各级管理人员密切配合, 并要明确各自的责任, 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才能使设备具有较高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从而给企业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设备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 本文就设备管理、关键设备的管理等, 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设备管理,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玉平, 王湘, 刘力.与时俱进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设备管理事业发展——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 2009/04, 25-29.

创新理财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篇10

一、立足规范, 创新机制, 保障民主理财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嫩江县委、县政府对民主理财工作非常重视, 将其作为镇乡工作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确保民主理财工作规范高效地开展, 县农经总站结合当地实际, 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理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为民主理财工作提供了依据。在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嫩江特色的“六统一”“七不盖章”的民主理财工作机制。“六统一”即统一民主理财时间, 统一民主理财内容, 统一民主理财程序, 统一民主理财原则, 统一民主理财纪律, 统一民主理财要求。“七不盖章”即无日期的不盖章, 不及时报账的不盖章, 无用途去向的不盖章, 无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的不盖章, 无正规票据的不盖章, 重报虚报开支的不盖章, 不符合制度规定开支的不盖章, 从而有效杜绝了不合理开支。

二、注重培训, 加强管理, 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民主理财队伍

一是把好素质关。 (1) 要求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懂财会知识, 秉公办事、作风正派, 责任心强。在2008年民主理财组织改选工作中, 全县共纠正不符合要求标准的成员47人。 (2) 严格民主理财成员的选举程序。坚持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必须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 被推选人员公示无异议后, 报上级备案。经过民主选举, 全县农村均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共有成员865名。 (3) 建立不作为责任追究制度。对严重失职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由村党支部提出罢免建议, 按规定的民主程序予以罢免。 (4) 加强业务培训, 持证上岗。采取巡回培训, 领导和业务骨干授课的办法, 并编写了《农村民主理财规范化工作手册》, 人手一册。通过培训考试, 所有理财小组成员均实现了持证上岗。 (5) 加强检查指导。结合农村财务日常审计, 定期检查指导民主理财工作开展情况, 使理财小组成员找准位置, 认真履行职责, 发挥好作用。

二是把好业务关。理财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理财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调查看, 具体在理财过程中, 应注意把好三个环节:一是审核好每一张原始票据。审核票据本身的有效性, 看有无虚假、不合法的无效票据;审核收支项目的真实性, 看有无私用公报, 以少报多, 甚至无中生有事项;审核开支的合理性, 看是否违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不能满足于“几相符”。在审核程序上坚持“先审后批”, 即在会计记账前将原始凭证先交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 (原则上每月理财一次, 特殊情况, 随时审核) , 再交村负责人审批, 坚决纠正“先批后审”程序倒置的做法, 否则, 民主理财人员往往碍于领导情面, 而不便行使对不合理支出票据的否决权, 结果只能是走走形式而已。二是理财的内容要全面, 要与时俱进。在常规核查内容的基础上, 注重核查当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分摊、筹集和使用, 土地流转、征占用费用的确定、到账及其分配, 专项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 新增不良债务的发生以及来自村外国家、集体或个人捐赠钱物的入账处理等情况, 防止只限于查查现金的来龙去脉。三是管好用好专用印章。专用印章应交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保管, 防止和纠正有的村把理财“印把子”交由村会计保管, 让会计随便盖印, 使其失去控制和监督。为杜绝不合理票据钻空子报销, 除刻印准予报销的“民主理财专用章”外, 还应再刻制一枚“不予报销”印章, 以给不合理、不好报支的票据判处“死刑”。

上一篇:委婉语的跨文化现象下一篇: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