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镇企业管理水平

2024-05-14

提高乡镇企业管理水平(通用6篇)

篇1:提高乡镇企业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发挥管理人员积极作用,把握加强管理的方向和途径。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行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粗放式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政管理各个环节,落实到财政干部的岗位职责,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

二、提高我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六个现代管理观念

为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落到实处,每位财政干部都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理念,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财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每一位财政干部,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支持发展促增长”这一中心,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意识,在局党组领导下,严格按财经法律法规办事,履职尽责。同时,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着力解决工作中专业知识面不广,基础工作不扎实、基本功不深、基本技能不精、工作质量不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工作效率,敢于面对财政改革中的压力和矛盾,积极探索更好更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激情,改变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财政人应有的贡献。

(二)正确把握七条基本要求

1、突出依法理财。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财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绷紧“法律”这根弦,遵循以人为本和公平、效率、法治的原则,研究透、执行好每份财政规范性文件的范围、要求,尤其是预算管理、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及财政资金支付、国有资本经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税收入、政府采购、会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绝不能凭经验靠主观想象开展工作,否则,不仅不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而且容易违规甚至违法。

2、注重流程设计。根据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近年来,财政改革不断,加之由财政部门牵头的民生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家电下乡等工作较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尤其是惠民补贴资金的发放涉及到千家万户,如不按流程(程序)发放,势必造成财政政策透明度不高、财政工作程序不透明、工作程序不规范,既直接影响到财政部门的形象,也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因此,按照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财政部门应逐步制定和完善诸如《财政工作运行规程》、《惠民资金管理流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流程》、《部门预算流程》等工作方案,从而形成从制度上规避财政管理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

3、完善岗责体系。从机制上保证权责一致,促进责任落实,做到分工明确、首问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在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考评制度,以事定岗、职责分明、责任到人、权责一致,并实行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及服务承诺制,确保财政管理工作没有疏漏。

4、加强绩效考核。遵循“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按照财政部、财政厅要求,县级财政部门要稳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建立项目预评审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努力构建制度完善、考评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因此,如何确保每一笔资金拨付出去都能完全发挥作用?怎样加强监督,避免资金使用的铺张浪费或挪用?这些都是我们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所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理念的要求。

5、健全配套制度。在执行好已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做到反映财政工作规律,符合财政工作实际,可操作、可检查。县直和财政所对财政及财政管理工作都制定了不少制度,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制度需要修订、完善,还有的需根据本地实际,采取管用、针对性强、有奖有罚的措施,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6、运用科技手段。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工作质量和效率。新时期财政干部如不懂电脑、不会操作就如同瞎子过河、盲人摸象,是胜任不了工作的。

7、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着力抓好五项管理工作

1、规范预算管理,提升预算执行效能

(1)、预算编制精细化。我镇财政所将根据我县财政局按政策提出的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目标,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预算内外收支,健全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建立《行政事业类供养人员管理台帐》,在支出计划中硬化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

(2)、预算执行精细化。我镇财政所将按月登记《预算支出指标明细表》,严格根据支出顺序、进度和实际需要,拨付各类款项并监督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月底编制《财政收支月报》;每年9至10月,根据乡镇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乡镇财政收支预算,坚持支出执行按预算,追加支出按程序。

2、组织协调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1)、“两税”征管精细化。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国土、房产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建立健全《“两税”征管台账》,实现“以票控税”,源头控管。同时,协助国税、地税做好相关税种的征管工作。

(2)、非税收入掌控精细化。每月末坚持对乡镇所属各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收费票据进行核销,严格实行财政票据按月定期结报核销制度。每月编制《非税收入明细表》,对交款单位或个人的各项信息逐一细化,使每月本乡镇非税收入的构成一目了然,促进乡镇非税收入及时入库。

3、加强涉农资金管理,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1)、专项资金管理精细化。制定《项目专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专项

资金工作流程表》,建立《专项资金指标台帐》,对资金的拨付程序进行严格规定,实行资金拨付与项目管理分离,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行业部门管质量。坚持对项目做到指标单独管理、拨款额度控制、现场勘察监管,从项目启动、进度到竣工验收全程进行监管,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一卡通”资金管理精细化。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贴近农村、就近监管的优势,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是建立台帐,将补助对象基础信息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实行动态化管理。对民政优抚、五保户、农村低保、水库移民等一些相对长期稳定的补助对象,可在控管台账中粘贴补助对象照片。二是张榜公示。每次补贴发放必须在财政所和各行政村进行张贴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定期核查。每年定期会同有关站(所)上门走访补助对象,了解核实补助对象的实际生活情况、健康情况、补贴领取情况,防止补贴资金被冒领、套取现象的发生。四是严格纪律。严禁以任何理由扣押农民个人“一卡通”存折,严禁村干部统一代领惠农补贴资金,严禁用减少农民补贴面积的办法抵扣各种费用,严禁虚报补贴面积套取国家补贴资金。

4、加强单位财务监管,健全乡镇理财机制

(1)、单位财务监管精细化。取消乡镇所属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和财务核算会计,由财政所统一设立银行账户,对乡镇所属预算单位的财务进行集中核算,实行报账制管理。每季度对各单位财务进行一次清理,严格审查各项支出报帐手续是否完备,数量、单价、金额、附件是否齐全;督促报帐单位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定期检查单位是否存在帐外机动资金问题;审查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同时,寓监督于服务,推行受理一站制、业务限时制、问题提示制,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对单位不合规的收入和支出不予报账,统管会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每月初5日前将上月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等会计报表提供给各预算单位。

(2)、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精细化。利用各单位财务核算在财政所的便利,建立健全资产购买、处置、登记和台账制度,定期进行核对,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

(3)、乡村债权债务管理精细化。认真开展债权债务清理,加强对债权债务数据的动态管理和分析,增强债务监控的主动性。建立债权债务管理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要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利用“乡财县代管”和“村账乡代理”平台,建立乡村偿债机制和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和督促乡村两级积极化解债务。

5、夯实基础,提高乡镇财政服务质量

(1)、基础设施建设精细化。积极利用上级投入,加强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便民服务窗口,配备必需的硬件设备,合理设置服务岗位,搭建财政为民服务平台,提升财政为民服务水平。

(2)、制度建设精细化。精细制定财政所各项工作制度,并汇编成《财政所内部管理手册》,定期组织人员学习;上墙公示各岗位职责及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并设置文明监督岗和投诉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开设政策宣传栏公示财政政策及工作流程,并按要求适时更新。

(3)、服务理念精细化。围绕“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宗旨,明确乡镇财政所的具体服务理念和要求,切实落实“八项服务承诺”。按照省厅统一编印的《财政所文明服务指南》要求,规范和统一财政所文明服务标准。

(4)、干部队伍建设精细化。加强我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调动现有人员力量。按期组财政干部总结财政经验,学习相关文件,切实提升乡财干部实际操作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

篇2:提高乡镇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卫生统计;卫生院管理;

引言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枢纽,承担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行政职能。是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机构。[2] 随着近些年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实施,农村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受条件和农村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等的影响,乡镇卫生院仍然存在着管理观念旧、各项工作功能定位不清晰、缺少宏观把控和决策等漏洞。因而,作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通过改善卫生统计工作的现状对提高整个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现状与特点

1.1 受自身环境与发展速度影响,经营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陈旧

受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及自身发展缓慢的影响,由于乡镇卫生院多少年的发展都是由国家统一拨款、统一控制,因而乡镇卫生院形成了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思想,普遍缺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励竞争中的生存忧患意识,内部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陈旧。具体主要表现在,很多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乏对将来本卫生院的发展谋划,不重视对医院管理模式的探索,甚至某些领导人员还将卫生院的经营管理滞后一味的错误归结为是因为设备不够先进。就拿统计工作来说,缺乏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具体工作,虽然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但仍以手工记录为主,多媒体只是简单的辅助,卫生统计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1.2 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阻碍乡镇卫生院发展,致使卫生院管理水平不高的另一主要现状是各种专业人才的匮乏,技术水平的相对滞后。就拿统计工作来说,当前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而专职乃至专业的卫生统计人员缺失严重。因而,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统计工作效率低,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1.3 卫生院缺乏清晰定位,运营计划缺失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还缺乏对卫生院的清晰定位,运营计划也相对缺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影响,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向来缺乏像企业一般对自身发展的具体谋划和清晰定位,而是依旧存在着“衣来招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在运营上缺乏对内部管理风险的准确预测与分析。就拿卫生统计工作来说,多数乡镇卫生院将所统计的数据放在一边不加分析或是寥寥几句应付检查的分析。这样就不能统计数据应有的作用,也不能帮助本卫生院管理与决策及时发现漏洞,排除隐患。完善卫生统计工作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更新观念,提起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面对目前乡镇卫生院管理观念落后的现状,要完善卫生统计工作就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提起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有好的态度加上好的方法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乡镇卫生院的统计工作亦是如此。由卫生统计工作大都由工作人员兼任足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的各位员工及领导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包括领导在内的每一位乡镇卫生院的员工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更新观念,切实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2.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卫生统计工作技术水平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拥有专业员工的数量和员工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对企业的竞争实力产生重大影响。乡镇卫生院虽然与其相比没有那么明显,但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各项工作的技术水平,对本卫生院的管理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应不断加强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技术水平。具体来说,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卫生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查漏补缺。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请专家来卫生院培训,或与其他卫生院联谊共同开展,也可以采取短期培训和定期专题讲座等培训形式。同时各卫生院还应将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逐步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范畴,经过多次培训后努力使培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2.3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注重信息反馈作用

篇3:提高乡镇企业管理水平

一、乡镇财政所会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对乡镇财政所会计管理工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强,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会计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而导致的。虽然近年来在会计管理工作方面因为不断探索与努力也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绩,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我们所忽视。例如在管理意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重视, 不重视会计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会计工作也长期以来被当作简单地完成基本会计实务, 而未能通过她们的工作来实现对单位、对当地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其次, 在机构建设以及具体工作方面也存在着不够重视、粗糙简单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来寻找提升乡镇财政所会计精细化的具体手段。

二、加强乡镇财政所会计精细化工作的思考

文章谈到有关乡镇财政所会计管理工作目前而言存在着的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需要加强的工作也是复杂和繁琐的, 不过我们应该具有知难而上的精神, 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研究讨论, 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 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乡镇财政所会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切实提升。

(一) 加强对会计精细化管理的重视

加强对会计精细化的工作重视, 首先就要树立科学正确的管理意识, 要真正明确会计精细化工作对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乡镇财政所各项工作的积极影响, 在正确认识会计精细化管理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加强具体知识的掌握与学习, 尤其是对于财政所的管理层和领导干部来说,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只有真正了解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管理原则, 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与指导当中有所把握, 才能够引导具体工作向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外, 加强对会计精细化的重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与学习层面, 同时也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面, 要以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来推动乡镇财政所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二) 加强机构建设

乡镇财政所会计精细化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繁多、涉及到的区域与范围也较大, 所以单纯依靠几个财务会计人员的零散操作无法满足真正是工作需要, 所以应该进行专门化的机构建设。

1. 要建立专门化的会计机构, 从事专门化的会计管理工作, 让会计工作与普通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 进一步细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及权责。

2. 在机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有效选拔, 会计工作人员选择应该以国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规定为把关基础, 将不符合国家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基本要求的不合格人员清除出管理队伍, 同时加强对兼具企业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 同时还要根据乡镇财政所对会计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 从而帮助她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具体工作当中。

3.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会计工作办公条件是有效提升会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了完全的办公场所建设, 同时更应该包括具备现代化管理特色的信息化办公设备建设, 从而最大限度解放财会人员的劳动力, 让她们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日常工作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高层面的管理工作当中, 实现会计管理的再升级。

4. 还要加强财会人员学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财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时效性、多变性以及瞬时性的管理工作, 财会人员想要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就离不开对各项专业知识、新技能、新理念的有效掌握, 所以乡镇领导还应该为工作人员的学习与提升提供更多条件, 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基地建设力度, 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专业学习、业务培训的机会, 从而进一步实现管理队伍素质再升级。

(三) 加强具体工作管理力度

会计精细化管理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种软硬件设施的有效建设, 同时更加需要将这种关注力度投入到更为具体的工作当中, 有效加强具体工作的管理控制力度, 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会计精细化管理。

1. 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力度, 过去会计核算工作显得比较被动, 总是被动接收乡镇各项工作的回报总结, 而且对于具体内容也没有进行一一的核实与了解, 从而在具体资金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成效方面了解不多, 会计核算工作就容易陷入走过场、走形式的消极局面。所以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制订制度的形式将经济活动监督记录、乡镇项目跟踪记录、资金往来及使用情况监督记录等具体内容固定下来, 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避免中间环节的粗糙敷衍, 从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 要加强预算管理及监督工作力度。预算是各项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与保障, 预算编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推行的是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的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预算编制工作省时省力并能在大方向上确保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但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乡镇经济发展的不断飞跃与质变, 简单的预算编制已经无法满足乡镇经济的当前发展, 同时也无法有效实现会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和要求。所以预算编制应该采用零基础编制方法, 将乡镇发展及未来发展作为预算编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从而一方面最大限度避免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而造成的部门之间贫富不均, 同时也能够在满足部门自身需求的前提下避免盲目攀比、重复建设, 最大限度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与经济价值。在预算编制周期方面也应该放弃过去传统的年初预算编制年末预算结算的模式, 改用滚动式预算编制方法, 这样能够避免预算编制周期内出现的预算执行空窗期, 同时也能够让预算周期化整为零, 实现阶段性的预算及时调整, 最终确保总体预算能够贴合单位及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

(三) 完善财务审批制度

乡镇会计人员要严格坚持财务审批制度, 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随时对掌握的乡镇财务信息, 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 及时向乡镇领导汇报, 为乡镇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乡镇财务的审批, 由乡镇分管财贸副职、纪委书记、财政所长参与乡镇财务汇审, 并在原始凭证上审核签字;对于村级财务支出必须由支书、村主任、文书和村理财小组汇审。

三、结语

乡镇财政所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对于乡镇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乡镇财政所会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直接影响乡镇财政所的具体工作, 更加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的有序发展, 虽然目前来看问题还有很多, 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 但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 不断寻找新方法, 研究新对策, 必然能够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不断进步, 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伟元.会计精细化与地区经济发展[J].会计之友, 2013, (3) .

篇4:提高乡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

关键词:乡镇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直接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它单位甚至于农民个人,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它又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资金收支额度较大。加强乡镇政府财务管理既是财务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会计法》等财经法规对会计工作的明确要求,但乡镇政府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1 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会计和财务知识,文化程度不高、业务素质不够、工作能力弱,责任心不强。二是票据使用不规范,有的乡镇没有明确专门的票据使用和管理人员,存在乱开票的现象。有的票据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存在金额不符的情况,致使部分会计总账与明细账科目余额不一致。三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四是违反现金结算限额和现金使用范围,逃避银行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五是收入票据和支出凭证不合规,凭证把关不严,不合规票据随意入账。

1.2 对固定资产不重视,管理混乱、不规范

一是固定资产账户设置不规范,总账以及明细账的设置不够完善,有时购置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固定资产。二是随意购置固定资产,不按年初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进行购置,有的乡镇甚至根本没有预算。三是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不严格,有的乡、镇政府在未通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就擅自处置旧固定资产,造成大量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四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薄弱,人员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有的乡镇无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损坏、被盗或被他人据为己有等潜在的流失现象。

1.3 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格

对于专项资金,未能发挥专项资金效益。有的乡镇对于专项资金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存在挤占、挪用、改变资金使用用途、滞留、转移等违规行为,没有完全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严重违反了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1.4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未建立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责任分工不细,岗位职责不明确,经常是审批、开票、记账、出纳全部由一个人执行,未按规定分开,这样监管力度不够,就会出现乱支乱用的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致使有的乡镇对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二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乡镇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制度,但是形同虚设,只是把制度写在纸上、落实在口头上,执行不力,监管不严。虽然建立了正常得现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招待管理、差旅管理、大笔金额审批等制度,但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整改措施不得力,致使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

1.5 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

乡镇债权债务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账面上反映的各项应收应付款和未上账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一般有欠拨欠付的各种专项资金及基建工程款、欠拨及欠付的各種经费。部分款项挂账或抵顶现金库存的时间长达几年、十几年,形成资金沉淀和损失。本来就记载不清,日积月累,不少已成为呆账,严重掩盖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

1.6 财务预算缺乏严肃性

有的乡镇预算编制比较简单、笼统,编制不够细,有的财政预算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往往存在超预算问题。经常有该编的收入未编、该列的支出不列。乡镇人大对预算的审批和监督流于形式,减弱了预算的法律约束力。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多数乡镇财政财务支出不受预算约束,随意调整、资金用途被随意改变情况,使经批准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财政预算形同虚设。

1.7 财务核算不规范

财务核算不规范是目前乡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最普遍和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账实不符,即账面记载与实际发生的业务不符,与相关单位往来账对不上;②一些乡镇存在大量收付原始凭证保管在出纳处未及时结报,长期冲抵库存现金;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非正规票据作为入账依据的情况,且有的金额较大;④未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未及时核对,没有按要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致使出现银行存款账实不符,资金被挪用,长期未被发现。如某乡镇原总会计利用银行账户挪用公款的问题。

2 改进措施与建议

2.1 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应该加强对乡镇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业务培训,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提高依法办事、廉洁自律和管财理财能力,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乡镇的财务管理水平。

2.2 加强预算管理

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执行,依法进行财政决算工作。乡镇支出因工资的增长及各项事业建设的需要,支出呈刚性增长,特别应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增强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为了解决收支矛盾,乡镇应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招待费、会议费、小车维修费管理制度,实行总额或包干控制。严格按人大通过的预算执行,注意预算调整的合法性。严格防止财政支出的安排超过财政收入,控制乡镇债务水平,确保财政收入和支出平衡。

2.3 加强现金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现金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现金的专人专管制度,即出纳岗位责任制;②建立健全现金账目,做到逐笔序时登记,保证账款相符,确保钱款的安全;③认真执行现金的使用规定,严禁用“白条”来抵充库存现金;④根据业务需要正确核定库存限额;⑤除规定可用现金支付的项目外,其他的应付款项均应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结算;⑥做好银行存款的管理工作;⑦不得将本单位的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

2.4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到购置、处置资产程序合规、合法。资产专人管理、建账设卡,防止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5 加强民主监督,增强透明度

乡镇应该成立民主财务管理监督小组,并赋予监督小组以下各方面的职责:①对本乡镇的财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②负责参与本乡镇的财务计划的制订;③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④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⑤有权监督财政收支的执行情况。通过履行以上职责,把那些不符合支出要求的坚决剔除于账外,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运用。

2.6 强化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财政部门的内部管理和约束,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强化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行为。对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单位和相关个人进行处罚。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则移交司法机关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08.2.

[2]陈谏.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经济论坛,2005.2.

[3]许晓剑.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5.12.

篇5:提高乡镇企业管理水平

刘定青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是常德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人口82万,辖2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3A级景区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着“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淡水珍珠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2002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刀阔斧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着力突破乡镇旧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全面构建“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事业新型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2011年7月召开的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暨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笔者代表县委、县政府县作了典型发言,交流了工作经验。

一、坚持多管齐下“瘦身”,靠理清思路引领改革

2002年,在乡镇职能转变最大、运转极为困难的时刻,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 汉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意见 》等5个规范性文件,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改革。

一是大力精简乡镇机构。目前,乡镇机关统一设置党政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综合治理办公室;每个乡镇设事业站所6个,其中计生所、农综站、农经站、广电文化站、水利站为必设机构,乡镇因地制宜设置1个。全县乡镇站所由原来的564个精简到151个,精简达73.2%。

二是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全县乡镇行政编制由改革前835名精简至639名,精简了23.4%;乡镇事业编制由1861名精简到950名,精简了48.95%,每个乡镇的事业站所只定编16—17名。

三是规范配备领导职数。严格执行湘发[2001]5号文件关于乡镇领导职数配备规定,一、二类乡镇配备9名,三、四类乡镇配7名,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全县乡镇领导职数由362名精简为234名,减幅达35.4%。四是稳步推进撤乡简组。实行县城周边乡镇五合一和另一中心镇两合一,撤销乡镇场5个。大力精减村干部,每村只设村干部3—5名,推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取消村民小组长,将原来的3—4个小组合并为一个片,每片设1名由村干部或无职党员担任的联络员。全县共精减村组干部5000多人,每年减少村组运行支出及干部工资、补贴近1000万元。

二、坚持多途并举“分流”,靠搭建平台推进改革

改革中,全县共分流乡镇机关和站所干部职工1771名,每年减少行政成本200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人员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我们的办法是:彻底清退临雇人员,对非财政金额供养的1970名站所人员先一次性解除人事编制关系,使其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然后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对落聘分流人员,多渠道、多方式为其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一是解除关系清退一批。对乡镇雇请的120名临时工,按“谁雇请谁清退”的原则,一律解除临时用工关系,由乡镇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原担任过村干部的,经济补偿后按本乡镇同类村干部享受有关待遇。

二是创办实体转换一批。降低分流人员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在税收、规费、贷款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为他们自主创业创造条件。改革后,全县共有334名下岗分流人员办起了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性实体,103名分流人员建立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龟鳖养殖等种养基地5万多亩,为256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三是到村任职安置一批。共选派67名中青年干部下村任职,并在身份保留、工龄计算、重新上岗、工资待遇等方面出台保障政策,调动积极性。几年时间里,全县30多个由分流干部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红旗村”。

四是自谋职业推出一批。对自愿放弃岗位主动外出谋职的,优先给予补偿,优先办理保险,优先享受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同时,以县职教中心为阵地,对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积极为落聘分流人员寻求新的就业岗位。改革后,落聘人员中有95%以上(近千人)的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坚持多方努力“配套”,靠落实政策保障改革

一是改革资金坚决兑现到位。改革必须付出成本。当时,我们主要通过县财政拿一点、党政干部集一点、乡镇财政挤一点以及站所办资产变现筹一点等多种途径,保证了分流人员的集资款、个人欠款、再就业补偿金一次性支付到位。其中再就业补偿金年标准不低于县最低工资标准,由乡镇根据本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原工作人员身份性质确定,补偿年限最多不超过20年;对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或政策性人员,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按5年计算一次性经济补偿;对本人申请不参与竞聘,主动下岗自谋职业的人员,增发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二是政策待遇全面保障到位。按照“区别对象、确定标准、分期缴纳”的原则,积极为改革前在编、在册、在岗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对于落聘人员欠缴的1800多万元养老金,按照集体与个人分担的规定比例进行补缴,乡镇暂时无力补缴到位的,经县政府批准后签订协议,实行“乡镇先挂账进入,后补缴到位”,从改革第二年起分5年偿还。未聘人员从落聘之日起,按有关文件精神到企业社保机构参保,投保年限合并计算。

三是有情操作认真落实到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流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针对分流人员不同的家庭状况、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专人和分流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并经常走访谈心,随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了分流人员的思想稳定。

四是机构编制严格管理到位。改革后的这些年,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关于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的要求,坚持事业站所限额设置不动摇,坚持空编进人不动摇,坚持严禁编外用工不动摇。每年县委、县政府都要对乡镇机构编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目前,全县乡镇事业站所比改革初期减少3个,乡镇行政空编166名,事业站所空编225名。

四、坚持多轮驱动“转型”,靠创新机制深化改革

在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同时,我们强力推进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将乡镇工作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提高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上来,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

一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从2008年开始,全县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在所有乡镇都建立了政务中心,村一级设立政务服务代办点,对群众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承接,“一个窗口”办理,“一个人跑腿”、“一条龙”服务。目前,服务内容已拓展到户籍登记、证件办理、生育审批、农经服务、涉农补贴发放等10多个方面。同时,加强乡镇政务中心建设考评,将基层群众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提高了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

二是实行以钱养事定酬。按照“县级财政保经费、乡镇政府保密度、技术部门保质量”的思路,对排灌机埠管护、动物防疫、农村电影放映等公益性服务实行“公开竞标、市场运作、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购买服务”模式,变“养人”为“养事”。近年来,全县每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基层动物防疫员服务报酬和强制免疫工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60多万元,为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免费放映电影6000多场。

三是创新经济管理方式。按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包办”的原则,以棉麻、花木、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设立发展奖励基金、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放开经营领域,鼓励和扶持发展龙头带动型、科技服务型、产品营销型、大户带动型、专业技术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0多家,覆盖农户3万多户。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架起了千家万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市场之间的桥梁,很好地解决了各级政府“统”不了、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

篇6:强化责任 提升乡镇学校管理水平

骔岭镇教育管理中心王德会

职位不是地位,职位也不等于权力,而更多的是义务和责任。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既要全面落实与教育局签订的各项目标任务,更高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结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创新思维、科学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根据我镇教育的实际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分析优劣态势、为教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现代管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取得效益,科学的计划和决策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管理信息是保证决策和计划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每个乡镇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认真分析本乡镇教育面临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本乡镇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有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目前我镇教育面临的发展优势有:

1、学校地理位置独特,靠近县城,为我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顺势而行、乘势而上的良好机遇,为学校特色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特别是新一轮食堂建设、学生宿舍建设、教师公租房建设,解决了边远学生走读、教师走教的难题。更有利于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从数量和素质上有较大提高,教师队伍逐步年轻化,有生机、有活力,教师学历和素质逐年提高。

4、贵州省“9+3”计划和毕节新一轮改革发展实验区的机遇,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撑。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教育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1、地势高寒,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学校几经搬迁,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影响学校发展。气候恶劣,冬季严寒而漫长,学生上学难。

2、以煤矿开采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与薄弱的文化底蕴不相称,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阻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3、学校布局结构不科学,校点较多且分散,边远学校规模小,条件艰苦,造成教师队伍心态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

4、领导及教师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薄弱。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使新课程的目标难以较高达成。

5、学校管理粗放,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科学、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谋划教育发展大局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清晰的思路,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是一个基层教育管理单位,也必须驾驭好教育管理的“方向盘”。按照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结合我镇教育实际,我们拟定的工作思路是:突出一个核心,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抓住两条主线,即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三个规范,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经费使用、规范绩效考核;围绕四个重点,即控辍保学、提升质量、师德师风、校园安全;实现五个目标,即办学特色得以凸现、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教育思路不断创新,教育民生工作全面落实。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促进教育管理上台阶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

从管理人员的工作,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三个层面制定科学严谨的行为规范,要求各校领导和职能处室修订和完善各种条例、标准、要求、制度。形成管理手册,在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广泛学习,践行,使之内化为行动。根据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以满足管理的需要。以达到学校人人有责权、事事有章程。通过依法治校减少人治带来的干扰,使学校内部领导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简捷化,管理环境优化。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在所有的管理环节上都能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形成了管理的合力,充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2、重视常规管理的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体现出育人的作用。常规管理往往是一些学校育人功能下降的软肋,加强常规管理在过程上要体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常”字,重视一个“活”字,执行一个“刚”字。“细”是指管理必须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全方位的、不留空白,分步进行,贯穿始终。“常”是指规范教育经常化,常规管理人人抓、时时抓、反复抓,坚持道理讲透,工作做细,形式多样,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活”是指把静态的制度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规章僵化,卡的过死,让制度束缚住手脚,禁锢住头脑,阻碍管理,要不断改革创新,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刚”是指对违反常规管理制度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四、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提高育人质量,确保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学校教学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质量意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没有质量意识的群体是永远也无法摆脱落后面貌,无法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必将被淘汰。因此虽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固树立育人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

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产品”是培养出来的,其质量表现为教学质量和育人工作的整体质量。教育质量标准的综合性,体现了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多方面不同要求,所以决不仅仅是升学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才是我们追求的质量目标。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不仅对智育要有明确的质量目标,还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抓好体育、艺术、科普、实践等各种教育活动,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倾向。

(2)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既重视大面积质量的提高,又重视尖子学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进步;既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要重视课外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杜绝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放弃个别学生;只重教不重学的错误倾向。

2、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

(1)全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在校的九年负责,更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首先是做好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入学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抓好基础,养成习惯。其次是要防止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出现的分化,及时地进行知识缺陷的补救。第三要抓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排除各种干扰,保证质量指标的落实。第四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特别是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考察,通过学生座谈会、评教评学活动、家长会、教学开放周活动等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整改。

(2)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教的方面要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授课教案、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以及复习检测反馈矫正等环节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学生学的方面应从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师生互动、课后复习巩固、以及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方法、心理状况等方面全方位的指导。

(3)评价反馈管理。科学地做好期中、期末、单元考试的组织工作,运用教育统计学的知识,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运用定量、定性两种方法准确的评价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

五、强化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创造特色提供源泉和动力。

1、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的原则, 用甘甜的科研源泉去浇灌和滋养我们即将干涸的“田地”。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和出发点,立足校本研究,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学校的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做到组织、制度、时间、经费四落实。

在组织上形成以学校领导、处室主任、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教科研领导小

组,形成以年级组、学科组为管理主体,教师全员参加的教研群体。在制度上,把教师参与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情况纳入专任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去。在时间上,把每周半天教研活动列为专用时间,其他活动不得占用。在经费上,对教研课题实行专项扶持,并适当给于灵活政策。

2、立足实际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学校教师对教科研工作往往态度比较淡漠,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教研能力不强、缺乏牵头的领路人;学校设立的教科研课题远离教学实际、不能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要结合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诸多因素,采用设立了龙头课题带出落干个子课题,要求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模式。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教师的教法衔接、学生的学法衔接、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学生的特长培养、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方式、校本资源的开发,以及办学管理体制等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领域都可以开展了全镇性的系统性研究。

六、强化安全管理、落实教育惠民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1)强化校园安全责任。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拉长安全防范链条,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层层分解、细化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安全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2)全面落实安全措施。实行全封闭管理,校园监控、安防器材要达标,门卫要着装持械上岗,坚持领导带队值班制度,真正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根据时令开展消防、交通、疏散等宣传教育和防火、防震、防伤害安全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强化校园安全督查。加强对学校高危人员的排查,认真落实帮教措施,有针对性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定期对学校校舍、围墙、厕所、楼梯、走道、运动设施及用电线路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实行挂牌限时整改。

(4)严格实行安全问责。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的原则,强化和落实安全责任。联合派出所、安监、消防、交通、卫生等各相关部门,把各项校园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认真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及其他对学生资助等有关工作,使教育惠民政策得以落实。认真落实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政策。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结对帮扶、寄宿优先等制度,开展“代理家长”、“亲情电话”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努力为留守儿童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上一篇:现代酒店业的发展趋势下一篇:无限极奖金计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