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

2024-05-02

大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精选四篇)

大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 篇1

一、广场舞蹈的起源及其特征

(一)起源

广场舞蹈最早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其产生创造于人民群众之中,因此人民群众是广场舞蹈的主体,集创作者与表演者于一身,并且还不断促进其发展创新。我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庞大集体,因此广场舞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且参与群众人数众多。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群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广场文化活动实现了广泛开展,广场舞蹈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广场舞蹈如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受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属性以及不同职业归属的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二)特征

广场舞蹈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特殊性。 即要求所表演的广场舞蹈应与观众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不是任意舞蹈种类都能够进行广场表演;第二,自发性。即进行广场舞蹈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所用的音响设备、舞美灯光等都有人民群众自己筹集和准备;第三,自娱性。广场舞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民群众进行自娱自乐的一种工具,在得到精神宣泄的同时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第四,集体性。广场舞蹈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表演方式是集体舞,表演场地为宽阔的广场,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广场舞蹈的集体性;第五,音乐节奏欢快。广场舞蹈表演的表演者与其观众是形成一体的,要求现场气氛应较活跃,因此在选曲方面大都会选择热情欢快的歌曲;第六,结构简单,但情绪饱满。广场舞蹈的表演者大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群众,并且广场这一表演场地不可能展现非常好的舞美,因此广场舞蹈大都结构简单,广场舞蹈主要以表演者和歌曲的饱满情绪来吸引观众, 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二、发展广场舞蹈的现实意义

(一)释放压力

如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 学习、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多数人由于繁重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极易产生负面情绪,生活的紧张、学习和工作的疲劳使得人们压力极大,疲劳情绪难以得到纾解。广场舞蹈在自由且随意的空间中,让人们能够进行情感的释放和宣泄,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疲劳情绪,达到释放人们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丰富群众文化

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创新,由此诞生了广场舞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广场舞蹈以随时随地的宣传和使人民群众亲身体验,潜移默化得激发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加强人民群众与舞蹈艺术的联系,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参与舞蹈艺术,使得人民群众在欣赏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广场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人民群众,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促进群众身心健康

广场舞蹈是对肢体进行有节奏的控制和运用,有利于促进人的肢体协调和身心健康。并且广场舞蹈简单易学,运动强度也较小, 适合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广场舞蹈的主体为中老年人,此外广场舞蹈存在娱乐性,因此中老年人能够通过广场舞蹈这一休闲娱乐活动放松心理的同时锻炼身体,促进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广场舞蹈这一群众文化在其建设和开展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其重要目的。广场舞蹈这一文化交流形式,是人民群众情感宣泄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广场舞蹈有着集体性,因此人民群众在广场舞蹈的沟通交流和表演中能够提升集体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使得人民群众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感受能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五)为群众文化提供平台

广场舞蹈由歌曲、舞蹈、民间音乐等多种形式构成,表演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使其成为了群众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广场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不仅要使人民群众发挥其主体作用,还要重视广场舞蹈自身活动情境形式的创设等,让人民群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广场舞蹈的内涵,进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提高群众生活品位

广场舞蹈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追求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陶冶人民群众情操、丰富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提高其情操的同时展示群众文化的意趣,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味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广场舞蹈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 更是抒发情感和感染他人的过程,促进人民群众间的思想交流以及人际关系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味。

三、广场舞蹈的教学路径

广场舞蹈的教学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全体广场舞蹈表演人员在一边观看舞蹈教学视频的同时,一边跟着模仿和学习视频中的动作。第二,广场舞蹈表演人员中舞蹈天赋较高的人员先进行学习,然后再对其他广场舞蹈表演人员进行教授。

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场舞蹈为群众文化提供平台,能够释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味,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大力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孙晓燕.阐述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场舞蹈[J].艺术科技,2014(05).

广场舞蹈对女性文化的影响研究 篇2

一、资料和方法

(一) 问卷调查

1.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 内容有被调查人的年龄、跳广场舞蹈的“舞龄”、对跳广场舞蹈的态度、身体和情感体验。

问卷设计有7个项目, 每个项目都设计有“是”或“否”二种答案, 回答“是”为肯定, 回答“否”为否定。二个答案都选为废卷。

2.样本情况:发放500份问卷, 回收456份, 有效问卷45份, 回收率91%。

(二) 访谈:有针对性地对35位女性进行了结构访谈, 访谈内容是对问卷调查的进一步了解。

二、结果

1.总体情况。广场舞蹈对女性的影响可谓是多方面的。从总体情况看, 被调查人群中, 一半以上的人肯定了广场舞蹈对自身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 其中肯定最多的是对健康和情绪的影响。

2.不同年龄者对广场舞蹈的“肯定率”有所不同。年龄36至65岁年龄段的女性, 对广场舞蹈更热爱一些, 36至45岁年龄段的女性对广场舞蹈肯定人数较多, 在多个项目上肯定达90%及以上 (见表一) 。

3.不同“舞龄”者对广场舞蹈的“肯定率”有所不同。被调查人群中, “舞龄”最长的达10年以上, 最短的不到1年, 在所有的项目中, 除“跳舞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外, 其它项目均为“舞龄”越长越肯定, 尤其是“肯定率”相对较低的“跳舞对美容有好处”项目上, “舞龄”10年以上的达57%, 而总“肯定率”为16% (见表二) 。

三、结果分析

1.广场舞蹈对当代女性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是女性文化的核心。追溯历史, 在农业文明时期, 女性的价值更多地被定位于家庭之中, 女性是通过在家庭内操持家务、养儿育女来表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女性视以家庭为半径的人生为天经地义, 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女人”为价值追求, 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依附于所谓的家庭, 这种女性人生价值观毫无自我可言。新中国成立以后, 虽然在法律和各种制度上男女平等, 但在观念上, 较多女性仍跳不出社会性别“刻板效应”, 作为独立的自我意识还较欠缺。跳广场舞蹈使女性找到了自我。在问卷调查中有80%的人认为通过跳广场舞, 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 有58%的人认为跳广场舞可以让自己更为自信。通过社会交往自觉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广场舞给女性提供了社会交往的平台, 让更多的女性因自我存在的价值而更加自信。在访谈中有一位女性说到:在优美的音乐中舒展自己的身体, 渲泄自己的情绪, 我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觉得活着真好。

2.广场舞蹈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追求健美是现代女性文化的亮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观念越来越强, 各种健身方式风生水起。广场舞蹈的出现, 使广大女性找到了最佳的健身方式。抽样调查中, 100%的被调查女性认为跳广场舞蹈有利于身体健康, 也就是说, 在如火如荼的广场舞热潮中, 女性热衷于跳广场舞诸多动机中, 排在第一位的当属为了健康。

3.广场舞蹈对女性情绪和情感的影响。情绪和情感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身体健康。作为情感细腻女性, 情绪情感更是影响了女性的方方面面, 因而也是女性文化当中重要的结构。积极的情绪情感是生活和工作的“加油站”, 是身体“润滑剂”。在调查中77%的女性感受到了跳广场舞给他们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 而且“舞龄”时间越长, 有积极情感体验的人越多。调查结果显示, “舞龄”时间在10年以上者, 97%的人体验了积极情感。正是因为在跳舞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才使得这些女性乐此不疲地坚持跳舞。

4.广场舞蹈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是女性文化永恒的话题, 现代家庭关系中, 以夫妻关系为核心。调查中有56%的人认为跳广场舞可以使夫妻关系更为和谐。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 跳广场舞蹈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原因, 一是跳广场舞心情好了, 看丈夫“顺眼”多了;二是跳广场舞结识了很多朋友, 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 在情感上不再“依赖”丈夫;三是跳广场舞后感觉自己更自信了, 因而少了抱怨;四是跳广场舞后, 丈夫主动分担家务, 从内心感激因而与丈夫关系更融洽了。

摘要:广场舞蹈是现代女性比较热衷的健身运动之一。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 提出了广场舞蹈对现代女性价值观念、身体健康、情绪情感、家庭和谐关系等女性文化因素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广场舞蹈,女性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6.

[2]朱丹娅.中国女性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夏门大学党报1997 (1) .

[3]颜晓双.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9 (3) .

大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 篇3

冯碧华和李炽强的《社会舞蹈概论》 (1994年5月) 专著为提高中国社会群众舞蹈的理论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架构, 为发展中国社会群众舞蹈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 大多数舞蹈理论研究者只限于在专业舞蹈和剧场舞蹈的狭小空间里, 群众广场舞蹈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孤立、单向、封闭的状态, 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还与其他科学缺少必要的联系。近几年针对广场舞蹈的研究获得较明显的发展, 但是还是有几个问题:第一, 对广场舞蹈的理论研究不够;第二, 广场舞蹈的学术会议交流专业性不够;第三, 对于广场舞蹈的一些基本概论和基本范畴认识不够。可见, 广场舞蹈文化的核心价值方面的研究更少, 有关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没有涉及到。为研究的真实可信, 文章主要从广场舞蹈核心价值即健身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竞技价值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指标来分析探究式教学在群众广场舞蹈中的实证研究的效果, 供同行参考。

2 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时间、地点和对象:

研究时间: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进行问卷调查和有关专家访谈。研究地点:江西省的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宜春市、赣州市、吉安市的六市。实验对象:参与广场舞蹈的有效群众968名。

2.2 问卷调查法:

对研究对象的群众进行实验前和后二次广场舞蹈基本信息和核心价值内容的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1200份, 回收1060份, 回收率88.33%, 有效问卷968份, 有效率91.32%。该问卷采用五级等级评价法。计分为1-5分, 影响非常小为1分, 影响较不大为2分, 影响一般为3分, 影响较大为4分, 影响非常大为5分。分值越高则影响越大。

2.3 测试、比较法:

实验前后对有效群众肺活量、心率、腰围、大腿围和坐位体前屈的指标进行测试, 并对实验前后测试指标进行比较

2.4 数理统计方法:

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用计算器进行数据差值简单处理, 体育统计中如P>0.05表示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P<0.01表示两组数据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5 逻辑推理法:

通过运用对比、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方法, 对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从中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西群众广场舞蹈能不断提高身体机能和形态变化, 具有显著性的健身价值

表1结果显示:实验后比实验前在肺活量上平均数据提高了101且数理统计 (F=4.47, P=0.035<0.05) , 说明实验后比实验前在肺活量数值数据上有显著性差异, 这是因为通过296天的广场舞蹈锻炼, 能不断增加他们的运动, 运动中不断的调整他们的呼吸, 故不断增强肺活量而导致;实验后比实验前在心率上平均数据下降并优秀了1.07且数理统计 (F=5.00, P=0.026<0.05) , 说明实验后比实验前在心率数值数据上有显著性差异, 这是因为通过296天的广场舞蹈锻炼, 能不断增加他们的运动, 在运动中自然产生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 不断提升心脏的泵血功能, 故在平静心率测试中数值下降而导致;实验后比实验前在腰围、大腿围和坐位体前屈上分别平均数据优秀了1.19cm、0.59cm、1.04cm且数理统计分别为 (F=6.36, P=0.012<0.05) 、 (F=5.39, P=0.021<0.05) 、 (F=4.63, P=0.032<0.05) , 说明实验后比实验前在腰围、大腿围和坐位体前屈数值数据上都有显著性差异, 这是因为通过296天的广场舞蹈锻炼, 运动量不断加大, 运动中不断消耗他们的体能, 体能消耗中可以分解过多的脂肪, 使得他们的体重降低, 尤其腰部和大腿的脂肪消耗较多而导致腰围和大腿围降低, 腰围的脂肪减低给身体的灵活性增加, 故他们的坐位体前屈数值加大。可见, 广场舞蹈能不断显著性提高身体机能和形态变化, 具有显著性的健身价值。

注:*P<0.05

3.2 江西群众广场舞蹈文化对他们比赛年收入、服务年收入、广告年收入和其他年收入有保障的经济价值

表2结果说明实验后在比赛年收入、服务年收入、广告年收入和其他年收入上数据上有非显著性差异且年收入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年收入、比赛年收入、广告年收入、其他年收入, 这是因为广场舞蹈文化能较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加不同层次和规格的比赛, 参与媒体广告和制作及其他工作, 收入相对有保障, 且每个群众的收入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主要是个人的水平和团队水平而导致, 可见群众广场舞蹈文化对他们比赛年收入、服务年收入、广告年收入和其他年收入有保障的经济价值。

3.3 江西群众广场舞蹈文化对社会价值、精神价值、政治价值有较大的影响, 对竞赛价值影响较小

表3结果说明实验后在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竞赛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数据上有非显著性差异且他们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价值、精神价值、政治价值和竞赛价值, 这是因为首先广场舞蹈文化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且影响最大, 其次是体育舞蹈文化能获得一定的美誉度, 给自己带来信心和美感而获得较高的精神价值, 再次能增进人与人的合作, 不断进行文化情感交流, 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的政治价值, 最后由于参赛级别或机遇问题, 故对竞赛价值的影响最小。

4 结论

4.1 江西群众广场舞蹈能不断提高身体机能和形态变化, 具有显著性的健身价值。

4.2 江西群众广场舞蹈文化的经济价值有保障, 对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政治价值有较大的影响, 对竞赛价值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冯碧华主编.社会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

[3]李小芬等.北京、武汉、长沙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调杳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4]邱习勤.李信就.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活动动机的调杳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8.

大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 篇4

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下云南的历史。它位于我国领土的西南部,内与中国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外与越南、老挝、缅甸毗邻,是中国的一块宝地。绝大多数地形高原、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就是云南,其中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所独有。由于它的地理环境,直到建国初的某些少数民族还保持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状态。

从古至今,云南一直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不仅有着丰富的矿物资源,而且世代相传有26个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与当地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通。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一座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富矿,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舞蹈孕育、脱胎与存活于这样一个立体交叉的、生态复杂的特殊社会环境中;另一方面,云南省地处欧亚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的舞蹈文化也受到中原文化、西北文化、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及西欧文化的影响。在这多元文化交汇的特殊的人文地理与文化历史背景下。导致包括云南广场舞蹈在内的民族舞蹈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含了多样性与多元性并存。

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是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与云南的水稻文化、崖画文化、身体文化、音乐文化、植物文化、宗教文化、旅游文化等众多领域保持着诸多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

2011年参加了名为“大家乐”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教材制作,我深刻体会到少数民族广场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为载体的社会文化形态及艺术领域里产生的一个艺术门类,具有以下特点。

1. 1 原始性

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具有久远的源头,在各类文化艺术中,云南的舞蹈萌芽出现的时间早,尽管后世的人们为之增加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许多地区仍然保持着古老的遗风。如藏族的《曲卓》及拉祜族的耕作舞蹈都是对古老农耕动作的原样模仿。

1. 2 民族性

一定的民族居住在一定的地域环境内,他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一并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这一特点是在各民族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中自然形成。如傣族舞的三道弯和云南花灯的崴。

1. 3 宗教性

很多宗教的方式均以舞蹈的形式表示出来,因此宗教性的民间舞蹈随着不同民族和环境反映着不同民族情感,云南的少数民族大多信奉佛教,可从云南某些少数民族舞蹈中看出云南人民的崇拜性、信仰性的宗教观念。最为突出的就是佤族人民原始的《祭鼓舞》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 4 地域性

地域是民间舞蹈在空间的表现特征。它是在一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并显现出的,很多特征是由地理环境的影响决定。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也是在一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孕育生成,其基本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生存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山傣和水傣的差别可看出当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1. 5 时代性

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使中国舞蹈文化面貌日新月异,舞蹈的内容和形式等逐渐变的复杂起来,远远超过了古代风貌。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着。今天的民族舞蹈体现着民族发展和进步。

2 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传播途径

对于中华舞蹈的继承与发扬是历代人们都很重视的,然而由于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原因,导致舞蹈的传播和继承是很有限的,甚至在传播过程中丢失很多精华也不为例外。包括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在内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2 . 1 舞蹈文化工作者的传播

从云南省省级文化厅到各个州县的文化馆都很重视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推广工作。2011年9月由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文化馆承办推出云南省广场舞蹈“大家乐”,邀请当地编导将本地原生态的广场舞蹈制作成光碟并向全省推广,还举行了全省的广场舞蹈比赛,加强文化宣传。

云南文化馆之所以能把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收集并整理成整套教材,这也得益于各朝各代专业的舞蹈演员及舞蹈专业工作者及地方艺人的积累下造就了今天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省文化厅从而召集各州县的文化馆馆长和编导们进行加工整理,把它编辑成整套的教材再传播到各地区。

2 . 2 人民群众的传播

早期的舞蹈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主要是为了表现生活、祭祀、劳作、战争和狩猎等。从原始社会开始,人民将表现自己日常生活的群众性舞蹈以崖画的形式传承下来。在云南著名的沧源崖画、麻栗坡大王岩崖画、弥勒金子破崖画、沅江它克崖画等都记录了云南原始舞蹈文化。除了在崖画上可取得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考证外,还可以在陶器、画、舞俑上取证。这就是早期的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各地文化馆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形成了今天的广场舞蹈。可见人民群众是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主要继承人。

云南文化厅还派了老师把这一整套的教材教给各地文化馆的工作者们,让他们将之传授给当地的人民,逢年过节或天气晴朗日,都可以看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兴致勃勃地跳着少数民族广场舞蹈。通过他们的舞蹈可以看出当地的民族和风俗,外来游客还可直接并且免费学习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因此可见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继承人,更是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传播者。

2 . 3 现在媒体的传播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光盘作为一种携带方便,存储量大的存储介质早已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媒介。2011年参加名为“大家乐”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教材制作,也是通过录制刻成光盘发放到各个州县上。来云南旅游的游客们可通过摄像机、照相机、手机对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或其他表演进行拍摄。

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它使人们克服了空间差异、时间差异等不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因素。不仅让省内、国内的人民深刻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而且还让我们的后代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舞蹈是瞬间即逝的艺术,人们只能当面向舞蹈创始人学习再教给下一代,然而每个人的舞感和风格都不同,这必将导致舞蹈的流失。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各地区的舞蹈教育与改革既带来了巨大机遇,又带来了巨大挑战,各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深化舞蹈改革以适应时代需求。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云南舞蹈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传播更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特网的普及为舞蹈的传播提供了最为便利的途径。多媒体做为一种与计算机有关的媒体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整个计算机行业、媒体行业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对舞蹈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应用使舞蹈表现力更加丰富,增加了语言成分的舞蹈可以解决舞蹈在表达意义上的模糊性,能够更准确的推动情节,表达情感,如今的舞台舞蹈表演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从中可看出计算机给舞蹈的发展及舞蹈演出效果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文化价值

3 . 1 提高云南及我国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由于云南民众的需要和传统惯性的影响,广场舞蹈无论作为风俗还是作为艺术在云南地区都是最为普遍流行的,有着宽广的区域存在,发展空间和较开阔的市场前景。关注、研究、推动云南广场舞蹈的延续、创新和健康发展,对提高云南及我国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3 . 2 具有舞蹈的一般功能及民族民间舞的特征

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与当地人的生存现实一直存在着本质性的关联,它具有舞蹈的一般功能: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延长青春;欣赏愉悦,陶冶情操;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宣传教化,团结鼓劲。还具有民族民间舞的特征:载歌载舞,自由活泼;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自娱娱人,意旨统一;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3 . 3 反映着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

通过参加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教材制作的排练,深刻体会到云南劳动人民借助手舞足蹈的形式,把观念的、想象的整合着多种文化因素的东西化为象征性、形象性的舞蹈形态来转述着他们对自然规律,对生命的认识。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反映着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对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的认识可间接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当今大多数的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情趣,使人观之饶有情趣。鲜明的民族审美情趣不仅意味独到的风土人情,更意味着地方风俗之精华。

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社会性与风俗性它紧紧裹缠着各民族地区日常生活礼仪、喜庆节日和宗教祭祀等群众活动中,风格多样,琳琅满目。它同生活靠近,和乡土礼俗联袂,是民间舞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使它容易获得其他文化养分的补给而丰富多彩。

4 总结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的很多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许多地区的广场舞蹈被国外的健美操、爵士等取代。社会时代的巨大发展并不意味着以牺牲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作为代价,当社会时代和文化艺术的飞跃发展一定保存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是一种必然。民族的传统艺术要与时代艺术融合,为自身的发展构建适宜的空间,寻找有益的途径。各种社会有价值的舞蹈艺术形成都是一定社会文化心理的反映,因此具有时代的特色。

云南的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坚持国家颁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云南省文化厅不惜花费巨资为宣传本省的少数民族广场文化“大家乐”,方便人们群众做了巨大贡献。云南省文化厅连续几年都制作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广场舞蹈,并非择其一个或几个民族舞蹈而放弃其他民族舞蹈,这样可促进云南各个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的编排都是邀请与当地人民密切联系的编导们将本民族的特色舞蹈编排制作成光碟并向各地推广。还举行了全省的广场舞蹈大赛,加强其宣传力度。

云南广场舞蹈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它经过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与发展。由于语言的不同和环境差异引起的沟通与交通的不便导致对云南广场舞蹈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我们必须不怕艰辛克服重重障碍将它向世界推广。

摘要:对于云南少数民族广场舞蹈文化的推广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而且还促进各个少数民族的身心健康和情感交流。广场文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它属于中国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续发展传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相关文章:

文学大众文化05-12

大众文化解读论文04-17

大众文化论文范文05-08

大众审美文化论文05-11

大众音乐文化论文05-14

大众文化论文提纲11-15

大众传播与文化04-30

大众文化的电影05-15

文学与大众文化论文04-18

影视艺术大众文化论文04-18

上一篇:阅读照亮的晚上下一篇: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