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2024-05-04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精选十篇)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篇1

一、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或是内容的介绍。形式上教师推荐,学生推荐,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推荐都可以。基本流程是这样的:

﹝1﹞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

天才是劳动换来的———童第周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

﹝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的故事或他们的作品。

﹝3﹞老师介 绍自己所 崇拜的名人———比尔盖茨,并适时向大家推荐《世界名人100位》这本书。

备注:读物推荐课的目的是通过生生推荐、师生推荐引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巴不得马上拿到他刚才听到故事的那本书,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地阅读。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向学生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并告诉学生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方法。如:

﹝1﹞看报纸经常采用浏览法,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再仔细阅读。

﹝2﹞泛读我们到书店选书时经常用到,通过看书名、作者、目录、内容提要等,从内容的整体上把握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书目。

﹝3﹞精读是指用正常或较慢的速度,钻研全书的内容,边读边想,常采用勾、点、批、注的方法。对喜欢或重要的词句要进行摘录、背诵。对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而且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读一遍不行,还要反复进行阅读。

注:对于一篇文章,我们采用的读书方法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我们经常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读与记相结合等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多问为什么?收获到什么?

3.主题阅读指导课:此课型要求老师抓住契机合理安排,内容上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我们教材的延伸。主题阅读指导课对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很有帮助,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很有效果。

如:学完课本中老舍先生的《草原》师问:内蒙古锡林格勒大草原美不美?生答:美。

师:像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很多。下来我们要搜集资料进行整理。下节阅读指导课请你带着同学们走进祖国的优美风景区,看谁介绍的最好。同学们可以从书上、网上等途径查找。

特点:此课型通过你说我说大家说,让全班同学都能了解到同一主题的更多内容。

记得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一组文章时,在讲完《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肥皂泡》 之后,又引入了冰心的《笑》《我和玫瑰花》《小桔灯》 《樱花赞》《繁星》《春水》等作品。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冰心的文章内容,而且通过内容知道了冰心的为人,以及她作品的语言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对冰心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入了。

4.交流评论课:针对不同的文章或同一类文章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合理指导。

二、阅读指导课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低年级:刚学完拼音,识字量还很少,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读书与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搞故事擂台赛、成语大全、名言警句荟萃等。中年级:识字量增加,理解力也加强,可以上读物推荐课,交流评论课,了解常用的读书方法,建立读书卡片。高年级:推荐名人著作,组织读书交流评议,搞好主题阅读,写好读书笔记。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优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名著、长篇小说可以采用看光盘录像的方法;文字上理解有困难的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法等。

3.用激励或组织活动的方法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如:演讲比赛、优秀诗文诵读赛、读书卡片展览等。

4.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爱读书,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上课时要与学生有机地进行交流。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地进行阅读,只读几本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阅读指导课的反思 篇2

班级读书会重在阅读讨论,那是个“颇费心神的再造过程”。老师们需要一组完整的问题来辅导学生畅谈读书心得。在《绿山墙的安妮》的讨论中,我们重点抓住书中的人物来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孩子们对安妮有着不同的解读:懂得感恩的安妮、想像力丰富的安妮、乐观的安妮、冷静的安妮……孩子们不仅在心中对安妮有着自己的一个评价,并且能从书中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孩子们一次次的互相驳斥、互相补充中,安妮的形象丰满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提高了。在孩子们对安妮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后,老师抓住安妮最鲜明的性格特点——想像力丰富,进一步深入讨论,更深层次的人是安妮。课堂上的讨论,孩子们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分享了同伴的感受,深化了对作品的认识,增添了阅读兴趣。讨论时,教师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话;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讨论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谋求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一本厚厚的书,内容浩瀚,人物、环境、情节从何入手,抓什么来交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在突破人物形象这一重点时,紧紧抓住“安妮是个怎样的女孩”这一主线,先整体引导学生体会安妮的活泼、乐观、善良、直率,接着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安妮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这一最鲜明个性,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谈幻想,最后引导学生写下想对安妮说什么。这样,主线明晰,层层推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立在心中。

我应先简要介绍书的创作背景,补充了相关资料,接着简洁巧妙地引导学生理清书中人物关系图,整体上把握了整本书的概要,再重点引导学生分享人物特点。学生充分地说特点,找依据,绘形象,多方交流,多元思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此之,既使安妮形象逐臻丰富、立体、完善,又激发了读书兴趣,渗透了读书方法,促进了学生读书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教学反思

本次主题教研我上了一节《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课外阅读指导课。这一本书图文并茂,文字相对较少,因此本节课我的定位是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尽可能地多地把这本书的内容展现出来,主题内涵突出出来,而不是单纯的阅读激趣。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大环节:初步了解作者蒂皮,体会蒂皮对动物的热爱,感受蒂皮对非洲的热爱,了解蒂皮对中国小读者的希望。

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状况梳理了一遍,我觉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这样上课,还是有我的一点思考在里面。

1、老师要捧起书读

我在一些课外阅读教学实录里看过有些执教老师在上课时,喜欢捧着书读。以前挺佩服会脱稿讲一大段故事的老师,把书背得一字不差。现在想想其实没有很大的必要,反而捧起书绘声绘色地读更接近“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要求。所以我在上课时,蒂皮的自我介绍,还有介绍鸵鸟的这一小段,我都是捧起书读的。

2、学生读书还是要渗透一些方法

到了六年级了,总是在公开课特意讲一些阅读方法,可能有点作,起码也说明平时没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课堂上,我有两次让学生阅读文字的安排,一次是大家都要读的关于豹子咬伤小男孩这一段,一次是三人一小组分别阅读三个小故事。第一次的阅读交流,我重点指导,让学生划出自己觉得有感受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批注,交流的时候,我不断地引导学生大胆说感受,并总结出:读一段文字,要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感受。第二次的阅读就以这个为例子,让学生交流,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交流得不是很充分。

3、根据书本的特点,本节课以目录为线展开教学

我读了书和目录后,感觉这本书的目录可大做文章。

第一次用目录:

我让学生看目录,找出哪些小标题是直接写蒂皮的那些野生动物朋友的。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书里所涉及的野生动物朋友。并出示蒂皮和野生动物朋友的照片给同学们欣赏,然后问:你觉得哪幅照片背后的故事最惊险?为什么?从而引出豹子咬伤小男孩这一个故事,让同学们阅读交流。

第二次用目录:

蒂皮是怎样和动物朋友交流的?也请同学们看目录。找到小标题“我会和动物说话”,“用眼睛和动物交流”。

第三次用目录:

蒂皮除了会和动物说话,用眼睛和动物交流外,她还体会到了什么?再看目录。学生找出(蒂皮体会到“动物世界复杂得很”,“绝不要害怕,但永远要小心”。她认为“害怕没有出息”,“动物从来不凶恶,但比较好斗”,只要理解它、尊重它、爱护它,不引起它的误解,就能从动物那里得到善意的回报。她不能容忍人类屠杀野生动物的荒唐行为,凭她纯真的直觉,断定“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从而感受到蒂皮是在用心灵和动物交朋友。

4、激趣也是必要的课外阅读课上的激趣也是必要的。本节课,我也设计了几处猜一猜,并利用精美的照片,音乐这些课件。还设计了一个学蒂皮跟大象阿布说话的环节,理解蒂皮视大象为哥哥的亲切感情。

5、理解本书的主题内涵在本节课实施是可行的。

一般来说,初次接触书本,不好说主题,但是本书比较浅显,主题学生也能理解,所以我就把蒂皮对动物的热爱,对非洲的热爱都放进本节课,重点是前者,后者我自己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得不是很到位。

6、要布置阅读任务

课尾,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任务,(1)摘抄蒂皮语录:有关动物的;有关思考的;有关自己的;(2)当回小作家:可借助书中的照片描写蒂皮与动物相处的一个故事;也可挑选自己和动物的合影,写一个故事。

这两项任务的设计我觉得是满意的,也是可行的,编辑成册会很有意思的。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反思

1、导读。①上好阅读指导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点,拟定好各年级指导内容,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②建好阅读反馈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是外显的,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内在阅读”、“主动阅读”。怎样使教师和学生能积极主动并持久地把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是本活动实施的难点所在。为此我们拟定印制“阅读卡”,督促师生阅读。师生每阅读一本书,就在反馈表上填写好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读后感等,以此达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效果。我们还倡议,在保证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削减学生作业,还学生读书时间。

2、导写。①写好读书日记。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②仿写。教师根据习作要求,选一两篇课外阅读文章,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教师重在表达方法的指导。③创写。为全校师生提供几部作品,师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部,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然后根据提供的题目选做,如给主人公写一封信、创作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章节或片断等,然后对师生完成的内容进行评比、展播。师生们兴致盎然,读书、创作充实了校园的每一天。

3、导荐。①对学生而言,低年级推荐阅读寓言、童话,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推荐阅读《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和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等散文,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推荐阅读科普读物、文学名著。如《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侧重培养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②对教师而言,首先是从儿童的视角去阅读学校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做好表率。如《我要做个好孩子》、《草房子》、《爱的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大量的中外儿童名著都成为教师的主要阅读篇目。许多饱含文学性、思想性的读物,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走进美好的文化世界,如《茶花女》、《悲惨世界》、《简爱》等;其次是广泛涉猎中外经典教育名著。如《学记》、孔子的《论语》、《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等等。通过阅读经典,品读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逊、格列佛。我们还通过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让师生来推荐喜欢的书籍。同时和书店联系,由书店工作人员向师生推荐书目,并以最优惠的价格把书售给我校师生。

读书永远只是开始,期待着凤凰的校园,有醉人的书香,有文学的神韵,有文化的倒影!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凤凰的每位师生都以书为友,与书相伴!。

【反思之四】: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读”起来

由《水浒》教学谈名著阅读课的指导 篇3

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据笔者的调查,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但真正能认真完整地读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名著的学生不足10%,多数学生对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了解。面对“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的到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该为我们的学生做些什么呢?下面笔者结合《水浒传》阅读指导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名著作家的简介和故事背景等信息,向学生展示相关影视作品,听相关音乐等等。我们可以发现,当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学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教师把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先有直观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增添阅读氛围形式的多样性。笔者在教学《水浒传》之前,让学生先编一份小报,内容可以是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可以是经典片段的赏析,可以是问题的设计,尤其是让学生互相拟出问题,然后交换小报,互相解答。学生对此很有兴趣,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再次深入阅读。

二、追求深层阅读,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从作品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名著的内容、思想比较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主题思想?如何理解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让他们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辩证品读。

教学中要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教者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鉴赏。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就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读《水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毛泽东看了《水浒》,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认为,《水浒》一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有人认为,《水浒》是一部官逼民反的史诗。请你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为以上的观点找到论据。”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课后又布置探究《百家讲坛》节目说过的一段话:“不要笼统地说水泊梁山108条好汉,最好说108位头领,或者说是108将,这样比较准确。”让学生课后再次品读《水浒》,为这种观点找到论据,并据此写成一篇小论文。

三、原著阅读与解读课本阅读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精选的文学名著中的片段,设计好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了解阅读方法。把课内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有机地联成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课文的乐趣、阅读名著的妙用,就可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读《智取生辰纲》(教材的),对文中人物杨志、吴用加以评价。然后又重点提出一个问题:《水浒》是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作者塑造了8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请同学们回顾《武松杀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教材的)及其他相关片段,赏析三个人物的个性的异同。比如阅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拳打”的场面,分析语言特色等。这样把课本上的片段有效的利用起来,以小见大,进而把握整部作品某方面的特点,有一两拨千斤之效。

四、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外名著也被推上了中考前沿,其知识点自然也就成了试题的出处之一。由于名著的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因此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适当融入经典名著的内容,对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笔者就设计了一张试题,比如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谁,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谁,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谁等等。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学生阅读名著,一旦引导得法就能让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感受到名著那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真正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来阅读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从而能够真正地“悦”读名著。

由《水浒》教学谈名著阅读课的指导 篇4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名著作家的简介和故事背景等信息, 向学生展示相关影视作品, 听相关音乐等等。我们可以发现, 当播放某部电视剧时, 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学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教师把影视作品搬进课堂, 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先有直观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 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增添阅读氛围形式的多样性。笔者在教学《水浒传》之前, 让学生先编一份小报, 内容可以是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 可以是经典片段的赏析, 可以是问题的设计, 尤其是让学生互相拟出问题, 然后交换小报, 互相解答。学生对此很有兴趣, 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再次深入阅读。

二、追求深层阅读, 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 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 从作品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名著的内容、思想比较复杂,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 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主题思想?如何理解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让他们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辩证品读。

教学中要倡导自主阅读, 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教者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 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让他们在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鉴赏。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 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 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 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比如, 笔者在课堂上就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读《水浒》,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毛泽东看了《水浒》, 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认为, 《水浒》一书只反贪官, 不反皇帝;有人认为, 《水浒》是一部官逼民反的史诗。请你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为以上的观点找到论据。”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课后又布置探究《百家讲坛》节目说过的一段话:“不要笼统地说水泊梁山108条好汉, 最好说108位头领, 或者说是108将, 这样比较准确。”让学生课后再次品读《水浒》, 为这种观点找到论据, 并据此写成一篇小论文。

三、原著阅读与解读课本阅读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精选的文学名著中的片段, 设计好问题, 引导讨论,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了解阅读方法。把课内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有机地联成一体, 它们相得益彰, 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课文的乐趣、阅读名著的妙用, 就可形成良性循环, 激发学生的兴趣, 推动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经典名著, 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读《智取生辰纲》 (教材的) , 对文中人物杨志、吴用加以评价。然后又重点提出一个问题:《水浒》是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 作者塑造了8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请同学们回顾《武松杀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教材的) 及其他相关片段, 赏析三个人物的个性的异同。比如阅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拳打”的场面, 分析语言特色等。这样把课本上的片段有效的利用起来, 以小见大, 进而把握整部作品某方面的特点, 有一两拨千斤之效。

四、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中外名著也被推上了中考前沿, 其知识点自然也就成了试题的出处之一。由于名著的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 因此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适当融入经典名著的内容, 对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 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 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 笔者就设计了一张试题, 比如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谁, 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谁, 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谁等等。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 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方式 篇5

上传: 刘世燕

更新时间:2013-2-3 21:31:49

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方式

阅读课的新课导入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安定学生情绪,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导入的方法众多,笔者认为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

一、设疑和悬念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常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因而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进入课堂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阅读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阅读速度,更好更快地获取信息。教师在导人阶段要引导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材料进行预测,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迫不及待地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因而阅读效率很高。如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 3 Module 5 Unit 2 You mustn’t move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You mustn’t move进行联想:When mustn’t we move? S1: When we are flying national flags.S2: When we are on the weighing machine.S3: When someone puts a handgun on my head.S4: When we meet dangerous animals...这时,教师趁机让学生看图(图的内容是:在一个有月亮的傍晚,一只熊在一个帐篷边上找食物),发挥他们的想象,继续猜测:What will the story talk about?思考片刻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The story talks about a bear.The story talks about some students and a bear.The story tells us what we should do when a bear is around.The story tells us we should put our food in right place when we are in the forest...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能为正确预测到文章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而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故事导入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初中生好奇、好动,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采用故事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主动性,为新内容讲授作铺垫,还可以通过故事本身使学生练习口语,培养良好的语感。如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 2(下)Module 2 Unit 2 A beauti-ful smile一文时,教师可用学生以前学过的词语,用浅显的语言把它们改编成小故事先讲给学生听。如:There was a boy who was very lonely.He was afraid to make friends with anyone.One day a girl smiled at him, it made him feel happy, lively and warm.The smile changed his lif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detailed story?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去看文章。讲故事时,还可配以声音、动作来帮助理解,如有难以理解且又难避免的生词、短语或句子,教师可写在黑板上。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通过故事情景理解语言的应用,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用熟知的事物导入

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课堂中大多数学生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教师再展示几张照片,先吸引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这种新颖的课堂设计、简洁有趣的导人为整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如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 2(下)Module 9 Unit 2 My hero—Dr Norman Bethune一文时,可先让学生回顾熟悉的英雄人物,如:救人英雄小林浩,水稻之父袁隆平,篮球明星姚明,舍己救人孟祥斌。教师先用幻灯片播放这些英雄人物的照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是谁,为什么?照片下方可以用简要的英文、词组给学生提供一些key words。然后教师再请同学说说还有哪些英雄人物。学生就会想到:Lei Feng, Zhou Enlai, Liu Xiang, Qian Xueshen,Florence Nightinggale, Dr Norman Bethune等英雄人物。由于学生对这些人物比较熟悉,所以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接着进行本文的阅读理解就很轻松了。

四、运用实物、教具导入

用实物、教具导入是最直观和最形象的导入方法。把实物、教具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简洁,语境真实。如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 3(下)Module 7 Unit 2 Knives and forks are used for most food一文前,可课前准备好spoon, plate, knife, fork, chopsticks,在讲授新课前先在班上展示,并说:“When I am in western countries, should I put my spoon on the right? Where should I put my knife?”然后请一位同学边说边做:We should put the plate in the middle.We should put our spoon and fork on the left of the plate.We should put our knife on the right.When I am in China, I’ll put my chopsticks on the right of the bowl.学生看着这位同学的示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教师再导入本课,说:“Every country has its table manners.Do you want to know western countries’ table manners”,这样自然地引入课文。

五、多媒体视听导入

视听导入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图片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和清晰度高的优点,而这些优势是传统的挂图和插图所不具备的。通过搜索引擎,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大量的相关图片。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提问和描述导人新课话题,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 2(下)Module 6 Unit 2一文前,教师可播放一段电影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的片段。当学生对该电影只了解一些画面而不知其具体内容时,教师就适时进行介绍:The film is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It’s a fantastic adventure film.The story is about an old ship.It sails around the Caribbean islands.简介时遇到新词要及时板书,并利用动作、图片、上下文解释。教师把故事主要画面重述一遍,以便使学生通过连贯的视听活动进一步感知课文大意。这样通过视听等活动,学生的学习会更主动,更有兴趣,对课文的印象会更深刻。

挖掘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育人价值 篇6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 育人价值 课堂教学

G633.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新形势下,我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因此,作为初中主要学科之一的英语课堂教学,肩负着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而英语阅读课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阅读文章的内涵,拓展阅读文章的外延,运用各种阅读课的教学形式,把阅读教学的空间范围延伸到社会及生活中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

就以我们现行的教材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为例,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每个单元都增加了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为学生更加熟悉单元话题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从2012年开始,教材的编写部门又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对此套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每个单元都列出了独立的阅读版块,并且适当增加了起始年级的阅读量。然而,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英语教师由于苦于找不到一种有效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课上得与其他类型的课没什么两样,教学过程中只是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语法和句子意思等基础知识目标上,至于其他方面,例如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的思想状况,甚至可能关系到学生这一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的能力目标方面,似乎并不是他们上好英语阅读课的关键。另外,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也显得比较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应该包括德育目标、文化目标、情感目标等,我们不能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目标上,而应将其视为众多教学目标中的一个方面,是一节课的基础目标。我们更应该在精神层面上关注我们的学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精神方面也有所提升。另外,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所阅读过的内容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为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共同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我认为,这样的英语阅读课才算是真正有效的阅读课,也才算是圆满完成了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任务。

那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英语阅读课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我就自身的理解来谈谈对英语阅读课育人价值的挖掘吧!

一、做好课前预习辅导,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目标英语(Go for it!)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细究其原因,原来好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有的虽然预习了,由于方法不得当,或者预习不到位,结果也很不理想。由此看来,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方法不得当,会导致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度疲劳的状况,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发现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就能使课堂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为他们以后走入社会,独立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好了准备。

那么在学生课前预习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进行搜索,让学生对相关的话题有所了解。另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熟悉并能记住大部分生词,了解生词的基本用法和词性,尽量在课前扫除生词障碍。这样,由于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大多数的语言知识问题,并对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解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话题,同时也给学生的自我表达留出了更多的时间。

然而,对一些英语基础较差、兴趣不高或自觉性低的学生来说,预习阅读文章可能会有点难度,从而造成“望而生畏、不作为的”不良后果,进而形成更加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征以及学生自身的意愿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带基础差的同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注重剖析阅读材料,发掘教材的育人价值

教材是一种载体,它体现着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和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蕴含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取向。而只有当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对这种隐藏的生命意义有所体验和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能得以显现。而这种生命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阅读材料的育人价值。

那么,要真正體现英语阅读课的育人价值,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阅读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并能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更简便地达成本节课的阅读目标。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发展角度出发,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去读、去观察、去发现,从而使其在情感上受到陶冶,精神上得到升华。此外,教师应当要有整体结构的意识,把英语阅读文章按其内在的逻辑在自己的头脑里组成一个清晰有效的教学整体,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充实阅读材料的内容,让学生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章中所谈到的观点。endprint

比如在设计八年级下Unit4中的阅读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如在汶川地震后世界各地的人们是怎样帮助灾后重建的、奥运会上志愿者们的服务等,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然后让个别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谈谈自己平时是如何助人为乐的,让学生认识到其实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同样的事情。最后,就可以引入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来共同感受文中的志愿者们是怎样奉献他们的爱心,来帮助贫困山区孩子们的。下面是这个教学过程的课堂实录:

(After watching some short video clips about helping others)

T: What were people doing in these videos?

Ss: They were helping others.

T: Why do they help others?

S1: Because they are very kind and these people need help.

S2: Because helping others can make us feel happy.

S3: …

T: Yes, helping others can bring us a lot of happiness.

So, do you often help other people in your daily life? Please give an example.

S1: I often help my mom cook dinner.

S2: I usually help my classmates with their schoolwork.

S3: …

T: I think all of you are kind people. Helping others can help make a better world. Now lets meet a girl who volunteered to teach in Chinas rural areas.

(接下来就进入课本中阅读内容的学习)

三、倡导激励性评价,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激励性评价,提出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即强调评价要以人文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初中学生还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十分需要老师、家长和同伴的欣赏,并从中感受到被认同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人生观、自信与不断进取的精神,促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可以通过激励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学生的“更好”或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针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学生都会表达一些不同的看法。那么,对于学生表达的积极正确的思想,教师应该给予肯定,而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的思想,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同时不要扼杀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如学生的语音语调、声音响亮程度、进步和退步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手勢,也可以是激励的语言等。激励性的课堂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降低学生对阅读课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积极性,而且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这也对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英语阅读课上为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固然重要,这是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发挥阅读课的育人价值也是阅读课所承载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改变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我觉得,只有真正体现育人价值的英语阅读课才算是真正有效的阅读课,也才算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耿杏芬主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7。

(2)李一飞 潘新民著,《胡国燕:让学生在英语中体验成功》,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9。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篇7

一、理读文路, 走入文本

所谓理读, 就是寻找式地读, 清理式地读, 整理式地读;就是梳理文本的思路或特点, 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 把它们罗列出来, 以确定学习过程的“对话”思路。《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 极富韵味。但课文所蕴涵情味, 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因此, 我采用理读文中语言, 引导学生走入文本:1.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为了使学生读有方向、读有收获,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多读几遍课文, 并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 注意读准“咆哮、狞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生字新词, 并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为读通课文扫清障碍。2.读熟词语, 感知大意。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 先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洪水 (咆哮狞笑放肆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人们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和老汉 (拥戴清瘦揪出沙哑 豹子) 等词语, 再分组朗读, 引导学生理清文路, 并选用这三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读懂句式, 认识人物。这篇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增强了表现力。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桥、洪水、人们、老汉的比喻句、拟人句并分类重组, 再细加指导朗读。如“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让学生边读边想, 把洪水形象化, 在脑子中形成表象, 感受洪水的凶猛;在读到“村庄惊醒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时, 我让学生用成语形容当时村民逃难的情形和心情, 体会人们的惊惶失措;之后, 通过对比朗读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 初步认识老汉镇定如山的形象。

一篇课文, 经过这样的理读, 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 增加了知识的厚度与深度, 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 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提炼课文的精髓, 同时也为品读课文找准了切入点和对准点。

二、品读文意, 深入文本

所谓品读, 就是在阅读中对课文着意揣摩、体味, 抓住文章的精髓, 读出深度, 读出韵味。语文课堂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 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桥》这课时,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 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领悟文本的思想蕴味, 体会文本的行文技巧, 并在言语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文本言语, 掌握一定的言语规律, 我以“老汉”为切入点, 以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段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意:1.自主朗读, 感知重点。让学生抓住描写老支书的句子自主朗读、自主思考、自主解决。学生通过读、思、找、画、议等一系列阅读活动, 大都能明白课文主要是写老汉的无私无畏、临危不惧、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风貌。2.赏析朗读, 理解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重点, 我着力引导学生朗读、咀嚼、品味关键字词句段上, 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从“他像一座山”进行个性化朗读, 读出不同的理解。有时, 即使是同一个字, 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如课文的两个“吼”, 学生有的读出生气, 有的读出批评, 有的读出命令, 有的读出威严, 有的读出不容争辩……通过个性化的理解, 学生读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读出字里行间的感情色彩。3.配画朗读, 内化重点。即在抓好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 我渐次播放与以上重点语段相关的课件, 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指导学生通过读、听、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理解、快速内化。通过这样的设计, 不仅激活了语言文字, 还积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 使语文课达到了“享受语文”的目标。

三、悟读文境, 融入文本

所谓悟读, 就是解读文本时, 要潜心会文, 去抓住作者的思路, 体会作者的心境。具体表现在对文本一拍即合的呼应, 一种心心相印的认同, 一种怦然心动的体验, 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悟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个目标, 我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指导:首先, 创设情境, 为情感体验奠基———我让学生观看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的录相, 营造紧张氛围, 借此为学生潜心会文、表情达意奠定基础。其次, 重点引读, 为情感触发助力———第一次引读:“当人们惊慌失措时, 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学生动情接读:“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引导学生描述:这是一位 () 老汉。然后我通过说的训练, 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走近老汉, 从而使老汉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第二次引读:“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 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老汉突然冲上前……”学生深情地接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一位 () 的老汉。第三次引读:“最后, 只剩下了他和那个小伙子。小伙子……”学生接读:“推了老汉一把,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读后学生由衷地称赞:这是一位 () 的老汉。教师的导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功效, 学生在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以上读的训练, 学生情感激奋, 心融文本, 言出心声, 读出了真情, 读出了意境:那位老汉为了村民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就如同一座生命之桥, 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最后, 反复诵读, 为情感升华添翼———课文结尾三句话, 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自然段, 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 是为了让读者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让读者为老太太难过, 从而更加敬仰老汉。这样的特点, 教师要点给学生,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高贵品质, 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精妙, 领悟作者为什么以“桥”为题, 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篇8

听力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常常被许多语言教师和专家所忽视,而被视为仅仅是读、说、写三项技能的辅助技巧,文章展示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的尝试,介绍了一种新的互动式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博采英语教学法。该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将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讲授者转换为多元教学任务的引导者,并极力倡导教师讲解听力技巧,设计尽可能真实接近实际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该教学法的实例来详细论述如何将其应用于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促进听说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理论背景

博采英语教学法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Oxford和Scarcella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就理想化的英语教学法尤其是针对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教学法的讨论。“博采”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piece of cloth into which threads of coloured wool are woven or embroidered by hand to make pictures or designs,used for covering walls and furniture[1]。作者用“taspestry”这个词比喻该教学法如同编织者织就一幅美丽耐看的花毯一样,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要素,如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教材编撰的合理性、教师在引导课堂教学中的位置等精心归纳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实现提高学习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的[2]。该教学法将以内容和任务为基础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既注重教学中利用真实自然的主题内容材料,也强调了语言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方法实际运用示例

针对这些商务英语听力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尝试在日常教学中,以博采英语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为指导,对商务英语听力课进行改革,为学生营造更为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以新视野商务英语听力教程第三册中的几个单元为例,具体分析笔者是如何将博采英语教学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的。

在第七单元的导入性课堂活动中,笔者搜索了大量与环境热点问题相关的材料,如影片蝴蝶效应预告篇的剪辑、关于减少臭氧空洞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新闻资料,以及BBC和CNN关于全球环境恶化的报道等。最后选定了用电影蝴蝶效应的剪辑片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型的听力任务中能够对稍后他们所要听到的材料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了解。多媒体视频的播放也有助于让学生特别是视觉型学习者能借助直观的图象理解和记忆音频材料,激发他们对稍后学习内容的兴趣。Scovel提出注意力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是重中之重,它是学习者了解另一种语言及文化的基础,也是他们接触世界的窗口[3]。观看完视频后,笔者在屏幕上显示出分组讨论的问题,并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可能遇到的生词及词组等在屏幕上列出,并在教室中巡视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以便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与鼓励。博采英语教学法要求教师照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问题。因为通常学习者进入教室时会对自己的听力缺乏自信,这一想法会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焦虑,学习效率锐减,丧失兴趣[4]。

随后在进行听七个关于谈论环境问题的短对话前,笔者组织了一个小型组合式听力训练———你问我答猜词游戏。这个游戏与博采英语教学法注重的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组织者观念相符。在做这样的对话型听力理解时,男生和女生在沟通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听的不同方式:男生往往更注重听的内容和实质,而女生更倾向于感受语言潜在的意向和所表达的感觉[5]。

在博采英语教学法中,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在学生进行听力任务之前尝试把猜想的技巧教授给学生,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常识、情境或者逻辑推理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以帮助他们完成理解听力材料或者解题的任务。提高学习者对听力策略的意识,已经在很多研究学者的教学报告中得到证实,对语言学习者听力成绩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作用。即使这种提高在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上体现得不多,但是它的积极作用确实给了教学研究工作者信心[6]。

四、分析与结论

综上所述,本教学方式具有两大特点特别值得商务英语听力教学工作者借鉴:一方面,它提倡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专业,不同的学习类型,性别、态度、焦虑感程度、自尊心、情感、文化背景等因素。这与一直以来语言学家们倡导的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吻合,教师应该就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7]。商务英语听力教学有着独特之处,如学生性别比例不平衡、基础知识水平不尽相同、思维活跃等特点。博采英语教学法启发教师如何将这些特点与教学相结合,细致地研究这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逐步调整教学中不适应于学生的某些步骤,如尽量增强听力材料的真实感,运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注意力集中。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及情绪等主观因素可能对听力教学造成的影响,以鼓励和启发的方式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它强调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听力策略方面的支持,而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只是重复播放听力材料而是承认不同听力任务本身的特殊性,从而让教师根据这些特点指导学生针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大胆地猜想。这样的做法也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中学生将要面对的真实语言场景。

参考文献

[1]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Fouth edition)[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1563.

[2]Oxford.R and Scarcella.R.C.The tapestry of language learning:The individual in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Boston:Heinle&Heinle,2001:234—263.

[3]Scovel,T.The role of culture in second langauge pedagogy[A].Commissioned manuscript,Boston:Heinle&Heinle,1991.

[4]Joiner,E.Listen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A].In B.H.Wing(Ed.),Listening,reading,and wrting:Analysis and application[C].Middlebury,VT:Northeast Conference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1986:43—70.

[5]Tannen,D.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M].New York:Ballentine Books,1990:78—85.

[6]Cheng,H.A comprehension of multi-choice and openended reponse formats for assessment of listening proficency in english[J].Foreign Language Annuals,2004,37(4):544—555.

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篇9

阅读是读者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以及文本提供的信息和阅读情境来获取文本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创造的过程,阅读既涉及读者根据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篇章信息来构建文章意义的过程,又涉及读者利用已有知识和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假设和求证的过程(Farrell,2008)。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和运用的能力。

不久前我听了吴胜老师的一节公开课:Unit20 Lesson3Scientific Breakthroughs,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略读、精读、扫读、预测等方法来获取课文信息,并运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本课课文篇幅长,难度大,但吴老师在教学中较好地使用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化难为易,为我们提供了培养高中生阅读技能的典范。

二、本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描述

1.教学设计框架

Lead-in(1)Watching a short clip about science(2)Talkingabout the changes i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e-reading(1)Learning some new words (2)Looking at somepictures of scientists in the text

While-reading(1)Scan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to finishEx.1 in the handout (2)Reading the text more carefully to finishExx.2-6 in the handout

Post-reading(1)Introducing scientists in the text with newwords (2)Discussing what qualities a scientist should have

2.教学过程描述

(1)Lead-in。为了激起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吴老师在导入阶段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小片段,展示了人类社会在交通和交流方面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While-reading。Fast-reading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科学家与他们的发明或发现搭配起来。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掌握大意的能力。

Careful-reading是分段来处理的,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而且每个阅读段落都设计了不同的题型,Para.4判断正误,Para.5回答问题,Para.6 and 7填空,Para.8 and 9选择。

(3)Post-reading。教师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生词介绍本课的科学家,并显示了Key words,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输出的环节。接下来,教师又呈现了一些关于中国科学家的图片,问:“What qualities can we learn from the scientists?”,这是实施情感教学目标的环节。

三、教学特色

1.利用多种方式呈现生词。生词的呈现有多种方式,如解释、定义、图片等。本课中,教师采用了三种方式教学生词。一是先呈现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英文。通过图片呈现生词直观性强,可以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二是解释定义,主要是用于那些不宜用图片直观的抽象意义的词,如:教dilemma时,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具有抽象意义的dilemma的含义,让学生易于接受。三是举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动词、形容词等高频词汇,如教donate时,教师通过列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并用同义词give awa解释了该词的含义。吴老师在呈现词汇时特别注意跟学生互动,学生通过听、看和猜等接收或感知新的语言,语言的输入要转化成输出,需要经过注意、理解、使用等环节,而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呈现生词,能引起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2.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关于国外几位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事例,有些枯燥乏味,但吴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呈现生词后安排了一个竞猜游戏。他问学生是否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看到学生迷茫的表情时,他用英语说了爱因斯坦曾经巧妙地回答一个年轻人关于相对论的提问的趣事,这时候学生全笑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文上来,课堂气氛也显得异常活跃。

3.分段阅读,降低难度。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都遵循这样的模式:先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大意;其次扫读,找出某些具体信息;最后细读,完成相关任务。但对于篇幅长的文章,应该采取分段阅读,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

吴老师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先总后分的阅读策略。首先他是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完成学案上的第一个练习来整体感知全文。然后是分段指导学生阅读,先让学生阅读前三段,掌握文章大意。问题的设计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接下来第四到第八段,是关于每位科学家的,他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题型。题型的多样性使学生不会感到沉闷和厌倦,而且又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既有学生自读、默读的形式,又有学生齐读、朗读的形式,还有听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接受信息。处理问题时,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还有让学生板书的形式。题型设计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适当变化,不仅会减少学生的阅读疲劳、降低阅读难度,而且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阅读不再是烦闷、被动的过程。

4.抓住时机进行情感教育。在读后阶段,教师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了课文内容后,又向学生呈现了中国的几位科学家,并要学生讨论:科学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这是要学生学习科学精神,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情感教学的巧妙融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节课的层次。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浅议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篇10

北京大学张祥保教授说过:“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直接听说英语的机会很少,因而阅读是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取感性认识的最重要途径。”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对上述观点感同身受。尤其对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讲,通过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基于此想法,笔者在阅读课的教学上,有意识地关注了以下几点,让阅读课的教学成为学生内化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

一、阅读课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现在的阅读课教学往往都是“两课清”的固有传统模式:第一课时安排的教学任务是梳理文章,完成教材中的指定练习;第二课时全力以赴讲解语言点,熟读课文,为背诵课文,做拓展性训练题打基础,同时积累必要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这一传统授课模式虽然在语言知识的学习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让学生只能是被动听讲和记录,无法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与美感,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语言的思维训练难以有效进行。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适当地从一些有拓展空间的阅读主题入手,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和激励手段,让阅读“返璞归真”,更为自然。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7 Seasons》中的诗歌《Seasons of the year》教学为例,该文语法知识及相关的语言点较少,但是诗歌的语言美感较强。摘要如下:

The days of spring are windy and bright.

What a perfect time to fly a kite!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

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

对该文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在课堂上突出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视频和图片,结合这些素材,用英语解读相关诗句,不讲语言点,让学生自己熟读成诵,通过自己的语感去体会语言,从根本上淡化语言知识点的枯燥讲解。

从春季开始,讲完四季后,再呈现四幅图片,让学生用完整的诗句来描述四个季节。虽然用的时间比较多,教师也需要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引导,但是课堂上读英语的风味较为浓烈,加上讲英语、欣赏英语的环节,创造出一种“读书沙龙”的味道。

第二课时,可以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训练,找一篇比较浅显易懂的诗歌类作品,韵律、节奏感要强。笔者挑选了本地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100篇》上的《Jingle bells》,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诗歌的敏感神经。通过“先听,后读,再唱”的流程,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表现,再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淡化知识点语言点”的“整体感知”的阅读课。

二、阅读课教学的层次性要明显

在初中阶段,班上的学生之间已出现较大的英语水平差距,因此阅读课的教学中应设定不同水平的有层次感的问题。阅读一般会从字面理解开始,然后再通过各种问题的引导进入推断性理解,最后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性理解。

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1 Friends》的Reading中的第二篇短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这三个层次,设计了以下环节:

1. 先提出两个字面理解的问题:(1)How tall is Max?(2)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

2. 再拿出推断性的理解问题:

(1)Is he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 or playing basketball?Can you guess?(2)Do you think he should join in Xiaoao Jianghu on Dragon TV?

3. 最后安排一些评价性的理解活动:

(1)如果Max在我们班找朋友,你是否愿意与他交朋友?说说原因,并且谈谈你对他的期待。(2)在你认识的的人中,找出一个最像Max的,从looks、personality两方面写出两者的共同之处。

这三块的活动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各有所得,各显神通。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关注第1、2两部分的问题,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聚焦第3部分的活动,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兼顾了全部的学生。

三、阅读课教学的范围要广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四级、五级的阅读技能提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万和15万词”的高标准。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理解的有关习题,真正的自由阅读、自主阅读明显偏少。阅读教学是一个坚持不懈的长期任务,课堂教学只是起点,重头戏应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于是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的地方读物《美丽扬州》(汉英对照读物),布置学生每周读一节,勤查英汉词典,小组之间多讨论。然后再通过相关的任务型阅读题加以检查,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美丽的风土人情,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为一体。

上一篇:大型高层综合性建筑下一篇:大学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