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化研究

2024-05-04

图书馆信息化研究(精选十篇)

图书馆信息化研究 篇1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可以在高校中有效地实现资料的共享,在学生的阅读中快速地找出相关的资料,保证图书馆资料使用的基础性地位。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图书资料综合管理的整体效率,在效率提升的过程中,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保证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保持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理念。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首先,在现有的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的管理中,高校中图书馆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比较陈旧,在管理者的思想中,并未意识到图书资料对学生知识补充的重要性,在图书馆的建设中也没有注意到相关图书馆管理的必要要求,这种现象的产生严重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建设缺乏相关的建设费用。然后,高校的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不属于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人员的选择中,这些管理人员不管是从职业的素养以及思想方面的修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这种欠缺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地适应现在社会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状态。最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部分具有信息意识的人员,并且在人员的选择方面应该掌握相关现代化的技术以及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性知识人才,在现有的高校图书馆构建过程中,恰恰缺少了这部分的人才管理。

三、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应该展现个性化的服务方针

在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中,首先应该完善的就是个性化思想的灌输,这种思维的转变,才能有效地将传统的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的培养中,应该重视图书馆图书资料个性化管理的意识转变,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接受这种转变的模式,并按照这种模式积极地进行相关行为的培养,学习相关管理的技术。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开发的过程中,将系统化、规模化地进行最大限度的转变,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建设应该遵循环境管理模式的内容

环境管理模式能为网络信息服务各要素营造一个具有自我管理、创新、发展机能的生态环境,使整个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种自我进化,不断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图书馆环境及其他外界环境变化的要求,体现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和谐发展的目的。

知识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这种载体的展现使图书馆知识的展现更加丰富,具有纸质的形式、图像的形式、声音的形式以及影视的形式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更好地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传播。

(三)复合图书馆成为主流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复合式图书馆就是将数字图书馆的模式与传统的图书馆形式进行全面结合,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内容作为这种复合式图书馆的建立基础,实现传统与新型技术的全面互补,将图书馆的信息进行根本性的完善与提升,实现无空间性的网络资源服务。

网络化的管理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属于比较重点的一部分,网络自身具有快捷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图书馆的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大范围资料的共享,为相关的读者提供更加快捷而全面的知识积累。并且,在高校的网络模式的创建中,可以将图书的资料贯穿整个学校,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进行图书的浏览和知识的学习。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式中最关键的特点就是资料的共享性,这种资料的共享可以将每一所高校之间进行连接,这种连接的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之间资料的相互传播,这样的资料构建网络也会进一步扩大,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则。

(四)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完善

在建立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中,图书馆信息开发应系统化、规模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与知识管理平台,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向知识管理转变。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将数字化的模式也进行进一步的引入,重视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的资源类建设,将相关的资源类数据与高校自身的优势学科进行全面的切合。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知识型转换还应该重视自助服务上设备项目的建设,这种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将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升华。

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模式改革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还不断地展现着高校自身的综合实力状况,只有将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于知识摄取的发展要求,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寸开.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4(36):114.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效能研究论文 篇2

摘要:本文以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效能作为主题展开具体探讨。首先对管理效能进行了概念说明,主要介绍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具体内容、组织与实施、综合评价方式等;重点通过对管理的必要性、实现信息化管理效能目标的途径等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说明。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信息化管理效能提升实践工作等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效能

伴随着社会发展,图书馆的公共职能越来越突显,与此同时,借着信息化的发展浪潮,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也提上了日程,经过初步的改革与实践,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效能还有待强化;所谓管理效能主要是指通过管理目标的设置等具体措施,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反映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下就从这方面展开具体探讨。

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首先,从概念来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来实施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以数据作为中心,按照系统计划,进行分层、分步骤的实施管理;从管理的方式来看,以过程管理为主,重点在于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其中也包括决策、指挥、控制等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活动。从内容方面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要求有战略规划、组织与实施的具体步骤、管理创新之处与综合评价机制。

二、加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效能

1、转变管理观念

首先,对信息技术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其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有一个了解,可以通过调研与问卷的形式展开读者调研;其次,应该对当前的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清晰、正确的对待,不能边建设、边找感觉,应该防止盲目革新、盲目开展管理工作;因此,应该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对相关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真正从特征的分析、管理内容的研究、管理方式的转变、创新服务的模式等进行认真思考,进而从管理观念上进行一个整体上的转型;表面上看,信息化改革一蹴而就,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牵涉到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训、管理模式更新等,所以,要从管理理念上有一个分层的认知、分步骤的进行管理战略部署。

2、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从管理体制方面看,核心或关键在于决策的重要性,而决策主要依靠对相关因素的调研,并对调研所得的数据的分析;以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人们对于手机的应用习惯已经成为普遍行为,而且互联网的基本应用也已经十分普及,所以,在管理体制中,应该注重全面化管理;比如,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应该提升到更高的位置,而相应的将其它管理作为辅助性措施进行展开;其次,在管理体制中,应该将高层管理者按照责任机制进行合理安排,而在管理制度上进行一些信息化的部门联合,并分任务、分职责,从而形成一个有理有序,按部就班的发展体系;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考核评估的重要性,不但要将其作为一种监督手段,还要将其作为效能的评估手段,从而提升评估体系在整体系统化管理中的功能性作用;在这方面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统计与计划报表方法,将具体的指标与数据进行对应性的采集、记录、分析、预测,从而将实际的管理情况反映出来,并为进一步的管理提供经验与依据支持。

3、健全管理法规、制度

首先,管理也要求有法规所规范围与指导,尤其是在制度方面的严格限制,以及具体执行,要做到有法规可寻,有章程可找;其次,要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其中,重点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进行法规设置,使培训工作有理有据,有内容、有实质,从而将管理改革与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步进行,这样就可以在满足改革的同时,配置好人才,从而完成管理目标,并补充管理过程的内容;第三,应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教育工作,对其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各项职责、任务等进行明确规定,以满足管理之需,并对管理层进行一个合理的约束,使其任务明晰,这样管理起来才能更为有序、更加实际。

4、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首先,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也要求管理中更加信息化,也就是说,在管理技术方面、管理手段方面,也应该将信息化管理引入,从而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并通过全面的由管理到管理工作方面的信息化来实现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其次,应该搭建起信息化平台,让管理者与工作人员有一个直接的交流平台,以及各种工作的现实情况解析,这方面就要求将上面所说的评估体系运用起来,分阶段、分周期的对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进行反馈,以此提升管理的灵活应对能力。

5、改善管理环境

由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效能的提升,一切依赖于信息化,但实质上的实现要通过设备来完成,也就是说,应该从基础设备配置做起,将整体的管理环境、管理设施、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等进行一个循序渐进式的全面改革;若条件允许可以快速的大规模进行配置,若条件一般,则应该分步骤、分层次、分部门、分阶段进行具体工作的执行;另一方面,建议在管理环境的改善方面,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即对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研究,从而提高手机APP的管理应用,这样不但可以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也能够将读者与管理联系起来,提供更及时、更精准有效的优质化服务。结束语总之,提升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效率,强化图书馆管理效能就要求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切近的指导原则,并认真贯彻与时俱进、因时制宜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需要从认识上转变管理理念,并通过对管理者的素质的全面训练与提升、科学设置管理步骤与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另一方面,还需要在管理中注意管理环境的建设,增加管理的持续性、灵活性,并将灵活与持续间的矛盾进行化解;另外,应该积极从管理机制上进行一些创新,并利用评估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责任机制等多种机制的联动来提升管理水平等。

参考文献:

[1]郭向东,陈军.甘肃省市县图书馆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3).

[2]任建英,王红.断裂的当代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的困境与路径[J].现代情报,(1).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信息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1-01

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任何一个机构组织或者企业单位,都要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管理当作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作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内容越来越复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要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促进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得以准确及时地完成。在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书库等,都可以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途径。当前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而且很多管理人员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比较低,最终导致图书馆的发展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对此,在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当前很多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及改革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图书馆的管理依旧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信息化不足是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并且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渐被淘汰,而且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出现,一些图书阅读软件也开始流行,使得人们获得阅读资源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实现转型,则会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受到阻碍,信息化时代,效率成为图书馆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图书馆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传统的图书管理过程中的出错率。

当前图书馆的管理还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程度不足方面。比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加上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依旧延续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接受更多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最终导致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再比如信息化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当前很多图书馆在对各种日常业务进行管理的时候,工作的方法都比较传统,比如对进行统计和分类的时候,采用人工管理模式,使得各种工作的效率较低,而且还很容易导致各种资源被丢失,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因此在信息时代,加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各种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时候都没有重视对图书馆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因此导致图书馆的很多信息资源出现丢失,对图书馆的发展而言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应该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并且要结合信息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建立统一的管理办法,并且能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实,比如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时要实现统一管理,逐渐摒弃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加强联系,对各项工作进行落实。再比如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同的层级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信息反馈,对各项管理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汇报,从而使得各项行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二)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

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从管理人员方面着手,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改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受到传统的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因此使得很多图书馆内部出现人员冗余的现象,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规定。在当前的时代中,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得他们在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进行管理的时候能够学会使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各种新型技术。对此,图书馆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宣传,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都能对信息化管理有详细的了解。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计算机技术进行图书馆管理。另一方面,应该要加强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得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更强的责任心,对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得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得以完成。

(三)把握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

近几年来,图书馆一直致力于主动服务,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业应该要逐渐实现转型,从而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要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进行传递,从而使得用户可以从图书馆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得到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比如管理人员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使用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的时候所留下的一些检索信息,比如关键词、访问记录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对他们的阅读喜欢进行了解,然后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丰富,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资源。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需要管理人员的不断努力,对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才能不断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发挥出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 管理信息化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图书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提高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加强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段,是迎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实践。图书馆要针对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以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珩,刘丹丹.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探究[J].青春岁月,2013(12)

[2]孟凡妹.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08)

[3]韩如凤.试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5(05)

[4]马骥华.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对策探究[J].黑龙江史志,2014(10)

高校图书馆管理网络信息化研究刍论 篇4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网络信息化目前网络信息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教育已经引起了部分高校的重视, 已开设十多年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正在逐步加强计算机检索方面的内容。同时,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 即使在高等学校全面普及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检索教育, 仍然远远不够。

网络信息资源对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要, 它可以丰富图书馆现有的馆藏。但是, 由于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很大程度上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动态性, 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 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 大大影响了信息利用的效率。因此, 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 提高网络有序化程度, 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 是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用得较多的方式主要有:建立数据库和专业指引库、创建因特网上虚拟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

1. 建立数据库和专业指引库

建立数据库就是将所有获得的信息资源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组织, 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 再通过信息线索联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是对大量的规范化数据进行管理的技术, 它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因为数据库的最小存取单位是字段, 所以可以根据用户灵活地改变查询结果的大小, 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数据库方式对于信息处理也更加规范化, 特别是在大数据量的前提下, 其优点更为突出, 但它对用户提出了一定要求, 即用户要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 包括关键词及其组配的选择。

所谓指引库是指所建立的数据库, 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 它存放的是有关主题的数据库或服务器的地址等信息, 它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专业指引库类似于网上专业搜索引擎, 它将因特网上与某主题相关的站点进行集中, 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 用用户熟悉的方法组织起来, 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 指导用户查找。它可以弥补搜索引擎的不足, 从被动地使用到主动地创造, 更适应用户的需求。按照这种方式组织信息, 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标引、设计主题的结构等。其工作量虽大, 但检索效果好。

2. 创建因特网上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有效形式, 它针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研究者的需要, 将因特网上有关研究机构, 实验室、电子书籍、学术期刊、会议论坛、专家学者等与某一学科领域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线索汇集之后, 以主题树或数据库方式结合超文本链接组织起来。提供用户浏览或检索, 用户在访问某一学科的虚拟图书馆网页时, 通过激活相关的网络线索即超级链接, 就可以浏览到本学科大量的相关资料。

虚拟图书馆是搜索引擎、专业指南系统以及专业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其不同的是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针对特定的用户进行精心筛选、分类、标引、注 (下转311页) (上接283页) 解和评价, 因而虚拟图书馆的用户有较明显的针对性。其信息查询服务, 不仅仅是某个关键词或某些关键词组合的检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查询结果要有一定的推荐性。就是说, 它包含着图书馆员的劳动, 对专业用户的网上查询效果更好。因此, 虚拟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自动跟踪技术来及时更新指引库, 需要编制高度自动化而又具有很高的智能分析能力的网络自动搜索软件以代替人工资料收集。

3. 建设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未来管理模式, 它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 是下一代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数字图书馆就是要寻求一种有效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 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 提供多层次的、智能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提供对颁式存储的信息的知识化组织、智能化访问和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主流, 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 其理论与技术研究已成为世界图书馆中的热点论题。数字图书馆构成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资源的主体, 是各国21世纪科技文化竞争的焦点之一, 因此世界各国竞相投入数字图书馆的研制, 并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激烈竞争。在我国,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引起了国内图书馆的重视, 并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

总之,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网络信息化是提高办学效率、加强网上信息资源有序管理、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手段。同时,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也会促使高校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更加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对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的要求, 从而为高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更多、更合格的人才做准备。

摘要: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方式上, 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严重制约着信息时代高校的发展。为了提高高校办学效率, 促进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 资源管理有序化, 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改善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加快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网络信息化, 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创新研究 篇5

【摘  要  题】信息服务

【关  键  词】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图书馆信息化研究 篇6

关键词:数字信息化;图书馆;网络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59-01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其诸多的业务工作逐渐的朝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化方向迈进。推动图书馆向着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运用所产生的信息资源,及时的掌握与提供广大读者实际所需信息,不断的加强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力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

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当前,诸多的高校图书馆相继应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其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予以了高度的重视,现代图书馆已经逐步的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目标。绝大多数图书馆技术工作人员均利用自学及实践,进行经验的总结,未真正的构建起一套高效的运行维护操作规程以及技术文件。所以,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以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为基础,科学合理的研发、规划,从而实现预期的资源共享目标,相互间优势互补,唯有如此,才会和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相一致;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图书馆中的纸质资源实行数字化的开发。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应加强改革高校图书馆,推动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以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技术力量,不断强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积极的构建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检索系统;增强网络化服务力度,不仅要确保系统设备的先进化,并且,还要加强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形成良好的业务及道德素质,从而真正构建起一个具有高智能、网络化的图书馆,良好的服务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力度的措施

(一)对网络用户的培训

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与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广大的读者应用网络的技能程度也不尽相同。现阶段,高校中依然有部分师生难以灵活的运用先进的网络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应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利用效果将对广大用户信息素质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增强用户应用网络的能力及其网上信息获取能力。

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积极的举办相应的用户教育活动,以此帮助广大的用户对基本网络知识及检索技能的全面了解,同时,还应获取到更多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方面的内容,定期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信息查找能力;另一方面,应在广大的读者群体与文化素质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制一套能够增强用户网上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计划书。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活动,其内容应涵盖图书情报方面的知识和网络知识,并且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此外,应设置一个专门的咨询站,以帮助广大的用户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明确资源建设与服务原则

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而资源共享具体涵盖了硬件、软件以及数据这三方面,所以,现阶段,数据库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着数据标准与数据资源共享原则,根据结构化与模块化特征,对系统所具有的通用性、集成性、社会性加以全面的考虑。为了达到馆际联机书目检索及其互借协调的根本要求,应实现一个统一的检索命令集,构建同一信息代码、数据库接口、用户界面等。在图书馆开展网络化工作中,数据库的建设是其核心部分,对于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图书馆中的数据库属于极为珍贵的资源,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数据库过程中,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并且还要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数据的精准度。

另外,数据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方可完成,高校图书馆应将自身已有的馆藏资源作为前提,针对性的构建行之有效的馆藏检索系统以及具有独特特色的数据库。同时,各图书馆馆藏数据库还必须始终遵循着规范化、高质量的基本原则,唯有如此,数据库建设质量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图书馆才会朝着网络化方向快速前进。

(三)推动网络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均予以了高度的重视,而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开发利用没有过多的关注,严重制约了自身持续良好的发展。要想确保馆藏文献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与共享性,就必须把馆藏中已有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和其它类型的载体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现实馆藏资源,一种是虚拟馆藏资源。而由于网络信息十分的杂乱、不够集中,缺乏一套完善的组织,并且其资源属于动态模式,存在着较大的更新可能性,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收集、筛选以及整理网络信息。为了确保广大的读者能够很好的享用这些虚拟资源,应结合读者实际需求,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以确保网上信息资源得到良好的开发与利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笔者认为,图书馆应摒弃以往的以个人使用为主的模式,构建多样化的共同作业模式。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员,应结合各用户的实际需求予以相应的服务,逐渐的朝着专业化方向迈进。这一改革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符合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图书馆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晓娟.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2]任宁宁,窦希铭.全球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新动向[J].学海,2009,6.

[3]宣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比较[J].科教文汇,2009,15.

[4]王晓艳.探寻高校图书馆信息时代的服务模式[J].青年文学家,2010,15.

[作者简介]陆晟(1987.6-),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网络建设。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分析 篇7

一、有利于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 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源于网络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理念的一种硬件设施化的体现, 也是当代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大势所趋。科学准确的把握住这种理念的转变, 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信息化图书馆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突破了图书馆在建筑上的物理局限, 有效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 满足了不同地区用户的多样化个性需求。同时还可以针对用户对资料的需求内容和满足程度连续地收集用户数据, 深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 建立明晰有序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同时信息化图书馆还具有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 有效指出指出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 有的放矢的调整服务对策, 扩大和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 为图书馆提供知识面更广的信息化服务。

二、有利于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提高办事效率

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图书专业队伍是目前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满足读者对图书馆多元化、综合化的需求, , 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对图书管理人员有极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以满足信息化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在信息化服务中馆员能否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他们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显著提高。因此, 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既能够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专业范围, 而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能力的培养, 能够熟悉各学科的专业信息, 以便指导用户能够正确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 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承担并能够充当“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员”、“知识向导”、“主题专家”等时代赋予的新角色。要让每个人都掌握计算机知识、上网技术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尤其是提高外语水平。建立起一支管理现代化图书馆的专业人才队伍, 对人才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极大提升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水平。

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 不仅可以通过纵横交叉的互动式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还可以实现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查询所需书刊资料的存放位置和借阅情况信息, 另一方面由于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 解决了紧张资源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 使得管理更加人性化和透明化。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 可以实现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 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有效。

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信息获取方式, 也促进了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模式的转变, 信息化图书馆开始向开放式、网络式的服务模式转变。随着图书馆业务手段的日趋多样化一级服务范围的全球化, 引进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 成为加快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环节。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甄选, 馆藏的文献信息和知识含量增加。加上建立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多种检索入口, 极大方便了用户的查询, 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交流、沟通和获取的速度。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影响是深远的,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将逐渐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集散地, 高校图书馆必然将朝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图书馆网络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高校进行网络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走向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基地, 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主流的今天, 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规范自身业务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 也是加速实现资源共享、深化信息服务、提升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需求。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 图书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从数字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管理、信息化服务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进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

参考文献

[1]赵建梅:《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图书馆论坛》, 2002 (8) 。

[2]沈利峰:《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年。

[3]梁立凤:《图书馆网络数字化创新文化探析》, 《现代情报》, 2006 (8) :9-12。

图书馆信息化研究 篇8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现状

1. 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滞后。

我国高校图书馆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中,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大多属于学校领导任命, 高校图书馆各层工作人员选拔制度不能形成业务上的指导关系。这些都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道路。另外对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的审批方面存在领导的主观意图, 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结构有待进一步改革。

2. 高校图书馆管理文化落后。

高校图书馆资金有限, 但是图书和期刊等价格飞速上涨, 加之高校新学科的不断设立, 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偏少、文献更新较慢等迫在眉睫的问题。在高校图书馆服务方法方面, 由于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馆务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 没有形成服务意识, 对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查询系统链接经常出现问题, 不能及时地得到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还停留在取书和放书的简单体力劳动工作上, 工资福利待遇比较低, 没有调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造成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流失, 管理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局面[2]。

3.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所提供的服务形式较为僵化, 管理方法也相对呆板。例如, 图书馆只提供纸质书籍, 在提供原始文献方面, 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有限的服务中。对于一些馆际互借的应用相对较差, 耗时较长, 费用也相对较贵, 不能达到为学校广大师生服务的要求, 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形成竞争意识, 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挑战

1. 高校图书馆传统用户减少。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能够吸引广大师生。在目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电视和移动传媒的迅猛发展, 不断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分散了社会信息资源的配置, 高校图书馆不再是广大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导致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用户相对减少。

2. 高校图书馆资源整体匮乏。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匮乏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图书数量上相对匮乏, 二是图书更新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还远低于国际图联规定的藏书标准。由于藏书更新速度较慢, 不适应读者需要, 因此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 导致许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没有实现对广大师生的良好服务。

3. 高校数字资源利用率较低。

经过这些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我国高校图书馆积累了一定的数字资源, 扩充了图书馆的资源总量。但是从目前实际应用来看, 现有的数字资源利用效果差强人意, 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下载建设较差, 一些随书配套的光盘下载不了, 反倒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正常借阅。高校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与一些商业性网站相比, 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

三、信息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的途径

1. 提高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合理确定高校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的类型和信息获取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型的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以传统的藏书和借阅为主要功能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校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从教育和科研两个主要方面区分服务功能, 明确方向, 准确定位;对服务产品应该主要区分为基本文献和加工文献两个方面;对服务对象应该明确区分不同层次老师和学生;紧密结合学校整体目标、专业特色和科研方向制定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3]。合理构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 实现高校图书馆和高校的整体配套发展。

2. 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应该立足当前, 制订一套新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措施, 根据读者需求树立“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向师生了解需求, 并宣传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等文献资源, 定期开展上门培训服务活动。高校图书馆应该进行各种形式调查, 例如: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价, 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情况, 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或定期召开座谈会, 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客观和准确地了解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的现状。引导读者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通过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得专业的信息能力, 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保障。

3. 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来处理或存储各种文献的“非物质性”图书馆, 是一种用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的信息系统, 它能够把不同载体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 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大型信息系统。我们需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数据。通过资源共享、技术系统共建来实现共享机制, 努力提高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程度, 通过全面有效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规范数字图书馆资源, 强化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大化[4]。

总之,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要想达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网路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现状, 指出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针对现存的这些问题, 提出了信息化视域下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朱丽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发展研究[J].兰台世界.2013 (1) .

[2]叶春光.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建设改革创新[J].兰台世界.2013 (5) .

[3]杨勇.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馆转型[J].兰台世界.2013 (2) .

图书馆信息化研究 篇9

一、改革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以收藏图书与保护图书为目的的文献信息管理模式,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重点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 图书馆管理人员主要也是围绕图书的借阅开展服务, 因而此时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功能相对比较简单, 服务模式也相对较单一。但在信息化时代下, 这种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因此,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应改革落后的管理模式, 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实现图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改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群体中的主体, 他们是高校图书馆中服务面积最多的一个读者群。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而且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对新鲜事物又能够快速接受。一个高中生步入大学, 他的处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实的社会以及激烈的竞争要求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 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不断地学习以开拓自己的眼界。而大学图书馆便成为他们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主要途径。对于图书馆的使用,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们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因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针对不同的读者群, 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 进行分层次主动服务的模式, 帮助大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系统方法, 提高文献检索效率。

1.对于刚进入校门的大一新生, 由于他们突然从高中的几门课的学习进入到大学的几十门课程的学习, 一下子难以适应, 对大学的一些课程比较难以入手, 于是对学习的目的与自己的前景感到很迷茫。虽然图书馆有丰富的参考书籍, 但他们不知如何有效地利用, 所以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向他们介绍本校图书馆馆藏情况, 同时也介绍国内一些知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 使他们对高校图书馆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

2.对于大二与大三这些中年级的大学生, 由于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也有了较好的专业知识, 所以他们渴望从专业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也希望了解更多更广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为了极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大学生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应当及时公布社会各方面的热点信息, 并能够为他们提供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信息。

3.对于即将毕业且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 高校图书馆应该提供一个带有丰富考研资料的开放性的参阅室兼自习室, 让他们能有一个安静、且方便知识查找的学习环境。而对于准备就业的大四学生,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能提供一些关于做人、择业、面试等方面的书籍或者培训, 从而让他们能充分的应对用人单位的各方面考核。

4.对于研究生, 由于他们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他们在学习阶段, 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 还得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所以他们除了渴望有更多与专业有关的书籍与文献资料外, 更希望能方便查找与本专业领域发展相关的外文参考文献, 此时图书馆能尽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料, 能为他们写做论文提供有用的参考。

5.现在的大学教师身兼教师与科研二职, 一方面, 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另一方面, 由于职称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及网上资源的共享为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在文献检索与阅读过程中, 通过提取信息资源, 从中寻找教学与科研的新思路、方法。高校教师在文献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自己反复的科学思考、演算、论证, 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三、采取网络化与数字化管理手段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得图书馆网络化与数字化成为现实。高校图书馆要实行网络化与数字化,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一个高校网络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读者的心情与情绪, 从而也影响着读者的使用兴趣。不过,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及不可视性, 在网络空间中, 个人信息的保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网络的安全, 图书馆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一个图书馆的藏书再多, 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毕竟空间有限, 它不可能包含所有的书籍。数字图书馆的使用, 使得图书馆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充, 它们可以超越地理位的限制, 还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 任何时候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资源。因此,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给广大读者提供具有交互式智能化而又简单易用的多媒体检索工具与智能化的搜索引擎。能够让读者快速、简单的将传统的图书馆中惯用的查询方式与检索手段应用于现在的数字图书馆, 并能让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的各种浩瀚的信息资源如数据库和知识库中获取自己真正所需的信息资源。所以, 在信息传时代下,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检索的优势和网络功能, 做好网上资源导航的用户培训以适应新时代技术革命的发展。同时,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四、采取信息跟踪服务管理模式

通讯工具的普及, 为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平台, 但现在高校图书馆还基本没有充分利用好便利的通讯工具。高校图书馆应该建设完善的信息跟踪服务系统, 具体可以利用到以下几个方面。

1.新书通报系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文献信息更新非常快, 社会对图书馆文献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下, 图书管理员需要改变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 建立新书通报系统, 为了更好、更快地给读者提供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对于每次借阅的读者, 图书馆应该都有相应的信息记录。当图书馆新进类似的教材或者专业书籍时, 系统将自动发送信息给以前借过类似书籍的同学, 通告他新书的情况。这样, 这些借阅者便会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所需资料的信息。这种新书通报系统的使用, 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同时也让读者能较快地了解新知识。毕竟所有读者不可能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借阅书籍, 也不知道图书馆何时能采购新书。另外, 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在图书馆的入口外建立一个大的电子屏, 以展示图书馆的最新书籍动态, 以便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需的书籍更新情况。

2.借阅到期日期通报系统。在图书馆工作的几年中, 更多的是在总服务台进行收罚单的工作, 即关于学生借书超期罚款及学生丢了书的赔款工作。按照学校图书馆的要求, 一本书若借阅超过规定的时间没有归还, 则必须采取罚款措施。有些学生或者老师借了书, 由于某些原因, 一直忘了归还, 到后来要借书时, 才发现自己还有几本书没有归还, 这时书的借阅期已过了, 而且有的可能超过一年及一年以上, 这样, 不仅浪费了资源的利用, 也给这些读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若是图书馆建立一个读者借阅到期日的通报系统, 在读者借书期限的前一天通知读者,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五、建立图书馆与师生联系的网络平台

现在是网络化时代, 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如BBS高校图书馆版、FAQ等方式构建一个图书馆与全校师生联系的服务网络平台, 通过这个网络平台, 可以讨论图书馆文献采购方案设置、图书馆电子版数据库建立等等问题, 通过网络平台, 可以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图书馆采购新书的情况。这样, 可以大大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 也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总之, 图书馆作为读者群与文献群的中介, 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读者以最便洁、最快的方式查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图书馆应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处处以读者为中心来配置服务资源, 从而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绍岚.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8) :12-14.

[2]姚飞.清华大学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 (06) :60-62.

[3]唐淑香.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 2013, (04) :102-104.

图书馆信息管理方案研究 篇10

(一) 人员散乱, 没有良好的规章制度

依照目前我国图书馆发展情况看, 各种图书馆的人员普遍杂乱无章, 图书馆内获取信息的人员散乱。这些结果造成图书馆不能提供给那些需要获取信息的人一个良好的环境, 完全不能体现一个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大多数图书馆没有一个很好规章制度来约束, 进入馆内的人员随意性特别强, 管理起来既不方便又不高效。

(二) 没有专管人员, 不能很好地运作信息管理系统

很多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各类图书的分类没有一个适合该区的管理人员。目前在大多数图书馆内, 各类图书的分类已经很明显, 但是却缺乏每一种分类的专管人员, 人们在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时, 不能得到很好的介绍与服务。虽然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已经信息化, 但是很多人都无法运用这些信息化的计算机。

(三) 图书馆工作者素质偏低

不管是地方图书馆还是各高校图书馆, 馆内工作人员大多是一些经人介绍的或者离职退休的人员, 因此, 不仅人员复杂, 而且普遍的素质修养也偏低。这些工作人员所应该需要的图书馆素养也不是很健全, 那么这就导致工作者不能充分掌握图书馆相应规则, 也没有较好的服务。

二、图书馆信息管理优化措施

(一) 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 按需求分配人员

对于图书馆内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都应该有一个规章制度, 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来管内的人员, 都要有一个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完善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这不仅可以使馆内工作人员形成规范, 而且到达馆内的人员也可以规范起来, 这对于信息管理的实施更加容易高效。

各图书馆的运行其实都是存在着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 那么对于图书馆来说, 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由于各图书馆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馆内存有的信息种类与数量也有着不同, 甚至有的图书馆信息是封闭的, 因此, 我们可以将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模式稍加改变, 如上述所说分门别类的设置信息管理系统, 这样对于每一种分类都有一个针对性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实行起来的时候可以逐层汇总,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也会更加方便快捷。

(二) 将图书馆可视化, 改善图书馆信息服务

图书馆的可视化查询是建立在基于原有图书馆信息管理内容之上的, 把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与地理位置的信息组成一个空间数据库, 将GIS系统应用到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 这些系统的组成是为了更好的为各界人士服务。而图书馆的作用就是向各界人士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图书资源。因此, 对于庞大的图书馆来说, 如何做好图书馆的服务至关重要。图书馆信息管理服务习惯上被理解为资源信息管理组织整理, 而实际上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图书资源的信息管理, 馆内工作人员以及向馆内索取图书的人员相关情况都需要信息管理, 所以, 我们要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三) 建立良好的数据库系统, 利于信息检索

每一个图书馆的运行无疑也存在着一个数据库系统, 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应该定位于文献资源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 总的来说, 数据库系统由两个子数据库组成, 即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这两个子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要能够准确、集约的表示图书馆的地理位置信息, 并且易于在客户端还原显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模型是指将图层与相应的实体空间属性以及文献信息属性相关联起来, 并且通过数据库系统能够查询图书馆内任何楼层、任意阅览室、任意书架上、任何一本文献图书的有关信息, 以及能够获知所需资源的实际获取路径。因此, 良好的数据库系统对于图书馆来说也相当重要。

(四)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 那么图书馆也要随着信息化相应的发展, 因此, 相关的图书馆信息系统以及管理制度的更改都需要工作人员适时的掌握了解。那么, 图书馆可以定期的举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新系统改革或者新制度执行以及管理工作中问题的改善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 这样才能保证新时代图书馆的良好运行。

三、小结

总之,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化, 图书馆的运行也需要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 其中也包括上述所说的数据库系统以及人员的配备。将原有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对文献图书资源状态的检索查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不断地进行改革优化, 对于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也至关重要。因此, 在追随时代的发展时, 不断的优化图书馆信息管理, 才能更好地提供图书馆服务。

摘要:随着经济文明的发展, 各类图书、史志、论文等相继出现, 那么随着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 图书馆也就发展起来。但是, 对于一个承载人类文化的图书馆来说, 良好的信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用户所需要的是一个高效服务的图书馆, 那么其中所必要的也就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良好运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也就决定着图书馆服务的好坏, 笔者就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现状简单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管理,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周宁, 文燕平, 严亚兰.信息检索可视化初探[J].情报科学, 2004, (2) .

[2]董毅清.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形式、发展、趋势[J].图书馆, 2004, (1) .

[3]陈卓然.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与管理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 1997, (6) .

上一篇:医疗数据二次应用下一篇:财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