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种子管理工作

2024-05-13

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精选十篇)

加强种子管理工作 篇1

一、种子市场放开所取得的成果

1. 玉米新品种得以快速推广

一个优良的新品种一旦问世, 在经销商的推广下, 新品种会快速被推广种植, 一旦被农民接受, 品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推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种子公司可以迅速收回科研投入资金, 再次将资金投入到科研, 促使更多的新品种育成。大大缩短了品种推广周期。

2. 农民在放开的条件下获得效益

由于市场的放开, 种子公司推出大量优质高产种子, 种子市场的业户竞相出售高产种子。由于竞争的加大, 任何人很难形成垄断, 农民可以买到质量好、价格优的种子。如据我们下乡了解到, 有些业户所经营的品牌根本没有利润或很小, 但没有这些品牌就无法吸引到农民, 所以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3. 经营业户提高了服务质量

由于种子市场竞争的加剧, 种子业户不但尽可能增加自己的经营品种, 而且提高了服务水平。只要农民有需要, 一些业户把种子亲自送到村里, 或送到农民家中, 大大方便了农民购种。并且, 为抢占市场, 很多业户在市场起动前就提前到农民家中推销种子。不但在经营上提高服务水平, 而且在时间上提前抢占市场。同时, 为扩大销售量满足农民需要, 一些业户还把化肥等其他农资同种子结合起来销售。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种子市场的放开一方面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但一些业户利用市场开放时机无视法律, 知法犯法, 伺机牟利。给种子市场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1. 部分农民对正规包装种子的认识不足

有些农民, 只要一看到是袋装种子就认为是合格种子, 不懂得如何从标签、质量指标、审定情况来区分不合格种子。购买种子完全凭经销商的一面之辞。同时, 一旦买到假劣种子不懂得如何维权。

2. 部分业户进村出售劣质种子

有些业户为躲避种子管理部门的检查, 到农村出售劣质种子。一直以来, 村一直是我们查处的盲区, 我们很难做到村村不遗漏, 所以给假劣种子出售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旦农民买到劣质种子, 农民很难再找到出售者, 无法得到赔偿, 给农民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3. 种子业户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种子市场放开后, 有没有经营资质, 都可以经营种子。所以农村市场上其他业户也渗透到种子行业中来, 如一些商店、其他农资门市等, 这些业户根本没有种子方面的法律知识, 农业生产知识, 他们对于自己的种子宣传口号就一个字“好”, 不能对农民如何种植做出正确的指导, 所以农户很容易买到不对路的种子。

三、解决办法

1. 开展入户倒查工作

对辖区内的农户, 开展入户倒查工作。在种子市场启动一段时间后, 到部分农户家中调查所购种子的来源, 检查种子的包装是否合格, 是不是农民需要的正规包装种子。同时, 向农户了解附近有哪些业户来出售种子情况, 一旦查到有不法商贩出售假劣种子立即追踪查处。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查处。让假劣种子经营者无处可藏。同时, 向农民公布举报电话, 对举报者予以奖励, 充分发挥农民对假劣种子的监督作用。

2.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工作

向农民定期发放宣传单。宣传如何选择优质高产种子, 怎样辨别假劣种子, 购买种子索要票据, 买到假劣种子如何维权, 维权要保留哪些证据。让农民充分懂得辨别假劣种子的知识, 让假劣种子出售者没有市场。

3. 加强种子业户的备案、登记工作

加强种子管理工作 篇2

戎景春

(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石家庄市种子协会坚持以服务种子工作、服务“三农”为宗旨,服务与管理并重,维权与自律并举的工作原则,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认真抓好协会各项工作,促进了种子产业健康发展。他们主要工作有以下方面: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开展培训交流是协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种子协会会员既有育种者,又有普通农技推广者;既有著名的专家,又有刚出校门的青年人,知识层次多元化,协会举办学术交流能为大家探讨学科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在开展培训交流方面该协会做了以下几点:

1.1组织种子管理会员单位管理人员参加河北省农业厅举办的种子检验员培训、考试。提高了种子管理人员的执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升了会员单位整体素质,促进了该市种业健康发展。

1.2积极组织开展行业研讨。在会员代表大会上,对如何发展壮大该市种业、积极促进种业资源整合,适应现代 1

农业发展需求,如何更好发挥协会作用等方面开展行业研讨交流。

1.3通过协会搭建的交流平台,协会会员在种子学科发展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内容涉及育种、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种子质量、市场管理、种子信息、种子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作物种类有小麦、玉米、蔬菜等。

2广泛开展种子信息服务

2.1抓好种业信息反馈服务工作。认真做好 协会主办的“石家庄种子网”日常维护和信息发布,发布信息76条;向市农业局和省种子管理总站反馈(采用)信息10条次,其中被农业局《农业信息》采用3条;年初对2010年37家种子企业报表、15个种子管理机构的报表及该市原种场情况等各类报表进行统计上报工作,为领导掌握种业动态,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公布和转载与种子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申办许可证等办事程序,便捷服务种子企业;对省审定的品种名称、品种编号及品种简介及时上网,供种子企业、农民朋友、农技人员查询;对每年市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展示结果、种子质量抽检情况及石家庄市农作物主导品种进行公布,加快了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步伐;转载公布了农业部、省、市核发的农作物种子

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及许可证编号,供农民和有关单位查询、辨别,有效预防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免费为种子企业宣传,扩大我市种子企业的影响,同时还将省农业厅、省种子总站、市农业局等相关种子工作的文件及时上网发布,方便会员及时了解全省种子工作动态。

2.2积极宣传新品种及农技知识。在春耕春管期间,市种子协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进行《种子法》调研活动,进一步宣传《种子法》,传播农技知识,通过电台、电视、报刊、墙报、集日等方式普及法律法规、种业科技知识。组织有关种子企业印制新品种宣传材料,举办新品种推介会,开展送种下乡,把农业、种子科技知识传播到农村、传播给农民。据统计,共组织发放科技材料 10000余份,接受农民咨询200多人次。

3搞好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

在抓好玉米、小麦新品种引进的同时,市、县(市)种子管理单位会员,积极建立市县两级新品种展示园:市级按照不同生态类型建立展示园区,现已安排春播玉米品种展示试验5个点;夏玉米品种5个展示点,其中大面积夏玉米展示2个点,5个品种,每个品种10亩。夏玉米新品种展示3个点,13个品种,每个品种0.5亩。17个县(市)也根据

不同情况建立1-2个高标准新品种展示园。通过对国家、省新审定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展示研讨分析,尽快选拔出适宜该市不同类型区种植的新品种,并为种子企业会员单位搞好新品种推介。

4认真组织小麦品种观摩考察

今年5月底在小麦成熟前市种子管理站和种子协会组织了规格较高的“冬小麦品种观摩会”。观摩会由24个县(市)区农业(牧)局主管种子工作的副局长(副主任)、生产科长、种子管理站站长,小麦种子生产企业、新品种展示供种单位负责人等150余人参加,石家庄日报社、石家庄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亦到会采访。重点对该市安排在辛集市马兰农场的2010—2011年度市冬小麦19个新品种展示田,市农科院新育成冬小麦品种及高产栽培模式试验田等进行认真的品种考察观摩。通过观摩掌握了当前我主推品种的田间表现,对展示的苗头品种有了进一步认识,为科学制定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初步意见提供了科学依据。

5发挥纽带作用扶持种业发展

今年以来,他们根据国家对种子产业的新政策,紧紧发挥市种子协会纽带作用,推动种业重组和壮大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一致好评。一是搜集国家种业政策、品种、行业动态等信息,及时提供给种子协会会员单位。

二是严格审查农资配送农作物品种,积极协调组织辖区种子企业参加“新农民天地网”农资配送,建立发展农资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完善市、县农资物流配送体系。三是抓好种子质量田间鉴定和种子纠纷调解工作。对4余起种子纠纷及时进行种子质量田间鉴定和种子纠纷调解。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推进种子企业诚信。市种子协会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种子生产经营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对19家2010年度种子生产经营诚信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五是扩大行业交流,提升业务水平。积极组织会员单位与个人赴外省市参加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活动,组织考察学习部分市种子协会管理方面先进经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自身水平提高。

加强种子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种子;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5

农作物种子质量的好坏,在狭义上讲关系农作物生长的好坏,进而关乎农民的收益,从广义上讲关系农业生产安全,直接关乎社会稳定。

1 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使种子检测机构、种子经营企业能够提高种子质量安全意识,使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农民掌握辨别优劣种子、购买优质种子的技能。

宣传方式主要有: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进行种子管理重要性和种子管理常识的宣传,营造一个重视种子质量的社会氛围;利用培训、参观、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这些宣传方式可以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以促进种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利用发放宣传单、组织讲座、开现场会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使种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民能够掌握相关辨别种子优劣的技能,提高对种子重要性的认识。

2 加强种子市场质量监管工作

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种子市场质量监管力度,以保障种子质量安全。要采取各种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把种子销售源头,将重点检查、联合检查、日常检查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大型企业检查与中小企业检查相结合,做到无死角。狠抓种子市场质量监管工作,严把生产、销售、使用关口,以切实维护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和农民的利益、确保种子市场的健康经营秩序。

2.1 加强种子市场检查监督工作

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在备耕时节开展种子市场执法检查活动,以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扩大检查覆盖面、加大检查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进行严查,对种子销售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包装标签、生产经营许可、品种审定情况及授权许可等方面,以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2.2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

种子质量检验是运用科学、先进和标准的方法对种子样品的品质进行正确的分析测定,判断其质量的优劣。因此,一定要确保种子质量检验工作的科学性、正确性,因为它是判断种子优劣的手段方法,如果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对生产、销售种子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

首先,要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需要检验机构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要安排专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调试、校正。检验人员在每次使用仪器设备前也要充分了解该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后要对每次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准确高效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是种子检验工作的坚实基础;其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不仅要包括业务水品,还要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予上岗,对于在职人员要经常进行培训,尤其要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将种子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及种子检验的方法、动态等都列为培训内容,使检验人员不仅熟知最基本的法律法规,也具备与时俱进的检测知识,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开展。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能力验证和对比试验,使其知识与技能不断得到更新提高,以确保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另外,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检验工作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种子销售旺期,加强对种子的检验工作,检验结果要及时公布,对于不合格的种子要及时通报,联合工商部门,禁止其继续销售,对已销售的种子要及时召回,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 建立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园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立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园,以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及引进为主要职能,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展示品种特性、示范品种种植技术提供场所,可以体现出品种具有的真实特性,可以鉴定出品种纯度,建立起一个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农业高校联系的桥梁,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作物品种展示搭建平台。利用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园召开现场会,组织种子企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农民代表参加现场会,充分发挥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园应有的作用,加强种子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程度,促进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生产及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促进种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明,庄义庆,张国良,束汉良.当前种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5,(07).

[2] 李正光.浅谈农业种子管理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4,(09).

[3] 王燕方.论新形式下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

[4] 邹德荣.抓好县级种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种业,2012,(08).

[5] 赵珊.浅析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2012,(08).

浅谈加强种子管理 篇4

1 种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种子经营准入门槛低

种子市场放开后, 种子经营队伍逐渐扩大, 各行各业的人开始进入种子行业, 由于种子经营准入门槛低, 各种参与形式的如企业、个体、集体等开办的大大小小经营店数量不断增加, 甚至许多农民也开始经营代销种子。不同层次种子经营店数量的增加, 给种子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监管难以全面到位, 种子纠纷时有发生。

1.2 品种多、乱、杂

各种子企业重复、类同的品种比较多, 缺乏自主品种。为获取更大利润, 每家种子经销店都有自己代销的独家品种, 其中也有经过审定却超过有效区域委托代销的品种, 经销店往往夸大其辞推销自己的品种, 让农民朋友茫然、无从选购。

1.3 经营人员素质低

种子经营人员自身缺乏农作物种子基本知识, 对种植区域和作物习性基本不了解。服务意识差, 对购种农民缺乏耐心, 农民要什么就卖什么。对于种子使用者来讲, 盲目追求新奇品种, 轻信广告和经营者虚假宣传, 盲目、随意性购种, 造成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1.4 软硬件条件差

种子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都很差。管理部门一般人数较少, 每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岗位由专人专项负责基本不可能实现, 往往既负责室内检验又负责市场执法, 既负责田间检验又负责新品种试验示范, 专业技术岗位缺乏, 技术人员少。现有的部分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欠缺, 执法技能差。硬件设施简陋, 办公条件差, 缺少开展工作所需的检测仪器、实验设备、实验室。

2 采取的措施

2.1 严格准入门槛

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 在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前提下, 贯彻落实未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工商管理部门一律不予办理种子经营项目的规定, 杜绝不法分子私自扩大经营许可范围。种子经营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机构培训发放培训上岗证才能经营种子, 同时对其经营场所场地、保管、贮藏等方面条件进行资格审查, 条件具备方可经营。

2.2 加强品种管理

进入市场的品种必须经过审定。杜绝非适宜本种植区域的种子进入市场, 杜绝乱引滥调。提高品种审定标准, 严加控制一定时期品种审定数量, 对不适应农业生产的品种, 应该强制退出市场。对于审定品种要谨慎大面积推广,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差异大, 应先试验示范后再进行推广。

2.3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严格备案制度。种子经营企业或是种子经销户从事种子经营活动, 必须在种子管理部门备案, 审核后予以发放备案登记证。市场检查要突出重点。检查经营单位是否合法, 种子审定编号、来源、种子标签、种子质量。

2.4 加强培训和宣传

加强对种子经营者培训, 不断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和交流, 做到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守法经营, 健全种子经营档案, 做好售后服务, 达到规范种子市场有序经营的目的。同时为提高种子执法人员的水平, 要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自治区、地区举办的执法培训, 提高执法水平。

2.5 建立健全机构, 争取资金支持

加强种子管理工作 篇5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263号 【发布日期】2006-12-11 【生效日期】2006-12-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方案

(闽政办[2006]26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福建省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根据我省种子管理体制的现状,提出如下具体贯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意见》精神,按照构建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法制建设,强化行业管理,培育现代企业,做大做强我省种子产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作目标

通过贯彻《意见》,实现如下工作目标:一是强化种子市场监管。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强化种子管理职能,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增强种子市场监管能力,提高行业指导和服务水平。二是做强做大种子企业。把隶属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剥离出来,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通过深化国有种子企业改革,做强做大种子企业,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分类指导,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

《种子法》实施五年来,我省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对目前尚隶属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其不同现状,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1.对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与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并,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2.对于企业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一是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内部改革,妥善解决人员安置,清产核资,依法注销经营单位。原企业的资产主要用于人员安置和增强种子管理机构的综合实力,提高管理水平。二是结合实际,采取职工持股、引进投资者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改制。改制中对资不抵债、无力解决职工安置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妥善解决。改革改制工作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同级财政、国资部门进行监督。种子生产经营机构改制完成后,依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

上述改革必须在2007年4月底前完成。到期未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开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向其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再核发营业执照或办理年检,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财政、发展改革、农业等部门不得安排项目和提供资金支持。

(二)做好善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后有关人员的善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对分流的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并按规定做好社会保险参保或关系的接续。对辞退的人员,企业要按照国家和我省对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政策规定计发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经济补偿金、职工安置费用、社会保险费用等改革成本主要来源于本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变现收入、划拨土地处置变现收入以及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和建筑物收入等,如有缺口,除由主管单位负责统筹解决部分资金外,可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来解决。对国有种子企业的亏损应先清理,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再根据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三)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

种子管理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特别是要强化省、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建设。各级种子管理机构要依法履行农作物品种试验和审(认)定、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种子市场管理等职责。对于一些地方种子管理职能弱化、分散的,要在2007年2月底之前重新赋予种子管理机构履行其管理种子工作的职能,以确保种子市场的有效监管,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管理水平

种子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服务性,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作保障。一要加强队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种子执法管理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学法、懂法,依法行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人员要持证抽检,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品种试验人员要逐步推进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做到科学、准确、有效。二要进一步强化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充实、完善省、市两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及县级种子质量标准检验室的检验设施,促进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种子质量检验能力,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要进一步强化品种试验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品种试验点和示范、展示片的标准化水平,扩大试验推广的作物种类,确保品种审(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良种推广提供技术保障,为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和广大农民搭建服务平台。

(五)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在负责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审批的具体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的思想,加强实地考察和专业性技术审查,把好企业市场“准入关”,并加强对持证企业的跟踪监督管理,对于不再符合发证要求的,坚决予以撤销许可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持之以恒地开展种子质量抽查和市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四、实施步骤

(一)再学习阶段(2006年12上旬)。于12月上旬召开设区市农业局长和种子管理站长会议,进一步认真学习《意见》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二)成立领导小组(2006年12月中旬)。省政府成立福建省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区)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于12月20日前将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

(三)制定方案阶段(2006年12月下旬)。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政企脱钩、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的实施方案要同时报省农业厅备案。

(四)组织实施阶段(2007年1-4月)。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和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合力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研究贯彻《意见》和落实方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把《意见》和具体方案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007年5月上旬前,各设区市要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结上报省农业厅。

(五)省级验收和整改阶段(2007年5-6月)。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将对各地实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迎接农业部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做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事)企分开、人员安置、国有资产保全、种子管理队伍建设、企业改制重组等多方面工作,直接关系种子产业的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安定稳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和《意见》要求上来。要把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科学行政的重要举措,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二)成立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成立福建省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任组长,省农业厅、编办、发改委、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国资委、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制定方案,抓好落实,扎实稳妥地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

(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保证实施方案顺利推进。一是处理好人员分流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在人员安置和财产处置方面,严格要求依法办事,顾全大局,周全细致,稳妥推进,讲求和谐,确保社会稳定安定。二是处理好政企脱钩与种子供应的关系。目前个别县级国有种子公司的种子供应量在当地仍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这些县(市、区)在改制过程中,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种子市场的供求情况,既要正确引导我省大型种子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供应种子,又要防止不法分子乘机制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三是处理好体制改革与种子储备的关系。种子储备是事关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大事、要事。目前,个别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公司承担着部分种子储备任务,在这次改革过程中,要逐步将这些种子储备任务有序、顺畅地转承到种子管理站,保质保量完成储备任务。

加强农作物种子执法和行政管理探讨 篇6

摘 要 农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了满足种子产业的发展需求,应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以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种子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种子产业;行政执法;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76

现阶段,种子市场并不完善,诸多的违法行为充斥其中,尤其是在种子行政执法过程中,频繁暴露出种子管理主体、种子市场主体等诸多问题,为了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种子行政执法管理势在必行。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高素质的种子行政执法队伍,使执法管理方法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沟通,为监督管理农作物种子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加强种子行政执法是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其中依然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如果不对企业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就会严重影响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农作物行政执法”来对种子市场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因此,势必要对种子行政执法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种子行政执法的相关工作,确保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的建立健全,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为种子生产经营者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以法定程序和条件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种子生产经营者,使进入到种子市场当中来的生产经营者具有一定的实力和素质。《种子法》中明确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无论是种子经营者还是种子生产者,只要出现违法行为,就要根据《种子法》中的相关规定承担对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进行合法生产经营的种子企业,才能够以质取胜,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种子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市场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个别种子企业没有认真的学习种子法律法规,再加上对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及种子质量标准也不甚清楚,降低了其种子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些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品种不仅使种植者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而且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部分生产经营者明知某些行为是《种子法》中明令禁止的,但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知法犯法,无证经营、售假、贩假等行为严重阻碍了种子市场的正常运作。

2.2 种子管理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种子管理主体缺乏宣传力度,单一的宣传方式、枯燥的宣传内容难以取得既定的效果。单纯地宣传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利用違法典型案例。《种子法》颁布已有多年之久,但管理部门却没有全面理解《种子法》中的相关内容,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观念,再加上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颇深,重视种子的经营管理,忽略了种子行政管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依然采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部分种子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充分的认识自身的任务和地位,不思进取、不敢管、不想管的心态难以有效开展种子行政执法管理工作。迄今为止,依然存在部分执法人员无法真正的理解《种子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明白书面条款,却对不甚清楚实际的工作方法,如如何申请强制执行、如何处罚、如何听证、如何取证等。执法程序缺乏规范性,再加上执法主体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种子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种子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理解和学习《种子法》,并提高宣传力度

守法和执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知法,要想做好种子行政执法工作,就需要深刻理解《种子法》中的相关法律规范,这是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2]。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种子经营者、使用者和生产者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熟悉《种子法》,且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顺利推进种子行政执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首先,积极地定期组织培训或专题讲座,将宣传材料印制出来,通过过街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举办比赛,如知识竞赛等。其次,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及农忙时季节开展宣传活动,如开展有效识别假冒伪劣种子的宣传活动。

3.2 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执法能力

依法治种、依法行政的前提就是高水平执法队伍的建设。首先,对种子执法人员应该定期开展培训,既要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如种子经营、种子生产等方面,也包括《种子法》中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定期的培训,帮助种子执法人员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重视执法人员的纪律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不断地教育,有利于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大大提高其对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抵抗能力,真正的做到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不弄虚作假、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最后,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下去,并充分结合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种子行政执法管理。此外,为了将种子执法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应该严格考核、鞭策后进、激励先进、奖优罚劣。

3.3 加大执法工作力度,认真抓好监督管理

首先,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审批流程应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个人或单位如若不符合办证条件,则不允许进入种子生产经营领域。

其次,通过认真开展种子经营市场“六查”工作来妥善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查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开展销售行为;二查是否销售的是通过审定的品种;三查经营的种子是否通过相关检测机构的检验,其种子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四查进行销售的种子有无标签,其标签内容是否规范;五查进行销售的种子是否有包装;六查是否健全种子销售档案,是否完整清楚的呈现种子销售的相关内容。

再次,加强查出力度,一旦发现在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处罚的处罚、没收的没收,严格遵守相关的处罚条例来整顿种子市场当中的不规范行为[3]。

最后,在种子领域中,越来越狡猾、隐蔽的犯罪手段往往会增加查处的难度,同时由于种子行业的利润较高,只是依靠行政处罚实际上难以实现惩戒的目的,尤其是部分犯罪行为已然触犯了刑法,因此,种子行政执法机构应该加强与公安部分、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 结语

只有采取切合实际的解决措施,才能够加强农作物种子行政执法管理,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相关部门、种子生产者、种子经营者、种子使用者提供参考价值,希望通过各界的努力,促进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琴,刘燕,周群喜,等.江苏省规定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监管商榷[J].中国种业,2014(6):26-27.

[2]赵新生,王岩,焦富玉,等.如何正确理解农作物种子经营有效区域[J].中国种业,2012(4):23-23.

[3]张学成.加强种子管理系统行风建设强化种子管理职能[J].种子世界,2015(1):16-17.

加强种子管理维护农民利益 篇7

1 加大市场管理力度, 全面净化种子市场

1.1 加大种子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近年来, 通过对假种子的严厉打击, 市场上销售假种子的坑农行为有所收敛, 但劣质种子坑农事件却时有发生, 原因在于部分农民维权意识不强, 缺乏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再加上一些种子管理部门监管不力, 使劣质种子有了可乘之机。为此, 种子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以下简称《种子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硬、原则性强的执法队伍, 严格依法行政;另一方面通过在报刊开辟专栏, 在电台、电视台增设专题, 在农村主要道口刷写标语, 广泛宣传《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保护意识, 促使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学维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为种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种子市场环境。

1.2 规范程序, 认真落实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按照《种子法》规定, 种子生产和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是对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合法资格的确认。种子管理部门应遵循“搞活市场, 监管有力, 服务到位”的原则, 严格按照《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认真做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发放、检查工作。尤其要加强对种子委托代销点的检查, 查到生产、经营不合格种子者, 坚决吊销其许可证, 做到管而不死, 放而不乱, 坚持原则, 秉公办事, 真正树立起《种子法》的法律权威, 有效规范种子市场。

1.3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在种子销售旺季, 种子管理机构要集中力量不定期地对城乡种子市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坑农害农行为, 切实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 维护种子市场秩序, 净化种子市场。

2 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种子市场的日益繁荣, 新品种不断更新。农民传统的用种理念也在更新, 选种购种更加趋于能带来更大的效益, 更加看重种子的性价比。优良品种配以适宜的栽培技术即可发挥良种最佳效益。因此, 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良种是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增产增效措施。

种子管理部门应从市场需求出发, 从农民的利益出发, 积极引进适宜本地区种植、能够充分体现新品种的最高增产增收效果、经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3 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种子质量

3.1 加强培训, 提高质检人员素质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农业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种子检验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 种子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种子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种子质检队伍的整体素质, 增强责任感。要经常派出种子检验人员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种子质量检验员培训, 同时也要经常在本地自行组织种子检验人员的集中培训, 掌握不断更新的高新技术, 更大程度地保证种子质量,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2 严把种子质量关

种子质量是种子的灵魂, 种子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因此, 加强种子质量监管, 严把种子质量关, 对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种子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 通过种子检验选用合格的种子播种, 淘汰并禁用不合格的种子, 才能保证全苗、壮苗, 真正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较完备、主要仪器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检测结果科学准确的一体化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是做好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基础。种子管理部门要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质检队伍, 加强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切实做好当地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上级委托的检验工作。

3.3 加大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 以标准、规范为依据, 对种子质量进行监察、督导和控制, 是提高种子管理水平, 健全种子质量体系的重要条件。种子管理部门要把种子质量监督贯穿于整个种子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中, 使种子质量监督在种子生产、加工、贮运经营各个环节都能切实发挥作用。对督导后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督促种子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国家质量标准。

浅谈如何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篇8

近年来随着《种子法》的贯彻实施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 东昌府区不断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 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种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品种杂, 未审先推, 未试先推, 制售假劣供种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防止种子质量事故的发生,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必须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加大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做到规范秩序, 依法制种, 从源头抓起, 对种子生产加工储藏, 经营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护。

一、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1. 在做好对企业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同时, 加大执法力度。同时, 对辖区内的种子, 市场进行全面专项检查, 检查范围要覆盖所辖的各种子交易市场及种子经销户。检查内容不仅包括种子质量、种子标签、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 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档案, 还要增加品种真实性, 转基因品种等内容。专项检查的结果要及时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公布, 对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 要依法惩处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2. 健全种子案件举报制度。高度重视举报案件, 向社会公布举报信箱或举报电话。对举报案件要认真接访, 做好登记, 及时查处。对署名举报投诉案件, 要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举报投诉人。要健全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群众发现并举报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

3. 对因种子原因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 要迅速反应, 妥善处理, 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严格种子市场准入,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1. 严把品种准入关。要把品种是否通过审定作为市场准入的主要依据。对国审、省审品种适种区域要积极引进, 示范, 稳步推广。对审定未通过的品种不得生产, 经营推广和发布广告, 严厉打击未审先推, 未试先推行为。

2. 严把证照核发关, 严格执行《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和程序, 对达不到标准的许可及有违法生产, 经营行为要坚决依法撤销。

3. 严把种子质量关。凡进入我区销售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必须落实送检和抽检制度, 否则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坚持抽检与突击抽检相结合, 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向社会公布。对无法认定的种子要责令停止经营, 待确定后予以处理, 对诚信度不高, 有违法记录的企业经营户要重点抽查, 坚决杜绝假劣种子流入市场。

4. 严把种子广告、标签关。凡在东昌府区范围内各种媒体广告宣传品种的, 须经审定后才可发布广告, 坚决禁止未经审查私自发布广告的行为。同时, 要依法加强标签管理, 对无标签、标签标注内容不全, 无种子质量“四项指标”及“三证编号”等问题, 要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和《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并处理。

5. 严格登记备案。凡进入东昌府区的种子企业, 首先凭借《种子经营许可证》到种子管理站备案后, 方可开展经营业务。对未备案销售种子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6. 推进品种召回制度和退出机制。发现销售种子有问题要及时召回和更换, 要定期清理出不适应生产需要, 有难以克服缺点的品种发布退出品种公告, 引导农民正确选种。

三、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

1. 加强培训学习, 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我们要制度规划, 落实措施, 不断加强。对种子行政执法质量检验、品种试验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2. 实行打假扶优相结合。鼓励企业培育新品种, 支持申请知识产权, 保护和创建名优品牌。

加强种子生产管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篇9

一、种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种子法》及配套法规还未涉及对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只对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和申办《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资金、种子检验与管理人员、设备和场所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 而对种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管未做明确要求, 仅仅依靠种子生产企业的自我意识来控制。因此, 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种业公司为节约运营成本和谋取短期效益, 降低种子生产基地的质量控制, 对纯度不达标的种子采取宽容放纵的态度, 从而导致种子质量低劣,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种子管理部门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也仅限于对已入库的成品种子, 而对生产环节中的种子质量进行合法监督管理明显不够。

二、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1. 强化质量意识, 促进行业自律

《种子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子资源, 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 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种子质量水平, 推动种子产业化, 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 制定本法。”从而明确了《种子法》的立法宗旨是提高种子质量水平, 并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作为一个战略指导思想, 让其贯穿于整部《种子法》之中, 且得以国家强制力的形式加以规范和保障。因此种子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要广泛宣传和学习《种子法》的立法宗旨及各项措施, 使种子生产企业明白种子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让“质量兴企”成为广大种子生产企业成长壮大的发展理念。只要全行业都能自觉以“种子质量至上”的标准来规范种子生产, 那么我国种子质量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2.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调动农户制种积极性

种业公司要本着“互利互惠”的指导思想来发展种子生产基地, 真正做到带动基地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种子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协助种业公司规划和落实种子生产基地, 协调种业公司与种子生产农户之间的关系, 帮助公司及农户解决种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基地农户增产增收, 才能调动起基地农户制种的积极性, 使农户能够认真开展制种工作, 把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从而确保提高种子质量的各项措施完美实施。

3. 认真开展种子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种业公司要加强种子生产质量管理就必须从种子生产的全过程抓起, 对

种子生产的关健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1) 基地建设要确保基地生产条件好、能集中成片, 有充足的劳动力。对达不到要求的基地要予以淘汰。

(2) 亲本质量父母本种子质量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不得使用未达标的亲本种子。

(3) 隔离要求种子的隔离区要根据所生产种子的特征特性来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隔离措施, 并对隔离区农田实行经济补偿。对隔离不达标的种子田或基地必须进行淘汰。

(4) 去杂在种子开花授粉前要及时开展去杂工作, 力求将杂株率降到最低水平。在授粉期和成熟期对种子田进行种子质量抽查, 并根据抽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 及时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种子田要坚决实行淘汰处理。

(5) 入库验收对入库的种子要进行严格验收, 防止机械或人为混杂的不合格种子入库。入库后对农户所生产的种子要进行发芽率及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并依据鉴定结果对种子进行分级处理后再混合, 对于不合理种子要及时予以淘汰。

通过实施以上各项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种业公司所生产的种子质量将会大幅提高, 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也会促进种业公司自身的良性发展, 更会促进了整个种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项目财务管理促进种子事业发展 篇10

1 种子项目特点

种子项目作为农业项目的一部分, 内容主要涉及新品种区试、品种展示示范、质检体系建设、救灾备荒种子贮备、良种补贴等方面, 其特点是项目点数多, 涉及面广, 资金额相对较少。因此, 种子项目在资金使用上要突出重点, 尽量集中区域, 突破关键环节, 并积极进行优势整合, 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做好项目。

2 强化项目管理

2.1 加强预算支出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种子项目应严格执行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审批制度, 农业部下拨的种子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制,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实行项目实施计划审批, 严格按上级部门批复的计划执行。在实施过程中, 要加强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 确保资金有效合理使用。同时, 要加强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监管部门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管, 及时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以总结成功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 并对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从制度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2 加强项目宏观监管, 注重总体绩效评价

项目宏观监管应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项目整体设计要符合国家对种业投入的重点, 使项目立项具有政策依据, 符合国家对种子工作的扶持方向;二是每一个种子项目都要制定具体的项目管理办法;三是强化行业监管和行政审计监督, 保证种子项目能够按照项目要求合理使用资金并实施好项目建设内容。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种业专项资金的监督, 省种子站也应结合行政财务审计组织各市种子站进行自查自纠, 并同时组成专项资金检查组, 由领导分组包片, 带领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从而有效地保证种业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实施的效果。

3 处理好三个关系, 高效使用专项资金

3.1 处理好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财务管理对于项目执行而言是贯穿始终的, 从项目立项、实施方案批复、资金拨付到项目中期检查、项目验收, 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经济活动紧密相连, 经济活动的发生都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监督。项目的执行主体是业务部门。业务部门要制定项目的实施内容, 选择实施地点, 对实施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对项目进行观察和记载, 组织项目验收。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要协调好关系, 衔接好每一个环节, 既相互配合, 又相互联系, 既互相制约, 又互相促进, 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果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3.2 处理好项目点和面的关系

项目点一定要选择在地力肥沃、水利条件好、管理人员素质较高、交通方便的地方, 并给予较多的经费投入。只有搞好项目点, 才能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例如实施新品种推广项目, 必须选择一个水利、地力、交通等方面条件都较好的村, 规范地种植新选育的品种, 并要有技术人员进行观察记载和管理, 才能确保该项目点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圆满完成, 并以此点为样板带动其他项目点高效全面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3.3 处理好关键环节与常规技术的关系

上一篇:文化特色设计下一篇:网络销售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