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2024-05-04

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共10篇)

篇1: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国种子行业信息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收集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种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结合本行业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业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种子管理站负责各辖区内的统计汇总工作。

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种子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各类型种子企业,下同)应当遵守本办法,编制、汇总和上报财务、统计报表。

第三条

种子管理机构、种子企业不得编制利上报虚假或不真实的财务、统计报表。

种子管理机构、种子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统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各单位负责人不得对拒绝抵制篡改、编造虚假统计资料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第四条

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是反映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企业财务状况和效益情况的书画报告,是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各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企业财务、统计部门必须认真做好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的编制工作。

第五条

各级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保证基本的工作经费,健全统计档案管理。(纸制及电子档案)第六条

省以上种子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第七条

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正确使用种子企业的原始信息,未经许可不得对外散布企业经营、财务情况。

第二章

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的构成

第八条

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为年度报表,根据每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发的《关于全国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工作报表编报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展种子行业报表的汇总工作,深入分析种子行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明年工作计划。

第九条

种子行业财务、统计年度报表主要包括:(一)年度种子企业会计报表(二)年度种子企业专业报表(三)年度种子管理机构专业报表(四)年度报表说明

年度种子企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种子购销存情况表、企业费用明细表等5张表。

年度种子企业专业报表包括:种子企业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种子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种子企业报表情况统计表等3张表。

年度种了管理机构专、眼报表包括:种子管理机构人员情况统计表、种子管理机构种子检验情况统计表、农作物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情况表、种子管理机构经费收支表等4张表。

年度报表说明应对以下情况做出说明: l、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2,企业资金增减,周转情况;

3、利润实现及影响因素;

4、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种子行业财务、统计年度报表的编制

第十条

财务、统计人员必须按期、按规定编制财务、统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二)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本期会计报表于上期会计报表之间有关的数字应当相互衔接。如果不同会计,年度会汁报表中个项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有变更的,应在报表说明中加以说明。(三)各种报表中所规定的补充资料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四)上报报表,应装订成册,封面上应注明单位名称、单 位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报送日期,并由单位领导人、会计机构 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单位领导人对报表的真实性 合法性负有法律责任。

用计算机上报报表时,其基础数据、工作内容,要求同手工编制报表—致。

第四章

种子行业财务、统计年度报表的评比

第十一条

为了加强种子行业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信息化管理,达到报表报送及时,数字准确,业务说明简明、精练,认真做好报表的编审工作,根据种子行业报表的编制情况进行评比。(一)评比范围

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种子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公司)。(二)评比内容和标准

l、按规定时间报送各种报表。

2、按规定报表种类、格式,内容、金额、单位编制报表。

3、报表数字无差错、无漏项、表与表、行与行之间勾稽关 系正确无误,有关数字衔接关系正确。

4、计算机传输准确,无漏表、无漏项、无空传表、次序顺应、手续完备。

5、报表说明对有关财务指标、问题分析全面、透彻,重点突出,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奋斗目标和工作打算,并有具体措施的酌情加分。无报表说明、说明书公式化、形式化,只罗列数字而没有分析或空洞无物的酌情扣分。(三)评比的奖惩

l、以部、省、地(市)、县为主体,组成评比小组,负责报表的评比工作,每年一次通报各单位。

2、对评审优胜单位将进行表彰和给予适当奖励:对不按时上报报表的单位、报表差的单位,给通报批评或取消全国、省评选50强资格,对连续两年不按时上报报表的单位,暂缓经营许可证年审,待企业整改后再行年审。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试行。解释权归农业部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

篇2: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统计制度与报表管理 第三章 统计资料管理与信息披露 第四章 统计机构 第五章 统计人员

第六章 统计监督与检查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加强银行业统计管理,规范银行业统计行为,满足银行业监管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下文称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银行业监管统计,是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为满足监管工作需要组织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要对象的各项统计活动。银行业监管统计是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评价和预警,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检查。

第五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第六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银监会是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全国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的主管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负责辖内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

第七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报表和数据实行归口管理,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统计部门具体负责。

第八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保障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九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自动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第十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建设,提高监管统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返回

第二章 统计制度与报表管理

第十一条 银监会负责制定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是对银行业监管统计对象、内容、表式、方法以及监管统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制度性规定。

第十二条 银监会统一管理银行业监管统计报表,负责银行业监管统计报表的制定、颁发与撤销。

银监会派出机构不得制定固定性统计报表。因工作需要制定辖内临时性统计报表,应报上一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统计部门备案。

临时性统计报表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十三条 对违反第十二条规定颁发的银行业监管统计报表,银监会派出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权拒绝填报。

第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颁布的统计制度,制定本机构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返回

第三章 统计资料管理与信息披露

第十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统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应加强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整理、交接和存档等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银监会建立统计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公众公布银行业监管统计信息。

银监会派出机构根据银监会规定和授权,制定辖内信息披露制度,报银监会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披露监管统计信息,以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外披露本机构统计信息。

第十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公布有密级的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实行逐级审批,分级负责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公布。

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的密级划分,按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返回

第四章 统计机构

第二十条 银监会、银监局和银监分局设立统计部门,分别负责全国和辖内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统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起草各项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

(二)收集、汇总、整理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编制银行业监管统计报表;

(三)整理金融业统计资料和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国外经济金融统计资料;

(四)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五)向有关部门提供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向公众披露银行业监管统计信息;

(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风险情况进行评价和预警;

(七)组织银行业监管统计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八)组织开展银行业监管统计检查;

(九)组织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的培训;

(十)参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制度、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

(十一)代表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参加国内、国际银行业监管统计交流、协作;

(十二)为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监管统计信息资料,与其他国家监管当局就跨境机构监管定期交换信息;

(十三)为满足银行业监管工作需要开展的其他统计工作。

第二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设立统计部门或确定一个主管部门,集中负责本机构统计工作,提供银行业监管统计信息。

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落实银监会制定的统计管理办法和各项统计制度;

(二)收集、汇总、整理并及时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本机构监管统计资料;

(三)完成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布置的各项统计工作,在本机构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四)配合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做好银行业监管统计检查工作;

(五)组织实施本机构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统计信息系统配套项目的推广和应用。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保障负责统计工作的部门切实履行以上职责。

返回

第五章 统计人员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

(二)必须实行岗位培训,未经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经考核不适宜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十五条 银监会派出机构统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调动,要征求上一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任免文件应同时抄报上一级统计部门。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

职,应当有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接替,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在统计部门或负责统计工作的部门设置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机构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人员有权: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如实提供银行业务资料和信息;

(二)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三)拒报不符合规定的统计报表,检举和揭发违反统计法律、规定、制度的行为。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工作人员依照国家颁布的统计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行使上述权利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六章 统计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统计部门依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任何人不得干扰和妨碍统计人员执法检查和做出检查结论。

第三十条 统计检查的内容包括:统计法规和监管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统计质量和统计数据真实性情况,统计资料整理情况,统计信息披露情况,统计信息系统完备性和安全性,以及其他与统计工作相关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依照有关程序,可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监管统计检查:

(一)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二)询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关人员,要求其对检查事项做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凭证等。还可根据需要对台账、原始凭证和会计报表等进行核对,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数据进行核对。

统计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

第三十二条 银行业监管统计检查结果作为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

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纳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该机构及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评价、考核当中。

返回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三条 银监会根据有关规定对在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和取得突出成绩的统计人员或集体给予奖励。

奖励分为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按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在有关经费中开支。

第三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参照第三十三条对本机构统计人员或集体进行奖励。

第三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及无理拒报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的;

(二)在接受统计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以及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报表和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的;

(三)拒不接受或阻挠、抗拒监管统计检查的。

第三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规定屡次漏报、迟报、错报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行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原有的规定处罚外,还可以视责任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应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管统计工作的人员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所知悉的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篇3: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管理工作,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提高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依据《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 (以下简称《准入条件》)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协助做好公告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请和核实

第三条申请准入公告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 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三) 符合《准入条件》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符合本办法第三条所列条件的现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 (含县级, 下同)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准入申请, 并如实填报《轮胎翻新行业准入申请书》或《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申请书》 (见附件1、2, 以下简称《申请书》) 。

企业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 《申请书》所列企业全部相关信息;

(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 项目建设审批、核准或备案相关文件复印件;

(四) 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复印件;

(五)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复印件。

第五条同一个企业法人拥有多个位于不同地址的厂区或生产车间的, 每个厂区或生产车间需要单独填写《申请书》, 并在申请准入审查时同时提交。

第六条县级以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第三条、第四条有关要求, 对申请公告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并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 于每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前将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三章复核与公告

第七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申请材料后, 依据第三条、第四条有关要求, 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相应专家对各地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和现场抽查核实, 并经征求环境保护部意见后确定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名单。同一个企业法人拥有多个位于不同地址的厂区或生产车间必须均达到第四条有关要求。

第八条经复核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进行公示 (10个工作日) 。对公示期间有异议的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对无异议的企业, 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方式予以发布。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进入公告名单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会同省级有关部门, 对公告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方面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

第十条欢迎和鼓励社会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申请公告企业或已公告企业有不符合《准入条件》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 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投诉或举报。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 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企业, 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准入资格, 并予以公告:

(一)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要求的;

(二) 报送的相关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三)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 发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行为的;

(五) 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的。

被撤销公告资格的生产企业, 经整改合格2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准入申请。

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公告资格应提前告知企业, 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 所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 轮胎翻新行业准入申请书

篇4: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关键词】种子行业;财务管理;统计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种子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尤其是我国的《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等都存在着非常深刻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于种子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进行的行业统计分析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保证了种子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由于行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等必须要加强种子行业的统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探讨。

一、加强种子行业统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

1.种子行业统计与财务管理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决策依据

由于種子行业的统计数据直接的关系到了中资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员变动、生产经营以及相关的资金运作等方面,所以通过对于统计结果等数据的相关汇总,政府部门进一步掌握我国种子行业发展的状况和问题,并且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推动种子产业的不断发展。通过对于不同企业模式的研究和经营状况进行的总结对比,能够进一步提出中资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经验,从而不断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种子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2.种子行业统计与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经营的主要决策依据

由于种子行业的统计数据能够直接的关系到种子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生产、销售、库存等基本信息,所以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来直接指导企业资产的现状、经营活动、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成本、企业资金、企业偿债能力和应力水平等相对应的关键信息,从而为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主要的决策依据。

二、我国种子行业统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1.针对种子行业的统计与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数据不全的情况,不能够如实的反应种子企业的真实情况

由于统计数据的不全面,加上我国的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而且还有长期执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国家管理体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这样就是的我国的国有种子公司在整个种子行业中的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而个体、私营、外资公司的不断出现使得国有种子公司已经不再是整个种子行业的代表。

2.财务与会计工作相互混淆,财务管理地位被忽视

所谓的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筹集资金、处理财务各种关系、对财务进行监控、统筹安排资金结构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对于资金的筹集和支出除了股票、外汇期权、期货等金融手段之外,还包括金融工具以外的企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来为公司的发展拓宽道路,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所以财务和会计统计的本质是对于企业发展进行的一种控制,目的在于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进一步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的需求。

三、对于种子行业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化国有种子行业的改革

我国种子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多元的、开放的市场,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形式来对种子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全面的改革,并且通过打破原有的行业财务管理方式,进一步针对财务管理对象和主体进行不断的转变,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转变,保证财务信息的搜集与管理不再只是国有企业,而且包含其他所有制的种子企业。

2.加开种子企业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中心位置

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企业管理的中心一定要从产品管理转向财务管理,根据相关的数据来直接指导企业资产的现状、经营活动、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成本、企业资金、企业偿债能力和应力水平等相对应的关键信息,从而为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主要的决策依据。这样才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发展情况愈来愈额激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依靠政府保护的机会也不断减少,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提升自身实力,国有种子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并且规范企业发展制度,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的机遇。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种子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尤其是我国的《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等都存在着非常深刻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对于种子行业的统计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包括对于种子行业的统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统计的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种子行业统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相对应的措施进了全面的分析,进一步为我国的种子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对应的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邵长勇,李军红,刘强,王晓文,付英.种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J].中国种业,2004(12):22.

[2]马舜如.种子经营的财务风险.中国农业会计,1995(8):21

篇5: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县劳动保障局

(二○○六年七月十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安政办发〔2004〕14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县劳动保障局负责全县城乡统筹就业统计与失业登记管理工作,各乡镇(社区)主管辖区内的城乡统筹就业统计与失业登记管理工作,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劳动保障机构)负责城乡统筹就业统计与失业登记的实施工作。

第三条 就业统计与失业登记工作,实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台帐。

第二章 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就业统计与失业登记的对象是指具有本县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女16—50周岁,男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

第五条 各乡镇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常住非农户口和非农户口的普通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农转非人员及其他城镇新增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不属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统计登记范围,尚未就业的按照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城镇失业人员统计口径统计。

第三章 就业、失业界定标准

第六条 就业和失业界定根据劳动者的从业时间、收入水平、收入来源及生产资料拥有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

(一)从业时间。劳动者每周从事40小时以上有报酬劳动的,视作充分就业;劳动时间1小时以上40小时以下,本人有从事更多时间有报酬劳动愿望的,视作不充分就业。

(二)收入水平。劳动者月平均收入达到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80%的,视作充分就业;达到或高于100%、低于180%,本人有从事更多时间有报酬劳动愿望的,视作不充分就业;低于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作失业。

(三)收入来源。劳动者主要收入来源来自某一产业的就业,则视作该产业的就业者。

(四)生产资料拥有情况。因土地被征用仍未就业的,视作失业。

第四章 就业统计和失业登记

第七条 按照就业和失业的界定标准,将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单位从业、自主创业和外出经商务工的本地户籍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统计范围。对于虽有土地承包权证,但同时又有其他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在纳入就业统计范围的同时,可实行求职登记。

第八条 在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失业界定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以此确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失业状况,并结合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失业统计确定社会失业率。

第九条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向社会公开发布的统计指标。社会失业率暂不公开发布,仅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就业政策的依据。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十条 农村劳动者被征地后办理农转非但尚未就业的,以及非农户口新增劳动力,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和《XX县新增劳动力失业证》;农村劳动者被征地后未办理农转非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未就业的,办理《XX县农村劳动者求职服务卡》。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第十一条 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农转非人员及其他城乡新增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前,须参加由县劳动保障局统一组织的就业指导培训,取得《就业指导培训合格证》后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各类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及普通高校毕业生可凭《毕业证书》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失业登记。

第十二条 凡要求办理《XX县新增劳动力失业证》和《XX县农村劳动者求职服务卡》的人员,应持相应材料到户口所在地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申请办理相应证、卡,经劳动保障机构审核后,报县劳动保障局核发相应证、卡。

第十三条 办理失业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人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书;

(二)《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指导培训合格证》;

(三)被征地农民凭有关证明;

(四)本人一寸免冠近照2张。

第十四条 失业登记期限。一次失业(求职)登记的有效期限为一年,当有效期满后仍然符合失业(求职)登记条件的人员,应到原申请办理单位办理验证手续。

第十五条 失业登记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一)失业(求职)登记人员可享受以下权利:

1.享受县内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

2.按规定享受各项就业和培训的扶持政策。

(二)失业(求职)登记人员需履行以下义务:

1.如实向失业(求职)登记机构反映求职情况,接受失业(求职)登记机构开展的劳动力资源调查;

2.积极应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并应接受相应的职业指导;

3.积极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各类就业促进项目;

4.失业(求职)登记有效期满仍未就业的,应及时办理验证手续。

第十六条 退出失业登记。失业(求职)登记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退出失业(求职)登记:

(一)已办理过就业登记的;

(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相关从业证照的;

(三)经本人确认从事有收入的劳动的;

(四)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入学、应征服兵役的;

(六)移居县外的;

(七)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八)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九)经本人确认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况,暂不要求就业的;

(十)超过法定劳动年龄,以及失踪、死亡的;

(十一)失业(求职)登记期满,未重新办理失业(求职)登记的;

(十二)其他已不再处于失业(求职)状态的人员。

第十七条 管理与服务。县劳动保障局和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应加强对失业(求职)登记人员的日常管理,提供相应服务:

(一)按规定免费受理失业(求职)登记;

(二)对失业(求职)人员进行职业指导,推荐职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

(三)及时登记、统计辖区内失业(求职)登记人员和就业人员的有关情况,并在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目录,切实加强动态管理;

(四)对符合失业(求职)登记条件而未进行失业(求职)登记的人员参照本办法做好调查摸底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章 附 则

篇6:集团公司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集团公司统计报表的管理,保证统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充分发挥统计报表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满足集团公司对外提供各类统计报表的需求,根据管控流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统计报表日常管理工作由计划财务部负责,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要指定统计专员,各二级子分公司要指定统计部门。

第三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室负责归口统计报表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各二级子分公司指定的部门负责本单位统计报表资料的收集、整理、汇并以及上报给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

第四条 统计报表分为内部统计手册,以及集团公司对外提供的上报统计报表。

第二章 统计手册的管理

第五条 集团公司所属所有二级子(分)公司均纳入统计手册的编制范围。

第六条 各子(分)公司为统计手册基础资料提供的责任主体,负有及时、真实、全面提供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要求提供的统计资料的责任。

第七条 各子公司下属公司统计资料由子公司汇总填报,恒源托管分公司由恒源公司汇总填报。

第八条 统计手册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及安全环保、工程投资、设备五部分内容,具体内容由集团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制订。

财务部分由计划财务部负责;人力资源部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生产及安全环保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工程投资由董事会秘书处、计划财务部负责,其中:基建、技改项目形象进度由董事会秘书处负责,其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各类工程投资财务进度由计划财务部负责;设备部分由计划财务部负责。

各单位每月在报送财务报表的同时,按照年初工程计划口径同时报送工程统计进度报表。

第九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室拟订印制统计手册所需基础资料的明细表格,下发各子(分)公司,由各子(分)公司填报完整后,上报集团公司各职能部室,各职能部室进行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并将汇总后的资料报送计划财务部,由计划财务部集中汇总,统一编导,并印制成统计手册。

第十条 统计手册按月编制,本月编制上月手册。

第十一条 各子(分)公司于每月6号前上报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要求的基础资料,包括电子版资料和纸质资料,纸质资料要求统计专员签字,并有单位印鉴

章和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后,于10号前报送计划财务部,计划财务部统一汇总、编导,于20日前印制成统计手册。节假日顺延。

第三章 上报统计报表的管理

第十二条 上报统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以及不定期报表四种,报表格式及要求随主管部门要求变动而变动。

第十三条 上报统计报表主要包括:经信委报表、统计局报表、中煤协会报表,由计划财务部统一报送。

第十四条 各二级生产子分公司为上报统计报表基础资料的提供主体,负有全面、及时、准确报送相关基础资料的责任。

第十五条 各子公司下属公司统计资料由子公司汇总填报,恒源托管分公司由恒源公司汇总填报。

第十六条 各单位每月月底最后一日,将本单位的本月主要产品的产销存报表报送至计划财务部,由计划财务部汇总后报送至相关主管部门。

其它报表,按照后附报表目录要求的时限和内容,准时报送。

不定期报表内容和时限要求另行安排。

第十七条 上报统计报表具有严格的时限性,各二级子分公司要严格按照附表的时限要求及时报送。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各子分公司要明确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负责协调处理相关统计事宜;

第十九条 统计资料作为经济运行质量的反映,其数据来源为经审计、审核的财务报表或相关有计量基础的数据。

第二十条 统计报表将实施评比机制,对在统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篇7: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软件产业创新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软件科技人才在宁创办软件企业,根据《进一步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宁政发 [2008]82号),建立软件产业创业种子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种子资金”)。为保证该种子资金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和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共同负责种子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种子资金的使用进行过程监管,并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种子资金使用方式为无偿拨款,其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财政资金的法律、法规,遵循科学决策、竞争择优、公正透明、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种子资金以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创业人才或团队的创业能力和企业良好的成长性为重点,对高校毕业生、留学人员和辞去现有职务、具有一定研发工作经验的人员以经认定的自有技术成果在宁初次创办软件企业给予资金扶持,以及开展相关评审评估工作的经费支出。

第六条

申请条件:

(一)申报年度前两年内(含申报年度)在南京行政区划内注册登记,并由高校毕业生、留学人员和辞去现有职务、具有一定研发工作经验的人员在宁初次创办的软件企业。

(二)申报企业应在软件产业两园多基地、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注册,注册资金不低于10万元。

(三)申报企业应具有确定的创业项目,创业人员应拥有自有技术 1 成果或经授权、许可方式取得的技术成果。

(四)对拥有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著作权、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五)对由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注入风险投资的创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第七条

申请材料:

(一)南京市软件产业创业种子专项资金申请表;

(二)企业章程及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企业商业计划书;

(四)企业所在软件产业两园多基地、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推荐函;

(五)创业人员的工作经历、相关业绩材料以及学历证书、资质证明和其它佐证水平与能力的材料复印件;

(六)可以说明所实施项目技术状况的证明文件,如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著作权证书、专利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证书、经授权、许可方式取得的技术成果权益证明及技术评估材料等;

(七)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方面辅助材料(如有关专家推荐材料、资信证明、相关个人材料等)。

以上复印件均须提供原件核查。

第八条

市科技局每年6月份组织种子资金的申请。

第九条 申请单位将申请材料提交所在地的区县科技局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委会初审并出具明确的审核意见后,报送市科技局。

第十条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如有必要进行实地调查,对审查合格的批准立项并共同行文下达,办理项目合同及拨款手续。

第十一条 获资助单位对种子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种子资金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获资助单位须 纳入南京市软件产业统计。

第十二条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立项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施效果进行过程管理,委托区县科技局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委会进行跟踪检查并连续两年对立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三条 获资助单位因不可抗拒因素而不能按合同约定的计划进度实施完成或需对项目实施内容、指标进行调整的,应及时向市科技局提出书面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撤销、终止或调整。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进行项目清算,并清退结余经费。

第十四条 获资助单位无正当理由未能按合同约定的计划进度实施完成的,或截留、转移和挪用种子资金的,以及财务上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对已资助的资金全数追回,并将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罚,同时将相关人员的不良信用信息报送省市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推荐单位弄虚作假的,取消其推荐资格。

篇8: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大财建[2006]701号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大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过程中的财政资金管理程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大连市财力投资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大财基字

[2001]120号),我局制定了《大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资金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连市财政局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大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资金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大连市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代建制实施过程中的财政资金管理程序,依据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和《大连市财力投资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大财基字[2001]12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大连市代建制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实施代建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称代建单位),由其负责项目的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建设单位使用的制度。

第二章 资金拨付、管理与监督

第三条 代建项目的财政性资金管理实行报账制,即参与项目代建的各资金申请单位,根据批准的投资计划、项目实施计划、项目施工进度和项目实施合同书,填写拨款申请表并附有效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市财政局审批拨款的管理制度。

参与代建项目前期阶段的项目建设单位,申请财政资金时也实行报账制。

第四条 代建项目实施过程中,代建单位的代建费、设计单位的设计费、招标代理机构的招标代理费、项目施工单位的施工费、材料(设备、劳务)供应商的材料(设备、劳 务)费、监理单位的监理费等费用的申请,均应由资金申请

单位填写相应拨款申请表并附有效凭据,经有关单位确认后,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将相关费 用拨付至资金申请单位。

第五条 代建项目前期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的,项目前期费由项目建设单位管理,并纳入项目总投资。市发改委与市财政局安排前期费用后(分项目建设内容中包括项目 前期工作和前期费单独列项两种情况),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合同、招标文件、费用票据等资料,经市财政局审核通过后拨付。审核通过的前期管理费由市财政 局直接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

代建项目前期工作由代建单位负责的,项目前期费由项目代建单位管理,并纳入项目总投资。市发改委与市财政 局安排前期费用后(分项目建设内容中包括项目前期工作和前期费单独列项两种情况),代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和进度,提供有效的合同、招标文件、费用票据 等资料,经市财政局审核通过后拨付。审核通过的前期管理费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项目代建单位。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工程进度、计划和基建支出预算,凭有效的招标文件、合同(包括施工合同、设备采购合同、材料采购合同及劳务采购合同等)、费用票 据、工程结算认定书等资料,填写《代建项目工程进度拨款申请表》(附件一)并经项目建设单位、代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后,报请市财政局拨付建设资金。市财 政局审核相关资料后,通知施工单位开具财政资金收款收据,施工单位应将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原件送市财政局、复印件送代建单位。市财政局收到代建单位《代建项 目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到达确认函》(附件六)后,直接将建设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收到财政拨款后,应将财政资金到账凭证复印件送项目代建单位。

项目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大连市的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设立专项工程资金账户,严格资金管理。

第七条 实行政府采购的工程,政府采购预算由项目代建单位代为编制,交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上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组织政府采购。

采购物资(劳务)供应商申请资金时填写《代建项目非工程款拨款申请表》(附件二),并附采购合同等相关资料,经项目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确认后,报送市财 政局。市财政局审核相关资料后,通知采购物资(劳务)供应商开具财政资金收款收据,采购物资(劳务)供应商应将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原件送市财政局、复印件送 代建单位。市财政局收到代建单位《代建项目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到达确认函》(附件六)后,直接将建设资金拨付到采购物资(劳务)供应商。采购物资(劳务)供 应商收到财政拨款后,应将财政资金到账凭证复印件送项目代建单位。

物资(劳务)供应商应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严格资金管理。

第八条 设计单位申请设计费时,应填写《代建项目非工程款拨款申请表》(附件二),并附设计委托合同等资料,经项目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确认后,报送市财政局。市财 政局审核相关资料后,通知设计单位开具财政资金收款收据,设计单位应将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原件送市财政局、复印件送代建单位。市财政局收到代建单位《代建项 目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到达确认函》(附件六)后,直接将建设资金拨付到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收到财政拨款后,应将财政资金到账凭证复印件送项目代建单位。

设计单位应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严格资金管理。

第九条 招标代理机构申请招标代理费时,应填写《代建项目非工程款拨款申请表》(附件二),并附招标代理委托合同等资料,经项目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确认后,报送市 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相关资料后,通知招标代理机构开具财政资金收款收据,招标代理机构应将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原件送市财政局、复印件送代建单位。市财政局 收到代建单位《代建项目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到达确认函》(附件六)后,直接将建设资金拨付到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代理机构收到财政拨款后,应将财政资金到账凭 证复印件送项目代建单位。

招标代理机构应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严格资金管理。

第十条 监理单位申请监理费时,应填写《代建项目非工程款拨款申请表》(附件二),并附项目监理合同等资料,经项目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确认后,报送市财政局。市财 政局审核相关资料后,通知监理单位开具财政资金收款收据,监理单位应将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原件送市财政局、复印件送代建单位。市财政局收到代建单位《代建项 目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到达确认函》(附件六)后,直接将建设资金拨付到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收到财政拨款后,应将财政资金到账凭证复印件送项目代建单位。

监理单位应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严格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经大连市代建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实施代建制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代建单位应在项目前期阶段及时向市财政局报送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期 间,代建单位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基建支出预算、基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资金账户管理制度等进行管理,并应每月向市财政局报送《代建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 月报表》(附件三);监理单位应及时向市财政局报送项目监理情况及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 存在下列情况,市财政局不予报账或拨付资金:报账内容未列入财政资金投资计划的;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账文件和凭据的;资金申请单位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核签字的;拼盘项目中其他资金不及时、足额到位的;其他违反国家、市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第十三条 市财政局依据国家和大连市有关规定,通过对资金申请、账户管理、资金使用、财务报表等审查,加强对政府投资代建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稽察、评审和监督。

第三章 财务资料交付

第十四条 代建项目前期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的,项目建设单位应认真整理发生的前期费用会计核算账目,并形成书面报告材料,经市财政局审核后,移交项目代建单位统一核算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后,由项目代建单位按基建财务制度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单位发生的项目前期费用。市财政局委托投资评审机构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后,向项目代建单位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同时抄送项目建设单位。

第十六条 资金申请单位向代建单位提供的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复印件和到账凭证复印件,是代建单位办理项目决算的重要依据。为保证决算资料的完整性,各资金申请单位应及时向代建单位提交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和到账凭证复印件,代建单位应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提交相关资料。

第十七条 市财政局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后,项目代建单位将项目所有工程、财务资料按规定归档并移交项目建设单位,并按市财政局批复意见,协助建设单位和产权管理部门办理资产交付和产权登记工作。

第四章 代建管理费管理

第十八条 政府招标产生的项目代建单位,其代建管理费标底由市财政局比照基建财务制度规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标准编制,实际发生的代建管理费计入项目建设成本。

第十九条 项目代建单位的代建管理费原则上不能超过本办法确定的代建管理费总额控制数(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四)。特殊情况确需超过上述开支标准的,须报市财政局审核,市财政局根据代建项目实际情况审核。

项目代建管理费由市财政局核定。项目代建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代建合同前,市财政局将核定的代建管理费批复给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代建单位,作为签订代建合同的依据。

第二十条 代建管理费与代建单位的代建内容、代建绩效挂钩。市财政局根据代建合同中的约定条款对项目代建单位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奖励资金从项目结 余资金中开支。代建管理费的拨付以工程进度、建设质量等为依据,原则上预留20%的代建管理费,待项目竣工一年后再支付。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期间,经有关部门批复同意增加预算的代建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原则上不予调整,预算增加数额超过原投资额10%的,代建单位可以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增加。

经有关部门批复减少预算的代建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原则上也不予调整,预算减少数额超过原投资额10%的,市财政局将同比例降低建设单位管理费。

第二十二条 代建单位申请代建费时,应填写《代建项目代建管理费拨款申请表》(附件五),并附代建委托合同等资料,经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

后,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确认代建管理费后,将资金直接拨付到代建单位。

代建单位应设立代建费专项账户,严格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除建设单位前期工作发生必要的费用经批准可列支外,任何单位不得再列支建设单位管理费。

第五章 奖惩办法

第二十四条 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前,应向市财政局提交履约保函或专业担保机构的担保函,保函有效期至工期竣工验收合格。履约担保的金额原则上为批复的项目建议书投资或初步建设概算投资的10%-30%。具体金额根据项目行业特点及代建方式,在项目招标文件中确定。

第二十五条 代建单位应当严格依法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招标采购工作,未经批准擅自邀请招标或不招标的,市财政局将暂停资金拨付。

第二十六条 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并经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后,如决算投资比合同约定投资有结余,代建单位可参与分成。其中一定比例的政府投资结余资金作为对代建单位的奖励(具体比例在市财政局批复代建管理费时一并明确),其余部分上缴市财政。建设单位自筹资金结余部分分成办法,由建设单位在代建合同中确定。

第二十七条 代建单位如未能完全履行代建合同规定,擅自变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致使工期延长、投资增加或工程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损失或投资增加 额一律从代建单位银行履约保函中抵扣,履约保函金额不足的,相应扣减项目代建管理费;项目代建管理费不足的,由代建单位使用自有资金予以赔偿。

代建单位造成的损失额或投资增加额由市财政局委托投资审核机构认定。第二十八条 市财政局对代建项目进行稽察、评审、审计、监察过程中,如发现代建单位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将中止拨付代建管理费。因代建单位违规违纪造成的损失,一律由代建单位负责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未尽事项仍按现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附件六:大连市代建项目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到达确认函

大连市财政局:

我单位已收到(注1)送来的财政资金收款收据复印件一份,收据金额为 万元(注2)。

注1)是由我单位代建的(注3)项目的(注4)单位。该项目竣工时,该收款收据将作为我单位编制竣工决算的依据。

此函

代建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注:

1、此处填写财政资金收款收据的收款单位。

2、此处填写财政资金收款收据的收款金额。

3、此处填写代建单位承担的代建项目名称。

篇9:种子行业财务与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

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银监发[2006]96号2006年12月29日)

各银监局,各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为规范和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的非现场监管,促进财务公司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现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7号)中“财务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考核表”(银监统L002号)同时废止。

各财务公司应严格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及附表要求,通过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报送相关数据,以确保监管数据及时、准确、计算口径一致。 各银监局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银监会报告。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的非现场监管,促进财务公司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财务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风险监管指标分为监控指标和监测指标。监控指标设有标准值,是对财务公司的最低要求,银监会可根据财务公司的风险程度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条银监会按照本办法对财务公司的各项风险监管指标进行检查监督,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二章监管指标

监控指标

第五条资本充足率为资本净额与风险加权资产加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之比。资本净额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可计算价值之和减去资本扣减项。

财务公司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

第六条不良资产率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与信用风险资产之比。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承担信用风险的各项资产,包括各项贷款、拆放同业、买入返售资产、存放同业、银行账户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和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五级分类结果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信用风险资产。

财务公司不良资产率不应高于4%。

第七条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各项贷款之比。

各项贷款是指财务公司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证券、各项垫款等(下同)。

不良贷款是指五级分类结果为次级类、可疑类及损失类的各项贷款之和。

财务公司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

第八条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之比。

信用风险资产损失准备是指财务公司针对各项信用风险资产可能的损失所提取的准备金。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计算中暂不考虑一般准备和特种准备充足情况。

财务公司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低于100%。

第九条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贷款应提准备之比。

贷款损失准备是指财务公司对各项贷款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的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仅反映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情况。

财务公司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低于100%。

第十条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

财务公司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

第十一条自有固定资产比例为自有固定资产与资本总额之比。

自有固定资产是指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净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

资本总额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可计算价值之和减去贷款损失准备尚未提足部分(下同)。

财务公司自有固定资产比例不得高于20%。

第十二条短期证券投资比例为短期证券投资与资本总额之比。

短期证券投资是指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的投资于国债、中央银行债券及票据、金融债、企业债、股票、基金等证券投资,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的其他短期投资也纳入该指标考核。

财务公司短期证券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

第十三条长期投资比例为长期投资与资本总额之比。

长期投资是指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在“长期投资”科目核算的投资,包括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财务公司长期投资比例不得高于30%。

第十四条拆入资金比例为同业拆入与资本总额之比。

拆入资金是指财务公司的同业拆入、卖出回购款项等集团外负债。

财务公司拆入资金比例不得高于100%。

第十五条担保比例为担保风险敞口与资本总额之比。

担保风险敞口是指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扣除保证金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国债价值后的余额。

担保比例计算不包括与贸易及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如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等。 财务公司担保比例不得高于100%。

监测指标

第十六条存贷款比例为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

各项存款为财务公司吸收的各成员单位的存款。包括单位存款、保证金存款、委托资金与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的差额等。

第十七条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

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是指财务公司在报告期末表内外授信总额最大的一家客户的授信余额。

授信是指财务公司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保函、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第十八条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之和的平均余额之比。第十九条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之比。

第二十条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现金、存放同业的总和与人民币各项存款之比。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财务公司应按照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要求报送各项数据,以保证风险监管指标的真实、准确。

第二十二条财务公司应完善现有统计与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准确计算、及时分析、有效控制风险水平。

第二十三条财务公司董事会应定期获得各项指标的实际数值,并督促管理层采取纠正措施。

第二十四条银监会通过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定期收集有关数据,分析财务公司的各项监管指标,及时评价和预警其风险水平和风险抵补能力。

第二十五条银监会对未达到监控指标值要求的财务公司,将根据未达标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日常监管掌握的信息,采取监督管理谈话、现场检查、责令限期整改等监管措施。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附表是本办法的组成部分,规定了各项监管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具体口径。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公布前适用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10: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一、货币资金管理

公司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实行货币资金预算管理。

1、财务部根据当期销售资金回笼计划和集团公司拨付流动资金,按生产经营、工程、生活福利及其他顺序编制当期资金支出计划,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计划款项实际支出时,经办部门应提出付款申请,报计划财务部审核后报请公司总经理批准。凡单笔金额超出1000元的材料、设备、工程及劳务等款项支出,必须通过银行转账,否则财务可以拒绝支付。

3、集团公司下拨资金明确作为清欠基建工程尾款的,财务部应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并视资金到位情况按比例分单位均匀支付。

4、公司所属各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部门所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支出必须纳入公司财务核算。任何部门、任何人不得将公司所得收入采取转存、私吞、坐支、私设小金库等形式截留或挪用。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未上缴至公司财务的各项收入(包括押金、罚款),一经发现,一律没收,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销售部应加强货款催收回笼工作,避免呆坏账发生,当年形成的应收账款回笼率不得低于90%,公司将按《销售承包管理办法》对此给予考核。以前年度形成应收账款,销售部应加大清欠力度,当年清欠比例不得低于年初应收账款余额的80%。

6、销售部门的各项费用支出应根据销售考核情况有计划地列支,并从其销售提成中如实扣减。其费用支出在公司领导监督下,由销售部自主控制,其他任何部门、任何人不得要求从中列支费用。相关规定按照《销售承包管理办法》和《销售部营销管理方案》执行。

二、备用金管理

根据公司职工岗位业务性质及业务量大小,备用金按定额备用金及一般借款两类分别管理。

1、限额备用金管理

(1)纳入限额备用金管理的包括销售员和小车司机等,其限额标准分别为销售员3000元/人、小车司机10000元/人。

(2)纳入限额备用金管理的,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到财务按规定限额借足备用金,平常不再办理其他借款。日常发生费用时据实报销,年底前限额备用金全额冲清。

2、一般借款管理

(1)实行限额备用金制度以外的部门因办公、购物、出差等确需暂付款的,应指定一名专人办理借款,同部门不得有多人同时借款。

(2)各部门办理借款时应详实填写借款单,经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方可给予办理。

(3)财务部办理一般借款时须严格遵循“前款不清,后款不借”的原则。借款人员应在业务处理完毕后及时报销冲账,超出一个整月仍不办理的`,财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从其工资中逐月扣回借款。

三、管理性费用管理

加强费用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重心之一,为严格控制各种管理性费用的支出,公司遵循“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管理原则,在集团公司下达的费用指标基础上,并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具体控制办法

上一篇:我的飞天梦说课设计下一篇:冷战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