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要学以致用

2024-05-09

英语要学以致用(精选八篇)

英语要学以致用 篇1

一、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多年来, 我们的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教法定势, 即讲解单词——分析语法——翻译句子、课文——领读操练——背诵;在教学中重学习, 轻使用, 重模仿, 轻创造, 因此, 在教学中总是把英语作为知识来传授, 而不注重语言的运用。这样做虽然能暂时提高一部分学生的应试能力, 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学了几年英语, 只能粗懂一些语法, 而相当多的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很差, 患了英语“聋哑症”。令人鼓舞的是,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的使用, 交际法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框架, 不仅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 而且还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学会交际, 学会运用语言

1.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 而形象思维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抽象的, 而表达具体意义的词则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如果不借助于一些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 那么, 学习英语单词对孩子来说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在教学时, 必须注重直观教具的使用。如在教“window”和“door”时, 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如让他们仔细地观察身边的具体事物。这样更形象、更直观, 也更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

2.注意角色转换, 努力创造轻松融洽的氛围。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性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教师不再单纯扮演讲授者的角色, 而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交换自己的角色。在介绍新语言时, 教师是一个讲解员, 又是一个示范表演者;在学生表演时,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 又是个教练, 检查活动情况, 并予以辅导。无论作为哪一种角色, 教师都要尽量多讲英语, 用简短的英语让学生活动, 给予表扬和奖励,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3.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像幻灯、投影仪、录像等教学手段。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兴趣和动机, 都是很有效的。

4.利用游戏、比赛,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 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采用这种形式, 学生注意力显得更集中, 情绪更为高涨。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充分发挥智能潜力,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江泽民文选》要学以致用 篇2

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连日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以专题学习会、座谈会、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研读《江泽民文选》,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谈话。大家一致认为,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本地区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着力解决本地区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本地区的各项工作。

天津、湖北、浙江、山东、四川、福建的党员干部组织专题学习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问题。大家认为,《江泽民文选》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大成者,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真学、常学、深学,勤于思考,善于运用,真正学通弄懂”的要求,努力在中央《决定》提出的“九个深刻领会”上下功夫,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海、河南、安徽、江西、内蒙古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认为,《江泽民文选》内容丰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和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做出的杰出理论贡献。悉心体悟贯穿其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有利于更加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念。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各地实际情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促进各地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北京、山西、贵州、云南、辽宁、湖南的党员干部表示,学习《江泽民文选》应紧密联系实际,要通过学习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障碍,纠正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使各项工作进一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使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成效。甘肃、江苏、广西、海南、青海的党员干部表示,学习《江泽民文选》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思想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旺盛的活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尤其要坚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广东、新疆、河北、宁夏、吉林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具体工作,以各种形式深入认真地学习《江泽民文选》,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要求当地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学校把《江泽民文选》列为干部培训的重要教材,高等学校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团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要开展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好基层党员的学习,同时要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离退休人员、下岗人员、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的学习。黑龙江、陕西、西藏、重庆提出,学习《江泽民文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当前必须抓紧的工作,要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提高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领导干部尤其要作出表率,做到真学、常学、深学,勤于思考,善于运用,既要领会和把握好《江泽民文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又要结合各自的工作领域,在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上下功夫。[1]

英语要学以致用 篇3

一、勤奋好学是领导干部的一种政治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有“四大危险”,其中,“能力不足的危险”是针对当前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忙于应酬,不愿学、不想学、不能静心学的问题提出来的,表明“能力不足”绝非小事。古人说:“立身百行,以学为基。”领导干部唯有勤奋好学,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提升工作能力,这既是发展实践的呼唤,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政治责任。

二、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90多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了勤奋好学,善于学习提高、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学以致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和国家每一个大变动、大转折、大发展时期,我们党总是会向全党同志发出学习的号召,如从上世纪40年代开展的“延安整风”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50年代开展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学习教育、70年代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80年代进行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到近年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每一次全党范围的学习活动,都使全党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从而进一步推动党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大跨越。

三、领导干部要自觉成为勤奋好学的表率

头雁领飞,雁自成行。领导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要在“勤、多、深、精、史”字上下足功夫,积极做好勤奋好学的表率。

第一,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对公务繁忙的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有见缝插针的“勤”功夫。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业精于勤荒于嬉”,讲的就是“勤”的作用。学习犹如登山渡河,勤奋必不可少,缺“勤”难以登高致远。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与是否“勤”有着密切的联系。司马迁的《史记》写了15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近3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历经60年。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习勤不勤不仅仅是个人的勤惰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开拓进取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提倡勤学的良好风气,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少应酬、去惰性,持之以恒真学实研。

第二,要在“多”字上下功夫。鲁迅说过:“博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现代领导干部要有追求博学多知的精神,不断拓宽知识面,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

第三,要在“深”字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在谋划全局、决策事项、指导工作中,如果学得不深、理解得不透,就会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方法不灵活、成效不显著,甚至会出现失误。领导干部必须克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做到不明白的不放过、不全懂的不放过、不会用的不放过,善于快速地从学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浩如烟海,任何人都不可能通晓所有知识,读遍所有书籍。必须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精心挑选,有重点地学习,要精读原著,掌握精髓,领悟书中的核心观点和贯穿于理论体系中的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学习的最大效益。

第五,要在“史”字上下功夫。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并强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是领导干部把握时代最重要的参照尺度,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领导干部通过读点历史,并活学活用,学会以史言今,从成功的历史事件中获取经验;学会以史警今,从失败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产生古为今用的效应。

四、领导干部要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的表率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推动工作。因此,领导干部的知识转化运用,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找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努力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

第一,要以学习转变发展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思维方式上能否理出清晰的做事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理论水平的高低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多寡。有些地方、部门之所以能理出不仅很清晰而且很切实的发展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些地方、部门的领导干部不仅能勤奋好学,而且能学以致用。要理出清晰又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既要做到刻苦学习,更要坚持学以致用。正如,有些地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高潮,做到把上级的精神本土化、把外地的经验本地化。

第二,要以学习谋划宏伟蓝图。学以致用,不仅要用学来的知识、理论、经验、技能和方法来认清形势,把握实质,而且还要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强调学以致用,就是要在勤奋学习、广泛学习、深入学习、坚持学习的基础上,善于把学来的知识、理论、经验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措施。在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挖掘本地区的文化亮点,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要以学习破解民生难题。民生问题既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十二五”规划明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彰显了民生在“十二五” 期间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来破解当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第四,要以学习推动创新争先。学习是发展进步的关键、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成就事业的法宝、是创新争先的基础。今天,我们所要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尤其需要高扬创新争先的时代旋律,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勇于赶超意识和开拓进取、发愤图强意识。在前进道路上,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缺乏创新争先精神,那就可能一筹莫展、一事无成,甚至还会拖整个事业的后腿。经验表明,创新是破解事业发展密码的一把钥匙。谁掌握和运用好了这把钥匙,谁在工作和事业上就能达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胜人一码。

第五,要以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古人常讲,“学以立志”、“学以养德”。学习运用科学理论,既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上下功夫,也要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强化宗旨意识的过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成为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模范,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党忠诚,淡泊名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委党校)

高职英语“学以致用”教学方法探讨 篇4

那么, 开放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1 学生主体, 以学为主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课堂上应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但我国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却是把学生作为机械的灌输对象。对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叶圣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批评说: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 教师当然是主角, 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 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 也不过配角罢了。的确, 这种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活动,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语言, 在教学过程的信息交流中, 人们都不自觉地把“教学语言”当成了“教的语言”、“教师语言”, 而忽视了信息交流的另一端—学生的学习语言。

这一弊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将外语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开放, 以学习为教学的基础, 在研究学的基础上研究教, 这是开放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前提。

2 重视个体特性, 不强求统一规格

重视个体特性, 不强求统一规格, 是开放型英语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这一思想的要旨是从实际出发, 促进个性发展。现阶段, 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制。它按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施教而忽视了个体培养,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无所得。因为班级授课制只从全班大多数出发, 教学活动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忽视两头的需要使优生、差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日子一久, 优生变差;差生绝望。中间层也受影响而涣散、消沉, 向差生靠拢。高职英语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存在这种情况, 虽然生源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两级分化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由“高考统招生、五年一贯制升高职的学生、职高升高职的学生”的混编班级, 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在此情况下, 自然不可能强求统一规格, 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开展个别化教学, 把学生未来的需要作为选取教材的重要标准, 从实际出发确定, 以讲求实际效果。具体教学方法就以能激起求异思维为上乘, 即培养学生成为critical thinker (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要求学生能从多方面、多途径、灵敏迅速地考虑问题;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提出独特的, 异于别人的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 进而学以致用。

3 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

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是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 它体现了通过话语实践, 培养能力, 应用能力去扩大知识、技能, 学以致用。这是开放型英语教学得以实施的关键步骤。从语言形式出发, 难以满足运用外语进行言语交际的需要。只有从语言交际工具的角度出发, 把外语教学过程变成语言交际的过程才能最终满足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需要。这就要求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社会性情景中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 由于教学的阶段不同, 采用的交际活动方式也异。高职英语的学习内容以实用英语为主, 文体丰富多样。这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堂的口头和笔头交际平台, 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即依靠学生独立思考把教材学活, 而不是教师采用指令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摆脱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烦恼, 通过实践运用这些知识积累去扩大技能、技巧、从而形成了“实践—应用技能”的良性循环。

4 创设积极的课堂气象

课堂心理气氛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 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是开放型英语教学的保障。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 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 使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提高教学效率。压抑或紧张的课堂气氛则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教学效率。在创造性方面, 在积极课堂气氛下的学生, 要比消极课堂气氛下的学生强得多。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创设积极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自信与自由, 这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组成的英语课堂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高职学生英语差的原因不是差在智力和理解能力上, 而在信心、热情及意志力上。所以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给学生以安全感 (feeling of safety) , 激发学习热情和信心, 鼓励学生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 形成“排除心理障错而后通”的良性循环, 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主动积极性, 从而更能积极地投入言语交际活动;其次, 给学生以成就感 (feeling of accomplishment) , 使学生知道自己学有所得, 有进步, 有了成就感就有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综上所述, 高职英语教学应根据“学以致用”为原则, 遵循开放型的教学思想, 采取开放型的教学方法, 注重个体,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有所得, 体验成就感。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明晰高职英语“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探究体现这一原则的开放型教学思想和方法, 并具体介绍了这一思想和方法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词汇习得,词汇应用能力,“汉译英”单句翻译

参考文献

[1]张正东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M].科学出版社1999[2].

英语要学以致用 篇5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英语新课程理念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语言运用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以致用的语言学习习惯,不仅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其英语语言学习的有力保障。

二、不良表现

1.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优秀,但进行口语交际时,却哑口无言。

2.有的学生背诵课文流畅自如,但进行书面表达时,却无话

可说。

3.有的学生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面对试卷时,却无从下手。

4.有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很强,但听力能力却不尽如人意。

三、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1.列举知识的能力——学生能够围绕所学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关系罗列有关事实。

2.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生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

3.比较分析知识的能力——学生能对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指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断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分享个人经验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个人经历方面的交流。

6.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四、操作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

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是密切相关的,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因此,我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真实性的话题,有效地推动学习进程。

2.激发参与欲望,培养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主题,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感知语言,使其语言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3.简繁易难递进,层层深入循环

教学中我们紧扣主题,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任务链,让学生在任务的层层推进中,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4.丰富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集思广益,使每节课的设计都具有多角度和多样性的特点,多方位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语言实践能力的主动性。

5.延伸课堂知识,深化“学以致用”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我们创设了紧扣教材的课外作业,如打英文电话、学英文歌曲、讲英文故事、制圣诞新年贺卡、发布英文广告等活动,有效地将课内外学习融为一体,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典型案例

初一英语下册Unit 7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围绕问路和指路展开多种话题,包括询问和指明某个场所的具体位置,阐述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利用地图介绍周围环境等等。无论是词汇教学、句型教学,还是语言的综合实践运用,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难度,其中一个环节安排不当,教学进程就会立刻停滞不前。为此,我们共研教学设计,反复推敲修改,最终将“学以致用”的理念合理的充实于每个教学环节,使整个单元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最佳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首先通过图片,依次呈现小球和盒子的不同位置,由复习方位介词in,on入手,引入新的方位介词between,next to,in front of,behind和across from,图片生动、直观、充满动感,各介词的正确运用方式一目了然,学生的兴趣瞬间得以激发;话题立刻转入谈论身边事物的位置上,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致中,锻炼和培养了列举知识的能力。

2.呈现简易地图,自然引入话题:依次出现三组人物简笔画,在图中不同位置进行“Is there a bank/market/shop near here?”“Yes,there is.It’s behind/on/next to the school.”的对话,自然过渡到“问路”“指路”话题的教学,使其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感知、理解、运用语言点进行“问路指路”的简单交流,在自然接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

3.紧扣主题,呈现较为复杂的两幅地图,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运用所学语言点进行描述(eg,There

is a bank in Map 1.It’s next to the school.But in Map 2,there is a bank behind the school)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运用所学话题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对学生比较、分析知识的能力进行塑造和培养。

4.呈现复杂地图,进行情境创设:假如你正在图中A点(家中)时,接到母亲的电话,请你立即赶往C点(医院),你会选择哪条路线?然后又如何从C点返回A点,此环节设计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延伸课堂知识,布置课后任务:绘制自己所居社区的地图,运用所学知识,对图中环境进行文字描述。此任务通过把课本知识与真实应用相结合,在促进学生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

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分享个人经验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以致用”进一步得以深化。

通过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任务链,学生“学以致用”的语言学习习惯在本堂课中得以充分地塑造和培养;在学以致用的高效课堂中,学生不断地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六、给教师的建议

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英语中领略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晓华,1972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要学以致用 篇6

一、高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1.英语学习缺乏良好的环境作为保证。一门语言的学习首先是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作为所学者的实践场所,并且这种场所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检验地,也是其提升个人语言整体认知感的重要环节,因为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自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这时期的学习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词汇量和相应语法知识的阶段,而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作为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具体运用,是需要基本的语言知识作为铺垫的,并且对语言所代表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些层面上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

2.一些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与基本的实践运用表达之间存在冲突。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在之前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对于基础简单的阅读理解表达本身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因此在具体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以及对基本的语法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认识,这就导致了在阅读理解教学和练习中一些学生并不具有高中阶段学生所要求的英语阅读理解表达水平,显然这种情况在高中阶段相对比较普遍,因此在具体的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中基础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的教学,只有这样英语阅读理解应用中的矛盾才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比如在句子“Many environmentalists have called for governments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中学生在语言表达中首先需要对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进行确认,然后去分析该句子是用那种常见句种表达出来,显然在该句子中主语为“Environmentalists”谓语为“Governments”动词连接词为“have done”格式,因此英语的教学阅读理解教学需要教师对具体的句子进行拆分讲解分析,以防止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中出现问题。

因此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主要面临着语言环境的缺失以及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够好这两个主要问题,也就说对英语的“学”与“用”之间缺乏合理的衔接环节,导致“学以致用”无法付诸到实践的英语教学中,所以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力从这两个方面去进行相应的教学环境设计和对英语基础知识方向的教学。

二、英语教学中“学以致用”如何科学实施

1.在课堂教学内外营造良好的阅读理解学习和练习环境。虽然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但是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是可以根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学习到的具体英语词汇和新的语法知识的情况,通过教师设计的情景环境进行练习,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英语篇幅的文章进行英文剧目的排练,例如可以将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进行中国式的改编,同时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进行英语课本剧的剧本写作,然后让学生去组织相应的参演人员,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英文戏剧作为语言训练的载体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并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为阅读英文版本的文章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是很好的锻炼,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戏剧剧本写作中很好地温习之前学习到英语知识而且还能在戏剧汇演中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表演能力,这样的教学安排显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英语的教学质量,进而在该阶段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有效结合起来。高中阶段的这种教学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英语基础,但是由于英语并非学生的母语,所以使用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语言交流中的语言使用进行人为的限制,这样就可以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交流上尽量使用英语,这对于学生的英语练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这种教学手段的推行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在课外,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否能够保证其使用英语作为交流语言;课堂外学生的英语复习是否满足了阅读理解交流的要求等等都是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去重视,当然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需要学生有自发的学习意识并且可以对英语的词汇量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做好反复练习和运用,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去看一些英文杂志并且在遇到一些不懂的英语知识和词汇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长期下去对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能力最终提升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要学以致用 篇7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开展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 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例如, 在关于food的英语学习时, 首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样子, 在教室门口张贴好Supermarket字样, 使学生置于超市购物的场景中, 带上服务员的帽子, 摆放好水果等道具, 进行生活化的购物模拟情景。通过口渴了想买水, 肚子饿了想买面包等, 这样一买一卖一系列的生活化的情景活动,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重点词组和句型A: May I help you? B: I’m hungry.Iwant some bread.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这种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 学生很顺利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借助教具模拟生活实境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实在, 学生联想课外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善于开展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包括姓名, 年龄, 性别, 身高, 体重, 胖瘦, 身体部位, 喜好和能力等等。例如, I’m Mingming.I’m ten years old.I can speak a little English.Look! This is my nose.They are my eyes.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 家庭的生活内容包括家庭成员, 职业, 家庭用品等等。在教水果这一课时, 除了学习课本上原有的lemon, apple, pear, peach, orange和banana外, 我还增加了在超市常见的mango, watermelon, strawberry, pineapple, 和grape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精美的水果图片, 让学生看了浮想联翩。当看到真实的水果时, 他们更是垂涎欲滴。我制作了一个表格, What do you like? What does your mother/ father/ grandma/grandpa like? 并引导学生翻译此句。然后让学生回家调查, 再回到课堂作报告。走向社会去体验、感受、创新, 回归学校总结、评价、提高,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思路。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把课堂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英语课的活动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画一画”, 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爱画画的特点, 让学生边听边画, 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因此, 只要教师努力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 无形之中便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 强化了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英语。

四、英语作业生活化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 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电话、网络、广告牌、食品包装等处处可以看到英语。因此,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我们要树立大课堂教学观, 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使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如让孩子设计一张名片, 用英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学校、地址、爱好等等, 让孩子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 制作英语书签, 根据班级英语程度, 让孩子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作业, 学生特别感兴趣, 因而全身心投入, 想方设法查资料, 绘图, 设计策划, 乐此不疲。这样的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也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我们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 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 如:WTO, CCTV, VCD, kg, E-mail, Windows, “MerryChristmas”, “Made in China”, “You are Welcome”等等。通过这一作业, 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使学生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与实际生活相接轨。

英语要学以致用 篇8

关键词:安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学以致用

一、安徽大学为什么要进行公共英语的学以致用型课程改革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我国随之进入了“全民英语化”时代。 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全球化发展, 实现与时代接轨的目标, 就必须具有国际意识, 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兼专业水准的国际化人才。 这是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的。

从个人发展微观角度来看,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时代, 大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 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技能 (语言运用能力) 及新文化知识 (专业学术能力) , 成了全球化过程中的“语言资本”[1]。 这就要求公共英语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出发点。

从安徽大学角度而言, 改革必须考虑学校内部实际情况。目前, 安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 综合能力参差不齐。 至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方面, 既没有纳入实用性较强的通用学术英语内容, 又没有在通用英语教学上取得明显的进步成果。 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公共英语无用的片面认知, 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受挫。

综上, 从国家需要、个人发展和安徽大学实际情况三方面考虑, 公共英语改革开设学以致用型课程势在必行。

二、安徽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以致用型课程应如何设置

国内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 (试行) 》的诞生, 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从几十年一贯的通用英语教学甚至应试性英语教学开始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教学转型, 这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里程碑[2]。 所以, 在参考上海市高校改革文件后, 结合安徽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 对安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分为两部分, 以通用英语 (专打语言基础的语言教学) 为基础进行过渡性教学, 以通用学术英语 (训练学生各学科通用的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 为核心进行提高性教学。 专门学术英语 (即专业英语) 课程由各院系专业老师进行相关教学, 不纳入公共英语教学范围内。 因为安徽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工作都是由大学外语教学部承担的, 教学对象为大约12000人的大一大二学生, 而大外部教师人数仅100人左右, 所以在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应集中进行通用类英语教学。 公共英语为必修课, 以入学英语考试为分班标准, 成绩不及格和一般同学必须先学习一年的通用英语, 再学习通用学术英语, 成绩良好优秀的同学可以直接学习通用学术英语。 通过分班教学贯彻“分类指导”原则, 使老师的授课更具有针对性,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第二, 通用英语课程应重点强化基础教学, 广度大于深度。 通过对安徽大学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 在英语学习各个方面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不足, 反映同学们对英语学习大都缺乏自信心。 其中, 听力和口语是困难项目的现象尤其显著:81.79%的学生反映听力是自己的弱项, 77.14%的学生在口语部分没有自信。 因此, 作为基础部分的通用英语课程应该重点强化学生的听说教学, 从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步骤弥补不足。 同时, 这部分课程的教材应该重新选择, 认知面要广, 最好能涉及英语课题的方方面面, 但水平程度要浅, 教材数量压缩至一两本, 便于学习吸收。 建议特殊编订, 只有夯实基础, 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提高积极性。

第三, 作为核心部分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用学术英语不等于专业英语, 并非只是研究生或今后搞学术研究的人要学的英语。 据了解, 世界高校本科层面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无不都是学术英语, 即使在教学语言为非英语的日本高校和我国台湾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是学术英语性质的, 如开设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读写, 目的是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3], 故将其纳入大学英语教学范围并列为核心内容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言的, 对所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至于教材选择, 根据问卷反馈建议考虑使用一些有难度的英语原文教材, 既增强学生的原文阅读能力, 又不会太过专业性而缺乏吸引力, 为学生以后学习专门学术英语奠定基础。

以上三点只是对大学公共英语学以致用型课程改革提出的建议, 希求在安徽大学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实现英语教学的焕然一新, 解决众多学生“学英语难”的问题, 真正发挥安徽大学在安徽省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卫华, 佟大明, 王平.全球化与实用性大学英语教学[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3) :74.

[2]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 (试行) 》[J].中国外语, 2013, 10 (2) :10.

上一篇:蛋鸡腹泻的原因及防治下一篇:出资者财务